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件《篮球》_
- 格式:ppt
- 大小:4.48 MB
- 文档页数:18
小学校本教材篮球前言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吐火如荼,大家对课程的整合各有自己的思路。
课程资源校本化是目前的一个趋势,但小学体育学科校本课程资源太少。
篮球作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在经开区普及越来越广,但学校教学、训练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适合小学生的篮球教材。
随着教材校本化的趋势,我们着力打造自己的学校体育特色。
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目光确定适合我校发展的运动项目,吸引学生的参与。
我们力图把学生从网吧吸引出来,用运动代替网络游戏。
让学生重新走向操场,走向自然。
在此应该特别感谢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支持,感谢共同努力的同事们,还要感谢那些为这项运动付出的可爱的学生。
目录一、前言二、正文(一)篮球运动的发展史1、篮球的发明者。
2、场地和简单的比赛规则。
3、目前经开区篮球赛事。
(二)运球1、基本持球姿势。
2、原地低运球。
3、原地高运球。
(三)传接球1、原地胸前传接球。
2、各种方式的传接球(四)行进间运球1、行进间高运球。
2、运球体前变向。
3、运球转身。
4、背后运球。
5、胯下运球。
(五)投篮1、原地投篮。
2、行进间低手上篮。
3、行进间高手上篮。
4、急停跳投。
(六)联防和人盯人防守。
(七)篮球进攻战术。
后记第一课篮球运动的发展史知识窗篮球是1891年由美国体育教师J.奈史密斯博士创造的。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
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
一、经开区篮球比赛有哪些?中、小学生篮球赛。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体育(水平二)行进间运球(新授)和辅助内容:运球接力,接下来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学流程这7个部分向大家介绍。
1设计理念本课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和“自我调节”的教学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
本课的器材,源于少年儿童常见的篮球,将它作为教学的载体一物到底,并根据水平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材的编排。
力求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会、会中得,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体验到体育课的情趣所在。
2教材分析本课的主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体育水平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章小球类与游戏单元。
是本单元“认识篮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原地传接球”的第三课时。
主要目的是改进和提高学生的控球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小球类与游戏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是小学三四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3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3班,班级大部分同学喜欢小篮球活动,对小篮球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他们对小篮球活动的技战术知识了解并不是很多,学生各方面素质良好,但也存在着个别差异,男生基础较好,女生素质普遍较差。
且不喜欢表现自己,所以在练习中需要多鼓励,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但班风很好,同学间团结互助,有较强的凝聚力。
4说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能力。
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利于学生模仿正确技术。
3)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的,提高学习的信心。
4)“三点式”循序渐进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先准备部分“慢一点”再到新授部分“稳一点”最后拓展部分“快一点”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