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残疾人体育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关于实施《全国残疾人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公布日期】2006.01.16•【文号】残体字[2006]2号•【施行日期】2006.01.16•【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关于实施《全国残疾人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06年1月16日残体字[200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疾人体育协会:为适应新时期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需要,促进运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加强残疾人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的规范化管理,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印发的原《残疾人运动员登记注册条例》(中残体字[2002]2号)进行了修改,现将新修订的《全国残疾人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保证办法的顺利实施,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实施时间"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二、2006/2007年度执行"办法"的说明1、凡在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间,获得过各项目国际比赛前三名的运动员和全国单项锦标赛第一名的运动员(参加全国单项锦标赛乙组比赛的运动员除外),只能在原注册单位注册,在新注册年度按"办法"规定签定代表资格协议书。
2、在2004/2005年度代表所注册单位参加过全国单项锦标赛的其他运动员,在2006/2007年度原注册单位对该运动员有优先注册权,优先注册权的期限为自"办法"公布起的6个月之内,在此期间运动员只能与原注册单位按"办法"规定签定代表资格协议书。
3、在2004/2005年度注册但未参加全国单项锦标赛的运动员以及未在2004/2005年度注册的运动员,视为新运动员,按"办法"的规定进行注册。
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双赢模式与社会效益残疾人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融合了体育与康复的综合性活动,不仅能够为残疾人提供身体锻炼和康复训练的机会,更能够为他们带来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提升。
同时,残疾人体育运动也为社会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社会效益,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残疾人的固有观念,还为社会创造了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环境。
首先,残疾人体育运动能够帮助残疾人提升身体素质和康复能力。
无论是肢体残疾、视觉残疾还是听觉残疾,运动都可以帮助残疾人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协调能力等。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残疾人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身体的能力和局限性,同时也能够学会克服困难和挑战自我。
残疾人在体育运动中的进步和成就感,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还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其次,残疾人体育运动能够改变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残疾人的了解和认知,社会对残疾人往往存在偏见和歧视。
而残疾人体育运动通过展示残疾人的体育才华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打破了人们对残疾人的固有观念和刻板印象。
残疾人经过训练和比赛,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敢,让人们认识到残疾人同样具备实现自己梦想和追求幸福的能力。
在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推动下,社会逐渐向更加包容和平等的方向发展,让残疾人能够享受更多的机会和权益。
再次,残疾人体育运动为社会创造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效益。
随着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相关产业也随之兴起。
从体育装备制造、体育场馆建设到赛事组织和转播,残疾人体育运动为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与此同时,残疾人体育运动也丰富了社会的文化生活,让人们对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残疾人体育选手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还能够传递出团结友爱、拼搏向上的正能量,为社会带来积极的价值观和文化追求。
总之,残疾人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融合了康复和体育的综合性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残疾人提升身体素质和康复能力,还能够改变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为社会创造经济和文化效益。
残疾人体育的意义和作用(一)
残疾人体育的意义和作用
残疾人体育的意义
•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残疾人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强社会融合能力:残疾人体育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与社会其他成员互动的机会,有助于促进社会融合。
•促进身心健康:残疾人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减轻残疾人的身体痛苦和不适感。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残疾人体育比赛通常需要团队合作,通过参与比赛,残疾人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激发个人潜能:残疾人体育活动可以激发残疾人内心的潜能,推动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残疾人体育的作用
•社会倡导: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可以引起社会对于残疾人权益的关注和倡导,推动社会环境的改善。
•助力康复和康复体系建设:残疾人体育活动在残疾人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残疾人康复医疗体系的质量和效果。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残疾人体育运动员可以通过参加比赛,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传递正能量:残疾人体育活动可以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和精神,鼓舞其他残疾人积极面对生活,也对整个社会起到激励作用。
总结
残疾人体育的意义和作用不仅在于提升残疾人自身的身心素质,更在于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关爱。
通过残疾人体育活动,我们可以打破固有的偏见和歧视,建立一个包容、平等的社会环境。
国家残疾人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鼓励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刻苦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完善残疾人运动员科学管理体系,更好地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残疾人运动员技术等级分为:国际级残疾人运动健将、国家级残疾人运动健将、一级残疾人运动员。
第三条获得残疾人运动员技术等级认定标准的条件: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训练刻苦,比赛作风优良。
二、达到残疾人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见附件1)。
第四条凡属于我国正式实行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的项目,相关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由中国残奥委员会和中国聋人体育协会制订、公布,每四年修订公布一次。
第五条残疾人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的批准授予权限。
中国残奥委员会和中国聋人体育协会审核批准国际级残疾人运动健将、国家级残疾人运动健将、一级残疾人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的申请材料。
第六条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及其他组织举办的残疾人运动会,凡符合中国残奥委员会和中国聋人体育协会规定的运动竞赛规则,申报国际级、国家级残疾人运动健等级称号将应由该项目国家级及以上残疾人体育裁判员主持裁判工作;申报国家一级残疾人运动员等级称号的比赛成绩应由该项目国家一级及以上级别裁判员主持裁判工作。
经裁判员签字证明,残疾人运动员都可以申请相应技术等级称号。
有特殊规定的项目,应按其规定执行。
第七条残疾人运动员达到一定技术等级标准后,由本人填写技术等级申报表,并报请相应单位审核、批准授予。
申报残疾人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时,需呈报正式申请文件、技术等级申报表和经过相应等级裁判员签字的成绩证明单,在比赛之日起一年内办理申报手续,超过一年的不予办理。
第八条凡在国内外重大残疾人体育比赛中成绩优异,有突出贡献的残疾人运动员,可适当放宽申报年限。
第九条凡经批准授予等级称号的残疾人运动员,中国残奥委员会和中国聋人体育协会颁发证书和证章。
获得两个以上不同等级称号时,按较高的技术等级称号颁发证书和证章。
证书应表明所获等级称号和运动项目。
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教程残疾人体育主讲赵素京中国残联体育部副主任第一节残疾人体育基础知识一、国内外主要残疾人体育组织(一)国内残疾人体育组织残疾人体育作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归口管理。
目前,根据参加体育活动残疾人群体的残疾类别不同,我国残疾人体育组织主要有中国残奥委员会、中国特奥委员会、中国聋人体育协会。
中国残奥委员会前身即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3年,是代表肢体残疾和视力残疾人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
主要负责推广适宜肢残人士、视力残疾人士参加的体育运动。
中国特奥委员会前身为中国弱智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5年,是代表智力残疾人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
主要负责推广适宜智力残疾人士参加的体育运动。
中国聋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代表听力残疾人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
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纷纷成立了各级各类残疾人体育组织。
全国建设了27个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健身训练基地,保障残疾人体育健身和运动员训练需要。
(二)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国际残奥委员会(IPC)它是一个综合性非营利性国际组织,目前由174个国家及地区的残奥委会(NPC)和4个特定类别残疾人国际体育联合会组成。
国际残奥委员会成立于1989年,总部设在德国,中国残奥委员会是国际残奥委员会的正式成员。
现任国际残奥委员会主席是英国人菲利浦·克雷文先生。
国际残奥委委员会会员由国家(地区)残奥委员会、单项残疾人体育组织、洲际残疾人体育组织和4个特定类别残疾人国际体育联合会组成。
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残奥会是由国际残奥委员会(IPC)负责组织的。
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员会(SOI)总部设在美国,创立于1968年。
创始人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妹妹尤妮斯·肯尼迪·施莱佛及其丈夫萨金特·施莱佛。
目前,参加国际特奥会组织及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已有160多个。
中国特奥委员会是国际特奥会的正式成员。
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事迹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的事迹令人敬佩和鼓舞。
他们面对身体上的障碍,勇敢地克服困难,以出色的表现展现了他们的实力和毅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事迹,以展示他们的坚持和努力。
中国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肖雪艳是一个令人钦佩的例子。
她出生时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导致部分肢体残疾。
然而,她从小就对游泳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决心成为一名出色的游泳运动员。
她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努力,最终在残奥会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她夺得了女子50米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肖雪艳的事迹展示了她的毅力和努力,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实力和能力。
除了游泳,中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尤其是中国残疾人短跑选手刘翔,他在国际赛事上多次夺得冠军,并刷新了世界纪录。
他从小就对短跑充满了热情,并不断努力训练,克服自己的身体障碍。
他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在2004年和2008年的残奥会上连续夺得男子100米和200米的金牌。
刘翔的精彩表现激励了无数残疾人运动员和普通人,证明了残疾并不是限制成功的障碍。
此外,中国残疾人蹦床运动员李永兴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
他从小就对蹦床运动充满热情,并迅速展现了自己的天赋和潜力。
然而,他在2006年的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受伤,导致双腿瘫痪。
尽管面临重大困难,李永兴并没有放弃对体育的热爱。
他经过艰苦的康复训练,重新开始了蹦床运动,并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获得了男子个人蹦床金牌。
李永兴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无论面临什么挑战,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
在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事迹中,有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那就是残疾人射箭运动员林登森。
他出生时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症,导致视力丧失。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体育的热爱,而是选择了射箭作为自己的运动项目。
他通过触摸和听觉来感知箭靶的位置,并在残奥会上夺得了多枚金牌。
林登森的事迹展示了残疾人运动员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
中国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孙小涵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第16期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邏辑分析等方法,结合行为学、心理学理论研究发现: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具有一定的鲜明性和目的性,影响残疾人进行体育健身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三个方面,生理因素占主导。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分析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残疾人; 体育健康行为; 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81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a)-0198-02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提出,不断推动和促进残疾人体育健康发展,我国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这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环节。
目前,残疾人体育缺乏稳定性,残疾人体育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短板,通过分析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更好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国内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搜集有关文献资料,为国内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的模式构建研究提供依据。
1.2.2 访谈法对相关专家及残疾人进行访谈,为本研究提供有力参考。
1.2.3 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学的思维与方式方法,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演绎、逻辑分析与整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研究初步得出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影响因素如下。
2.1 残疾人生理因素缺陷假说定义残疾人由于存在某一方面的形态或功能残障,会影响整个身体的全面发育,使之迟缓而不及健全人;而残疾人因为残疾部位的不同,残疾程度的不同等生理差异,导致残疾人对体育健身运动的接受程度也大不相同。
2.2 残疾人心理因素2.2.1 自身思想观念受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残疾人体育观念落后,这不仅与实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方面影响有关,残疾人自身对健身的观念也有很大影响。
残疾人体育运动:残疾人群体的运动需求与挑战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人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它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提升协调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然而,在残疾人群体中,由于身体上的局限性,他们在参与体育运动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残疾人群体在体育运动中的需求,并分析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一、运动需求1. 身体康复需求运动对于残疾人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残疾人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增强心肺功能等。
对于一些因疾病或意外事故导致肢体残缺的人来说,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社交需求残疾人群体往往面临着社交障碍和孤立感。
参与体育运动可以让他们与其他人互动,建立友谊,缓解孤独感。
体育运动可以提供一个相互支持和鼓励的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增强社交能力。
3. 自我实现需求像其他人一样,残疾人也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他们可以克服身体上的困难,展示自己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体育运动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二、面临的挑战1. 设施和设备的缺乏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面临着设施和设备的限制。
一些运动场所没有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导致他们难以参与运动。
同时,一些专门的运动设备也相对较少,使得残疾人的运动选择受到限制。
2. 缺乏专业教练和指导对残疾人来说,专业的教练和指导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了解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和方法。
然而,目前专业教练的数量还比较有限,这给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造成困扰。
3. 社会观念和歧视由于社会观念的限制和歧视存在,残疾人在体育运动中面临着不公平待遇。
一些人对残疾人的能力持有偏见,认为他们无法参与高强度的运动。
这种观念的存在,给残疾人提供平等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带来了阻碍。
三、解决方案1. 提供无障碍设施和设备为了满足残疾人群体的体育运动需求,社会应该加大对无障碍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投入。
“科技冬奥”冬残奥项目分解(课题)任务申报指南为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的申报工作,根据”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申报指南的要求,现将冬残奥专项任务进行了分解,请各单位围绕项目分解(课题)任务,以课题为单位组织申报。
项目:冬残奥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的关键技术课题一:冬残奥运动专项能力特征及训练技术理论的研究(一)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冬残奥各残疾级别下的优秀运动员多维度竞技能力结构体系和项目特征;(2)研究冬残奥六大项目运动专项能力结构特征,构建相应专项能力综合评价体系;(3)建立冬残奥六大项目的专项训练理论体系;(4)建立冬残奥项目专项训练技术和评价标准;(二)考核指标(1)针对冬残奥六大项目国家队开展科研攻关研究6项,形成冬残奥六大项目每个残疾级别的专项能力结构特征和评价体系;(2)形成冬残奥项目相应6套专项训练方法与训练大纲,并形成重点案例库;(3)基于不同的生物学特征、训练学特征,构建冬残奥六大项目的专项训练理论方法、评价体系和训练大纲,结合冬残奥项目特异性、指导各项目科学训练并投入使用;(4)完成著作不少于3本,科学训练化指南6套;(5)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篇);(6)关键技术应用于冬残奥六大项目国家队,课题成果助力冬残奥国家队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申报要求(1)符合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国科发资﹝2018)84号)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2)课题申报所含单位需要组建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等专家学者的研究团队,并保证在课题执行中,全年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3)具备冬季项目运动专项能力研究经验和数据积累,承担过不少于1个运动项目专项结构模型建立的研究,拥有省部级及以上与研究任务相关的重点实验室。
课题二:冬残奥运动员技能优化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一)主要研究内容(1)冬残奥项目动作技术分析评价与优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研究基于人体环节惯性参数特点的冬残奥六大项目动作技术特点和生物力学规律;(3)研发适用于残疾人运动员的可视化实时生物力学诊断系统,构建冬残奥无障碍智能化的综合训练测试平台;(4)雪上项目夏季化训练模拟技术研究与应用;适用于冬残奥雪上项目陆地模拟训练器材的研制与示范应用;(二)考核指标(1)建立冬残奥生物力学关键技术指标体系,形成各项目动作技术诊断与优化数据库,为6个项目不低于100名国家队重点运动员进行技术诊断和优化,提高运动表现能力20%以上;(2)利用可视化训练模拟等技术,建立集成生物力学指标的冬残奥六大项目无障碍虚拟现实国家运动训练测试与力学诊断平台1个;(3)结合冬残奥四大雪上项目特点,形成夏季化训练关键技术指南,指导雪上项目夏季训练的科学化开展;(4)开发1个本土化的大数据、智能化科学训练平台(5)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SCI论文1篇);(6)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发明专利;(7)关键技术应用于冬残奥六大项目国家队,运动表现能力相关指标提升20%以上,课题成果助力冬残奥国家队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申报要求(1)符合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国科发资﹝2018)84号)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2)课题申报所含单位需要组建包括生物力学、人体工程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等方向知名专家、学者,并保证在课题执行中,全年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3)具备冬季项目运动专项能力研究经验和数据积累,承担过不少于3个奥运项目技战术分析与模型建立的研究,拥有国家级与研究任务相关的重点实验室。
课题三:冬残奥六大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及应用(一)主要研究内容(1)高原训练或低氧训练等方法提升冬残奥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和赛前竞技状态关键技术的研究;(2)应用功能性训练提升冬残奥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的理论与方法研究;(3)基于分级的冬残奥运动员多维度科学化选材技术的研究;(二)考核指标(1)完成不少于100名国家队运动员的分级评估与筛选、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专项素质及心理特征等测试;(2)形成1个冬残奥运动选材大数据平台和1套全面科学化选材技术,确立冬残奥六大项目各级别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与选材标准;(3)形成冬残奥六大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的理论方法与评价体系和训练大纲;(4)形成6套应用功能性训练方法,应用于冬残奥六大项目的备战训练和比赛;(5)形成高原或低氧等特殊环境下提升残疾人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的指标体系和应用方法,研制出适用于冬残奥运动员项目特征和分级特点的专项体能训练器材;(5)完成著作2本,科学训练化指南4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篇);(6)申请、获得不少于1项发明专利;(7)关键技术应用于冬残奥六大项目国家队,运动表现能力相关指标提升20%以上,课题成果助力冬残奥国家队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申报要求(1)符合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国科发资﹝2018)84号)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2)课题申报所含单位需要组建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残疾人体育、医学分级等方向专家、学者,并保证在课题执行中,全年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3)具备残疾人分级、科学选材与跨界跨项选材工作的经验,研究团队应具有残奥项目跟队服务经验,主要研究人员应参加过残奥项目的科技攻关与服务,具有丰富的竞技体育科研工作经验,并提出专项训练方案。
课题四:冬残奥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心理特征及干预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一)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冬残奥六大项目国家队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疲劳与恢复、个性化营养补充策略;(2)研究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下不同残疾类型运动员机能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3)研发无创运动表现监测平台中的新方法,搭建周期性备战训练监控体系;(4)对冬残奥重点项目运动员进行心理参数采集、评估、反馈和诊断,并形成冬残奥相应项目的运动员心理特征及个性化心理干预与训练调控系统和方法;(二)考核指标(1)建立冬残奥雪上项目和冰上项目不少于3套训练监控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标准;(2)形成冰上项目无障碍实时运动表现监测系统与信息集成平台,无创竞技状态快速诊断系统1套;(3)搭建残疾运动员能量代谢与营养需求智能系统数据库1套;对冬残奥运动进行项目化和个性化的营养评估、膳食配餐及营养补充指南1套;(4)形成6套不少于50名冬残奥国家队运动员大赛心理调控及双相心理特质个性化调节方案及指导应用;(5)完成科学训练化监控指南1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篇);(6)关键技术应用于冬残奥六大项目国家队,运动表现能力相关指标提升20%以上,课题成果助力冬残奥国家队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申报要求(1)符合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国科发资﹝2018)84号)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2)课题申报所含单位需要组建包括运动人体科学、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心理学等方向专家、学者,保证在执行中,全年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3)具备冬季项目身体机能调控与心理干预研究经验和数据积累,承担过不少于3个残奥项目机能监控、心理调控的研究,拥有国家级与研究任务相关的重点实验室。
课题五:冬残奥运动员伤病预防、运动疲劳和康复促进的研究与技术应用(一)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冬残奥六大项目不同残疾类型运动员的伤病发生和预警机制、康复促进方法与治疗技术;(2)研究冬残奥运动员疲劳产生机制及消除技术,预防健肢过度代偿和二次伤残发生;(3)针对性搭建不同残疾类别重残运动员的健康安全防护体系、伤病治疗康复、紧急医疗救护与保障服务团队;(二)考核指标(1)构建冬残奥运动员伤病预防与康复服务体系,针对运动员伤残类型和病理特征,有效实施伤病预防与康复手段,使运动损伤率下降50%;(2)形成冬残奥六大项目且融合残疾特异性的运动疲劳评估体系、恢复评价模型和疲劳有效消除技术;(3)形成1支残疾人特殊运动医疗服务人才团队;(4)完成残疾人运动员冬季项目伤病预防指南1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篇以上(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篇);(5)关键技术应用于冬残奥六大项目国家队,运动表现能力相关指标提升20%以上,课题成果助力冬残奥国家队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申报要求(1)符合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国科发资﹝2018)84号)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2)课题申报所含单位需要组建包括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运动人体科学等方向专家、学者,保证在执行中,全年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3)具备冬季项目伤病诊断与干预研究经验和数据积累,承担过不少于2个奥运项目伤病康复的研究,具有运动医学或健康医疗大数据项目成功案例的单位优先。
课题六:冬残奥国家队运动辅具适配关键技术、专项训练比赛器材装备服装的研究与应用(一)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并开发功能性高新材料、人工智能技术和3D 打印技术在残奥国家队不同残疾类别各级别的个性化运动假肢、矫形器和护具设计与优化的适配技术与应用;(2)运动假肢、矫形器及辅具的生物力学评估及优化研究;(3)提升冬残奥运动员竞技表现的专项训练比赛器材装备材料及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4)研发具备光学动力传感器和运动信息采集技术的专项训练比赛器材,如基于肌电特征的个性化冰壶推杆产品技术和应用;(5)实时采集雪上动作技术参数的专项滑雪器材研究,注重国家队竞技训练实用性与成果转化;(6)构建减阻高性能轻量化的冬残奥竞技类服装舒适模型;确保保暖材料符合竞赛穿戴要求,有效防止残肢端体温流失;(二)考核指标(1)提供符合竞赛规则的人体工程学和专项需求的个性化运动假肢不少于30件/套,极低温环境下的高新材料个性化假肢接受腔不少于20个;提供冬残奥六大项目功能障碍护具护甲不少于40件/套;(2)研发具备各向异性、兼备操纵冰球、急刹、推进和射门功能,形成符合HECC标准的残疾人双冰刀冰橇、冰橇冰球杆的专项设计和专利技术;研发、设计基于神经肌肉控制具备智能传感器技术的个性化轮椅冰壶推杆2-3种;(3)开发具有减阻等功能的雪上项目滑雪服装及防冻保暖的冰上项目竞技服装各2套;研制3-5类智能化肢体末端加热鞋及鞋垫;研制3-5类残肢末端智能化加热手套;(4)申请/获得不少于3项的专项设计与发明专利;(5)所有研发成果应用于冬残奥六大项国家队,运动表现能力相关指标提升20%以上,助力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运动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申报要求(1)符合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国科发资﹝2018)84号)形式审查条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