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之一精读 河床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33
大地的歌吟[单元导读] 本单元以“大地的歌吟”为主题,五首诗歌集中写诗人对祖国、对大地母亲的颂扬之情。
本单元的诗歌不单是借景抒情,还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
诗人通过塑造“河床”“金黄的稻束”“半棵树”等中心形象而引发无限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人与大地的结构,即对自然、土地、生命的沉思。
诗人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将“诗”与“思”融合在一起。
《河床》通过对高原地域色彩的特有意象的捕捉,进入历史,进入生命。
《金黄的稻束》由寻常的农村生活景象生发出不寻常的诗情,将清明的思想、澄清的理性与真挚的情愫、坚挺的意象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
《地之子》从“大地”与“天国”的比照中,进一步升华了对大地母亲的爱怜之情,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与感染力。
《半棵树》用那种被雷电劈去了一半身躯却依然坚韧不拔、生命不息的半棵树意象,鲜明地体现了“文革”中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
《边界望乡》以个人的感受传达既具古典意味,又与现代千千万万游子心灵相通的乡愁——一种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的情境。
河床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
中国伟大的民族诗人。
籍贯湖南桃源。
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木图》等。
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已为人所共识。
他是一个独具生命魅力且有持续艺术创造力的诗人,他的作品情感深沉且充满西北地域特色。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他甘于寂寞的思想气质和写作心态,赢得了诗坛的尊重。
2.背景探寻《河床》记录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精神生命图像。
这些诗从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沉郁顿挫的大生命的庄重与阔大。
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河床/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1.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河床》《河床》一诗写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精神生命图像。
这类诗,从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沉郁顿挫的生命的庄重与阔大。
对苦难的深刻体验和对青藏高原的原始风情的描述,是昌耀创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灵感源泉。
《河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河床”,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富有雄性美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
也正是这种神秘、孤寂、阳刚、大气的气质与诗人自身生命过程中折射出的情绪交叉融合在一起,我们才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代诗人命运的行迹,一种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
2.诗神虔诚追随者的心语——《金黄的稻束》这首诗写于20世纪40年代,作者自己说:“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边闪进我视野的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
”3.人子深情的恋歌——《地之子》这是一首“作为人子的深情”的恋歌。
作者以舒缓而庄重的笔调把对大地母亲的一往情深传达得炽烈而深沉。
这里的土地,含义已超出了自身,成了祖国、母亲乃至人世间的代称。
正是基于这种乡土自然人文景观,诗人才触摸到了乡土古朴而悲凉、美丽又忧伤的灵魂内核,以一扇扇诗的窗口透析了现代乡土以及“地之子”自身的精神脉动与生命情韵,并且在歌唱乡土的绵延精神的音响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当现代诗派诗人们纷纷迷醉于自我生存的精细文雅时,李广田却固执地扎根土地,以乡土之境折射农人心曲与现实风云,并踏实地靠近了乡土本质。
4.强烈的生命意识的写意画——《半棵树》《半棵树》是1972年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诗人牛汉看到同是“下放”的冯雪峰瘦削的形象受触发而写的。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由我来跟大家说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河床》。
诗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语言的最高级的表达形式,一个人要培养纯正的审美趣味,最好要从读诗开始。
但是,我们的学生对现代诗歌接触少,不了解现代诗歌除了讲究意趣的表达外还注重思想深度的挖掘,因此,欣赏这类诗歌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通过必修里对现代诗歌的学习,他们掌握了读诗要先找意象的基本欣赏方法,且阅读现代诗歌对人的智力也是一大挑战,因此,学生对学习现代诗歌还是有兴趣的。
诗歌第四单元以“大地的歌吟”为主题,5首诗歌集中写诗人对祖国、对大地母亲的颂扬。
因为这种颂扬与诗人的苦难历程和内心的执著不屈联系在一起,所以它又是深沉的。
本单元的诗歌不单是借景抒情,还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课提出:“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把这首诗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寻找诗人独有的意象,体会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
2.体会诗人个性化语言的表达,以及这种语言表达的选择对于传达思想情感的作用。
学生通过初步阅读可以感受到其中澎湃的激情和粗犷雄浑的美。
但一下读懂是不容易的。
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这首诗的初步印象,它既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又或者是语言上的。
也可以让学生提一些问题,问题本身也是思考的一个结果。
这样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侧面对诗歌进行挖掘式的解读。
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必修里学到的读懂诗歌的最基本的方法:寻找意象,明白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这首诗中最大的意象——河床,诗中有对河床的直接描绘,同时也通过其他一些意象的辅助来使“河床”这个意象变得更加坚实、饱满、丰富。
通过这些意象,我们不难感受到河床的雄悍、粗犷、原始、神秘的特点。
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荷花(观张大千氏画)郑敏这一朵,用它仿佛永不会凋零的杯,盛满了开花的快乐才立在那里像耸直的山峰载着人们忘言的永恒那一卷,不急于舒展的稚叶在纯净的心里保藏了期望才穿过水上的朦胧,望着世界拒绝也穿上陈旧而褪色的衣裳但,什么才是那真正的主题在这一场痛苦的演奏里?这弯着的一枝荷梗,把花朵深深垂向你们的根里,不是说风的催打雨的痕迹,却因为它从创造者的手里承受了更多的生,这严肃的负担。
一、作者简介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出生于湖南桃源三阳港镇王家坪村。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
同年参加抗美援朝。
在这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被选为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被评聘为一级作家。
2000年3月23日,在西宁逝世。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
郑敏,福建闽侯人。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转哲学系。
1942年开始发表诗作。
1943年毕业后赴美国布朗大学留学。
1951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
1956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英国文学研究。
1960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诗集《诗集1942—1947》《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译著《美国当代诗选》等。
李广田(1906—1968),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
山东邹平人。
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始发表诗文。
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三人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
这时期的散文集为《画廊集》《银狐集》和《雀蓑记》,大多抒写内心感怀和乡土人生,追求恬淡静美的文风和浓厚的泥土气息。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一些中学和西南联大任教,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著有散文集《圈外》《回声》和《日边随笔》,视野较前开阔。
同时著有长篇小说《引力》、短篇小说集《金坛子》和评论集《文学枝叶》等,诗集《普城集》和散文《花潮》《山色》等。
第四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①教育的继承性是很强的,即使是创新,也要把传统中合理的东西留下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必须瞻前..顾后..。
②这老爷子对今天的一切都看不顺眼,成天慨叹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③长春亚泰与山东鲁能两支球队实力相当,半斤八两....,难分高低.④他是主犯,如果与从犯判一样的刑,那就罚不当罪....了。
⑤那几篇文章写得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篇还算差强.....人意⑥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街谈巷议....,褒贬不一。
A.②③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②⑤【解析】①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②世风日下:指社会风气一天天变坏。
③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为贬义。
运用错误.④罚不当罪: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运用错误。
⑤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⑥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适用对象错。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子表意明确的是(B)A.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并提出3 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 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B.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C.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
D.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解析】A项,搭配不当,“提出”与“抚慰金"不搭配;C 项,成分残缺,应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加上“推进”;D项,不合逻辑,“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
诗歌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编写时间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的语言特征: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音乐性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抽象哲理如何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3、理解诗歌中象征意蕴,以及历史文化的厚重感4、体会不同诗人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的语言特征: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音乐性2、难点:体会不同诗人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三、相关链接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出生于湖南桃源三阳港镇王家坪村。
19 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
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1953年6月元山战役中因头部负伤回国治疗。
伤愈后进河北荣军学校学习。
1955年主动报名参加开发大西北。
1956年调青海省文联任创作员。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从事农垦,1979年平反。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在青海省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省文联评聘为一级作家。
2000年3月23日,昌耀因患肺癌在西宁逝世。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
其新边塞诗歌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郑敏,1920年生,福建闽侯人。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转入哲学系。
1942年开始发表诗作。
1943年毕业后赴美国布朗大学留学。
1951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
1956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英国文学研究。
1960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诗集《诗集19 42—1947》《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译作《美国当代诗选》等。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素材:大地的歌吟[单元导读] 本单元以“大地的歌吟”为主题,五首诗歌集中写诗人对祖国、对大地母亲的颂扬之情。
本单元的诗歌不单是借景抒情,还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
诗人通过塑造“河床”“金黄的稻束”“半棵树”等中心形象而引发无限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人与大地的结构,即对自然、土地、生命的沉思。
诗人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将“诗”与“思”融合在一起。
《河床》通过对高原地域色彩的特有意象的捕捉,进入历史,进入生命。
《金黄的稻束》由寻常的农村生活景象生发出不寻常的诗情,将清明的思想、澄清的理性与真挚的情愫、坚挺的意象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
《地之子》从“大地”与“天国”的比照中,进一步升华了对大地母亲的爱怜之情,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与感染力。
《半棵树》用那种被雷电劈去了一半身躯却依然坚韧不拔、生命不息的半棵树意象,鲜明地体现了“文革”中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
《边界望乡》以个人的感受传达既具古典意味,又与现代千千万万游子心灵相通的乡愁——一种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的情境。
河床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
中国伟大的民族诗人。
籍贯湖南桃源。
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木图》等。
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已为人所共识。
他是一个独具生命魅力且有持续艺术创造力的诗人,他的作品情感深沉且充满西北地域特色。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他甘于寂寞的思想气质和写作心态,赢得了诗坛的尊重。
2.背景探寻《河床》记录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精神生命图像。
精读河床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拽.紧(zhuài)伺.候(cì)愠.色(yùn) 彤.云(tōnɡ)B.须臾.(yú) 刹.绳(shā)近狎.(xiá) 堤.坡(dī)C.长唳.(lì) 眩.晕(xuán)帆樯.(qiánɡ) 胝.掌(zhī)D.拓.荒(tuò) 测度.(duó)脐.蒂(qí) 咋.舌(zà)【解析】B项,“彤”读“tónɡ”;C项,“眩”读“xuàn”;D项,“咋”读“zé”。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攻克洪荒飓风张驰主旋律B.襟怀文身体魄屈居鼓囊囊C.潜伏既刻喇叭辕马结构力D.沸腾潜伏翼轮博爱黄河相【解析】A项,张驰—张弛;C项,既刻—即刻;D项,黄河相—黄河象。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B.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解析】A项,让枣推梨:指兄弟互相谦让友爱。
使用恰当。
B项,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
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C项,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使用恰当。
D项,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此处属望文生义。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诗人首先创造的是一组由诗人的命运自传和心灵经历开始,而逐渐推向整个西部时空,显现高原精神生命的长诗(或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