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圣桑 《动物狂欢曲》
- 格式:docx
- 大小:15.04 KB
- 文档页数:2
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作者:王婧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5期摘 ; 要:圣桑(1835-1921年)是法国音乐大师,精通作曲、指挥,且为钢琴与管风琴演奏家,文章就其代表作品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第Ⅷ首(persons with Ears)“长耳动物”音乐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动物狂欢节》;“长耳动物”;音乐形象中图分类号:J605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5-0045-01一、背景1.狂欢节:是罗马天主教的重要行事之一,他们在进入四旬斋(共有四五天,这期间不可进食肉类)的前数天,大家因将暂别肉食,及置备佳肴美酒,纵情狂欢一番,饮酒跳舞,互相宴客,并有热闹的化装游行等,此段日子就叫狂欢节,又称『嘉年华会』。
2.创作背景:圣桑在1886年,曾先后到波西米亚(现在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和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等地旅行演奏。
途中曾在奥国库普拉哈小镇,稍事休息,过了几天安逸愉快的日子,就在此时,他应巴黎的好友鲁布克(大提琴家)的请求,为狂欢节非正式的音乐会写作一首新作。
《动物狂欢节》组曲:《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幻想曲》,由十四首乐曲组成,每一个小曲都有标题。
(1)序奏与狮子进行曲、(2)母鸡和公鸡、(3)野驴、(4)乌龟、(5)大象、(6)袋鼠、(7)水族馆、(8)长耳动物、(9)深山里的杜鹃、(10)大鸟笼、(11)钢琴家、(12)化石、(13)天鹅、(14)终曲。
3.故事情节:平常神秘的森林,今天气氛不一样。
原来今天是动物狂欢节,而且每只动物都要上台表演。
狮子大王先出场,他大摇大摆的好像在宣布“狂欢节开始了”。
于是动物们陆续上场,有公鸡和母鸡、野驴、乌龟、大象、袋鼠、水族馆、长耳动物、深山里的杜鹃、鸟,甚至钢琴家、化石、及优雅的天鹅。
最后终于要来个大团圆,动物们借此机会狂欢、热闹,在大合奏之下狂欢节总算落幕。
4.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是用文字,标题来展示情节性乐思(表现文学性内容)或通过模仿、象征、暗示等手段模拟自然音响(表现绘画性内容)的乐曲,产生于18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音乐。
《动物狂欢曲》------法国圣桑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一)序奏及狮王行进曲;1、序奏和狮王的进行曲:由双钢琴的序奏开始,出现雄伟庄严的进行曲,表示狮子的登场;这只万兽之王,迈著堂皇的步伐,带领着动物们的行列。
(二)公鸡与母鸡;2、公鸡和母鸡:母鸡用单簧管表示,公鸡则以最高音的钢琴表达。
(三)野驴;3、野驴:由钢琴飞驰般的演奏,描写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追逐的野驴。
(四)乌龟;4、乌龟:这一段音乐是取用作曲家奥芬巴哈的「天堂与地狱」序曲中的一段,活泼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曲中,慢吞吞地演奏出来,跟前段恰成鲜明的对比。
(五)大象;5、大象:在钢琴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白辽士所作「浮士德的天谴」中,妖精之舞的旋律以及孟德尔颂「仲夏夜之梦」中的诙谐曲。
这些轻快的音乐,圣桑却将它拿来描写大象笨拙的步伐,与滑稽可笑的舞步。
(六)袋鼠,6、袋鼠:袋鼠以长而健的后腿,踢著地面向前跳跃行进。
袋鼠那出奇地长且大的尾巴,也能帮助其跳跃平衡的动作。
圣桑用两合钢琴交替奏出的装饰的乐句,描述袋鼠轻快的动作。
(七)水族馆;7、水族馆:由钢琴弹奏出轻缓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里头清水的波动,长笛与弦乐,奏出安详的旋律,描述在水中悠游的鱼。
(八)长耳人;8、长耳人: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特别的乐句,像是一头驴头人身的怪物嘶叫的声音。
(九)林中杜鹃;9、林中杜鹃:钢琴的和弦表现幽静的森林,模仿杜鹃的单簧管反覆的奏出两个单音一咕!咕!(十)大鸟笼;10、大鸟笼:由弦乐器的颤音来表示鸟儿振翅飞翔的声音,长笛主奏表达小鸟飞跃的情景;钢琴则模仿鸟笼中小鸟的鸟叫声。
(十一)钢琴家;11、钢琴家: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曲中反覆弹奏彻尔尼的练习曲,讽刺钢琴学生不断苦练单调乏味的音阶,多可怜。
(十二)化石;12、化石:木琴跟管弦乐合奏出圣桑自作「骷髅之舞」中,骷髅们跳舞的旋律。
(十三)天鹅;13、天鹅:由钢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看大提琴奏出美丽迷人的旋律,描述天鹅以高贵优雅、安详地浮游的情形。
动物狂欢节(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又称《动物园大幻想曲》。
作于1886年,是一首十分独特的作品!独特之一是乐器编制:由是两架钢琴与九件乐器(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倍大、长笛、单簧管、木琴各一)的室内乐组成。
独特之二是:组曲由多达十四个乐章组成,独特之三是作者大量采用通常被认为最不足取的单纯音响模仿手法,可是却富于美感,逗人喜爱。
独特之四也是最为独特的一点:作品中不仅用了他本人以前的音乐主题,而且还引用了其他作曲大师的许多旋律,并加以夸张、变形、漫画化。
难以断言,这是出于“善意的玩笑”,童心不泯的“恶作剧”还是意有所指的刻薄讽刺。
总之,圣桑的这部《动物狂欢节》仅于1887年2月在巴黎秘密演出了一次,作者禁止在他生前演出或出版(只有其中《天鹅》一首除外)所以真正意义上的首演是作者去世后的第二年。
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
整部组曲由十三部标题小曲和终曲组成:1、序奏及狮王的行进。
(Introduction and Royal March of the Lion)双钢琴的顿音展开了序奏的音乐,接着雄伟威严的进行曲展现了狮子雄壮的行进脚步,并不断地插进低声部半音阶行进,狮子的吼声如雷贯耳,令人不寒而栗。
2、母鸡和公鸡。
(Hens and Cocks)真想不到小提琴能够把母鸡生蛋的叫声模仿的这样惟妙惟肖,这个动机从拉摩的一首著名钢琴曲引来的。
钢琴与小提琴的另一个音型让我们听到了攻击报晓。
3、野驴。
(Wild Asses)双钢琴飞驰般的快速演奏,上下飞舞,描绘了野驴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地驰骋、野性十足。
4、乌龟。
(Tortoises)它是从奥芬巴赫著名喜歌剧《奥菲欧在地域》拿来这首风靡一时的《康康舞曲》的曲调,不同的是他将原来狂热的急板放慢了无数倍。
低音弦乐器演奏出乌龟诙谐缓慢地由远而近地爬行,不时地东张西望,偶尔吃一两口路边的青草,不慌不忙,憨态可掬。
圣-桑《动物狂欢节》之“天鹅”51岁的法国作曲家圣-桑,应朋友之邀,创作了一部逗趣诙谐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组曲共有14首乐曲,绝大部分是选用前人的作品加以改编的,只有第13首“天鹅”是圣-桑专门为组曲谱写的唯一作品。
因此,作曲家对这首优美的曲子爱不释手。
那场景是这样的:一群动物正嬉笑斗骂,吵得不可开交时,骷髅人说话了:“嘘!不要闹了!天鹅来了!”接着,由远而近传来钢琴的阵阵琴音,轻轻柔柔,像波光粼粼的湖水。
于是,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此刻,大提琴的旋律从容加入,只见一只高贵的天鹅缓缓滑行在水面,白茸茸的羽毛熠熠生辉,神态自然优雅,就象是一位女神。
它同以往判若两样,动物们全都惊呆了。
都猜不出它要干嘛?它要去那水天一色的远方?或许那是它出生的地方?也许它是想去日夜向望的天国?不,它原本就是属于那里的。
你瞧,它是那样的平静,就象身下的一汪湖水;它是那样的安详,就象胸中的一颗心房;哎—它在向我们微微地点头,这就算作告别么?它还向四周轻轻地环顾,这难道是在谢幕?啊!它越是无声,伙伴们就越感到呼吸急促;它越是从容,伙伴们就越感到坐立不安。
大家全都屏住呼吸,目送着天鹅,静观它继续悠悠地游过碧波,时而抬起头来凝视远方,时而低下头去轻啄羽毛,最后渐行渐远,只留下湖面上余波荡漾的痕迹。
这首曲子美得让人不敢出声,深怕一不小心划破了娴静的气氛,而惊扰了神灵。
据说,这是圣-桑生前允许公开演奏的《动物狂欢节》中唯一的一支乐曲,足见作曲家本人对它是多么的钟爱了。
之后,苏联(前)舞蹈家曾将这首《天鹅》乐曲编成芭蕾舞剧《天鹅之死》。
曲中流露的淡淡忧郁气息,加上舞者美丽高贵的姿态,都深深打动了观众。
现在,就让我们来静静地聆听这首乐曲吧。
一人一张经典碟圣桑《动物狂欢节》一人一张经典碟——圣桑·《动物狂欢节》专辑名称:圣桑:动物狂欢节(Saint-Saens: Carnaval des Animaux)专辑艺人:卡米尔·圣桑(Camille Saint-Saens)说起狂欢节,大家一定不会很陌生吧。
它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是农民们为每年春季来临而举行的一个重要而有趣的节日。
在狂欢节期间,家家户户都盛备美酒佳肴,宴饮狂欢。
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又当数别出心裁的化装舞会了,人们头戴假面具,化装成各种神仙鬼怪和动物小丑,到狂欢节舞会上纵情歌舞。
即便是自己的至亲好友,在这种场合也使你完全认不出他的“庐山真面目”来。
因此,每年的狂欢节总要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共庆共乐,同时它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单在音乐方面,就曾有不少作曲家以狂欢节为题写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
其中最为人喜闻乐见而又通俗易懂的莫过于法国作曲家圣桑那部交响曲《动物狂欢节》了。
凡听过《动物狂欢节》的人,都无不为音乐中所塑造的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物肖像画而拍案叫绝:发威的雄狮、稚拙的大灵巧的袋鼠、迟钝的乌龟、旷野中毛驴的长鸣和空谷幽林中杜鹃的低吟……都传神地刻画出了动物的独特个性和习性。
长期以来,它一直都是一部生动的交响乐入门教材。
但是也许很少有人在聆听这首乐曲时会把他与一幅幅讽刺辛辣的漫画联系起来吧。
圣桑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
当时音乐界的一批守旧平庸之辈把持着乐坛,称王称霸。
在他们的影响下,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追求奢华浮夸的风气随处可见,而真正富于新意的作品和有才华的年轻人则受到种种压制和排挤。
作为一个立足于振兴法国民族音乐的作曲家,圣桑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
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表明了与顽固保守势力的对立,更想有机会用音乐来揭露那些大人物们的真实面目。
此曲创作于西元1886年,并于1886年3月9日非公开初演,只有几位好友参与。
圣桑只把这个作品当作平常和朋友交流所演奏的小作品,并没有把他当作正式的作品。
圣桑《动物狂欢节》配器分析摘要:本文以圣桑《动物狂欢节》14首室内乐为研究对象,将主要围绕作品的配器技法中最独特的三个点进行剖析,研究了该组曲在配器上的特立独行。
其中,独特之一便是编制的使用,独特之二便是作曲家在配器中对于主题动机的生动模拟。
独特之三是织体的使用。
借鉴其独特作曲技法,描述其配器音乐轮廓。
关键词:圣桑;音色使用;《动物狂欢节》;配器夏尔·卡米尔·圣-桑(1835——1921)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
从小热爱音乐并显示出对于音乐超高的天赋,年幼的他对于声音异常敏感,这似乎也决定了他之后在配器与创作上的超高造诣。
在其晚期的创作中,《动物狂欢节》组曲成为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交响乐作品。
1886年2月,圣桑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和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奏,受其好友夏尔· 勒步克之邀为他狂欢节音乐会创作一组交响乐,于是圣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平时在动物园看到过的动物用交响乐中的各种乐器的音色呈现给世人。
成为后世广为传送和音乐会演奏的典型曲目。
一、编制的特立独行(一)乐器的独具特色整首曲目使用两架钢琴和九件乐器的结合(小提琴两把中提琴大提琴贝斯长笛单簧管木琴口琴)而成。
作曲家采用配器领域里极少使用的单纯的单一配置,这同时也为塑造不同动物的造型做了简化而清晰的轮廓。
利用乐器单纯音响模仿的方法形成了富有个人特色的动物狂欢节组曲。
该组曲每首的乐器编制都不超过十种,给人一种简洁明了之意。
而在这其中,每一首曲子都用钢琴去演奏背景或者塑造动物的造型,将钢琴和管弦乐达到一个完美的融合。
他十分反感把钢琴当作刻板和机械的敲击乐器。
将有些生硬的钢琴变成了一种惟妙惟肖的形象乐器。
例如第六首《袋鼠》他利用双钢琴刻画出袋鼠跳跃的身影,钢琴的顿音的使用,将袋鼠这一动物活泼灵动的特点描述的淋漓尽致。
(二)音色的形象贴切在配器特立独行的编制里,除了乐器使用方面的独特之外,该组曲的音色使用更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大特色。
《动物狂欢曲》------法国圣桑
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
(一)序奏及狮王行进曲;1、序奏和狮王的进行曲:由双钢琴的序奏开始,出现雄伟庄严的进行曲,表示狮子的登场;这只万兽之王,迈著堂皇的步伐,带领着动物们的行列。
(二)公鸡与母鸡;2、公鸡和母鸡:母鸡用单簧管表示,公鸡则以最高音的钢琴表达。
(三)野驴;3、野驴:由钢琴飞驰般的演奏,描写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追逐的野驴。
(四)乌龟;4、乌龟:这一段音乐是取用作曲家奥芬巴哈的「天堂与地狱」序曲中的一段,活泼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曲中,慢吞吞地演奏出来,跟前段恰成鲜明的对比。
(五)大象;5、大象:在钢琴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白辽士所作「浮士德的天谴」中,妖精之舞的旋律以及孟德尔颂「仲夏夜之梦」中的诙谐曲。
这些轻快的音乐,圣桑却将它拿来描写大象笨拙的步伐,与滑稽可笑的舞步。
(六)袋鼠,6、袋鼠:袋鼠以长而健的后腿,踢著地面向前跳跃行进。
袋鼠那出奇地长且大的尾巴,也能帮助其跳跃平衡的动作。
圣桑用两合钢琴交替奏出的装饰的乐句,描述袋鼠轻快的动作。
(七)水族馆;7、水族馆:由钢琴弹奏出轻缓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里头清水的波动,长笛与弦乐,奏出安详的旋律,描述在水中悠游的鱼。
(八)长耳人;8、长耳人: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特别的乐句,像是一头驴头人身的怪物嘶叫的声音。
(九)林中杜鹃;9、林中杜鹃:钢琴的和弦表现幽静的森林,模仿杜鹃的单簧管反覆的奏出两个单音一咕!咕!
(十)大鸟笼;10、大鸟笼:由弦乐器的颤音来表示鸟儿振翅飞翔的声音,长笛主奏表达小鸟飞跃的情景;钢琴则模仿鸟笼中小鸟的鸟叫声。
(十一)钢琴家;11、钢琴家: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曲中反覆弹奏彻尔尼的练习曲,讽刺钢琴学生不断苦练单调乏味的音阶,多可怜。
(十二)化石;12、化石:木琴跟管弦乐合奏出圣桑自作「骷髅之舞」中,骷髅们跳舞的旋律。
(十三)天鹅;13、天鹅:由钢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看大提琴奏出美丽迷人的旋律,描述天鹅以高贵优雅、安详地浮游的情形。
(十四)终曲。
14、终曲:这是最后所有动物一起活跃热闹的大团圆场面。
最后汇集成欢乐的气氛,在灿烂欢愉的高潮中结束。
其中只有《天鹅》一曲是在作者生前发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