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堂导学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11
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格式。
2、知道化学方程式所表现的量均为纯物质的质量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在化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1)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2、导入: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
那么,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原料呢?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整理本节知识点(5分钟)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思考: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定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总结1.依据(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解题思路(1)审题:就是认真阅读整个题目,对于关键的字句要反复推敲,做到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物和未知物;(2)分析: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规律对题目进行解剖,理清题目的层次,明确有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特别是物质间的量的关系,选择好解题的突破口;(3)解答:依据分析中理出的思路确定解题方法。
解题时要注意做到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步骤简明、计算准确、书写规范。
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设、写、算、列解、答);(2)格式要规范;(3)得数要准确(保留一位小数);3: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3)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量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带单位;(2)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3)相——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物质化学式的下边;(4) 求——列出比例式,求解;(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长丰县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学科集 体 备 课 教 案项目内容课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修改与创新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 难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过程 板书]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 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投影] 展示例题1[教师]根据上述两例可知,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求出反应物的质量,那么,假如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例题1]加热分解6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
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讲解并板书] 解:设加热分解6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
2KMnO4== K2MnO4+MnO2+O2↑ 2×158 32 6g x 2×158 :32==6g:xx==0.6 g 。
答:加热分解6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 氧气。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教师总结并板书]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各位专家,评审,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课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引导学生从定量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教材中给出了两个实例来说明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的特点来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本节内容在本册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今后的化学计算奠定了基础。
二.教案目标教案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为此,我确定了如下教案目标:知识目标:1.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2.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1.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数学方法处理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学科间交融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2.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三.教案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大纲,教材内容的设置及对今后教案的影响,本节的教案重点为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以及正确的解题格式。
这也是本节教案的难点。
四.教法根据教案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法,讲授法,范例教案法和讨论法。
(1)引导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社会热点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旧引新。
(2)讲授法: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达和采用挂图的形式讲解,传授新知识。
(3)范例教案法:通过讲解范例,给学生一正确的解题格式,通过练习,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如何做化学计算题。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答案:(1)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成正比例 (2)设未知量 (3)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 (4)列出比例式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①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②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①设未知量。
一般情况下,求什么就设什么。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包括相对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把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出来,标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
④列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写出答案。
⑥回顾检查。
辨误区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②只找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列式时,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③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写正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一定要计算准确。
当已知量是体积或混合物的质量时,该如何处理?应先将体积换算成质量,不纯物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量,因为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是质量,而且是纯净物的质量,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例1】计算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1)设未知量: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设 (2)写出化学方程式:2H 2O=====通电2H 2↑+O 2↑…………………写 (3)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2H 2O=====通电2H 2↑+O 2↑ 2×18 2×218 kg x ……………………标 (4)列比例式求解: 2×182×2=18 kgx…………………列 x =18 kg×2×22×18=2 kg……………算(5)简写出答案:答: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2 kg…答(6)回顾检查:①方程式是否正确;②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是否正确;③单位是否正确;④数值大小是否合理;⑤有效数字是否正确。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发生改变,知道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堆木柴燃尽后,只剩下一堆微微发白的灰烬,这些灰烬的质量远远小于木柴的质量。
那么,减小的那部分质量都去哪儿了呢?是凭空消失了吗?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坚持不懈的探索,今天,就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奥秘吧!二、推进新课2 2 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是否变化?[作出假设]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猜想四:有时“>”,有时“<”,有时“=”。
[演示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介绍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的大小。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②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m2与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m1相等,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讨论交流]①红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锥形瓶底部铺有少量细沙的目的是什么?②为什么要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归纳总结]①红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燃红磷;在锥形瓶底铺少量细沙的目的是防止红磷燃烧而使锥形瓶炸裂。
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2.懂得质量守恒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分析,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教学难点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及化学计算与物理、数学的区别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提问】能否利用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呢?【问题】一桶18kg的水产生的氢气可思考思考讨论:根据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比,由水的质量求氢气的质量,再折供汽车跑多远?你准备怎么算?【过渡】由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就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
指导阅读【提问】怎样把同学们的思路清楚的表示出来呢?【指导】阅读课本P102例题1的要求:对照例题1把完整的解题过程写出来。
【投影】展示学生的完整书写格式【课件展示】完整的解题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