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欧动画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影视动画音乐思维的异同“you see it.you hear it,you believe it”这是出自迪士尼公司的一句话,意思是看到,听到,然后相信。
而这句话,正是强调了声画结合对于动画片的重要性。
声音对于动画片的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动画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声音与画面的结合给动画带来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更真实的环境,也带来了更有趣的故事和更真实、讨人喜欢的角色。
动画片和真人电影不同,动画片的角色和环境都是虚拟的,动画片中的配音不仅赋予无生命的动画角色以生命力,而且使虚拟的环境呈现出真实性。
也就是说,动画被赋予了声音才使片中的世界更加真实可信。
我们都知道,音乐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音乐。
而各国文化的差异,使得各国的影视动画音乐也各有特色。
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说在世界动画领域中,中国的经典水墨动画可比作秋天,其清雅淡然,有秋的诗情画意;日本卡通产量庞大、类型繁多,仿佛冬日皑皑白雪之下蕴藏的丰饶宝藏;欧洲艺术动画在意蕴深度和技法创新方面的追求,犹如炎炎夏日般执著热烈;而最近似于春天的,则莫如单纯明朗、充满欢乐的美国动画了,单听那处处可闻的美妙乐章,就叫人心情舒畅、如沐春风了。
各国动画配乐,恰如春夏秋冬,四季皆美景,只是美得各具特色。
那让我们先从动画配乐中的春天,美国动画音乐说起。
美国动画一般采用变化多样的音乐形式配合鲜丽可人的动画形象、妙趣横生的行为和情节来实现艺术价值。
影片通常自始至终都设置完全对应画面内容的夸张音乐,以音乐增强画面动作、情景的表现力和趣味性,追求最大限度的视听刺激,靠这点抓住少年儿童的注意力。
自最初的迪斯尼开始,到如今的华纳、梦工厂、皮克斯等群雄竞力,美国动画佳作无数,但传播快乐和欢笑的创作宗旨始终不变,既吸引了全球票房,也捕获了无数颗童心。
从喜剧短片到剧情长片,从童话般温暖的传统经典到后现代意味十足的另类佳作,故事翻新迭出、情节求新求异,但是音乐一如既往,旋律始终优美、曲调始终动听,可谓春色如歌、乐似春意,叫人不由得赏心悦耳。
准考证号_013709211625_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欧美动画角色特点院(系)名称:动画学院专业名称:动画设计****************二〇一〇年九月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马靓静日期: 2010-09-08摘要早期的欧美动画,艺术家们的态度是极为严谨的,虽然在画风上不是很适合亚洲人的唯美风格。
他们在绘制动画的时候,特别强调细节的刻画,使得动画过渡很平滑。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欧美风格的动画角色软软的富有弹性。
欧美风格角色的动作很夸张,角色瞬时动作运动幅度很大,通俗的说,就是喜欢突然的甩来甩去(预备动作和瞬时动作的时间艺术化),同时人物关节肌肉会突出表现,从而更进一步的诠释角色。
即便是现在,在欧美动画工作中仍保留着细致的动画制作特点。
无论是对角色的神态还是对环境的刻画,你都能从中看出制作者的用心。
关键词:欧美角色唯美风格时间艺术目录绪论 (1)第1章什么是动画角色1.1 动画角色定义 (2)1.2 动画角色造型常用技法介绍 (2)1.3 动画角色造型的时代要求 (3)第2章欧美动画2.1 欧美动画角色的特点 (5)2.2 欧美和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区别 (5)2.3 欧美和日本动画的区别 (8)第3章欧美动画造型成功典型和成功原因3.1 欧美动画造型成功典型和分析 (10)3.2 欧美动画角色成功原因 (11)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绪论动画角色的塑造在整个影视动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动画的故事题材极其丰富,不同题材的作品给动画角色的创造注入了新的活力,成功的动画角色造型,不仅可使角色形象跃然于银屏之上,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且能寓性格于外貌之中,在表现思想内涵方面也有极大的扩展,积累了内在情感意蕴的力量,增强了打动人心的感染力,使动画故事的艺术性更加凸现,动画片更加精彩,为动画片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动漫简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名称:动漫简史适用专业:动画专业总学时:32课时教学大纲(文本)动漫史分三个模块:中国动漫史、欧美动漫史和日本动漫史。
世界的动画大国,当然是美国和日本,而两国的动画作品风格也有所不同?美国的动画以数字化的电脑制作为主,号称“美国没有动画绘制人”。
其特点是夸张的人物形象和动作,且节奏较快,体现了美国人的直率,爽快的性格。
代表有迪士尼,华纳等公司。
而日本的动画以赛璐璐和喷笔绘制为主,体现的是一种唯美的风格。
特点是以优美的人物造型,内涵丰富的对白及剧情吸引观众。
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
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做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希望现在对日本动画津津乐道的青少年能够了解中国动画曾有的辉煌历史20世纪中国的动漫产业先驱万氏三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出的《大闹天宫》就是他们制作的,193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中国建国初年————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我过拍摄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菜》完成。
各国动画产业发展分析动画产业是全球文化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可以为国家带来经济收益,还能传播国家文化,提升国家形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动画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和欧洲等国家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情况。
一、美国动画产业美国动画产业一直以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迪士尼、梦工厂、皮克斯等知名动画公司均在美国设有总部,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遍布的影响力。
美国的动画作品以题材广泛、制作精良、观赏性强而著称,从经典的《狮子王》到现代的《冰雪奇缘》,都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
美国动画产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技术实力雄厚、市场占有率高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等方面。
美国拥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和完善的产业链,能够保障动画作品的高质量制作和推广。
与此美国动画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和版权问题等。
日本动画产业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题材而闻名于世,其中的动漫产业更是受到全球年轻人的追捧。
日本动画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美的画面,吸引了无数国际观众。
《千与千寻》、《新世界纪元》等作品均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为日本动画产业赢得了国际声誉。
日本动画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题材多样化、技术水平高和消费市场大等方面。
与此日本动画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成本高昂、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大和长期以来的文化输出难题等。
三、韩国动画产业韩国动画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崛起,如今已经成为亚洲动画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韩国动画多以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绘画风格著称,深受全球年轻观众的喜爱。
《宝莱坞大冒险》、《冰雪奇缘》等作品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四、中国动画产业中国动画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市场上也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动画作品在国际上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中国动画产业增添了光彩。
浅评美、欧、日、中四国动漫——以人物评论和电影特性评论作为出发点年级专业:11级文管学号:100212011047 姓名:张凯丽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美、欧、日、中四国动漫《长发公主》《超级无敌掌门狗之人兔的诅咒》《悬崖上的金鱼姬》《大闹天宫》从人物评论和电影特性评论两大方面进行了比较评价,从而上升到产业的高度,分析美国动漫在全世界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动漫美国欧洲日本中国人物评论电影特性一、从人物评论进行分析动漫,通过生动的人物(或动物)形象的动态视觉传播形式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与心灵感受 ,动漫中那些活灵活现的人物、动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长发公主、马克西姆斯(那匹白马)、掌门狗、波妞和宗介、孙悟空等等,每个人物(或动物)形象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同时每个形象的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不同的影片,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故事场景,不同的主题思想中都是形色各异的,都有别出心裁的设计。
1、《长发公主》长发公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头金色的长发,初观影片,这个形象吓了我一大跳,竟然会设计如此长的金色头发,一身淡紫色的衣服,高贵而典雅,形象趋从于性格,性格塑造形象。
长发公主的形象取材于格林童话,但是,改编后的形象显然更受观众的喜爱。
她不再是以往童话故事里那种柔弱善良的公主,受尽坏人的欺凌虐待,等着王子骑着白马来拯救。
她把平底锅当流星锤使,无聊了玩玩飞镖,没事黏糊俩纸面具,还养了一只欺软怕恶的变色龙宠物,喜欢恐吓误入高塔的小贼——比如自恃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的男主角,最厉害的是,她还练就了一头疾风骤雨长发功,缠、绕、抡、砸、摔、击、劈、收、放,就算一身武艺也逃不出她的手掌心。
在动画版的第一镜结束时就离开高塔,去外面广阔的世界冒险,这种勇于打破常规,敢于对抗巫婆,冲破心灵束缚跟着一个陌生的男人出去探索未知世界的魄力与胆识对我而言充满了诱惑。
这个形象,有些豪迈的男子气概,却更加迎合我们的心理。
以质取胜的美国美国动漫产业在80多年的发展中,依托雄厚的财力和技术力量,以及完备的市场化组织力量,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整个产业的出口仅次于计算机产业,产值达2000多亿美元。
提到美国动漫产业,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是迪斯尼。
毫无疑问,它是美国动漫产业链中无法撼动的磐石。
“迪斯尼的各种动画形象深入人心,影片的成功让迪斯尼的品牌走入了千家万户,为其衍生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胡兆洪提到了几年之前能与迪斯尼在动画电影上分庭抗礼的梦工厂时说,“迪斯尼有着多年的积累,梦工厂目前还无法拥有像迪斯尼乐园这样的业务。
”除了电影和每日游人如织的主题乐园之外,迪斯尼还拥有ESPN和ABC有线电视网等优良资产,这些媒体同时也是迪斯尼公司营销电影和主题公园的重要平台。
另外,在世界各地,还分布着400家迪斯尼零售店,主要出售玩偶商品。
迪斯尼公司并不直接参与相关产品的生产,只是出售人物的肖像权。
即使如此,这些形象授权,仍然为迪斯尼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美国动画企业,大多在动画电影的制作上精工细作,制作周期很长、投入高,风险大。
”胡兆洪说,观众看到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动画片,背后可能包含着很多人的失败,“包括剧本、角色设计等,文化商人们在众多稿件中挑选出‘精品’。
”强调每部作品的质量,成为美国动漫产业的特色。
正是基于这种出发点,使得美国动漫产业中诞生了众多动画明星,这些明星的“赚钱”能力绝不亚于那些真人大牌明星,贴着它们的产品成为动漫衍生产品中的重要收入来源。
“当动画明星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像迪斯尼乐园这样的主题公园。
”以量取胜的日本“宫崎骏、押井守、大友克洋等几位罕见的动画大师和天才,并不是支撑日本动漫产业的主要支柱。
”胡兆洪说,“日本的动漫产业起步时间与中国大体相当,20世纪70年代,日本承接了美国的动画加工,为日本动漫行业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腾飞,本土原创动漫也得到迅速发展。
”从电视开始普及、手塚治虫开创了“有限动画片”之后,日本动漫产业逐渐形成了销售集团垄断,创作和制作企业小、散、多的特点,动漫内容以原创为主、外包为辅的产业结构,国际化和市场化并举的市场结构。
(据宫承波《动画概论》整理)
欧洲动画的特点:
1.多为非主流动画,篇幅短小。
不太注重讲故事,而是注重哲理性、思想性。
欧洲动画人较少生产动画连续剧,而是喜欢在动画电影上进行试验和探索。
由于篇幅很短,我国通常把欧洲的非主流动画(与商业主流动画相对而言)称为动画艺术短片。
这类动画片虽然场面不大,故事情节也不一定完整,但往往发人深省。
他们不是把重点放在讲故事上,而是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大丰富的感情和复杂的思想。
以高度概括的手法表现主题与主要内容,以独特的构图和色彩勾勒出情绪的波动。
2.追求创新性。
欧洲动画家创新性格外明显,不少创作者把哲学、美学等艺术思潮带入到动画的创作中。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题材创新和技巧创新上。
美国商业动画极少表现人类的社会状况或心理的纠葛,而欧洲动画则多是以其本国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社会生活等为题材制作而成,更注重的是以个性化的表现方式来演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偏重于深刻的理性思考。
通过画面和故事,表达出导演独立的思想感情和对世界的思考甚至对某些传统思想进行反叛和颠覆。
在技巧上,欧洲动画对画面追求简约、怀旧,更多的追求内容上的饱满。
还特别专注于动画制作技法的创新。
如法国动画大师亚历山大阿列塞耶夫和克莱尔派克的针幕动画。
3.追求艺术性。
欧洲动画家把动画看作艺术品,更倾向于在作品中表现其艺术手法和思想,试图挖掘动画深层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以各种手段造成动画艺术与现实的间离效果,是动画作品成为人类生活的哲理寓言。
由于欧洲动画多为短制作,小投入,艺术创造性很强,但市场意识淡薄,并不追求票房和高回报,这导致一直没有真正商业化。
日本动画的特点:
1.超现实主义题材大行其道
日本动画作品非常偏好超现实主义题材。
如《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福星小子》、《龙珠》、《最终幻想》、《千与千寻》,等。
日本超现实主义动画有几大分支:科幻、动作幻想、魔法灵异。
最重要的是科幻题材,不仅吸收了欧美科幻的艺术精华,并把自己的民族特色融入其中。
日本的幻想、神鬼灵异类作品除了和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神道教、佛教、中国古代道教、儒家思想等有深刻的练习外,同时也融合进一些西方文化的要素。
2.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
日本动画中,不仅可以看到对东方传统文化道德的继承,更多的体现出对人类普遍价值的追寻:比如对弱者的关怀,对家庭和朋友的爱,对爱情的赞扬,对青春梦想的珍惜,对拼搏奋斗的鼓励以及对不幸命运的反抗……宣扬积极奋进,赞美善良真情。
虽然一部分日本动
画的确存在暴利、色情等不良因素,然而整体风格一直保持阳光、梦想和希望的正面色彩。
日本动画中的人物感情刻画细腻,思想内容往往内敛而深沉。
不同于美国动画的幽默夸张,人物关系简单,日本动画往往主体多元化,剧情复杂,思想内涵也较为深刻,倾向于向观众传达深层次的思想意义。
同时,也充满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双重性格。
以宫崎骏、鸟山明、高桥留美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浪漫主义创作者,作品中充满纯真与梦想,而日本动画中的现实主义色彩则更多体现出对真实人生的关注与思考,甚至对社会矛盾的质疑与批判。
其现实主义不仅仅局限在写实的创作手法上,而是充分利用动画的超现实空间,如《新世纪福音战士EV A》,在幻想的基础上体现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还有髙畑勋的《萤火虫之墓》、《岁月的童话》、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大友克洋的《大都会》、《蒸汽男孩》等。
除了纯粹表现生活、爱情及历史的作品外,大部分是结合幻想与现实,在幻想的基础上体现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3.发达的成人动画
日本动画中有大量动画面对成人观众,情节编排复杂,人物心理描写居多,注重内容与思想的深度挖掘。
如《攻壳机动队》,《新世纪福音战士》、《犬夜叉》等。
成人动画的普及,使日本动画呈现出大篇幅触及现实社会诸多问题与现状的特点。
4.独特的绘画表现手法
以迪斯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非常强调自然、明朗而又柔和的画面效果,力求逼真,日本动画则独辟蹊径,它更为强调光线、色彩的明暗对比,远近焦距的调度,以及速度感、跃动感,常常使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
尤其是科幻动画、魔幻类动画片,片中高科技武器或激烈的打斗场面,常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
日本的动画大都形象写实,人物设计和场景布置大都贴近日本的日常生活,如《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我的女神》等。
其典型人物造型往往美轮美奂,有着非普通人的完美比例。
女主角往往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和瓜子脸,身材匀称,体态饱满,男主角则是帅气的脸庞,宽阔的肩膀。
日本动画界还有一种精密写实的绘画风格,这一派以宫崎骏、髙畑勋、今敏为主要代表。
而其电视动画为节约资金,制作时多采用“减帧法”等方法,大大减少实际绘制的帧数和工作量。
中国学派的局限性:
“中国学派”是国际动画界对我国特定历史时期民族风格动画艺术风貌的赞誉。
动画的“中国学派”是1955年我国动画界提出探索“民族形式之风”以后形成的。
此后形成了代表中国本土特色的,自成一格的动画创作风格,例如独有的水墨,以及采用木偶、剪纸、皮影、折纸等民间艺术形式,内容上采用民间历史传说等。
自90年代以来,面对外来文化的强烈侵袭,我国动画界对于自身风格的发展却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学派”已经显得缺乏生命力而日益萎缩。
一方面,“中国学派”独有的美术风格没有能够持续发展改良。
中国动画在内容和形式
上仍然保留了传统的审美特征,结构上大都采用线性结构,线索单一,情节简单,画面平稳,节奏舒缓,形成了浓郁抒情色彩和含蓄意境美的独特风格。
中国学派的动画片一直都非常强调自身的美术风格,当时坚守的民族性忽视了与世界接轨,与时代同步的发展精神。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进入了现代化的工业社会,社会节奏加快,价值观、审美取向也在发生变化。
而中国动画风格并未得到相应的改进,也就必然在视听效果鲜明、富有现代审美特征(比如反映时代精神,重视娱乐性,结构现代化,画面立体感强,节奏快,力度感强)的美、日动画面前失去了光彩,所以民族美术风格如何才能做到与现代商业文化有机结合便成为中国学派必须面对的问题。
然而中国学派缺乏创新的动力,以及与商业结合的探讨,结果渐渐迷失发展的方向以至于偃旗息鼓。
传承和发扬民族风格和民族文化的同时,我们还需跟随时代的步伐,对其进行发展和更新,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让中国学派在不丢失传统美术和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商业文化的脉搏,显现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精神面貌。
另一方面,创作理念上的局限一直是困扰我国动画工作者的难题之一。
中国学派诞生之初就是本着为儿童创作的理念,题材相对固定,都是采用了名著、民族故事、寓言、成语、童话、英雄事迹、人物传记等来阐述伦理道德,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还尽力把带有教化色彩的内容与尽可能唯美的艺术形式结合,而远离娱乐性和商业性的表现手法。
长期以来缺乏创新的此类动画风格难免造成观众的欣赏疲劳,给人感觉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