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精)
- 格式:ppt
- 大小:929.50 KB
- 文档页数:30
第六章 极谱法及伏安法重点: 基本原理、定量分析方法、干扰电流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难点: 仪器结构、极限电流方程式、干扰电流产生的原因.极谱法(Polarography)及伏安法(Voltammetry)是一类特殊的电解分析方法,其特殊性表现在两个电极上,电解池由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 工作电极为的面积较小的极化电极,参比电极常则采用面积较大,不易极化的去极化电极。
极谱法是指使用表面积不断更新的滴汞电极作工作电极的方法;伏安法的工作电极既可以是面积固定的悬汞、石墨、铂等电极,也可使用表面作周期性连续更新的滴汞电极。
伏安法和极谱法是根据对试样电解过程中获得的电流—电位曲线进行分析的电化学方法。
§1 普通极谱法的基本原理极谱法是1922年由捷克化学家海洛夫斯基(Heyrovsky)建立起来的。
凡在汞电极上能被还原或氧化的无机和有机物质,一般都可用极谱法测定. 极谱法除用于痕量物质的测定外,还可作为化学反应机理、电极过程动力学及平衡常数测定等基础理论研究的手段. 一. 基本装置和电极极谱分析中,要求两个电极的面积一大一小且溶液保持静止。
大面积的参比电极表现为去极化电极,其电极电位在电解时保持恒定,不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改变,而小面积电极则为极化电极, 其电极电位完全受外加电压的控制。
极谱法采用滴汞电极 (dropping mercury electrode, DME) 为工作电极(负极),饱和甘汞电极(saturated calomel electrode ,SCE)为参比电极(正极)。
见图滴汞电极由贮汞瓶下接一厚壁塑料管,再接一内径为0.05mm 的玻璃毛细管构成。
汞在毛细管中周期性地长大滴落,其周期时间为3-5s 。
滴汞电极为极化电极,因为一方面,其电极面积很小,另一方面,主体溶液中反应离子的浓度也很小,所以在极化电极上的电解电流很小,但是,在滴汞电极表面上的电流密度却很大,所以在滴汞电极上会造成很明显的浓差极化,从而引起扩散运动。
极谱法的基本原理明确极谱法的基本原理。
理解极谱定量分析的依据和极谱定性分析的依据,掌握半波电位的概念。
资源提供11.主题词:极谱法2.对应知识点:极谱法3.资源形式:讲解4.所属章节:第十章第二节直流极谱法亦可简称为极谱法,是以控制电位的电解过程为基础的极谱法。
其实验装置与一般电解装置大体相似,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提供可变外加电压的装置;第二部分是指示电压改变过程中进行电解时流过电解池电流变化的装置;第三部分是电解池。
极谱分析与电解分析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电极。
极谱分析使用的两个电极一般都是汞电极,其中一个是电极面积很小的滴汞电极,为工作电极;另一个是面积很大的汞电极,或电位恒定的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极谱法是通过获得的电流--电压曲线即极谱波或极谱图来进行分析测定的。
在外加电压还未达到被测物质的分解电压时,有一很小的电流通过电解池,此电流称之为残余电流。
电解开始后,随着外加电压增大,电流迅速增大,最后当外加电压增大到一定值时,电解电流不再增加,而达到一个极限电流。
称之为极限扩散电流,也叫波高。
在一定条件下,波高与被测浓度成正比,这是极谱定量分析的基础,1934年尤考维奇导出了扩散电流方程式,即尤考维奇方程:式中:为平均极限扩散电流;n为电极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D为被测物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m为汞流速;为滴汞周期(s);c为被测物浓度。
从尤考维奇方程可知,影响极限扩散电流的主要因素有:毛细管特征(称为毛细管常数,它与汞柱压力的平方根成正比)、温度、滴汞电极电位和电解液组成。
在进行极谱分析时,残余电流即杂质产生的电解电流和电容电流干扰测定,需要设法消除,其实降低电容电流已成为极谱分析仪器发展的主流。
迁移电流和极谱极大可分别通过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和极大抑制剂(如表面活性剂)来消除。
溶解氧在滴汞电极上还原,会产生两个极谱干扰测定,可通过惰性气体和加入不影响极谱分析的还原剂除氧。
在极谱电解过程中,由于控制反应速度的关键步骤不同,一般可将极谱波分成可逆波、不可逆波和动力波。
极谱分析报告1. 引言极谱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材料中电子能级分布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性质的实验技术。
通过测量材料吸收或发射特定能量的光谱,可以推断材料的电子能级结构和跃迁行为。
极谱分析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报告旨在介绍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首先,我们将介绍极谱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然后,我们将讨论常用的极谱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
最后,我们将详细介绍极谱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分析结果。
2. 极谱分析的原理极谱分析基于原子或分子对特定能量的光吸收或发射现象进行研究。
在吸收过程中,物质吸收光能,使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在发射过程中,物质散发出光能,电子从高能级返回到低能级。
通过测量吸收或发射的光谱,可以得到材料的电子能级结构信息。
极谱分析常用的光谱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用于研究物质的电子能级结构和电子跃迁行为;红外光谱用于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振动行为;拉曼光谱用于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转动行为。
3. 极谱实验方法进行极谱分析需要准备样品和仪器设备。
下面介绍常用的极谱实验方法。
3.1 样品准备样品准备要求样品纯度高,并且能够在光谱范围内吸收或发射光。
常用的样品包括溶液样品、固体样品和气体样品。
样品的处理包括溶解、稀释和制备薄膜等步骤。
3.2 仪器设备进行极谱分析需要使用光源、光谱仪和检测器等仪器设备。
光源可以是连续光源或脉冲光源,光谱仪可以是单色仪、激光光谱仪或光栅光谱仪,检测器可以是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或光谱仪。
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实验步骤通过合适的实验步骤可以完成极谱分析实验。
一般的实验步骤包括样品测量、参比测量和数据采集等。
在样品测量中,需要将样品放入样品池或样品架中;在参比测量中,需要使用空白溶液或纯溶剂作为参比;在数据采集中,需要设置光谱仪参数并记录光谱数据。
4. 极谱数据处理与分析极谱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极谱分析的重要环节。
第六章极谱分析法第一节极谱法概述⏹以测量电解过程中电流-电压曲线(伏安曲线)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称为伏安法。
⏹极谱法:凡使用滴汞电极或表面周期性更新的液体电极作工作电极称极谱法。
⏹伏安法:使用固体电极或表面静止的电极作工作电极称伏安法。
在含义上,伏安法和极谱法是相同的,而两者的不同在于工作电极:◆伏安法的工作电极是电解过程中表面不能更新的固定液态或固态电极,如悬汞、汞膜、玻璃碳、铂电极等;◆极谱法的工作电极是表面能周期性更新的液态电极,即滴汞电极。
一、极谱法的发展◆1922年,捷克学者海洛夫斯基(Heyrovsky)首先提出极谱分析法,开创了这一电分析化学的分支;◆1925年,海洛夫斯基与日本学者志方益三研制出第一台手工操作式的极谱仪,画出第一张极谱图;◆1945年前后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分析中;◆1959年,海洛夫斯基因发明和发展了极谱分析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理论研究及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
20世纪40年代以来提出了各种特殊的伏安技术。
主要有:交流极谱法(1944年)、方波极谱法(1952年)、脉冲极谱法(1958年)、卷积伏安法(1970年)20世纪40年代以来主要采用特殊材料制备的固体电极进行伏安分析。
包括微电极、超微阵列电极、化学修饰电极、纳米电极、金刚石电极、生物酶电极、旋转圆盘电极等,结合各种伏安技术进行微量分析、生化物质分析、活体分析。
二、极谱法的特点◆有较高的灵敏度。
普通极谱:10-2~10-5mol/L,新极谱:10-8~10-11mol/L◆分析速度快,易于自动化◆重现性好。
滴汞不断更新,工作电极始终保持洁净。
◆可同时测定几个组分,不需分离◆同一样品可反复测定。
原因:进行极谱分析时,通过的电流很小,溶液几乎不变◆应用范围广。
凡在滴汞电极上起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或通过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均可测定。
第二节极谱法的基本原理一、极谱法的装置极谱分析法采用滴汞电极为工作电极,为负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为正极;采用铂电极为辅助电极,消除干扰;组成三电极系统插入被测定的溶液,改变滑线电阻的位置,可连续改变施加电解池的直流电压的大小,同时记录得到的电流,得到电压~电流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