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上下装款式设计(下装)
- 格式:ppt
- 大小:129.70 MB
- 文档页数:106
建筑装饰装修作业指导书第1章建筑装饰装修概述 (4)1.1 建筑装饰装修的定义与分类 (5)1.1.1 室内装饰装修:主要包括室内墙面、地面、天花、隔断、门窗等装饰性处理,以及室内电气、给排水、暖通、智能化等附属设施的安装。
(5)1.1.2 外墙装饰装修:主要包括外墙立面、门窗、屋面、雨篷、阳台等部位的装饰性处理,以及外墙保温、防水、绿化等附属设施的安装。
(5)1.1.3 公共区域装饰装修:主要包括公共走廊、楼梯、电梯间、大堂等区域的装饰性处理,以及公共设施如照明、指示牌等安装。
(5)1.2 建筑装饰装修的设计原则 (5)1.2.1 实用性原则: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空间利用率和舒适性。
(5)1.2.2 美观性原则:设计应注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体现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营造和谐、舒适的视觉环境。
(5)1.2.3 经济性原则:设计应在满足功能、美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投资预算,合理选用材料、工艺和技术,降低成本。
(5)1.2.4 环保性原则:设计应选用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工艺和技术,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1.2.5 安全性原则:设计应保证装饰装修工程的安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预防安全的发生。
(5)1.3 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工艺流程 (5)1.3.1 前期准备:包括项目立项、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图纸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
(5)1.3.2 施工现场准备:包括施工现场的围挡、临时设施搭建、施工材料、设备进场等。
(5)1.3.3 基层处理:对建筑物基层进行处理,包括清理、找平、防水、防潮等。
(5)1.3.4 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装饰装修,如涂料、贴砖、铺设地板、安装门窗等。
(6)1.3.5 质量验收: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国家标准。
(6)1.3.6 竣工验收:工程完成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达到规定要求。
第5章服装流行研究5.1 复习笔记一、服装流行的基本理论1.流行与服装(1)流行的内涵流行,又称风行,意为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其成因是人的趋同心理,是人的个性与社会中人的共性的一种平衡或协调。
(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数量范围的人,受某种意识的驱使,以模仿为媒介而普遍采用的某种生活方式、生活行动或观念意识时所形成的社会现象。
)(2)流行对服装的特别意义服装是人类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种符号形态。
它反映衣着者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层次,也表现了人的个性气质、情趣爱好及喜怒哀乐。
因此,服装正是社会生活中“流行”特征最为广泛、最为敏感和最为显著的,“服装是时尚产业的核心”,并通过电影等形式向公众展示出来。
对流行的研究和思考是服装设计中极为重要的。
(3)先导物流行的先导物即某一时期的时髦服装,能诱发人们的穿着欲望,并迅速传播或盛行。
随着时间流逝,旧的流行先导物不能满足人们永不休止的求新欲望而被厌倦,于是新的,被认为更美、更新鲜的流行和先导物——时髦服装,就会出现并为人们迅速接受,引起新的流行。
2.流行现象的类型(1)作为社会现象的流行流行作为社会的客观存在,顺应人的趋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当社会遇有突发事件,要求人们迅速适应这种变化,在服装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
(中东战争引发时尚界对阿拉伯地区的兴趣)(2)作为象征的流行流行原本就是人们追求、理想的一种象征,它具有民族、地区特点,并与历史上长期积淀的文化紧密关联。
随着全球范围文化的交流,人类审美意识的变化,某些为各方面都能够接受的象征意义等会走向部分趋同。
(3)作为商品的流行作为商品的流行是由某集团或在某人的推动下,设计生产出商品后投放市场,吸引人们购买使用,从而形成的流行。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类流行经常呈现出互相交错的现象,表现了流行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及其丰富的内涵,是人类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共同载体。
3.服装流行的特点(1)多元性服装流行的多元性包括色彩、纹样、造型、款式、材质(物理及化学性能、肌理、制造技术)、工艺、装饰手段(含配件)、着装条件及着装方式等。
第一章: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服装设计的概念一、设计的种类:视觉传达设计:是运用视觉元素、视觉语言、视觉途径、视觉运动和视觉心理的原理,对形态和色彩的传达进行系统研究。
例:广告招贴、广告、橱窗展示、陈列展示、表演形式等产品设计:指一切实物形态的、具有实用意义的物品的设计。
例:壁挂、服装、家具、工业产品等空间环境设计:是通过物质手段对人、物、场所、自然四者之间的关系的综合处理。
解决功能与美观、法制与舒适、地域与象征、形式与经济等诸多矛盾的对立统一。
综合设计:是对设计对象多元的或非常规空间状态的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组合的设计种类。
二、设计史的三个阶段:装饰设计阶段:仅停留在物品的表面装饰上,用日积月累的精湛手工技术,将装饰要素在物品表面表现得日臻完善。
生产设计阶段:与大工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以生产和加工方法为前提,确定设计方案。
生活设计阶段:以人为本,充分重视人性解放这一现实,设计为改善人的生活和适合人的个性为目的。
第二节:服装设计一、服装设计的概念:是以服装为对象,运用恰当的设计语言,完成整个着装状态的创造性行为。
二、服装设计的特点:1.是服用功能、服用材料和设计技法的统一体。
2.是必须用可视形式把构思表现出来。
(服装效果图)三、服装设计的种类:1.高级女装设计:指专为欧洲高级女装店里出售的高级女装而设计。
2.成衣设计:指按计划大批量、在流水线上生产的标准号型服装。
3.时装设计:指具有流行意味的、顾客目标较为明确的时髦服装的设计。
四、服装设计的条件1.什么人穿:设计对象的综合考虑。
2.什么时候穿四季的变化一天中的具体时刻3.什么地方穿大环境(巴黎、纽约)小环境(不同场合)4.穿什么服装5.为了什么穿五、服装的两次设计:1.服装品种的设计2.着装状态的设计第三节:服装的构成一、服装的概念:指一切可以用来装身的物品的总称。
二、服装的特征服装的物质性服装的精神性三、服装的构成要素:1.设计:是对服装材料的选择和服装制作的手段的限定。
女装结构设计第一章女装原型第一节文化式女上装原型的构成原理一、原型的制图(上衣、裙子)二、原型的分类和分析三、原型的修正1、胖体2、瘦体3、挺胸体4、驼背体5、扁身体6、圆身体1:1纸样一份,要求针对自己的体型数据,制作一件原型。
(此原型要求裁剪、缝制、试穿、修正)1:5硬板纸样一份,预习。
1、女装原型是复合人体哪一体块的结构?为何将该体块作为原型结构?2、女装原型属于女装中哪一类服装的基本型?松量是怎样设计的?试析原型的使用范围。
3、为何女装原型的前摆缝较后片多出 2 cm?第二章原型的基本原理应用(一)第一节原型的三个基础原理及应用一、对位法则及省移原理1、省的概念及其作用(1)什么是省(2)省的作用2、乳凸量、预留胸省量、腰胸差量、前后差量间的关系3、对位方式与体型、服装造型的关系4、省道转移与造型设计(1)省道的形式(2)省道转移(3)省道变褶裥(4)省道变分割线第二节裙子基本纸样变化原理及应用1、腰省变摆量2、腰省变分割线3、腰省变褶裥裙子的工艺实践。
(用彩色卫生纸操作)1:5各练习二份1、省的类型有哪些?应如何应用?2、常用的省移方法有哪些?试述省移原理的规律。
3、试析全省量的构成及应用方式。
4、试析柔和胸省的设计方法。
5、乳凸量设定的依据及其应用。
第三章领型的结构变化设计第一节领子概念一、领围的测定方法1、测量要领2、测量方法二、领的分类1、立领2、翻领3、驳领4、变形领三、领成型原理—一领的立体构成四、配领松量的构成原理1、领面、领座、夹角、领外沿尺寸、前偏量的认识2、肩颈领面宽、领座高、二者夹角的关系与领的造型第二节立领的结构原理及变化设计一、立领的起翘量设计原理1、脖颈结构与立领的起翘量设计二、立领的舒适性1、立领舒适性的掌握原则三、立领的变化设计1、中式立领2、连身立领(领省的应用)第三节各类领型的结构原理1、无领1、翻领2、驳领3、变形领典型领型的1:1纸样绘制十款及工艺实践。
筒型裙A型裙鱼尾裙育克裙第三章直筒裙纸样设计第一节裙子介绍裙子概念与分类在人体腰围线以下穿着的服装被称为下装。
下装又分为裙装和裤装两大类,他们在结构设计上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
裙装是下装的一种,主要是女性所穿着的服装。
我们通常所说的裙装主要是以独立形式存在的裙子,但有时也把连衣裙称为裙装。
裙子是覆盖人体下身的服装,是下装的一种,在女装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至今已经成为现代女性不可缺少的服装之一。
裙子的款式可以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流行趋势进行变化,种类繁多,风格各异,能够充分体现女性的优美体态。
裙子的种类繁多,款式各异,长短不一。
但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1. 按裙子廓型的变化分类:紧身裙、A型裙、斜裙、半圆裙和整圆裙。
2. 按裙子的长短分类:裙长及膝的被称为标准裙,膝以上的被称为短裙,再短的被称为超短裙或迷你裙,裙长在膝以下至小腿部位的被称为半长裙,裙长至脚踝的被称为长裙。
超短裙、短裙、及膝裙、中长裙和长裙。
在以上变化的基础之上再加以分割、收褶、腰位以及裙摆形状的变化就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裙子,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裙子外形线的变化有很多,如图3——1——1。
下装结构(一)波浪裙腰鼓型灯笼型3 ------- 1 -------- 1)、裙子各部位名称在学习裙子结构前,应对裙子各部位的名称有所了解,见图3――2―― 1。
、裙子纸样设计的依据裙子是覆盖人体下身的服装,因此分析人体腰围线以下的体型特征是裙子纸样设计的基础。
1在臀围线以上腰围细,臀围粗,总体近似呈圆台体,前有腹凸,后有臀凸,且腹凸的位置高于臀凸(要求前省长短于后省长)的位置,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主要是腰部的运动状态。
2 •在臀围线以下主要是下肢结构,围度逐渐减小,应该更多考虑运动状态,臀部运动主要有直立、坐下、前屈等动作。
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包括臀部运动和人体行走的尺度。
大表3-3-1 腰部变化尺度单位:CM运动姿势动作腰围增加量裙子纸样作用点正常直立姿势450前屈 1.1 腰围加放量90o前屈 1.8 腰围加放量坐着正坐 1.5~1.6 腰围加放量900前屈 2.7~2.9 腰围加放量表3-3-2 臀部变化尺度单位:CM 运动姿势动作臀部增加量裙子纸样作用点正常直立姿势450前屈0.6 臀围加放量900前屈 1.3 臀围加放量坐姿正坐 2.6~2.9 臀围加放量900前屈 3.5~4.0 臀围加放量表3-3-3 人体行走尺度单位:CM 动作距离两膝围度裙子纸样作用点行走65~73 82~112 裙摆松度登高20~40 98~128 裙摆松度U四、裙子纸样设计注意点实验取一长方形布料,使其长度等于人体腰线至膝关节的距离,其宽等于人体臀围,将这一方布覆在人体上,形成垂直状圆筒形。
个人形象设计操作手册第1章个人形象概述 (3)1.1 形象的重要性 (3)1.2 形象设计与自我认知 (3)1.3 形象设计的核心要素 (4)第2章服饰搭配技巧 (4)2.1 色彩搭配原则 (4)2.2 款式选择与搭配 (5)2.3 服饰风格与场合 (5)第3章体型与着装 (5)3.1 识别自己的体型 (5)3.2 不同体型的着装技巧 (6)3.2.1 苹果型 (6)3.2.2 梨型 (6)3.2.3 香蕉型 (6)3.2.4 沙漏型 (6)3.3 优化体型比例的方法 (6)第4章面部妆容设计 (7)4.1 了解自己的肤色 (7)4.2 底妆技巧与产品选择 (7)4.3 眼妆、唇妆与腮红搭配 (7)第五章发型打理与设计 (8)5.1 发型与脸型的搭配 (8)5.1.1 了解脸型 (8)5.1.2 发型搭配原则 (8)5.2 发型打理工具与技巧 (9)5.2.1 打理工具 (9)5.2.2 打理技巧 (9)5.3 不同场合的发型设计 (9)5.3.1 工作场合 (9)5.3.2 休闲场合 (9)5.3.3 社交场合 (9)5.3.4 活动场合 (10)第6章配饰选择与搭配 (10)6.1 首饰搭配原则 (10)6.1.1 与服装风格协调:首饰的风格应与服装相匹配,如正式场合选择简约大方的首饰,休闲场合可选择个性独特的饰品。
(10)6.1.2 考虑场合需求:根据不同场合选择适宜的首饰,如工作场合适合佩戴小巧精致的饰品,晚宴等社交场合可选择华丽大气的首饰。
(10)6.1.3 注重色彩搭配:首饰的颜色应与服装、肤色相协调。
暖色系服装搭配金色、玫瑰金等暖色调首饰;冷色系服装搭配银色、白色等冷色调首饰。
(10)6.1.4 层次分明:叠戴首饰时应注意层次感,避免过于繁杂。
长短、粗细、材质不同的首饰相互搭配,可增加层次感。
(10)6.1.5 个性化选择:根据个人喜好和特点选择首饰,展现个人魅力。
(10)6.2 帽子、围巾与眼镜的搭配 (10)6.2.1 帽子搭配: (10)6.2.2 围巾搭配: (10)6.2.3 眼镜搭配: (11)6.3 鞋包搭配技巧 (11)6.3.1 鞋子搭配: (11)6.3.2 包包搭配: (11)第7章职场形象塑造 (11)7.1 职场着装规范 (11)7.1.1 男士着装 (11)7.1.2 女士着装 (12)7.2 职场妆容与发型 (12)7.2.1 妆容 (12)7.2.2 发型 (12)7.3 职场配饰与仪态 (12)7.3.1 配饰 (13)7.3.2 仪态 (13)第8章休闲场合形象设计 (13)8.1 休闲场合着装风格 (13)8.1.1 款式选择:选择宽松、舒适的款式,避免过于紧身或束缚感。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章节一:女装结构设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女装结构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3. 了解女性人体结构和服装号型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女装结构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2. 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3. 女性人体结构和服装号型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女装结构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流程。
2. 演示法:展示女性人体结构和服装号型的图示和实物。
3. 练习法:让学生练习识读服装号型和测量身体尺寸。
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女装结构设计概念的理解。
2. 考核学生对女装结构设计原则和流程的掌握。
3. 考核学生对女性人体结构和服装号型的认知。
章节二:女装裙装结构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裙装的结构设计原理。
2. 掌握常见裙装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
3. 能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裙装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1. 裙装的结构设计原理。
2. 常见裙装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
3. 裙装结构设计实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裙装的结构设计原理和常见裙装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
2. 演示法:展示裙装结构设计的图示和实物。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裙装结构设计实践。
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裙装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解。
2. 考核学生对常见裙装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的掌握。
3. 考核学生对裙装结构设计实践的能力。
章节三:女装上衣结构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上衣的结构设计原理。
2. 掌握常见上衣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
3. 能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上衣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1. 上衣的结构设计原理。
2. 常见上衣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
3. 上衣结构设计实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上衣的结构设计原理和常见上衣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
2. 演示法:展示上衣结构设计的图示和实物。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上衣结构设计实践。
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上衣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解。
2. 考核学生对常见上衣款式的结构设计方法的掌握。
《服装制作工艺》第五章测试试卷二练习一一、填空(每空0.5分,共14分)1.合挂面与夹里时,挂面里口与夹里止口平齐,肩缝对齐,正面相叠,夹里放上层,先合右片夹里,缝份0.7~0.8 cm,底边不缉到头,缝份倒向夹里一边。
2.茄克衫装拉链时,先将衣身止口的缝份折转1.5 cm,衣身正面向上,拉链反面向上,距底边约3.5 cm,置于衣身上,拉链齿边抵衣身1.5 cm折印处,平缉0.6~0.7 cm。
3.茄克衫缝合背缝时,后衣片正面相叠,领口对齐,按背中净粉线缉合背中缝。
衣身向左片烫倒缝,正面压缉0.15 cm止口线。
夹里向左片烫坐倒缝,不缉明线。
4.装垫肩时,垫肩对折,偏移 1 cm作对肩缝标记,垫肩在前肩部分短,后肩部分长,1/2向前过1 cm相对应垫肩的弧形边(里口)也作标记点。
5.扣袢和袖克夫分别锁眼、钉扣。
锁眼距尖角处约1.5 cm,眼大约2.2 cm;钉扣对应扣眼的位置,依次钉两粒纽扣,距离约2.5~3 cm。
6.滚条采用1.2cm宽的斜条夹里布。
将滚条布正面与需滚边的衣片反面相叠,毛缝对齐,缉缝0.3 cm,然后将衣片翻到正面,将滚条折光成0.3~0.4 cm,缉0.1cm止口。
7.大身一面的止口留缝0.3~0.4cm,底边留缝略大些,挂面一面的止口留缝0.5~0.6 cm,拐角处可适当再修小些,使止口翻出后平薄。
二、单选题(每空1分,共5分)1.装领时与挂面领口和后领圈贴边部位缝合;与大身领口和后领圈部位缝合。
缉缝时对准相应部位的眼刀,然后烫煞。
( B )A.领面领里倒缝B.领面领里分缝C.领里领面分缝2.滚条采用1.2 cm宽的夹里布。
( B )A.经纱B.斜纱C.纬纱3.合缉肩缝时,后片放层势0.6厘米。
( A )A.1/3里肩处B.1/2里肩处C.1/3外肩处4.装袖前后是否适宜,一般要求袖子能盖住。
( B )A.1/3袋口B.1/2袋口C.2/3袋口5.敷牵带时,牵带在胸部一段要,腰节部位,底边下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