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
- 格式:doc
- 大小:171.52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以及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及电负性等方面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元素“位一构一性”三者关系的理解。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学科素养1.熟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进一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
a.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了解,认识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经历的探索过程,b.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分区关系的分析,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微观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宏观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教材过程】【导入新课】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随着元素数目在十九世纪的增多,每一种元素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化学家们开始感到他们像是迷失在一座茂密的丛林中:自然界究竟有多少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怎样?有没有规律?怎样分类?终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从杂乱无章的元素迷宫中理出了一个头绪。
门捷列夫为了研究元素的分类和规律,把当时已知的几十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的小卡片上,反复进行排列,比较它们的性质,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
1869年,他正式提出元素周期律,它在周期表中排列了当时已经知道的63种元素。
元素的发现:1650-2017年发现元素的种类数【新课讲授】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周期表第一张周期表——门捷列夫周期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其中,质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中子数量则决定了同一元素不同核素的存在,而电子则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电子按照能量最低的原则排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将元素按照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排列而成的表格。
周期数等于元素最外层电子层数,主族序数等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共有7个主族和7个副族,以及三个Ⅷ族和一个零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能够显示出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而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律包括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则相反,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同一周期内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掌握元素周期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这些性质包括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这种周期性变化实际上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同一周期内的元素性质也存在递变规律。
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它们的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而主要化合价则依次为+1、+2、+3、-4、+5、-3、+6、-2、+7和-1.此外,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单质与水或酸置换、氢化物的化学式、与H2化合的难易、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酸碱性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族划分的关系,并能解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原子半径的意义及其测定方法,知道原子半径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并能解释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1)填写下表:①根据能级能量的差异,可将能量相近的能级分为七个能级组,同一能级组内,各能级能量相差______,各能级组之间能量相差______。
②每一个能级组对应一个周期,且该能级组中最大的电子层数等于____________。
③一个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等于______________。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1)将下列各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价电子排布式填入表中:(2)(3)族的划分依据与原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密切相关。
①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______,价电子全部排布在最外层的________________轨道上。
族序数与价电子数______。
②稀有气体的价电子排布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渡元素(副族和Ⅷ族)同一纵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基本相同。
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B~ⅦB族的族序数与价电子数______,第ⅠB、ⅡB族的族序数=______轨道上的电子数,第Ⅷ族的价电子数分别为8、9、10。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区的划分1.(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周期元素数目=相应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关系族序数由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决定。
(1)主族(ⅠA~ⅦA)的族序数=价电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0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或2。
(3)ⅠB、ⅡB族: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4)ⅢB~ⅦB族:族序数=价电子数=原子最外层n s电子数+次外层(n-1)d电子数=最高正价。
[键入文字]
高一必修2 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梳理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必修2 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
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1。
普通高中化学
必修2(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思维导图
史学强
你是否发现笔记记得越多,思维也越混乱?你是否经常为琐事缠身而苦无分身之术?你是否总是感叹一天的时间太少?思维导图来了!它可以“解救”你!
思维导图是一种终极的思维工具,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发明,并在全球得到广泛推广,已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到目前已被世界上2.5亿人所使用。
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绘制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它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记忆力和办事效率。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1原子结构
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精品文档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原子结构A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质子(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 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Z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 号元素,熟悉1~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 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 个),次外层不超过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 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 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 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 种元素元(7 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 种元素素(7 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 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 种元素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 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 共7 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 个副族(18 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 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点燃 点燃 过渡元素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B r2反常)(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3、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H2=2 HXF2Cl2Br2I2卤素单质与H2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HF 最稳定)(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 +Cl2=2NaCl + Br2氧化性:Cl2________Br2;还原性:Cl-_____Br-2NaI +Cl2=2NaCl + I2氧化性:Cl2_______I2;还原性:Cl-_____I-2NaI +Br2=2NaBr + I2氧化性:Br2_______I2;还原性:Br-______I-结论:F2 F-Cl2 Cl-Br2 Br-I2 I-单质的氧化性:从下到上依次增强(F2氧化性最强),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I-还原性最强)结论: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知识点一:一、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1)电子排布与周期划分的本质联系周期价层电子排布各周期增加的能级元素种数ⅠA 族 0族 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一 1s 1 1s 2 2 1s 2 二 2s 1 2s 22p 6 8 2s 、2p 8 三 3s 1 3s 23p 6 8 3s 、3p 8 四 4s 1 4s 24p 6 8 4s 、3d 、4p 18 五 5s 1 5s 25p 6 8 5s 、4d 、5p 18 六 6s 1 6s 26p 6 8 6s 、4f 、5d 、6p 32 七7s 17s 27p 687s 、5f 、 6d 、7p32(2)规律:①周期序数= 。
②本周期包含的元素种数= 的2倍=对应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答案】电子层数 对应能级组所含原子轨道数 2.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知识精讲考点导航第03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划分依据:取决于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目和价层电子排布。
(2)特点:同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数目和价层电子排布相同。
(3)规律①对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完全相同,价层电子全部排布在n s或n s、n p轨道上(见下表)。
价层电子数与族序数相同。
族序数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价层电n s1n s2n s2n p1n s2n p3n s2n p4n s2n p5子排布③稀有气体元素:价层电子排布为(He除外)。
【答案】n s2n p2 n s2n p6【即学即练1】1.原子核外的某一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18,则该能层是A.K能层B.L能层C.O能层D.M能层【答案】D【解析】根据鲍利不相容原理可知,每一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2n,所以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18的能层是第三能层即M层,故答案为:D。
2.关于价电子排布式为523d4s的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25 B.价电子数为7C.位于第四周期ⅦB族D.位于第四周期VB族【答案】D【解析】该元素的最大电子层数为4,应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3d和4s能级电子数之和为7,应在第7列,位于ⅦB族,价电子数为7,原子序数为25,故D错误。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 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教学重难点】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师具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联想质疑】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
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交流与讨论】(幻灯片展示)【讲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是从能量最低开始的,然后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逐层递增的。
也就是说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
比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电子在通常情况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1。
也就是说用轨道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轨道属于第几电子层,用轨道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轨道中的电子数(通式为:nlx)。
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
基态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还没有发生跃迁的原子,此时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板书】1.能量最低原则【讲解】原则内容:通常情况下,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这些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这就是构造原理。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无锡智学堂教育备课组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Mg 24 Si 28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是CA.13Al B.13Al C.13 C D.13 C2、对于AZ X和A+1ZX+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A B.化学性质及乎相同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3、含6.02×1023个中子的Li+的质量是A、47gB、4.7gC、 7.4gD、74g4、根据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共同特征,可以把三种微粒归为一类。
下列微粒中可以归为一类的是5A.原子半径:.还原性:Na>Mg>Al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2SO4>H3PO46、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B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Li、Z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7、H218O和D2O分子中的中子数,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8、1999年曾报道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N5+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N5+具有34个电子 B.N5+中氮-氮之间是以共价键结合C.化合物N5AsF6中As的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5AsF6中F的化合价为-19、已知质量为数为A 的某阳离子R n+,核外有X 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BA .A-xB .A-x-nC .A-x+nD .A+x-n10、与氢氧根具有相同的质子 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CA .CH 4B .NH 4+C .NH 2-D .C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11、57号镧元素(La)是一种活泼性比铁还强的金属元素,La 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a 2O 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La 的氯化物、硝酸盐均易溶于水,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直接反应得到LaCl 3的是A .La 2O 3+HClB .La+Cl 2C .A(OH)3+HClD .La(NO 3)3+HCl12、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固外,还有玻璃态。
它是由液态水急剧冷却到165K 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水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时体积变小,B 、水由液态变玻璃态,体积膨胀,C 、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D 、玻璃态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13、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 、Y 、Z ,已知X 元素的原子最外只有一个电子,Y 元素的原子M 层上的电子 数是它的K 层和L 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 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比Y 元素原子的L 层上的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的是A .X 2YZ 4B .XYZ 3C .X 3YZ 4D .X 4Y 2Z 714、13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4N-NMR 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 、15N 叙述正确的是 A .13C 与15N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 与C 60是同一种物质C .15N 与14N 互为同位素D .15N 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15、X 元素的阳离子与Y 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 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X<YB .原子半径X<YC .离子半径X>Y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 〈Y16、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NH 4CNO 和CO(NH 2)2B .CuSO 4.3H 2O 和CuSO 4.5H 2OC .H 2O 和D 2O D .[Cr(H 2O)4Cl 2]Cl.2H 2O 与[Cr(H 2O)5Cl]Cl 2.H 2O17、氯的原子序数为17,35Cl 是氯的一种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5Cl 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8B .1/18mol 的1H 35Cl 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C .3.5g 35Cl 2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D .35Cl 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70g.mol -118、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推断,其中错误的是A .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B .砹(At)为有色固体,HAt 不稳定,AgAt 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C .硫酸锶(SrSO 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D.硒化氢(H2Se)是有色、有毒的气体,比H2S稳定19、某元素X气态氢化物与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则该元素:A.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ⅦA族,B.在周期表中处于第2周期ⅤA族C.氢化物比PH3稳定D.常见化合价只有-3、+2、+3、+5价20、一些科学家预言,存在稳定的超重元素,如:Z=114,N=184的原子,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第ⅣA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七周期有50种元素 B.该原子的质量数为184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2 D.该原子核外有114个电子三、(本题包括7小题,共50分)21、(9分)在第3周期中,置换酸中氢的能力最强的元素的元素符号为,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符号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显两性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是,该两性氢氧化物与盐酸、氢氧钠溶液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离子半径最小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22、(3分)已知元素的电负性与元素的化合价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
下面给出14种元素的电负性。
根据以上的数据,可推知元素的电负性具有的变化规律是:Array。
23、(6分)A、B、C、D、E、F、G为由七种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粒子,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表:其中,B的离子半径大于E的离子半径;D是由极性键构成的4原子极性分子;C常用作F的检验(加热)。
请填写下列空白:(1)A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2)比较BC和EC2的碱性强弱BC EC2(填< 、> 、= )。
(3)F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4、(6分)N3- 称为叠氮离子,1个N3-中共含有个电子,与N3—离子有相同电子数和原子数的分子有(写出2种)。
25、(6分)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D同主族,E与其它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B、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和D的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弱的是 (选填A或D);A和B的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 (填离子符号)。
(2)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3)E元素的名称是。
26、(6分)麻醉剂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医疗史上了不起的一项成就,它可使患者在接受治疗中感觉不到疼痛。
(1)一种常用的麻醉剂氯仿(CHCl3),常因保存不善而被氧化,产生剧毒物光气(COCl2)。
2CHCl3+O 22HCl+2COCl2.为防止发生事故,使用前可用于检验是否变质的试剂是(填序号)。
A.淀粉碘化钾溶液 B.NaOH溶液C.酚酞溶液 D.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2)作为麻醉剂,疝气在医疗上很受重视,疝气能溶于细胞的油脂里,引起细胞麻醉和膨胀,从而神经末梢作用暂时停止。
人们曾试用体积分数为80%疝气和20%的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作为无副作用的麻醉剂。
疝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周期,族,它的原子序数是。
(3)作为稀有气体,氙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它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化合物。
取1mol氙气和3.5mol氟气于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后来余下了1.5mol的氟气同时有白色固体生成,此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27、(8分)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它是锗酸铋的简称。
若知:①在BGO中,锗处于最高价态;②在BGO中,铋的价态与铋跟氯气形成共价氯化物所呈现的价态相同,在此氯化物中铋具有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③BGO可看作是锗和铋两种元素的氧化物所形成的复杂的氧化物,且在BGO晶体的化学式中,这两种氧化物所含的氧的总质量相等。
请填空:(1)锗和铋的元素符号分别是和。
(2)BGO晶体的化学式是。
(3)BGO晶体中所含铋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28、(6分)0.5mol 的Y元素的离子得到6.02×1023个电子被还原成中性原子,0.4gY的氧化物恰好与100ml 0.2mol .L-1 的盐酸完全反应,Y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写出:(1)Y的名称为,它在周期表的位置为;(2)Y的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答案)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Mg24 Si28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0、C, A, D , C, A ,B , C, C, B , C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1--2个正确答案11-20、D ,C , A , C, D , AD , BD, D , BC ,D .三、21、Na Ar HClO4 NaOH A l(O H)3 A l(O H)3 +3H+ =Al3+ +3H2OA l(O H)3 +3OH― =[Al(OH)4]-钠22、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并呈周期性变化23、(1)(2)> (3)NH4+ +OH― =NH3.H2O24、 22 CO2、N2O25、(1)D Na+ (2)第三周期第ⅢA族(3)钙26、(1)D (2)第 5 零 54 (3)Xe F427、(1)Ge Bi (2)Bi4Ge3O12或 Bi4(GeO4)3 (3)Bi2O328、(1)镁第三周期第ⅡA族(2)MgO +2H+ =Mg2+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