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鉴定-致突变性物质名录
- 格式:pdf
- 大小:248.64 KB
- 文档页数:5
附件:《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二)HW32使用氢氟酸进行玻璃蚀刻产生的废蚀刻液、无机氟化T非特定行业900-026-32废渣和废水处理污泥物废物贵金属矿采“全泥氰化-炭浆提金”黄金选矿生产工艺中092-003-33T选含氰废水的处理污泥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346-104-33使用氰化物进行浸洗产生的废液R,THW33加工无机氰化使用氰化物进行表面硬化、碱性除油、电解物废物900-027-33R,T除油产生的废物非特定行业900-028-33使用氰化物剥落金属镀层产生的废物R,T使用氰化物和双氧水进行化学抛光产生的900-029-33R,T废物精炼石油产251-014-34石油炼制过程产生的废酸及酸泥C,T品的制造硫酸法生产钛白粉(二氧化钛)过程中产生261-056-34C,T的废酸和酸泥硫酸和亚硫酸、盐酸、氢氟酸、磷酸和亚磷基础化学原261-057-34C酸、硝酸和亚硝酸等的生产、配制过程中产料制造生的废酸液、固态酸及酸渣HW34卤素和卤素化学品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液和261-058-34C废酸废酸钢压延加工323-001-34钢的精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酸性洗液C,T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346-105-34青铜生产过程中浸酸工序产生的废酸液C加工使用酸溶液进行电解除油、酸蚀、活化前表电子元件制406-005-34C面敏化、催化、锡浸亮产生的废酸液造406-006-34使用硝酸进行钻孔蚀胶处理产生的废酸液C液晶显示板或集成电路板的生产过程中使406-007-34C用酸浸蚀剂进行氧化物浸蚀产生的废酸液900-300-34使用酸清洗产生的废酸液C900-301-34使用硫酸进行酸性碳化产生的废酸液C900-302-34使用硫酸进行酸蚀产生的废酸液C900-303-34使用磷酸进行磷化产生的废酸液C使用酸进行电解除油、金属表面敏化产生的900-304-34C废酸液使用硝酸剥落不合格镀层及挂架金属镀层900-305-34C非特定行业产生的废酸液900-306-34使用硝酸进行钝化产生的废酸液C900-307-34使用酸进行电解抛光处理产生的废酸液C900-308-34使用酸进行催化(化学镀)产生的废酸液C其他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失效、变质、不合格、淘汰、伪劣的强酸性擦洗粉、900-349-34C清洁剂、污迹去除剂以及其他废酸液、固态酸及酸渣精炼石油产251-015-35石油炼制过程产生的碱渣C,T品的制造基础化学原氢氧化钙、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的261-059-35C生产、配制中产生的废碱液、固态碱及碱渣料制造毛皮鞣制及使用氢氧化钙、硫化钙进行灰浸产生的废碱193-003-35C制品加工液HW35纸浆制造221-002-35碱法制浆过程中蒸煮制浆产生的废液、废渣C废碱使用氢氧化钠进行煮炼过程中产生的废碱900-350-35C液使用氢氧化钠进行丝光处理过程中产生的900-351-35C非特定行业废碱液900-352-35使用碱清洗产生的废碱液C使用碱进行清洗除蜡、碱性除油、电解除油900-353-35C产生的废碱液使用碱进行电镀阻挡层或抗蚀层的脱除产900-354-35C生的废碱液900-355-35使用碱进行氧化膜浸蚀产生的废碱液C使用碱溶液进行碱性清洗、图形显影产生的900-356-35C废碱液其他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失效、变质、不合格、淘汰、伪劣的强碱性擦洗粉、900-399-35C清洁剂、污迹去除剂以及其他废碱液、固态碱及碱渣石棉采选109-001-36石棉矿采选过程产生的石棉渣T基础化学原卤素和卤素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电解装置拆261-060-36T料制造换产生的含石棉废物水泥及石膏石棉建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棉尘、废纤312-001-36T制品制造维、废石棉绒耐火材料制石棉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棉尘、废纤316-001-36T品制造维、废石棉绒车辆制动器衬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棉废HW36汽车制造372-001-36T物石棉废物船舶及浮动375-002-36拆船过程中产生的废石棉T装置制造900-030-36其他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石棉废物T含有石棉的废弃电子电器设备、绝缘材料、900-031-36T非特定行业建筑材料等石棉隔膜、热绝缘体等含石棉设施的保养拆900-032-36T换、车辆制动器衬片的更换产生的石棉废物除农药以外其他有机磷化合物生产、配制过261-061-37T程中产生的反应残余物除农药以外其他有机磷化合物生产、配制过基础化学原HW37261-062-37T程中产生的过滤物、催化剂(包括载体)及料制造有机磷化废弃的吸附剂合物废物除农药以外其他有机磷化合物生产、配制过261-063-37T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磷酸酯非特定行业900-033-37T抗燃油丙烯腈生产过程中废水汽提器塔底的流出261-064-38R,T物261-065-38丙烯腈生产过程中乙腈蒸馏塔底的流出物R,T261-066-38丙烯腈生产过程中乙腈精制塔底的残渣THW38有机氰化物废物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1-067-38有机氰化物生产过程中,合成、缩合等反应中产生的母液及反应残余物有机氰化物生产过程中,催化、精馏和过滤T261-068-38T过程中产生的废催化剂、釜底残渣和过滤介质261-069-38有机氰化物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污泥T252-012-39炼焦行业酚氰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污泥T炼焦252-013-39煤气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污泥THW39酚及酚化合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反应残渣、261-070-39T含酚废物基础化学原母液料制造酚及酚化合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吸附过滤261-071-39T物、废催化剂、精馏釜残液HW40基础化学原生产、配制过程中产生的醚类残液、反应残261-072-40T含醚废物料制造余物、废水处理污泥及过滤渣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橡皮版印刷,以及清洗印印刷231-009-41I,T刷工具产生的废卤化有机溶剂氯苯生产过程中产品洗涤工序从反应器分261-073-41T离出的废液卤化有机溶剂生产、配制过程中产生的残基础化学原HW41261-074-41T液、吸附过滤物、反应残渣、废水处理污泥料制造废卤化有及废载体机溶剂卤化有机溶剂生产、配制过程中产生的报废261-075-41T产品电子元件制使用聚酰亚胺有机溶剂进行液晶显示板的406-008-41I,T造涂敷、液晶体的填充产生的废卤化有机溶剂塑料板管棒生产中织品应用工艺使用有机I,T非特定行业900-400-41溶剂黏合剂产生的废卤化有机溶剂使用有机溶剂进行干洗、清洗、油漆剥落、I,T900-401-41溶剂除油和光漆涂布产生的废卤化有机溶剂使用有机溶剂进行火漆剥落产生的废卤化900-402-41I,T有机溶剂使用有机溶剂进行图形显影、电镀阻挡层或抗蚀层的脱除、阻焊层涂敷、上助焊剂(松I,T900-403-41香)、蒸汽除油及光敏物料涂敷产生的废卤化有机溶剂其他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卤化900-449-41T有机溶剂、水洗液、母液、污泥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橡皮版印刷,以及清洗印印刷231-010-42I,T刷工具产生的废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生产、配制过程中产生的残液、吸261-076-42T基础化学原附过滤物、反应残渣、水处理污泥及废载体料制造261-077-42有机溶剂生产、配制过程中产生的报废产品T电子元件制使用聚酰亚胺有机溶剂进行液晶显示板的406-009-42I,T造涂敷、液晶体的填充产生的废有机溶剂皮革鞣制加191-001-42皮革工业中含有有机溶剂的除油废物T工毛纺织和染纺织工业中染整过程中含有有机溶剂的废HW42172-001-42T整精加工物废有机溶塑料板管棒生产中织品应用工艺使用有机剂900-450-42I,T溶剂黏合剂产生的废有机溶剂使用有机溶剂进行脱碳、干洗、清洗、油漆I,T900-451-42剥落、溶剂除油和光漆涂布产生的废有机溶剂非特定行业使用有机溶剂进行图形显影、电镀阻挡层或抗蚀层的脱除、阻焊层涂敷、上助焊剂(松I,T900-452-42香)、蒸汽除油及光敏物料涂敷产生的废有机溶剂其他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有机900-499-42T溶剂、水洗液、母液、废水处理污泥HW43非特定行业900-034-43含任何多氯苯并呋喃同系物的废物T含多氯苯并呋喃类废物HW44含多氯苯非特定行业900-035-44含任何多氯苯并二恶英同系物的废物T并二恶英废物乙烯溴化法生产二溴化乙烯过程中反应器261-078-45T排气洗涤器产生的洗涤废液乙烯溴化法生产二溴化乙烯过程中产品精261-079-45T制过程产生的废吸附剂α-氯甲苯、苯甲酰氯和含此类官能团的化学261-080-45T品生产过程中氯气和盐酸回收工艺产生的废有机溶剂和吸附剂α-氯甲苯、苯甲酰氯和含此类官能团的化学261-081-45T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基础化学原261-082-45氯乙烷生产过程中的分馏塔重馏分T料制造HW45电石乙炔生产氯乙烯单体过程中产生的废261-083-45T含有机卤水处理污泥化物废物其他有机卤化物的生产、配制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残液、吸附过滤物、反应残渣、废水261-084-45T处理污泥、废催化剂(不包括上述HW39,HW41,HW42类别的废物)其他有机卤化物的生产、配制过程中产生的报废产品(不包括上述HW39,HW41,HW42261-085-45T类别的废物)基础化学原石墨作阳极隔膜法生产氯气和烧碱过程中261-086-45T料制造产生的污泥其他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非特定行业900-036-45T卤化物废物(不包括HW41类)基础化学原镍化合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反应残余物及261-087-46THW46料制造废品含镍废物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电池制造394-005-46T渣和废水处理污泥非特定行业900-037-46报废的镍催化剂T钡化合物(不包括硫酸钡)生产过程中产生基础化学原261-088-47T的熔渣、集(除)尘装置收集的粉尘、反应料制造HW47残余物、废水处理污泥含钡废物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346-106-47热处理工艺中的盐浴渣T加工铜火法冶炼过程中尾气控制设施产生的飞331-002-48T灰和污泥331-003-48粗锌精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T铅锌冶炼过程中,锌焙烧矿常规浸出法产生331-004-48T的浸出渣铅锌冶炼过程中,锌焙烧矿热酸浸出黄钾铁331-005-48T矾法产生的铁矾渣铅锌冶炼过程中,锌焙烧矿热酸浸出针铁矿331-006-48T法产生的硫渣铅锌冶炼过程中,锌焙烧矿热酸浸出针铁矿331-007-48T法产生的针铁矿渣铅锌冶炼过程中,锌浸出液净化产生的净化HW48 有色金属常用有色金属冶炼331-008-48渣,包括锌粉-黄药法、砷盐法、反向锑盐法、铅锑合金锌粉法等工艺除铜、锑、镉、钴、T冶炼废物镍等杂质产生的废渣铅锌冶炼过程中,阴极锌熔铸产生的熔铸浮331-009-48T渣铅锌冶炼过程中,氧化锌浸出处理产生的氧331-010-48T化锌浸出渣铅锌冶炼过程中,鼓风炉炼锌锌蒸气冷凝分331-011-48T离系统产生的鼓风炉浮渣331-012-48铅锌冶炼过程中,锌精馏炉产生的锌渣T铅锌冶炼过程中,铅冶炼、湿法炼锌和火法331-013-48T炼锌时,金、银、铋、镉、钴、铟、锗、铊、碲等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产生的回收渣铅锌冶炼过程中,各干式除尘器收集的各类331-014-48T烟尘331-015-48铜锌冶炼过程中烟气制酸产生的废甘汞T331-016-48粗铅熔炼过程中产生的浮渣和底泥T331-017-48铅锌冶炼过程中,炼铅鼓风炉产生的黄渣T铅锌冶炼过程中,粗铅火法精炼产生的精炼331-018-48T渣331-019-48铅锌冶炼过程中,铅电解产生的阳极泥T铅锌冶炼过程中,阴极铅精炼产生的氧化铅331-020-48T渣及碱渣铅锌冶炼过程中,锌焙烧矿热酸浸出黄钾铁331-021-48T矾法、热酸浸出针铁矿法产生的铅银渣331-022-48铅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T粗铝精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电解电池331-023-48T列331-024-48铝火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初炼炉渣T331-025-48粗铝精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盐渣、浮渣T331-026-48铝火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易燃性撇渣R331-027-48铜再生过程中产生的飞灰和废水处理污泥T331-028-48锌再生过程中产生的飞灰和废水处理污泥T331-029-48铅再生过程中产生的飞灰和残渣T汞金属回收工业产生的废渣及废水处理污贵金属冶炼332-001-48T泥危险废物物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环境治理802-006-49T污泥和残渣900-038-49液态废催化剂T其他无机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活性900-039-49T炭HW49900-040-49其他无机化工行业生产过程收集的烟尘T其他废物非特定行业900-041-49 含有或直接沾染危险废物的废弃包装物、容器、清洗杂物T/C/In/I/R 突发性污染事故产生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及900-042-49T/C/In/I/R清理产生的废物900-043-49突发性污染事故产生的危险废物污染土壤T/C/In/I/R在工业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经拆散、破碎、900-044-49T砸碎后分类收集的铅酸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汞开关、阴极射线管和多氯联苯电容器等部件900-045-49废弃的印刷电路板T900-046-49离子交换装置再生过程产生的废液和污泥T研究、开发和教学活动中,化学和生物实验900-047-49T/C/In/I/R室产生的废物(不包括HW03、900-999-49)未经使用而被所有人抛弃或者放弃的;淘900-999-49 汰、伪劣、过期、失效的;有关部门依法收缴以及接收的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优先T 管理类废弃危险化学品见附录A)注:对来源复杂,其危险特性存在例外的可能性,且国家具有明确鉴别标准的危险废物,本《名录》标注以“”。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7月1日实施)废物来源常见危害组分或废物名称HW01医院临床废物从医院、医疗中心和诊所的医疗服务中产生的临床废物手术残物、敷料、化验废物、传染性废物,动物试验废物HW02医药废物从医用药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包括兽药产品(不含中药类废物)废抗菌药、甾类药、抗组织胺类药、镇痛药、心血管药、神经系统药、杂药,基因类废物HW03废药物、药品过期、报废的无标签的及多种混杂的医物、药品(不包括HW01、HW02类中的废药品)废化学试剂,废药品,废药物HW04农药废物来自杀虫、杀菌、除草、灭鼠和植物生物调节剂的生产、经销、配制和使用过程产生的废物废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杀蟥剂、有机磷杀菌剂、有机氯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锡杀菌剂、有机氮杀菌剂、醌类杀菌剂、无机杀菌剂、有机胂杀菌剂、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醚类除草剂、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醚类除草剂、取代脲类除草剂、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无机除草剂HW05木材防腐剂废物从木材防腐化学品的生产、配制和使用中产生的废物(不包括与HW04类重复的废物)含五氯酚,苯酚,2-氯酚,甲酚,对氯间甲酚,三氯酚,屈萘,四氯酚,杂酚油,萤蒽,苯并α芘,2,4-二甲酚,2,4-二硝基酚,苯并(b)萤蒽,苯并(α)蒽,二苯并(α)蒽的废物HW06有机溶剂废物从有机溶剂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不包括HW42类的废有机溶剂)废催化剂,清洗剥离物,反应残渣及滤渣,吸附物与载体废物HW07热处理含氰废物从含有氰化物热处理和退火作业中产生的废物含氰热处理钡渣,含氰污泥及冷却液,含氰热处理炉内衬,热处理渗碳氰渣HW08废矿物油不适合原来用途的废矿油废机油、原油、液压油、真空泵油、柴油、汽油、重油、煤油、热处理油、樟脑油、润滑油(脂)、冷却油HW09废乳化液从机械加工、设备清洗等过程中生产的废乳化液、废油水混合作废皂液、乳化油/水、烃/水混合物、乳化液(膏)、切削剂、冷却剂、润滑剂、拔丝剂HW10含多氯联苯废物含有或沾染多氯联苯(PCBs)、多氯三联苯(PCTs)、多溴联苯(PBBs)的废物质和废物品含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PBBs)、多氯三联苯(PCTs)废物HW11精(蒸)馏残渣从精炼、蒸馏和任何热解处理中产生的废焦油状残留物沥青渣,焦油渣,废酸焦油,酚渣,蒸馏釜残物,精馏釜残物,甲苯渣,液化石油残液(含苯并(α)芘、屈萘、萤蒽,多环芳烃类废物)HW12染料、涂料废物从油墨、染料、颜料、油漆、真漆、罩光漆的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酸性染料、碱性染料、媒染染料、偶氮染料、直接染料、冰染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活性染料、醇酸树脂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聚氨酯树脂涂料、聚乙烯树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双组份涂料、油墨、重金属颜料HW13有机树脂类废物从树脂、胶乳、增塑剂、胶水/胶合剂的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含邻苯二甲酸酯类,脂肪酸二元酸酯类,磷酸酯类,环氧化合物类,偏苯三甲酸酯类,能酯类,氯化石蜡,二元醇和多元醇酯类,磺酸衍生物废物HW14新化学品废物从研究和开发或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尚未鉴定的和(或)新的并对人类和(或)环境的影响未明的化学废物新化学研制中产生的废物HW15爆炸性废物在生产、销售、使用爆炸物品过程中产生的次品、废品及具有爆炸性质的废物含叠氮乙酰,硝酸乙酰酯,叠氮铵,氨酸铵,六硝基高钴酸铵,硝酸铵,氮化铵,过碘酸铵,高锰酸铵,苦味酸铵,四过氧名称酸铵,叠氮羰基胍,叠氮钡、氯化重氮苯,苯并三唑,亚硝胍,硝化甘油,四硝基戊四醇,三硝基氯苯,聚乙烯硝酸酯,硝酸钾,叠氮化银,无烟火药,叠氮化钠,苦味酸钠,四硝基甲烷,四氮化四硒,四氮经四硫,四氮烯,氮化铊,二氮化三铅,二氮化三汞,三硝基苯,氯酸钾,雷汞,雷银,三硝基甲苯,三硝基间苯二酚的废物HW16感光材料废物从摄影化学品、感光材料的生产、配制、使用中产生的废物废显影液、定影液、正负胶片、像纸、感光原料及药品HW17表面处理废物从金属和塑料表面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电镀溶液,镀槽淤渣,电镀水处理污泥,表面处理酸碱渣,氧化槽渣,磷化渣,亚硝酸盐废渣HW18焚烧处置残渣从工业废物处置作业中产生的残余物焚烧处置残渣及灰尘HW19含金属羰基化合物废物在金属羰基化合物制造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羰基化合物成份的废物—精细化工产品生产金属羰基化合物(五羰基铁,八羰基二钴,羰基镍,三羰基钴,氢氧化四羰基钴)废物HW20含铍废物含铍及其化合物的废物含铍,硼氢化铍,溴化铍,氢氧化铍,碘化铍,碳酸铍,硝酸铍,氧化铍,硫酸铍,氟化铍,氯化铍,硫化铍的废物HW21含铬废物含有六价铬化合物的废物含铬酸酐,(重)铬酸钾,(重)铬酸钠,铬酸,三氧化铬,铬酸锌,铬酸钾,铬酸钙,铬酸银,铬酸铅,铬酸钡的废物HW22含铜废物含有铜化合物的废物含溴化(亚)铜,氢氧化铜,硫酸(亚)铜,碘化(亚)铜,碳酸铜,硝酸铜,硫化铜,氟化铜,硫化(亚)铜,氯化(亚)铜,醋酸铜,氧化铜钾,磷酸铜,二水合氯化铜铵的废物HW23含锌废物含有锌化合物的废物含溴化锌,碘化锌,硝酸锌,硫酸锌,氟化锌,硫化锌,过氧化锌,溴酸锌,醋酸锌,草酸锌,铬酸锌,溴酸锌,醋酸锌,草酸锌,溴酸锌,磷酸锌,焦磷酸锌,磷化锌的废物HW24含砷废物含砷及砷化合物废物含砷,三氧化二砷,亚砷酐,五氧化二砷,五硫化二砷,硫化亚砷,砷化锌,乙酰基砷铜,砷化钙,砷酸鲺,砷酸铁,砷酸钠,砷酸汞,砷钾,砷化(三)氢的废物含硒,二氧化化硒,三氧化碍,四氟化硒,六氟化硒,二氯化硒,亚硒酸,硒化氢,硒化钠,(亚)硒酸纳,二友谊化硒,硒化亚铁,亚硒酸钡,硒酸,二甲基硒的废物含镉,溴化镉,碘公顷镉,氢氧化镉,氯化镉,氟化镉,醋酸镉,氧化镉,二甲基镉的废物HW25含硒废物含硒及硒化合物废物含硒,二氧化硒,三氧化硒,四氟化硒,六氟化硒,二氯化二硒,四氯化硒,亚硒酸,硒化氢,硒化钠,(亚)硒酸钠,二硫化硒,硒化亚铁,亚硒酸钡,二硫化硒,硒化亚铁,亚硒酰凡,硒酸,二甲基硒的废物HW26含镉废物含镉及其化合物废物含镉,溴化镉,碘化镉,氢氧化镉,碳酸镉,硝酸镉,硫酸镉,硫化镉,氯化镉,氟化镉,醋酸镉,氧化镉,二甲基镉的废物HW27含锑废物含锑及其化合物废物含锑,二氧化二锑,亚梯酐,五氧化二锑,硫化亚梯,硫化锑,氟化亚锑,氟化锑,氯化(亚)锑,三氢化锑,锑酸钠,锑酸铅,乳酸锑,亚锑酸钠的废物HW28含碲废物含碲及其化合物废物含碲,四氯化碲,亚碲酸,碲化氢,碲酸,二乙基碲,二甲基碲的废物HW29含汞废物含汞及其化合物废物化学工业含汞纳化剂制造与使用含汞,溴化(亚)汞,碘化(亚)汞,硝酸(亚)汞,氧化汞,硫酸(亚)汞,氯化(亚)汞,硫化汞,氯化乙基汞,氯化汞铵,氯化甲基汞,醋酸(亚)汞,二甲基汞,二乙基汞,氯化高汞的废物HW30含铊废物含铊及其化合物废物含铊,溴化亚铊,氢氧化(亚)铊,碘化亚铊,硝酸亚铊,碳酸亚铊,硫酸亚铊,氧化亚铊,硫化亚铊,三氧化二铊,三硫化二铊,氟化亚铊,氯化(亚)铊,铬酸铊,氯酸铊,醋酸铊的废物HW31含铅废物含铅,乙酸铅,溴化铅,氢氧化铅,碘化铅,碳酸铅,硝酸铅,氧化铅,硫酸铜,碳酸铅,硝酸铅,氧化铅,硫化铜,高氯酸铅,碱性硅酸铅,四烷基铅,四氧化铅,二氧化铅的废物HW32无机氟化物废物含无机氟化物的废物(不包括氟化钙、氟化镁)含氟化铯,氟硼酸,氟硅酸锌,氢氟酸,氟硅酸,六氟化硫,氟化钠,五氟化硫,二氟磷酸,氟硫酸,氟硼酸铵,氟硅酸铵,氟化铵,氟化钾,氟化铬,五氟化碘,氟氢化钾,氟氢化钠,氟硅酸钠的废物HW33无机氰化物废物从无机氰化物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无机氰化物的废物(不包括HW07类热处理含氰废物)含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锂,氰化汞,氰化铅,氰化铜,氰化锌,氰化钡,氰化钙,氰化镍,铜氰化钠,铜氰化钾,镍氰化钾,溴化氰,氰化钴的废物HW34废酸从工业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产生的废酸液、固态酸及酸渣(PH≤2的液态酸)废硫酸、硝酸、盐酸、磷酸、(次)氯酸、溴酸、氢氟酸、氢溴酸、硼酸、砷酸、硒酸、氰酸、氰磺酸、碘酸、王水HW35废碱从工业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碱液、固态碱及碱渣(PH≥的液态碱)废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硼砂、(次)氯酸钠、(次)氯酸钾、(次)氯酸钙、磷酸钠HW36石棉废物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石棉废物石棉尘,石棉废纤纤维,废石棉绒,石棉隔热废料,石棉尾矿渣HW37有机磷化合物废物从农药以外其他有机磷化合物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磷废物含氯硫磷,硫磷嗪,磷酰胺,丙基磷酸四乙酯,四磷酸六乙酯,硝基硫磷酯,苯脯磷,磷酸酯类化合物,苯硫磷,异丙磷,三氯化磷,磷酸三丁酯的废物HW38有机氰化物废物从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氰化物的废物含乙腈,丙烯腈,已二腈,氨丙腈,氯丙烯腈,氰基乙酸,氰基氯戊烷,乙醇腈,丙腈,四甲基玻珀腈,溴苯甲腈,苯腈,乳酸腈,丙酮腈,丁基腈,苯基异丙酸酯,氰酸酯类的废物、HW39含酚废物酚、酚化合物的废物(包括氯酚类和硝基酚类)含氨基苯酚,溴酚,溴酚,氯甲苯酚,煤焦油,二氯酚,二硝基苯酚,对苯二酚,三羟基苯,五氯酚(钠),硝基苯酚,三氯酚,氯酚,甲酚,硝基苯甲酚,苦味酸,二硝基苯酚钠,苯酚胺的废物HW40含醚废物从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醚废物含苯甲醚,乙二醇单乙醚,甲乙醚,丙烯醚,二氯乙醚,苯乙基醚,二苯醚,二氧基乙醇乙醚,乙二醇甲基醚,乙二醇醚,异丙醚,二氯二甲醚,甲基氯甲醚,丙醚,丙醚,皿氯丙醚,三硝基苯甲醚,丙醚,四氯丙醚,三硝基苯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亚乙基二醇丁基醚,二甲醚,乙二醇异丙基醚,乙二醇苯醚,乙二戊基醚,氯甲基乙醚,丁醚,乙醚,二甘醇二乙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单乙醚的废物HW41废卤化有机溶剂从卤化有机溶剂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溶剂含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二氯乙烯,氯苯,二氯二氟甲烷,溴信,二氯丁烷,三氯苯,二氯丙烷,二溴乙烷,四氯乙烯,五氯乙烷,溴乙烷,溴苯,三氯氟甲烷的废物HW42废有机溶剂从有机溶剂的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有机溶剂(不包括HW41类的卤化有机溶剂)含糠醛,环已烷,石脑油,苯,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乙酸丁酯,乙酸甲酯,硝基苯,甲基异丁基酮,环已酮,二乙基酮,乙酸异丁酯,丙烯醛二聚物,异丁醇,乙二醇,甲醇,苯乙酮,异戊烷,环戊酮,环戊醇,丙醛,二丙基酮,苯甲酸乙酯,丁酸,丁酸丁酯,丁酸乙酯,丁酸甲酯,异丙醇,N,N-二甲基乙酰胺,甲醛,二乙基酮,丙烯醛,乙醛,乙酸乙酯,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乙烯酮,甲基丁酮,甲基丁醇,苯甲醇的废物HW43含氯苯并呋喃类废物含任何多氯苯并呋喃类同系物的废物多氯苯并呋喃同系物废物HW44含多氯苯并二恶英废物含任何多氯苯并二恶英同系物的废物多氯并二恶英同系物废物HW45含有机卤化物废物从其他有卤化物的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不包括上述HW39,HW41,HW42,HW43,HW44类别的废物)含苄基氯,苯甲酰氯,三氯乙醛,1-氯辛烷,氯代二硝基苯,氯乙酸,氯硝基苯,2-氯丙酸,3-氯丙烯酸,氯甲苯胺,乙酰溴,乙酰氯,二溴甲烷,苄基溴,1-溴-2-氯乙烷,二氯乙酰甲酯,氟乙酰胺,二氯萘醌,二氯醋酸,二溴氯丙烷,溴萘酚,碘代甲烷,2,4,5-三氯苯酚,三氯酚,1,4-二氯丁烷,2,4,6-三溴苯酚,二氯丁胺,1-氨基-4-溴蒽醌-2-碘酸废物HW46含镍废物含镍化合的废物含溴化镍,硝酸镍,硫酸镍,氯化镍,一硫化镍,一氧化镍,氧化镍,氢氧化镍,氢氧化高镍的废物HW47含钡废物含钡化合物的废物(不包括硫酸钡)含溴酸钡,氢氧化钡,硝酸钡,碳酸钡,氯化钡,氟化钡,硫化钡,氧化钡,氟硅酸钡,氯酸钡,醋酸钡,过氧化钡,碘酸钡,叠氮钡,多硫化钡的废物。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危险废物是指产生于工业生产、社会生活等活动过程中,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等危害特性的废物。
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确鉴别出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性质,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和处置方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制定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对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观鉴别。
首先,通过对危险废物的外观进行鉴别,可以初步判断其性质。
比如,有些危险废物具有明显的腐蚀性,可能会导致容器腐蚀或产生气体,有些具有毒性的危险废物可能会有刺鼻的气味等。
因此,通过观察危险废物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的危害性质。
二、化学成分鉴别。
其次,通过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准确鉴别出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性质。
比如,通过对危险废物样品进行化学试剂的检测,可以得知其是否含有有毒物质、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根据化学成分的鉴别结果,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处置方案的制定。
三、危害特性鉴别。
最后,需要对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进行鉴别。
比如,有些危险废物具有感染性,可能会传播疾病;有些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畸性,可能会对人体的遗传基因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对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进行鉴别,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处理方式。
综上所述,危险废物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外观鉴别、化学成分鉴别和危害特性鉴别等手段,准确判断其种类和性质。
只有对危险废物进行准确鉴别,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和处置方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监测和管理,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鉴别标准 (2)5 实验方法 (3)6 标准实施 (3)附录A 剧毒物质名录 (4)附录B 有毒物质名录 (6)附录C 致癌性物质名录 (12)附录D 致突变性物质名录 (15)附录E 生殖毒性物质名录 (16)附录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录 (17)附录G 固体废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分析的样品前处理加速溶剂萃取法 (18)附录H 固体废物N-甲基氨基甲酸酯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22)附录I 固体废物杀草强测定衍生-固相提取-液质联用法 (28)附录J 固体废物百草枯和敌草快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 (31)附录K 固体废物苯胺及其选择性衍生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34)附录L 固体废物草甘膦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法 (38)附录M 固体废物苯基脲类化合物的测定固相提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析法 (40)附录N 固体废物氯代除草剂的测定甲基化或五氟苄基衍生气相色谱法 (44)附录O 固体废物可回收石油烃总量的测定红外光谱法 (58)附录P 固体废物羰基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61)附录Q 固体废物多环芳烃类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68)附录R 固体废物丙烯酰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71)附录S 固体废物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测定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75)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危险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组成部分。
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技术指标,危险特性符合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的固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须依法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由以下七个标准组成: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本标准为新增部分。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物来源常见危害组分或废物名称 HW01 医院临床废物从医院、医疗中心和诊所的医疗服务中产生的临床废物—手术、包扎残余物—生物培养、动物试验残余物—化验检查残余物—传染性废物—废水处理污泥手术残物、敷料、化验废物、传染性废物,动物试验废物 HW02医药废物从医用药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包括兽药产品(不含中药类废物) —蒸馏及反应残余物—高浓度母液及反应基或培养基废物—脱色过滤(包括载体)物—用过废弃的吸附剂、催化剂、溶剂—生产中产生的报废药品及过期原料废抗菌药、甾类药、抗组织胺类药、镇痛药、心血管药、神经系统药、杂药,基因类废物 HW03 废药物、药品过期、报废的无标签的及多种混杂的医物、药品(不包括HW01、HW02类中的废药品) —生产中产生的报废药品(包括药品废原料和中间体反应物) —使用单位(科研、监测、学校、医疗单位、化验室等)积压或报废的药品(物) —经营部门过期的报废药品(物) 废化学试剂,废药品,废药物HW04 农药废物来自杀虫、杀菌、除草、灭鼠和植物生物调节剂的生产、经销、配制和使用过程产生的废物—蒸馏及反应残余物—生产过程母液及(反应罐及容器)清洗液—吸附过滤物(包括载体,吸附剂,催化剂) —废水处理污泥—生产、配制过程中的过期原料—生产、销售、使用过程的过期和淘汰产品—沾有农药及除草剂的包装物及容器废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杀蟥剂、有机磷杀菌剂、有机氯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锡杀菌剂、有机氮杀菌剂、醌类杀菌剂、无机杀菌剂、有机胂杀菌剂、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醚类除草剂、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醚类除草剂、取代脲类除草剂、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无机除草剂 HW05 木材防腐剂废物从木材防腐化学品的生产、配制和使用中产生的废物(不包括与HW04类重复的废物) —生产单位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工艺反应残余物、吸附过滤物及载体—使用单位积压、报废或配制过剩的木材防腐化学品销售经营部门报废的木材防腐化学品含五氯酚,苯酚,2-氯酚,甲酚,对氯间甲酚,三氯酚,屈萘,四氯酚,杂酚油,萤蒽,苯并α芘,2,4-二甲酚,2,4-二硝基酚,苯并(b)萤蒽,苯并(α)蒽,二苯并(α)蒽的废物 HW06 有机溶剂废物从有机溶剂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不包括HW42类的废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的合成、裂解、分离、脱色、催化、沉淀、精馏等过程中产生的反应残余物,吸附过滤物及载体—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溶剂的清洗杂物废催化剂,清洗剥离物,反应残渣及滤渣,吸附物与载体废物 HW07热处理含氰废物从含有氰化物热处理和退火作业中产生的废物—金属含氰热处理—含氰热处理回火池冷却—含氰热处理炉维修—热处理渗碳炉含氰热处理钡渣,含氰污泥及冷却液,含氰热处理炉内衬,热处理渗碳氰渣 HW08 废矿物油不适合原来用途的废矿油—来自于石油开采和炼制产生的油泥和油脚—矿物油类仓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机械、动力、运输等设备的更换油及清洗油(泥) —金属轧制、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渣) —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及油泥—油加工和油再生过程中产生的油渣及过滤介质废机油、原油、液压油、真空泵油、柴油、汽油、重油、煤油、热处理油、樟脑油、润滑油(脂)、冷却油 HW09 废乳化液从机械加工、设备清洗等过程中生产的废乳化液、废油水混合作—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过剩乳化液(膏) —机械加工、金属切削和冷拔过程产生的废乳化剂—清洗油罐、油件过程中产生的油水、烃水混合物—来自于(乳化液)水压机定期更换的乳化废液废皂液、乳化油/水、烃/水混合物、乳化液(膏)、切削剂、冷却剂、润滑剂、拔丝剂HW10 含多氯联苯废物含有或沾染多氯联苯(PCBs)、多氯三联苯(PCTs)、多溴联苯(PBBs)的废物质和废物品—过剩的、废弃的、封存的、待替换的含有PCBs、PBBs和PCTs的电力设备(电容器、变压器) —从含有PCBs,PBBs和PCTs或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电力设备的拆装过程中的清洗液—被PCBs,PBBs和PCTs污染的土壤及包装物含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PBBs)、多氯三联苯(PCTs)废物 HW11 精(蒸)馏残渣从精炼、蒸馏和任何热解处理中产生的废焦油状残留物—煤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渣—原油蒸馏过程中产生的焦油残余物—原油精制过程中产生的蒸馏残渣和蒸馏釜底物—化学品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或蒸馏残余物所污染的土壤—盛装过焦油状残余物的包装和容器沥青渣,焦油渣,废酸焦油,酚渣,蒸馏釜残物,精馏釜残物,甲苯渣,液化石油残液(含苯并(α)芘、屈萘、萤蒽,多环芳烃类废物) HW12 染料、涂料废物从油墨、染料、颜料、油漆、真漆、罩光漆的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颜料、染料、涂料和不合格产品—染料、颜料生产硝化、氧化、还原、磺化、重氮化、卤化等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废母液、残渣、中间体雇废物—油漆、油墨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颜料、油墨的有机溶剂废物—使用酸、大事或有机溶剂清洗溶器设备产生的污泥状剥离物—含有染料、颜料、油墨、油漆残余物的废弃物包装物—废水处理污泥废酸性染料、碱性染料、媒染染料、偶氮染料、直接染料、冰染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活性染料、醇酸树脂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聚氨酯树脂涂料、聚乙烯树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双组份涂料、油墨、重金属颜料 HW13 有机树脂类废物从树脂、胶乳、增塑剂、胶水/胶合剂的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合格产品、废副产物—在合成、酯化、缩合等废催化剂、高浓度废液—精馏、分离、精制过程中产生的釜残液、过滤介质和残渣—使用溶剂或酸、碱清洗容器设备剥离下的树脂状、黏稠杂物—废水处理污泥含邻苯二甲酸酯类,脂肪酸二元酸酯类,磷酸酯类,环氧化合物类,偏苯三甲酸酯类,能酯类,氯化石蜡,二元醇和多元醇酯类,磺酸衍生物废物 HW14 新化学品废物从研究和开发或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尚未鉴定的和(或)新的并对人类和(或)环境的影响未明的化学废物新化学研制中产生的废物 HW15 爆炸性废物在生产、销售、使用爆炸物品过程中产生的次品、废品及具有爆炸性质的废物—不稳定,在无爆震时容易发生剧烈变化的废物—能和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经过发势吸湿、吸湿、自发的化学变化具有着火倾向的废物—在有引发源或加热时能爆需求或爆炸的废物含叠氮乙酰,硝酸乙酰酯,叠氮铵,氨酸铵,六硝基高钴酸铵,硝酸铵,氮化铵,过碘酸铵,高锰酸铵,苦味酸铵,四过氧名称酸铵,叠氮羰基胍,叠氮钡、氯化重氮苯,苯并三唑,亚硝胍,硝化甘油,四硝基戊四醇,三硝基氯苯,聚乙烯硝酸酯,硝酸钾,叠氮化银,无烟火药,叠氮化钠,苦味酸钠,四硝基甲烷,四氮化四硒,四氮经四硫,四氮烯,氮化铊,二氮化三铅,二氮化三汞,三硝基苯,氯酸钾,雷汞,雷银,三硝基甲苯,三硝基间苯二酚的废物HW16 感光材料废物从摄影化学品、感光材料的生产、配制、使用中产生的废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和过期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及废水污泥—出版社、报社、印刷厂、电影厂在使用和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显(定)影液、胶片及废像纸—社会照像部、冲洗部在使用和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显(定)影液、胶片及废像纸—医疗院所的X光和CT检查中产生的废显(定)液及胶片废显影液、定影液、正负胶片、像纸、感光原料及药品 HW17 表面处理废物从金属和塑料表面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电镀行业的电镀槽渣、槽液及水处理污泥—金属和塑料表面酸(碱)洗、除油、除犭、洗涤工艺产生的腐蚀液、洗涤液和污泥—金属和塑料表面磷化、出光、化抛过程中产生的残渣(液)及污泥—镀层剥除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及残渣废电镀溶液,镀槽淤渣,电镀水处理污泥,表面处理酸碱渣,氧化槽渣,磷化渣,亚硝酸盐废渣 HW18 焚烧处置残渣从工业废物处置作业中产生的残余物焚烧处置残渣及灰尘 HW19 含金属羰基化合物废物在金属羰基化合物制造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羰基化合物成份的废物—精细化工产品生产—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金属羰基化合物(五羰基铁,八羰基二钴,羰基镍,三羰基钴,氢氧化四羰基钴)废物 HW20 含铍废物含铍及其化合物的废物—稀有金属冶炼—铍化合物生产含铍,硼氢化铍,溴化铍,氢氧化铍,碘化铍,碳酸铍,硝酸铍,氧化铍,硫酸铍,氟化铍,氯化铍,硫化铍的废物 HW21 含铬废物含有六价铬化合物的废物—化工(铬化合物)生产—皮革加工(鞣革)业—金属、塑料电镀—酸性媒介染料染色—颜料生产与使用—金属铬治炼(铁合金) 含铬酸酐,(重)铬酸钾,(重)铬酸钠,铬酸,三氧化铬,铬酸锌,铬酸钾,铬酸钙,铬酸银,铬酸铅,铬酸钡的废物 HW22 含铜废物含有铜化合物的废物—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金属、塑料电镀—铜化合物生产含溴化(亚)铜,氢氧化铜,硫酸(亚)铜,碘化(亚)铜,碳酸铜,硝酸铜,硫化铜,氟化铜,硫化(亚)铜,氯化(亚)铜,醋酸铜,氧化铜钾,磷酸铜,二水合氯化铜铵的废物 HW23 含锌废物含有锌化合物的废物—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金属、养料电镀—颜料、油漆、橡胶加工—锌化合物生产—含锌电池制造业含溴化锌,碘化锌,硝酸锌,硫酸锌,氟化锌,硫化锌,过氧化锌,溴酸锌,醋酸锌,草酸锌,铬酸锌,溴酸锌,醋酸锌,草酸锌,溴酸锌,磷酸锌,焦磷酸锌,磷化锌的废物 HW24 含砷废物含砷及砷化合物废物—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砷及其化合物的生产—石油化工—农药生产—染料和制革业含砷,三氧化二砷,亚砷酐,五氧化二砷,五硫化二砷,硫化亚砷,砷化锌,乙酰基砷铜,砷化钙,砷酸鲺,砷酸铁,砷酸钠,砷酸汞,砷钾,砷化(三)氢的废物含硒,二氧化化硒,三氧化碍,四氟化硒,六氟化硒,二氯化硒,亚硒酸,硒化氢,硒化钠,(亚)硒酸纳,二友谊化硒,硒化亚铁,亚硒酸钡,硒酸,二甲基硒的废物含镉,溴化镉,碘公顷镉,氢氧化镉,氯化镉,氟化镉,醋酸镉,氧化镉,二甲基镉的废物 HW25 含硒废物含硒及硒化合物废物—有色金属冶炼及电解—硒化合物生产—颜料、橡胶、玻璃生产含硒,二氧化硒,三氧化硒,四氟化硒,六氟化硒,二氯化二硒,四氯化硒,亚硒酸,硒化氢,硒化钠,(亚)硒酸钠,二硫化硒,硒化亚铁,亚硒酸钡,二硫化硒,硒化亚铁,亚硒酰凡,硒酸,二甲基硒的废物 HW26 含镉废物含镉及其化合物废物—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镉化合物生产—电池制造业—电镀行业含镉,溴化镉,碘化镉,氢氧化镉,碳酸镉,硝酸镉,硫酸镉,硫化镉,氯化镉,氟化镉,醋酸镉,氧化镉,二甲基镉的废物HW27 含锑废物含锑及其化合物废物—有色金属冶炼—锑化合物生产和使用含锑,二氧化二锑,亚梯酐,五氧化二锑,硫化亚梯,硫化锑,氟化亚锑,氟化锑,氯化(亚)锑,三氢化锑,锑酸钠,锑酸铅,乳酸锑,亚锑酸钠的废物 HW28 含碲废物含碲及其化合物废物—有色金属冶炼及电解—碲化合物生产和使用含碲,四氯化碲,亚碲酸,碲化氢,碲酸,二乙基碲,二甲基碲的废物 HW29 含汞废物含汞及其化合物废物化学工业含汞纳化剂制造与使用—含汞电池制造业—汞冶炼及汞回收工业—有机汞和无机汞化合物生产—农药及制药业—荧光屏及汞灯制造及使用—含汞玻璃计器制造及使用—汞法烧碱生产产生的含汞盐泥含汞,溴化(亚)汞,碘化(亚)汞,硝酸(亚)汞,氧化汞,硫酸(亚)汞,氯化(亚)汞,硫化汞,氯化乙基汞,氯化汞铵,氯化甲基汞,醋酸(亚)汞,二甲基汞,二乙基汞,氯化高汞的废物 HW30 含铊废物含铊及其化合物废物—有色金属冶炼及农药生产—铊公合物生产及使用含铊,溴化亚铊,氢氧化(亚)铊,碘化亚铊,硝酸亚铊,碳酸亚铊,硫酸亚铊,氧化亚铊,硫化亚铊,三氧化二铊,三硫化二铊,氟化亚铊,氯化(亚)铊,铬酸铊,氯酸铊,醋酸铊的废物 H W31 含铅废物—铅冶炼及电解过程中的残渣及铅尘—铅(酸)蓄电池生产中产生的废铅渣及铅酸(污泥) —报废的铅畜电池—铅铸造业及制品业的废铅渣及水处理污泥—铅化合物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含铅,乙酸铅,溴化铅,氢氧化铅,碘化铅,碳酸铅,硝酸铅,氧化铅,硫酸铜,碳酸铅,硝酸铅,氧化铅,硫化铜,高氯酸铅,碱性硅酸铅,四烷基铅,四氧化铅,二氧化铅的废物 HW32 无机氟化物废物含无机氟化物的废物(不包括氟化钙、氟化镁) 含氟化铯,氟硼酸,氟硅酸锌,氢氟酸,氟硅酸,六氟化硫,氟化钠,五氟化硫,二氟磷酸,氟硫酸,氟硼酸铵,氟硅酸铵,氟化铵,氟化钾,氟化铬,五氟化碘,氟氢化钾,氟氢化钠,氟硅酸钠的废物 HW33 无机氰化物废物从无机氰化物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无机氰化物的废物(不包括HW07类热处理含氰废物) —金属制品业的电解除油,表面硬化化学工艺中产生的含氰废物—电镀业和电子零件制造业中电镀工艺、镀层剥除工艺中产生的含氰废物—金矿开采与筛选过程产生的含氰废物—首饰加工的化学抛光工艺产生的含氰废物—其它生产、实验、化验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含氰废物及包装物含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锂,氰化汞,氰化铅,氰化铜,氰化锌,氰化钡,氰化钙,氰化镍,铜氰化钠,铜氰化钾,镍氰化钾,溴化氰,氰化钴的废物 HW34 废酸从工业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产生的废酸液、固态酸及酸渣(P H≤2的液态酸) —工业化学品制造—化学分析及测试—金属及其它制品的酸蚀、出光、除锈(油)及清洗—废水处理—纺织印染前处理废硫酸、硝酸、盐酸、磷酸、(次)氯酸、溴酸、氢氟酸、氢溴酸、硼酸、砷酸、硒酸、氰酸、氰磺酸、碘酸、王水 HW35 废碱从工业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碱液、固态碱及碱渣(PH≥12.5的液态碱) —工业化学品制造—化学分析及测试—金属及其综制品的碱蚀、出光、除锈(油)及清洗—废水处理—纺织印染前处理—造纸废液废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硼砂、(次)氯酸钠、(次)氯酸钾、(次)氯酸钙、磷酸钠 HW36 石棉废物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石棉废物—石棉矿开采及其石棉产品加工—石棉建材生产—含石棉设施的保养(石棉隔膜,热绝缘体等) —车辆制动器衬片的生产与更换石棉尘,石棉废纤纤维,废石棉绒,石棉隔热废料,石棉尾矿渣 HW37 有机磷化合物废物从农药以外其他有机磷化合物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磷废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反应残余物—生产过程中过滤物、催化剂(包括载体)及废弃的吸附剂—废水处理污泥—配制,使用过程中的过剩物、残渣及其包装物含氯硫磷,硫磷嗪,磷酰胺,丙基磷酸四乙酯,四磷酸六乙酯,硝基硫磷酯,苯脯磷,磷酸酯类化合物,苯硫磷,异丙磷,三氯化磷,磷酸三丁酯的废物 HW38 有机氰化物废物从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氰化物的废物—在合成、缩合等反应中产生的高浓度废液及反应残余物—在催化剂、精馏、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废催化剂、釜残及过滤介质物—生产、配制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废水处理污泥含乙腈,丙烯腈,已二腈,氨丙腈,氯丙烯腈,氰基乙酸,氰基氯戊烷,乙醇腈,丙腈,四甲基玻珀腈,溴苯甲腈,苯腈,乳酸腈,丙酮腈,丁基腈,苯基异丙酸酯,氰酸酯类的废物、 HW39 含酚废物酚、酚化合物的废物(包括氯酚类和硝基酚类)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废液及反应残余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吸附过滤物,废催化剂、精馏釜残液(包括石油、化工、煤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酚类化合物废物) 含氨基苯酚,溴酚,溴酚,氯甲苯酚,煤焦油,二氯酚,二硝基苯酚,对苯二酚,三羟基苯,五氯酚(钠),硝基苯酚,三氯酚,氯酚,甲酚,硝基苯甲酚,苦味酸,二硝基苯酚钠,苯酚胺的废物 HW40 含醚废物从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醚废物—生产、配制过程中产生的醚类残液、反应残余物、水处理污泥及过滤渣—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醚类有机混合溶剂含苯甲醚,乙二醇单乙醚,甲乙醚,丙烯醚,二氯乙醚,苯乙基醚,二苯醚,二氧基乙醇乙醚,乙二醇甲基醚,乙二醇醚,异丙醚,二氯二甲醚,甲基氯甲醚,丙醚,丙醚,皿氯丙醚,三硝基苯甲醚,丙醚,四氯丙醚,三硝基苯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亚乙基二醇丁基醚,二甲醚,乙二醇异丙基醚,乙二醇苯醚,乙二戊基醚,氯甲基乙醚,丁醚,乙醚,二甘醇二乙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单乙醚的废物 HW41 废卤化有机溶剂从卤化有机溶剂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溶剂—生产、配制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残液、吸附过滤物、反应残渣、水处理污泥及废载体—生产、配制过程中产生的报废产品—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卤化有机溶剂。
危险废物;危险特性;毒性物质含量;浸出毒性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指标体系研究:依据固体法,危险废物(HW)是指列入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HW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HW引起危害主要是由于具有危险特性,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危险特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反应性;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危险特性:致癌性、致畸变性、突变性、传染性、刺激性、毒性、放射性。
HW可以包括固态(如残渣)、半固态(如乳化液废物)、液体(如废酸废碱)及具有外包装的气体等[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固体废物、HW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4]。
据统计,200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亿t,比上年增加20%,工业HW产生量963万t[5],并且每年还有数十万t医疗废物产生,另外商业服务活动和居民生活也产生大量的HW。
因此对HW进行有效管理成了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点和难点。
目前,中国已经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HW鉴别标准,但是由于研究基础过于薄弱,已经制定的法规、标准、规范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实施的具体情况表明,存在各种缺陷,可操作性较差,远远无法满足HW环境管理的需要。
1国外毒性鉴别指标1.1《巴塞尔公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以下简称《巴塞尔公约》),并于1992年生效,中国为签署国之一。
公约内容包括管理对象、范围、定义和一般义务,缔约国之间HW越境转移的管理、非法运输的管制、缔约方的合作和解决争端的办法等。
《巴塞尔公约》在附件一、二中规定了HW 类别,在附件三“危险特性的等级”中规定了14类不同性质的HW特性,如爆炸物、易燃液体、有机过氧化物、反应性、毒性、传染性、腐蚀性、生态毒性等,并对各种特性进行了定义,除规定易燃性液态废物闪点外,对毒性、腐蚀性特性等没有制定鉴别指标[6]。
九类危险品废物技术说明书
危险品废物是指因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处理及废物处置等活动而产生的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或其他危害特性的废物。
根据《危险废物名录》的规定,危险品废物可分为九类,分别是废油类、废酸类、废碱类、废水银类、废含汞废物、废含氰废物、废含铬废物、废含镍废物和其他危险废物。
针对这九类危险品废物,需要进行严格的技术管理和处理。
首先,需要编制详细的技术说明书,包括废物的性质、来源、数量、处理方法、处置地点、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
技术说明书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编制,确保废物处理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针对废油类废物,技术说明书应包括废油的来源、种类、处理方法(如再生利用或焚烧处理)、处理设施的要求等内容。
对于废酸类、废碱类废物,技术说明书应详细描述废酸废碱的性质、酸碱中和处理方法、中和产物的处理方式等。
废水银类、废含汞废物、废含氰废物、废含铬废物、废含镍废物的技术说明书则需要重点描述废物的安全处理方法,以及废物处理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和设备要
求。
此外,对于其他危险废物,技术说明书应根据废物的具体特性进行详细的说明,包括废物的化学成分、危害特性、处理方法等。
技术说明书还应包括废物的运输、储存、处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确保废物处理过程中不会造成事故或污染。
总之,针对九类危险品废物,编制详细的技术说明书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规范废物处理过程,保障环境和人体健康安全。
同时,技术说明书也为废物处理单位提供了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废物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危险废物;危险特性;毒性物质含量;浸出毒性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指标体系研究:依据固体法,危险废物(HW)是指列入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HW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HW引起危害主要是由于具有危险特性,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危险特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反应性;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危险特性:致癌性、致畸变性、突变性、传染性、刺激性、毒性、放射性。
HW可以包括固态(如残渣)、半固态(如乳化液废物)、液体(如废酸废碱)及具有外包装的气体等[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固体废物、HW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4]。
据统计,200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亿t,比上年增加20%,工业HW产生量963万t[5],并且每年还有数十万t医疗废物产生,另外商业服务活动和居民生活也产生大量的HW。
因此对HW进行有效管理成了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点和难点。
目前,中国已经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HW鉴别标准,但是由于研究基础过于薄弱,已经制定的法规、标准、规范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实施的具体情况表明,存在各种缺陷,可操作性较差,远远无法满足HW环境管理的需要。
1国外毒性鉴别指标1.1《巴塞尔公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以下简称《巴塞尔公约》),并于1992年生效,中国为签署国之一。
公约内容包括管理对象、范围、定义和一般义务,缔约国之间HW越境转移的管理、非法运输的管制、缔约方的合作和解决争端的办法等。
《巴塞尔公约》在附件一、二中规定了HW 类别,在附件三“危险特性的等级”中规定了14类不同性质的HW特性,如爆炸物、易燃液体、有机过氧化物、反应性、毒性、传染性、腐蚀性、生态毒性等,并对各种特性进行了定义,除规定易燃性液态废物闪点外,对毒性、腐蚀性特性等没有制定鉴别指标[6]。
危废鉴别标准危险废物是指因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等特性,或者具有易燃、易爆、氧化性、腐蚀性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废物。
危险废物的鉴别对于正确的处理和处置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废鉴别的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和处理危险废物。
首先,危废鉴别需要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进行分类。
按照国际上的标准,危险废物主要分为有害废物、感染性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有害废物包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废物,如废液、废涂料、废溶剂等。
感染性废物是指含有或者可能含有病原体的废物,如医疗废物、实验室废物等。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产生的废弃物,包括感染性废物、化学废物、药物废物等。
放射性废物是指放射性物质的废物,如放射性药品的废弃物、实验室放射性废物等。
其次,危废鉴别需要根据废物的外观、性状和来源进行判断。
外观上,危险废物可能呈现出液体、固体、气体等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也各不相同。
性状上,危险废物可能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放射性等特性,需要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来鉴别。
来源上,危险废物可能来自工业生产、医疗机构、实验室、家庭等不同场所,需要根据来源进行分类和鉴别。
再次,危废鉴别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判断。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别标准和处理要求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判断。
在中国,危险废物的鉴别和处理需要符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名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废物的正确分类和处理。
最后,危废鉴别需要依靠专业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支持。
对于一些复杂的危险废物,可能需要借助化学分析、生物检测、物理测试等专业手段来进行鉴别。
此外,还需要依靠专业的设备和装置来进行处理和处置,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和环保要求。
总之,危废鉴别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依据危险废物的特性、外观、性状、来源、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来进行判断。
只有做到正确的鉴别和分类,才能实现对危险废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危废鉴定标准危险废物(危废)是指因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处置等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等危害特性的废弃物。
危废的鉴定标准对于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危废鉴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危废鉴定标准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比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文件对危废的鉴定标准都有明确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严格按照这些法规的要求进行危废鉴定,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其次,危废鉴定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危废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等方面的特征。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态、密度、溶解度等;化学性质包括PH值、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毒性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鉴定,可以全面了解危废的危害程度,为后续的处理和处置提供依据。
另外,危废鉴定标准还应当考虑危废的来源和产生过程。
不同的产生过程会导致危废的成分和性质有所不同,因此在鉴定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比如,化工企业产生的危废可能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而医疗机构产生的危废可能含有大量的感染性物质,因此在鉴定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最后,危废鉴定标准还应当考虑危废的处置方式和环境风险。
根据危废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应当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比如固化、焚烧、填埋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危废对环境的潜在风险,比如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
因此,在鉴定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因素,确保危废的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危废鉴定标准对于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鉴定,综合考虑危废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来源和产生过程、处置方式和环境风险等因素,确保危废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后续的处理和处置提供可靠依据。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编号废物类别废物来源常见国际危害组分或废物名称HW01 医院临床废物从医院、医疗中心和诊所的医疗服务中产生的临床废物——手术、包扎残余物——生物培养、动物试验残余物——化验检查残余物——传染性废物——废水处理污泥手术残物,敷料、化验废物,传染性废物,动物试验废物HW02 医药废物从医用药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包括兽药产品(不含中药类废物)——蒸馏及反应残余物——高浓度母液及反应基或培养基废物——脱色过滤(包括载体)物——用过废弃的吸附剂、催化剂、溶剂——生产中产生的报废药品及过期原料废抗菌药、甾类药、抗组织胺类药、镇痛药、心血管药、神经系统药、杂药,基因类废物HW03 废药物、药品过期、报废的无标签的及多种混杂的药物、药品(不包括HW01,HW02类中的废药品)——生产中产生的报废药品(包括药品废原料和中间体反应物)——使用单位(科研、监测、学校、医疗单位、化验室等)积压或报废的药品(物)——经营部门过期的报废药品(物)废化学试剂,废药品,废药物HW04 农药废物来自杀虫、杀菌、除草、灭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经销、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蒸馏及反应残余物——生产过程母液及(反应罐及容器)清洗液——吸附过滤物(包括载体,吸附剂,催化剂)——废水处理污泥——生产、配制过程中的过期原料——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的过期和淘汰产品——沾有农药及除草剂的包装物及容器废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杀螨剂、有机磷杀菌剂、有机氯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锡杀菌剂、有机氮杀菌剂、醌类杀菌剂、无机杀菌剂、有机胂杀菌剂、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醚类除草剂、酚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取代脲类除草剂、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无机除草剂HW05 木材防从木材防腐化学品的生产、配制和使用中含五氯酚,苯酚,2-氯酚,甲腐剂废物产生的废物(不包括与HW04类重复的废物)——生产单位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工艺反应残余物、吸附过滤物及载体——使用单位积压、报废或配制过剩的木材防腐化学品——销售经营部门报废的木材防腐化学品酚,对氯间甲酚,三氯酚,屈萘,四氯酚,杂酚油,萤蒽,苯并a芘,2,4-二甲酚,2,4-二硝基酚苯并(b)萤蒽,苯并(a)蒽,二苯并(a)蒽的废物HW06 有机溶剂废物从有机溶剂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不包括HW42类的废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的合成、裂解、分离、脱色、催化、沉淀、精馏等过程中产生的反应残余物,吸附过滤物及载体——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溶剂的清洗杂物废催化剂,清洗剥离物,反应残渣及滤渣,吸附物与载体废物HW07 热处理含氰废物从含有氰化物热处理和退火作业中产生的废物——金属含氰热处理——含氰热处理回火池冷却——含氰热处理炉维修——热处理渗碳炉含氰热处理钡渣,含氰污泥及冷却液,含氰热处理炉内衬,热处理渗碳氰渣HW08 废矿物油不适合原来用途的废矿物油——来自于石油开采和炼制产生的油泥和油脚——矿物油类仓储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机械、动力、运输等设备的更换油及清洗油(泥)——金属轧制、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渣)——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及油泥——油加工和油再生过程中产生的油渣及过滤介质废机油、原油、液压油、真空泵油、柴油、汽油、重油、煤油、热处理油、樟脑油、润滑油(脂)、冷却油HW09 废乳化液从机械加工、设备清洗等过程中产生的废乳化液、废油水混合物——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过剩乳化液(膏)——机械加工、金属切削和冷拔过程产生的废乳化剂——清洗油罐、油件过程中产生的油水、烃水混合物——来自于(乳化液)水压机定期更换的废皂液、乳化油/水、烃/水混合物、乳化液(膏)、切削剂、冷却剂、润滑剂、拔丝剂乳化废液HW10 含多氯联苯废物含有或沾染多氯联苯(PCBs)、多氯三联苯(PCTs)、多溴联苯(PBBs)的废物质和废物品——过剩的、废弃的、封存的、待替换的含有PCBs、PBBs和PCTs的电力设备(电容器、变压器)——从含有PCBs,PBBs或PCTs的电力设备中倾倒出的介质油、绝缘油、冷却油及传热油——来自含有PCBs,PBBs和PCTs或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电力设备的拆装过程中的清洗液——被PCBs,PBBs和PCTs污染的土壤及包装物含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PBBs)、多氯三联苯(PCTs)废物HW11 精(蒸)馏残渣从精炼、蒸馏和任何热解处理中产生的废焦油状残留物——煤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渣——原油蒸馏过程中产生的焦油残余物——原油精制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状焦油及酸焦油——化学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馏残渣和蒸馏釜底物——化学品原料生产的热解过程中产生生的焦油状残余物——被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或蒸馏残余物所污染的土壤——盛装过焦油状残余物的包装和容器沥青渣,焦油渣,废酸焦油,酚渣,蒸馏釜残物,精馏釜残物,甲苯渣,液化石油气残渣(含苯并(a)芘、屈萘、萤蒽、多环芳烃类废物)HW12 染料、涂料废物从油墨、染料、颜料、油漆、真漆、罩光漆的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颜料、染料、涂料和不合格产品——染料、颜料生产硝化、氧化、还原、磺化、重氮化、卤化等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废母液、残渣、中间体废物——油漆、油墨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颜料、油墨的有机溶剂废物——使用酸、碱或有机溶剂清洗容器设备产生的污泥状剥离物——含有染料、颜料、油墨、油漆残余物的废弃包装物——废水处理污泥废酸性染料、碱性染料、媒染染料偶氮染料、直接染料、冰染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活性染料、醇酸树脂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聚氨酯树脂涂料、聚乙烯树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双组份涂料、油墨、重金属颜料HW13 有机树酯类废物从树酯、胶乳、增塑剂、胶水/胶合剂的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废副产物——在合成、酯化、缩合等反应中产生的废催化剂、高浓度废液——精馏、分离、精制过程中产生的釜残液、过滤介质和残渣——使用溶剂或酸、碱清洗容器设备剥离下的树脂状、黏稠杂物——废水处理污泥含邻苯二甲酸酯类,脂肪酸二元酸酯类,磷酸酯类,环氧化合物类,偏苯三甲酸酯类,聚酯类、氯化石蜡,二元醇和多元醇酯类,磺酸衍生物的废物HW14 新化学品废物从研究和开发或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尚未鉴定的和(或)新的并对人类和(或)环境的影响未明的化学废物新化学品研制中产生的废物HW15 爆炸性废物在生产、销售、使用爆炸物品过程中产生的次品、废品及具有爆炸性质的废物——不稳定,在无爆震时容易发生剧烈变化的废物——能和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经过发热、吸湿、自发的化学变化具有着火倾向的废物——在有引发源或加热时能爆震或爆炸的废物含叠氮乙酰,硝酸乙酰酯,叠氮胺,氯酸铵,六硝基高钴酸铵,硝酸铵,氮化铵,过碘酸铵,高锰酸铵,苦味酸铵,四过氧铬酸铵,叠氮羰基胍,叠氮钡,氯化重氮苯,苯并三唑,亚硝基胍,硝化甘油,四硝基戊四醇,三硝基氯苯,聚乙烯硝酸酯,硝酸钾,叠氮化银,氮化银,三硝基苯间二酚银,四氮烯银,无烟火药,叠氮化钠,苦味酸钠,四硝基甲烷,四氮化四硒,四氮化四硫,四氮烯,氮化铊,二氮化三铅,二氮化三汞,三硝基苯,氯酸钾,雷汞,雷银,三硝基甲苯,三硝基间苯二酚的废物HW16 感光材料废物从摄影化学品、感光材料的生产、配制、使用中产生的废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和过期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及废水污泥——出版社、报社、印刷厂、电影厂在使用和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显(定)影液、胶片及废像纸——社会照像部、冲洗部在使用和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显(定)影液、胶片及废像纸——医疗院所的X光和CT检查中产生的废显影液、定影液、正负胶片、像纸、感光原料及药品物——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砷及其化合物的生产——石油化工——农药生产——染料和制革业氧化二砷,五硫化二砷,硫化亚砷,砷化锌,乙酰基砷铜,砷化钙,砷化铁,砷化铜,砷化铅,砷化银,乙基二氯化砷,(亚)砷酸,三氟化砷,砷酸锌,砷酸铵,砷酸钙,砷酸铁,砷酸钠,砷酸汞,砷酸铅,砷酸镁,三氯化砷,二硫化砷,砷酸钾,砷化(三)氢的废物HW25 含硒废物含硒及硒化合物废物——有色金属冶炼及电解——硒化合物生产——颜料、橡胶、玻璃生产含硒,二氧化硒,三氧化硒,四氟化硒,六氟化硒,二氯化二硒,四氯化硒,亚硒酸,硒化氢,硒化钠。
危险废物鉴定-致突变性物质名录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事业部--卿工--189-3394-6343附录D致突变性物质名录
附录A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和固体废物浸出液中中银(Ag)、铝(Al)、砷(As)、钡(Ba)、铍(Be)、钙(Ca)、镉(Cd)、钴(Co)、铬(Cr)、铜(Cu)、铁(Fe)、钾(K)、镁(Mg)、锰(Mn)、钠(Na)、镍(Ni)、铅(Pb)、锑(Sb)、锶(Sr)、钍(Th)、钛(Ti)、铊(Tl)、钒(V)、锌(Zn)等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
附录B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和固体废物浸出液中银(Ag)、铝(Al)、砷(As)、钡(Ba)、铍(Be)、镉(Cd)、钴(Co)、铬(Cr)、铜(Cu)、汞(Hg)、锰(Mn)、钼(Mo)、镍(Ni)、铅(Pb)、锑(Sb)、硒(Se)、钍(Th)、铊(Tl)、铀(U)、钒(V)、锌(Zn)等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
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和固体废物浸出液中银(Ag)、砷(As)、钡(Ba)、铍(Be)、镉(Cd)、钴(Co)、铬(Cr)、铜(Cu)、铁(Fe)、锰(Mn)、钼(Mo)、镍(Ni)、铅(Pb)、锑(Sb)、硒(Se)、铊(Tl)、钒(V)、锌(Zn)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附录D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和固体废物浸出液中银(Ag)、铝(Al)、钡(Ba)、铍(Be)、钙(Ca)、镉(Cd)、钴(Co)、铬(Cr)、铜(Cu)、铁(Fe)、钾(K)、锂(Li)、镁(Mg)、锰(Mn)、钼(Mo)、钠(Na)、镍(Ni)、锇(Os)、铅(Pb)、锑(Sb)、锡(Sn)、锶(Sr)、铊(Tl)、钒(V)、锌(Zn)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附录O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的测定方法。本方法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种类的样品测试中,无需考虑水份含量,包括各种气体捕集基质,地中及地表水,软泥,腐蚀性液体,酸性液体,废弃溶剂,油性废弃物,奶油制品,焦油,纤维废弃物,聚合乳状液,过滤性物质,废弃碳化合物,废弃催化剂,土壤及沉积物。下列物质可由该方法进行测定:丙酮、乙腈、丙烯醛、丙烯腈、丙烯醇、烯丙基氯、苯、氯苯、双(2-氯乙基)硫醚(芥子气)、溴丙酮、溴氯甲烷、二氯溴甲烷、4-溴氟苯、溴仿、溴化甲烷、正丁醇、2-丁酮、叔-丁醇、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水合氯醛、二溴氯代甲烷、氯代乙烷、2-氯乙醇、2-氯乙基-乙烯基醚、氯仿、氯甲烷、氯丁二烯、3-氯丙腈、巴豆醛、1.2-二溴-3-氯丙烷、1.2-
二溴乙烷、二溴乙烷、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氘代1.4-二氯苯、顺式-1.4-二氯-2-丁烯、反式-1.4-二氯-2-丁烯、二氯二氟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氘代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反式-1.2-二氯乙烯、1.2-二氯丙烷、1.3-二氯-2-丙醇、顺式-1.3-二氯丙烯、反式-1.3-二氯丙烯、1.2.3.4-二环氧丁烷、二乙醚、1.4-二氟苯、1.4-二氧杂环乙烷、表氯醇、乙醇、乙酸乙酯、乙基苯、乙撑氧、甲基丙烯酸乙酯、氟苯、六氯丁二烯、六氯乙烷、2-已酮、2-羟基丙腈、碘代甲烷、异丁醇、异丙基苯、丙二腈、甲基丙烯腈、甲醇、二氯甲烷、甲基丙烯酸甲酯、4-甲基-2-戊酮、萘、硝基苯、2-硝基丙烷、N-亚硝基-二-正丁基胺、三聚乙醛、五氯乙烷、2-戊酮、2-甲基吡啶、1-丙醇、2-丙醇、炔丙醇、β-丙基丙酮、丙基腈、正丙基胺、吡啶、苯乙烯、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甲苯、氘代甲苯、邻甲苯胺、1.2.4-三氯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三氯氟代甲烷、1.2.3-三氯丙烷、乙酸乙酯、氯乙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许多技术可以将这些物质转入到GC/MS系统中进行分析。分析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时,应用静态顶空技术。本方法应用于定量分析大多数沸点低于200℃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应用静态顶空技术可分析挥发性及水溶性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一些低分子量卤代碳氢化合物,芳香化合物,酮类,腈类醋酸盐类,丙烯酸盐类,酯类及硫化物。下列物质同样可以应用此方法进行分析:溴苯1,3-二氯丙烷、正丁基苯2,2-二氯丙烷、sec丁基苯、1,1-二氯丙烷、t-丁基苯、p-异丙醇甲苯、氯代乙腈、甲基丙烯酸酯、1-氯丁烷、甲基t丁基醚、1-氯己烷、五氟苯、2-氯甲苯、正丙基苯、4-氯甲苯、1,2,3-三氯苯、二溴氟代甲烷、1,2,4-三甲基苯、顺式-1,2-二氯乙烯、1,3,5-三甲基苯。本方法对于某一特定物质的定量检出限(EQL)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仪器及样品预处理/样品导入方法的选择。对于标准的四极杆仪器及自动静态顶空技术,土壤/沉积物样品的检出限应该为约5μg/kg(净重),废弃物的为0.5mg/kg(净重),地下水为5μg/L。如果应用离子阱质谱仪或其他改良的仪器,检出限可能更低。但是不管使用何种仪器,对于样品提取物和那些需要稀释的样品或为避免检测器的信号饱和而不得不减少样品体积,EQL都会成比例的增加。附录K固体废物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固体废物、土壤和地下水中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气相色谱-质谱的测定方法。可分析的化合物包括:苊、烯、苯乙酮、2-乙酰氨基芴、1-乙酰-2-硫脲、氯甲桥萘、2-氨基蒽醌、氨基偶氮苯、4-氨基联苯、3-氨基-9-乙基咔唑、杀菌灵、苯胺、o-氨基苯甲醚、蒽、杀螨特、多氯联苯1016、多氯联苯1221、多氯联苯1232、多氯联苯1242、多氯联苯1248、多氯联苯1254、多氯联苯1260、谷硫磷、芒(Barban)、安息香酸、苯并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g,h,i)二萘嵌苯、苯并(a)芘、对苯醌、苯甲醇、α-BHC、β-BHC、δ-BHC、(γ-BHC(林丹)、双(2-氯环氧)甲烷、双(2-氯乙基)醚、双(2-氯异丙基)醚、双(2-乙基己基)邻
苯二甲酸酯、4-溴苯基苯基醚、溴苯腈、邻苯二甲酸丁苄酯、敌菌丹、克菌丹、胺甲萘、克百威、三硫磷、氯丹、毒虫畏、4-氯苯胺、二氯二苯乙醇酸乙酯、5-氯-2-甲苯胺、4-氯-3-甲基苯酚、3-氯吡啶盐酸盐、1-氯萘、2-氯萘、2-氯苯酚、4-氯-1,2-苯二胺、4-氯-1,3-苯二胺、4-氯苯基苯醚、屈(Chrysene)、蝇毒磷、3-氨基对甲苯甲醚、巴毒磷、2-环己基-4,6-二硝基
酚、4,4'-DDD、4,4'-DDE、4,4'-DDT、内息磷-O、内息磷-S、燕麦敌(顺式或者反式)、2,4-二氨基甲苯、二苯并(a,j)吖啶、二苯并(a,h)蒽、二苯并呋喃、二苯并(a,e)芘、1,2-二溴-3-氯丙烷、二-正丁基邻苯二甲酸酯、二氯萘醌、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3,3'-二氯对氨基联苯、2,4-二氯芬、2,6-二氯芬、敌敌畏、百治磷、氧桥氯甲桥萘、二乙基邻苯二甲酸酯、二乙基己烯雄酚、二乙基硫酸酯、二水合黄樟脑、乐果、3,3'-二甲氧基对氨基联苯、二乙基氨基偶氮苯、7,12-二甲基苯蒽、3,3'-二甲基联苯胺、a,a-二甲基苯乙胺、2,4-二甲苯酚、二甲基邻苯二甲酸酯、1,2-二硝基苯、1,3-二硝基苯、1,4-二硝基苯、4,6-二硝基-2-甲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2,4-二硝基苯、2,6-二硝基苯、敌螨普、2-(1-甲基-正丙基)-4,6-二硝基苯酚、敌杀磷、二苯胺、5,5-苯妥英、1,2-二甲基苯肼、二正辛基邻苯尔甲酸酯、乙拌磷、硫丹I、硫丹II、硫丹硫酸酯、异狄试剂、异狄氏醛、异狄氏酮、乙硫磷、乙基氨基甲酸盐、伐灭磷、丰索磷、倍硫磷、氟灭草、荧蒽、芴、2-氟联苯、2-氟苯酚、七氯、七氯环氧化物、六氯苯、六氯丁二烯、六氯环戊二烯、六氯乙烷、六氯酚、六氯丙烯、六甲基磷酰胺、对苯二酚、茚并、异艾氏剂、异氟乐酮、异黄樟油精、十氯酮、对溴磷、马拉硫磷、顺丁烯二酸酐、炔雌醇甲醚、噻吡二胺、甲氧滴滴涕、3-甲(基)胆蒽、4,4'-亚甲双(2-氯苯胺)、4,4'-亚甲双(N,N-二甲基氯苯胺)、甲基甲磺酸、2-
甲基萘、甲基对硫磷、2-甲基苯酚、3-甲基苯酚、4-甲基苯酚、速灭磷、兹克威、灭灵蚁、久效磷、二溴磷、萘、1,4-萘醌、1-萘胺、2-萘胺、烟碱、5-硝基苊、2-硝基苯胺、3-硝基苯胺、4-硝基苯胺、5-硝基-邻-氨基
苯甲醚、硝基苯、4-硝基联苯、除草醚、2-硝基苯酚、4-硝基苯酚、5-硝基-邻-甲苯胺、硝基萘啉-1-氧化物、N-亚硝基二正丁基胺、N-硝基二乙胺、N-亚硝基二甲基胺、N-亚硝基甲基乙基胺、N-亚硝基二丙基胺、N-硝基吗啉、N-硝基哌啶、N-硝基吡咯烷、八甲基焦磷酰胺、4,4'-氨基联苯醚、硝苯硫酸酯、五氯苯、五氯硝基苯、五氯苯酚、乙酰对胺苯乙醚、菲、苯
巴比妥、苯酚、1,4-苯乙胺、甲拌磷、裕必松、亚胺硫磷、磷胺、邻苯二甲酸酐、2-甲基吡啶、胡椒砜、戊炔草胺、丙基硫脲嘧啶、芘、嘧啶、间苯二酚、黄樟油精、番木鳖碱、菜草畏、托福松、1,2,4,5-四氯苯、2,3,4,6-四氯苯酚、杀虫畏、四乙基二硫焦磷酸酯、四乙基焦磷酸酯、硫酸嗪、硫酸酚、甲苯二异氰酸酯、邻甲苯胺、Toxaphene、1,2,4-三氯苯、2,4,5-三氯酚、2,4,6—三氯苯酚、氟乐灵、2,4,5-三甲基苯胺、三甲基磷酸酯、1,3,5-三硝基苯、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三对甲苯基磷酸酯、硫代磷酸三甲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