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提纲第4单元-第6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语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并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词,能准确读写并理解词义。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句式和表达方法,能仿照例句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复习课文内容,能够概述各篇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感。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强调语文学习的实用性,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正确读写和词义理解。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重点句式和表达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抽象概念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运用所学句式和表达方法进行实际的写作练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通过快速提问的方式,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利用多媒体展示本单元的重点字词,要求学生快速认读并解释。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复习重点。
字词复习:分组进行字词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举例、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义,并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安排默写练习,确保学生对生字词的准确书写。
课文内容回顾: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组织小组讨论,概括各篇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难点和疑点。
句式和表达方法复习:教师示范运用本单元的重点句式和表达方法,进行句子仿写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句子创作,鼓励创新,同时注重语法和表达的准确性。
展示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综合运用与实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设计一次主题写作任务,如写一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短文。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年教学目标:1、认识“仞、茁、翱”三个汉字,学会“冈、源”等八个生字。
2、随课文理解:万仞、茁壮、翱翔、英秀等词语。
3、读懂诗,知道诗中将少年比喻成什么?为了突出少年的那些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作为少年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奋发自强的信念,让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意、激发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读熟诗句,做好预习工作。
教师:生字卡片、挂图、生词板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你们知道,你们现在正处于什么时期吗?(少年)少年时期是最值得我们羡慕的,想知道我们羡慕你们什么吗?用一首诗告诉你们吧。
板书课题:少年二、检查预习情况: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名读诗句。
3、学生交流从诗中了解了些什么?三、整体感知课文:1、汇报你读懂和不明白的地方。
2、释疑:3、梳理诗的内容。
作者说少年像什么?板书:太阳(高山的)源泉小树小鹰乳虎刀刃英秀四、读熟整首诗:五、学写生字:1、再次认读生字:2、范写“鹰”,提示被包部分笔画多,要写紧凑。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听写词语:山冈源泉小鹰飞翔2、读诗:二、思考与讨论:1、作者说少年像什么?太阳源泉小树小鹰乳虎刀刃英秀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是为了突出少年的什么特点?3、讨论、梳理学生的发言:三、指导朗读、背诵。
1、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大声读一读,看你有什么感受?2、你为什么会有自豪感,你在读诗时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3、背诵。
四、拓展:1、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试着写几句。
2、交流你的小练笔:五、学写生字:乳撞磨刃板书:太阳源泉(高山)小树少年像小鹰乳虎英秀(人中)……2 小松树教学目标:1、会认四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整合提纲发布时间:2017-11-30 16:26栏目:教学设计发布单位:三道街小学点击量:415【公开】整合依据1.依据课文的主要特征。
全册24篇文章依据文章体裁划分为6个板块:诗歌书记叙文、散文、童话、寓言、说明文。
2.落实课标年段目标——理解重点段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情感。
3. 体现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注重写作与阅读教学的读写统一。
整合目的1.落实年段阅读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法以及这样的好处。
2.提高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率。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综合能力。
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试着将文章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整合教材后多出来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可用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作文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整合板块整合内容整合目标课时周安排一、诗歌书信(3篇)1《少年》10《我站在铁索桥上》4《给家乡孩子的信》1.内容情感《少年》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少年那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充满无限希望的精神风貌。
《我站在铁索桥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给家乡孩子的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巴金的高尚品质及爷爷对下一辈的关爱懂得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的道理。
3课时成第1时:疏通文,了解意,画预习维导图第2时:理解课内容和中心2.表达方式学习“是”字式比喻的修饰手法描摹少年的特点,并尝试运用。
感受有规律的结构形式。
展开想象,用形象的、美好的事物来讴歌少年,并用准确、清楚的语言试着写几句。
感悟“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情感表达更浓烈的表达效果。
感悟诗歌首尾呼应对情感表达的效果。
感受书信文体所表达的真挚情感了解文章作方法。
第3时:梳理归三篇课文,总结思维图(第2周)二、记叙文(7篇)5 《万年牢》8《熟能生巧》9莫泊桑拜师1.内容情感《万年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受到做事要认真,做人要实在的启迪。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复习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应试能力。
3.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1.听写。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本单元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要求学生默写下来,督促学生掌握单元中的关键知识点。
2.阅读理解。
老师出示本单元的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3.作文。
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创意性作文,并要求学生注意书写规范和语法正确。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熟练运用重点词汇和句型。
2.在阅读理解中快速获取文章内容,并理解文章的重点。
3.在作文过程中能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连贯性表达。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听写、阅读理解和创意性作文。
1.听写。
通过口头朗读和默写两个环节,督促学生反复强化知识点。
2.阅读理解。
提供有趣的阅读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3.创意性作文。
提供多样化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发挥,发挥想象力。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为:第一节:听写1.老师讲解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
2.老师朗读出重点词汇和句型,学生跟读。
3.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本单元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4.学生在默写本单元中的重点内容时,老师会逐个点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阅读理解1.老师出示本单元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先快速阅读一遍。
2.老师出示本单元的问题,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3.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逐一解析问题答案。
第三节:创意性作文1.老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创作。
2.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正确性。
3.学生完成作文后,互相交流和评价写作内容。
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以学生的听写、阅读理解和作文创意为评判标准。
1.听写:根据学生默写的正确率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复习方法,如自读、互读、讨论等,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包括《小英雄雨来》、《夜莺的歌声》、《只有一个地球》、《葡萄沟的葡萄》等,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
2. 生字词: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词进行复习,巩固学生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3. 语法点:对本单元的学习要点进行复习,如修辞手法、句子结构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子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问答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课文复习:让学生自读或互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回答。
4. 生字词复习: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认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巩固他们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5. 语法点复习:通过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语法点,如修辞手法、句子结构等。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课后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有所提高。
七、评价建议:1. 对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提纲第4 6单元(鄂教版)【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提纲第4-6单元(鄂教版)第4单元-湖北教育大纲第4卷第2卷中文复习大纲第6单元姓名:第四单元1、《我站在铁索桥上》是一首现代诗,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① 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和想到了什么?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是“二郎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想到的是我工农强渡大渡河,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无畏的激烈的战斗场面。
② 读下面的句子,告诉我们你从带点的单词中学到了什么。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攀登”、“冒险”、“突破”三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战斗的场面,直接反映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奉献精神。
2、《倔强的小红军》记述了一位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最后牺牲的小红军形象。
“陈庚同志完全理解”和“完全理解”有四层含义:第一,小红军说它完全是在假装自己有很好的体力;第二,小红军不是一个平等的伙伴,但它落后了,因为它不能移动;第三,小红军已经很久没有食物了,干粮袋里根本没有青稞粉;第四,小红军这样做是为了不拖累别人。
他拒绝了陈庚的帮助,巧妙地支持了陈庚。
他不想给陈庚增加一点负担。
多么宝贵的品质!3、《小英雄雨》:文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了雨的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讲了雨上夜校读书。
后四个部分连起概括为掩护李大叔,机智勇敢和敌人斗争。
第一部分不仅描述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还概述了芦花村的美丽,指出了雨的故乡之美,雨的高游泳能力,为后来的雨的逃离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论述了雨在夜校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雨在危险面前英勇无畏斗争的思想基础。
雷恩与敌人的英勇斗争与他在夜校的教育有关。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一共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二次是在雨在夜校读书时,老师教给他们念,他们跟老师念。
第三次是雨后被敌人毒打时,鲜血滴在本的这几行字上。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 印度王公的大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12个字,会认7个字,正确读写“理所当然、蕴藏、辛勤”等词,并能学习运用。
2、默读课文,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想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2、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感悟她为贫穷村民着想,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会认7个字,正确读写“理所当然、蕴藏、辛勤”等词,并能学习运用。
2、默读课文,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想的习惯。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读题。
2.这是一篇印度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印度的王公有许多的大米,围绕大米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5自然段)1.生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表现蝉德拉个性爱好特点和思想特点的语句,想一想她的个性爱好特点与下文有什么联系?她具有怎样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后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2.学生把上面自主探究的内容在小组内作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回答问题,开展言语实践训练。
(1)蝉德拉有什么个性爱好?你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联系下文想想,这一个性爱好和她提出所要大米的计算办法有什么联系?(2)“这一切”指的什么?“十分愤怒和不平”表现出蝉德拉怎样的思想和感情?4.指导朗读。
1、少年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会认3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少年那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充满无限希望的精神风貌。
4、通过阅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为少年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红通通”、“万仞高山”、“翱翔”、“乳虎、“刀刃”,让学生有形象的感受。
教学难点:感悟少年的精神风貌。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①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上课之前,老师要让大家猜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谜底:人)是啊!刚才谜语中所提到的“早上到中午”这一段时间是人的一生之中最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时刻。
而少年更是早上六七点钟的太阳,那么蓬勃,富有朝气。
(板书课题)2、指名读课题。
用自豪的语气读“我是的少年!”3、师相机板书。
那么自信、那么自豪的少年,连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都称赞不已,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少年》二、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文,正音。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这首诗中,作者说少年像什么?”(二)、感悟课文。
1、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原来诗人一共运用了七个结构相似的比喻句形成一首诗,把我们比作是——引读。
2、诗人想表达的感情远远不止这些,他想赞美咱们少年的哪些美好品质呢?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同桌互相谈一谈。
三、交流展示:指名畅谈感悟,自由探讨四、归纳总结:师相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出少年拥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敢、自信、有冲劲、有希望的美好品质。
五、当堂训练:1、多种形式朗读感悟诗中的情感。
2、四人小组进行词语积累练习。
3、书写生字。
②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诗人通过新奇的想像、丰富的语言为少年谱写了一曲美好的赞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1、是啊!我们是自信的、充满希望的,让我们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大声读一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主旨、阅读理解及写作技巧等知识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意义,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实际操作。
三、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10分钟)1.引出本次课的主题:“复习第四单元,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学生自行预习本单元的文章,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2. 基础知识复习(15分钟)1.教师以问答方式带领学生复习所学的基础知识点,如主旨、词语理解等。
2.学生自行总结所学知识,将记忆方式、技巧和方法进行简单归纳。
3. 阅读篇章阅读(25分钟)1.调查问卷法:将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填空或选择题方式进行巩固,判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提高。
2.实际教学,老师帮助学生进行篇章阅读,强化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4. 综合素养提高(20分钟)1.在小组内,学生进行意见交流,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写作。
2.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5. 总结反思(10分钟)1.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给出相关建议和指导。
2.学生对本次课进行总结,反思提高的方法和方案。
四、教学评价1.知识能力: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2.情感态度: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并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
3.个性特长: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中体现出了自己的个性特长。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少年
教学目标:
认识“仞、茁、翱”三个汉字,学会“冈、源”等八个生字。
随课文理解:万仞、茁壮、翱翔、英秀等词语。
读懂诗,知道诗中将少年比喻成什么?为了突出少年的那些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作为少年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奋发自强的信念,让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意、激发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诗句,做好预习工作。
教师:生字卡片、挂图、生词板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你们知道,你们现在正处于什么时期吗?(少年)
少年时期是最值得我们羡慕的,想知道我们羡慕你们什么吗?用一首诗告诉你们吧。
板书课题:少年
二、检查预习情况:
认读生字、生词。
指名读诗句。
学生交流从诗中了解了些什么?三、整体感知课文:
汇报你读懂和不明白的地方。
释疑:完整教案请浏览:。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第四单元-第六单元
姓名:
第四单元
1、《我站在铁索桥上》是一首现代诗,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①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是“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想到的是我工农强渡大渡河,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无畏的激烈的战斗场面。
②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勇士们哪,/攀着
..了敌人的火网!
..密密的弹雨,/冲破
..一根根铁索,/冒着
“攀着”、“冒着”、“冲破”三个动词形象地描摹出了当年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血战沙场的战斗场面,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
2、《倔强的小红军》记述了一位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最后牺牲的小红军形象。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全明白了”包含四点意思:一是小红军说自己体力好,完全是装出来的;二是小红军并不是在等同伴,而是因为实在走不动了才掉队的;三是小红军早就断粮了,干粮袋里根本没有青稞面;四是小红军这样做是为了不拖累别人。
他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巧妙地支走陈赓,是不想给陈赓增加一点负担,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呀!
3、《小英雄雨来》:课文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讲了雨来上夜校读书。
后四个部分连起来概括为掩护李大叔,机智勇敢和敌人斗争。
第一部分的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点明雨来的家乡美,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并为后来雨来脱险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
分讲雨来在夜校受的爱国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
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与他在夜校受的教育有关。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一共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二次是在雨来在夜校读书时,老师教给他们念,他们跟老师念。
第三次是雨来后来被敌人毒打时,鲜血滴在课本的这几行字上。
文中多次出现这句话是因为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斗争的思想基础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这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鲜血滴在这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4、《送元二使安西》借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第五单元
1、《神奇的机器人》这是一篇说明文。
全文紧紧围绕“神奇”二字,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介绍各种机器人的神奇之处。
2、《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文。
通过对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介绍和对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描述,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同时也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荷兰风车》课文主要写荷兰风车在荷兰人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达了人们对风车的喜爱之情。
课文在介绍荷兰风车时,把荷兰风车当人来写,读来生动有趣,富有人情味,这是作者表达的一大特色。
风车是最大的功臣。
/风车可以说是荷兰人最忠实的朋友。
/看来荷兰人把风车当做自己家庭的一分子了。
①“功臣”是指有功劳的臣子,泛指对某项事业又显着功劳的人,这里是指荷兰风车,表达荷兰人对风车的喜爱与赞美。
②“朋友”,这是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么来表现风车在家庭生活中和人们的关系之密切,表达了作者对风车的喜爱和赞美。
③“一分子”原指人,此处也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风车,以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4、《浪淘沙》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黄河边看到波涛的汹涌气势,由此而联想到了天上的银河以及牛郎织女的相聚,表达了诗人浪漫的情怀和展现了他大胆的想象。
第六单元
1、《看戏》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当年在北京露天劳动剧场演出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动人情景,赞美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梅兰芳先生高超的演出技艺。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按照演出之前、演出经过和演出结果来进行的。
①“陡然卷起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连用三个比喻句,将人们对艺术家的认可、热情、热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反衬出梅兰芳先生声望之高(这里也属于侧面烘托)。
②课文里用“这位女英雄”而不用“艺术家”进一步反映了梅兰芳先生的表演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历史。
③“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
以“珠子”喻歌词,可见发音吐字圆浑、透亮;艺术家在演唱时,歌词能“一粒一粒地滚下来”,能“滴”能“落”,一方面呼应了前文中“珠子”的比喻,另一方面更见其歌声的抑扬顿挫,唱腔的婉转圆润;这“珠子”又是从“一笑一颦”中、“水袖”中、“身段”中滚下来的,足见演员的唱跟他的表情、手势、服
饰、身段结合得恰到好处,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