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15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检测试卷(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Zn—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C)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稀硫酸除铁锈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盐酸除去水垢2.(2019·临沂)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C )A.面粉B.牛奶C.蔗糖D.植物油3.(2018·陕西)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配制20 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B)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将CO2气体通入水中,形成溶液的溶质是CO2,溶剂是水B.将CaCO3加入稀盐酸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为CaCl2C.将少量的锌投入到过量的盐酸中,反应后溶质是ZnCl2,水是溶剂D.75%的酒精溶液中,酒精是溶剂,水是溶质5.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
其中可行的是(C)①加入CaO②加入Ca(OH)2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A.②③B.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④6.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C)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7.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某溶液100 g,分别作如下四种处理:①蒸发掉10 g水且无晶体析出;②加入10 g同样的溶液;③加入10 g同种溶质,使之全部溶解;④加入10 g水,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经四种方法处理过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④>③>②>①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8.(2019·河北)常温下,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有关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a-40 Cu-64,Zn-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溶液一定是()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糖水B.蒸馏水C.碘酒D.汽水3.一瓶100mL20%的NaCl溶液倒出10 mL后余下的溶液与最初的溶液相比()A.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B.溶质和溶剂的比例变小了C.溶质的质量变少了D.B和C都正确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中可能含有多物质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5.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A.溶液的质量增大B.晶体的质量不变C.晶体的质量增大D.晶体溶解一部分6.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⑤7.实验室有足量的20%的NaOH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100 g,需要20%的NaOH 溶液()A.95 gB.10 gC.50 gD.100 g8.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②③④⑤A.④⑤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③④①②⑤D.②①④③⑤10.一杯10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发5 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C.把溶液降温至 0 ℃有固体溶质析出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11.把100 mL 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50倍,稀释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A.减少50倍B.增加50倍C.不变D.减少5倍12.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 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3.5 g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6.5%B.30%C.25%D.1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不可能是()A.滤纸破了B.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14.将m 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15.可以作为溶质的()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16.在一定温度下,为使溶质是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办法是()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加入溶质 D 增加溶剂17.现有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其温度降到20℃,此时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 B 硝酸钾的溶解度发生了变化C.降温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D 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18.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A 温度高低B 溶质、溶剂的量C 溶剂种类D 溶质种类19.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关于该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m质:m剂=1:10 B.m质:m液=1:10 C.m质:m液=1:11 D.m剂:m液=10:11 20.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味精 B.硫酸铜 C.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 D.食用加碘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测试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氯化钠C.泥土D.乳胶漆2.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A.氢氧化钠B.氯化钠C.硝酸铵D.蔗糖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溶质都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4.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B.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C.盐酸能洗去暖水瓶内壁的水垢D.酒精能洗涤瓷砖上的水锈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6.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A.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B.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C.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D.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7.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A.烧开水时,沸腾时有气泡逸出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气泡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逸出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8.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①加入CaO②加入Ca(OH)2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9.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20℃40℃水109g129g酒精17.3g40g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C.40℃,40g NaOH溶解在100g酒精中达到饱和D.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1.潍坊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氯化钠占整个海洋盐类的80%以上。
第九单元检测卷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考生注意:1.本卷共三大题,满分60分。
考试时间为45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汽油C.高锰酸钾D.酒精2.实验室常用体积分数表示稀硫酸的浓度,现欲用98%的浓硫酸2mL和蒸馏水8mL,配制体积分数为1∶4的稀硫酸,如图是配制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3.化学实验需要用干净的仪器。
下列洗涤试管中污物的方法是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水洗去试管内壁的高锰酸钾B.用酒精洗去做碘升华实验烧杯内壁的固体C.用洗涤剂洗去试管内壁的植物油D.用稀盐酸洗去盛石灰水试管内壁的“白膜”4.小明通过如图实验自制了一瓶“汽水”。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蔗糖与柠檬酸中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B.如果加入果汁的质量比水多,则果汁为溶剂C.此“汽水”中的溶质有多种D.果汁属于混合物5.如表给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推断合理的是( )A.20℃时,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B.20℃时,将10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C.氯化钠和碳酸钠都属于可溶物质D.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应出现交点6.五金店出售的松香水是用来稀释油漆的,它是由辛烷、壬烷、苯乙烷、二甲苯、三甲苯调配而成的溶剂,人长期吸入会致癌,或使各项器官衰竭。
下列关于松香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松香水稀释油漆是利用了其乳化作用B.油漆在未用松香水稀释前其粒子是静止不动的C.用作溶剂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净物D.油漆工人在工作时只要带口罩就能完全避免松香水的危害7.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化学九年级下册9单元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物质是纯净物?A. 水溶液B. 空气C. 氧气D. 铁锈2. 下列哪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A. 燃烧B. 酸碱中和C. 精炼金属D. 汽化3. 下列哪种物质是酸?A. NaOHB. HClC. Ca(OH)2D. KOH4. 下列哪个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 氢B. 氧C. 钠D. 硫5. 下列哪种化合物是盐?A. NaOHB. HClC. NaClD. Ca(OH)2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物的质量总和。
()2.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3. 盐酸和硫酸都是碱性物质。
()4. 铁锈主要由氧化铁组成。
()5.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水,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______。
2.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______。
3.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水,这是一种______反应。
4.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5. 下列哪个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______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质量守恒定律。
2. 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3. 简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4. 什么是氧化反应?5. 简述温室效应的原理。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水,写出反应方程式。
2. 铁和硫酸反应硫酸亚铁和氢气,写出反应方程式。
3.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氯化钠和水,写出反应方程式。
4. 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硫酸铜和水,写出反应方程式。
5. 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方程式。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2. 分析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1.通过对溶液知识的学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B.热糖水降低温度后有固体析出,则原热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C.可以用冷却海水的方式得到氯化钠固体D.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2.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将100mL的生理盐水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D.升高温度可以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B.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都有晶体析出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B.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共有8种元素C.用涂油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锈蚀D.用洗涤剂乳化油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C.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6.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生理盐水B.冰水混合物C.医用酒精D.白醋7.75%的医用酒精(是指每100体积的医用酒精中含75体积的乙醇)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医用酒精中的溶剂是水B.该医用酒精是均一的,稳定的C.100g该医用酒精中含乙醇75gD.乙醇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8.与“饱和溶液”互推,下列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有晶体析出的溶液B.是浓溶液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混合物9.如图为M、N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40gM放入6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B.M、N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M=NC.80gN放入120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高于t1℃D.100gN的溶液,蒸发15g水、冷却至t1℃后得到10gN的晶体(不含结晶水),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10.有一瓶饱和溶液,在温度不改变的条件下,当溶液部分蒸发而有溶质析出时,则溶液A.变成不饱和溶液B.仍是饱和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变小D.溶质的溶解度增大11.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将5g食盐和5g水混合制成10g食盐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5g硫和5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一定为10gD.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二、填空题13.(1)目前属于最清洁的气体燃料是____________;(2)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如图给的信息回答问题:℃在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把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溶质、蒸发溶剂、________________;℃在t2℃时,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1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第9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冰块B.纯碱C.蔗糖D.酒精2.如图所示,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A.A B.B C.C D.D3.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A.铜B.石墨C.氯化钠溶液D.酒精溶液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溶液一定是溶质和水组成的②冰放到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③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是液体或气体④溶液可以有颜色,也可以是无色的液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硫酸铜固体B.食盐C.食用油D.豆浆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7.从10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中取出10g,对所取出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所含溶质为原溶液中的1/10B.所含溶剂为原溶液中的1/10C.溶液质量为原溶液的1/10D.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原溶液的1/108.如图甲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乙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丙所示关系的是()A.A B.B C.C D.D9.把30 克质量分数为20% 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克,取出稀释后溶液20 克,剩余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A.5%B.6%C.3%D.7.5%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C.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甲、乙的溶液仍都是饱和溶液12.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AB.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降低温度C.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B>A=CD.t1℃时,将A、B、C三种固体物质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A=B 13.下列关于溶液(溶质为固体、溶剂为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D.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14.某学生俯视量取25mL的水,把水倒掉部分以后,再仰视读数是8mL,倒掉的水是()A.大于17mL B.等于17mL C.小于17mL D.无法确定15.KCl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下表。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把1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100倍,则稀释后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A.减少99%B.增大100倍C.增大1倍D.不变2.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 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A. 50 gB. 10 gC. 100 gD. 40 g3.要配制100 g 5%的蔗糖溶液,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A.称取5 g含杂质的蔗糖B.用量筒量取90 mL水C.搅拌后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D.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4.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5.实验室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配制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①②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④③②⑤6.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加热时仍然是饱和溶液C.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8.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某同学在20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 g 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D.④→⑤可析出53.9 g KNO3晶体9.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C.氧化钙固体D.硝酸钾晶体10.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
第9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B.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溶液中有固体未溶解,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当溶质晶体与其溶液稳定共存时,此溶液在该温度下是饱和的2.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和水B.硝酸钾和水C.碘和酒精D.植物油和水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稀盐酸的溶质是盐酸C.溶液都有良好的导电性 D.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4.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甲B.乙C.丙D.丁5.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不会再溶解任何物质B.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C.改变温度,析出溶质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6.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冰和干冰,组成元素不同﹣物质分类相同B.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一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不同﹣物理性质不同D.汽油和洗涤剂都能去油污﹣去污原理不同7.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应继续注入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土扑灭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8.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加入一定量的水 B.恒温蒸发部分水C.升温到60℃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9.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料酒 B.食醋 C.花生 D.鸡精10.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江西省金溪一中2011—2012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测试卷姓名班级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仪器中,可用于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A.集气瓶B.烧杯C.量筒D.试管2.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B.碘酒C.石灰浆D.植物油3.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等于()A.1∶2∶3 B.2∶3∶1 C.3∶1∶2 D.1∶3∶24.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
海水晒盐的原理是()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5.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
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 B.熟石灰 C.蔗糖 D.硝酸铵6.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A.加蔗糖 B.加水 C.升温 D.增大压强7.下列加速溶解的措施中,能改变固体溶解度的是( )A.把固体研细 B.加热 C.搅拌 D.振荡8.小欣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
下列有关此现象的说明正确的是( )A.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C.因温度升高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D.因温度降低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9.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溶解度/gB .t 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 、B 饱和溶液中,A 的质量比B 大C .t 2℃时,A 、B 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 .A 、B 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 3℃降温到t 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10.夏天,实验员在实验室里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
这是因为( )A.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 B.变成了不饱和溶液C.温度下降,硝酸钾溶解度减小 D.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一个封闭的池塘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富营养化,则该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曲线是( )A. B. C.D.12.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t t t t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1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钠固体,并搅拌。
在此过程中,加入氯化钠的质量(n )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D.14.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已知CaO+H 2O===Ca(OH)2],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减少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15.如右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 、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冰块 D.硝酸铵n n n n三、填空题16.在①食盐、②花生油、③木炭粉、④蔗糖这4种物质中,与水混合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_(选填序号,下同),混合后该物质与水能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_________。
17.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医用葡萄糖注射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_。
(2)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具,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_(选填“乳化”或“溶解”)功能。
(3)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8.实验室要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硝酸钾溶液。
(1)配制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三个步骤。
(2)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选项有哪些?(选填字母)。
A.硝酸钾中有杂质B.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C.称量时硝酸钾和砝码位置颠倒D.称量时使用了缺损的砝码E.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F.配制完成后移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19.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右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_______区域(选填“Ⅰ”、“Ⅱ”、“Ⅲ”、“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溶液的配制和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克,需要水的体积为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mL)。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盘,称量其质量。
然后(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
A.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③用量取所需要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用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到室温。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放入试剂瓶,塞好橡胶塞并,放到指定的地方。
(2)粗盐的初步提纯:①称取5.0克粗盐,用药匙逐渐加入到10mL水中,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为:称量剩余粗盐、(填编号)。
A.过滤B.计算产率C.蒸发D.称量精盐②过滤操作如右图所示,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21.下图是固物质体甲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A点代表甲的___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请填写下表剩余的空格(在表中的第1、2、3栏内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项目过程1 2 3 4降低温度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状态A→B不变B2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保持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操作步骤:在常温下,将NaCl 、KNO 3、Ca(OH)2各2g ,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用量筒各量取5mL 蒸馏水,倒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并不断 (填操作步骤)一段时间,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NaCl 未溶,试管②中KNO 3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较多Ca(OH)2未溶。
实验结论:在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因素2:温度(以KNO 3为例) 点B→C 不变 C点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KNO3)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KNO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KNO3未溶,试管③中KNO3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在水里的溶解度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四、计算题23.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
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g/mL)0.98 0.95 0.94 0.91 0.90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取12%的硫酸溶液100g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g。
(3)向100g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摇匀,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到0.1mL)。
24.100g某硫酸恰好与13g锌完全起反应,试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2)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五、附加题25.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KNO3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1)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
(2)对(1)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A.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B.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不饱和溶液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3)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gKNO3、18gNaCl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g水中。
欲改变温度使KNO3析出,NaCl不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___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互不影响)。
26.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