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芙蓉园景区翻译错误
- 格式:docx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旅游景点英译公示语语用失误例析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景点英译公示语在旅游景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确的英译公示语不仅可以方便外国游客理解景点信息,还可以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
在实际的旅游英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语用失误,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也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本文将通过分析旅游景点英译公示语的语用失误例子,探讨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看看旅游景点英译公示语中的语用失误。
例一:某旅游景点公示牌上的英文介绍:“欢迎进入中国传统古典园林。
”分析:这个例子中的语用失误在于将“传统古典园林”直译成了“traditional classical garden”,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恰当的表达方式。
“传统古典园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应该使用更贴近实际情况的表达方式,比如“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这个公示牌没有提供具体的景点信息和导览说明,缺乏实用性。
例二:某景点入口处的英文告示牌:“请勿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分析:这个例子中的语用失误在于使用了“please do not spit everywhere and throw trash randomly”这样生硬的表达方式。
在英文中,应该使用更礼貌和规范的表达方式,比如“Please do not spit or litter”. 这个公示牌虽然传达了一些基本规则,但缺乏对外国游客的友好度和文化背景的考虑。
例三:某古城景区官网的英文介绍:“本古城兴建于唐朝,风景优美。
”分析:这个例子中的语用失误在于缺乏完整的句子结构和逻辑。
句子“本古城兴建于唐朝,风景优美。
”在表达上存在明显的不连贯和句子不完整的问题。
合理的说法应该是“this ancient city was built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it has beautiful scenery”。
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摘要: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2018年西安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47亿人次,2019年1月至11月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94人次。
为了扩大旅游景区的影响力,扩大景区知识、文化宣传,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很多景区的公示语都进行了外语翻译,目前英语翻译是占比最大的。
但是在景区公示语的英译过程中,由于对英语语言、用法、文化内涵等知识把握不深刻、不全面,结果出现了一些英译错误。
关键词:旅游;公示语;英译公示语,又称为标识语,广泛地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场所、交通枢纽、景区等,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国际交流日益扩大的今天,城市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效果不仅影响到外国友人的旅游体验,还关系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整体形象,进而影响到城市的国际形象。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公示语的英译,探究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和语言文化内涵,减少公示语英译引起的歧意、误解,真正发挥公示语的信息服务作用。
1旅游景区公示语的应用功能(1)指示性公示语:指示性公示语主要用于信息服务,没有任何限制、强制意义,其功能在于指示服务内容。
例如:TicketOffice(售票处)、restroom(休息室)、Souvenirs(旅游纪念品)、Toilet(卫生间)、OfficeArea(办公区)、Park (停车区)等。
(2)提示性公示语:提示性公示语仅起提示作用,没有任何特指意义。
例如:WetPaint(油漆未干)、MindtheSteps(注意台阶)、DeepWater(水深)。
(3)限制性公示语:此类公示语对相关公众的行为提出限制、约束和要求,语言直接了当,但不会使人感到强硬、粗暴、无理。
例如:KeepQuiet(保持安静)、ChildrenandSeniorCitizensFree (老人小孩免费)、StaffOnly(游客止步)、TicketOnly(凭票入内)等。
(4)强制性公示语:强制性公示语要求相关公众必须采取或不得采取任何行动,语言直白,具有强制性。
ANHUIWENXUE 安徽文学安徽文学2018年2期总第415期浅析旅游景区英语翻译问题———以西安著名旅游景区为例丁慧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旅游英语翻译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实践过程,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在形式和思维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翻译错误。
本篇文章以实地调研西安著名旅游景区为基础,总结西安旅游景区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从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和成立相应翻译监管部门两方面提出翻译规范化策略,旨在净化景区英语环境。
关键词:西安旅游景区英语翻译翻译问题规范策略作者简介:丁慧(1991-),女,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引言众所周知,陕西是旅游大省,而省会西安更是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文明古城。
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作为“路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正在依托丝路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这使得古老的陕西历史文化愈来愈彰显出更大的魅力,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游客来西安观光旅游。
旅游,它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不仅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是当地文化外宣的重要窗口。
景区英语译文承载着文化输出的重要功能,译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外国游客对景区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的理解,因此规范景区英文信息翻译尤为重要。
笔者对西安著名旅游景区英语翻译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文即是基于此次实地调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修改意见,希望借此提升西安的国际形象。
二、西安著名旅游景区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一)语法错误英语翻译中最常见的错误即是语法错误。
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上有很大差别: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句式偏长,结构复杂,而汉语句子短小,结构松散。
英语有单复数、时态变化,而汉语则没有。
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景区,可以看到一处“出租童车轮椅”标识语。
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游客来说,这很容易了解,“童车”、“轮椅”是并列关系,中间省去了并列连词“和”字,这符合汉语用语习惯,但是英语翻译成“Rent baby stroller wheelchair ”显然不恰当,有语法错误,会给外国游客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浅谈历史文化景点解说词英译的失误及对策摘要:旅游景点的英文解说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这个城市对外交流的成败。
此研究以金华历史文化景点为例,通过对景点解说词英译现状的调查,将主要翻译失误划分为功能和语言失误两大类,并在分析失误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改进这些翻译失误的对策。
关键词:历史文化景点英译;功能翻译失误;语言翻译失误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1-0062-04旅游景点的英文简介及英文标识乃一个城市的名片。
正确、流畅、文化信息量丰富的译文不仅能给参观访问的外国友人留下良好印象,同时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加大与国际接轨的力度都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然而,笔者在对金华一些历史文化景点的英文翻译或简介进行调查后发现,其中因语言或对历史文化背景不清等原因造成的翻译失误比比皆是。
因此,本文旨在对金华历史文化景点的英文简介或英文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发现错误,分析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景点英译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笔者参观了金华各处具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如太平天国侍王府、天宁寺、八咏楼、八咏公园、黄宾虹公园、艾青纪念馆等,并将各景点内所有中英文双语材料进行数码采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第一手素材,其中景点内中文解说2 993字,其相关英文翻译2 897字;然后对收集的双语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翻译失误。
为了使分析更加客观可信,笔者还参考了英美国家一些旅游网站的景点介绍文本,总计6 780字,作为用英语原语写成的平行文本(parallel texts),即“不同文化中相同类型或体裁的本土文本”;最后在两相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修改方法和参考译文。
由于景点内的双语材料多集中在八咏楼和侍王府两大古迹中,下文的分析将以这两个景点的例子为主。
二、英译失误分析旅游解说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问题的根源也涉及甚广,包括中西方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和思维差异等等,因此对错误的分类也存在着很大困难,研究者们采用的分类方法也有所不同。
旅游景点汉英翻译中的错误类型及其原因探析作者:李屹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02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 210016)摘要:近年来,中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
然而,旅游景点的汉英翻译并不让人满意,不少译文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破坏了西方游客的审美感受。
本研究选取南京夫子庙景区所有中英文介绍作为语料,整理归纳了十余种常见错误模式,并探讨了旅游翻译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旅游翻译错误类型原因解释1.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旅行,旅游翻译正是向外国人展示中国壮美河山和丰富文化的窗口。
但是,现阶段国内旅游景点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翻译错误层出不穷,亟待改善。
本研究选取南京夫子庙景区所有中英文介绍为语料,找出翻译文本中的错误,统计归纳出常见错误类型,进而探讨出现错误的原因解释。
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找出旅游翻译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切实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
2.旅游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选取南京夫子庙景区七篇中英文旅游翻译文本作为语料,首先在语料中用缩略词标注出所有错误,然后把相同类型的错误归纳在一起,最终将错误类型归类成四大类:词汇错误、语法错误、翻译错误和其他错误。
在对旅游翻译问题进行分类之后,笔者对各类错误出现频率进行统计。
上表中,笔者归纳出33个词汇错误、49个语法错误及42个其他错误。
根据所得数据,不难发现,语法错误在所有错误中占据比重较大,而在语法错误中,介词错误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镌刻错误占所有错误的23.4%。
3.旅游翻译问题原因解释3.1译者语言能力不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如Schaffner所说,如果译者在开始翻译时就没有完全掌握译入语和译出语,那就像让一个不会走路的小孩跑起来一样。
译者的语言能力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
3.1.1译者中文能力不足正如Tytler所说,译者要完全掌握原文的意思,必须精通源语言。
翻译本身是一种再创造,它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即理解原文和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两大步骤,而理解原文是第一步。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陕西旅游景点名称翻译———以大唐芙蓉园的名称翻译为例●陈莉霞 席 娟摘 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陕西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大唐芙蓉园的译名进行分析。
分析其英译名称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角度,对其独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揭示经过“三维”的适度转换的旅游景点翻译,能更好地体现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吸引更多外籍游客,带给游客美的享受。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旅游景点翻译;生态翻译环境; 一、引言陕西省作为中国古代十三朝古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其旅游景点数量之多,以及文化内涵之丰富也可为尽人皆知。
独特的旅游景色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吸引着大量的中国游客,而且也吸引着许多外国友人前来参观。
因此,旅游景点的翻译在使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显示出尤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造成翻译的失真,或者翻译出的目的语不能完全传递出原语的真实含义。
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以陕西省旅游景点之一大唐芙蓉园为例,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角度分析其名称翻译在其独特“生态环境”下的适应性。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跨学科翻译理论,是由中国学者胡庚申(2004)在其《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该理论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将翻译放置于生态学视角的领域内进行思考、探索。
它是“一种生态学翻译的研究(anecologicalapproachtotranslationstudies)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translationstudiesfromanecologicalperspective)”。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胡庚申:2008)由此可知,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生态环境以及译者的选择活动尤为重要。
翻译生态环境不仅仅指原语及译者所处的语言环境,而且包括源语及译者所在的文化、交际、习俗、社会等各种因素。
陕西景区旅游翻译存在的问题探究作者:狄东睿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01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全国各地都出现旅游热的现象。
陕西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外国游客来参观旅游,因此旅游英语翻译成为了陕西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渠道。
但是由于中文和英文在思维方式和组织形式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经常会在陕西的景区发现翻译错误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
陕西省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旅游大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尤其是一些著名的景区更是吸引了很多游客来陕西进行观光,其中就包括了很多的外国游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而旅游也是不同国家的人们互相了解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手段。
通过发展陕西旅游不但能够为陕西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能够宣传陕西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为陕西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陕西旅游景区的英语翻译代表着陕西的形象,承载着文化输出的重要任务。
因此译文的质量也会影响外国游客对陕西文化的理解,因此规范景区翻译用语至关重要。
通过对陕西景区翻译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对一些问题进行修改,能够让陕西旅游翻译更加的规范,更能够体现陕西当地的文化特色。
一、陕西景区翻译常见的问题(一)景区英语翻译的语法错误在陕西景区旅游翻译中最常见的就是语法错误的问题,由于中文和英文在语法结构和语言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英语注重形合、汉语注重意合,同样的表达英语句式都会比较复杂,而汉语表达则比较简练和短小。
英语语法相对比较复杂,不但有单数、复数的概念,还有时态的变化,而这些在中文里都是不存在的,这些都造成了翻译的差异性。
比如在陕西的兵马俑景区可以看到有牌子上标示“出租童车轮椅”,漢语的意思中童车和轮椅是并列的关系,不需要中间的连词“和”,而在英语翻译中如果翻译成“Rent baby stroller wheelchair”就会显得很不合适,造成国外游客的误解,同样在该景区里有一处公厕翻译成了“Public toilets”,认为是男女两个厕所使用了复数形式,实际上在英文习惯中不需要采用复数形式,因此应该改成“Public toilet”或者“Washroom”比较合适。
旅游文本汉英翻译中误译现象探析作者:杨婷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8期【摘要】随着我国涉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旅游英语,让游客能真正了解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内涵的中国。
本文举例说明若干故宫景区介绍的误译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景区介绍的翻译原则,对旅游英语的研究及旅游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英语故宫误译分析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成为中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然而单从故宫景区介绍这一细节来看,误译现象的泛滥不仅严重影响故宫的对外宣传,同时,还阻碍了本土文化的传播。
一、景区介绍误译的几种类型1.拼写错误。
景区介绍的拼写错误是最明显也是最普遍的错误。
例1:坤宁宫:明代为皇后寝宫。
李自成农民军攻陷京城后,明崇祯帝的周皇后自缢于此。
标牌译文:During the Ming Dynasty, this hall was the residence of the empresses. After the rebelepeas nt army, led by Li Zicheng, captured Beijing in 1644,Emp ror Chongzhen’s empress hung herself in this hall.此处的the rebelepeas nt 应为the rebel peasant;另外,Emp ror也漏掉了中间的字母e,应改为Emperor.2.语义错误。
语义错误是可直接造成外国友人误解的严重错误。
例1:长春宫:清咸丰年【1859年】改建,与太极殿连成四进院。
标牌译文:After renovation in 1859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it was linked with Tai Ji Dian (Hall of Great Supremacy) and four courtyards were added.此处景区介绍的“连成”是指长春宫和太极殿在空间布局上一起组成了一个四进院,并不是指再加上一个四合院的的意思。
旅游资料汉译英典型错误评析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探索中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满足外国游客的需求,旅游资料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旅游资料汉译英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典型错误,影响游客的体验和对中国旅游的印象。
本文将从语言表述、语法错误和翻译生硬三个方面分析这些错误,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中国旅游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从古老的皇家宫殿到现代的城市风光,从自然景观到人文遗产,中国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在旅游资料翻译中,语言表述不恰当是较为常见的错误之一。
这通常表现为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语法错误等。
例如,有些翻译将“欢迎光临”译为“welcome to be here”,这与英语的习惯表达“welcome to our website”或“welcome to China”有很大的差异。
语法错误是由于对英语语法掌握不够准确或疏忽导致的错误。
例如,主语和谓语不一致、动词时态错误、名词单复数错误等。
在旅游资料翻译中,这些错误会严重影响信息的准确传递。
翻译生硬是指翻译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导致译文读起来不流畅、不地道。
例如,有些翻译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译为“Chinese-style socialism”,这会让外国游客感到困惑和不解。
(1)语言表述不恰当的原因主要是对目标语言的掌握不够深入,或者是对源语言的理解不够准确。
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加强对目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同时也要认真核实源语言的理解是否准确。
(2)语法错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英语语法规则,或者是过于依赖机器翻译工具而没有进行人工校对。
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加强英语语法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人工校对的重要性。
(3)翻译生硬主要是因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导致译文与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相差甚远。
最为经典的公示语翻译错误2012-12-11 16:59假设你在浙江东部一沿海城市游玩,突然看到一个上面写着“码头进口Quay Import”的标牌,你会怎么做呢?是拿起相机把它拍下来,还是继续向前寻找与之相对的另一块牌子?就我而言,我是两者兼顾,不仅拍了第一块牌子,而且还费劲周折找到“Quay Export”,并把它拍了下来。
因为这些可谓是最为经典的公示语翻译错误。
看了这样的翻译,大家也许想问这样两个问题:这些公示语到底是谁翻译的?他们是怎么翻的?细细一想,我敢肯定的是这些人只是随手拿起一部汉英词典,翻到“出口”条所在的页码,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照搬了一个义项,于是就有了quay export的笑话。
其实,类似的错误在全国各地到处可见。
例如,在安徽泾县桃花潭风景区(标牌上的译名为“Peach blossom deep pool scenic spot”)中,近出口的一处停车场被翻译成“Exports parking lot”。
又如,在浙江桐庐瑶琳仙境,“由此出口”被译成了“From this exports”。
令人啼笑皆非的“出口”翻译还有两个:一个是“exportation”,另一是“outlet”。
前者不足为奇,因为它同样可在汉英词典中的“出口”条下找到。
就后者而言,若放在几百年前,它还是说得通的,因为在现代英语初期,outlet也可以被解释为“a passage or way out, an exit”(即“出口”),而如今这样的用法已经被淘汰。
不过,outlet现在的确还可以表示“way out”的意思,但它通常用来指代水或蒸汽,如an outlet for water(排水孔)。
假如我们打开一部汉英词典,然后翻到“出口”条下,我们还会惊喜地发现与exit、way out 同义的还有一个叫做outgo的词语。
确切地说,outgo与上述的outlet在一百多年前是同义词,因为在《牛津英语大词典》中outgo的第四义项被解释为“outlet, means of egress”(egress为正式用语,表示“外出”的意思)。
旅游景点英译介绍失误及其翻译人才培养陈爱兵【摘要】以南京将军山风景区为例,以"功能目的论"为支撑,揭示景点介绍英译常见的失误,主要包括校核贵漏、跨文化意识淡薄、逻辑意识缺乏等失误.对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测重实用型和复和型实践能力的教育.培训机构应该主要依靠高等院校.【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0)004【总页数】4页(P104-107)【关键词】景点介绍;翻译失误;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作者】陈爱兵【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接待国际旅游者1亿人次以上,成为全球第一旅游目的地。
[1]面对这样的机遇,我们的旅游英语翻译人才的专业水准却令人堪忧,这主要体现在各种旅游文本的英译不尽如人意,包括景区简介、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和解说词等,其中景点介绍的问题尤为严重,这与景点介绍涉及范围广,翻译难度大有关。
位于金陵南郊的将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虽然景色怡人,其景点介绍的英译却令人扼腕叹息,笔者以此为例,剖析景点介绍英译的错误,并提出旅游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策略。
“功能目的论”原文为Skopos Theory,Skopos意为“动机、目的、功能”,该理论由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先驱赖斯(Reiss)、费米尔(Vermeer)和诺德(Nord)等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提出,并不断完善。
它的核心内容是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着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不应以原文及其功能为参照系,译者参照的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背景中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2]作为一种基本的翻译理论,它注重的不是译文和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美”,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根据交际双方的各种交际环境和其它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旅游景区解说牌英语译文错误多庄严瑰丽的钟楼是古城西安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约10万名国内外游客参观。
然而,解说牌上的英文却有些错误,意思含混不清,令外国游客扫兴。
记者近日在钟楼参观时发现,写在钟楼大钟来历的短短三句话中,语法、拼写、用词和标点符号错误至少有6处。
在介绍钟楼的英文解说牌上,“Ch ina”(“中国”)写成了“ch ina”(“瓷器”)。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齐白石等著名画家作品的译名也出现多处错误。
“红叶”译成了“Ma g p ie”(“喜鹊”),有的复数变成了单数,“ch icks”(“雏鸡”)译成“y ous ch ri m p s”,令人啼笑皆非。
这些译文差错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大大损害了西安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
“从英文解说词准确、流畅与否,可以看出工作人员的态度是否认真。
读着漏洞百出的英语,我觉得很不好受,感觉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
”美国游客、纽约市某大学教授拉尔夫﹒迈尔对记者说:“解说词中错误太多,这使我们外国游客无法充分欣赏这里的一景一物,对这座名胜古迹的印象也因此受到影响。
”这位年逾花甲的美国教授昨天为找出这些英文错误足足花了近一个小时。
他说:“在中国,很多旅游景点的英语解说都有错误,或不够标准地道,这其实反映出中国的旅游文化服务还不够完善。
”他建议,只要请几个英语专家对译文进行修改润色,这个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他说,西安有世界一流的历史人文景观,也应该有世界一流的旅游文化服务。
据钟楼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解说牌4年前就竖起来了,由本单位的英语解说员充任翻译。
据了解,迄今已有不少人对译文提出异议,单位也知道存在这一问题,但没有及时进行纠正。
文化旅游充满审美和文化意义,文化旅游者非常重视文化旅游场景中的文化感觉,这种感觉体系是以其感官的证明为基础的。
和观念文化相比,文化旅游场景中的感觉是一种更具体的文化,文化旅游者依据心中存在的众多的感觉素材——看得见的、有声有色、可以感知的、逼真的——来审视、评价文化旅游场景中的各种文化景观。
大唐芙蓉园景区翻译错误
景区内公示语翻译错误基本归纳为三大类:规范、语言、文化方面。
1、同一中文名称,不同英文翻译模式。
景区内同一名称标识,出现了不同英文翻译表述。
如“曲江流饮”“茱黄台”分别有不同的释译,是指同一景点,还是不同景点?专指不明,影响旅游推介效果,文化信息的必要传递受到了干扰。
2、英译介绍信息不明确。
在一些景点的英译文字中,语义信息表述不清。
这样不但会使外籍游客困惑,甚至还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例如,在《红线盗盒》翻译中有一句,句中出现her和his两个第三人称物主代词,使读者弄不清红线这个人物究竞是男还是女,抑或“盗盒”的还有另外一位男性,表现为不严谨。
3、英译与最点实际文化内涵不对等。
由于中文和英文之间存在着历史、文化、社会和风俗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很多汉语公示语很难找到绝对对等的英语表达方式。
因此,译者只是机械地、僵硬地将公示语上两种语言的字面意思一一对应起来,造成了表意不准确、不正确的直译,甚至是死译,直接影响了游客对英文公示语的理解。
由于译者忽略景点名称背后的文化信息,在翻译的时候没有对景点名称的出处或者文化内涵多加推敲,而是想当然地根据字面意思来翻译,致使英语翻译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极不匹配。
4、中式英语泛滥。
为了充分了解外籍游客对景区公示语英译的看法,实地采访正在游览的外籍游客,据他们反映,译文不能贴近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习惯,很多译文内容晦涩,很难理解。
原因多是字对字的直译,由中文的表面意义逐字硬凑而成。
如“大唐新天地”的翻译就有此弊病。
5、语法、句法错乱,拼写错漏、标点错误。
景点翻译的质量同景点给外界的印象与宣传效果休戚相关,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实地调查景区景点的公示语翻译,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用词不当,拼写错误,单复数不致,大小写不区分,标点格式不统一等。
在“诗魂”(The Soul of Poetry)的译文中,有7处拼写错误,5处标点错误;在“杏园”一文的翻译中,有4处标点错误,7处拼写错误。
这些语法句法错误随处可见,影响了翻译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