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第3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99.88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时安排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1课程安排如下: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序言1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课时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3课时自主知识建构1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2课时离子反应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2课时自主知识建构1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3课时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3课时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1课时自主知识建构1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2课时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课时硫和氮的氧化物2课时硫酸、硝酸和氨2课时自主知识建构1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模块1:自主知识建构4课时练及测评2课时期末检测:1~4章综合运用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课程安排如下: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3课时元素周期律3课时化学键2课时自主知识建构2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热能2课时化学能与电能2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2课时自主知识建构2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课时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3课时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课时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2课时自主知识建构2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2课时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2课时自主知识建构1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模块2:自主知识建构2课时综合练及测评2课时期末检测:模块2(1~4章)联系模块1(1~4章)的相关内容综合运用高二上学期化学选修4课程安排如下:序言:2课时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课时燃烧热能源1课时化学反应热的计算2课时自主知识建构1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1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课时化学平衡5课时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课时自主知识建构3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1课时)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3课时)第三节盐类的水解(2课时)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2课时)本章自主知识建构(2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在本章中,我们将研究水溶液中离子的平衡。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电子的能量(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________。
(2)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的能量________,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的能量________。
2.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运动的________的区域简化为________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核外电子的排布一般总是尽先从________排起,当一层________后再填充下一层。
4.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分析下表和课本表1-2,填写下列空白:(1)最多是____;次外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是____;K、L、M、N各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元素周期表中,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在____族元素之后,增加了新的电子层并出现了新的周期,该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
研究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本表1-2)可以发现,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各电子层电子数已达到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电子层数为n)是______。
5.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其主要规律:(1)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排能量________的电子层,然后由____向____,依次排布在能量____________的电子层即排满了____层才排____层,排满了____层才排____层。
(2)原子核外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______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不能超过_____个电子)。
(4)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不能超过____个电子。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这样的图示称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如,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2.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结构示意图写法相同,只是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____________;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____相等。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课标要求]1.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2.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1.对于主族元素(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8-|最低负价|(其中,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
2.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的元素(1)Al Ge Sb Po; B Si As Te At(2)在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3.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催化剂、合金材料周期表右上角制取农药的元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及性质递变规律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两侧的元素(如Al、Si等)既能表现金属性,又能表现非金属性。
2.元素化合价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科学预测:为新元素的发现和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2)指导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①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
②在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区域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
③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特别提醒]元素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不能称为元素具有两性,两性指的是酸、碱两性,而不是指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在现有元素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分别是什么元素?提示:由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所以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即金属性最强的应该为钫元素,但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一般认为铯的金属性最强,氟的非金属性最强。
2.从第ⅢA族的硼到第ⅦA族的砹连成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有何特点?这些元素可制取什么材料?提示: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这些元素可以制取半导体材料。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科目:化学
年级:高中,必修二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第一课时
主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能够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如何计算。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阐述影响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
3. 能够运用速率方程式和实验数据分析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速率快,有些反应速率慢。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讨论影响速率的因素。
总结:总结影响速率的因素,并介绍如何计算反应速率。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速率的理解。
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答题评价学生对速率的掌握程度。
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
1. 定义
2. 影响因素
- 温度
- 浓度
- 表面积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并自主研究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一、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1.元素周期表的分区2.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能表现出一定的________,又能表现出一定的________。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元素性质递变⎩⎪⎪⎨⎪⎪⎧ 同周期从左到右⎩⎪⎨⎪⎧ 原子半径逐渐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 力 金属性 ,非金属性 同主族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逐渐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金属性 ,非金属性二、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1.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O 、F 除外)=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元素____负化合价,________形成简单的阴离子;非金属元素(除氢外),________ 形成简单的阳离子。
3.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1)最高正价(O 、F 除外)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________________。
(2)最低负价等于使它达到________稳定结构所需得到的电子。
(3)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____。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____________和______。
2.根据元素的__________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指导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
4.指导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
如在周期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在____________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知识点一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B .周期表中,元素族序数都等于该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第三周期中,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ⅦA 族元素的单质熔、沸点升高,碱金属元素单质熔、沸点 降低2.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 ⅡA 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化合物中显+2价B .单质能与水反应置换出H 2C .氢氧化物呈两性D .碳酸盐难溶于水知识点二 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3.已知下列反应:Cu +X 2=====△CuX 2,2Cu +Y=====△Cu 2Y,2KX +Z 2=====△2KZ +X 2。
X 2、 Y 、Z 2为三种元素的单质。
在Cu 2Y 中Y 为-2价。
下列关于X 、Y 、Z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A .HXO 4>H 2YO 4>HZO 4B .HZO 4>HXO 4>H 2YO 4C .HZO 4>H 2YO 4>HXO 4D .H 2YO 4>HZO 4>HXO 4知识点三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4.在原子序数为1~20号的元素中,将形成的相应的物质填入下列空格中:(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_;(2)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是________;(3)硬度最大的单质是________;(4)常温下有颜色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_;(5)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6)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________;(7)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8)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9)气态氢化物含氢量最高的是________;(10)常温下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氧化物是______。
练基础落实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 .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 .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2.X 、Y 两元素是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如果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大,下面说法正确 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的比Y的强B.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C.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还原性强D.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B.硫酸的酸性比磷酸的酸性强,所以硫的非金属性比磷强C.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D.氢氧化铝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的碱性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氟到碘,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B.因为铝原子比钠原子失去电子数目多,所以铝比钠的还原性强C.第三周期从钠到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D.氧与硫为同主族元素,氧比硫的原子半径小,氧比硫的非金属性强5.某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 n RO2n-2,则在气态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A.3n-10 B.12-3n C.3n-4 D.3n-12 6.已知X n-、Y n+、Z三种微粒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大小关系是X n-<Y n+B.Z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C.原子序数关系是Z>Y>XD.原子半径关系是Y<X7.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若①X的阳离子与Y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②W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于同主族带等电荷数的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
③Z的阴离子半径大于同主族带等电荷的Y的离子半径。
则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W>Y>X>Z B.Z>Y>W>XC.X>Y>Z>W D.Z>X>Y>W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练方法技巧——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微观规律应用方法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下列______(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②b、g、k③c、h、l④d、e、f(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
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a.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b.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锂X Y失去第一个电子519 502 580失去第二个电子7 296 4 570 1 820失去第三个电子11 799 6 920 2 750失去第四个电子9 550 11 600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________(填写字母)元素。
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Y是周期表中的______族元素。
④以上13种元素中,______(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最多。
练综合拓展9.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元素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编号T 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10.依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人们总结如图所示的元素化学性质变化规律。
(1)该表中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表明()A.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相似的B.元素周期表中最右上角的氦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肯定比同周期的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D.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2)按照表中元素的位置,认真观察从第ⅢA族的硼到第ⅦA族的砹之间连接的一条分界线,我们能从分界线附近找到()A.耐高温材料B.新型农药材料C .半导体材料D .新型催化剂材料(3)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制得一种新原子283116X ,它属于一种新元素,116号元素(元素符号暂用X 代替),关于它的推测正确的是( )A .这种原子的中子数为167B .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C .这种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D .这种元素的原子易与氢化合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基础落实一、 1.2.金属性 非金属性3.减小 减弱 增强 减弱 增强 增大 增强 减弱 增强 减弱二、1.主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2.无 不能 均不能3.(1)电子的数目 (2)8电子 (3)8三、1.原子结构 性质2.原子结构3.原子结构和性质4.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处 过渡元素对点训练1.D2.C [镭在周期表中位于第ⅡA 族,据同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推得:在化合物中镭显+2价;单质与水反应剧烈,放出H 2;从上到下碳酸盐的溶解度逐渐减小,碳酸镭难溶于水;氢氧化物的碱性比Ba(OH)2强,呈强碱性。
因此A 、B 、D 正确,C 不正确。
]3.B [同样条件下,X 2把Cu 氧化成Cu +2X 2,Y 却把Cu 氧化成Cu +12Y ,所以,氧化性:X 2>Y ;Z 2能从KX 中氧化出X 2,说明氧化性:Z 2>X 2,所以非金属性:Z >X >Y ,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与非金属性强弱对应,所以选B 。
]4.(1)K (2)F 2 (3)金刚石 (4)F 2、Cl 2 (5)KOH(6)HF (7)HCl (8)H (9)CH 4(10)Al 2O 3、BeO课后作业1.B [处于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A 错误;主族元素(F 、O 除外)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也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B 正确;H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0,C 项错误;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虽相同,但是核电荷数、原子半径不同,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