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19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物理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主要表现为:
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等。
2、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的认识(深度的起点选取)。
为了能解决上述2个方面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以实验为先导,从实验、理论及实践入手,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让学生观察:盛水的塑料瓶盖向外鼓起,用针在侧壁上扎孔后,水会从小孔中流出。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实验探究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堂上练习1,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
实验探究2: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将课本上的14.2-2改成学生实验,器材由侧壁上开有小孔的饮料瓶改成(在饮料瓶的侧壁上不同位置戳上几个孔,得出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液体对容器的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的压强的探究。
学生实验:将一个底部和侧壁开有小孔的塑料瓶压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水会流入瓶子内。
讨论后得出:液体的内部存在压强。
引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讨论结果的基础上用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实验:用U型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
介绍压强计的使用方法:用手压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让学生看到U形管的两边高度发生变化,即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的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也就是压强是通过U形管的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差表现出来的)。然后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使学生看到同样的变化。即可用压强计来观察水对容器侧壁及容器底的压强。在讲清怎样使用U型管压强计测液体压强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堂上练习实验1、2进行实验,根据实验1、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通过实验归纳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相等;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内部压强只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无关。 §14.2液体的压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三、器材
薄塑料袋,玻璃管,橡皮膜,矿泉水瓶,压强计,盐水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同学们游泳或洗澡时,在水下有什么感受?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学生描述感受并猜测原因)
2、新课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A、演示实验: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学生用手指触及其表面,感到有压力)。
B、学生实验:让学生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口内;倒水前先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的情况(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倒水后又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并用大头钉在瓶口的各个位置扎孔,观察水柱的远近并进行猜想。
C、小结: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
A、提问: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什么有关?
B、学生提出猜想
C、要研究力的大小我们用测力计,同样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我们实验室也有这样一种仪器叫压强计(出示压强计):①构造(简介)②使用(用手指按压金属盒,观察两管中的高度差)
D、学生实验:观察压强计(结论: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A、学生实验:堂上练习实验1。(观察压强计两管中液面产生高度差,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有压强,而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学生实验:堂上练习实验2。(观察现象:U形管中仍有高度差,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C、演示实验:堂上练习实验3。(比较同一深度水和盐水的压强,记录压强计在盐水中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总结压强特点
板书设计:
液体的压强
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相等;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内部压强只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无关。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第二节 液体压强堂上练习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复习回顾
1、桌面上平放一个木块,木块的重量约为5 N,与桌面接触面积约5×10-2m2,试计算木块对桌面的压强。
2、下列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将火车铁轨铺在枕木上 B、菜刀刀口钝了磨一磨就好了
C、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D、滑雪时,在脚上穿上滑雪板 3、推土机的轮上装有履带,履带由一块块金属板拼接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履带是为了减小压力 B、履带是为了减小压强
C、履带是为了增大压力 D、履带是为了增大压强
三、探究实验
1、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吗?答: ,用来测量压强的仪器叫 计。
2、完成实验1比较a、b可以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与 有关,并且随着 的增加而 。(填“增大”“不变”“减小”)
3、完成实验2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朝 方向都有压强,在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相等”“不相等”)
4、完成实验3得出结论液体的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 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 越大,压强 。
5、潜水艇潜入水下越深,到的压强越( ),它在水下同一深度航行时,受到的压强( )。
A、大、小; B、大,大;
C、小、不变; D、大,不变。
6、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烧杯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盛有盐水、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水和酒精,它们液面的高度相同,其中烧杯底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已知
ρ盐水 > ρ水 > ρ酒精)
A、盛盐水的烧杯 B、盛水的烧杯
C、盛酒精的烧杯 D、三者一样大
7、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液体内部某处的深度是指从容器底部到该处的垂直距离;
B、液体内部某处的深度是指从容器的液面到该处的垂直距离;
C、液体内部某处的深度是指从容器的液面到该处的直线距离;
D、液体内部某处的深度是指从容器底部到该处的直线距离。
8、如图13-24所示,A、B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水,但B容器中的水面较高,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PB,则PA_______PB(“填“>”“=”或“<”)。
9、如图13-25所示,容器中盛有水,则PA与PB的关系是( )
A、PA > PB B、PA < PB C、PA = PB D、无法比较
四、能力提高
1、液面如图13-15所示,容器内a,b,c,d,四处所受液体压强相比较( )
A、 B、 盐水 水 酒精 C、 D、
2、
下图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所用的装置,下表是该同学实验时记录的部分数据,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填空,并在表中空格处填上合适数据。(实验时,压强计的U形管内的液体质量不发生变化ρ煤油 = 0.8×103kg / m3)
(1)比较表中第1、2、3次实验数据可知: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的大小是 ; 实验次数 研究对象 橡皮膜所在处深度/cm 橡皮膜朝向 压强计
左管液面高度/cm 右管液面高度/cm
1 水 4.5 朝上 7.5 12.5
2 水 4.5 朝下 7.5 12.5
3 水 4.5 朝左 7.5 12.5
4 水 9 朝上 5 15
5 水 13.5 朝上 2.5 17.5
6 煤油 朝上 8 (2)比较表中第1、4、5次实验数据可知: 。
3、一支试管中装有某种液体,在试管处于图13-20中所示的甲、乙、丙三个位置时,管内液体质量保持不变,则试管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
A、甲位置最大 B、乙位置最大
C、丙位置最大 D、三个位置一样大
实验表格
实验一:
实验结论:液体的压强与 有关,并且随着 的增加而 。(填“增大”“不变”“减小”)
实验二: 实验次数 研究
对象 橡皮膜所在处深度 橡皮膜朝向 压强计左、右管液面高度差/cm
1 水 浅 朝上
2 水 深 朝上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朝 方向都有压强,在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相等”“不相等”)
实验三:
实验结论:液体的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 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 越大,压强 。
沪科版《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说课及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与学生现状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节选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第八章第二节。本节是在学生建立了压强的概念,并研究了固体的压强之后,进一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研究液体的压强,课本中只提供了一个学生实验,运用压强计验证液体压强的特点,这当然很好,但是,由于初二学生对液体压强缺乏生活经验,更没有实际感受,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因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感到茫然,在某种程度上就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主动性的发挥,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判断、分析、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可在学生做实验之前,再增加一组探究型的实验,以便让学生能更真切的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初步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做好实验次数 研究
对象 橡皮膜所在处深度/cm 橡皮膜朝向 压强计左、右管液面高度差/cm
1 水 10 朝上
2 水 10 朝左
3 水 10 朝右
4 水 10 朝下
实验次数 研究
对象 橡皮膜所在处深度/cm 橡皮膜朝向 压强计左、右管液面高度差/cm
1 水 10 朝上
2 盐水 10 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