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复习课)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3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钠及其化合物2.镁及其他合物补充讲解:3.铝及其合物4.铁及其化合物碱金属元素考点1 钠与水反应及应用1.钠与水的反应可以概括为:五个字来记忆。
(1)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密度水。
(2)钠立即跟水反应,并,发出嘶嘶声,产生气体。
(3)同时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
(4)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与水反应生成NaOH。
2.钠与酸溶液反应当钠投入酸溶液中,钠首先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当酸完全反应后,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故钠与酸溶液反应比钠与水反应。
3.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实质上是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盐反应。
与CuSO 4溶液反应:2Na+2H2O NaOH+H2↑ (1) CuSO4+2NaOH Na2SO4+Cu(OH)2(2) 合并(1)(2)得:(2)与FeCl3溶液反应:[特别提醒]:钠和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这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在水中一般是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即金属离子周围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包围着,不能和钠直接接触。
钠与熔融的盐反应才可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考点2 过氧化钠的结构与性质1.Na2O2的结构特点在Na2O2和H2O2中,氧是价,这是因为两个氧原子之间以一对共用电子相结合(非极性键),形成了一种不太稳定的结构。
2.Na2O2的性质-1价介于氧的两种较稳定化合价0价和-2价之间,因此Na2O2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电子表现(如与SO2、Fe2+、品红等反应),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失去电子表现(如与H+和MnO4 反应),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如与H2O、CO2等反应);但以为主。
Na 2O2与SO2反应:Na2O2+SO2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将Fe2+氧化成Fe3+,同时生成Fe(OH)3沉淀:。
Na2O2投入氢硫酸中,可将H2S氧化成单质硫,溶液变浑浊:。
Na2O2投入品红溶液中,使品红溶液褪色(褪色原理与SO2 )。
2011年广东省高考化学科专题复习之四《碱金属》第一课时钠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1•钠的性质及川途。
2.Na2O和Na2O2的性质及用途。
3.Na2CO3 > NaHCCh、NaOH 的'性质及用途。
4.Na2O2与H2O、CO2的反应原理,以及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差和质量差在计算小的应用。
教与学方案【口学反馈】一、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质地_____ 、____________ 光泽,密度比水—,能—于水,熔点低。
是—的良导体。
二、钠的化学性质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在下面括号中填写化学式)银口色金属钠 T 表面变晞—出现白色固体—表面变成溶液() ()( )()( )()( )—> 片色块状物质 T 门色粉末状物质( ) ( )( ) (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 N& + H2O ->解释实验现象;浮熔游红② Na + H.0+ FcCl? ~►③ Na + HG1>④ C2H5OH + 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c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物的判断1.CO2 +2 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2 + NaO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O2 + Na2C()3 + H2O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CO?和NaOH如何制取Na2CO3?四、NazCOs与盐酸的反应(不用其它试剂鉴别NazCOs与盐酸的方法)1.向盐酸里逐滴加入N^COs溶液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NazCOs溶液里逐滴加入少量的盐酸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完成化学方程式)1.Na2O2与S0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将Fe"氧化Fe",同吋生成Fe(OH)3沉淀O2投入氢硫酸中,町将H?S氧化成单质硫,溶液变混浊4.Na2O2投入NazSCh溶液中,可将S032_氧化成SO425.Na2O2投入品红溶液屮,因其有氧化性,所以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第二章《碱金属》期中复习讲义1、钠的性质和用处。
2、NaOH 、Na2CO3和Na2HCO3的重要性质和用处,混合物的计算。
3、Na2O2 性质、用处、计算4、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像性和递变规律。
5、焰色反响及其操作方法。
学问规律总结1、碱金属是一族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构造的共同特点是次外层电子是8个(锂是2个)和最外电子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响中简单失去电子,因此,因此它们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根本相像。
例如它们的单质大多是银白色(铯略带金色)、硬度小、熔点较低、密度较小的金属,有展性,导电、导热性好。
它们的单质在化学反响中呈现出很强的复原性,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化合,都能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物与氢气;它们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碱。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强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金属性增添。
它们的单质都是强复原剂。
2、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最终导致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力量渐渐增添。
元素的金属性渐渐增添。
根据核电荷数增大的挨次,碱金属单质的晶体中,由于原子核间距增大,内部微粒间的互相作用减弱,它们的熔点、沸点渐渐降低;碱金属单质的复原性也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添。
它们与水、氧气等反响依次变得更加猛烈。
核电荷数比钠小的锂与氧气反响只生成一般氧化物,而钠与氧气反响一般可生成氧化物,点燃条件下可生成过氧化物;钾、铷等跟氧气反响除了生成过氧化物外,还有更冗杂的氧化物。
3、碱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能使火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即呈现焰色反响。
依据焰色反响所呈现的特别颜色,可以推断某些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思维警示1.碱金属原子失电子变为离子时最外层一般是8个电子,但锂离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
2.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里,但锂的密度小于煤油而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3.试剂瓶中药品取出后,一般不允许放回试剂瓶,但取用后剩余的Na、K可以放回原瓶。
碱金属复习一. 本周教学内容:碱金属复习(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1.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根据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特点,我们可进行如下分析: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2.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a. 与非金属的反应2Na+O2== Na2O24Li+O2==2Li2O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K、Rb等碱金属与O2反应,会生成比过氧化钠更复杂的氧化物。
碱金属除了能与O2反应外,还能与Cl2、S等大多数非金属发生反应,表现出很强的金属性,且金属性从锂到铯逐渐增强。
b.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2Rb+2H2O====2RbOH+H2↑碱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它们的金属性由锂到铯逐渐增强。
3.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因为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因此,不能保存在煤油里,通常保存在石蜡中。
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二)焰色反应1. 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与其存在状态无关;2. 焰色反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3. 注意操作;4. 应用:检验金属元素,焰火;5. Na :黄色,K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典型例题】例1. 有A 、B 、C 、D 四种物质的溶液,在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火焰都呈黄色,它们之间可发生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则这四种物质分别为:A 、B 、C 、D 。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②③④⑤解析:火焰呈黄色,说明它们均为钠的化合物,A 能与酸性氧化物CO 2反应,说明其为碱性氧化物或显碱性的物质,由反应③和⑤可推知:D 为硫酸盐。
碱金属(复习课)
备课人:黄军备课时间:2012-2-18
第四章碱金属
一、考纲要求
1.掌握钠的重要性质,了解钠的保存和重要用途.
2.掌握钠的氧化物的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Na2CO3与NaHCO3的联系与区别.
3.掌握碱金属的性质,理解碱金属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掌握用焰色反应检验金属钠和钾及其离子的操作技能.
二、知识结构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通过钠的化学性质的学习,能正确分析钠长久露置于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现象和原 理.
2.通过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实质的学习,能正确分析钠与酸溶液、盐溶液、碱溶液反应时的现象及实质.
3.通过Na 2O 2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能正确分析Na 2O 2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得失及所起的作用.
4.通过Na 2O 2、NaHCO 3、NaOH 的性质的学习,掌握有关Na 2O 2与NaHCO 3混合加热 、NaOH 与NaHCO 3.混合加热类型习题的计算. 四、能力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其中最多的是碳酸钠
B.运用钠蒸气放电发光的性质,制造的高压钠灯能发出强烈的白炽光,其射程远,穿透力强 ,可作航船的探照灯.
C.单质钠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以把钛、锆、铌、钼等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氧化出来.
D.钠着火后,可用砂子灭火,不能用水,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知识点:钠在自然界中存在.钠的化学性质和钠的用途. 能力点:再现能力、辨别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将一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看到的现象是:( ) A.置换出金属钙而有固体析出 B.置换出氢气单质
C.反应比在水中剧烈、引起燃烧
D.溶液变浑浊,并放出气体
知识点: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原理、平衡移动的条件、化学反应速率、晶体析出的条件能力点:再现能力、迁移能力、综合分析推理能力. 3.在某温度下,NaOH 的溶解度为ag ,该温度下,用bg 水溶解一定量的Na 2O 2形成饱和溶液,需加入Na 2O 2的质量为( )克。
A.a ab 9400039+
B. a ab
9400039- C.100ab D.400039ab
知识点: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性质以及溶解度概念理解。
能力点:再现能力、计算推理能力
4. 2.1g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 与H 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 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A.2.1g
B.3.6g
C.7.2g
D.无法计算 知识点:CO 、H 2、Na 2O 2的化学性质
能力点: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计算推理能力. 5.锂是一种活泼金属,它在工业上的用途有( )
①作光电材料 ②化工生产中的催化剂 ③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④制取高强度玻璃 ⑤制热核反应的材料
A.①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知识点:考查锂的物理性质。
能力点:发散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再现能力。
6.Na 2O 2与NaHCO 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不可能是( )
A.Na 2O 2、Na 2CO 3
B.Na 2CO 3
C.Na 2CO 3、NaOH
D.Na 2CO 3、Na 2O 2、NaOH 知识点:Na 2O 2、NaHCO 3的化学性质 能力点:综合推理能力
7.下列关于钾、钠、铷、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B.单质的密度均小于1
C.其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
D.氧化能力最强的是钠原子
知识点: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性质递变规律. 能力点:再现能力,分析比较能力、推理能力.
8.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放在无色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只含钾元素的化合物
B.该溶液中一定含钠离子
C.该溶液可能含有钠离子,但一定含有钾离子
D.该溶液可能含有钾离子,但一定含有钠离子 知识点:焰色反应.
能力点:辨别能力、推理能力
9.碱金属如锂、钠、钾、铷等)溶于汞可形成良好的还原剂“汞齐”,取7g 碱金属的汞齐与
水作用得到 2.24L 氢气(标况),并得1L 密度为ρg/cm 3
的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是( )
A.%
8
.0ρ B. %
48
.0ρ C. %
32
.0ρ D. %
7
.0ρ 知识点:碱金属、汞的化学性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点:综合分析能力、计算推理能力
10.超氧化钾(KO 2)常用于急救,它能吸收CO 2生成碳酸盐和氧气.若用156g 金属钾在一定条件下与O 2充分反应生成KO 2,用此KO 2完全吸收CO 2,则生成的O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11.2L B.22.4L C.44.8L D.67.2L 知识点:气体摩尔体积
能力点:发散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计算推理能力.
11.工业上生产Na 、Ca 、Mg 都用电解其熔化的氯化物,但钾却不能用电解KCl 熔化物的方法制得,因金属钾易溶于熔化的KCl 中而有危险.现在生产钾是用金属钠和熔化的KCl 反应制取 .有关数据如下:
熔点(℃) 沸点(℃) 密度(g/cm 3
)
Na 97.8 883 0.97 K 63.7 774 0.86
NaCl 801 1413 2.165 KCl 770 1500升华 1.984 工业上生产金属钾的化学方程式和条件是:KCl+Na 850℃ NaCl+K
(1)工业上制金属钾主要运用到上表所列的哪些数物理常数
(2)工业制金属钾主要应用什么原理使反应变为现实
知识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平衡移动的条件.
能力点: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推理能力.
12.“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这个问题实验室里可通过以下实验加以说明:
①按图装置,在干燥的试管C中装入Na2O2后,在通入CO2之前,应事先用弹簧夹(K1、K2)夹持好,其目的为。
②试管A内的试剂X应是时,打开弹簧夹K1、K2,加热试管C约几分钟后,将火星的小木条插入试管B的液面上,可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且试管C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
则所得的化学结论是。
③试管A内试剂为CO2饱和水溶时,其他操作同②,通过的现象可以证明Na2O2与潮湿的CO2能反应且放出O2。
④CO2和Na2O2反应机理也可用示踪原子分析加以证明。
请完成下列反应:Na2O2+ C18O2+H218O——。
知识点:Na2O2与CO2的反应机理。
能力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