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全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77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6篇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求最值问题;理解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构造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剖析归纳证明→几何解释→应用(最值的求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呈现。
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基本不等式性质,体会学习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本背景意图在于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
三、理解升华:1、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联想数列的知识理解基本不等式已知a,b是正数,A是a,b的等差中项,G是a,b的正的等比中项,A与G有无确定的大小关系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正的等比中项。
3、符号语言叙述:4、探究基本不等式证明方法:[问]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意图在于引领学生从感性认识基本不等式到理性证明,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前面是从几何图形中的面积关系获得不等式的,下面用代数的思想,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推导这个不等式。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5篇)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1 讲义1:空间几何体
一、教学要求: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
锥体、台体、球体及简单组合体的构造特征,并
能运用这些特征描绘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
构.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构造特征.
三、教学难点:柱、锥、台、球的构造特征的概括.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导入:进入高中,在必修②的第一、二章中,将继续深化研究一些空间几何图形,即学习立体几何,注意学习方法: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维辩证、度量计算.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棱柱、棱锥的构造特征:
①、讨论:给一个长方体模型,经过上、下两个底面用刀垂直切,得到的几何体有哪些公共特征?把这些几何体用程度力
推斜后,仍然有哪些公共特征?
②、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
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柱. → 列举生活中的棱柱实例〔三棱镜、方砖、六角螺帽〕.
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对角面、对角线.
③、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棱柱ABCDE-A’B’C’D’E’
④、讨论:埃及金字塔具有什么几何特征?
⑤、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
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 → 讨论:棱锥如何分类及表示?
⑥、讨论:棱柱、棱锥分别具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高中英语必修二教案【篇一:人教新课标高一英语必修2_unit_1教案】unit 1cultural relicsi. 单元教学目标ii. 目标语言ii. 教材分析与教材重组1.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cultural relics为话题,旨在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学会描述它们的起源,发展和保护等方面的情况,复习并掌握定语从句,能就如何保护和处理世界文化遗产给出自己的观点。
1.1 warming up 热身部分提供了四幅图片,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对于cultural relic的了解,并就此进行讨论。
这部分的目的是呈现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文化遗产”。
1.2 pre-reading 是reading的热身部分,提供了ambers的图片并就此此设计了两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极易引起学生对amber的兴趣,并能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prediction。
1.3 reading是关于寻找丢失了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送给俄罗斯沙皇的那个琥珀房子的建立、转让、被毁、重建的整个历史。
设计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以及讨论保护和重建文化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4 comprehending既有知识性的问题,同时又跳出了课文,对文章进行整体评价,由易到难,有较好的梯度,全面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exercise 1将人物及相关事件匹配,检验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exercise 2 将所给的问题与段落匹配,是段落大意理解题;exercise 3安排了对于重建lost cultural relics的意义进行讨论,使得学生能对本单元的主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1.5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分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和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两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的exercise 1着重训练对英语单词解释的理解。
高中必修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节: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教学重点:直线和平面的一般方程、截距式方程、点斜式方程、交点坐标、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教学难点:平面的一般方程的推导。
教学过程:
1.引入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和平面的一般方程。
2.介绍直线的方程。
讲解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和点斜式方程,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转换。
3.介绍平面的方程。
学习平面的一般方程和截距式方程,并讲解如何根据平面上的点和法向量来确定平面的方程。
4.练习。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直线和平面的方程的知识。
5.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要点。
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习题册。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练习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并思考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扩展阅读:了解不同方程的应用领域,并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第一单元:政治思想的火种第一课: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教学目标:- 了解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政治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 掌握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原理和特点。
- 分析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古代印度政治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包括的发展、吠陀时期的宗教和哲学思想等内容。
2.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原理和特点- 包括种姓制度的分类、社会等级、职业分工和互动等内容。
3.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包括社会结构的稳定、道德规范的建立和宗教的影响等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的特点和重要性。
2. 课堂讲授:讲解古代印度政治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3. 小组讨论:以种姓制度为主题,分组讨论种姓制度的原理、分类和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4. 总结归纳:向学生解释古代印度政治思想和种姓制度的关系,总结课堂内容。
5. 课堂练: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古代印度政治思想或种姓制度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报告。
教学评价:- 课堂讨论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路清晰。
- 小组作业报告:学生能准确描述所选内容,并能分析其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 研究笔记:学生的听课笔记完整、准确,表达思路清晰。
第二单元: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形成第一课:近代欧洲政治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 了解近代欧洲政治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基本特点。
- 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体系。
- 分析近代欧洲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理论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近代欧洲政治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基本特点- 包括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社会变革等背景因素。
2. 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体系- 包括休谟、洛克、卢梭等思想家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3. 近代欧洲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理论的影响- 包括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思想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单元学习目标与方法以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坐标,根据“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个学科能力目标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体会作品描述的美景,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
2、练习运用圈点、批注法鉴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学习做一点圈点批注,写下心得。
3、对那些美妙的段落,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能力。
4、在阅读鉴赏感中,加强积累整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景状物的相关知识,能够仿照本单元自己喜欢的写作形式,书写自己的感受。
b5E2RGbCAP1.荷塘月色一学习目标1、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结合优美的景物描写,具体分析比喻、通感的修辞效果。
3、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二预习方案方法指导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了解文意,把握文章关键词句。
(一>基本任务1、背景介绍《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
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
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
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象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象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
……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篇一:教学过程篇一[新课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变化呢?[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x 眼睛看到的现象用手触摸的感觉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溶液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结论[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学生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气生成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演示实验]实验2-3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要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
在实验中要注意:(1)三组实验所处条件要相同,如使用的仪器、外界环境中温度和压强要相同;(2)三组实验酸和碱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证生成水的量相同;(3)控制相同的反应时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教案一、课程概述该教案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掌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内容。
本教案涵盖了全册的各个单元和主题,旨在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指导。
二、教学目标- 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思想理念-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诗文赏析- 研究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 阅读和理解古代诗歌和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 分析古代诗文中的表达手法和意义2. 第二单元:现代诗歌的阅读与审美- 探讨现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分析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阅读并欣赏现代诗人的作品3. 第三单元:小说的研读与鉴赏- 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阅读并解读经典小说的主题和思想4. 第四单元:议论文的写作与阅读- 研究写作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技巧- 掌握分析和评价议论文的方法- 阅读并理解不同类型的议论文5. 第五单元:课外阅读与写作- 提倡学生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写作实践,进一步理解文学的魅力和意义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分组活动、阅读指导、写作训练等- 评估方式:作业评分、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考试等手段综合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五、教学资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 课堂教具:投影仪、黑板、书籍、课件等- 外部资源:电子书、教育网站、相关视频等六、教学计划详细的教学计划请参考附件。
七、教学反思通过该教案的实施,学生在语文知识和文学素养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然而,仍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全面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八、附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教学计划表3. 其他辅助材料以上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教案》的概要,详细内容请参阅附件。
祝教学成功!。
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教案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和圆的定义及相关性质。
2. 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根据给定条件求解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直线和圆的定义和性质。
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1. 根据给定条件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直线和圆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直线和圆的定义和性质。
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1.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和圆的定义及性质,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2.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 分组讨论,利用直线和圆的性质,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2. 学习直线和圆相交的情况、相切的情况和相离的情况,并学会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三、实际问题解决:1.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直线和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并汇总讨论结果。
四、小结讲解:1.总结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2. 强化重点难点,梳理知识点。
五、练习与巩固: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对练习题进行检查,并及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六、作业布置:1. 布置课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并提交。
七、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教学资源:1. 课本、教学课件等教学工具。
2. 相关练习题、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
教学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互相交流。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答,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全套教案一、教案概述这套教案适用于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涵盖全册课文,共计15篇。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案目录1.窗2.烛光里的妈妈3.阅微草堂笔记一则4.善良5.红与黑6.边城7.荷塘月色8.故都的秋9.父亲的背影10.草房子11.风景这边独好12.孔乙己13.阿Q正传14.红楼梦15.鲁迅的呐喊1.《窗》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结尾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窗子的象征意义,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2)课堂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抓住关键句子,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4)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窗子的作文,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2.《烛光里的妈妈》教学目标: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关爱家人。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情感表达,体会母爱的温暖。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结尾寓意。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感受母爱的伟大。
(2)课堂讲解:分析文章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体会母爱的温暖。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母爱故事。
(4)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阅微草堂笔记一则》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文化,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分析笔记的文学价值,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笔记中的古代文化。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阅微草堂笔记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课堂讲解:分析笔记的结构和内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古代文化的看法。
(4)课后作业:选择一则古代笔记,进行阅读和分析。
4.《善良》教学目标:理解善良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学习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学习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学习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学习课时 2五、学习过程【一展身手】1.两只杂合黑豚鼠交配,后代出现白豚鼠的原因最可能是什么?若杂合黑豚鼠一胎生出4只豚鼠,则出现3黑1白的可能性为A.减数分裂时,基因重组;100% B.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分离;27/256 C.受精作用时,基因重组;3∶1 D.基因突变;3∶12.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3.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
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A.11/18 B.5/9 C.4/9 D.3/55.有甲、乙、丙、丁、戊5只猫。
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和戊是长毛猫,甲乙为雌猫,其余是雄猫。
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毛猫,乙和丁的后代,长毛和短毛小猫均有,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最好选择A.甲猫B.乙猫C.丁猫D.戊猫6.牛的黑色(B)对红色(b)是显性。
良种场现有两栏牛,A栏全为黑色,B栏既有黑色又有红色。
A、B栏牛是亲子代关系,来场参观的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有的说B栏是A栏的亲代,有的说B栏是A栏的子代。
请你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B为A的杂交后代,则A栏中牛的基因型为______,B为______。
(2)若A为B的杂交后代,则B栏中牛的基因型为______,A为______。
(3)若B为A栏的亲代,B栏中牛除具有相对性状(黑、红)外,还应具备的两个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答案:1-5 B A B D B 6 (1)Bb Bb、bb (2)BB和bb Bb (3) 黑、红个体全为纯合子黑、红种牛为双亲的一方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学习目标⑴知识方面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学习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学习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四、学习课时2五、学习过程【一展身手】()1.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2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A.1/4 B.3/8 C.5/8 D.3/4()2.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3.已知一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4.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
“个体X”的基因型为A.BbCc B.Bbcc C.bbCc D.bbcc()5.某饲养场有纯种黑色短毛兔和纯种褐色长毛兔(独立遗传),它们的F2中有128只兔,其中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应有A.0只B.8只 C.24只 D.72只()6.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t)是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A)是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独立遗传。
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且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有两种病的机率分别是A.1/2,1/8 B.3/4,1/4 C.1/4,1/4 D.1/4,1/8()7.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
豌豆冠对单冠e是显性。
现有一只公鸡甲与两只母鸡乙和丙,这三只鸡都是毛腿豌豆冠,用甲与乙、丙分别进行杂交,它们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1)甲×乙→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2)甲×丙→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公鸡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 。
A.FFEE B.FFEe C.FfEe D.FfEE8.甲品种小麦抗锈病高秆,乙品种不抗锈病矮秆。
已知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
用甲、乙两品种杂交的方法在后代选育抗病矮秆的新品种。
请问:(1)F2有多少种表现型和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中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是什么?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率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解析:本题可用化整为零法。
由题干中给出甲、乙、丙的性状都是毛腿豌豆冠,可知公鸡甲的基因型为:F E ,又从一对相对性状分析,毛腿×毛腿→光腿,豌豆冠×豌豆冠→单冠,推出甲的基因型一定是“双杂答案:C8.答案:(1)4种、9种(2)ddTT,因为具有这种基因型的小麦是矮秆抗病的小麦,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3)1/16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一、学习目标1.简述减数分裂的概念(发生范围、实质和结果)。
2.阐明精子形成的大致过程。
3.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征。
4.区分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5.学会有关识图知识。
例如:同源染色体的识别,细胞分裂图的识别。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1.区分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三、学习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四、学习课时22、例题领悟:例1、下图次级卵母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的示意图是()Aa B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量变化过程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题中图A 是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处于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图,判断依据是每个四分体中的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开,开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但细胞质的分配是不平均的;图B 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图,判断依据是着丝点已分裂,染色单体彼此分裂,这种特点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有丝分裂后期,二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但该图中已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只有第二种可能性;图C 是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图,判断依据是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裂,正在移向细胞两极,但细胞质的分配是平均的;图D 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第二种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极体的分裂后期图。
答案 B例2、一个含有Aa 、Bb 、Cc 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这四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 ( ) A .BbC Bbc AaC Aac B .ABc ABC aBC ABC C .ABc abC ABc abC D .ABC abc aBC Abc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前者决定了次级精(卵)母细胞、极体以及配子中不可能有同源染色体;后者使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但答案:一展身手1.在进行减数分裂实验过程时,确认同源染色体的主要依据是 ( )A. 1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2条染色体B.能联会的2条染色体C.1条来自父方,1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D.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 2.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是指 ( )A .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B .细胞中有四个配对染色体C .体细胞中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D .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 3.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B .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 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C .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 .每个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4.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条常染色体和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此细胞不可能是( )①初级精母细胞 ②次级卵母细胞 ③初级卵母细胞 ④次级精母细胞 ⑤卵细胞 ⑥精细胞 A.①⑤⑥ B. 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③⑤5.在果蝇细胞中,由G 、C 、U 三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X 种,其DNA 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细胞周期的Y 期,DNA 分子复制出的2个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Z 期,则X 、Y 、Z 分别是( )A .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后期B .6;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后期C .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后期D .3;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后期6、如果发现一个动物细胞中出现了染色体两两配对的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此细胞的染色体上具有染色单体 B .这种组织可能来自肝脏C .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与母细胞保持一致D .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 分子数是体细胞的一倍7.右图是某生物细胞处于分裂过程中某时期染色体图,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有4条染色体,4个四分体B .该生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4、8、16条可能性C .若①号染色体上有基因R ,则②号染色体的对应位点上必定是rD .若①号和③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A 和B ,则理论上该生物可能形成基因型为AB 、ab 、Ab 、aB 的四种配子8.人的同源染色体有23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