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5.50 KB
- 文档页数:34
第三章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一)禁食、创伤或感染时机体代谢的改变1.识记:禁食后机体能量来源的改变单穿禁食、饥饿状态下,机体通过减少活动、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从而减少机体组成的分解以维持生存。
手术、创伤、感染后,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均增加。
这些神经内分泌改变使体内营养素处于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降低的状态。
2.领会:创伤或感染时机体代谢变化的机理三大物质处于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降低的状态。
创伤、感染等外周刺激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包括胰岛素降低、胰高糖素增高、儿茶酚胺增高、抗利尿激素增高及醛固酮增高等,从而引起血糖升高、蛋白质分解增多和脂肪分解明显增加。
尿氮排出增多,出现负氮平衡。
(二)外科病人营养状况评估和营养支持原则1.识记:营养支持原则在饮食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的情况下,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或提供维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方法。
2.领会:营养状况评估方法(1)健康史(2)人体测量1)体重2)体质指数3)其他(3)实验室检测1)内脏蛋白2)氮平衡3)免疫指标(4)量表3.应用:氮平衡计算氮平衡=氮摄入量[静脉输入氮量或口服蛋白质(g)/6.25]-氮排出量(尿中尿素氮+4g)(三)肠内营养1.识记(1)EN的定义指经口或喂养管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的一种方法(2)适应症有营养支持指征,有胃肠道功能并可利用的病人(3)基本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或其分解产物、生理需要量的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4)要素膳1)以整蛋白为主的制剂2)以蛋白水解产物(或氨基酸)为主的制剂2.领会(1)投给方式1)按时分次给与2)间隙重力滴注3)连续输注(2)吸入性肺炎、腹泻的防治1)吸入性肺炎的防治①时测胃内容物残留量②安置合适体位③保持喂养管位置正确④动态观察2)腹泻的防治①控制营养液的浓度和渗透压②控制输注量和速度③调节营养液的温度④营养液要现配现用⑤合理使用伴同药物3.应用:肠内营养输注过程的护理(1)保持喂养管畅通(2)保持黏膜湿润、皮肤清洁、干燥(3)代谢及营养状况监测(4)防治并发症护理1)感染:吸入性肺炎;急性腹膜炎;肠道感染2)腹泻3)高血糖(四)肠外营养1.识记(1)TPN的定义指经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2)TNA的定义系将PN个营养素配制于3L塑料袋中,又称全合一营养液(3)适应症凡不能或不宜经口摄食超过5~7日的病人(4)基本成分1)葡萄糖2)脂肪乳剂3)复方氨基酸4)电解质5)维生素6)微量元素(5)最佳热氮比值150~200:12.领会:导管性感染或脓毒症、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性昏迷的防治(1)导管护理(2)严密观察(3)规范配置和使用TNA(4)防止管腔堵塞3.应用:肠外营养输注过程中的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2)TNA的配制与保存(3)输液护理掌握输液原则;控制输液速度;做好输液观察(4)病情观察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并发症(5)高热护理(6)预防并发症护理空气栓塞;穿刺部位及导管源性感染;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第二章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外科病人的营养不良比较常见,常因进食障碍或禁食,引起机体糖原、脂肪以及蛋白质迅速消耗。
多发性损伤、严重感染、大手术等都可以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特别是分解代谢增强,很快出现机体营养不良。
由此引起免疫力低下,处于外科感染的高危状态。
另外由于体内酶、激素、介质以及其他蛋白质合成不足和能源短缺,引起心、肝、肾、胃肠等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机体手术耐受力下降,术后组织修复极度困难,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外科病人的营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手术、创伤、严重感染后营养代谢特点人体营养基质一般分为三类:第一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和脂肪;第二是蛋白质,是人体构成的主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三是构成人体和生命活动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种电解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
人体的能量来自于三大营养要素,包括糖原、脂肪、蛋白质。
糖原储备有限,在饥饿状态下只可供能12小时。
蛋白质构成体内组织、器官,没有储备,一旦消耗必定损伤其结构和影响功能。
体内脂肪是饥饿时的主要能源。
人体在手术、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体内三大营养要素分解代谢加强,合成减少。
1.糖代谢在应激早期,人体葡萄糖消耗一般维持在120g/d,肝糖原分解增强,合成并没有增加,同时胰岛素水平没有提高,呈现高血糖,其变化水平与应激程度呈正相关。
2.蛋白质代谢在应激状态下,体内储备糖原耗尽后,肌肉蛋白分解,糖原异生增强,供给能量,大量氮自尿中排出,呈现氮的负平衡。
3.脂肪代谢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机体大部分组织利用脂肪分解来增加能量的供给,尤其在应激状态下。
儿茶酚胺更使体内脂肪分解增强,此时即使供给外源性脂肪,也难以控制体内脂肪的分解。
(脂肪代谢-应激时供给脂肪乳,也难以控制体内脂肪分解)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无论人体组织构成还是生命活动都不可缺少,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对这些物质的需要更为重要。
(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必须补给,按需使用)(二)营养不良的分类1.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为主,又称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
体重下降10%表示营养不良。
体重指数18.5-23.三头肌皮褶厚度可间接测定脂肪量。
营养疗法的适应症:近期体重下降超过正常值的10%,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连续7日以上不能正常饮食。
肠内营养(EN)每次100-300ml,在输入营养液过程中,每四小时抽吸一次胃内残余量,如大于150ml应暂停输注。
营养液应置于4摄氏度以下的冰箱内存储,24小时内用完。
肠外营养(PN)经周围静脉一般不超过2周。
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最为常见。
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
失血量少于循环血量的20%(800ml)以下,脉搏小于100次/分,血压正常,机体可代偿。
休克抑制期,若皮肤黏膜出现瘀斑或消化性出血,表示病情发展至DIC期,休克抑制期中度脉搏100-120次/分,收缩压90-70mmHg,脉压小,失血量20-40%(800-1600m l)休克抑制期重度脉搏细弱或摸不到,收缩压小于70mmHg,失血量大于40%(1600ml)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中心静脉压(CVP)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心排量下降造成低血量和心率加快。
感染性休克常继发于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释放内毒素。
暖休克常见于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
休克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应早期足量,最多48小时,中心静脉压高,血压降低,表示心功能不全。
中心静脉压高,血压正常,表示容量血管过度收缩,应舒张血管。
中心静脉压正常,血压低,表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应进行补液试验。
休克时应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度,下肢抬高15-20度。
多器官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器官是肺脏,其次是肾、肝、心、中枢神经系统,胃肠,免疫系统及凝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