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 格式:ppt
- 大小:5.64 MB
- 文档页数:30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是指细菌、病毒或真菌所引起的一类感染性疾病。
该病症发生非常普遍,且严重影响了男性的生殖健康。
本文将介绍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症状、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症状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症状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阴茎疼痛。
感染引起的炎症可导致阴茎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可能还会放射到会阴部。
2.尿道疼痛或摩擦感。
炎症也会导致尿道疼痛或者摩擦感。
3.尿频或尿急。
泌尿感染会导致排尿困难,也可能引起尿频或尿急。
4.少尿或无法排尿。
更为严重的情况下,泌尿感染可能会导致少尿或无法排尿。
5.射精疼痛。
泌尿感染可能导致射精疼痛或疼痛的不适感。
6.化脓性包皮炎。
泌尿感染可能导致男性的包皮炎。
一些男性可能会有分泌物或溢出液,这些液体可能有异味或者异常颜色。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有上述症状,那么你需要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原因泌尿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通常是由于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炎症,而该炎症通常由于以下原因之一造成:1.有性伴侣。
与多个性伴侣性行为或者与感染有性传播的疾病的人进行性行为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单个性伴侣亦有可能感染,尤其是当该性伴侣有某种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或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时候。
2.使用过多的药物,比如抗生素等。
长期使用过多的药物会增加泌尿感染的风险。
3.阴茎受伤。
阴茎受伤或刮伤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4.体内免疫力较低。
免疫功能差的人更容易患病,如老年人、久病或器官移植者。
治疗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治疗要分病因区别。
不同微生物感染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抗生素。
对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等),选择性抗生素如头孢、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能够有效地治疗感染,并减轻炎症的症状。
2.抗病毒药物。
对于病毒性感染(如HPV、疱疹等),抗病毒药物可以控制症状,并且有可能使病毒负载降低。
3.寻找病因。
依据微生物的敏感性和药物的适应范围确定治疗方案,对各种感染反复进行检查和评估,不断调整治疗计划,以发挥最佳疗效。
第五十三章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一、填空题1、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是侵入泌尿、男生殖系统内而引起的炎症。
2、泌尿系感染又称。
3、在致病菌未达到及时,正常菌群能对致病菌起到,使机体具有对感染的。
4、感染途径有,,,。
5、明确泌尿系感染首先取决于尿内找到或。
6、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大于应有感染,少于可能为污染,之间为可疑。
7、急性肾盂肾炎是和的炎症。
8、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大多由所致。
9、慢性前列腺炎分为和。
10、附睾炎常由和、扩散所致。
二、判断改错题1、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致病菌大多为革兰阳性杆菌。
2、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中,细菌的毒力无任何作用。
3、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为淋巴感染和直接感染。
4、泌尿系梗阻不是尿路感染的直接诱因。
5、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的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6、肾周围炎多不伴有肾实质感染。
7、浅表性膀胱炎的病变累及膀胱粘膜,粘膜下层及肌层。
8、绝经期后妇女经常会发生尿路感染,但不易重新感染。
9、淋球菌急性感染后,经10-20天潜伏期后发病。
10、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体检与临床表现完全相符。
三、选择题[A型题]1、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的致病菌是。
A.革兰阴性杆菌B.革兰阳性杆菌C.革兰阴性球菌D.革兰阳性球菌E.炭疽杆菌2、上尿路感染包括。
A.肾盂肾炎、输尿管炎B.膀胱炎C.尿道炎D.前列腺炎(急、慢性)E.精囊炎3、明确泌尿系感染首先取决于。
A.排尿困难B.会阴部疼痛C.尿内发现大量红细胞D.尿内找到细菌或出现白细胞E.尿道外口红肿4、尿培养检查的尿标本采集后,处理时间为。
A.2小时以内B.4小时以内C.6小时以内D.8小时以内E.10小时以内5、可诊断为有尿路感染的菌落计数致少为。
A.104/mlB.105/mlC.104-105/mlD.108/mlE.1010/ml6、哪一种肾脏感染性疾病需手术处理。
A.急性肾盂肾炎B.慢性肾盂肾炎C.急性肾周围炎D.肾皮质炎E.肾积脓7、女性尿路感染的途径是。
第三十五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和检查1.常见症状 (1)排尿异常及护理(2)尿液异常及护理2.辅助检查及护理 (1)实验室检查(2)器械检查(3)影像学检查第一节 常见症状(一)排尿异常及护理1.尿频——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减少。
常由泌尿、生殖道炎症、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引起。
2.尿急——有尿意即迫不及待地要排尿且难以自控,但尿量很少。
多见于下尿路急性炎症或膀胱容量显著缩小。
3.尿痛——炎症。
4.排尿困难——膀胱以下尿路梗阻。
5.尿潴留①急性——膀胱颈部以下尿路严重梗阻、会阴部手术后。
②慢性——膀胱颈部以下尿路不完全性梗阻或神经源性膀胱。
6.尿失禁:尿不能控制而自主排出。
分型(总结TANG ) 表现见于 (1)真性(完全性) 外伤、手术、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膀胱颈和尿道括约肌受损 (2)压力性 当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喷嚏、大笑、突然起立时,尿液随意地流出 经产妇(3)充溢性(假性) 膀胱功能完全失去代偿,膀胱过度充盈,压力增高,而引起尿液不断溢出慢性尿潴留 (4)急迫性严重的尿频、尿急而膀胱不受意识控制而发生的尿液排空 膀胱严重感染(二)尿液异常及护理(按考试重要性,顺序微调TANG )1.少尿或无尿(极其重要!)——急性肾衰竭。
少尿——每日尿量少于400ml ;无尿——每日尿量少于100ml。
2.血尿(1)镜下血尿: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不正常——镜下血尿。
病因——泌尿系慢性感染、结石、急性或慢性肾炎及肾下垂。
(2)肉眼血尿:病因——泌尿系肿瘤、急性膀胱炎、急性前列腺炎、膀胱结石或创伤等引起。
(选择题)【肉眼血尿】①初始血尿——病变在前尿道;②终末血尿——病变在膀胱颈部、三角区或后尿道;③全程血尿——病变在膀胱或其以上部位。
【补充】尿三杯试验TANG初始血尿——前尿道终末血尿——膀胱颈部、三角区或后尿道全程血尿——膀胱或其以上部位3.脓尿: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尿路感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男科疾病预防:泌尿生殖系统感染3大信号
导语: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男科疾病,每一种病症在发病的时候都有一些症状,当你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就应该小心了,因为你也许已经感染了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男科疾病,每一种病症在发病的时候都有一些症状,当你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就应该小心了,因为你也许已经感染了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应该立刻去医院找医生看病。
在临床中,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是指男性生殖系统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如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尿道炎等。
引起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有淋球菌、结核杆菌、病毒、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等致病菌,其中以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最为常见,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传染给自己的伴侣,给家庭幸福带来极大的威胁。
泌尿男科专家提醒,当男性朋友发现以下三大情形的时候,要警惕患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1、尿液异常
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异常改变,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甚至血尿等。
2、排尿异常
在排尿时尿频、尿急、尿痛,偶尔也可见到尿失禁。
有时慢性肾炎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早期可有多尿,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3、腰痛
腰痛是男性泌尿系统感染临床常见的症状,因为肾脏及肾周围疾病都会导致男性腰痛。
由上可见,即使男性没有不洁私生活还是有可能会泌尿生殖系统感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男性生殖疾病五炎症男性生殖疾病"五炎症"男性生殖疾病"五炎症"近年来,男科疾病的多发并使社会大众已经开始越来越高度关注男性身心健康问题。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就是严重影响男人身心健康的疾病。
那么,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极易出现哪些疾病呢?临床证明:常用的男性泌尿生殖病毒感染疾病主要就是“五炎症”。
一、男性泌尿生殖感染“五炎症”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病毒感染就是指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尿道、前列腺、附睾、输精管、精囊等)受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病毒感染而引发的疾病。
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泌尿生殖病毒感染的人数呈圆形日益下降趋势,临床上的泌尿疾病多达20多种。
常用的男性泌尿生殖病毒感染疾病主要存有"五炎症":即为尿道炎、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精囊炎。
尿道炎大多数是尿液逆行,造成病菌直接侵入尿道感染所致。
急性期表现为尿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糜烂溃疡形成,尿道口红肿,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尿道有压痛、变硬;重者可影响附睾、精索。
患病时应多休息,杜绝饮酒,避免二人亲密生活。
前列腺炎多数就是由尿道炎轻易扩散所致,或者就是其他非政府器官急性炎症经血液及淋巴病毒感染引发。
急性前列腺炎发病着急,多整体表现为全身无力、腰部酸痛,会阴及肛门存有呼吸困难倾侧美感,诱发尿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有些人还整体表现为生理需要消退,发生男性生理功能障碍等。
3、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存有尿频、尿急、生理功能障碍等症状,但化验检查往往无法辨认出细菌。
主要就是由于亲密无间生活过度、处在生理激动状态过久或因长期骑车、驾车睡眠不足等并使盆腔过度发炎等因素引致。
附睾炎是由于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尿道炎及其它感染通过逆行蔓延引起的。
临床发现,当双侧附睾有病变时还可能造成男性不育。
在急性期表现为阴囊肿胀、疼痛,可牵扯下腹部及大腿根部,导致行走不便。
急性期治疗不当可能会转化为慢性附睾炎,因此,急性期治疗一定要全面。
【外科学总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第一节概论1、按部位: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2、★致病菌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3、诱发感染的因素①梗阻因素;②机体抗病能力减弱;③医源性因素;④解剖因素:女性尿道短,容易导致上行性感染。
4、★泌尿系感染途径最常见为上行感染和血行感染①上行感染②血行感染③淋巴感染④直接感染女性尿路感染多发的原因:尿道短、尿道口暴露、缺乏前列腺分泌物★治疗原则①明确感染的性质②鉴别上尿路还是下尿路感染③明确是上行性感染还是血行感染④明确泌尿系有无梗阻因素⑤测定尿PH值⑥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
第二节上尿路感染1、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感染。
2、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和其他肠杆菌及革兰氏阳性细菌。
3、急性肾盂肾炎病理特点肾脏肿大,粘膜充血,表浅溃疡,控制不好则形成脓肿或肾周脓肿。
4、临床表现①全身症状发热,体温上升到39 ℃以上②腰痛有明显的肾区压痛③★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第三节下尿路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多见于女性。
尿路症状尿频、尿急、尿痛,严重者排尿末刀绞样疼痛、里急后重或急迫性尿失禁、血尿一般无全身症状。
第四节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前列腺痛临床上具有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尤其是盆腔、会阴部疼痛明显,而前列腺液检查正常,培养物细菌生长。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及其药物治疗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可以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分为上尿路,如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以及下尿路,如膀胱炎(cystitis)、前列腺炎(prostatitis)、尿道炎(urethritis)、附睾炎(epididymitis)或睾丸炎(orchitis)。
由于泌尿生殖系统的各个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因而一个部位的感染可能出现在另一个部位。
微生物致病源可以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致病,但多数UTI是由尿道上行所致,特别是肠道来源的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杆菌和其它肠道致病菌。
致血行感染的病菌包括葡萄球菌属,念珠菌属,沙门菌和肺结核分枝杆菌等也可以导致UTI。
泌尿、男生殖系统非特异性感染的药物治疗可分为非复杂性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非复杂性肾盂肾炎、及伴或不伴肾盂肾炎的复杂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泌尿脓毒血症、尿道炎和特殊的形式如前列腺炎、附睾炎和睾丸炎。
上尿路感染的药物治疗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患者给予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7天作为一线治疗。
如果不适宜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用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泊肟作为替代用药。
如果有革兰阳性菌存在,推荐应用青霉素类加ß-内酰胺酶抑制剂。
如果病情严重,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若不能口服,应该通过注射给药,如氟喹诺酮类药物、青霉素类加ß-内酰胺酶抑制剂、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苷类。
病情改善后可以改为口服给药完成1~2周的疗程。
复发性UTI定义为过去的12个月中发生了3次或6个月内发生2次UTI。
药物预防建议长期有规律睡前或性活动后服用抗菌药(见表8.1)。
起始治疗为4~6周,并且视病情进展调整用药时间。
但预防用药并不能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停药后,有60%的患者发生复发。
表8.1 复发性UTI推荐用药(睡前服用)药物剂量标准用药呋喃妥因50 mg/日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每片含400mg/80mg) 200 mg /40 mg/日甲氧苄啶100 mg/日磷霉素 3 g/10日爆发感染用药环丙沙星125 mg/日诺氟沙星200~400 mg/日怀孕期间用药头孢氨苄125 mg/日头孢克洛250 mg/日对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进行全面泌尿系统检查,如发现伴有尿路解剖畸形或功能异常,应予以治疗。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男生殖系统而引起的炎症。
病原微生物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
由于解剖学上的特点,泌尿道与生殖道关系密切,而尿道外口与外界相通,两者易同时引起感染或相互传播。
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为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常并发下尿路感染,后者可以单独存在。
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很高,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在不同的性别和年龄中均可发病,其临床表现和结局变化很大。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生物条件,最常见为来自肠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0婷80%为大肠埃希菌,其他为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粪链球菌等。
还有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真菌、病毒等。
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奈瑟菌等所致泌尿、男生殖系统属于特异性感染。
其他的病原体如滴虫、原虫导致的感染较少。
【发病机制】尿路感染是尿路病原体和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尿路感染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细菌的毒力、接种量和宿主的防御机制不完全造成的,这些因素在最终决定细菌定植水平以及对尿路损伤的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正常人的尿道外口皮肤和粘膜有一些细菌停留,如乳酸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小棒杆菌等,称为正常菌群。
在致病菌未达到一定数量及毒力时,正常菌群能对致病菌能起到抑制平衡的作用,而正常人尿液的酸碱度和高渗透压、尿液中所含的尿素和有机酸均不利于细菌的繁殖,而膀胱的排尿活动又可以将细菌排除体外,故正常人尿路对感染具有防御功能。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细菌的毒力也有重要作用。
大肠埃希菌表面包裹着一层酸性的多聚糖抗原,称为K抗原。
表达特殊的K抗原的大肠埃希菌菌株毒力强,易引起尿路感染。
致病菌粘附于尿路上皮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种粘附能力来自致病菌的菌毛,而绝大多数致病菌都有菌毛,每个细菌可有100~400根菌毛,主要由亚单位菌毛蛋白构成,分子量为17、27kD,能产生粘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