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分离技术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实验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37.16 KB
- 文档页数:2
泡沫分离法去除水中微量铜和镍二元金属离子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水中微量铜和镍二元金属离子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这些金属离子进入水体后会影响水的质量,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去除水中微量铜和镍二元金属离子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泡沫分离法是一种分子分离方法,具有简单、高效、低成本、环保等特点,已广泛用于水处理、废水处理、化学制品分离等领域。
因此,本研究拟探索利用泡沫分离法去除水中微量铜和镍二元金属离子的可行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利用泡沫分离法去除水中微量铜和镍二元金属离子的可行性,并优化泡沫分离法的参数以提高去除效率。
三、研究内容1.研究泡沫分离法去除水中微量铜和镍二元金属离子的机理和基本原理;2.搜集泡沫分离法的相关文献,分析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3.设计并开展一系列实验,考察泡沫分离法对不同浓度、不同pH值的水中铜、镍离子的去除效率;4.优化泡沫分离法的操作参数,如泡沫生成剂的种类和用量、泡沫生成时间、曝气时间、搅拌速度等;5.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泡沫分离法的优化参数和去除效率,探讨其应用前景。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索一种新的水处理方法,为处理水中微量铜和镍二元金属离子提供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环保的解决方案。
另外,本研究还将为泡沫分离法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推动泡沫分离法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五、研究方法1.搜集文献并学习相关知识;2.设计并进行实验研究,探索泡沫分离法去除水中微量铜和镍二元金属离子的可行性,确定实验参数;3.分析实验结果,对泡沫分离法优化参数和去除效率进行总结和分析;4.写作研究报告,并撰写论文。
六、预期结果通过实验研究和分析,本研究预期可获得以下结果:1.明确泡沫分离法去除水中微量铜和镍二元金属离子的机理和基本原理;2.确定泡沫分离法在去除水中微量铜和镍二元金属离子上的应用范围;3.探索泡沫分离法的优化参数,提高去除效率;4.评估泡沫分离法的应用前景,为环保领域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泡沫分离技术是近些年得到重视的分离技术之一,介绍了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介绍了此技术可分离细胞,可分离富集蛋白质体系,泡沫分离_Fenton氧化工艺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泡沫分离_Fenton 氧化处理炼油废水,两级泡沫分离废水中大豆蛋白的工艺,聚氨酯泡沫塑料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金,硅片线锯砂浆中硅粉与碳化硅粉的泡沫浮选分离回收,超滤与泡沫分离内耦合应用于表面活性物质浓缩分离的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此技术分离皂苷的有效成分。
关键词:泡沫分离;富集蛋白质;泡沫浮选法;两级泡沫分离;聚氨酯泡沫塑料分离;超滤与泡沫分离0 前言泡沫分离技术可用于分离各种物质——小到离子而至粗大的矿石颗粒。
泡沫浮选法精选矿石已有60年以上的历史。
虽然1937年Langmuir 等已发现离子也有可能应用浮选来提取,可是直到1959年才由Sebba提出泡沫浮选也可能应用于分析技术中。
但实际应用于分析分离还只是近十年左右才实现的。
到目前为止已对Ag、As、Au、Be、Bi、Cd、Ce、Co、Cr、Cu、F、Fe、Hg、In、Mn、Mo、Ni、Pb、Pd、Pm、Ra、Re、Sb、Th、U、V、W等元素以及一些有机物的泡沫分离作了广泛的研究。
1 泡沫分离技术的简介泡沫分离技术是通过向溶液中鼓泡并形成泡沫层,将泡沫层与液相主体分离,由于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泡沫层内,就可以达到浓缩表面活性物质或净化液相主体的目的被浓缩的物质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也可以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相结合的任何物质吸附作用使气泡表面的溶质浓缩,清除在液体表面上形成的泡沫,即可除去被浓缩的物质。
泡沫分离是吸附性气泡分离技术中的一种,由于气泡能够以极少量的液体提供极大的表面积,因此如果某种溶质能够选择性地吸附在气液界面,该溶质在泡沫中的浓度将大于其在主体液相中的浓度。
这种技术最初用于矿物浮选、污水处理等领域。
近年来,基于其在生物医药和食品工业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泡沫分离技术在生物分离特别是分离稀溶液中蛋白质的过程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泡沫分离技术是近些年得到重视的分离技术之一。
泡沫浮选分离法去除废水中Cr(Ⅵ)的应用研究1.引言- 介绍废水中Cr(Ⅵ)的污染问题- 目的:研究使用泡沫浮选分离法去除废水中Cr(Ⅵ)2.泡沫浮选分离法基本原理- 泡沫浮选分离法的定义和作用- 分离原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泡沫特异性吸附污染物,从而分离出来3.实验设计与方法- 材料和仪器- 实验步骤:废水样品的前处理、实验参数的设置、泡沫浮选实验、Cr(Ⅵ)的检测4.实验结果与分析- 不同条件下的Cr(Ⅵ)去除效率- 不同物质的加入对去除效率的影响- 确定最佳实验条件5.结论与展望- 泡沫浮选分离法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Cr(Ⅵ)-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引言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
其中,Cr (Ⅵ)污染已成为一种严重的问题。
Cr(Ⅵ)通常来源于电镀、锻造、化学加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含铬化合物,也可以通过自然地下水、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废水等途径被排放到环境中。
Cr(Ⅵ)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有非常负面的影响。
因此,寻找高效、经济的Cr(Ⅵ)污染治理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泡沫浮选分离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在处理Cr (Ⅵ)废水方面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泡沫浮选分离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和气体作用,使污染物吸附在气泡上,并随着气泡形成泡沫状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具有去除效率高、使用条件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使用泡沫浮选分离法去除废水中Cr (Ⅵ)的可行性,探讨实验参数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以期为Cr(Ⅵ)污染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新思路。
论文下一部分将介绍泡沫浮选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设计及方法。
然后,展示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确定最佳实验条件。
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下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泡沫浮选分离法的工作原理和相关应用研究。
2.泡沫浮选分离法基本原理泡沫浮选分离法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和气体作用,让污染物吸附在气泡上并随着气泡形成泡沫状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技术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既要去除废水中的大量表面活性剂 ,同时也要考虑降 低废水的COD 和 BOD 等。
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废水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 目前国内外对于表面活性剂废水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技术 :1 泡沫分离法泡沫法是发展比较早、并己经有了初步应用的一种物理方法 ,是在含有表面 活性剂的废水中通入空气而产生大量气泡 ,使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气泡表 面而形成泡沫 ,泡沫上浮升至水面富集形成泡沫层 ,除去泡沫层即可使废水得到净 化。
研究表明,用微孔管布气,气水比6 : 1〜9: 1,停留时间30〜40 min ,泡沫层厚 度0. 3〜0. 4m ,此时泡沫分离对废水中LAS 的去除率可达90 %以上。
宋沁表明当进水LAS 低于70mg/L 时,经处理后的出水LASv5mg/L,LA 平均去 除率>90%。
韦帮森采用泡沫分离技术在10d 连续运行中,进水COD 平均浓度 783.14mg/L,出水COD 平均浓度为49.02mg/L,COD 平均去除率为93.15%出水做 鼓泡试验无泡沫产生,说明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10mg/L,处理效果好。
泡沫分离法尤其是适用于较低浓度情况下的分离。
但泡沫分离法对表面活 性剂废水的COD 去除率不高,需要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2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的多孔性和大的比表面积 ,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在表 面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吸附树脂、硅藻土、高岭土 等。
常温下对表面活性剂废水用活性炭法处理效果较好 量可达到55.8 mg/g,活性炭吸附符合Freundlich 公式。
生后吸附能力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因而限制了其应用剂货源充足、价廉 ,应用较多 ,为了提高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 ,对这类吸附剂研究的重点在于吸附性能、加工条件的改善和表面改性等方面。
吸附法优点是速度 快、稳定性好、设备占地小 ,主要缺点是投资较高、吸附剂再生困难、预处理要 求较高。
泡沫分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泡沫分离技术开题报告摘要:泡沫分离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分离技术。
本文旨在探讨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中的潜力。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和实验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泡沫分离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引言:泡沫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方法,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原理是利用气泡与固体颗粒或液体相互作用的特性,实现物质的分离和回收。
泡沫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节能高效、设备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矿产资源回收、生物制药等领域。
一、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基于气泡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气泡在液体中产生并上升时,它们会与固体颗粒或液体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接触、附着、脱附等过程。
泡沫分离技术可通过调整气泡的大小、浓度和表面性质等参数,实现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分离。
二、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1. 废水处理:泡沫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调整气泡的大小和浓度,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油脂和有机物等污染物。
与传统的沉降和过滤方法相比,泡沫分离技术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更小的占地面积。
2. 矿产资源回收:泡沫分离技术在矿产资源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将气泡注入含有目标矿物的悬浮液中,可以实现矿物与杂质的分离。
泡沫分离技术在金、铜、铅等矿石的提取和精矿的脱泥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3. 生物制药:泡沫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整气泡的性质和浓度,可以实现生物颗粒(如细胞、酵母等)与培养基的分离。
泡沫分离技术在生物药物的提取和纯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泡沫分离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1)操作简单:泡沫分离技术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高超的技术,易于操作和控制。
(2)节能高效:泡沫分离技术利用气泡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分离,相较于传统的过滤和沉降方法,能耗更低且处理效率更高。
■TEC H& C A S E技术与案例污水处理过程中泡沫的控制技术进展文/赵凯徐伟李莹莹摘要:介绍了污水处理过程中泡沫的产生及分类,着重就化学泡沫和生物泡沫的控制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需要泡沫的控制需要判断起泡的原因和类型,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控制措施的经济性,技术性和可行性。
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有 曝气池,曝气池的气泡由于形小、质轻和包含疏水性的物质容 易被气浮,当水中存在油、脂类 物质和含脂微生物时则更容易产 生表面泡沫现象。
一旦泡沫形成,泡沫层的生物停留时间就独 立于曝气池内的污泥停留时间,易形成稳定持久的泡沫。
另外,活性污泥法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应 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处理方法之一。
使用该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也普遍存在表面泡沫问题。
泡沫 会对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和管理 带来诸多问题,同时也严重影响 出水水质,因此如何控制污水处 理过程中泡沫的产生,是目前亟 待解决的问题。
―、泡沫产生的影响大量泡沫的产生会对污水处理过程造成如下影响:(1)在工艺调试初期,大量泡沫会带走初期接种的污泥,致使调试时间大大延长,调试成本增加,调试难度提高。
(2)泡沫一般具有粘滞性,它会使大量固体陷入曝气池的漂浮泡沫层,并发生漂浮层翻转,降低曝气池的充氧效率(特别是机械曝气情况)。
(3)在纯氧密封活性污泥系统中,泡沫可能进人氧压机引起火灾。
(4)当流入沉淀池时,在沉淀池挡板下会增加出水固体悬浮物,引发出水水质恶化。
(5)泡沫积累会产生腐败现象,且在寒冷天气容易结冰,影响工艺正常运行。
二、泡沬的分类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泡沫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污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引起的化学泡沫,呈乳白色;一类是由于生化反应过程中丝状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生物泡沫,呈褐色。
化学泡沫的产生是由于污水中含有一些容易发泡并使泡沫稳定的物质。
能引起泡沫或促使泡沫稳定的化学物质,有以下几类:(1)表面活性剂,一般来说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或亲油性越高,则越容易发泡。
污水处理中的气泡分离与去除技术研究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卫生的关键过程之一。
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气泡的分离和去除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污水处理中的气泡分离与去除技术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气泡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气泡分离技术是指将污水中的气泡与水分离开来的方法。
常用的气泡分离技术包括重力分离、流体力学分离和化学分离等。
重力分离是利用气泡在水中上浮的原理,通过设备设计合理的沉淀池、气泡收集器等,将气泡与水分离。
流体力学分离则是利用流体的力学原理,通过设计合理的流道和过滤器,使气泡在流体中流动时与水分离。
化学分离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变气泡的表面性质,使其在水中沉降或被过滤器捕捉。
目前,研究者们在气泡分离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例如,一种基于超声波和电场相结合的气泡分离技术被提出。
这种技术利用超声波对气泡产生震荡作用,使气泡聚集成大气泡,然后通过电场作用将大气泡与水分离。
该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另外,还有一种利用纳米材料的气泡分离技术,通过特殊纳米材料对气泡进行吸附和分离,能够高效去除微小气泡,适用于高浓度气泡分离。
二、气泡去除技术的研究现状气泡去除技术是指将污水中的气泡完全去除的方法。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气泡去除至关重要,因为残余气泡会影响后续的处理效果。
常用的气泡去除技术包括物理去除和化学去除等。
物理去除是指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将气泡从水中脱离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物理去除方法有静态层析、膜过滤和旋流分离等。
化学去除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气泡失去浮力,从而使其下沉或沉淀。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气泡去除技术方面做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工作。
例如,利用电解池去除气泡的技术被提出。
该技术通过电解池产生气泡,然后利用电场作用将气泡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具有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可应用于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系统。
此外,还有一种利用气泡破裂技术的气泡去除方法。
研究者通过控制气泡爆破时的参数,使其瞬间分解,从而实现快速去除气泡的效果。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气泡曝气技术研究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环保工艺之一,而气泡曝气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工艺手段,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气泡曝气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气泡曝气技术的概述气泡曝气技术是一种将气体通过底部曝气装置送入污水中,通过气泡的形成和上升过程,利用气泡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和气泡运动的剪切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质与气泡充分接触,从而加速污水中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和去除。
气泡曝气技术具有曝气均匀、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污水处理厂。
二、气泡曝气技术的应用气泡曝气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氧化池中的气泡曝气气泡曝气技术在氧化池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供氧气,促进污水中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
通过在氧化池底部设置曝气装置,气体进入污水中形成气泡,并随着气泡上浮的过程中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接触。
气泡曝气技术能够提供均匀且充分的曝气效果,使氧气与有机物质充分反应,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速度,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 活性污泥池中的气泡曝气在活性污泥法中,气泡曝气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活性污泥池中。
通过底部曝气装置向活性污泥池中喷入气泡,使气泡与污泥颗粒接触,达到悬浮和混合作用,促进污泥的颗粒破碎和溶解氧的扩散,提高活性污泥的生物降解能力。
气泡曝气技术能够增加活性污泥与废水中有机物质的接触机会,有效促进有机物质的降解,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3. 污水曝气池中的气泡曝气在一些工业废水处理中,由于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悬浮物质或污染物,常规的气泡曝气技术效果不佳。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污水曝气池进行二次曝气处理。
污水曝气池中采用特殊的曝气装置,通过调整曝气装置的设置和气泡大小,使气泡更加细小且分散,增加气泡与废水中悬浮物质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
三、气泡曝气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气泡曝气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曝气效果、降低能耗和寻求更加高效的曝气方式等方面。
泡沫分离法处理含Cr6+废水
矫彩山;丁岩
【期刊名称】《化工环保》
【年(卷),期】2008(028)001
【摘要】采用间歇式泡沫分离法处理含Cr6+废水,考察了各因素对Cr6+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的废水处理最佳工艺条件:废水pH 4.00,气体流量0.90 L/min,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量300 mg/L.进水Cr6+质量浓度为10 mg/L 时,间歇运行的Cr6+去除率为97.80%,连续运行的Cr6+去除率为95.89%,出水均可达标排放.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分离法去除Cr6+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的特征.对泡沫分离柱放大后的废水连续流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泡沫分离Cr6+的效果比较稳定,但分离设备对废水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矫彩山;丁岩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1
【相关文献】
1.含Cu(Ⅱ)废水泡沫分离法处理工艺的优选方法 [J], 吕江平;王九思;王明权;胡向南;王学新
2.泡沫分离法处理含铬废水试验研究 [J], 徐汉;王大伟;覃巧飞
3.泡沫分离法处理含Cr(Ⅲ)废水的实验 [J], 汪德进;沈文豪;沈建平
4.吸附-泡沫分离法联用技术处理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废水 [J], 苏桂萍;向瑾;郑汶江;邹伟;颜杰
5.间歇式泡沫分离法处理含铬(Ⅵ)废水 [J], 矫彩山;丁岩;尹莉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泡沫双旋流气浮处理含油污水实验高尚;王存英;王端端;王洁;蒋洋洋【摘要】针对微细粒级油滴含量高,乳化程度高的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提出双泡沫双旋流气浮分离技术,即采用荷电的胶质气体泡沫CGA吸附带负电荷的微细粒油滴,在双旋流气浮塔中再同常规气泡结合进行气浮分离.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制备的CGA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双旋流气浮塔回流量、气体流量、处理量以及荷电气泡CGA给入流量等参数对气浮除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脱油率达到96.45%,气浮后出水中剩余油滴粒径中值D50为3.97 μm.【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7(045)015【总页数】5页(P91-94,104)【关键词】三元复合驱采出水;胶质气体泡沫;油水分离;泡沫;气浮【作者】高尚;王存英;王端端;王洁;蒋洋洋【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40;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40;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40;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40;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1.3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比普通水驱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以上,该技术对保持我国油田后期的稳产起到了重要作用[1]。
三次采油技术在提高采油率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采出水。
采出水水质性质复杂多样,粘度高,乳化严重,难以去除水体中乳化状态的微细油滴。
三元复合驱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采出污水处理是矿场油田开发面临的重要课题,成为了三元复合驱技术推广的瓶颈[2]。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难度大,常规的采出水处理工艺很难满足要求,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处理在国内外尚无成熟的技术可供参考。
气浮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废水、石油化工废水和食品油生产废水等的处理。
实例分析污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泡沫泡沫,由不溶性气体分散在液体或熔融固体中所形成的分散物系。
泡沫有很多形态,不过人们最喜欢的应该是五彩斑斓的这种吧!所以也就引申出其他含义,表面繁花似锦,内部空空如也,表示没有根基的繁荣终会像泡沫一样破裂!今天几篇案例分享专门讲一下生化系统中的泡沫,泡沫的形态,形成机理,解决办法。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讲的是外国一个护士在看电视的时候,发现主持人颈部异常,怀疑得了甲状腺癌,后来联系到主持人之后,通过检查还真是甲状腺癌早期,主持人也因为发现及时目前正在康复的阶段。
这叫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其实经验丰富的污水处理工程师都可以不通过数据来判断系统运行情况!只需池子上面站一站(看水面,闻气味),量桶里面看一看(SV实验)。
希望通过几个案例让大家可以通过泡沫第一时间判断系统出现的问题。
今天案例介绍一下冲击泡沫(非丝状菌膨胀泡沫)、表面活性剂泡沫、反硝化泡沫、过氧化泡沫、加碱导致的泡沫。
一、冲击泡沫(非丝状菌膨胀泡沫)1.原理为什么叫非丝状菌膨胀?因为原因不是丝状菌过量繁殖导致的膨胀,但是膨胀表现却和丝状菌膨胀的情形差不多,都具有沉淀性能严重下降,二沉池跑泥严重,SV最高可达90%。
具体说下两者的区别,非丝状菌膨胀是因为过高的碳源进入系统,在高基质下,细菌吸附的碳源代谢不了,并在细菌表面分泌出亲水性多糖,并部分进入系统,细菌处于对数期,这时候细菌具有最强的活性,导致菌胶团解体。
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丝状菌膨胀是因为丝状菌的过渡繁殖,丝状菌伸出菌胶团,并与其相邻的丝状菌形成松散的絮团,导致絮团密度减少严重影响沉降性能。
其中最明显的表观区别是:丝状菌膨胀曝气池没有泡沫产生,而非丝膨胀有!所以我们来了解一下非丝膨胀的泡沫。
需要注意的是:丝状菌为菌胶团的骨架,本身具有很强的代谢能力,菌胶团细菌吸附在其身上来保证菌胶团的稳固性,却因为其自身难以沉降的原因让人们避之不及,我想它心里一定不服气:同样一身绿毛,却只说我是妖精!目前的很多设计方案里面会增加抑制丝状菌的繁殖措施,例如增加厌氧或生物选择器。
泡沫浮选分离技术一、摘要泡沫浮选分离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向试液鼓入空气或氮气使之产生气泡,将溶液中存在的欲分离富集的微量组分(离子、分子、胶体或固体颗粒)吸着或吸附在其上面并随着气泡浮到液面,从而与母液分离,收集后即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
泡沫浮选分离法是在矿物分离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分析化学的分离富集物质中取得显著的成绩。
随着分析技术的提高,及跟其它测试手段的使用。
泡沫浮选技术必将在稀溶液的分离,有价物质的回收方面有更加广泛的使用.二、基本概念泡沫分离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之一,在化工、生化、医药、污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泡沫分离是根据吸附的原理,向含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中鼓泡,使液体内的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气液界面(气泡的表面)上,在液体主体上方形成泡沫层,将泡沫层和液相主体分开,就可以达到浓缩表面活性物质(在泡沫层)和净化液相主体的目的。
目前一般只能分离溶液中ppm量级的物质。
高纯金属中微杂质的分离亦有采用此法的。
被浓缩的物质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也可以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相络合的物质,但它们必须具备和某一类型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络合或鳌合的能力。
人们通常把凡是利用气体在溶液中鼓泡,以达到分离目的的这类方法总称为泡沫吸附分离技术,简称泡沫分离技术。
按分离对象是溶液还是含有固体例子的悬浮液、胶体溶液,泡沫分离可以分成泡沫分馏和泡沫浮选两种分离方法。
泡沫浮选分离就是利用某种物质(如离子、分子、胶体、固体颗粒、悬浮微粒),表面活性的不同,可被吸附或粘附在从溶液中升起的泡沫表面上,从而与母液分离的技术.泡沫浮选分离技术用于分离不溶解的物质,它的优点是使用的分离装置简单并易于放大,可连续和间歇操作并能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化操作。
三.原理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有富集(吸附)在气/液界、泡沫浮选的简单原面(溶液中气饱表面)的倾向,它在气泡表面是定向排列的,分子内带电的极性端朝向气—液界面的水的一边,这时表面活性剂将与一种或一类的离子由于物理的(如静电引力)或化学的(如络合作用)原因相互作用而联结在一起,被气泡带至液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技术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既要去除废水中的大量表面活性剂, 同时也要考虑降低废水的COD和BOD等。
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废水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目前国内外对于表面活性剂废水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技术:1 泡沫分离法泡沫法是发展比较早、并己经有了初步应用的一种物理方法, 是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废水中通入空气而产生大量气泡, 使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气泡表面而形成泡沫, 泡沫上浮升至水面富集形成泡沫层, 除去泡沫层即可使废水得到净化。
研究表明,用微孔管布气,气水比6 : 1〜9 : 1,停留时间30〜40 min ,泡沫层厚度0. 3〜0. 4m ,此时泡沫分离对废水中LAS的去除率可达90 %以上。
宋沁表明当进水LAS低于70 mg/L时,经处理后的出水LAS< 5 mg/L,LAS平均去除率> 90%韦帮森采用泡沫分离技术在10 d连续运行中,进水COD平均浓度783. 14 mg/L,出水COD平均浓度为49.02 mg/L, COD平均去除率为93.15 %, 出水做鼓泡试验无泡沫产生,说明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10mg/L,处理效果好。
泡沫分离法尤其是适用于较低浓度情况下的分离。
但泡沫分离法对表面活性剂废水的COD去除率不高,需要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2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的多孔性和大的比表面积, 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在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吸附树脂、硅藻土、高岭土等。
常温下对表面活性剂废水用活性炭法处理效果较好, 活性炭对LAS 的吸附容量可达到55.8 mg/g, 活性炭吸附符合Freundlich 公式。
但活性炭再生能耗大且再生后吸附能力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因而限制了其应用。
天然的粘土矿物类吸附剂货源充足、价廉, 应用较多,为了提高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 对这类吸附剂研究的重点在于吸附性能、加工条件的改善和表面改性等方面。
吸附法优点是速度快、稳定性好、设备占地小, 主要缺点是投资较高、吸附剂再生困难、预处理要求较高。
泡沫分离技术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实验研究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医疗设施的扩展,医院污水成为城市污染的一个主要源
头之一。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无法有效去除医院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
泡沫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处理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泡沫分离技术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实验研究。
一、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
1.1 泡沫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泡沫分离技术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和气
泡产生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溶解物质与气泡结合形成泡沫,然后通过气泡离心、脱水、重复产生泡沫,最终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
1.2 泡沫分离技术的特点
- 高效性:泡沫分离技术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溶解物质,大大提
高了处理效果。
- 简便性:泡沫分离技术操作简便,设备和工艺流程相对较简单,易于实施。
- 可调性:泡沫分离技术可以根据不同污水的特性进行调节和优化,适应性强。
二、泡沫分离技术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设计和条件
为了验证泡沫分离技术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效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条
件包括污水样品的取样和处理、表面活性剂和气泡产生器的选择、泡沫的离心和脱水等。
2.2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表明:
- 泡沫分离技术可以高效去除医院污水中的悬浮物质、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
- 泡沫分离技术对于有机物质和药物残留也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 不同表面活性剂和气泡产生器的选择会影响泡沫分离技术的处理效果,在实
验中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
2.3 实验讨论和展望
根据实验结果,泡沫分离技术在医院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
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验来优化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提高泡沫分离技术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
此外,泡沫分离技术在工业化应用时还需要考虑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泡沫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医院污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
用潜力。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泡沫分离技术能够高效去除医院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方向。
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泡沫分离技术将在医院污水处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减轻城市污染压力,提高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