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的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32.07 KB
- 文档页数:3
加强“瘦肉精”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已经成为了国内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与之相对应的,也带来了安全问题。
其中,药物残留问题尤为突出。
其中较为常见的瘦肉精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在加强瘦肉精监管工作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取得,本文将就此进行详细的情况汇报。
瘦肉精的危害瘦肉精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非法禁药。
长期、大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出现皮疹、加重哮喘等过敏反应,有些人还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心脏衰竭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加强瘦肉精的监管工作至关重要。
加强监管工作的措施全面强化法律法规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规定,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兽药管理办法》等,对于保证畜禽肉的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了明确的领导意见,从整个国家层面开展工作,对于加强瘦肉精监管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强执法力度同时,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对于瘦肉精的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加强执法力度。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个通力合作的行动,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并且,在加强对瘦肉精监管的工作中,多个表现杰出的地方、省市也先后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对于加强和优化制度建设执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加强技术支持现代检测技术不断提高,利用先进技术加强检测工作,对于提高瘦肉精监管工作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传统的检测方法外,如色谱法和酶联免疫法等,目前更多地利用了生物方法(如基因工程技术和单克隆抗体)和物理化学方法,有效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果近年来,在加强瘦肉精监管工作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首先,在法规制度方面,各类法律文件的制定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在执法方面,已经查处了不少的案子,对于一些企业的问题也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措施;在科技方面,成功研发了一系列的检测技术,目前的检测工作得以迅速进行。
2017年第4期(总第243期)文献综述关于“瘦肉精”分类、危害及检测标准的探讨 文献综述魏凤静(辽宁省绥中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察所 125200)中图分类号:S81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17)04-0059-02 “瘦肉精”是一类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统称,在我国被严格禁止应用于食品动物中。
本文对“瘦肉精”的分类、作用机理、中毒危害等做了梳理和归纳,并针对其检测手段和标准做了比较和探讨,以期为瘦肉精的有效监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瘦肉精”的分类“瘦肉精”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药物,而是一类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沉积的苯乙醇胺类化合物的统称。
它们同属于肾上腺素受体(主要β受体)激动剂类物质,按结构通常可分为苯胺型、苯酚型和苯二酚型等三大类。
市场上常见的“瘦肉精”主要是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三种[1,2]。
2001~2002年,农业部等国家部委先后下发了第176号公告、第193号公告和第1519号条例等禁止使用β激动剂类药物作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3,4,5]。
表1 “瘦肉精”的主要分类结构类型名称苯胺型盐酸克仑特罗、西马特罗、马布特罗、西布特罗、溴布特罗、酒石酸阿福特罗、富马酸福莫特罗、班布特罗、盐酸齐帕特罗、苯乙醇胺A(克伦巴胺)苯酚型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硫酸沙丁胺醇苯二酚型盐酸多巴胺、盐酸氯丙那林、硫酸特布他林除了上述16种“瘦肉精”外,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瘦肉精”物质。
比如可乐定(Clonidine)、巴氯芬(Baclofen)、赛庚啶(Cyproheptadine)等[5]。
2 “瘦肉精”的作用机理及其危害2.1 作用机理以盐酸克仑特罗为例,它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形成激动剂受体复合物,复合物激活G5蛋白,G5蛋白的α亚基随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由该酶产生的环腺苷酸(cAMP)是一种重要的胞内信使分子。
环腺苷酸(cAMP)产生效应的机制是通过结合到蛋白激酶k的调节亚基,以释放该酶的催化亚基,使其磷酸化一系列的胞内蛋白。
关于“瘦肉精”整治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关于“瘦肉精”整治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单位在整治“瘦肉精”方面所做的工作情况。
“瘦肉精”是一种被禁用的饲料添加剂,是一种短期增肥剂,含有激素成分,可以促进动物生长和增加产肉率。
但是,长期摄入“瘦肉精”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导致肝肾功能异常,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
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自2011年开始整治“瘦肉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我们单位成立了专门的“瘦肉精”整治工作小组。
该小组由相关部门领导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科技人员作为成员。
小组每两周开展一次工作会议,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分析问题和解决方案。
其次,我们加强了“瘦肉精”检测和监管工作。
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我们引进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并培训了专业的检测人员。
我们还加强了与农业部门的合作,确保养殖场和屠宰场的安全生产,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通过举办座谈会、专题报告会和培训班等形式,向农民介绍了“瘦肉精”的危害和安全措施,教育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做到无激素食品生产。
我们还利用媒体、宣传栏和宣传单页等宣传途径,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在整治“瘦肉精”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部分养殖户和屠宰场经营者依然存在违法操作的情况,他们为了追求利益而使用“瘦肉精”,给整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由于“瘦肉精”的检测技术需要持续更新,我们需要加大投入,提高人员素质。
此外,由于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一些违法行为还存在,给整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与农业、卫生、食品等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二是加强基层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公众的安全意识;四是加强监督和督查,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瘦肉精的性质特点及危害检测瘦肉精(Ractopamine),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家禽、猪和牛等畜禽养殖中的生长激素类药物。
它能够促进动物生长,提高肌肉的比例,增加肉类产量和肌肉的质量。
然而,瘦肉精的使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风险,导致人们对其性质特点及危害进行深入研究和严格的监测。
一、瘦肉精的性质特点1. 化学性质:瘦肉精属于β-受体激动剂,化学名称为4-羟基-3-甲氧基苯丙酸苯丙胺盐酸盐。
它主要通过活化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刺激肌肉生长并抑制脂肪堆积。
2. 使用特点:瘦肉精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主要添加于饲料中,通过进食被动物摄入。
它能够促进肌肉生长,减少脂肪含量,提高肉类质量。
然而,合理使用剂量能够改善生产效益,但过量或滥用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二、瘦肉精的危害1. 食品安全问题:瑞典有关瘦肉精的研究发现,摄入含有瘦肉精的肉类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如心脏疾病、神经系统问题等。
尤其是某些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儿童)对于瘦肉精摄入可能更为敏感。
2. 法律法规限制:由于瘦肉精使用存在风险,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严格的限制和监管措施,禁止或者严格限制将瘦肉精应用于食品生产。
这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维护食品安全。
三、瘦肉精的危害检测1. 检测方法: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各国相关机构开发出了不同的瘦肉精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联用技术(M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瘦肉精的残留量。
2. 监测体系:为了保障瘦肉精的监测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各国建立了完善的瘦肉精残留监测体系。
这些体系包括监测网络的建立、制定标准和限值、加强对兽药生产和使用的监管等。
只有通过全面有效的监测,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瘦肉精的危害。
四、对瘦肉精使用的管理与控制1. 严禁滥用:各国要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对瘦肉精的滥用进行监督和打击,加强兽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
通过严禁滥用,可以减少瘦肉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肉精检测意见的调研报告瘦肉精是一类药物,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物质,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饲料添加剂。
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
目前,能够实现这种功能的物质是一类叫做β-兴奋剂(β-agonist)的药物,比如在中国造成中毒的克伦特罗(clenbuterol)和美国允许使用的雷托巴胺(ractopamine)。
瘦肉精在上海曾经引发了几百人的中毒事件。
而在台湾,由于从美国进口的猪肉里含有健康的肉瘦肉精,几乎挑起一场政治争端。
奇怪的是,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瘦肉精这类物质的使用却是合法的。
在中国,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则是指克伦特罗。
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
其它这样类似药物还有沙丁胺醇(salbutamol)和特布他林(terbutaline)等,同样能起到“瘦肉”作用、却对人体健康危害过大,因而造成安全隐患。
它们也因而在全球遭到禁用检测方法相色谱-质谱法(gc-ms)gc-ms法优点是把色谱高效快速的分离效果和质谱高灵敏度的定性分析有机合起来,能在多种残留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对某种特定的残留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而且具更高的检测极限。
fentec.a等用gc-ms法检测牛毛中clb的残留,最低检测限为5ng/g[6];pteerbatioens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对牛、羊、猪组织中的clb含量进行检测,最低检测限为2ng/g[7];刘琪等用gc-ms法(ei离子源)检测猪尿中的clb,检测限为0.5ng/ml;vanrhijin等用三甲基硅基或2-二甲基硅基吗啉衍生物检测尿提取物中的clb,衍生物用电脉冲方式或化学离子化方式扫描,会产生更高的灵敏度。
另外,gc-ms法与hplc法相比,检测灵敏度更高,假阳性率更低。
因此,我国将gc-ms法定为检测clb的确证性方法(ny/t468~XX)。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适合测定热不稳定和强极性的β-激动剂及其代谢产物,而且,hplc可以与柱前提取、纯化及柱后荧光衍生化反应和质谱(ms)等系统联用,容易实现分析过程的自动化。
“瘦肉精”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探析瘦肉精是一种被广泛用于畜禽饲料中的化学物质,它被用来促进动物生长和增加瘦肉含量。
瘦肉精的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危害,因此检测瘦肉精的含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瘦肉精的滥用会导致人类摄入过多荷尔蒙,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荷尔蒙在人体内起着调节作用,但过量摄入会出现内分泌紊乱的情况。
瘦肉精滥用后,可能引发女性特征男性化,如乳房发育、月经紊乱等。
对男性而言,可能导致性功能下降等问题。
瘦肉精滥用也会导致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担忧。
瘦肉精是非法添加物,而非食品中可以合法使用的添加剂。
瘦肉精的滥用存在违法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这也让人们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担忧,担心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类产品会对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由于瘦肉精的危害性,检测瘦肉精的含量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见的瘦肉精检测方法有基于免疫学原理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质谱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瘦肉精检测方法。
该方法基于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检测样品中瘦肉精的含量来进行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质谱法也被用于瘦肉精的检测。
质谱法可以通过对样品中化合物的质量和结构进行分析,来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瘦肉精。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瘦肉精的存在。
瘦肉精的滥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加强瘦肉精的检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质谱法是常用的瘦肉精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瘦肉精的存在。
通过加强对瘦肉精的监管和检测工作,能够保障人们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
“瘦肉精”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探析
瘦肉精,也称为瘦肉激素,是一种合成的生长激素,它可以加速动物的肌肉生长,增
加肉类的产量,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虽然在兽药使用和加工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残
留量,但是高浓度的瘦肉精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目前全球多个国家都禁止
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使用。
瘦肉精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二是增加了食
品安全事故的风险。
首先,高浓度的瘦肉精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生理作用。
瘦肉精可以刺激肌肉的生长,
对人们的激素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长期摄取瘦肉精的人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症,如内分泌
紊乱、生殖障碍、早发性青春期等,尤其是对青少年的伤害尤为严重。
其次,加入瘦肉精也会增加了瘦肉精残留在食品中,因此对食品安全构成了威胁。
长
期的摄入瘦肉精含量过高的肉制品,会对人体产生长期的慢性毒性。
而如果瘦肉精超过安
全摄入量,会引起人体的急性腹泻、头痛、心悸等症状,甚至会对人体的肝肾功能造成破坏,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如何检测瘦肉精残留量
目前,检测瘦肉精残留量的主要方法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气相色谱仪(GC)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用来检验瘦肉精及其代谢物在肉制品中是否超过规定的限量标准。
这些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检测效果可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质量检测领域。
除了科技手段的应用,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也需要做好自己的责任。
食品生产企业
需要加强对兽药的管理和监督,保证肉类及其制品中瘦肉精的残留量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
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尽量选择绿色和有机的肉源,保护我们的健康。
瘦肉精安全事件总瘦肉精一词在近年来不断被提及,而其中涉及的安全风险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群众关注。
瘦肉精是一种能够促进家畜生长、增加肌肉量的饲料添加剂,但是过度摄入往往会导致严重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将从事件背景、事件影响、处理过程以及未来预判几个方面对瘦肉精安全事件进行总结。
1.事件背景瘦肉精在中国的使用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为了达到更佳的养殖效果,养殖场往往会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不同量的瘦肉精,但是瘦肉精的残留量一旦超标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在中国,极少有消费者能够分匹辨毫出,以至于瘦肉精问题成为了食品安全的头号公敌之一。
由于瘦肉精问题的严重性,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相应措施禁止其使用。
我国也随之颁布政策,规定禁止使用瘦肉精,并高度重视其预防控制工作。
然而,一些不负责任或者盈利驱动的养殖场或尝试循环利用废料的非法厂家仍旧在盲目使用瘦肉精。
此外,由于监管不足、监管措施不严等原因,这些非法添加者也被野蛮生长,并在市场上成为了顽固的事实,从而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2.事件影响食品安全对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瘦肉精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对人们的饮食安全带来暴击。
在已经发生的瘦肉精安全事件中,罪魁祸首主要都是那些不道德的商户,但是被误入利用了添加剂的消费者,也会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在食用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除了对消费者的影响,瘦肉精安全事件还会对中国的畜牧业和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不负责任的养殖场会出售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牛肉、羊肉等肉类,而这些肉类的毒害已经让消费者对于农业产物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长期以来,农业产值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之一,瘦肉精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还会对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产生不良影响。
3.处理过程瘦肉精安全事件早在2002年就被公众知晓。
然而,这个问题在过去几年内迅速升温,不仅仅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也影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由于事件的影响很大,并且可能在未来产生连锁反应,相关部门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和响应。
“瘦肉精”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探析
瘦肉精是一种用于家禽和家畜中增强生长和增肥的非法添加物。
它可以通过刺激生长
激素,提高动物体内蛋白质的转化率,并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代谢,从而使其增加体重。
然而,瘦肉精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其一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瘦肉精能够在动物体内
长期残留,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制品会导致人体代谢物产生变化,引发头痛、恶心、失眠、心律不齐和肌肉抽搐等症状。
更严重的是,瘦肉精的残留还可能导致人体患上肝癌、肾脏
受损等疾病。
其二是对环境的破坏:瘦肉精残留在农业废水中,一旦排入环境中,会造成
水体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为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严禁使用瘦肉精作为
动物饲料添加物。
其次,加强瘦肉精的检测,提高瘦肉精的检出率。
常见的瘦肉精检测方
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瘦肉精检测方法。
它能够快速、高效地分离出
瘦肉精,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气相色谱法则利用瘦肉精的特定物理和化学性质,在高温状态下让挥发性物质分离成分析时实现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速度和准确性。
质谱法则是以分子谱图技术实现瘦肉精检测,具有高分辨率、高强度和特定的检出能力等
优点。
各项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均可被分为合格或不合格两类,保障了食品质量的安全。
总体来说,瘦肉精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明显的危害,各国政府和食品安全机构必须采取
措施保障人们的健康慎重安全。
在瘦肉精的检测方面,不断提升技术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瘦肉精”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探析瘦肉精是一种瘦肉类生长促进剂,其化学名为Ractopamine,主要用于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
尽管瘦肉精在一些国家被允许使用,但由于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许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或对其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
本文将对瘦肉精及其危害进行探析,并介绍其检测方法。
瘦肉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瘦肉精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作用。
瘦肉精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心脏衰竭、中风等危害。
2.对环境的危害:瘦肉精可能通过动物排泄物进入土壤和水体,污染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对动物健康的危害:长期使用瘦肉精可能导致动物肌肉僵硬、心脏负担加重等问题,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许多国家禁止使用瘦肉精或对其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
因此,对瘦肉精进行检测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瘦肉精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器法、色谱法、质谱法等。
1.生物传感器法: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反应来检测目标物质的新型分析技术。
通过设计具有高特异性的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微量的瘦肉精残留。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逐渐成为瘦肉精检测的新趋势。
2.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检测目标物质的含量。
对于瘦肉精的检测,常用的色谱法有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HPLC)。
这两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瘦肉精的检测领域。
3.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通过质谱仪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对于瘦肉精的检测,常用的质谱方法有质谱联用色谱法(LC-MS)和气相质谱法(GC-MS)。
这两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检测瘦肉精的残留。
总的来说,瘦肉精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生长促进剂,应严格控制其使用。
“瘦肉精”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探析瘦肉精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禁用药物,它被用来促进动物生长和增加肉类产量。
尽管瘦肉精在一些国家被禁用,但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非法使用和滥用的情况。
瘦肉精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对其进行检测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瘦肉精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
瘦肉精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人体摄入瘦肉精后,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食用瘦肉精会导致肌肉震颤、神经错乱、头痛、心悸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引发中毒和致命的疾病。
2. 对环境的危害:瘦肉精在动物体内残留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3. 对经济的危害:非法使用瘦肉精将导致肉制品的质量下降,从而对经济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瘦肉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存在潜在的危害,因此对其进行检测成为至关重要的工作。
目前,瘦肉精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检测法、化学检测法和免疫检测法。
生物检测法是通过动物实验来检测瘦肉精在动物体内的残留情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模拟真实情况,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动物实验的过程需要时间长、费用高,而且不符合伦理道德。
化学检测法是通过对肉制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来判断是否含有瘦肉精。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样品处理和分离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免疫检测法是利用免疫技术来检测瘦肉精的残留情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可靠,而且可以进行高通量的快速检测,因此在食品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上述检测方法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检测技术,比如基于纳米材料的传感器、质谱法等。
这些新技术在检测瘦肉精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望成为未来瘦肉精检测的重要手段。
瘦肉精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者:徐广伟浙江省金华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来源:《中国食品》 2018年第7期1.瘦肉精的来源瘦肉精是动物适用的一类药物,具有促进糖原分解、抑制脂肪合成、同化蛋白质等功效,这类药物主要包含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马布特罗等,一般来说,饲料中添加适量盐酸克伦特罗等药物后,可使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胴体瘦肉率提高10%以上,因此被称为“瘦肉精”。
瘦肉精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类β-激动剂,其严重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发现瘦肉精能促进动物瘦肉生长,于是开始将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后因人体的不良反应而被禁用。
20世纪90年代初,瘦肉精流入我国,其危害也随之被报道。
1997年,我国农业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和规定,禁止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瘦肉精类药物。
2011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食安办〔2011〕14号)规定的瘦肉精品种目录有: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硫酸沙丁胺醇、盐酸多巴胺、西马特罗、硫酸特布他林、苯乙醇胺A、班布特罗、盐酸齐帕特罗、盐酸氯丙那林、马布特罗、西布特罗、溴布特罗、酒石酸阿福特罗、富马酸福莫特罗。
目前,国内饲料中出现的常见廋肉精为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4种。
2.瘦肉精的危害瘦肉精在动物的血管系统中可以使其气管扩张,并严重影响动物的肌肉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肝脏内的糖代谢等,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有研究发现,在老鼠、猪和牛的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之后,动物的心脏容量减少、皮变薄,进而影响到器官发生轻度萎缩。
此外瘦肉精对糖的代谢也有一定的影响,使肌肉中糖酵解的作用不能进行,导致pH过高,使猪肉的品质降低。
如果瘦肉精在畜产品中残留,当人们食用含有廋肉精的肉后,会刺激人的心脏,使人产生心慌、心悸;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刺激,产生头晕、恶心、乏力、呕吐和肌肉颤动、严重的手抖甚至不能正常站立等现象。
瘦肉精对健康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马密霞1 胡文祥2*(1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075;2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37)摘要本文介绍了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的特性、药理作用以及在肉类食品中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对盐酸克伦特罗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放射免疫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而确证性方法只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液相质谱联用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度好,但灵敏度低。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灵敏度高,假阳性率低,而操作繁琐、设备昂贵,不能进行现场检测。
酶联免疫分析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但存在假阳性的问题,只能作为筛选方法使用。
各种检测方法都有优缺点。
关键词瘦肉精药理作用检测方法综述Advances in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of Clenbuterol and itsharm to human healthMa mi-xia1,Hu wen-xiang2*(1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75,beijing China;2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beijing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s &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lenbuterol (CL) and its harm to human health as well as residues in meat.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of Clenbuterol (CL) residues were summed up. The means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adioimmunoassa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Gas chromatography - mass spectrometry(GC-MS)were of more application, whereas confirmatory way were GC-MS and LC-MS. For instance, HPLC had good accuracy but low sensitivity. GC-MS possessed high sensitivity, low false positive ra te, however, it couldn”t examine on the spot with complex operation and costly equipment. Aim to simple, rapid, high sensitivity could meet with ELISA , but being of the false positive problem, only as a screening method. Analysis of various detection methods had strong points and shortcoming.Key words:Clenbuterol;pharmacological effects;examination methods;summary1 瘦肉精概述“瘦肉精”是一类动物药物的俗称,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动物饲料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