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的功能(第一章)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8.47 MB
- 文档页数:58
城市绿地2、绿地类型(按照主要功能作为分类依据,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生态景观绿地。
⑴公共绿地:范围:市、区级综合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滨水带状公园(2)生产绿地范围:苗圃、花圃、草圃等(3)防护绿地范围:主要包括城市防风林带、卫生防护带、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
⑷居住区绿地:范围: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区内道路绿地等。
⑸附属绿地:范围: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内的绿地。
(6)城郊生态绿地:范围: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山体、林地等。
第三章公共绿地规划设计一、公共绿地规划范围公共绿地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二、公共绿地定义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带状公园:沿城市主次干道、河流、旧城基等的狭长形绿地。
宽度应大于8米。
1、综合公园:市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
区级公园:为一个行政区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的绿地。
居住区级公园:为一个居住区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绿地。
2、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供少年儿童游戏及开展科普,文化活动,有安全、完善的设施的绿地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游乐公园: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其它专类公园: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
如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
3、带状公园①滨河花园带:依据原有城市水系。
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保护与管理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镇规划区内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园林绿化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管并重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领导,把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的经费投入。
鼓励开展城市园林创建活动,推动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认建、认养、认管等形式,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
第五条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
区县(自治县)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
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相关管理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据职责做好本辖区内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第六条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开展并组织、指导城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每年制定计划增加优质植物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和材料,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第七条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当研究制定产业政策,编制城市苗圃产业发展规划,组织指导园林绿化苗木生产。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享受良好城市园林绿化环境的权利,有保护城市园林绿化及设施的义务,对破坏城市园林绿化及设施的行为,有权进行劝阻、投诉和举报。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九条城市绿化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和市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共同编制,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绿化规划应当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安排同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相适应的城市绿化用地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的定义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定义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自然植被)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第一节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一、保护城市环境(一)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1、净化空气首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外,绿色植物还有明显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以及汞、铅蒸气等有害气体的功能。
2、净化水体和土壤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如有的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使进入土壤的大肠杆菌死亡。
(二)改善城市气候1、降低气温植物茂密的枝叶可以挡住并吸收50%—90%的太阳辐射热。
2、调节湿度通过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城市绿地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3、调控气流区域性的微风和气体环流将绿地中相对凉爽的空气不断传向城市建筑密集区,可达到调节城市建筑密集区小气候的目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降低城市噪声一般情况下,树木枝叶茂密,层层错落重叠的树冠降噪隔声效应明显;阔叶树吸声能力比针叶树好;由乔木、灌木、草木和地被构成的多层稀疏林带比单层宽林带的吸声隔离作用显著。
二、减灾防灾(一)防火防震(二)防风固沙(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四)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三、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可以利用城市绿地中的植物园、动物园、苗圃等技术优势,对濒危、珍稀动植物进行异地保护及优势物种的驯化。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城市绿地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达到丰富生活于其中的动物物种数量。
第二节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一、日常休息娱乐活动二、观光及旅游三、休养基地四、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第三节美化功能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二、美化市容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第一节城市绿地的分类一、前苏联城市绿地分类情况1990年以后,前苏联将城市用地分为生活居住用地,生产用地和景观-游憩用地。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一章:引言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是一门专业领域,涉及到城市空间规划和景观设计等多个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意义、方法和实践。
第二章:城市绿地规划的意义城市绿地规划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绿地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身心健康的场所,缓解都市人们日益增长的压力。
其次,城市绿地可以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等生态服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再者,城市绿地还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城市气温,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因此,城市绿地规划应当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城市绿地规划的方法城市绿地规划的方法包括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等。
首先,资源调查要了解城市绿地的地理位置、土地利用情况和植被分布等信息。
其次,环境评估需要对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并确定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然后,空间布局要根据城市绿地的位置和规模,合理分配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域。
最后,功能设置要因地制宜,考虑人们的需求和需求,并选择合适的绿地活动和设施。
第四章:城市绿地设计的原则城市绿地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以保证设计的效果和实用性。
首先,可持续性是城市绿地设计的核心原则,包括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方面。
其次,人性化是城市绿地设计的重要原则,要考虑人们的健康需求和生活方式,并提供舒适、便利的绿地环境。
再者,景观性是城市绿地设计的美学追求,通过景观元素的组合和布局,打造美丽的城市绿地景观。
最后,创新性是城市绿地设计的动力,要不断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提升城市绿地的品质和价值。
第五章: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实践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实践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和人们的需求。
例如,可以通过整合现有的绿地资源,提高绿地的利用效率和空间利用率。
此外,可以将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设计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的效果。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课程概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方法。
理解城市绿地的分类,掌握常见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原则和要点,并能把相关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规划设计实践中。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归纳为:主要是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全面发挥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
内容主要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知道该课程的性质、地位、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方法、知识架构、学科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2、理解该门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理论和策略;3、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方法,了解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的规划要点。
理解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工厂企业、医院、疗养院绿地、校园绿地、街道广场绿地的规划设计。
4、结合实际、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课程和课程所涉及的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理论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能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些内容可作为自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一) 绪论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六章、防护绿地规划第七章、附属绿地(三)居住小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第八章、其他绿地之风景区规划四、课程实施㈠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园林专业的限选课。
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4课时,共54课时,㈡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采用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授课的教学形式。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第一章:引言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社会压力等。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旨在提供城市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城市绿地规划2.1 城市绿地概念城市绿地是指城市内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总称,包括公园、绿化带、湖泊、自然保护区等。
城市绿地不仅提供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具有生态功能、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等重要作用。
2.2 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城市绿地规划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2)社会公平原则:城市绿地应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提供各类公共设施和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空间布局原则:城市绿地应均衡分布于城市各个区域,形成合理的绿地网络,方便城市居民的使用和享受。
(4)多功能性原则:城市绿地应具备多种功能,如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环境教育、生态保护等。
(5)可持续原则:城市绿地规划应考虑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
第三章:城市绿地设计3.1 设计原则与方法城市绿地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
设计师可以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结合市民的需求和城市发展的要求,进行绿地设计。
具体的设计方法包括空间布局、景观元素选择、植物配置等。
3.2 城市绿地设计的关键要素(1)景观元素:城市绿地的景观元素包括植物、水体、景观雕塑、建筑等。
设计师应根据绿地的功能和意义选择适宜的景观元素。
(2)可达性:城市绿地设计应考虑市民的出行需求,保证绿地的可达性和可用性。
应设置合理的交通网络和便捷的交通工具。
(3)绿地利用率:城市绿地的设计应兼顾绿地的利用率和生态效益。
设计师可以设计多功能的绿地场所,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效益一、试简述城市园林绿地功能与作用一、生态功能1.改善小气候:调节气温:太阳辐射的60~80%被植物所吸收,其中90%热能被植物的蒸腾所消耗;调节湿度: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降温,提高湿度一般蒸发的水分占从根部吸收的99%;调节气流:(1)挡防风林,减风速,减风沙,改善气候;(2)通道:带状绿地,加大空气流通,将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
2.净化空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2)吸收有害气体:吸收so2的有:臭椿、夹竹桃、石榴;吸收cl2的有:黄杨、油茶、山茶;吸收HF2的有:大叶黄杨、海桐、香樟;吸收o3的有:银杏、柳杉、冬青;(3)吸滞烟灰粉尘:一方面由于枝冠茂密,具有强大的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降低,一些大浆,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便附着于叶片及枝干,经过雨水的冲洗,又恢复其吸尘能力;(4)减少含菌量:植物减少尘埃从而减少含菌量,有些植物还能分泌具有杀菌能力的杀菌剂,使得空气含菌量减少;健康作用:负离子作用,芳香草对人体的影响,绿色植物对人体神经的作用3.防止公害灾害:(1)降低噪声A噪声来源:交通运输,工业噪声,其他噪声B树木绿化对噪声具有吸收和消声作用,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C减噪效果影响因素:植物配植方式、树冠层、高度、位置、种类、林带的结构与宽度;(2)净化水体与土壤作用:许多水生植物、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植物的地下根系的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3)涵蓄水源与保护地下水4.保护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二、空间功能:1安全防护作用:避震防火作用[防火树种];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
2提供游憩度假条件:日常户外活动;3.文化宣传、科普教育;4旅游度假;5度假及休闲疗养基地。
三、精神上作用:美化城市、装饰环境;自然美、艺术美和创造性(植物的自然特性、满足人的情感生活追求、道德修养追求和人迹交往追求、满足人们创造的需求,精神世界的发展,需要知识作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