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引领 文旅融合共进
- 格式:doc
- 大小:14.44 KB
- 文档页数:4
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放松、娱乐的重要选择。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将区域内各种资源、产业、公共服务等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全局性、整体性发展。
本文将探讨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应明确全域旅游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要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节点,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地。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要加强旅游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便利性。
要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
三、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建设。
同时,要积极推进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等新兴旅游形态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四、加强区域合作和产业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和产业融合。
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
同时,要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文化、农业、林业等,推动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工作。
五、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提高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
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如广告、宣传片、网络营销等,加强对全域旅游的宣传推广。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一、邢台市文旅融合的现状分析邢台市作为河北省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
古代的邢台是九州重要的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邢台市还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现代化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等设施齐备。
邢台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
在当下,邢台市的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一些特点。
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接待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旅游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越来越丰富多样,不仅有传统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还有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产品。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邢台市各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和互补性发展日益明显。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加,文旅融合成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与此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文旅融合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文化设施和旅游设施相互配套性不足。
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不够紧密,文旅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不够精细。
文旅融合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协作配合不足,政策措施还需要更加有力。
邢台市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如何推动邢台市文旅融合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邢台市可以加强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
文旅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邢台市可以加强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推动文旅产品的开发和营销。
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文旅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邢台市可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文旅融合的发展环境。
政府可以出台更加有力的鼓励政策,比如给予文旅企业更多的税收减免和资金支持,为文旅产品推广和营销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加强对文旅产业的监管和引导,规范行业秩序,保护文旅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纯正性。
邢台市可以加强文旅融合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邢台市的文旅资源和文化特色,增加市民和游客对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认同和支持度。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邢台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邢台市应如何发展文旅融合,提升自身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呢?该如何制定发展路径,促进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当前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文旅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目前,邢台市的文旅资源还处于分散状态,各个景点和景区之间缺乏联动合作,导致文旅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游客体验感不佳。
文旅产品开发不够突出。
很多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差异化,同质化严重,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文旅产业链条不够健全。
文旅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升邢台市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整合文旅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邢台市应该全面梳理本地的文旅资源,整合城市内外的旅游景点和乡村风光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加强与周边城市及景区的合作,形成大旅游格局,将多个景点串联起来,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2.创新文旅产品,提升旅游吸引力邢台市需要加大对文旅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出更多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开发主题明确、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和体验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吸引力。
3.完善文旅产业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邢台市应该优化文旅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鼓励相关企业和机构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打造文旅产业生态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4.提升文旅服务水平,增强游客体验感邢台市需要加大对文旅服务的投入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游客体验感。
可以通过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为游客营造更为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兰山区文旅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当前,国内文旅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已成为影响未来文旅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不仅是文化和旅游自身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落实“文旅主攻出新”、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的必然要求,为兰山区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初以来,按照兰山区委教育调研工作安排及《关于在全区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要求,围绕“促进文旅融合、突破中心城区旅游发展”课题,通过“四不两直”走访文旅企业、组织镇街深谈交流、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方式,结合推进重大文旅项目、筹备旅发大会、召开旅游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处置涉旅安全问题等工作,重点就全区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步工作思路进行深度调查研究,经综合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年来,兰山区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做强文旅”决策部署,按照“城文旅融合、商文旅融合、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不断完善文旅产品体系、壮大文旅产业规模、提振文旅市场消费,目前全区共有国家A 级景区9家(其中4A 级1家、3A 级7家)、星级饭店5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家)、旅行社55家、国家级非遗旅游街区1个(沂州里特色商业街,全市唯一、全省4家)、省级旅游休闲购物示范点8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5个、市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个(其中省级2个);在去年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全区依然接待游客827.2万人次(占全市16.2%),实现旅游收入116.3亿元(占全市24.9%),稳居全市首位;据初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接待游客1035万人次、同比增长48.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51.9%,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文化旅游如何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在当今社会,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而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正逐渐展现出其在促进城乡融合方面的巨大潜力。
文化旅游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助力。
首先,它能够促进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
对于乡村地区来说,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可以将原本闲置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例如,一些具有独特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的乡村,可以开发成为旅游景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消费。
这不仅能够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
同时,城市的游客带来的消费也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
对于城市而言,文化旅游的发展能够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城市可以通过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此外,城市与乡村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文化旅游还有助于推动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乡村往往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而城市则代表着现代文化和时尚潮流。
通过文化旅游,城市居民可以深入乡村,亲身体验和了解乡村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这不仅能够丰富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还能够增强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同时,乡村居民也能够通过与城市游客的接触,了解城市文化,拓宽视野,促进城乡文化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在推动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文化旅游还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乡村的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同时也能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
城市的现代文化也能够通过文化旅游的渠道传播到乡村,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再者,文化旅游能够改善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乡村地区往往需要加强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如医疗卫生、教育、环保等。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首先介绍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概况,然后分析了邢台市的文旅资源。
接着探讨了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在最后的政策建议部分,提出了针对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章结尾展望了未来发展,并总结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促进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为该地区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全域旅游、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可行性研究、政策建议、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和需求的多样化,单一的旅游景点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对丰富、多样化旅游体验的需求。
如何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提升邢台市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已成为当地政府和旅游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全域旅游发展概况、邢台市文旅资源现状以及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讨邢台市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文旅融合发展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邢台市作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城市,加强文旅融合发展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有效整合邢台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当地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通过对邢台市文旅资源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深入探讨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和可行性,可以为邢台市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具体指导,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通过本研究的进行,可以为邢台市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对于其他具有类似背景和特点的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全国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和启示。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为核心,将城乡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旅游度假区、牧区试验区、边境旅游区等较大范围的旅游景点和区域整合起来,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跨部门合作、资源整合和文旅融合等因素的支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文旅融合对于全域旅游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调研内容:a.文旅融合的概念和发展现状;b.文旅融合对于全域旅游发展的影响和作用;c.文旅融合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d.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2.调研方法:a.文献研究: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互联网资料,了解文旅融合的概念、理论和实践案例;b.实地调研:选择地区或景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文旅融合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问题;c.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针对旅游从业者、游客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于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的看法和需求。
三、调研结果1.文旅融合的概念和发展现状:a.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和旅游融为一体,通过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品的提升,实现文化与旅游业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
b.目前,文旅融合的实践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文旅融合对于全域旅游发展的影响和作用:a.丰富了全域旅游的内容,增加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b.建立了文化认同和互动平台,提高了文旅消费体验;c.促进了旅游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承,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文旅融合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a.各部门之间合作不够紧密,资源整合难度大;b.地方政府对于文旅融合缺乏统筹规划和支持;c.文旅融合的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匮乏。
四、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1.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促进文旅融合。
加强文化、旅游、规划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项目规划和政策支持。
2.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提供政策支持。
“全域旅游”关键在于区域旅游要素的系统整合全域旅游作为全新的旅游发展观,既是对过去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大众旅游时代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
全域旅游的关键所在是将区域特定的时间、空间、产业、数据、资本五大要素的系统整合,从而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化升级,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带动区域产业整体发展。
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其核心就是在于通过整合各碎片化的资源,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效果和整体化的品牌,实现产业融合和区域产业整体带动。
蓬莱阁文化旅游集团抢抓机遇、奋楫前行,以涉旅服务业为主业,集多元化投资、集团化管控、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化于一体的蓬莱市旅游业龙头企业、旅游投融资平台和旅游资源整合主体,助推构建“全程体验、全时消费、全业融合、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旅游资源在5A级景区戚继光故里,母子节孝和父子总督牌坊铭刻着民族英雄的功绩,兵器馆、戚府、戚家祠堂等,再现古时的生活场景,让人穿越历史风云,领略英雄气节。
景区内增加射箭、鸳鸯阵表演等项目,打造“牡丹节”、“游园灯会”等节会,集趣味性和体验性于一体,畅游其间,乐而忘返。
在3A级景区平山河湿地公园,垂钓、露营……市民和游客在秀美的风景中休闲放松、度过惬意时光。
盛夏时节,河上碧波万顷、荷花映日,岸上花木葱茏、凉风习习,游客们烧烤露营,在篝火晚会中尽情狂欢,消暑度假。
高端民宿木兰沟,以蓬莱海岸葡萄为依托,结合当地传统民居特点与周边各具特色的酒堡相结合,将大量葡萄酒文化元素融汇其中,打造全国首家葡萄酒主题精品民宿。
在传统景区蓬莱阁周边,集团合作开发冰雪旅游项目,以蓬莱地域文化为主题,打造集冰雪观赏、冰雪游乐、冰雪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冰雪艺术世界;在景区周围打造360度环幕影院、地震台风体验馆等参与互动性体验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景区的休闲娱乐功能。
酒店餐饮在集团旗下锦程酒店、锦宏酒店,旅游与文化休闲、美食养生融于一体,主题客房富有书香气息、特色美食滋补养生,让游客享受到高品质的度假生活。
文旅全域发展规划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全面融合发展,实现文旅全域发展战略目标,现拟定以下规划方案:一、战略目标1.1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文旅产业链价值。
1.2打造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文化与旅游品牌影响力。
1.3推动文旅产品的创新发展,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体验感。
1.4建立完善的文旅产业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二、战略措施2.1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制定相关激励措施,支持文旅融合发展。
2.2加强文旅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挖掘潜力资源,丰富文旅产品。
2.3加强文旅市场开拓与宣传推广,提升文旅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2.4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升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重点领域3.1加强文旅景区和文旅产品建设,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目的地。
3.2加强文旅活动和节庆活动组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3.3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示范项目建设,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3.4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创新创业,培育优秀的文旅创业企业。
四、实施路径4.1建立文旅发展专门机构,负责规划、组织和实施文旅全域发展方案。
4.2建立文旅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和支持文旅融合发展。
4.3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文旅全域发展规划方案的实施。
4.4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推动文旅全域发展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文旅全域发展规划方案,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5.1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全面融合,形成文旅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5.2提升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与旅游品牌。
5.3推动文旅产品的创新发展,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满意度。
5.4优化文旅产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资源。
六、总结通过制定和实施文旅全域发展规划方案,可以有效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
同时,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
“内外兼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内外兼修”是指在旅游和文化事业中,内需和外需要同时兼顾和培育,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不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也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旅游文化市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
过去几年来,从国内到国际,中国旅游业的规模持续扩大,旅游收入的贡献率也逐年提升。
与此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宣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文旅融合发展不充分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推进“内外兼修”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
在推进“内外兼修”过程中,应当注重培育和发展旅游业的内需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庞大的旅游内需潜力的国家之一,但是这一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品牌建设,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
可以通过加大对旅游消费者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增加消费者的旅游观念和需求意识。
在推进“内外兼修”过程中,还应注重文旅深度融合。
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作为两个相互促进的关键产业,应当深度融合发展。
旅游业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宣传活动来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而文化产业可以通过旅游市场的推动来扩大市场影响和利润空间。
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加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提高两个产业的综合效益。
推进“内外兼修”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大对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
还应当加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两个产业的共同发展。
只有在“内外兼修”的推动下,才能实现文旅深度融合的目标,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文旅融合的作用和意义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和旅游两个领域进行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文旅融合不仅仅是将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更是通过文化的引导和旅游的推动,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的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推动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文旅融合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传统的旅游业往往依赖于景区的开发和管理,而文旅融合则通过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提升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文化活动、文化展览等文化元素的引入,为旅游目的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同时,文旅融合也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和利润空间,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为地方经济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文旅融合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是评价一个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标准。
通过文旅融合,可以将城市的独特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城市形象和品牌。
例如,北京的故宫、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北京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旅融合可以通过文化的呈现和旅游的推广,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同时,文旅融合还可以推动城市的城市更新和文化保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文旅融合对于推动文化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瑰宝。
通过将文化融入旅游活动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民族的文化魅力,进而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
文旅融合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等形式,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到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技艺等,增加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文旅融合也可以通过旅游的推动,为文化传承提供经济支持和资源保障,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传承。
文旅融合对于旅游业的升级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旅游业往往注重景点的开发和游客的数量,而文旅融合则强调旅游的内涵和体验。
202008/VACATION TOUR 月览黄山/YUE LAN HUANGSHAN屯溪区:发展全域旅游景城一体以文促旅屯溪区位于安徽省南部新安江畔,黄山市政府所在地,是国际旅游城市黄山市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交通和信息中心,孕育了享誉中外的徽商、徽菜、徽剧、徽派建筑、徽派盆景、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传统文化精粹。
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屯溪区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锐意改革,大胆实践,实现了由“旅游集散中心”向“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华丽转变,走出了“景城相融以文促旅”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坚持规划引领,政策保障全面到位全面实施《屯溪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探索以旅游业为引领的“多规合一”,推动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交通体系规划与旅游业规划有效衔接。
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发展的政策文件,充分支持保障区域旅游业发展需要。
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成立旅游发展专家智库,指导规划编制、旅游品牌创建等工作。
通过人才引进、挂职锻炼、校企战略合作等形式,多元渠道提高全域旅游人才专业化水平。
坚持优化设施,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拥有4D 级屯溪国际机场、高铁、高速的立体化交通体系。
火车站、汽车站、旅游集散中心、自驾游服务中心、游船码头等设施完备。
拥有公交营运车辆225台,公交站点484个,营运线路25条、线路总长430公里,覆盖中心城区95%以上的行政村。
开通旅游专线4条,基本实现“快行慢旅、主客共享、景城相融”的旅游需求。
拥有A 级景区7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疗休养特色基地19家、旅行社150家、导游近5000名。
全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008/VACATION TOUR 月览黄山/YUE LAN HUANGSHAN区所有交通客运站、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景区均设立全域旅游交通标识、全景图和导览图。
神木:文旅融合开启全域旅游发展新时代二郎山、杨业公园分别创建为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石峁遗址入选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原创酒曲《歌从黄河岸边边来》荣获陕西省第九届艺术节群星奖,“国 香神木•神奇神往”文化旅游节活动渐成品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2020年,神木市从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一山二水三城”文化旅游框架体系,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提速升级,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益3亿元,文化旅游产业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高屋建瓴文旅T作跑出“新速度”神木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既有农耕与草原文化融合的自然之美,也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厚植的人文之韵。
为建设与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相适应的文化旅游强市,神 木市委、市政府将2020年确定为“神木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年”。
在全力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神木市高质量编制了《神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制定了《神木市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实施细剪纸艺术亮相栏杆堡西瓜节韩艳艳摄则》,把文旅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进行培育打造。
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促进神木旅游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摁下全国文旅行业的“暂停键”。
复工复产有序开展后,神木市坚持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两手抓,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激活市场,累计引导200余户文旅企业入网,发放文旅消费券1264万元,在开拓奋进中破难攻坚,文旅产业呈现出良好向上发展态势。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文旅服务效能“每周末我都会和同学到这里看看书、写写字,这里的书籍种类丰富,阅读氛围也很浓厚,很喜欢这个地方。
”在青朴书城阅读的李盼盼小朋友说。
神木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2020年,新建成青朴书城、新光社区、高新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四卜树村、二郎山图书馆分馆6个,麟州街道、大柳塔试验区等文化馆分馆8个,村社区文化馆流通服务点16个,图书馆流通服务点38个,城区、镇街、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文化旅游双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汇报例文稿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案头,笔尖轻触着纸张,方案的轮廓在脑海中逐渐清晰。
十年的磨砺,让我对待每一份方案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这次,面对文化旅游双融合发展的主题,我决定以意识流的方式,让文字随着思路流转,自然而成。
一、背景分析文化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方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体验;另一方面,旅游的兴起,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搭建了平台。
然而,如何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总体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文化旅游的双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体验,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三、具体措施1.挖掘文化资源我们需要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
这包括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等。
通过组织专家团队,对这些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文化资源库,为后续的开发提供依据。
2.创新旅游产品在挖掘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创新旅游产品。
这不仅仅是传统的观光游览,更要有深度的文化体验。
比如,可以开发以某个历史事件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或者以某种民间艺术为特色的体验活动。
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3.提升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需要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这包括改善交通条件、提升住宿环境、优化导游服务等方面。
同时,还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服务水平。
4.加强宣传推广5.构建合作机制四、预期成果1.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2.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体验价值;3.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4.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
文化旅游的双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持续推进。
我们要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推动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文旅融合这一主题。
文旅融合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文旅融合谈谈几点看法。
一、文旅融合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同质化竞争严重、文化内涵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文旅融合的战略部署。
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元素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统一。
文旅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通过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可以使旅游产品更具吸引力,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2.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旅融合有助于挖掘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文旅融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4.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旅融合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文旅融合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我国各地在文旅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案例:1. 河南省洛阳市。
洛阳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河图洛书、千年帝都”的旅游品牌,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2. 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市以“诗画浙江”为主题,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线路和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 湖北省武汉市。
武汉市以长江为纽带,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旅游相结合,打造了“长江三峡”等特色旅游产品。
4. 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市依托大熊猫、茶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三、文旅融合的发展策略为了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顶层设计。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明确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全域旅游引领文旅融合共进
近年来,开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6%,文化旅游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
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开封旅游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前7个月,全年累计旅游接待32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7.7%。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做法是: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加强整体统筹。
开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民生产业、民心产业、幸福产业、支柱产业着力培育,重点实施“十个一”工程:即一个战略引领:开封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战略,强调文化和产业融合共进,实施了10个“文化+”专项行动计划;一个发展定位:提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发展定位,与新兴工业化城市并列;一个机构协调:市委书记召集、市长参加,每月召开一次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指挥部例会,专题研究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一个专项资金:设立了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000万元;一个园区运营:由中部六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封宋都古城文
化产业园区负责运营;一个平台融资:成立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市属国资公司进行融资;一批项目
支撑:每年安排、包装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市领导分包,强力推进;
一个研究院培养人才:河南大学宋文化研究院,市委书记任院长,依托河南大学优质师资进行人才培养;一春一秋节会:春季的清明文化节、秋季的菊花文化节,两个国家级节会拉动;一个旅游联盟:依托丝绸之路东起点城市地位,2015
年在全国率先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吸引国内外33个城市踊跃加入,推动旅游开放合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二是突出规划引领,打造特色精品。
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一渠六河”景观设计规划、宋都水系工程规划等水系工程规划;编制完成了《开封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确定了未来五年“双核”“双带”“双廊”“四区”的旅游产业总体布局,形成了衔接配套的规划发展体系。
依据发展规划,充分发掘开封历史文化底蕴,在突出“宋文化、北方水城、新宋风城市”三大特色的同时,着力彰显饮食文化、菊花文化、书法文化等十大文化魅力。
在提升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等传统景区的基础上,又打造了小宋城、上河城等一批文商旅综合体;七盛角、书店街等一批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大宋官瓷、木版年画等一批民办博物馆;启封故园等一批旅游特色小镇;开封西湖、“一渠六河”环城水
系等一批城市休闲游憩新空间。
一湖两巷三园九馆”等一大批文化旅游““一河两街三秀”精品的成功推出,形成了“水、陆、空、地下”的立体化旅游产品体系,让每一个来到开封的游客都能深度体验“宋文化”独特内涵,游得放心舒心。
三是突出项目牵动,探索融合发展。
整体谋划、协同推进“文化+”“互联网+”“旅游+”,形成叠加聚变效应。
在发展模式上不断尝试探索,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着力推动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文化旅游商业化,以文商旅项目为抓手,谋划实施了鼓楼复建、双龙巷历史街区改造、东京梦华半亩园、城摞城新郑门遗址、地下城墙展示馆、小宋城二期、清明上河园三期、开封府二期、建业泰和府等一批重大“文商旅”结合项目,实现了旅游在文化当中找效益、文化在旅游当中找出路、商业在文化旅游当中寻求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是突出城旅联动,推进全域共建。
坚持以旅游业发展为拉动,以城市“双提”“双修”为载体,不断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开展城市创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智慧城市。
在创标工作中,重点实施了旅游集散、旅游咨询、导向标识、旅游厕所、智慧旅游等五大工程;在智慧城市工作中,由腾讯公司为开封量身打造的“全民接
力话汴京”智慧工程2015年全面上线,成为全国首个全程
真人导游”平台;开封市智慧城市展示体验中心顺利投用。
城旅O2O“
融合发展使城市路网、快捷酒店、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承载力、舒适度显著提升,城乡更加整洁、亮丽,社会文明风尚盛行,全域旅游支撑更加有力。
五是突出改革创新,强化制度保障。
始终以改革创新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了开放招商、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的责任机制和督导考核机制,做到各项任务年初建账、半年查账、年底交账,真正奖出动力、惩出压力,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开封将进一步强化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定位,突出以全域旅游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站在大环境、大旅游、大产业的角度,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重塑文化旅游产业价值,努力走出一条适合开封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打造“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