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108.62 KB
- 文档页数:12
七年级语文下《紫藤萝瀑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情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感悟生命的真谛与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难点: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紫藤萝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前查阅的关于紫藤萝花的资料,增加对课文的理解。
3.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二、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播放配乐。
2.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3.小组合作,互相解答疑问,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字词,全班一起订正。
5.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深入研读(1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紫藤萝花有哪些特点?作者在描写紫藤萝花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归纳,适时点拨。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观察自然、感悟生活?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与挑战?3.全班交流分享,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紫藤萝瀑布》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紫藤萝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事物、表达感受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培养观察事物、表达感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作者运用修辞手法描绘紫藤萝的方法。
重点: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观察事物、表达感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紫藤萝图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紫藤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感受紫藤萝的美丽。
a. 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b.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绘紫藤萝?c.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5. 例题讲解:a. 分析文章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b.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描绘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六、板书设计1. 《紫藤萝瀑布》2. 主要内容:a. 紫藤萝的特点b. 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c. 文章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我喜欢校园里的那棵白玉兰。
它挺拔的身姿,如一位高贵典雅的公主。
春风拂过,洁白的花瓣轻轻摇曳,仿佛在微笑着迎接阳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a. 拍摄一组自己喜欢的植物照片,配以描绘性的文字。
b. 仿写一篇文章,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第18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紫藤萝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品析语言,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第1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导入师引导:葵花无语向阳开,荷花无语自高洁,菊花无语傲霜开,梅花无语凌寒放。
今天,我们就走进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来听一听它又告诉我们什么。
(师出示课题:紫藤萝瀑布)2.作者简介宗璞(1927~),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文笔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3.字词积累嚷嚷()花穗()绽开()沉淀()酒酿()迸溅()挑逗()伫立()伶仃()盘虬卧龙()忍俊不禁()迸溅:向四外溅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的少。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江米酒。
挑逗: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盘绕横卧着的虬龙。
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活动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1.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生思考:作者描绘了哪几幅紫藤萝画面?预设:作者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眼前的紫藤萝繁茂美丽、生机勃勃的景象;另一幅是记忆中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稀落、伶仃的景象。
2.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师引导:对眼前的和记忆中的紫藤萝,作者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
(1)勾画表达“我”情感思绪的词句。
(2)按照赏花的前后顺序,理清“我”的情感变化层次(生朗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并批注,交流讨论,师指导明确)朗读指导:(1)长句的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句子的重读;(5)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以作者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描绘了紫藤萝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对学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人生哲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命的力量,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紫藤萝、瀑布、的生命力等。
2.课文理解:作者描绘紫藤萝瀑布的意图,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3.语言运用: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表达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涵。
3.朗读法: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写作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相关图片和视频: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壮观景象。
3.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4.写作素材:提供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素材,方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注意讲解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紫藤萝的特点及生长环境,了解紫藤萝瀑布的景观特点,学习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关注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义和情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的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紫藤萝瀑布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生共同观察班级窗外的紫藤花藤,学生们依次描述花藤的外貌及特点。
2.呈现新课:让学生们观看紫藤花藤的图片,学生们根据图片描述紫藤花藤的特点及生长环境。
3.详细阅读:师生共同阅读《紫藤萝瀑布》一文,每读一小段,师生共同讨论文中的意义和情感。
4.课文学习:学生们自己默读全文,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紫藤萝有哪些特点?(2)紫藤花藤的生长环境有哪些要求?(3)紫藤萝瀑布有什么特点?(4)紫藤萝瀑布给人什么样的感受?5.展示讲解:学生们轮流发表自己对紫藤花藤和紫藤萝瀑布的感受,老师适时进行点评和引导。
6.巩固练习: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出发,进行校园环境的观察和描述,与紫藤花藤和紫藤萝瀑布进行对比。
7.拓展延伸: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某个自然景观进行观察,撰写观察报告,并在班级内分享。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紫藤萝的特点及生长环境,了解了紫藤萝瀑布的景观特点,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同时,本节课还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观察自然环境,学生们对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8课《紫藤萝瀑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8课,本文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
作者宗璞以紫藤萝瀑布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美丽壮观的瀑布图,同时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状物抒情散文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生僻词汇和文言文语句的理解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文言文语句,深入分析课文,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世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和相关音乐。
2.教案:准备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作业:准备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同时播放相关音乐,营造情境。
然后提问:“你们对紫藤萝有什么印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每组选择一个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分享自己的感悟。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情不自禁的停住脚步。
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脚步。
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要热爱、珍爱生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准“瀑布、迸溅、挑逗、沉淀、花苞、伫立、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绽开、酒酿、盘虬卧龙”12个词的字音,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积累;能说出“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绽开、盘虬卧龙”4个词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能正确的阅读课文。
3.从课文中找出体现作都情感变化(赏花——忆花——悟花)的句子,理清课文的结构与层次。
4.了解作都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事物仔细观察和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等方法,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自我反思,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1、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能正确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结构层次等。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能正确的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课型:讲读课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合作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北宋文学家周敦颐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同学们,你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
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
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紫藤萝瀑布》。
文章以紫藤萝花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在赏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哲理美,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哲理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难点: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紫藤萝花图片。
3. 课文相关注释和资料。
4.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紫藤萝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结构,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理解文章内容。
4. 感悟意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紫藤萝花,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并进行描述。
7. 互动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悟,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紫藤萝瀑布》2. 结构:总分总3. 重点词汇和句型4. 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自然”为主题,写一篇观察日记。
2.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语言生动,运用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的作品,如《荷塘月色》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对文章语言美、意境美和哲理美的感悟。
【导语】《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篇散⽂,选⾃《福建⽂学》1982年第7期。
⽂章写于1982年5⽉,当时弟弟⾝患绝症,作者⾮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的美好和⽣命的永恒。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7课《紫藤萝瀑布》课⽂原⽂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辉煌的淡紫⾊,像⼀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长。
紫⾊的⼤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串挨着⼀串、⼀朵接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穗花都是上⾯的盛开、下⾯的待放。
颜⾊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的花苞⾥。
每⼀朵盛开的花像是⼀个张满了的⼩⼩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的,⼜像⼀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凝望,觉得这⼀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了这些时⼀直压在我⼼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死谜、⼿⾜情的。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的喜悦。
这⾥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似乎也是浅紫⾊的,梦幻⼀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株紫藤萝,它依傍⼀株枯槐爬得很⾼,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穗西⼀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5篇1.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学习,感受紫藤萝花的繁盛与美好,理解文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感悟生命的永恒。
2.在美的意境中,品味美的语言、美的形象,体验和陶冶美的情感,学习美的表达。
3.努力学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培养自我砥砺的积极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生命的永恒。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交流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图片欣赏,情境导入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美丽的紫藤萝”图片,并出示看图说话要求。
“望着这一树深深浅浅的流水瀑布般的紫藤萝,你的心中一定涌起许多起伏的波澜……请发挥联想,尽情尽意畅谈一番!”意在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其进入课文学习的意境之中。
二、诵读学习,三步教学(一)专心听读,理清思路出示“听读思考题”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是为什么?2.驻足赏花,引发了“我”对十多年前家门外一大株紫藤萝的不幸回忆,这其中包含着“我”怎样的感情?3.“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这又是为什么?播放优美的配乐课文朗读材料,使学生带着思考题,在优美的听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完成对“思考题4”的理解。
4.“赏花——忆花——悟花”是构思本文的思路,请分别找出各部分相应的文字段落,并说说“我”悟出了什么。
(二)细心研读,品味文意出示“研读讨论题”1.“这样盛的紫藤萝”,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说“我”是如何进行观察的?2.爱花不一定要摘花。
“伫立凝望”紫藤萝瀑布时,“我”产生了怎样的感受?你又是如何理解这种感受的?3.“我”在“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的香气中,联想到十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不幸命运,你能理解“我”那时的心情吗?4.紫藤萝彼时的衰、今天的盛,引发了“我”心中的感悟,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感悟的?研读方法:分组讨论,各组重点承担一个讨论题,之后彼此交流,合作完成对课文内容、尤其对文中所蕴涵人生哲理的理解,并感悟生命的永恒。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选取的作品展现了多样的语言风格,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
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
本单元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阅读,学生可以领略到艺术表现技巧的独特魅力,并学会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深入感悟其中的道理。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极具美感的写景文章,作者以紫藤萝的美丽景色为切入点,回忆起十几年前家门口孤独的紫藤萝,将自然感受提升到对人生的理解。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与不朽,学会勇敢面对人生的挫折与苦难。
3、学情分析经过对《春》《丁香结》等描写景物作品的学习,学生已经全面掌握了这些文章的核心思想,并能够运用恰当的文字对描绘对象进行深入剖析。
《陋室铭》《爱莲说》等古诗文,学生也已熟读并理解,因此对于托物言志的手法并不陌生。
然而,对于作家如何从花到人、从人生兴衰变化到个人体验进行思考,学生可能难以充分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紫藤萝对于个人命运的寓意。
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并掌握如何运用自身经历和感受去表达思想的方法。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
2、用精读的方法,品析文中语言,了解紫藤萝的特点,勾画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从花的衰与盛的转变与自身的经历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紫藤萝瀑布》。
文章通过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内容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对文章主题的深入挖掘。
2.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与赏析;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文章主题的理解与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分享。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生字词和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6. 内容解析:对文章进行逐段解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7.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紫藤萝瀑布》2. 主要内容:生字词课文朗读内容解析主题探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短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进行仿写。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例文: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3)见学生个人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听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感受文章的优美词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赏析散文的基本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激励学生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苦与磨难。
【教学思路】一、情境导入,走近文本。
二、配乐范读,动情赏花。
三、探究合作、感悟抒怀。
四、拓展延伸、寄语共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走近文本。
[课前音乐、紫藤萝画面]导语:同学们,在这深深浅浅一片辉煌的紫色中,你也许会感受到紫藤花的生机盎然,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繁盛,那么,26年前,面对这紫色的繁花,当代著名女作家宗璞产生会怎样的情思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散文《紫藤萝瀑布》。
二、配乐范读,动情赏花。
(配乐:班德瑞的《迷雾森林》)要求:在我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并勾画出文中描写藤萝花的优美语句。
1.师:配乐朗读2.生赏花师:(生鼓掌)我估计大家的掌声既是对老师的鼓励,更是对作者优美语言由衷地赞美。
①现在大家能不能告诉我:文章怎样围绕“紫藤萝花”是展开思路的?作者先是?然后?最后?明确:1-7,赏(看)花;8-9,忆花;10-11,悟(思)花。
②师:下面,请同学们先动情赏读刚才你从文中找出的描写生动的语句,然后把你欣赏的理由与你的同桌交流。
1.学生自由读(生活动。
)2.下面谁先来说?(先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说出欣赏的理由)(生可补充,教师随机引导、评价。
)(挖掘词语的精妙。
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假如你们都是藤萝花,咱们“推着”“挤着”体会一下。
)读得好不好?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你也来读一读。
17紫藤萝瀑布1.勾勒表现作者感情思路的语句,梳理作者的感情变化。
2.推测词语和要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描绘紫藤萝之美的艺术手法,感觉语言魅力。
3.领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望在紫藤萝上的“志”。
第 1 课时一、导入新课(放瀑布录像 )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由想到了唐朝大诗人李白有关瀑布的有名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真是好一幅飞流直下的情形,好一派一落千丈的气概。
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气概恢宏。
今日我们将要赏识此外一种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
(放紫藤萝录像 )(紫藤萝和瀑布比较图 )你看,绽放的紫藤萝真是一片绚烂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漂亮的瀑布。
今日我们就一同跟着今世女作家宗璞踏上感觉美的旅途。
[根源 :]二、教课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品析美的构想1.教师交代背景。
“ 文革” 中,作者的父亲有名哲学家冯友兰遇到批斗,一家人深受伤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 忧虑和沉痛”向来缭绕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 年 5 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彷徨在庭院之中,看见一株绽放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于是写成此文。
2.指导学生朗诵课文。
朗诵指导:(1) 长句的停留要适合;(2)朗诵的节奏要缓急适合;(3)注意朗诵的语气、语调;(4)注意句子的重读;(5)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根源学§科§网Z§X§X§K]3.小组议论。
(1)课文环绕着“花”写了哪些内容?请在以下横线上各填上一个字,梳理出文章的构造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 6 段 )__赏 __花 (花瀑、花穗、花朵)。
第二部分: (7— 9 段) __忆 __花(赏花的感觉、忆花的劫难、颂花的活力)。
第三部分: (10— 11 段 )__悟 __花——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本文思路清楚,构造完好。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哪些特色?明确:开头——凝神 (设置悬念,声东击西 )结尾——彻悟 (响应开头,引人沉思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赏识美的光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领会文中的写作次序、角度、方法及作用。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掌握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精心导入同学们,我们学校紫藤架上的紫藤萝花正开得旺,请你说说你对它的印象。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紫藤萝瀑布宗璞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掌握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目标内容。
二、学习导航A、作者简介(多媒体大屏幕出示作者的画像):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B、了解紫藤(多媒体大屏幕出示藤萝花的画面):“紫藤”简介:亦称“朱藤”、“藤萝”,豆科,高大木质藤本。
奇数羽状复叶,成熟后无毛。
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含芳香油;茎皮纤维可织物;果实、根入药医用。
C、学习疑难字词:注音练习: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词语解释⑴迸溅;⑵繁密;⑶稀落;⑷伶仃;⑸酒酿;⑹挑逗;⑺忍俊不禁;⑻仙露琼浆;⑼盘虬卧龙。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
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为下文作者抒发人生感悟作铺垫。
5、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它们各有什么含义?作用是什么?“停住了脚步”是指被紫藤萝的旺盛所吸引。
设置悬念。
“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严谨,深化主题。
6、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中心主题?
本文通过回忆紫藤萝的败落,隐喻家庭遭受的不幸以及小弟病症带来的焦虑、悲痛;借写紫藤萝开放时的美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借用花儿抒发我的人生感悟,寓情于物,情景交融。
紫藤萝败落家庭不幸,小弟病症
紫藤萝盛开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紫藤萝的衰胜变化自己家庭的衰胜变化
人生哲理
写景感悟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心
灵的力量。
生命,如果跟顽强联系在
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有生
命,就有希望。
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
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自主探究
问题组(一) :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全班讨论、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
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
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
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
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学法指导: 朗读方法:重音、节奏及停顿,注重内化和感情。
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
a.简单的内容归结:
看花—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