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与观念
- 格式:pdf
- 大小:81.25 KB
- 文档页数:1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在历经威廉· 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Crafts and Arts Movement)之后,20世纪西方设计领域相继出现了两大流派:即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
”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
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
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
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
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
后现代主义首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是发端于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特别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反叛。
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开始逐渐盛行。
受6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表现出对现代主义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
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追求个性化。
在设计中常把夸张变形的,或是古典的元素与现代的符号以新的手法融合到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双重译码的设计风格,重现历史文脉,文化内涵及对生活的隐喻。
设计在线.中国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被现代主义设计奉若神明的经典原则“功能决定形式”,“使用与功能无关的形式等于犯罪”。
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之我见【摘要】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颠覆传统的设计理念,强调碎片化风格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它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将技术与艺术结合在一起。
本文将分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包括反传统的设计理念、碎片化风格的呈现、多元文化的融合、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以及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通过总结这些特征,展望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未来发展,指出它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后现代主义设计带来的革新将继续引领着设计领域的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和启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反传统设计理念,碎片化风格,多元文化融合,超现实主义影响,技术与艺术结合,总结,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之我见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之我见是对当代设计潮流的一种探索和思考,是设计师们对传统设计理念的颠覆与革新。
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体现了创作者们对新时代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观念,是一种对过去与未来的反思和探索。
在这个多元化、碎片化的时代背景下,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的兴起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
它不仅体现了设计师们对于传统设计的革新探索,更是对当下社会文化多元化的体现与回应。
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的出现,标志着设计界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带给观众们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思考方式。
在这个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盛行的时代,我们也要深入思考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不仅是对传统设计理念的颠覆,更是对未来设计发展的一种探索和展望。
通过对其特征的深入剖析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内涵和影响,为设计界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 正文2.1 反传统的设计理念反传统的设计理念是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重要特征之一。
后现代主义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设计规范和范式,挑战了人们对于美学和功能的传统认知。
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故意追求与传统设计相悖的风格和理念,以突破传统的束缚,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个性化的作品。
传统设计常常依赖于固定的审美标准和规范化的设计元素,但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鼓励大胆尝试,突破常规,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
CHINA PACKAGING | ARTTHEOTY摘要: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简单的几何型风格和功能主义、技术至上论的批判和超越,它强调设计的文化意味和人文特性,是对现代主义的觉醒、反叛和矫正。
后现代主义设计运用隐喻和象征、多元化和文化装饰主义以及新旧糅合折衷的设计手段,从新的角度展示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超越性、创造性特点。
襄破锅: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特征;人性化设计;多元化;折衷主义【作者简介】1. 肖发展,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
2. 樊宇翔,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8级环境设计1班,研究方向:设计艺术。
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的 风格特征■文/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肖发展樊宇翔自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对工业社会的自我反省进入了高潮,对 300年工业文明和现代主义普遍不满,希望以新人文背景下的真实复杂 情感代替单一纯粹的功能主义审美形式,提倡以人的多元性发展来代替 科学逻辑所提供的单一选择性。
后现代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这种思潮 既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觉行为,也是对文化艺术的积极超越和矫正。
试 图将技术生产方式从现代主义的逻辑中摆脱出来。
后现代主义(P o s t m o d e r n i s m ) 设计运动始发于建筑领域,因为建筑和设计与生活的距离 最近,对文化和思想变革的感受和反应也更加真实、敏锐和迅速。
从六十年代开始,年轻的建筑师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冷峻和与人疏离 的风格产生厌倦,人们对密斯•凡德罗那种充分展示力度和刚性的火 材盒式建筑造型强烈不满,当现代主义设计成为一种“国际式风格”的时候,人们充满压抑而无可逃遁。
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于1966年 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阐明了自己的设计思想。
“1977 年,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发表《后现代建筑的语言》,更直接地 宣称:‘现代建筑己经死亡’,并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话语体系作了系 统的探索[1]”。
谈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异同参考模板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异同设计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审美观念,将形式与功能相结合,使产品或环境具有美感和实用性。
在设计领域里,现代主义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两个重要的流派。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设计风格的异同。
一、理念与思维方式现代主义设计强调简洁、实用和功能性,追求形式的纯粹性和简约性。
设计师们认为,通过去除多余的装饰和繁杂的细节,可以突出产品的功能和形式,达到效率和美感的完美结合。
现代主义设计注重材料和构造上的真实性,追求“形式即功能”的原则。
而后现代主义设计则更关注情感和个性表达。
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们认为,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应该反映在设计中。
他们强调设计的独特性和个性化,通过采用多种风格、材料和色彩来表达不同的主题和意义。
后现代主义设计注重文化、历史和社会的融合,打破传统的限制和框架。
二、外观和形式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简洁明了的外观和形式,强调几何形状、直线和曲线的结合。
设计师们倾向于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来表达产品的结构和形式美。
他们强调构成要素的重要性,追求整体与细节的和谐。
现代主义设计通常呈现出干净利落和功能性强的外观。
后现代主义设计则更加多样化和变化多端。
设计师们追求设计的独特和创新,在形式和颜色上更加大胆和丰富。
他们常常使用非常规的形状、复杂的曲线和抽象的图案,以及丰富的色彩和纹理。
后现代主义设计可以是复杂和混乱的,也可以是富有个性和戏剧性的。
三、文化和历史背景现代主义设计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是对传统的艺术和设计观念的反叛。
它受到工业化和科技发展的影响,追求实用性和效率,强调现代化的理念和审美标准。
现代主义设计在建筑、家居和工业设计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后现代主义设计则是在20世纪后期兴起的。
它反对现代主义设计的规范和标准化,倡导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表达。
后现代主义设计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和后现代文化的影响,试图打破传统的限制和规定,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美学特征
x
一、后现代设计美学特征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上。
其美学特征具有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衡而协调。
后现代主义设计突出了简洁、对称、平衡和协调的特点,如循环形、渐变形等,以及使用空间的对比颜色,这样的设计完全符合审美的需求,使视觉的冲击力得到很好地调节和均衡,使作品有着温和、和谐的视觉效果。
2、多模式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容纳多种形式和模式,有时甚至可以保持同样的效果。
它能够有效地结合不同的文化和理念,这样设计就能够灵活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3、多种材料的使用。
后现代主义设计提倡多种材料的使用,如木头、金属、玻璃、塑料、陶瓷等。
这使设计师能够更好地创作出多种风格的作品,在不同的风格中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气息。
4、多元文化的结合。
后现代主义设计鼓励元素之间可以多样化结合,既可以结合中国文化,也可以结合外国文化,形成跨文化的独特设计。
5、精巧的结构。
后现代主义设计重视用精巧的结构来表达艺术观念,这样就可以让观赏者从中体验出设计的美感和艺术气息。
通过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美学特征是多样性、精巧、多元文化融合的,它能够把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让客户体验
到它所带来的新鲜创意。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一..简介二.时代背景探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概念。
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与"现代"告别的意愿。
从语言的角度说,当一个时代仍然是以它之前的时代来定义时,就说明了它自身特征的不明朗和对前一时代的依赖。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把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表达得相当细致。
他说:"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西方社会来说,我们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它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旧的社会关系(由财产决定的)、现有的权力的结构(集中于少数权贵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基础是克制和延迟满足的思想)都正在迅速消蚀。
动荡的根源来自科学和技术方面,也还有文化方面。
......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究竟会象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完全清楚。
......‘后'这个缀语,是要说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觉。
"他还说:"后现代时期或者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定义,而只是一个问题。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丹尼尔·贝尔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不同的五个方面:"⒈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⒉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⒊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⒋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⒌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在对人口密度和环境状况比较敏感的西方城市,50年代起出现了"郊区化"的运动,人口开始向外流动。
其结果是造成了内城衰退或叫"城市中心渗漏"现象。
市中心仅仅是工作地点,超过当地居住人口十数倍的上班族白天驾车进城,造成停车和交通疏导的严重问题;夜里返回郊区,将市中心留给犯罪分子横行,使治安状况严重恶化。
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表现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二十世纪末以来出现的一种设计风格和思维方式,它对传统设计观念进行了颠覆和重构,以反叛和自由的姿态表现出来。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拒绝规范和限制。
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对传统规范和限制的抵制,追求自由和多样性。
它摒弃了传统设计中的统一风格和标准化要求,鼓励设计师在创作中突破常规,展现个性和创新。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作品常常呈现出多元、混合、碎片化的特点,打破了传统设计的规范框架。
二、强调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设计关注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设计作品表达对传统权威和权力的批判。
它试图揭示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拒绝简化和二元对立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设计通过设计师的观点和态度,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三、追求个性和情感。
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情感表达,设计师将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体验融入到作品中。
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常常充满情感和表达力,通过形式和色彩的运用传达设计师的内心世界。
设计师不再追求客观的美和完美的形式,而是注重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审美观。
四、注重体验和互动。
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观众的体验和参与,设计师在创作中考虑观众的感受和反应。
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常常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观众可以通过触摸、操作或参与其中来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后现代主义设计试图打破传统设计中观众与作品之间的隔阂,实现观众与作品的互动和共享。
五、追求非线性和流动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时间、空间和形式的非线性和流动性。
它摒弃了传统设计中的线性结构和固定形式,倡导多样性和开放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常常呈现出碎片化、跳跃式的结构和形式,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的关联和转换展现出动态和流动的效果。
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维方式,突破了传统设计的束缚,充分表达了设计师的个性、情感和观点。
它强调反思、批判、互动和非线性,通过多样性和自由性的表达方式,引发观众对社会、文化和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