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94.77 KB
- 文档页数:61
**县**河人工湿地运行管理与维护技术方案**县**河人工湿地位于**县境内,立足打造“一城秋色半城湖”美景,建设园林生态景观,打造一条贯穿城区东西的带状湿地长廊,使其具备娱乐休闲、自然游赏、生态保育等功能,并为城区“北拓”接续发展开辟空间。
处理规模 40000吨/日,工程总面积约325 亩,主要包括引水系统、进出水提升泵站、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区及配套设施。
工艺采用提升泵站、滞留塘+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区组合工艺,水质符合《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的规定。
1 人工湿地运行管理与维护整体实施方案1.1编制依据(1)《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环办水体函〔2021〕173号)(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4)国家及山东省有关人工湿地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管理办法1.2工作目标通过技术与管理手段,维护项目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使其发挥应有功能,实现项目最初的设计和建设目标,保障工程建设效果和治理效果的长期稳定。
1.3项目运行维护范围及时间运行维护范围:**县**河人工湿地提升改造工程的管理与维护。
运行维护时间:合同签订之日起 3年1.4项目运营维护内容按照《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第四章运行维护中“基本规定、生产调试、日常运行与养护、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监测与记录、常见问题及建议措施清单”等规定执行。
运行管理与维护内容如下表:1.5运营管理与维护原则运用统筹学原理和思路,采用统筹运营管理模式,实现项目内部各环节间、各行业间、人员安排上、日常运营与应急管理间、短期效果与长期效应间的协调统一,实现最高运营管理效果和效率。
主要管理原则包括:时间最优化原则:通过合理安排运营班次、人员配置,并制定运营管理应急预案,实现人员配备合理化、高效化,并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节约时间成本。
资源最优化原则:通过统筹管理、合理调配运营所需物资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仪器设备、备品备件,实现资源综合高效利用。
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标准1.1卫生保洁管理标准管理范围内实行一清扫全保洁,确保湿地无卫生死角,清洁明净。
具体要求如下:1)湿地水面及基质表层无明显枯枝、落叶等垃圾;2)湿地及周围水面漂浮物随时清理,无明显垃圾漂浮;3)湿地植物修剪过后及时清理干净、做到地面无枯枝残叶;4)湿地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5)保证卫生工具、机械、垃圾桶等干净整洁,摆放有序;6)做好湿地周围蚊蝇防范并及时消杀的工作;7)对夏季湿地可能出现的异味要及时治理,保证不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
1.2养护管理标准1.2.1湿地单元养护标准1)适时进行水位调节,保证人工湿地不出现进水端雍水和出水端淹没现象;2)做好人工湿地的低温环境时的保温及运行措施;3)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缓堵治堵,防堵塞,确保水流通畅;4)定期对护堤进行检查、维修,阻止出现漏水、渗水现象发生;5)湿地内无大面积恶性杂草;6)湿地环境整洁,无明显的的垃圾、残枝败叶等杂物;7)做好湿地蚊蝇的防控工作,做到湿地中无蚊蝇扰人现象;8)湿地植物无明显病虫害。
在病虫害发生时,原则上不引入新的污染源(农药、杀虫剂)。
多用物理和生物等绿色环保的方式防治病虫害;9)植物生长正常,无明显死亡缺株;10)适时(如秋末初冬)收割湿地植物,保证人工湿地的良性循环;11)严格执行定期和经常的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特别是秋季人工湿地收割植物应妥善处置,以免引起火灾;12)严格执行进水处理、出水检测制度和标准,保证出水水质。
1.2.2水生植物养护标准1)植物生长期旺盛,开花正常,无明显病虫害;2)根据季节和植物生长要求,控制好水位,保持其有适宜生长环境;3)植物病虫害防治要及时,注意保护益虫,不污染环境;4)定期清除杂草和枯死植株,并及时补植,保证净化和景观效果;5)对生长旺盛植物,要定期进行移植分栽,保证植物有适当生长空间;6)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在其生长茂盛或成熟后应对植物进行定期收割。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人工湿地是一种以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目的,通过人工方法构建的湿地系统,可以起到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的作用。
为了确保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功能,设计与建设人工湿地需要遵循一些规范。
1.湿地选址规范:选择适宜的湿地选址是人工湿地设计的基础。
应根据周边土地利用情况、地形地貌、流域水质、水文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具有一定面积和适宜水质的区域作为湿地选址。
2.湿地设计原则:人工湿地设计应遵循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的原则,确保湿地系统能够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设计中要考虑到湿地面积、湿地类型、流态模式、湿地植被选择等因素,以最佳方式实现湿地功能。
3.水量控制规范:人工湿地设计中要合理控制水量,以满足湿地生态系统的需求。
设计中需要确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和数量,并根据流量控制要求设置相应的阀门和流速调节设施。
4.湿地植被配置规范:湿地植被是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植被类型和配置。
需要考虑植被的适应性、生长速度、抗污染能力等因素,保证湿地植被能够有效地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
5.湿地建设工艺规范:湿地建设工艺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包括土方工程、石方工程、土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湿地系统的完整性,防止因施工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6.湿地管理规范:人工湿地的管理是确保湿地正常运行和发挥功能的关键。
管理规范包括定期巡查、检测水质、排除病害、保护植被等。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湿地问题。
7.监测与评估规范:人工湿地的长期监测和评估是保证湿地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监测内容包括水质、植被、动物等。
评估结果可用于调整湿地管理策略,优化湿地运行效果。
8.环境保护规范:人工湿地设计与建设应符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将湿地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9.经费投入和使用规范: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管理和维护也需要一定的费用支持。
人工湿地维护相对于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而言,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管理要简单的多,但不能因此忽视运行管理给人工湿地系统带来的影响。
科学的运行管理不仅可以保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稳定、高效的去除效果,减少危害人工湿地使用寿命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适当的管理维护,可以解决人工湿地可能带来的一些生态问题,充分发挥其美化环境、丰富物种的社会效应。
1 水位的控制对于一个设计良好的人工湿地来说,水位控制和流量调整是影响其处理性能的最重要的因素。
水位的改变不仅会影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还会对大气中的氧向水相扩散造成影响。
当水位发生重大变化时,要立即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进行详细的检查,因为这可能是渗漏、出水管的堵塞或护堤损坏等情况造成的。
在冬季进行适当的水位调整可以阻止湿地冰冻。
在深秋气候寒冷时,可以将水面提升50 cm 左右,直到形成一层冰面。
当水面完全冰冻后,通过调低水位在冰冻层下形成一个空气隔离层,由于上面冰雪的覆盖,可以保持湿地系统中具有较高的水温。
表面流型及潜流型人工湿地均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其在冬季的处理效果。
而对于潜流型人工湿地来说,植物生长时,保持湿地的水位极其重要。
有关研究表明,在人工湿地建立初期,当植物成活后,可以通过降低水位来刺激其地下根的伸展。
这种技术在欧洲已经很成熟,当水位降低后,迫使植物根系向下发展以满足生长对水的需求,从而刺激了植物根系向下的生长。
同时,很多技术人员也发现,在植物的生长季节每个月将湿地排干一次,然后马上升高水位,可以将氧气带入湿地。
这不仅有助于氧化沉淀在湿地里的有机碳化物、硫化铁和其他缺氧化合物,并且可能抑制细菌的活性。
Aleksandra Drizo 等研究发现,采用钢渣为填料的潜流型人工湿地,放空并停用4 个星期足以恢复填料74 %的滞磷能力。
对于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水位的调整与植物的生长也有密切联系。
启动阶段水位应该逐步提高,以免植物幼苗被淹死或脱离土壤随水漂走。
人工湿地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1.1运行调度概述1.1.1运行调度概述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调度主要由运行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控制水泵、风机、阀门等设施来实现。
运行控制参数主要包括:1)水量调整因湿地系统受外部影响较大,来水水量不稳定,甚至存在断水的情况。
主要手段是通过调节、切换管路系统阀门开关等措施,保证系统运行稳定。
2)溶解氧量的调整其主要依据是湿地进水端水中溶解氧(DO)浓度,主要手段是曝气强度控制;湿地进水溶解氧浓度宜2 mg/L~3.0 mg/L,通过控制鼓风机的曝气量控制水中溶解氧浓度。
3)故障调度人工湿地系统主要故障包括:停电或断电、管线泵站故障、大火、暴雨洪水及突发污染事故。
1.1.2操作规程每班巡检及运行调整调度员在日班时应对厂内的关键工段巡检,并查看仪表记录以及及时对运行进行调整。
每班巡检应包括:1)查看仪表数据记录➢运行控制参数是否正常;➢溶氧是否在2.0 mg/L至3.0 mg/L的幅度内;➢出水水质是否达标。
2)感官巡检➢进水色度、浊度判断;➢进出水流量判断;➢渠道淤积程度判断。
故障调度对较长时间的计划性断电、停电,值班人员必须以书面形式向运行管理部门通报此次停电原因、时间、范围,运行管理部门根据此报告确定应对措施;对于主要设备突发性故障,值班人员在收到此信息后及时调整设备的投运组合,设备故障处理后应由设备动力部门维修人员及时填报故障设备修复通知单,反馈到运行部,以便安排该设备的正常投运;暴雨时视水量大小打开系统应急旁路阀门,防止湿地被大水长时间淹没;遇高负荷事故排放,必要时系统停止运行,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置。
记录记录表分为两种,即每日进行和每月进行。
每日关键运行参数应及时填表,以产生月运行汇总表。
每月进行一次表格中应包括对系统可能的偏差趋势进行分析, 以便总结规律并适当作出调整。
技术指标出水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0%,未处理水溢流率不高于10%。
1.2进水泵站运行维护(若有)1.2.1操作规程启动前检查启动前检查工作包括:➢吸水池水位,是否在允许开机水位以上;➢水中有无可能影响水泵运行的杂物;➢检查泵机是否安装正确,紧固件无松动,电缆、接线盒正常,出水闸门(若有)是否关闭;➢检查控制台(柜)开关位置,切换成手动控制状态。
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手册2017年7月微信号:huguanglong2010QQ:342816225目录总则1第1章人工湿地运维管理体系 (2)1.1运行管理机构 (2)1.2岗位职责 (2)1.3运行维护组织管理 (5)第2章运行维护标准 (6)2.1卫生保洁管理标准 (6)2.2养护管理标准 (6)2.3设施运维标准 (7)2.4野外巡护监测管理标准 (8)2.5安全保卫管理标准 (8)第3章初次运行 (9)3.1系统初次运行的前提条件 (9)3.2湿地植物初期维护 (9)3.3正常运行 (10)第4章湿地系统运行与维护 (11)4.1运行调度概述 (11)4.2进水泵站运行维护(若有) (12)4.3粗、细格栅运行与维护(若有) (16)4.4鼓风机房的操作运行(若有) (18)4.5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 (20)4.6湿地床体的运行维护 (27)4.7湿地植物的养护 (31)4.8附属设施维护 (33)4.9湿地运维年度计划 (35)第5章检修 (40)5.1控制系统(若有) (40)5.2机械设备检修(若有) (41)5.3电气设备检修(若有) (42)5.4人工湿地系统建筑物的检修 (43)5.5检修纪录表和检修验收单 (44)第6章监测 (45)6.1监测内容和频率 (45)6.2样品检测 (45)第7章事故预案及工作考核 (47)7.1事故预案管理 (47)7.2事故处置方式 (49)第8章运维工作考核 (52)附表 (I)总则1.编制目的为保障人工湿地预处理设施、湿地床体、管道系统、植被系统等各系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最终保障出水水质达标。
同时为更好地服务、贯彻本公司“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等“三位一体+”的战略理念,特制定本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手册。
2.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式人工湿地的日常和应急情况运行维护管理。
3.规范标准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除应符合本手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人工湿地维护方案
一、概况:
兴义A污水厂人工湿地属潜流式湿地,污水预处理后进入两级人工湿地,设计处理量为600吨/天,实际处理水量150吨/天左右,淡季期约50吨/天,主要来水水源为附近中学排水。
一直以来存在氨氮和总氮过高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未设计疏淤系统
2、未设计液位调节系统
3、部分植被死亡
4、表层基质积累,不均匀
5、出水口不均匀,存在短流
三、解决措施
潜流式湿地特点:污水从介质中流过,利用植被根系、生化反应进行吸收、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作用。
人工湿地维护时间建议选择水量较小的暑假期间,以便控制出水排放问题。
均化出水口:使出水口出水均衡,解决短流带来的负面影响。
清理基质:靠近出水口10-30cm处不填置基质,解决进水流冒流现象,同时均匀分布基质,基质厚度不超过20cm,多余的
清理外运。
植被选择:建议选择菖蒲、美人蕉、狐尾,补种密度为9-25株/平方。
尾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运行与管理目前,我国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方面重建设、轻管理。
综观国内已建成并运行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大部分缺乏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造成人工湿地出现堵塞、处理效果变差、无法正常运行或者景观效果较差等现实问题。
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基于人工湿地运行管理仅有简单的认知,对其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出现“零管理”现象;缺乏运行管理技术人才,多数运行人员对人工湿地净化机理、堵塞机制以及制约其处理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没有理论基础;配套政策不完善,人工湿地运行管理没有经费支持。
要确保人工湿地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后期良好的运行管理至关重要。
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不仅可以保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高效、稳定的去除效果,出水达标排放,减少危害人工湿地运行寿命的因素,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载体作用。
对人工湿地的管理是充分发挥湿地功能的重要保证,其中管理必须注重以下几点:(1)应保证微生物群落和底部沉积与水接触充分。
(2)必须确保水流在湿地空间内分布均匀,不应存在水流死角。
(3)在湿地内维持一个适宜健康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4)保持植物的良好生长。
在设计人工湿地系统时,必须有相应的运行和维护计划,并且根据实际运行中遇到的特定情况进行调整。
整份计划还应包括布水系统、出水堰和例行清扫,以及检查和监测时间表。
10.1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试运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启动一般要经历2个阶段,即系统调试、植物复活、根系发展的不稳定阶段和植物生长成熟、处理效果良好的稳定成熟阶段。
在启动阶段,植物栽种后即须充水。
在调试运行期间,应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负荷。
初期可将水位控制在地面下25 mm左右处。
按设计流量运行3个月后,将水位降低至距床底0.2m处,以促进湿地植物根系向深部发展。
待根系深入床底后,再将水位调节至地表下0.2m处开始正常运行。
进入稳定成熟阶段后,系统处于动态平衡,植物的生长仅随季节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年际间则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系统的处理效果充分发挥,运行稳定。
人工湿地技术规程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
人工湿地技术规程主要包括:
①设计规范:依据水质要求和地形条件,设计湿地类型(如水平潜流、垂直潜流)、尺寸、介质构成;
②施工要求:确保地基稳定,合理布置进水、出水及溢流系统,选用适宜植物和填充材料;
③水质监控:设置取样点,定期检测进出水水质,评估净化效能;
④运行管理:调控水力负荷,维护植物与微生物平衡,防止堵塞和富营养化;
⑤维护保养:定期清理沉积物,修剪植物,检查修复结构完整性;
⑥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外来物种入侵,监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⑦健康与安全:保障操作人员安全,设置警示标识,执行个人防护措施。
规程旨在指导人工湿地科学建设与高效运维,实现污水有效净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人工湿地初次运行实施细则
人工湿地初次运行实施细则
1.1系统初次运行的前提条件
1.1.1人员培训工作
系统初次运行是人工湿地投入正常运行前的重要步骤,操作人员在此阶段应为系统以后的正常运行积累经验。
在系统进行初次运行前应完成对全体员工的岗位培训和安全培训工作。
1.1.2各单元处理构筑物内的清理、防腐和设备紧固
湿地系统投入正常运行后可能长时间不能停运,故在系统进行初次运行前应清除全部构筑物中的垃圾杂物,同时应仔细检查和修补构筑物和机械设备的油漆、防腐和紧固情况。
1.1.3系统单机调试、构筑物渗水测试
系统单机调试和构筑物渗水测试应在系统初次运行前,包括各工艺水池、工艺设备、辅助设备及闸阀等。
由施工方
与运维方共同参与,并编制提交试运行单机调试和构筑物渗水测试报告。
1.2湿地植物初期维护
1.2.1植物维护
1)保证成活率
人工湿地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主要是保证其成活率,湿地植物栽种最好在春季,植物容易成活。
如在冬季应做好防冻措施,如在夏季应做好遮阳防晒。
2)控制水位
植物栽种初期为了使植物的根扎得比较深,需要通过控制湿地的水位,促使植物根茎向下生长。
3)拔除杂草
防止湿地内其它杂草滋生,对已生长的杂草应及时清除;需及时清除植物的枯枝落叶,以防止腐烂等污染。
1.2.2尽快建立微生物系统
适当增加微生物助剂,辅助湿地系统快速形成微生物群
落。
1.3正常运行
湿地植物成活率达到90%以上并正常生长、微生物群落基本建立后,系统即可投入正常运行。
湿地公园监测系统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湿地公园监测系统是为确保湿地公园内环境、气象、水质等数据的监测和采集而设计的。
为了保障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以下是湿地公园监测系统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1. 系统开关机1.1 启动系统•按下主机电源开关,启动控制器。
•系统显示器显示启动画面后,按提示继续操作。
1.2 关闭系统•关闭监测软件。
•关闭数据采集板电源。
•按下主机电源按钮,弹出关机提示框,选择“关闭计算机”。
2. 使用监测软件2.1 登录系统•双击桌面上的监测软件图标,进入登录界面。
•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
2.2 系统监测•进入监测软件主界面。
•选择监测项,如环境温度、气压、水生态等,查看监测数据。
2.3 系统设置•进入监测软件设置界面。
•根据实际需要对监测参数进行设置,包括测量时间、频率、报警值等。
3. 系统维护3.1 每日检查•检查系统各部件是否完好。
•调整系统设置。
•注册数据备份。
3.2 定期维护•清洁设备,包括键盘、显示器等。
•校准采集板、传感器等。
3.3 突发情况处理•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与系统管理员联系。
保养规程1. 电源保养•检查电源线路连接是否牢固。
•定期清洁电源线路和插座。
2. 硬件保养2.1 显示器•避免使用尖锐物体碰触屏幕。
•避免将显示器暴露在阳光直射下。
2.2 键盘•避免强烈碰撞,避免或少按不必要的按键。
2.3 CPU主机•避免直接用手触摸硬盘、光驱等部件。
•避免在高温、潮湿或可燃物质环境下使用。
3. 软件保养3.1 对软件进行常规维护和更新。
•清除无用程序、无用文件等垃圾数据。
•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并安装防火墙。
•定期升级系统程序和驱动程序。
3.2 数据库备份及优化。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备不时之需。
•定期优化数据库,清除垃圾数据。
总结以上是针对湿地公园监测系统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规程来操作,以确保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人工湿地建设运行方案介绍人工湿地是一种模仿自然湿地的人工系统,通过人工建设和设计的水生植物,以及土壤和沙石等材料,模仿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和修复。
人工湿地在环保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建设和运行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人工湿地的建设运行方案,包括人工湿地建设流程、设计要素、运行维护等方面,为读者提供参考。
人工湿地建设流程人工湿地的建设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建设目的和需求;2.选择合适的建设地点;3.进行勘测和设计,包括土地使用规划、水质分析、植物筛选等;4.进行施工和投入;5.进行调试和评估。
人工湿地的设计要素包括:湿地水体湿地水体通常采用流经湿地的自然水源,如河流、湖泊、蓄水池、雨水管道等。
同时,人工湿地也可以与市政排水系统等进行连接。
植物配置植物是人工湿地中重要的一部分,既包括湿地底部和水体的植物,也包括湿地周围的植物。
在植物的选择上,要结合当地气候、水质和面积等因素进行选择。
填料填料包括土壤、沙石、砖石等。
填料的选择与植物的配置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考虑填料的质量、厚度等因素。
配置和循环方式配置和循环方式主要指进出水流的方式,在确定配置和循环方式时,需要考虑进出水流量、水体深度、植物配置等因素。
运行维护人工湿地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包括定期巡检、水质监测、维护沟渠等环节,保持湿地的良好环境和功能。
在日常运行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维护工作:1.定期清理沉积物和生长的植物,以保持湿地的通畅和正常运行;2.定期检测和监测水质,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运行模式;3.维护管道设施,确保管道流通。
结论人工湿地是一种绿色环保技术,在生态保护和污染物处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设计和建设人工湿地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水质、植物、配置等,同时维护和管理也非常重要,只有保证正常的运行和维护,才能发挥人工湿地的最佳效果。
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手册2017年7月微信号:huguanglong2010QQ:342816225目录总则1第1章人工湿地运维管理体系 (2)1.1运行管理机构 (2)1.2岗位职责 (2)1.3运行维护组织管理 (5)第2章运行维护标准 (6)2.1卫生保洁管理标准 (6)2.2养护管理标准 (6)2.3设施运维标准 (7)2.4野外巡护监测管理标准 (8)2.5安全保卫管理标准 (8)第3章初次运行 (9)3.1系统初次运行的前提条件 (9)3.2湿地植物初期维护 (9)3.3正常运行 (10)第4章湿地系统运行与维护 (11)4.1运行调度概述 (11)4.2进水泵站运行维护(若有) (12)4.3粗、细格栅运行与维护(若有) (16)4.4鼓风机房的操作运行(若有) (18)4.5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 (20)4.6湿地床体的运行维护 (27)4.7湿地植物的养护 (31)4.8附属设施维护 (33)4.9湿地运维年度计划 (35)第5章检修 (40)5.1控制系统(若有) (40)5.2机械设备检修(若有) (41)5.3电气设备检修(若有) (42)5.4人工湿地系统建筑物的检修 (43)5.5检修纪录表和检修验收单 (44)第6章监测 (45)6.1监测内容和频率 (45)6.2样品检测 (45)第7章事故预案及工作考核 (47)7.1事故预案管理 (47)7.2事故处置方式 (49)第8章运维工作考核 (52)附表 (I)总则1.编制目的为保障人工湿地预处理设施、湿地床体、管道系统、植被系统等各系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最终保障出水水质达标。
同时为更好地服务、贯彻本公司“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等“三位一体+”的战略理念,特制定本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手册。
2.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式人工湿地的日常和应急情况运行维护管理。
3.规范标准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除应符合本手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人工湿地后续维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人工湿地的后续维护管理,保障其良好运行和生态功能,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建设完成并交付使用的人工湿地,适用于湿地保护主管部门、湿地使用管理者等相关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人工湿地后续维护管理应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依法保护、科学规划、合理配置、综合治理、全面推进。
第四条湿地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人工湿地后续维护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督促湿地使用管理者按规定履行湿地后续维护管理的职责。
第二章湿地后续维护管理措施第五条湿地使用管理者应当依法划定人工湿地边界、标识警示标识牌、设置警示标志,保障湿地的安全、稳定、良好生态环境。
第六条湿地使用管理者应当建立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档案,定期对湿地进行巡查检测并记录,确保湿地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七条湿地使用管理者应当定期开展湿地环境监测评估工作,对湿地水质、土壤、植被等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整改。
第八条湿地使用管理者应当维护人工湿地内的各项设施设备和建筑结构,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章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第九条湿地使用管理者应当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制定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第十条湿地使用管理者应当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保护和恢复湿地内的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确保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完整。
第十一条湿地使用管理者应当开展湿地植被修复工作,保护并适度修复湿地内的植被,确保湿地植被的覆盖率和生长状况。
第十二条湿地使用管理者应当建立和完善湿地的防治灾害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湿地内的洪涝、滑坡及其他自然灾害进行防治和修复。
第章湿地管理与监督第十三条湿地使用管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湿地管理制度和责任制,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范围,并依法履行湿地管理职责。
第十四条湿地使用管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湿地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湿地的维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第25卷第5期2006年 10月四 川 环 境SICHUAN E NVIRONME NTV ol 125,N o 15October 2006・人工湿地・收稿日期:2006206208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委员会2004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黄浦江、苏州河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04dz12029)作者简介:姚枝良(1981-),男,辽宁盘锦人,现为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工程。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姚枝良,闻 岳,李剑波,张 倩,周 琪(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摘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数量的增多,迫切地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维护方法,以充分发挥其美化水环境和提升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
本文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水位控制、进出水装置维护、护堤维护、植物管理、气味控制、蚊蝇控制和野生动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系统论述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运行管理和维护中需要考虑的主要事项。
对将来建立完善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人工湿地;管理;维护中图分类号:X 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644(2006)0520041204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Constructed Wetland T reatment SystemY AO Zhi 2liang ,WE N Y ue ,LI Jian 2bo ,ZH ANG Qian ,ZH OU Qi(State K ey Laboratory o f Pollution Control &Resource Reuse ,Tongji Univer 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 Abstract :As a new treatment technology ,constructed wetland has an im 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a widely applied prospect in the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I t is urgently need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develop its maintenance technique as the number of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projects increase 1I t will help to exert the double functions for the beautifica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 environment 1The paper discusses about water level control ,flow uniformity maintenance ,dike maintenance ,vegetation management ,odor control ,m osquito control ,and wildlife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 1I t points out the key points in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system ,and will be a reference to establish a per fect management system for it in the future.K eyw ords :C onstructed wetland ;management ;maintenance1 引 言人工湿地是根据天然湿地净化污水的原理,通过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来强化其净化能力的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目录1 启动和水位控制 (3)2连续、交替运行 (5)3冬季运行 (6)4杂草控制 (6)5恶臭控制 (7)6藻类 (7)7动物管理 (9)8安全性 (11)9病虫害控制 (11)10系统监测 (11)11植物管理 (12)12系统堵塞 (12)13护堤维护 (14)14暴雨径流 (14)15清淤 (14)16出水消毒 (15)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1 启动和水位控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从启动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从启动到成熟及正常运行,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启动阶段。
在此阶段中,整个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中植物的生长、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及生物膜的生长都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
植物的根茎不断生长,其根系不断发育并逐步向填料床深处扩展,微生物的数量不断增多、优势种群逐步形成,此时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及运行稳定性尚处于变化之中。
第二阶段是稳定成熟阶段。
在此阶段中,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植物的生长仅随季节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而年际间则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此时系统的处理效果充分发挥、运行也比较稳定。
启动期的长短根据系统类型、进水水质以及不同季节而定。
表流湿地为保证植物更好地生长,满出水水质要求,需要的启动时间应足够长;而潜流人工湿地并不是主要靠植物来进行水处理,所以对启动时间的长短要求并不严格。
人工湿地系统从启动到成熟所需的时间随各地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有研究表明,湿地系统对BOD5和SS的去除率随季节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且终年保持在较高的净化水平上。
N、P的去除,对于表流湿地来说,在启动期,表层土壤新鲜,植物快速生长,湿地系统中N、P的去除率要比系统稳定后的去除率高。
但是这种快速去除N、P的能力只是一个短期过程。
土壤颗粒表面吸附位可吸收N、P,为植物快速生长提供营养盐,但随着基质交换吸附点位的饱和,对P的去除能力会逐渐降低。
因此,在经过一两年的启动期后,湿地P的去除率开始下降。
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管理及强化措施2021年2月1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管理及强化措施湿地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是湿地系统污水处理和生态修复效果的重要保障。
科学的运行管理不仅可以保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稳定、高效的去除效果,减少危害人工湿地使用寿命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适当的管理维护,可以解决人工湿地可能带来的一些生态问题,充分发挥其美化环境、丰富物种的社会效应。
1.1运行关键技术垂直流人工湿地因水力负荷较高,对氮、磷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等优点在我国南方广泛采用。
然而,北方低温天气可能造成人工湿地内布水管冻裂等情况影响布水,因此我国北方及中部多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而且在运行中还需要进行定期的冻土深度测试和保温措施。
对于新建人工湿地,应尽快建立独特的“土壤(碎石)植物微生物”污水净化生态系统,发挥“物理化学生物”净水多重协同作用。
同时,人工湿地堵塞是其运行管理中不可逃避的技术难題。
本课题重点探讨水质管理、植物管理、防堵塞管理、冬季运行管理、气味管理和蚊蝇控制六大人工湿地运行管理共性关键技术。
1.1.1水质管理随着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工程的增多,人工湿地水质管理有待规范。
据了解,采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的工程中,污水处理厂和人工湿地之间普遍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运营管理,显然这不符合工艺管理的系统性原理。
水质管理应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0-2011)中化验检测章节执行,主要包括人工湿地进水水质和湿地内关键工艺节点水质管理两个方面。
众所周知,人工湿地表面有机负荷与其进出水污染物浓度和面积有关,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进水污染物浓度,从而达到减轻人工湿地有机负荷的作用,故对人工湿地进水水质进行管理非常重要。
水质管理上一般需要每天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进行分析检测,还通过优化处理厂水处理工艺确保二级生化处理处理效果,实际运行中出水可接近或达到一级A标准,从而可以大大减轻人工湿地的污染物负荷。
北京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人工湿地养护技术规程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零一一年八月三日一、人工湿地水位控制(一)湿地内水的来源人工湿地由公园内的再生水管线和循环水管线两条管线进行补水,再生水管线与天堂河污水处理厂相接,循环水管线与循环泵站相接,两条管线的水汇集于湿地布水槽,对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供水,潜流湿地上级与下级之间通过进出水井传递水流。
(二)水位控制根据暴雨、洪水、干旱、结冰期等各种极限情况,可进行水位调节。
夏季或干旱期,一般天气炎热,水量蒸发较大,不仅需要打开再生水管线的阀门,还应开启循环泵站补水。
但是由于湿地内压力原因偶尔也会出现部分池子供水不足的现象,此时就需人工调节水位,当有池子水位不够时,需人工打开该池子与其对应的上一级池子之间的进出水井内的阀门,关闭一些来水充足的水池阀门,以保证池子水位(高于料面5CM)满足要求。
如遇暴雨、洪水等供水充足的时期,则应控制湿地的补水量,可以适当关闭再生水管线阀门,打开布水槽南端的启闭机,将多余水量排入布水槽退水管内,待汛期结束后再关闭启闭机。
循环泵站开启的具体方法请参照循环泵站操作规程。
二、人工湿地植物养护(一)植物的习性(1)芦苇:禾本科,芦苇属。
多年生湿生高大禾草。
地下具粗壮的匍匐根状茎。
秆高1~3米。
花果期7-11月,圆锥花序,顶生,长10~40厘米。
生长于池沼、河岸、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苇塘。
⏹适应性强,可粗放管理。
⏹在春季把块根挖出,用刀分成小块,每块带3-5个芽,然后种植。
(2)香蒲:香蒲科。
因其穗状花序呈蜡烛状,故又称水烛。
为多年生落叶、宿根性挺水型的单子叶植物,喜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
根茎发达,盛花期在夏季,花粉鲜黄色。
为多年生宿根性沼泽草本植物,植株高1.4~2米,有的高达3米以上。
叶长达1米多。
肉穗状花序顶生圆柱状似蜡烛。
花期6~7月,果期7~8月。
(3)茭白:亦称菰,禾本科菰属,多年生沼泽植物。
秆高大直立,具横走根状茎。
叶片宽大。
人工湿地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1.1运行调度概述1.1.1运行调度概述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调度主要由运行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控制水泵、风机、阀门等设施来实现。
运行控制参数主要包括:1)水量调整因湿地系统受外部影响较大,来水水量不稳定,甚至存在断水的情况。
主要手段是通过调节、切换管路系统阀门开关等措施,保证系统运行稳定。
2)溶解氧量的调整其主要依据是湿地进水端水中溶解氧(DO)浓度,主要手段是曝气强度控制;湿地进水溶解氧浓度宜2 mg/L~3.0 mg/L,通过控制鼓风机的曝气量控制水中溶解氧浓度。
3)故障调度人工湿地系统主要故障包括:停电或断电、管线泵站故障、大火、暴雨洪水及突发污染事故。
1.1.2操作规程每班巡检及运行调整调度员在日班时应对厂内的关键工段巡检,并查看仪表记录以及及时对运行进行调整。
每班巡检应包括:1)查看仪表数据记录➢运行控制参数是否正常;➢溶氧是否在2.0 mg/L至3.0 mg/L的幅度内;➢出水水质是否达标。
2)感官巡检➢进水色度、浊度判断;➢进出水流量判断;➢渠道淤积程度判断。
故障调度对较长时间的计划性断电、停电,值班人员必须以书面形式向运行管理部门通报此次停电原因、时间、范围,运行管理部门根据此报告确定应对措施;对于主要设备突发性故障,值班人员在收到此信息后及时调整设备的投运组合,设备故障处理后应由设备动力部门维修人员及时填报故障设备修复通知单,反馈到运行部,以便安排该设备的正常投运;暴雨时视水量大小打开系统应急旁路阀门,防止湿地被大水长时间淹没;遇高负荷事故排放,必要时系统停止运行,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置。
记录记录表分为两种,即每日进行和每月进行。
每日关键运行参数应及时填表,以产生月运行汇总表。
每月进行一次表格中应包括对系统可能的偏差趋势进行分析, 以便总结规律并适当作出调整。
技术指标出水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0%,未处理水溢流率不高于10%。
1.2进水泵站运行维护(若有)1.2.1操作规程启动前检查启动前检查工作包括:➢吸水池水位,是否在允许开机水位以上;➢水中有无可能影响水泵运行的杂物;➢检查泵机是否安装正确,紧固件无松动,电缆、接线盒正常,出水闸门(若有)是否关闭;➢检查控制台(柜)开关位置,切换成手动控制状态。
开机操作在启动前检查工作完毕后,启动格栅除污机和栅渣输送机,待运行正常后,可以启动水泵电机,缓慢开启出水闸阀,按工艺需要调节闸阀开启量,监视电压与电流是否处在合理幅度以内,若开机过程发现有任何不正常现象,不得开机或已开机应立即停机,检查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重新开机,但重新开机必须在出水闸阀关死、电机完全停止5分钟后,才可重新启动。
重复启动仍然不成功,则应按设备故障报告。
巡检吸水池水位、吸水池有无杂物,逐台检查工作机泵的运转声音、三相电压、电流、传感器湿度、温度、水泵出口压力、流量,检查控制柜,切换开关是否设定在设定的自控或手控位置,机泵管道附属设备及机房、门窗是否正常。
巡检频率为接班、交班各一次(增加交接班内容),交班巡检还包括设备、仪表、泵房及泵房周边责任区的卫生与维护工作。
巡检过程中发现问题应立即调整,并记录在记录表中,如吸水池有杂物应立即清理,若必须下池清理,通知运维部调人支援与监护,并应检查杂物来源,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再发生类似情况;如机泵运转声音不正常,要寻找原因,使其恢复正常;如机泵运行参数不正常则应调整与维护使其正常。
当天气突变,例如暴雨即将来临,则应增加巡检,检查门、窗及采取必要的防水防雷措施。
设备初次使用,设备经过检查、改造或长期停用后投入系统运行要增加巡检次数,即每120分钟巡检一次。
停机操作手动控制:检查吸水池水位是否达到停机水位,检查电机的湿度、温度是否在安全标准内,记录停机时的各项参数,关闭出水闸门,将切换开关切换至手动位置,按停机按钮,校核有关参数,当确认正确无误后,可以转入自动控制运行(如果水泵样本说明书对水泵操作规定与上述规程不同的应按样本说明书调整,下同)。
维护保养泵房的维护保养任务分两部分:工艺设备、泵房及泵房周边的卫生责任区由操作人员负责,供电、控制设备及其线网由电工班负责,本节仅指操作人员责任内容。
维护保养内容和频率闸阀:每月一次由长白班负责。
检查阀杆密封情况,润滑点的润滑剂加注,若为电动闸阀则应检查限位开关、手动与电动的联锁装置;若长期不动的闸阀应每月做启闭试验。
缓闭止回阀,每月一次调试缓闭机构、加注润滑油。
每班一次检查管道、闸阀、潜水泵吊装孔盖板、护栏、爬梯、支架等金属构件是否紧固、稳固,和采取稳固措施,若开始锈蚀则应采取除锈与防腐措施。
及时更换损坏的照明灯具。
交班前要对管道、闸阀及其附属设备、电器控制柜柜面、泵房门窗、墙面、地坪和周围卫生责任区做一次卫生工作。
并对电器控制柜的禁用挂牌复核,并保持位置准确。
集水井的清理和频率每隔一年应对集水井进行清理和检查池体有无裂缝和腐蚀情况,若结构已经稳定,积泥和腐蚀并不严重可以适当延长清理周期。
宜选择水量较小的时段组织清理,清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人力、物力、照明、通风和安全措施的准备,尽量缩短停水时间和确保安全。
当主机将集水池降至最低水位后,切断所有主机电源,放入小型移动式潜水泵继续抽水,同时用高压水枪冲淤和清洗池壁,需下池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狭小空间内的安全操作要求”进行,要点是进行强制通风,在通风最不利点检测有毒气体的浓度及亏氧量,达到要求后才可下人,同时必须继续通风,强度可以适当减小,但不能停止,因为池内污物仍将释放有毒气体,要有人监护,下池工作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检查水池裂缝和腐蚀情况、检查管道、导轨和水泵接口腐蚀情况,若有必要则进行防腐处理。
1.2.2维护保养记录表维护记录表分为两种,即每班进行和每月及以上进行。
每班进行的维护纪录与泵房巡检记录与交接班记录合一,每月进行一次必须制表存档(包括大于每月进行一次)。
安全技术1)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资质证书和经过安全教育成绩合格,才能单独操作,没有取得资质证书的学员,必须在有本岗位资质证书者指导下才可进行操作,指导者承担主要安全责任,上班前不准喝酒,上岗工作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具。
严禁穿高跟鞋、裙子、留长辫子上岗,要保持泵房清洁、安全通道畅通。
2)外来人员未经同意不得入内,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泵房。
3)除非设计另有规定,必须关闭出水闸门后才能启动水泵,即无负荷情况下启动水泵,待水泵达到额定转速后,即电流回落后,再开启出水闸门转入正常运转;在停车前必须先缓慢关闭出水闸门,关死后再停止水泵运行,防止产生水锤;应经常检查止回阀确保其正常,以防止突然停电时水泵倒转损坏水泵机构,止回阀宜用缓闭止回阀。
4)缺相运行(即三相电源损坏一相导致二相运行)损坏电机,防止电流过高烧坏电机,特别要注意水泵叶轮被纤维性杂质缠绕造成超负荷运行,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容易损坏电机。
潜水泵潜入水中无法直接观察和接触,只能依靠仪器和声音来监视其运转情况,如果发现不正常应立刻停机检修,防止泵机进一步损坏,并按事故予案处理,降低事故影响。
5)暂停使用的潜水泵起吊前必须断开电源,防止漏电伤人,检查起吊用钢丝绳,其磨损量不得大于原直径的10%,且不准有断股,以免绳断伤人和损坏泵机。
检查起吊泵机的导轨情况,确认无阻碍能引导水泵。
开始起吊时采用试吊(点吊),待潜水泵与接口脱开后转入正常起吊。
停用的设备在配电柜上必须悬挂停用牌以免误接。
恢复使用安装时应严格按产品说明要求进行,需要强调的是测试潜水电机的绝缘必须合格,以保证设备安全。
所有的保护装置及仪表必须有效,不得疏漏。
6)应保持泵房空气流通,防止积聚有害气体,影响操作环境。
7)在清理吸水井等作业所排出的污水污泥,应及时运走处置,防止对环境造成影响。
1.2.3技术指标1)水泵完好率95%本月水泵完好率=(巡检水泵总台时数-巡检记录不能开泵的台时数)*100/ 巡检水泵总台时数。
2)泵房文明卫生合格率90%本月泵房文明卫生合格率%=(巡检四项卫生指标总次数-四项卫生指标不合格次数)*100/巡检卫生指标总次数。
1.3粗、细格栅运行与维护(若有)1.3.1操作规程启动新的或重新投入使用的格栅前应检查:➢格栅内无杂物;➢润滑油及润滑油位;➢格栅具备运行条件;➢栅渣输送机和压渣机具备运行条件;➢进出水闸门启闭灵活,密闭性满足要求;➢电动和监控系统良好;➢自动控制仪器、仪表正常,信息传输准确;➢手动控制柜具备操作条件,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装置切换正常。
完成以上检查工作并确认无误后即可启动格栅投入运行,格栅启动步骤为:1)点动电机,确定电机工作正常;2)启动进水闸门开始进水;3)启动格栅和除污机;4)启动栅渣输送机;详细操作步骤由供应商或项目城市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格栅投入运行后的1小时内,应密切关注整机的工作状况,如发现任何异常的振动或噪音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投入运行。
1.3.2巡检日常运行过程中的巡检工作包括:➢机械设备润滑状况和润滑油油位;➢电机变速器、传动构件的异常噪音、振动和紧固情况;➢栅渣输送机和压榨机的运行状况;➢格栅、除污机和栅渣输送器上有无死渣并清除;➢栅前浮渣情况;➢栅前栅后水位差;➢机械除污机和栅渣输送机的工作频率调整;➢依据实际情况对运行参数进行核对,如需投入新的格栅运行或减少格栅运行数量应与中心控制室联系。
巡检线路应依据各自实际情况确定,巡检频率每4小时进行一次。
进水水质波动较大、设备运行不太正常和检修完成后,要适当增加巡检次数。
1.3.3清(运)渣程序格栅除污机清理下来的栅渣,经栅渣输送机输送到渣斗中。
渣斗中栅渣达到80%设计容量时,应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1.3.4维护保养维护内容格栅的日常维护内如下:➢格栅间及机械设备表面清洁工作;➢格栅及栅渣输送器上死渣清除;➢机械设备和电机润滑油的更换;➢设备的紧固;➢池底积泥清理;➢渣斗的除锈和防腐;➢栅渣输送机维护;➢其它设备操作维护手册要求进行的内容。
维护记录表操作人员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应按要求填写巡检记录表。
1.3.5安全技术检修除污机、人工清捞栅渣时,应停机进行并必须要有有效的监护。
如有需要进入狭小空间进行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狭小空间内的安全操作”。
1.3.6技术指标污水通过格栅前后的水位差应小于0.3米。
1.4鼓风机房的操作运行(若有)1.4.1操作规程开机操作1)启动前检查包括:➢供电系统检查;➢空气过滤系统检查;➢冷却系统检查;➢风机检查;➢润滑系统检查;➢自控系统检查;➢保护系统检查;➢管路闸门检查;➢减振隔音系统检查。
2)启动操作:➢按生物池要求的空气量或中控室的指令选择风机和开机数量;➢启动风机;➢立即执行巡检任务;具体启动操作步骤由供应商或项目城市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