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期末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206.90 KB
- 文档页数:3
一.填空题(20分,1空1分)(一)《牡丹亭》中游园惊梦,《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的优秀句子。
1.牡丹亭部分:(1)【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2.西厢记部分:(1)【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清江引】谢当今盛明唐主,敕赐为夫妇。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
(二)有关关汉卿的东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金末元初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他也因此而被誉为“曲家圣人”,简称“曲圣”。
1、《窦娥冤》:关汉卿最杰出的作品,元杂剧最著名的悲剧2、元诗四大家:“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
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
3、元末四大传奇:又称“四大南戏”。
是元末明初《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作品的并称,简称“荆刘拜杀”。
4、明初四杰:(吴中四杰)指明初吴中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其中以高启成就最高。
5、宋濂刘基的代表作品:宋濂的散文《秦士录》,传记作品如描写狂痴豪放、高洁孤傲的王冕《王冕传》生长娼门而又不失人格尊严的李歌《记李歌》、超世脱俗而淡泊闲雅的陈洄《竹溪逸民传》、意气潇洒而不畏权贵的吾衍《吾衍传》,记叙散文《环翠亭记》、《书斗鱼》6、刘基的寓意散文:《郁离子》、写景叙事记叙文《活水源记》7、徐渭及其讽刺杂剧:《四声猿》《歌代啸》。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整理1.《世说新语》内容:《世说新语》的原名是《世说》。
其编纂者为刘义庆。
其主要内容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
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2.《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南方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加工,润色而成的一组抒情诗。
共11篇:《东皇太一》《国殇》《礼魂》《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
其具有明显的表演性,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
艺术成就: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和人神杂糅的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活的神灵形象。
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善于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景物、环境气氛与描写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语言清丽华美,简练传神,音调铿锵,韵味悠长。
3.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相近之处。
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及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
6.永明体:齐梁陈三代是新诗体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所谓新诗体,是与古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永明间,故又称永明体。
新体诗产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
发现四声并将它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而成为一种人为规定的声韵,这就是永明体产生的过程。
7.诗经四家诗: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象诗说的合称。
《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
8.《毛诗传笺》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
集古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诗》的《诗故训传》作注。
1.陶渊明的艺术渊源及艺术特点:特点:①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状,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悟出之理。
第五章宋代文学一、柳永词艺术上的创新(3点)1、大量创制慢词在柳永之前,次多为短调小令。
柳永开始大量填写慢词,他的慢词多自创新调,他在词体、词调方面的开创之功,为宋词开拓了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领域。
2、丰富了慢词的表现手法柳永的慢词多用铺叙手法,尽情铺叙展衍,但确实有章法有制度的,其中或层层剖析抒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或具体描绘场面和时间过程,或利用时空的转换、展现人物情感变化,如《观沧海》、《雨霖铃》。
3、表现了雅俗并陈的特点柳永表现女性生活、感情的词作,的确比较“俗”。
在题材上,写的是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情事,此一俗;大量运用民间“浅近卑俗”的语言,此二俗。
但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又相当的典雅。
首先,羁旅行役词,多和怀才不遇、天涯沦落有关,所以,这一类词抒发的是悲士不遇的感情。
其次,他兼容了诗的表现手法,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词造句,都体现了“雅”特色,如《八声甘州》。
二、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欧阳修的散文种类颇为丰富,文体如“论”“辩”“说”“序”“记”“传”“书”“祭文”“杂文”等等,可以说无体不备,而且其文融叙事、议论、绘景、抒情于一体,艺术性极高。
欧阳修的记叙散文有两种,一种偏于记事和议论如《樊侯庙灾记》《相州昼锦堂记》等。
另一种重于写景抒情,如《丰乐亭记》《醉翁亭记》。
另外,《秋声赋》是欧阳修成功改造散文文体的尝试,是宋代散文赋的先导,它部分的吸收了传统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对偶的手法,以及设问为问答的形式特征,使之成为奇偶相间的散体,写景、状物,形神兼备,音调铿锵浏亮,抒情意味浓郁。
欧阳修的散文,大体有以下几大特点:一、婉转曲折,态度从容;二,气势旺盛,措辞平易;三,结构严密,富有逻辑;四,一唱三叹,富有情韵;五,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
欧阳修散文的这种美学风格,被人誉为“六一风神”。
三、苏轼诗歌的基本内容(4点)1、针砭社会现实表达济世之志如《荔枝叹》这首诗从汉和帝、唐玄宗时从交州、涪州进贡新鲜荔枝的史实,写到宋代各地官吏为讨皇帝的欢心,不惜耗费民脂民膏,贡花献茶,劳民伤财。
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三国演义》语言的一大特色。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分期诗歌:以高启、杨基、袁凯等为代表;多生活在元明交替期,经元末战乱与明初高压统治,不作品表现时代创伤以及作家个人在特殊环境中产生明初的愁苦郁闷心态与反思人生的内容;格调凝重悲怆。
2.散文:以宋濂、刘基为代表;尤以传记与寓言散文著称;重抒发愤世嫉俗之感,叙事与刻画人物见一定功力1.“台阁体”风行,内容大多为“颂圣德,歌太平”。
2.艺术上讲究雍容典丽,缺乏生气。
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台阁体”风气。
2.李东阳作品虽留有“台阁体”痕迹,但也有侧重反映个人生活与精神的内容。
二、明初诗歌与散文1(1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①高启,号青丘子,最有成就、最早的诗人,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②杨基《眉庵集》(2)袁凯《海叟集》,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2、散文(1)宋濂:明朝开国文臣《宋学士文集》“以道为文”,文道一元论。
代表作《秦士录》、《送东阳马生序》(2)刘基: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写景叙事的记叙文,如《活水源记》3、茶陵派:台阁体渐趋衰弱,茶陵派占主导首领李东阳(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人物,诗风仍带台阁体的痕迹,宗法杜甫,强调诗歌的语言艺术,钱基博说他有“开山之功”)前七子批评李东阳,却又继承其复古主张为茶陵人《怀麓堂集》。
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台阁体:明初永乐、成化年间,上层官僚中形成的文风。
台阁主要是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台阁体内容贫乏,雍容典雅,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文学团体,没有明确的集团宗派意识,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重模拟。
古代文学问答题1. 元杂剧艺术体制特征:杂居风行于大江南北,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为正末、小末;旦分为贴旦、搽旦、小旦.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
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剧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剧本的唱词,更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绪,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可以说,唱词往往都是诗,这一点构成了我国戏剧文学的特色。
演员则要善于说白、歌唱,也要掌握武打乃至杂耍的技术。
故元代戏剧是综合性的艺术。
2.杂剧和南戏的区别是什么:杂剧和南戏在唱腔上有明显的区别。
杂剧的曲调是北方民间歌曲、少数名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
至于杂剧和南戏在音乐上的区别,其根源是由于地域文化特色,语言方言区别而形成的。
王骥德说“南北二曲,譬如同一师承,而顿渐分教;俱为国臣,而文武异科。
”王世贞则谓“北字少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
北则辞情多而声情少,南则辞情少而声情多.”《曲藻》3.元散曲的特点是什么:P292~P293 (第三卷)4.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俗不脱雅,雅不脱俗。
一、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
二、善于设置悬念。
他的剧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解决悬疑的方式,往往出乎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三、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党行著称,即王国维所称道的“曲尽人情,字字本色。
他所写的人物的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
四、关汉卿对语言有着敏锐和精细的辨析能力。
他注意到,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个人物的语气、措辞,会随着心态的变化而变化。
五、剧作中所表现出的纯熟的语言特色,博彩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形成了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
中国古代文学史汉唐文学期末复习
1. 汉朝文学
在汉朝时期,文学主要有诗、赋和乐府三种文体。
其中,汉代
诗歌的代表作是《大风歌》和《将进酒》等,赋的代表作是《东都赋》、《陈情表》等,乐府的代表作是《长歌行》、《木兰诗》等。
2. 唐朝文学
唐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高峰之一,也是中华文学史上文学成就
最高的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的代表作是诗歌,其中最著名的诗人有
杜甫、李白、王维等。
此外,唐代的散文、小说等文体也有很高的
成就,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师说》、刘禹锡的《陋室铭》等。
3.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收录了唐代诗人的精品佳作,包括《登高》、《将进酒》、《清平调》、《静夜思》等。
4. 唐诗与宋词
唐诗和宋词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
唐诗一般都是五言或七言
绝句,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宋词则以七言或者七言律
诗为主,通常写琴、棋、书、画和爱情等主题。
二者在形式、内容
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5.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时期最著名的八位文学家。
唐代的
八大家有骆宾王、白居易、李商隐、王之涣;宋代的八大家有苏轼、苏洵、辛弃疾、欧阳修等。
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出于想象和幻想,反映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的愿望,是时代的产物。
我国神话主要散见于《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
创世神话(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自然灾害神话(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战争神话(远古战争神话中,最精彩的就是有关黄帝的故事):黄帝战蚩尤。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
运用的基本句式是四言。
政治讽喻诗——《小雅·十月之交》、《君子于役》、《邶风·击鼓》、《鄘风·相鼠》婚恋诗——[基本内容: 1.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2.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3.写夫妇间深挚的情爱。
4.表现弃妇的悲凄境遇。
]如《邶风·静女》、《国风·周南·关雎》、《周礼·媒氏》、《陈风·月出》、《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齐风·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弃妇诗:《邶风·谷风》、《卫风·氓》(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附庸的情状。
)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著名史诗,它们叙述了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朱熹)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
古代文学史《诗经》风雅颂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1,内容(义)。
《毛诗序》:“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
2、音乐(音)。
郑樵和王国维。
(1)风,即国风。
国,指地区,方域。
风,指音乐曲调。
里面又分为十五类。
时间是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
(2)雅,正也,朝廷正乐,产生在西周王朝的京城镐京周围。
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和小雅区分也是因为音乐的不同。
大雅、小雅是从西周初到东周初。
(3)颂,宗庙祭祀的乐曲。
颂,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鲁颂是春秋时代的作品。
周颂是西周初期的作品。
商颂,王国维认为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因为宋国是商的后裔。
但是现在随着地下考古材料的出现,人们认为商颂应该是商朝中后期的作品。
因此《诗经》大部分是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作品,但部分作品也可能是商代流传下来的。
《诗经》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就是直接描写对象,包括景物、心理、人物、事件等。
比就是打比方,对事物进行形象具体的比况。
兴,即起兴或发端,借用其他事物引起所歌咏的对象。
1、借句起兴。
起韵的作用,凑足音节。
2、借物起兴。
烘托、渲染。
《诗经》内容P4史诗:一般认为,属于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古代传说,结构与篇幅较为宏大,塑造著名英雄形象,并富有幻想或神话色彩的,即为史诗。
周族史诗“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诗经》里就保存了许多这些祭祀的歌词。
这些歌词主要是歌颂祖先的伟大业绩。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这类诗的代表作,歌颂了在周的发展史上几位重要的祖先。
这五首诗歌连贯在一起,就构成了周的史诗,记载了周如何从一个小部落发展壮大,打败商朝。
1、《生民》:周的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2、《公刘》:公刘为避开夏桀的残暴统治,率领周族从邰迁移到豳3、《绵》:讲述的是古公亶父和他的妻子为了避开戎狄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率领周部落离开豳,来到歧山,开垦土地,发展生产。
文学史期末总结一、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文学发展的起点,也是各个文学体裁成型的时期。
我国古代文学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古代文学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学。
1.古代文学史是从公元前16世纪开始,到公元6世纪结束的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古代文学以“诗、书、礼、乐”为主要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那个时期大量的诗歌作品,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2.古代文学是指从隋唐时期开始,到明代结束的一个时期。
古代文学以散文和诗为主要形式。
其中,古代诗坛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等,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除了诗歌外,古代散文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创作形式,如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散文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是从19世纪开始,到20世纪结束的一个时期。
现代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诗人和散文作家。
现代文学以写实主义为主流,注重对现实社会的描写和批判。
1.19世纪是现代文学发展的起点,同时也是浪漫主义的时期。
浪漫主义反对启蒙主义的理性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自由发挥。
浪漫主义作品多以个人的悲剧为主题,如雨果的《悲惨世界》等。
2.20世纪初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时期,它的特点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拒绝和对表现方式的创新。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多以内心体验和人类存在的无意义为主题,如卡夫卡的《变形记》等。
3.20世纪中期以后,后现代主义文学开始兴起,它主张对传统概念和边界的超越。
后现代主义文学多以语言的游戏和实验为主题,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
通过对现代文学史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现代文学作品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呈现出多种风格和形式。
同时,现代文学也开创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是20世纪末以来的文学发展阶段,它具有时代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诗经:主要内容1,民族史诗:《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
2,公宴颂诗:主要集中于三《颂》中。
3,怨刺诗①变风、变雅②风雅颂与兴观群怨4,婚恋诗:《国风》精华所在。
《关雎》、《静女》、《野有蔓草》、《风雨》、《采葛》、《柏舟》、《古风》、《氓》5,农事田猎诗:田猎诗集中于《小雅》和《颂》,如《大田》、《载芟》等;农事诗也见于《国风》,如《芣苢》、《七月》等。
6,征旅行役诗:较有特色,如《君子于役》、《式微》等。
7,爱国(战争题材)诗:如《采薇》、《无衣》等。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1、控诉战争罪恶,抒写行役之苦2、爱情、婚姻与家庭问题3、女子对于爱情婚姻的美好渴望艺术特色: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现实主义传统,反应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真情实感。
文人诗的艺术成就最高成就是《古诗十九首》1、下层文人背井离乡,宦游都市,求官不得,仕途失意之作。
2、游子思妇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左传》:先秦历史文学中的一部著名著作。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人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加以阐明的著作。
记录了从鲁哀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止,共255年内周王朝及各国诸侯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写作技巧上,叙述战争和复杂的事件有条不紊,繁简适当,又善于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其他的细节中描绘形象,突出性格,因此它的艺术价值较高,为后人所推崇,对后代描写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有较大的影响。
左传成就(艺术特色)①长于叙事: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叙述事件始末由来,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将史实与神话传说、历史传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历史的记叙故事化。
②善于写人:晋文公重耳、郑大夫子产。
王源《文章练要·左传评》:“《左传》载列国名臣言行多矣,未有详如子产者也。
子产乃终春秋第一人,亦左氏心折之第一人。
”③工于记言(语言特色、外交辞令、谏辞)刘知几《史通·申左》:“寻左氏载诸大夫辞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
大学国文期末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化和文学古代文化与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开端,是中华文化的根基。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起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宝库。
在古代文学中,有诗、词、曲、赋、文等文学体裁,这些文学作品贯穿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文化传承,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 古代文化与文学的源流古代文化是指古代社会的文明、风俗、风景、文物等,它包括了古代社会的一切物质与精神文化内容。
古代文学是这些内容的精华,包括了文言文、古代诗词、古代戏曲等。
古代文化与文学的源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 史前文化史前文化是指远古时期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在中国,史前文化主要有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这些史前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及其文学的发展。
b. 奴隶社会文化奴隶社会文化是指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封建社会初期的文化。
在中国,奴隶社会文化主要有夏、商、周等古代社会的文化。
这些奴隶社会文化的兴起,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承提供了条件。
c. 封建社会文化封建社会文化是指从封建社会初期至封建社会末期的文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主要有三国文化、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文化。
这些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兴盛提供了环境与条件。
2. 古代文学体裁古代文学体裁是指古代文学的各种文学作品形式。
古代文学体裁包括了诗、词、曲、赋、文等。
这些文学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传承以及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a. 诗古代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文学体裁。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古代诗有很高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的形式有很多,如五言诗、七言诗等,内容也有很多,如爱国主义诗、哲理诗、描写自然诗等。
b. 词古代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文学体裁之一。
古代词的形式有很多,如五言律词、七言绝句等,内容也有很多,如爱情词、离别词、哀怨词等。
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汇第二版第二卷一.填空题【未划重点,仅供参考】(1分╳20空)1.曹丕的《燕歌行》是中国现存的第一手较成熟的2七言诗,被称为“七言诗之祖”。
2.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之杰)。
3.【必考】曹操的诗被称为“汉末实录”。
4.建安七子之冠冕是“王粲”。
5.蔡琰的代表作是《悲愤诗》。
6.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路潘”指的是陆机和潘岳,其中陆机被称为“太康之英”。
8.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的是:张载、张协、张元、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9.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10.左思咏古诗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被称为“左思风力”。
郭璞游仙诗的代表作是《游仙诗》十四首。
玄言诗的代表诗人是孙绰、许询。
11.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12.南朝民歌分为吴歌和西曲。
13.南朝民歌代表作为《杂曲歌词》中的《西洲曲》,北朝民歌代表作为《梁鼓角横吹曲》中的《木兰诗》。
14.元嘉三大家指的是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15.竟陵八友指的是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16.北地三才指的是温子升、邢邵、魏收。
17.王粲代表作是《登楼赋》,曹植代表作是《洛神赋》,刘勰代表作是《文心雕龙》。
18.郦道元代表作是《水经注》,杨炫之代表作是《洛阳伽蓝记》。
19.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特点是“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20.隋代文学的作者,基本上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
21.张若虚的代表作是《春江花月夜》。
22.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论著,以及萧统《文选》、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23.在大历诗风的主流之外,这一时期还有两位独具特色的诗人:顾况和李益。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一、导言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也体验到了古代文学对于人类思想、情感的深刻触动和启迪。
本学期,我以兴趣和热情参与了古代文学的学习,通过与课文的对话,让我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二、古代文学的历史和发展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学体系。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文学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多元的话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和读者。
三、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1.以诗为主:古代文学的鼻祖是诗歌,诗是古代文化的精华,也是古代文学的核心部分。
从《诗经》到唐代的《全唐诗》,再到宋代的《宋词》,诗歌始终是古代文学的重要表达形式。
2.崇尚自然: 古代文学中常常融入大自然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赞美。
比如《离骚》中的“江而不复下倾维,云而不为楚尤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自然和神秘力量的崇敬。
3.以歌颂爱情为主题:古代文学中,对于爱情的描写很多,并多以歌颂之情为主。
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情感纠葛,唐代的《长恨歌》等,都是古代文学中对于爱情的细腻描写。
4.注重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古代文学强调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通过描绘生活的细节,抒发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塑造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
四、古代文学名篇的欣赏1.《红楼梦》:这部古代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以细腻婉约的艺术风格,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世人的离愁别绪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全唐诗》:这是一部包括近五千首唐代诗的选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诗人们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于生活、爱情和自然的感悟,使人感叹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古文期末总结在这个学期里,我学习了许多古文知识,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古文,我不仅加深了对古代文化和文明的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在此,我将总结一下我在古文学习中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古文学习教给我了如何处理文字材料的能力。
在阅读古代文化遗产时,我们不仅要理解每个字的意思,更要通过分析,推测整个篇章的意义。
这需要我们对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从字里行间中领悟作者的用意。
通过积累和沉淀,我学会了如何在繁琐的文字面前寻找规律和线索,理解作者的深意。
其次,古文学习提高了我对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古代,文人们非常注重言之有物,精辟深入的表达方式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在古文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比喻、修辞和对联,这些语言技巧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增强文章的文采和感染力。
通过模仿古代文人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使我的文字更加凝练和有深度。
另外,通过学习古文,我也接触到了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道德和修养,他们强调个人的责任和担当,尊重儒家的伦理道德。
在古文中,我们常常能够读到一些关于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故事和感悟。
这些故事不仅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儒家的道德观念,也让我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古文学习还培养了我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古文阅读常常需要我们在复杂的句子结构和用词表达中寻找线索和关键词,抓住作者的主旨。
这需要我们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理解文章,并透过文字看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通过不断地阅读和思考,我慢慢养成了思辨的习惯,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阅读材料,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养。
总的来说,古文学习是一门富有挑战性和收获的学科。
通过学习古文,我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文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一)闻一多《歌与诗》提出“志”即“诗”,具有“记忆、记录、怀抱”;明堂者,天子大庙,所以祭祀、飨功、养老、教学、选士,皆在其中。
”“诗”当产生于西周时期,与寺紧密相关,是政治场所中政治活动的产物。
诗赋比兴的特点;《颂》的产生——周文化的发轫舞、乐、诗三位一体的“颂”1)就字义而言,“颂”与祭祀有关。
2)就舞而言,颂是“舞容”3)就乐而言,颂是钟类乐器的演奏4)就诗而言,是颂诗,是对君王的颂美,如《酌》、《赉》、《桓》、《武》、《清庙》。
(1)《周颂》由于出于草创期,体式短小,押韵亦不规范,甚至不押韵。
《周颂》只是乐舞的附属品。
周人借鉴了商人的“颂”,并实现了其内涵与功能的转变,即由商代赞颂祖先与鬼神,转向以祭祀祖先功业和称美西周贵族为主,经历了从神灵世界到世俗社会的转型。
(2)《商颂》商颂的具体创作年代历来争讼不已,《国语·鲁语下》以之为商代作品,《史记·宋世家》则认定为春秋时期宋襄公时代的作品。
《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于赫汤孙!穆穆厥声。
3、《鲁颂》鲁颂共四篇,作于春秋时期,据《毛诗序》皆为颂扬鲁僖公之作。
可分为两类,《閟宫》和《泮水》风格似《雅》。
《駉》和《有駜》体裁类《风》,孔颖达说:“此虽借名为《颂》,而实体《国风》,非告神之歌,故有章句也。
”駉》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
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
思无期思,马斯才。
二)《雅》的产生——周文化的自立1、瞽与史(诗与书)郑玄《周礼注》:“小史主次序先王之世,昭穆之系,述其德行。
瞽矇主诵诗,并诵世系,以戒劝人君也。
以声节之曰诵,调控诵诗节奏的乐器,就叫做“雅”。
3、《雅》可歌可诵不同的场合决定了不同的音乐方式,当作为仪式背景音乐使用时,多采用“歌”的方式。
大二上学期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整理2014.1.1题型:填空15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20分,论述20分,赏析25分注:加粗的部分是老师上课笔记写过的。
如背不了全部,重点记忆加粗部分。
北宋诗:1、白体P21(现实主义,朴素:定义:宋初效法白居易近体诗而写成的诗。
代表作家:李昉、徐铉、王禹偁等。
特点:他们的诗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代表作:徐铉的《翰林酬唱集》,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
评价: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但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向。
2、晚唐体P22(隐士生活,清淡:定义:宋初模仿唐代的贾岛、姚合诗风而写成的诗。
宋人把贾、姚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命名为晚唐体。
代表有两群体:一是“九僧”①;二是林逋、潘阆、魏野、寇准等隐逸之士②。
特点:多写山林隐逸,具有远离现实的情调。
评价:晚唐体为后来“永嘉四灵”对诗风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
①惠崇成就最高。
九僧整体上具有隐逸情趣,写诗题材狭窄,局限于咏山林景物,意境不够完整。
代表作有《秋径》。
②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
代表作有林逋的《山园小梅》。
寇准是晚唐体的盟主。
3、西昆体P23(用典精巧,华丽,缺乏思想及时代精神,但是三体中成就最突出的一体:定义:宋初学李商隐兼学唐彦谦而写成的诗。
得名于《西昆酬唱集》(杨亿主编,其主要内容是怀古咏史、咏物或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
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特点:内容多写咏史、咏物,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艺术上追求队长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
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重对偶和用典,堆砌辞藻,文字华美,表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代表作:刘筠的《汉武》、杨亿的《南朝》等。
评价:西昆体的诗风有一定的深度,虽然思想宽泛,但显示了高妙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艺术素养。
4、欧阳修领导的诗人革新P41(《戏答元稹》,诗的散文化,以议论为诗,具体见书笔记,和资料二5、梅尧臣P46(追求平淡,宋诗开山之祖,《鲁山山行》是北宋前中期专力写诗的诗人,存诗2 800多首。
诗经:主要内容
1,民族史诗:《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
2,公宴颂诗:主要集中于三《颂》中。
3,怨刺诗①变风、变雅 ②风雅颂与兴观群怨
4,婚恋诗:《国风》精华所在。
《关雎》、《静女》、《野有蔓草》、《风雨》、《采葛》、《柏舟》、《古风》、《氓》
5,农事田猎诗:田猎诗集中于《小雅》和《颂》,如《大田》、《载芟》等;农事诗也见于《国风》,如《芣苢》、《七月》等。
6,征旅行役诗:较有特色,如《君子于役》、《式微》等。
7,爱国(战争题材)诗:如《采薇》、《无衣》等。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控诉战争罪恶,抒写行役之苦
2、爱情、婚姻与家庭问题
3、女子对于爱情婚姻的美好渴望
艺术特色: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现实主义传统,反应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真情实感。
文人诗的艺术成就
最高成就是《古诗十九首》
1、下层文人背井离乡,宦游都市,求官不得,仕途失意之作。
2、游子思妇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左传》:先秦历史文学中的一部著名著作。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人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加以阐明的著作。
记录了从鲁哀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止,共255年内周王朝及各国诸侯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写作技巧上,叙述战争和复杂的事件有条不紊,繁简适当,又善于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其他的细节中描绘形象,突出性格,因此它的艺术价值较高,为后人所推崇,对后代描写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有较大的影响。
左传成就(艺术特色)
①长于叙事: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叙述事件始末由来,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将史实与神话传说、历史传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历史的记叙故事化。
②善于写人:晋文公重耳、郑大夫子产。
王源《文章练要·左传
评》:“《左传》载列国名臣言行多矣,未有详如子产者也。
子产乃终春秋第一人,亦左氏心折之第一人。
”
③工于记言(语言特色、外交辞令、谏辞)刘知几《史通·申左》:“寻
左氏载诸大夫辞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
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
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浅。
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
”刘知几《史通·叙事》:“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
”
④擅长战争描写《左传》在叙事、写人和语言三方面的文学特点,在全书中综合表现得最集中、最充分的部分就是有关战争的描写。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阮籍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远绍《国风》、《楚辞》的比兴、象征,以及庄子的寓理于象、寓实于玄,近取《古诗十九首》的附物切情,犹承建安风骨,多忧生之嗟,形成“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含蓄而近乎隐晦的风格。
开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先河。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桃花源记》、《归去来兮此》、《饮酒》、《归园田居》。
陶渊明不独由仕而饮,而且对自己“觉今是而昨非”的认识过程,有十分真诚的袒露。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永明体:受永明声律论的影响而出现的讲究声韵病犯的新诗体。
谢朓对谢灵运山水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1、谢灵运以游赏的方式,移步换景,模山范水,谢朓则通过深入的体察,捕捉山水最富于情趣的部分,经过精心裁剪和安排,构成清丽的水墨山水。
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2、谢灵运大抵遵循以景入理的模式,谢朓则往往以情观景,由景入情,景物乃至成为诗人生活的一个部分。
如: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隐然一含情凝望之人,呼之欲出,从此写景,乃为活景。
”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建安七子:王粲、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刘桢、应玚
北地三才:温子昇、邢邵、魏收
北朝三著:颜之推《颜氏家训》、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珈蓝记》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曹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艺术风貌:深沉古朴,骨力苍劲;如幽燕老将,自然沉雄。
曹丕: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曹植深沉古朴,骨力苍劲;如幽燕老将,自然沉雄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快乐、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后期主要表达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建安风骨:从建安到魏初这一时期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梁启超金缕曲
瀚海漂流燕。
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相对向,斜阳凄怨。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忍抛得,泪如线。
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
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
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