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 第一章 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66
第1章绪论1.1 什么是数据结构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1.2 基本概念和术语1.基本定义(1).数据(Data) :是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在计算机科学中指的是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元素(Data Element) :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虑和处理。
(2)数据项(Data Item):一个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数据项是数据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数据项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特性的数据描述。
数据对象(Data Object):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2.举例如字符集合C={‘A’,‘B’,‘C’,…}--C表示字符对象;A ,B等表示数据元素;再如学生集合Students={“Zhangsan”, “Lisi”,…}Zhangsan(ID,name,age,grade,…)……--Students表示学生对象;“Zhangsan”、“Lisi”表示数据元素;Zhangsan的ID、name、age等表示数据项。
3.数据结构的形式定义数据结构的形式定义是一个二元组:Data-Structure=(D,S)其中:D是数据元素的有限集,S是D上关系的有限集4.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1)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元素之间代表某种含义的自然关系,也可以是为处理问题方便而人为定义的关系,这种自然或人为定义的“关系”称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相应的结构称为逻辑结构。
(2)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映像)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
数据结构的存储方式1)顺序存储结构:用数据元素在存储器中的相对位置来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
2)链式存储结构:在每一个数据元素中增加一个存放另一个元素地址的指针(pointer ),用该指针来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
3)例:设有数据集合A={3.0,2.3,5.0,-8.5,11.0} ,两种不同的存储结构。
第 1 章 绪 论1.1 数据结构的兴起和发展一、数据结构起源于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的新问题:应如何组织待处理的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构)。
·70年代初,数据结构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始进入大学课堂。
二、数据结构随着程序设计的发展而发展。
程序设计经历了三个阶段:无结构阶段、结构化阶段和面向对象阶段,相应地,数据结构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三、数据结构的发展并未终结。
1. 数据结构将继续随着程序设计的发展而发展;2. 面向各专门领域的数据结构得到研究和发展,各种空间数据结构也在探索中。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程序设计面向计算机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与非数值处理;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应用领域:更多地应用于非数值处理;(算法+数据结构)=程序1.2 数据结构的研究对象例1-1 学籍管理问题例1-2 人——机对弈问题例1-3 教学计划编排问题表1-1 学生学籍登记表 (a) 井字棋的一个格局 (b) 对弈树的局部 图1-2 对弈问题中格局之间的关系1.3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1.3.1 数据结构1. 数据: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能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集合。
2.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构成数据元素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称为数据项。
3. 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
4.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按照视点的不同,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整体。
根据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不同,数据结构分为四类:⑴集合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
⑵线性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
⑶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
⑷图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
数据的存储结构又称为物理结构,是数据及其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有两种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接存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