尘肺病鉴别诊断1实例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调查结果分析一、调查背景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职业病。
在我国,许多行业和工种的劳动者都面临着尘肺病的风险,包括煤矿工人、石材加工工人、建筑工人等,尤其是在一些重工业和矿山等环境中,尘肺病的发病率较高。
为了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有必要对潜在的尘肺病危险群体进行体检,并对疑似患病人群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煤矿公司的煤矿工人,该煤矿公司是我国一家大型煤矿企业,拥有数千名职工,是一个重点监测的尘肺病高发行业。
通过对该公司全体劳动者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筛选出了疑似尘肺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1. 体检:对煤矿工人进行全面的职业病体检,包括身体检查、胸片检查等。
2.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疑似尘肺病患者的个人信息、职业史、工作环境等相关资料。
3. 数据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疑似尘肺病患者的特点和共性,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1. 体检结果经过体检,共有100名煤矿工人被诊断为疑似尘肺病患者,占总体体检者的5%。
40%的患者为初期尘肺病,60%的患者为中期尘肺病。
还有少数患者已发展为晚期尘肺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
2. 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疑似尘肺病患者的职业史较长,平均工龄为15年以上。
有80%的患者从事过露天开采和井下作业,长期暴露在煤尘和石尘之中。
还有一部分患者在作业过程中未能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加重了尘肺病的发病风险。
3. 数据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疑似尘肺病患者的共性和特点:工龄较长、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未进行有效的防护等。
这些特点为尘肺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也为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煤矿工人中存在大量疑似尘肺病患者,其中绝大部分为初期和中期尘肺病。
这表明在煤矿等尘肺病高发行业,尘肺病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建议:1.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煤矿工人对尘肺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教育他们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减少尘肺病的发病风险。
尘肺病案例分析卫生部报告,中国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已经超过2亿;2000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11718例,较1999年增加了14.5%;总病例数中,尘肺病占77.7%,慢性职业中毒占10.2%,急性职业中毒占6.7%,其他各类职业病共占5.4%;全国有约100~200万尘肺病患者(在册40多万人),占全世界的70%;仅尘肺病一项,我国每年需多开支50~100亿元。
案例:十几年前,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等乡镇的2000多名农民结伴到海南打工。
2005年5月,经安徽省疾病控制中心鉴定,这批打工者有65人被确诊患上尘肺病,其中三期16人,二期32人,一期17人。
目前,已有19人死亡。
有待确诊的疑似患者有40多人。
在西河口乡,有的家庭是弟兄几个同时得尘肺病。
目前已是尘肺病三期的陆光年是田守英老人的二儿子,他到海南不久,三弟陆光前和堂弟陆光平也赶过去了。
当时,光前17岁,光平18岁。
1998年,三兄弟因为咳嗽的厉害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肺结核,但经过多次治疗,无论怎样吃药打针就是不见好转。
2000年,三人同时被诊断为尘肺病。
2002年12月,31岁的陆光前病故;2005年1月5日,35岁的陆光平离开人世。
西河口人在金矿大多从事井下风钻工、破碎工等接触粉尘的工作。
矿主吴益民采取国家禁止的干风钻掘进方式,未向他们提供任何有效的防尘护具,加之没有通风设备,工作时坑道内粉尘弥漫,环境十分恶劣。
农民工们说:只要风钻一开,不到1米高的坑道对面看不见人……下班从坑道里爬出来,一个个灰头土脸的,连吐出来的痰都像沙石水一样。
另据西河口乡的不完全统计:1992年以来,该乡从事过井下金矿作业的有591人,其中累计从事井下作业两年以上的286人,一至两年的121人;淠河村和官塘村分别达到了196人和181人。
这中间到底有多少农民工患上尘肺病,尽管由于他们中的不少人还在外地打工,确切数字至今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人中,随时会有新的尘肺病人出现。
尘肺病诊断与鉴定案例分析
特发性肺结核(PTS)是一种弥漫性肺结核的另一种系统性疾病,经常发生于免疫力较低,但受到长期或短期职业性暴露于粉尘或其它致敏物质的环境中的人群。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特发性肺结核的病例有所增加。
甲是一名年龄为30岁的男性,他有慢性咳嗽,呼吸困难和疲劳症,多年曾在粉尘污染的环境中工作,曾多次在临床检查中被诊断出有肺结核。
因此,为了确定甲是否患有特发性肺结核(PTS),首先进行影像学检查,通常表现为肺外放射检查,包括胸片及胸部CT。
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风湿性病变,肺外炎症结节,以及气管和支气管增殖。
其次,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为支持性治疗提供重要的佐证证据,并可以直接检测结核菌的存在,如肺炎肽突变检测(PFU)。
此外,培养血清试验(BST)可以用于持续监测PTS患者的感染状态,以判断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此外,进行客观评估检查,肺功能测定以及肺活量检查可以用以评估病情,确定疾病的临床严重程度。
最后,进行诊断性植入物检查可以作为最终诊断特发性肺结核(PTS)的检查方法。
以肺组织活检为代表,对血液、病理及免疫学标志物、药敏试验结果作出综合诊断,考虑到患者的暴露史。
因此,根据甲的病史、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客观评估检查结果,以及诊断性植入物的研究结果,可以诊断出甲患有特发性肺结核(PTS)。
尘肺案例与分析第一篇:尘肺案例与分析尘肺病案例:一个尘肺矿工的“还债”之路35岁的巴东农民刘启勇正在为他自己的身体“还债”,3年的申诉路上,他的尘肺病情还在不断加重。
而与远安两家煤矿签订的一纸“买断”协议补偿书,用23万元将他的半辈子牢牢的与这个目前无法根治的疾病绑在了一起。
不是在申诉,就是在去申诉的路上。
刘启勇随身携带的一个黑色的小布包内,装着几年来的工伤认定书,劳动仲裁书和向各个部门写的求助信。
这个巴东农民经常去找的几个单位,连门卫都已经认识了他。
3年来,他从巴东跑到远安,又从远安跑到宜昌。
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被认定为工伤,要曾工作过的煤矿给他一个满意的补偿。
有时候,在途中简陋的小旅馆落脚时,实在喘不过气的刘启勇会用手按着胸前,想想在家务农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这使他更有一种紧迫感。
“有些人觉得我不厌其烦的找他们,很会闹,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时间真的不多了。
”说这话的时候,这个壮年男人,有种和年龄并不相称的苍凉感。
和众多患上尘肺病的职业矿工一样,他的肺叶正在渐渐纤维化。
2011年3月10日,他在宜昌疾控中心做了检查,尘肺Ⅲ期。
两年前,检查结论还是Ⅱ期。
他读过与尘肺病相关的医疗书籍,“这种恶化状况不可逆转。
”他曾紧迫的去找曾工作过的这家煤矿,甚至会躺在矿上办公室的门口,给所有能够想到的人打求助电话。
“从2009年到现在,我没有回家过年。
”刘启勇说,现在虽然养不了家,也不能去拖累还带着两个孩子艰难谋生的老婆。
有过去的工友会给他支援一点钱,让刘启勇先找地方吃饭。
但再困难的时候,宁可露宿街头,刘启勇也会努力保证自己的手机畅通。
因为,刘启勇总觉得,也许某天会意外接到一个电话,让他的申诉出现转机。
9年井下的代价1998年,22岁的刘启勇从巴东官渡村来到远安白云煤矿。
“那时还没有什么职业病检测这些,经过别人介绍后,就直接到矿上上班了。
”在煤矿,井下掘进工一般都能拿到较高的工资,但当时并没有很多人能够意识到,弥漫在矿井通道内的粉尘对人身体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防范文尘肺病,又称为尘肺或尘肺症,是一种由长期吸入粉尘颗粒引起的职业病。
其主要特征是肺部组织发生纤维化变化,导致肺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工业化进程中,尘肺病在一些行业中依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就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尘肺病的症状尘肺病的症状主要体现在呼吸系统方面,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常被患者忽视。
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
常见的症状包括:1. 呼吸困难:患者呼吸时感到气短,尤其在活动过程中更为明显。
2. 咳嗽:患者反复咳嗽,主要表现为干咳或咳嗽伴有少量黏液。
3. 咳痰:患者咳出的痰可能带有黑色或棕色颗粒,这是因吸入的粉尘颗粒沉积在肺部而导致。
4. 胸部疼痛:患者可能会经常感到胸闷或胸部疼痛,可能加重于活动或深呼吸时。
5. 乏力与体重下降:尘肺病患者常常感到疲劳和无力,体重下降且难以恢复。
思维导图:尘肺病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部疼痛、乏力和体重下降)二、尘肺病的诊断尘肺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工作史、职业暴露史和肺功能检测等一系列综合性的评估。
以下是尘肺病的常规诊断方法:1.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工作史,了解是否长期从事粉尘暴露的职业,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如肺部叩诊和听诊等。
2. X线胸片:X线胸片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肺部纤维化和结节的存在程度,从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3. 肺功能检测:通过测量患者的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和强迫呼气容积等指标,可以评估肺功能的减退程度,辅助诊断尘肺病。
4.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疑似尘肺病患者,可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以了解肺部病变的具体情况。
5. 病理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肺活检,通过病理学的观察来确诊尘肺病。
思维导图:尘肺病的诊断(病史与体格检查、X线胸片、肺功能检测、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检查)三、尘肺病的预防尘肺病的发生与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暴露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尘肺病的关键是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粉尘的暴露。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某,男,45岁,某矿山企业的一名矿工。
自1990年起,张某在矿山企业从事井下开采工作,由于长期接触粉尘,于2005年被确诊为尘肺病。
张某多次向矿山企业提出赔偿要求,但企业以各种理由推脱。
2007年,张某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矿山企业支付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30万元。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矿山企业是否应承担张某因尘肺病造成的损失,以及赔偿金额的确定。
三、法院审理过程1. 证据审查在庭审过程中,张某提交了以下证据:(1)病历资料:证明张某自2005年起患有尘肺病。
(2)工资证明:证明张某在矿山企业工作期间的平均工资。
(3)鉴定意见:证明张某的尘肺病与工作环境有关。
矿山企业则辩称:(1)张某在矿山企业工作期间,企业已采取了一定的防尘措施。
(2)张某患有尘肺病并非完全是由于工作原因,存在一定的个人因素。
2. 法院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9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结合本案事实,法院认为:(1)张某在矿山企业工作期间,长期接触粉尘,患尘肺病与工作环境有直接因果关系。
(2)矿山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但未能尽到相应的责任,导致张某患尘肺病。
(3)张某的损失应当由矿山企业承担。
关于赔偿金额的确定,法院认为:(1)张某的误工费按照其工作期间的平均工资计算。
(2)残疾赔偿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计算。
(3)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按照实际发生金额计算。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矿山企业支付张某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30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张某因长期接触粉尘患尘肺病,依法有权要求矿山企业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双方的证据,认定矿山企业存在过错,依法判决矿山企业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具有以下法律意义:1.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本案的判决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在遭受职业病伤害时的合法权益,提高用人单位的安全意识。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肺尘病案例篇一:3 一起未接触粉尘者患尘肺病案例分析报告一起未接触粉尘者患尘肺病案例分析报告姓名:罗鸿国学号:1002501630班别:预防医学10(6)班一、事件沈某,男,48岁,201X年下半年因劳动能力减退,多方就诊,医院临床诊断为疑似尘肺病。
根据调查患者1979年起进本市某石料厂从事运输工,杂务工,带班组长等工作,1997年10月企业转制后从事安全员,点炮员,爆破工。
根据职业史、现场调查以及临床检查资料,201X年1月24日本市职业病诊断组对该患者作出了尘期Ⅱ+期的诊断。
厂方对此诊断不服,认为其没有接触粉尘,不可能患尘肺病,向本省职业并诊断鉴定组请了出鉴定,201X年10月,省职业病诊断鉴定组作出了维持本市职业病诊断组诊断的鉴定结果。
二、事件分析这次职业性尘肺病案例,主要由4点原因造成:(1)我认为改案例主要原因是沈某接触粉尘工作时间过长导致尘肺病。
患者1979年起进本市某石料厂从事运输工,杂务工,带班组长等工作,1997年10月企业转制后从事安全员,点炮员,爆破工,至201X年从事粉尘接触工作长达22年。
(2)我认为改案例次要原因是沈某缺乏对粉尘病的防护知识和意识,在长达22年的粉尘作业过程中沈某没有做好自我防护,没有对企业要求进行体检,没有获得和吸取一些其他尘肺病案例的知识和教育。
同时这也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宣教工作不到位,对群众普及尘肺病相关知识力度不够,尤其是对粉尘作业相关行业。
(3)企业主忽视了对石料企业内粉尘超标的作业工人的防护,对存在的粉尘不以为然,没有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本案例在企业转型过程中,也因“不接触粉尘”而未对沈某进行职业体检。
(3)企业没有加强对接触粉尘工作人员的防护教育,加强工人的防护意识和提高工人的防护技能。
三、尘肺病特征1、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防范文尘肺病,又称尘肺、矽肺,是一种由长期吸入含有大量矽尘、铁尘、煤尘等颗粒物的空气引起的职业性肺部疾病。
尘肺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尘肺病的症状、诊断和预防措施。
一、尘肺病的症状尘肺病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呼吸系统症状:尘肺病的初期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闷,以及气喘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可能逐渐加重。
2. 胸痛:尘肺病患者在胸部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这种疼痛通常是由于肺部受损引起的。
3. 体重减轻:尘肺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
这主要是由于病情影响到食欲和营养吸收所致。
4. 疲劳和体力下降:尘肺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感到疲劳和体力下降。
这种疲劳和体力下降可能是由于肺功能受损所致。
5. 咳痰:尘肺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并伴有咳痰。
咳嗽的痰可能呈现黄色、浓稠或带血丝等情况。
二、尘肺病的诊断尘肺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职业暴露史和相关检查结果。
以下是尘肺病的常用诊断方法:1. 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特别是有关职业暴露情况的信息。
对于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医生会了解其患病时间、暴露情况和就诊原因等。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肺部症状、听诊肺部呼吸音和敲诊肺部叩诊音等。
3.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一种评估呼吸系统功能的常用方法。
通过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分析,可以评估肺活量、呼气峰流量和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
肺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肺功能的损害程度。
4. 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尘肺病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扫描可以观察肺部影像学变化,如肺间质纤维化、斑片状结节阴影等。
5. 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并观察气道病变情况。
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支气管和肺部的病变情况,并进行活检取材。
三、尘肺病的预防尘肺病的预防主要包括职业防护、个人防护和环境治理等方面。
尘肺病误诊案例的影像学诊断要点分析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我曾经遇到了多起尘肺病误诊的案例,这些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尘肺病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性。
在此,我将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尘肺病误诊的原因,并探讨影像学诊断的要点。
让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尘肺病误诊案例。
患者是一位50岁的男性矿工,他有长期的吸烟史和矿工工作史。
他因为持续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而来到我们的医院就诊。
根据他的病史,我们考虑到了尘肺病的可能性,并安排了他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仅仅依靠胸部X光片检查是不够的,特别是在面对有尘肺病风险的患者时。
我们需要进行更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HRCT扫描,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1. 尘肺病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从轻微的间质性肺气肿到严重的肺纤维化都有可能。
因此,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影像学检查结果,寻找与尘肺病相关的特征性表现。
2. 在尘肺病的早期阶段,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正常的肺泡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没有尘肺病。
我们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3. 在尘肺病的晚期阶段,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出肺纤维化的典型表现,如肺实质的破坏和肺功能的受限。
这时,我们需要注意区分尘肺病和其它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癌等。
4. 在面对有尘肺病风险的患者时,我们应该进行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光片和HRCT扫描。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诊断尘肺病,避免误诊的发生。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尘肺病影像学诊断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这些细节对于避免误诊和确保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尘肺病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化,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细节。
从轻微的间质性肺气肿到严重的肺纤维化,尘肺病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有不同的程度和类型。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种特定的影像学特征来做出诊断,而是需要综合观察和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寻找与尘肺病相关的多种表现。
尘肺病的早期阶段可能影像学检查显示正常的肺泡结构,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另一个细节。
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调查结果分析1. 引言1.1 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调查结果分析职业病体检是现代劳动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尘肺病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主要是由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导致的呼吸道疾病。
本次调查是针对某工厂的职工进行的职业病体检,发现了多例疑似尘肺病病例,引起了重视。
通过对职业病体检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工厂存在不同程度的粉尘暴露问题,部分职工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下,增加了罹患尘肺病的风险。
尘肺病的病因主要是职业粉尘对呼吸道的刺激和损害,长期暴露可引起肺部纤维化和组织损伤。
常见的尘肺病症状包括咳嗽、胸闷、气短等,严重病例还会出现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尘肺病的诊断方面,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确定诊断。
针对疑似尘肺病病例,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包括患者的症状缓解、疾病进展的阻止等方面。
治疗方案的选择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的严重程度、疾病的进展程度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制定。
通过本次调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工厂职工可能存在的尘肺病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职业病的发生风险,保障职工的健康。
2. 正文2.1 职业病体检情况分析职业病体检是一种通过对职业人群进行的定期身体检查,以发现和预防职业病的检查方法。
在职业病体检中,尘肺病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等颗粒物质引起的一种职业性肺部疾病,严重影响着工作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职业病体检中尘肺病病例的调查分析发现,在一些特定行业和工作环境中,尘肺病的发病率较高。
在煤矿、石材加工、建筑等行业中,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粉尘和颗粒物质,容易导致工作人员患上尘肺病。
长期从事粉尘暴露工作的人群,如清洁工、建筑工人等,也是尘肺病高发人群。
在职业病体检中,对尘肺病的筛查和诊断非常重要。
尘肺病鉴别诊断1实例探讨
尘肺病诊断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关乎国家、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和责任。
在诊断过程中,其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通过对1例有粉尘接触史,两中上肺出现团块样及索条样病灶进行鉴别诊断分析,提醒尘肺诊断医师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阅片、结合病史、职业史等进行综合分析。
标签:尘肺;鉴别诊断;探讨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在临床上属于间质性肺病的范畴。
其胸部X线表现与其它间质性肺病的X线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极为相似[1],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现对我中心受理的1例有粉尘接触史病例进行简要分析。
1 临床资料
男性,65岁,2007年下半年始出现无明显诱因咳嗽,咳少许白色粘液痰,伴有胸闷、气喘,咳嗽及活动后明显。
于2008年~2010年4月进行抗结核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未提供当时就诊资料)。
患者为明确是否患有尘肺病而申请诊断。
患者自2001年4月~2008年4月在某炉业有限公司从事石墨筛粉工作,接触石墨粉尘,每天工作8~10h,工作场所自然通风,劳动防护用品为工作服,纱布口罩。
因患者当年所在工作场所已不存在,无法进行工作场所粉尘检测,同工种亦无尘肺病诊断病例,患者未提供历史职业健康体检报告。
患者自发病以来,先后发生5次自发性气胸并多次住院治疗,住院查肺功能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两次血液抗结核抗体检查阴性,结核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T-SPOT檢验:结核感染T细胞(A抗原)0个,结核感染T细胞(B抗原)0个。
右上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显示:条索状肺组织内见大量黑色炭末沉积,刷片见少量炎细胞。
病理-液基细胞检查:未见恶性细胞。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左室顺应性降低,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肺动脉高压。
NM检查报告:肺阳性断层显像,双肺内散在斑片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T/NT最大值为13.9,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肿瘤断层显像,双肺内散在斑片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考虑良性病变可能;纵隔淋巴结显像,两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浓聚。
2009年~2015年系列胸片及CT检查示:两肺透亮度增高,两中上肺不规则斑片、团块及索条样病灶,两侧胸膜肥厚,两侧液气胸。
2 讨论
在日常工作中,肺部X线表现经常出现”同影异病”的现象,作为尘肺病诊
断医师必须很好掌握各种肺部疾病的相似X线特征及临床特征,结合病史、职业史(工种、工龄、粉尘性质、粉尘浓度等)、实验室检查等加以鉴别,综合分析。
单从该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来看,两中上肺病灶主要考虑的疾病有:肺部肿瘤、肺结核、尘肺叁期。
结合患者病史、病理检查及NM检查等,肺部肿瘤可以基本排除。
主要考虑尘肺病与肺结核的可能,结合职业史考虑,患者接触的粉尘为石墨粉尘,石墨粉尘含有一定量游离SiO2,因此,考虑以下两种尘肺。
2.1石墨尘肺石墨尘肺是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石墨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患者表现多轻微,进展缓慢,早期咽干,可有咳嗽、咳痰,痰呈黑色,有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
我国石墨尘肺发病工龄相对较长,一般多在15~20年。
石墨尘肺的发病与工人接触的石墨粉尘性质、粉尘浓度、接触工龄长短、劳动强度、个体防护等因素有关。
石墨尘肺的X射线表现与煤肺相似,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小阴影“s”和圆形小阴影“p”,可发生大块融合灶,但少见[2]。
如果仅依据患者胸片两中上肺团块影,可以考虑石墨尘肺叁期,但是患者接尘时间不长,仅7年,而且石墨尘肺叁期非常少见,有人曾对一所有30多年生产史的石墨矿进行调查,从未检出叁期尘肺,他认为石墨尘肺难以进展为叁期,当发现胸片有类似叁期尘肺阴影时,应首先排除其它肺部疾病[3];再结合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患者除两中上肺病灶外,其余肺野清晰,未见有壹或者贰期尘肺背景;其次,患者近几年病情一直在进展,两肺先后出现肺大泡、液气胸,病灶由上至下发展,病情不稳定,与尘肺病的特征性影像学变化不想符合。
至于病理切片,可用于协助尘肺病诊断,但不能仅以此诊断尘肺病,尘肺病诊断应根据法律规定和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
2.2矽肺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致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可分为:慢性矽肺、快进型矽肺、急性矽肺。
慢性矽肺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低于30%,接触工龄一般在20~45年发病,快进型矽肺粉尘中SiO2含量在40%~80%,接触工龄一般在5~15年发病,多见于石英磨粉工和石英喷砂工,急性矽肺发生在接触SiO2含量很高且浓度亦很高的粉尘作业工人中,一般在接触1~4年发病,迅速进展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在生产环境中,石墨粉尘含有一定量游离SiO2。
国外Ray和Zajusz等用纯石墨粉尘和混有不同量SiO2(0.4%、1%、2%、5%、10%)石墨粉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纯石墨粉尘只引起异物反应型病变,组织变化很像煤尘,未见纤维化病变,含2%游离SiO2石墨粉尘可引起纤维化结节[2]。
但是从患者粉尘接触史(以石墨粉尘为主)及影像学表现来看,诊断“矽肺叁期”显然证据不足。
2.3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临床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无任何症状,多经健康体检发现,另一种是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和体征主动就诊者,可表现为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
全身症状有疲乏无力、发热、盗汗、心悸、食欲不振等,呼吸道症状以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最为多见。
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渗出、干酪化和增殖性3种病变,往往以一种性质的病变为主,各种性质的病变混合存在。
因其病程长,病理变化复杂以及机体对结核杆菌感染所产生的病态反应不同,结核病的影像学表现往往呈现多样性,浸润型肺结核的斑片影、大块实变影与尘肺小阴影聚集及大阴影通常不易区别。
尘肺的斑片影多出现在两肺上野外带,呈对称性纵向
排列,密度较低且均匀;浸润型肺结核具有多种形态病灶并存特点,肺部阴影除表现斑片状阴影外,还可有结节状,索条状和空洞及点状播散病灶混合存在,并以1~2种病变为主,肺部病灶往往双侧不对称。
当病灶以纤维增殖成分为主时,可有纤维硬结或者钙化表现,周围可出现卫星灶。
结合该患者曾经抗结核治疗史,两肺斑片浸润影及条索状点状阴影,应考虑肺部感染,特别要考虑肺结核感染,因患者曾经治疗史不详,应该作进一步肺部病理检查。
通过上述分析讨论,认为患者不符合石墨尘肺及矽肺的发病规律,该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间质性病变合并肺部感染,两肺纤维化病灶,可以认为是由于肺部长期反复感染引起的。
由此可见,我们在日常诊断中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除了通过影像学手段,还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症状的演变等)、职业史、流行病学情况及历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认真做好诊断工作,维护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史志澄.尘肺病的鉴别诊断[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3,16(1):59.
[2]李德鸿,何凤生.尘肺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46-147.
[3]张宏.石墨尘肺胸片形态表现与肺病理改变及其两者关系的探讨[J].化工劳动保护,1999,20(2):60.编辑/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