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答案8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2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答案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答案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两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反应,以及分析化学方法和技术。
在学习和掌握这两个领域的知识时,做一些复习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1. 无机化学中,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的?请简要解释。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和电子结构进行排列的。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点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的周期数代表了元素的主量子数,元素的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 铁(Fe)的电子结构是什么?请写出其电子排布。
铁的原子序数为26,因此铁的电子结构为1s² 2s² 2p⁶ 3s² 3p⁶ 4s² 3d⁶。
3. 无机化合物中,氯化钠(NaCl)是如何形成的?请简要解释。
氯化钠是由钠(Na)和氯(Cl)两种元素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正离子Na⁺,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Cl⁻。
这两种离子通过电子的相互吸引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氯化钠晶体。
4.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请列举几种。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重量分析、体积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
其中,重量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的质量来确定其中某个成分的含量;体积分析是通过测量溶液的体积来确定其中某个成分的含量;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确定其中某个成分的含量;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来确定样品中某个成分的含量;色谱分析是通过分离和测量样品中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来确定其中某个成分的含量。
5. 在分析化学中,什么是标准溶液?为什么要使用标准溶液?标准溶液是已知浓度的溶液,用于定量分析中的测定和校正。
使用标准溶液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测定样品中某个成分的含量。
通过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样品中该成分的浓度。
第二章第二章1.某气体在293K与9.97×104Pa时占有体积1.910-1dm3其质量为0.132g,试求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它可能是何种气体? 解2.一敝口烧瓶在280K时所盛的气体,需加热到什么温度时,才能使其三分之一逸出? 解3.温度下,将1.013105Pa的N2 2dm3和0.5065Pa的O23 dm3放入6 dm3的真空容器中,求O2和N2的分压及混合气体的总压。
的分压及混合气体的总压。
解4.容器中有4.4 g CO2,14 g N2,12.8g O2,总压为2.026105Pa,求各组分的分压。
,求各组分的分压。
解5.在300K,1.013105Pa时,加热一敝口细颈瓶到500K,然后封闭其细颈口,并冷却至原来的温度,求这时瓶内的压强。
来的温度,求这时瓶内的压强。
解dm3洁净干燥的空气缓慢通过H3C—O—CH3液体,1.0 dm6.在273K和1.013×105Pa下,将1.0 时的饱和蒸汽压。
在此过程中,液体损失0.0335 g,求此种液体273K时的饱和蒸汽压。
解7.有一混合气体,总压为150Pa,其中N2和H2的体积分数为0.25和0.75,求H2和N2的分压。
分压。
解8.在291K和总压为1.013×105Pa时,2.70 dm3含饱和水蒸汽的空气,通过CaCl2干燥管,完全吸水后,干燥空气为3.21 g,求291K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解9.有一高压气瓶,容积为30 30 dmdm3,能承受2.6×107Pa,问在293K时可装入多少千克O2而不致发生危险?而不致发生危险?解10.在273K时,将同一初压的4.0 dm3 N2和1.0dm3 O2压缩到一个容积为2 dm3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为3.26×105 Pa,试求,试求(1)两种气体的初压;)两种气体的初压;(2)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3)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1、教材《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4版。
2、参考书《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第3版。
《无机化学》邵学俊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第3版。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竺际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绪论(2学时)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8学时)第二章分子结构(8学时)第三章晶体结构(4学时)第四章配合物(4学时)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4学时)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6学时)第八章水溶液(4学时)第九章酸碱平衡(6学时)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4学时)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8学时)第十二章配位平衡(4学时)第十三章氢和稀有气体(2学时)第十四章卤素(6学时)第十五章氧族元素(5学时)第十六章氮、磷、砷(5学时)第十七章碳、硅、硼(6学时)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4学时)第十九章金属通论(2学时)第二十章s区元素(4学时)第二十一章p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二章ds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三章d区元素(一)第四周期d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四章d区元素(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五章核化学(2学时)1 .化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太宽泛)●化学研究的是化学物质(chemicals) 。
●化学研究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化学是研究分子层次以及以超分子为代表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和超分子层次的化学物种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北师大版本无机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北师大版本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2)第二章分子结构 (11)第三章晶体结构 (17)第4章酸碱平衡 (22)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32)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 (49)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57)第八章水溶液 (71)第9章配合物 (75)第十章沉淀平衡 (78)第十一至三十章元素化学 (85)第一章物质的结构1-1 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种含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太少,可以忽略不计,问:不计3H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1-2 天然氟是单核素(19F)元素,而天然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和13C),在质谱仪中,每一质量数的微粒出现一个峰,氢预言在质谱仪中能出现几个相应于CF4+的峰?1-3 用质谱仪测得溴得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79Br 789183占50。
54%,81Br 80。
9163占49。
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 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和205Tl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
97u和204。
97u,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04。
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1-5 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AgCl):m(AgBr)=1。
63810:1,又测得银和氯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分别为107。
868和35。
453,求碘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6 表1-1中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1-7 设全球有50亿人,设每人每秒数2个金原子,需要多少年全球的人才能数完1mol金原子(1年按365天计)?1-8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1-9 太阳系,例如地球,存在周期表所有稳定元素,而太阳却只开始发生氢燃烧,该核反应的产物只有氢,应怎样理解这个事实?1-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气”的物质,“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请对比元素诞生说与这种古代哲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齐鲁工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无机及分析化学就是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整合,集二者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一门化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大学化学的基石和化学研究的起点。
参考答案:对2.测定常量组分的某样品中硫酸根的含量,可采用硫酸钡重量分析法。
参考答案:对3.从历史上看,无机化学是发展最早的一门化学分支学科,是化学研究的先驱。
参考答案:对4.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参考答案:化学分析法5.通常所说的四大化学是指?参考答案: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6.本课程包含化学的哪两个二级学科?参考答案:分析化学;无机化学7.下列哪些内容属于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参考答案:电化学;配位化学;化学热力学;结构化学;化学动力学;元素化学第二章测试1.已知置信度为90%,n = 6 时,t =2.015,在一组平行测定中, 所得测定结果如下: 8.44, 8.32, 8.45, 8.52, 8.69, 8.38,下列内容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置信度为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8.47±0.11;标准偏差为0.132.已知n = 6 时,Q0.90 = 0. 56。
在一组平行测定中,所得测定结果如下:10.56,10.44,10.57,10.64,10.81,10.50,则参考答案:所有数据都是可靠值3.系统误差具有重现性,是可测误差参考答案:对4.带有偶然误差的测量数据,不能参加平均值的计算参考答案:错5.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确定的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由此产生的误差属于试剂误差。
参考答案:错6.系统误差主要影响分析测定中的准确度参考答案:对7.pM=-lg[Mn+]=3.00,金属离子浓度[Mn+]有效数字位数为3位参考答案:错8.对于同一组测定数据,置信度越小,置信区间越小。
参考答案:对9.用分析天平采用减量法称量试样,要使称量误差不大于0.1%,至少要称取试样参考答案:0.2g10.已知 pH=5.25,则[ H+ ]=5.62×10-6mol•L-1 。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化学分析则是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确定物质的组成、性质和浓度等信息。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为我们深入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和特点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实验方法和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无机化学概述无机化学研究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酸碱盐类等。
无机化学主要关注的是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矿物结构和晶体结构等方面。
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
二、无机化学的实验方法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制备、鉴定和性质测试等。
制备实验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需要的物质,如通过还原反应制备氢气、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制备盐类等。
鉴定实验常常需要使用一些化学试剂来判定化合物的存在和性质,如通过铁盐试验来鉴定硫酸盐离子的存在等。
性质测试常采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评估物质的特性,如测量物质的溶解度、导电性、燃烧性等。
三、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化学分析是通过化学反应和仪器仪表方法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通过化学反应或试剂的特异性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如通过还原反应鉴定铁离子的存在等。
定量分析是通过仪器仪表测量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结果,得出物质的含量和浓度等定量信息。
四、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在众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材料科学中,无机化学提供了各种金属和合金的制备方法,用于制造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的材料。
化学分析则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准确地了解材料的组分和含量,进而调整合金中不同元素的比例,达到所需的特殊性能。
在环境保护领域,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可以帮助监测和检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水体中的污染物等,保护环境、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总结: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分支,通过实验方法和仪器仪表来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
《无机化学实验数据分析》思考题及参考答案无机化学实验数据分析思考题及参考答案思考题一1. 实验中使用的无机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如何影响它们的浓度的?答案:无机离子的溶解度通常会随着溶液中的其它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当溶液中有其他离子存在时,无机离子的溶解度可能会降低。
这种影响是由于离子间相互作用的改变导致的。
2. 在实验中,为什么要对无机化合物进行分析?有哪些常用的分析技术?答案:对无机化合物进行分析有助于确定其组成和性质。
常用的无机化合物分析技术包括光谱分析(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电化学分析(如电解、电位计测定等)和色谱分析(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思考题二1.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与理论值有差异,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实验中测得的数据与理论值有差异可能是由于实验误差、仪器误差、样品质量和纯度的差异等因素引起的。
此外,实验条件和操作技术也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2.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如何确定和排除异常值?答案:确定异常值的方法包括检查测量结果是否明显偏离其他数据点,并使用统计工具如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分析。
排除异常值时,需要仔细考虑可能的原因,例如测量误差或实验条件的异常,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
思考题三1. 实验中如何计算和表达无机化合物的浓度?答案:计算和表达无机化合物的浓度可使用不同的方法,如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和数据的可靠性。
2.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如何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答案:使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例如计算均值、标准差、误差等指标,进行数据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等。
这些统计学方法有助于从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以上是《无机化学实验数据分析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的内容。
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标题: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一、试卷概述本次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主要涵盖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旨在测试学生对基本化学原理、实验技术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试卷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和综合题。
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题解析1、选择题(2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和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2、填空题(2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操作和常用化学仪器的认知。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3、简答题(3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机理、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和阐述。
4、实验题(2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实验的设计、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5、综合题(1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合成、化学分析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
三、答案解析1、选择题题目:下列哪个元素不属于过渡金属?() A. 铜 B. 铁 C. 金 D. 镍答案:C 解析:过渡金属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第8、9、10三个周期的金属元素,包括铜、铁、镍等,而金属于第6周期的元素,不属于过渡金属。
题目: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_____,但不参与化学反应的_____。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三、填空题 ( 共 25分 )1.命名[Cr(NH3)4Cl2]NO3为______________ ,中心离子为 ___________,配位原子为 ___________ ,配位数为___________,配体包括 ___________ 。
2.在含有AgCl(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0.1 mol·L-1 的AgNO3 ,AgCl的溶解度将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NH3分子中N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_____杂化,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BCl3分子中B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杂化,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4.原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______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____极。
5.常用于标定HCl溶液的基准物质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常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有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6.24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为________ 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________区。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_安康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利用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答案:正确2.标准溶液的配置有直接法和标定法。
答案:正确3.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来称量固体NaOH。
答案:错误4.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答案:错误5.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酸,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碱。
答案:错误6.αY(H)的值随pH值的减小而增大。
答案:正确7.由于混晶而带入沉淀中的杂质通过洗涤是不能除掉的。
答案:正确8.重量分析法中,由于同离子效应,沉淀剂过量越多,沉淀溶解度越小。
答案:错误9.在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对于1:1类型的反应,一般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条件电位之差大于0.2时,可用氧化还原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答案:错误10.硼砂可以作为基准物质标定HCl。
答案:正确11.不少显色反应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而且形成的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也不一样,因此必须在显色后一定时间内进行测定。
答案:正确12.测定的精密度好,但准确度不一定好,消除了系统误差后,精密度好的,结果准确度就好。
答案:正确13.指示剂本身是有机弱酸或弱碱,HIn与In- 的颜色差异越大越好。
答案:正确14.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分析结果偏高的有答案:pH≈4时,用莫尔法滴定Cl-_若试液中含有铵盐,在pH≈10时,用莫尔法滴定Cl-15.获得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有答案:稀_搅_陈16.以下各措施中可以消除分析系统误差的是答案:校正仪器_校正方法_空白试验17.能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有答案:盐效应_酸效应_配位效应18.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有答案:表面吸附_后沉淀_形成混晶19.EDTA络合滴定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答案:影响Y4-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酸效应_影响金属离子Mn+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络合效应_酸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_络合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20.根据质子理论,下列物质属于两性物质的是答案:NaHCO3_H2O21.适用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的要求包括答案:无副反应_平衡常数足够大_有指示终点的方法22.下列选项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答案:方法误差_仪器误差_试剂误差23.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络合比是答案:1:124.若被测组分含量在1%~0.01%,则对其进行分析属答案:微量组分分析25.用佛尔哈德法测定Cl-,既没有将AgCl沉淀滤去或加热促其凝聚,又没有加有机溶剂,则测定结果答案:偏高26.用同一KMnO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4和H2C2O4溶液,耗用标准溶液体积相等,对两溶液浓度关系正确表达的是答案:27.碘量法测Cu2+时,KI最主要的作用是答案:还原剂28.能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酸是答案:苯甲酸(pKa=4.0)29.以BaSO4重量法测定Ba时,沉淀剂H2SO4加入量不足,则结果产生答案:负误差30.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可疑值,则应当用答案:G检验31.下面数值中,有效数字为两位的是答案:pH=11.5032.用基准物Na2CO3标定HCl溶液时,配置HCl时没有摇匀,将对标定HCl浓度产生何种影响?答案:不确定33.欲测定硅酸盐中Fe,Mg,Ca,Al,Ti的含量,分解试样时应采用的溶剂是答案:HF34.用吸附指示剂法测定Cl-时,应选用的指示剂是答案:荧光黄35.可测定微量水分的氧化还原滴定法为答案:碘量法36.在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对于1: 1类型的反应,一般氧化剂和还原剂标准电位的差值至少应为多少,才可用氧化还原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答案:大于0.35 V37.用NaOH滴定某一元弱酸HA,在化学计量点时[H+]的计算最简式为答案:38.测定试样中CaO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0.9080 g,滴定耗去EDTA标准溶液20.50 mL,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答案:10.08%39.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答案:F检验40.下面数值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答案:ωcao=34.30%41.用基准物Na2CO3标定HCl溶液时,锥形瓶中的Na2CO3用蒸馏水溶解时,多加了5 mL蒸馏水,将对标定HCl浓度产生何种影响?答案:无影响42.欲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分解试样时应采用的溶剂是答案:KOH43.移液管转移溶液之后残留量稍有不同,属于什么误差?答案:随机误差44.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属于什么误差?答案:随机误差45.天平零点稍有变动,属于什么误差?答案:随机误差46.在滴定分析中,计量点与滴定终点间的关系是答案:两者越接近,滴定误差越小47.加入到溶液中的沉淀剂是通过化学反应过程,逐步地,均匀地析出的沉淀方法是均匀沉淀法答案:正确48.如果被吸附的杂质和沉淀具有相同的晶格,就可能形成答案:0.249.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答案:稀、热、慢、搅、陈50.能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是答案:同离子效应51.BaSO4在适量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答案:稍微增大52.佛尔哈得法是以SCN-标准溶液为滴定剂,以()为指示剂测定Ag+的分析方法。
第8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一、选择题8-1 下列配合物的命名不正确的是: ( ) (A) (B)(C)(D)答案: B8-2 下列离子都可以作为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但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最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D 8-3 的名称是: ( )(A) 三氯化一水二吡合铬(III ) (B) 一水合三氯化二吡合铬(III ) (C) 三氯一水二吡合铬(III ) (D) 一水二吡三氯合铬(III ) 答案: C8-4 下列哪种物质是顺磁性的: ( )(A)(B) (C)(D) 答案: B 8-5用溶液处理再结晶,可以取代化合物中的,但的含量不变,用过量处理该化合物,有氯含量的氯以沉淀析出,这种化合[]()3233K Co(NO )Cl III 三氯三硝基合钴酸钾[]()3233K Co(NO )Cl III 三硝基三氯合钴酸钾()()()2323Co OH NH Cl Cl III ⎡⎤⎣⎦氯化二氯一水三氨合铬[]()26H PtCl IV 六氯合铂酸3+Sc 3+Cr 3+Fe 3+La ()()232Cr py H O Cl ⎡⎤⎣⎦()234Zn NH +⎡⎤⎣⎦()336Co NH +⎡⎤⎣⎦[]4TiF ()336Cr NH +⎡⎤⎣⎦33CoCl 4NH ⋅24H SO 2-4SO -Cl 3NH 3AgNO 1/3AgCl物应该是: ( )(A)(B) (C)(D)答案: A 8-6 羰基合物的磁矩为零,它的空间构型为: ( )(A) 三角双锥形 (B) 四方形(C) 三角锥形 (D) 四方锥形 答案: A8-7 配离子的磁矩为: ( ) (A) 3.88(B) 2.83 (C) 5.0 (D) 0 答案: D8-8 配离子的稳定性与其配位键类型有关,根据价键理论,可以判断下列配合物稳定性的大小,指出正确的是: ( )(A)(B)(C) (D) 答案: B 8-9 化合物的磁矩为,而的磁矩为,对于这种差别可以用下列哪一项所叙述的理由来解释: ( )(A) 铁在这两种化合物中有不同的氧化数 (B) 氰离子比氟离子引起更多的轨道分裂 (C) 氟比碳、氮具有更大的电负性 (D) 氰离子是弱的电子授体 答案: B8-10 某金属中心离子形成配离子时,由于配体的不同,其电子分布可以有1个未成对电()324Co NH Cl Cl ⎡⎤⎣⎦()334Co NH Cl ⎡⎤⎣⎦()324Co NH Cl Cl ⎡⎤⎣⎦()334Co NH Cl ⎡⎤⎣⎦()5Fe CO ⎡⎤⎣⎦()32Cu NH +⎡⎤⎣⎦()B.M.()()33266Fe CN Fe H O -+⎡⎤⎡⎤<⎣⎦⎣⎦()()32266Fe CN Fe H O -+⎡⎤⎡⎤>⎣⎦⎣⎦()()322Ag CN Ag NH -+⎡⎤⎡⎤=⎣⎦⎣⎦()()322Ag CN Ag NH -+⎡⎤⎡⎤<⎣⎦⎣⎦[]36K FeF 5.9B.M.()36K Fe CN ⎡⎤⎣⎦2.4B.M.d d子,也可以有5个未成对电子,此中心离子是: ( ) (A) (B) (C) (D)答案: C8-11 根据晶体场理论,高自旋配合物的理论判据是: ( ) (A) 分裂能 > 成对能 (B) 电离能 > 成对能 (C) 分裂能 > 成键能 (D) 分裂能 < 成对能 答案: D8-12 某金属离子在八面体弱场中的磁矩为 4.9 B.M.,而它在八面体强场中的磁矩为零,该中心金属离子可能是: ( ) (A) (B) (C)(D) 答案: D二、计算题和问答题8-13 用晶体场理论判断配离子,,,(,Co(III) 的电子成对能)是高自旋还是低自旋,并计算配合物的磁矩以及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1. 填空题1.一种元素的电子亲和能越大,它接受电子的倾向就越强。
2.氧、氮和氢原子中,氧原子具有最高的电子亲和能。
3.原子的核电荷数增大,相应的电离能也增大。
4.分子极性与分子中各个化学键之间电负性差异有关。
5.当分子尺寸增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
6.溶液的浓度增加,则溶液的折射率增大。
2. 选择题1.下列有关氰化物化学性质的陈述最为准确的是:A. HC\#N和NH2C\#N是两种不同的氰化物B. 氰化物通常呈强还原剂C. 氢氰酸是一种很弱的酸性物质D. 氰化物通常是有毒的答案:D2.碘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重要的共价键形式是:A. I2*B. I3^-C. I^-3D. I+答案:B3.下面哪个物质是无机共价化合物?A. 液氯B. 氧气C. 铁磁性材料D. 氟气答案:B3. 计算题1.一缓冲液体系的pH为7.5,其中乙酸和乙酸钠的初始摩尔浓度分别为0.07mol/L和0.1mol/L。
计算该缓冲液体系的缓冲能力。
答案:pKa = 4.76,缓冲能力为1.454. 简答题1.何谓气相色谱法?简述其分离机理及应用环境。
答: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用气体作为稀相介质,在固定相床与流经其上的气体之间应用不同的物理化学交互作用来实现各种化合物之间的分离与定量分析的技术。
其根据分离介质透明度和挥发性等物化特性进行各自的分离操作并依据计算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方法装置制备。
在本技术中,常用固定相为多孔稳定材料,液相色谱法则使用亲多性和亲疏水特性的柱子进行梯度色谱条件调节。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医药科学领域,其中重要性最为突出的领域是分析制备过程中的分离操作工序。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元素具有最高的电负性?a) 碳b) 氮c) 氧d) 硫2. 氯化钠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其晶体结构属于下列哪种类型?a) 离子晶体b) 共价晶体c) 金属晶体d) 非晶体3. 下列哪种化合物在水中能够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OH-)?a) 硝酸铵b) 硫酸铵c) 氯化钠d) 氢氧化铵4. 下列哪个元素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a) 锂b) 钠c) 铷d) 钾5. 气体状态下的金属铝具有什么形式的结构?a) 单原子结构b) 双原子结构c) 多原子结构d) 多面体结构二、填空题1. 银的原子序数为47,电子结构为2,8,18,19,1。
请写出银的化学符号。
2. 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其一个原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3. 锌离子的化学式为Zn2+,请写出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4. 硝酸是一种强酸,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5. 溴氯乙烷(C2H4BrCl)的结构式中,碳原子与溴原子之间的连线应_________。
1. 请解释下列术语的含义并举例说明:a) 酸性溶液b) 碱性溶液c) 中性溶液2. 简要描述下列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结果:添加氯化银溶液于盐酸溶液中观察现象。
3. 请说明以下气体之间的关系:氧气(O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
四、计算题1. 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100mL。
如果加入45g NaCl 到200mL 的水中,请计算是否形成饱和溶液。
2. 从化合物的摩尔质量(g/mol)计算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C2H5OH (乙醇)3. 一段高炉内,熔化的铁经过冷却形成固态铁。
在这个过程中,铁发生了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请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1. c) 氧2. a) 离子晶体3. d) 氢氧化铵4. d) 钾5. b) 双原子结构二、填空题1. Ag2. 63.553. 质子数为30,中子数为354. HNO35. 直线三、简答题1.a) 酸性溶液:指溶液中氢离子(H+)浓度较高的溶液。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三、填空题 ( 共 25分 )1.命名[Cr(NH3)4Cl2]NO3为______________ ,中心离子为 ___________,配位原子为 ___________ ,配位数为___________,配体包括 ___________ 。
2.在含有AgCl(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0.1 mol·L-1 的AgNO3 ,AgCl的溶解度将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NH3分子中N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_____杂化,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BCl3分子中B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杂化,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4.原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______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____极。
5.常用于标定HCl溶液的基准物质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常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有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6.24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为________ 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________区。
第八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
8.1 (a )θb K (F -) = θw K /θa K (HF) = 10-14/6.8×10-4 = 1.5×10-11
(b )θa K (NH 4+) =θw K /θb K (NH 3) = 10-14/ 1.8×10-5 = 5.6×10-10
8.2根据θa K ·θb
K = θw K θb
K (HPO 42-) = θw K /θa K (H 2PO 4-) = 10-14/ 6.2×10-8 = 1.6×10-7 >> 4.2×10-13 即θb K (HPO 42-) >> θa K (HPO 42-),也就是说,HPO 42-的水解作用远大于其自身的离解作用,所以Na 2HPO 4水溶液呈碱性。
8.3 (a) 水合是H 2O 分子以其偶极的一端在离子周围取向,H 2O 分子作为整体参与反应;而
水解是H 2O 分子被撕裂产生OH ﹣或H +,再与离子结合。
(b) 缓冲容量是指维持系统pH 大体恒定的条件下,缓冲溶液能够中和外来酸或外来碱的量;缓冲范围是指能够起缓冲作用的pH 区间。
(c) 滴定终点是指示剂的实际变色点;而化学计量点指滴定剂与被滴定物之间按照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应时所达到的点。
8.4此缓冲溶液NaC 2H 3O 2的浓度为:
c (NaC 2H 3O 2)/ mol·dm -3 =
5.00.822.25÷ = 0.622 根据公式:pH = θa p K ﹣lg ()()33dm
mol /dm mol /--⋅⋅共轭碱酸c c 得 pH =﹣lg(1.8×10-5)﹣lg ()()3
2323232/O H NaC /O H HC --⋅⋅dm mol c dm mol c
= ﹣lg(1.8×10-5)﹣lg
622.0550.0 = 4.80
8.5根据公式:pH = θa p K ﹣lg ()()33dm
mol /dm mol /--⋅⋅共轭碱酸c c 得 pH = 5.09 =﹣lg(1.8×10-5
)﹣lg ()()32323232dm mol /O H NaC dm mol /O H HC --⋅⋅c c
得: c (NaC 2H 3O 2)/ mol·dm -3 = 0.550
m(NaC 2H 3O 2)/g = c(NaC 2H 3O 2)/ mol·dm -3×V/dm 3×M(NaC 2H 3O 2)/g·mol
- = 0.550×0.300×82.0 = 14.0
8.6 (a) 当加入0.0060mol HCl 时,溶液中HC 2H 3O 2 和NaC 2H 3O 2的浓度分别为:
c (HC 2H 3O 2)/ mol·dm -3
= 3-330.300dm mol 006.0dm mol 0.250dm 300.0+⋅⨯ = 0.270
c (C 2H 3O 2-)/ mol·dm -3
=3-330.300dm mol 006.0dm mol 0.560dm 300.0-⋅⨯ = 0.540 则 pH =﹣lg(1.8×10-5)﹣lg 540
.0270.0 = 5.05 (b) 当加入0.0060mol NaOH 时,溶液中HC 2H 3O 2 和NaC 2H 3O 2的浓度分别为:
c (HC 2H 3O 2)/ mol·dm -3
= 3-330.300dm mol 006.0dm mol 0.250dm 300.0-⋅⨯ = 0.230 c (C 2H 3O 2-)/ mol·dm -3
=3-330.300dm mol 006.0dm mol 0.560dm 300.0+⋅⨯ = 0.580 则pH =﹣lg(1.8×10-5)﹣lg 580
.0230.0 = 5.14 8.7指示剂的量过多,不仅颜色变化不明显,而且指示剂本身亦消耗一些滴定剂,带来误差。
对单色指示剂例如酚酞,甚至会影响其变色范围。
8.8无论HA 是强酸还是弱酸,因为体积和浓度是固定的,所以所用NaOH 的体积相同。
但对于弱酸来说,其形成的盐要发生水解,而强酸形成的盐不发生水解,所以化学计量点时pH 不同。
8.9 HC
2H 3O 2 + OH - C 2H 3O 2- + H 2O
溶液中HC 2H 3O 2和C 2H 3O 2-的浓度分别为:
c (HC 2H 3O 2)/ mol·dm -3 =
00
.3000.50100.000.30100.000.50+⨯-⨯ = 0.25 c (C 2H 3O 2-)/ mol·dm -3 = 00.3000.50100.000.30+⨯ = 0.375 则得:pH = θa p K ﹣lg ()()3
3dm mol /dm mol /--⋅⋅共轭碱酸c c =﹣lg(1.8×10-5)﹣lg 375.025.0 = 4.92 8.10 (a) H
3O + + OH ﹣ 2H 2O
pH =﹣lg{c(H 3O +)/ mol·dm -3} = ﹣lg10-7 = 7.0
(b) NH
2OH + H 3O + NH 3OH + + H 2O K θa = 1.1×10-6
在化学计量点时,
c (NH 3OH +)/ mol·dm -3 = 0.200/2 = 0.100
则 c (NH 3OH +)θa K = 1.1×10-6×0.1 = 1.1×10-7 > 20θw K ,
又因为: c (NH 3OH +)/θa K = 0.1/1.1×10-6 > 500
故,c (H 3O +)/ mol·dm -3 = }⋅{⋅+-33θa dm /mol )OH NH (c K = 1.0101.16⨯⨯-
则 pH =﹣lg{c (H 3O +)/ mol·dm -3} =﹣lg 1.0101.16⨯⨯- =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