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质控及评价标准..共49页
- 格式:ppt
- 大小:4.11 MB
- 文档页数:49
新生儿护理质控指标概述新生儿护理质控指标是用于评估和监控新生儿护理质量的一组标准。
这些指标旨在确保新生儿得到适当和有效的护理,以预防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指标以下是新生儿护理质控中的关键指标:1. 体温控制:确保新生儿的体温维持在稳定范围内。
温度监测频率和方法应符合标准操作规程。
2. 喂养管理: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饮食计划应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需求进行制订,并及时记录喂养情况。
3. 呼吸支持:对于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应及时提供适当的支持措施,包括氧气吸入和呼吸机辅助通气。
4. 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干燥和整洁,预防皮肤病变和感染。
5. 感染控制: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正确的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6. 疼痛管理:对于有疼痛需要的新生儿,应提供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并定期评估疼痛程度和疼痛缓解效果。
7. 父母支持和教育:提供给父母适当的支持和教育,使其了解新生儿护理技巧和知识,并积极参与护理过程。
质控实施为了确保新生儿护理质控的有效实施,以下措施应被采取:1. 制定和推广标准操作规程:制定详细且易于实施的标准操作规程,涵盖所有关键指标,并确保所有相关人员了解和遵守这些规程。
2. 培训和教育:提供培训和教育课程,以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按照质控指标提供护理。
3. 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质控指标的执行情况,并记录相关结果。
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
4. 团队合作:建立团队合作机制,促进多学科协作和沟通,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实施质控措施的效果。
结论新生儿护理质控指标是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评估和监测护理过程,并提供改进和纠正措施。
通过有效的实施和监督,可以保障新生儿获得高质量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新生儿监护(NICU)工作质量标准及评价标准一、工作质量标准1、环境①布局合理,标识清楚。
②病室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③温度22-24 ?、湿度50-60%,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④物品放置整齐、有序。
2、管理①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②有专科护理常规,并严格按照护理常规实施。
③各级人员职责明确,护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④婴儿床头卡、腕带填写准确,固定良好。
⑤护理文书书写符合规范,护理记录及时、完整、准确。
⑥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做到“六固定”(定人、定数、定位、定期检查、定期消毒、定期维修),完好率100%。
⑦外出时必须更换护士服、护士帽、护士鞋。
⑧限制探视人员及时间。
⑨各种仪器设备有操作说明个及使用注意事项,专人管理,有使用、检查、保养、维修登记。
3、医院感染①有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对有乙肝或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隔离区进行治疗,各种用物分类处置。
②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等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有记录。
③配奶间布局合理、物品放置整齐、有序,奶具清晰消毒规范,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④无菌物品保存、取放符合要求,标识清楚,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卫生材料一人一用一处置,处置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⑤医疗废物处置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⑥工作人员患呼吸道传染病必须带口罩、避免接触患儿。
⑦洗澡间环境清洁,温度26-28?、湿度50-60%,消毒及清洁物品分类放置,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
3、护理人员①着装符合规范,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接待家属态度和蔼、耐心主动。
②母乳喂养知识培训合格。
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到“四及时”(及时巡视;及时观察病情;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清酒、处置) ,无护理并发症。
对早产儿、体温不升、体重不足的新生儿,有可靠的保暖措施。
④护理文书书写符合规范。
有护理计划,并按护理计划实施。
⑤熟知急救技术、抢救程序,熟悉药物的作用、用法,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
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