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作文导写
- 格式:ppt
- 大小:364.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四次作文
姓名:
目标:刻画人物形象
导入:剧本的要点
1、有戏剧冲突
2、有人物语言:用不同的语言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如《茶馆》中常四爷:“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表现了常四爷的形象特征。
庞太监:“(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表现了庞太监
的丑恶嘴脸。
3、巧妙构思情节发展。
如《陈毅市长》中的时间的变化,从“三分钟”到“三十分钟”到“三天三夜”到“三秒钟”,这起伏跌宕的精巧构思,不但使故事饶有趣味,更突出地表现了陈毅修养厚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才能。
过程:1、请将上面的空填上。
2、将小说《山米与白鹤》部分内容改写成戏剧片段。
3、修改剧本要点:
(1)、语言是否富有动作性,具有口语化、生活化。
(2)、情节发展是否合理。
(3)、是否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4、补救:。
第四次作文第一课时一、文题设计以书传情在我们中国由来已久,鸿雁、鲤鱼等别称赋予了书信以美好的象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说的是家书的珍贵;“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谈的是平安的牵挂;读《傅雷家书》字里行间浸透的是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致女儿的信》让我们看到的是长者的思想与智慧……当鸿雁在空中展翅飞翔,传递的是亲情与关爱,寄托的是牵挂与叮咛,流淌的是心声与祈愿。
请以“一封家书”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二、思路点拨这个话题作文写作的关键一是要饱含真情,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宜于传达真情,字里行间要让人读出你心中涌动的感情;二是要精心选材,熟悉的真实的材料才有动人的魅力,具体来说:(一)选材——熟悉的地方风景更加迷人。
如果你在学校寄宿,远离父母,可以用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与牵挂,当然别忘了汇报自己的情况,让父母放心。
如果你对父母有些意见可又不便直说,可以在信中委婉地进行交流,彼此都会心平气和。
如果你想对某个亲人表示感激,可以生动地描述相关的事件,把感激蕴含在文中,如爷爷教会了你自信、乐观,就可以在信中写出爷爷是如何帮助你的,感激之情自然流淌。
(二)构思——在传统的基础上超越在构思上,除了常规的写自己给家人的书信外,还可以模拟家人的口吻写家人写给自己的信,如模拟妈妈的口吻,写妈妈给女儿的信,信中写出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种种不放心,生活上的、学习上的、为人处世上的,以此表达妈妈对女儿的爱。
当然,规范的书信格式,饱含真情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素材集锦美称园:1、尺素书: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
2、双鲤:为书信的代称。
3、鱼雁: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
所以,信又常常称“鱼雁”。
四、范文佳作引路(均见《新课程》2009年第九期)(一)写给妈妈的信(二)一封家书(三)给网虫儿子的一封信第二课时五、书信常识介绍书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书信,另一种是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等)。
第四次作文教案事例论证方法案例一、作文要求:1、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写作中段落论证的能力。
2、教学方法:(1)对材料运用的三步骤:引例(总)→述例(分)→析例(总),(2)析例的方法的运用。
二、训练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地上安装一个小木盒子,把猴子爱吃的食物放在里面。
木盒子上开有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把前爪伸进去,由于洞口太小,猴子紧紧抓住食物,爪子握成拳头后就无法从洞中抽出来了,这时人只管不慌不忙地来收获猎物,根本不应担心它会跑掉。
想想看,猴子真够傻的,只要放下已经到手的食物,就可以溜之大吉,可它们偏偏不。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二个“三部曲”段落,每段字数在220字左右。
(一)、解题:运用“果因逆推法”审题、立意。
①定对象→②抓结果→③找原因→④提观点→⑤摆论据(拟题目)思路点拨:人们之所以能够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是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我们不禁要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食物逃命呢?但笑完猴子后,我们如果再审视一下自己,是否还笑得出来呢?现实生活中,有人因为钱财放不下,结果却损害了身体健康;有人因为贪恋玩耍,结果却荒废了学习,浪费了青春,诸如此类,不正跟抓住食物的猴子一样吗?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与虚荣,要想使它在抵达彼岸之前不至于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设法为其减负,不要盲目的执着与贪婪,把那些应该放下的东西,坚决果断地放下,重要的是如何让这短暂的生命历程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内涵。
(二)、对材料运用的规范——三步骤:引例(总)→述例(分)→析例(总)Ⅰ、模式参照:参照1:引→述→析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
(引例)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
(述例)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
2024届天一大联考高三第四次联考作文“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导写及范文3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的致辞中引用了古语“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
该语出自唐代房玄龄等人所著的《晋书·宣帝纪》,意指做事顺乎义理,才容易见效;行动违背时势,就难以成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材料的意思是,做事情要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才能容易取得成功。
如果违背时势而行,就会难以取得成功。
《晋书·宣帝纪》中的“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这句话,意思是说,做事要顺应义理,才能容易见效;如果行动违背时势,就难以成功。
这里的“时”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
《周易》中的“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这句话,更具体、更形象地说明了顺应时势的重要性。
它告诉我们,要顺应时势而行动,该停的时候要停,该行的时候就行,动静都要恰到好处,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材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才能容易取得成功。
【优秀范文】1顺理为力,背时无功习近平主席所引古语“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强调了“理”和“时”对于成事的重要性。
顺理而举,难者亦易;背理而为,易者亦难。
理,物质本身的纹路,事物客观的规律。
如果顺着纹路治玉,看似坚硬的玉石也能轻松剖开;以无厚入有间地游刃有余,庞然大牛也能瞬间如土委地。
不究物理,费尽人力物力寻石兽于下游,终究毫无所获;不循木性,尽管旦视暮抚,爱恩忧勤,依旧难以培育出大树参天。
所以,顺理行事,犹如顺水行舟,即使千里行程也能还归于须臾,化难为易,容易见效。
背理而为,恰似缘木而求鱼,即使勤恳兢业也将变易为难,颗粒无收。
顺时以行,一蹴而就;背时而动,难以为功。
作文立意的深刻与新颖一、立意指导所谓深刻,就是不仅要描绘一种生活现象,而且要揭示出这种生活现象的本质意义,这种意义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够给人以生命的启迪。
所谓新颖,就是在扣题和深刻的基础上对立意更进一步的要求。
我们要通过比较,选取那些见解独到,富于创新的主题,避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中心明确突出”作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二项要求,具体要求我们做到:(一)立意明确。
即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态度要明确。
(二)深刻。
议论性文章说理彻,论点深刻;记叙性文章形象生动,思想深刻。
(三)有创新。
见解新颖,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立意的方法很多,本课主要介绍比较筛选法。
比较筛选法主要用到两种思维方式:发散与收敛。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对所给材料或题目进行研究,看它都有哪些方面的含义,可以用来表达哪些观点。
所谓收敛性思维,就是对散射出去的思维进行收束,从诸多的含义或观点中选取一个,作为我们要表现的主题。
以“镜”为题,我们进行立意训练。
(一)“镜”是什么?相关的物象或行为有哪些?首先要对概念进行界定,这个“镜”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镜子,也可以拓展开去:1.要会从实与虚两个方面联想与想象;2.要会从大与小两个方面联想与想象;3.要会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联想与想象;4.要会从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联想与想象。
(二)围绕这些镜子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立意?这里要明确两点:1.你的这面镜子是如何界定的?2.由这面镜子你确定的立意是什么?示例①:《红楼梦》中贾宝玉曾作了一则谜语:“南面而坐,北面而朝。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就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就对着你哭。
立意:要以乐观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
示例②:佛家有一则偈(jì)子,“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染尘埃。
”我们天天洗脸照镜,防止脸上有污点;我们更要时时省察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是此意。
第4次作文《遇见》写作指导【作文原题】题一:精彩的瞬间、美好的永恒,点亮了我们生命的星空。
还记得吗?那无数次的遇见:曾经遇见的那个人、那到景、那本书、那首先,选材布篇了。
从立意上看,本次作文可围绕“爱”和“成长”两大主题来构思,将这两个方向具体化。
比如,“我”遇到了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他不仅性格和蔼,而且乐于助人,帮“我”克服了自卑心理,并提高了学习成绩。
这就是师之爱。
行文时,集中一两件事写“你”以及“你们”之间的故事,通过人物刻画和细节描写来突出中心思想。
比如,“我”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叔叔。
当汽车在半路抛锚时,“你”出现了,帮“我”和妈妈换好轮胎,并对旅行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这是陌生人的爱。
行文时,可采用对比手法,前面的几个路人都冷漠对之,唯有这位叔叔主动上前帮忙,而且十分热心,让“我”感到了温暖。
比如,“我”在阅读中遇到了自己崇拜的人物,像李白、杜甫、岳飞、诸葛亮、文天祥等,这些人物的身上都闪现着夺目的光芒。
行文时,可集中写一个历史人物,也可以点带面,通过几个人物来反映一个主题,像爱国、忠诚等。
比如,“我”在电视荧屏上遇到了触动心扉的“你”,使精神受到鼓舞,使情操得到陶冶。
“你”是一个平凡的工人,却在“挑战吉尼斯”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你”是一个普通的职员,却通过努力成了“草根明星”;“你”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却遭到了人类定,,我读到,如何再让我遇见你?你长袖一挥,道:明日,我们于《离骚》再见??双溪岸边双溪,流水潺潺,我遇见了你,李清照。
你那芳华容貌随风去了哪儿,只剩下你这惆怅的背影?我多想再看看你“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天真烂漫;我多想再看看你“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纯洁真诚;我多想再看看你“惊起一滩鸥鹭”的无忧无虑??我留恋于你的词句之间,你却悲了,愁了,苦了。
只剩“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受汝?你轻花飘的愁我望着你才”如何再让我遇见你,屈原,清照,黛玉?我知道,在书中的字里行间等你。
第四次作文:——的力量一、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3、线索清晰,叙事完整,内容充实;4、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二、写前指导:写好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
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
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
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
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比如《在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
(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
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
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
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
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
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
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
再如作文题《我终于》,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
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如:“善待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
四会中学高三第四次作文教案一. 教学重点:作文的开头方法。
二. 教学指导内容:作文的开头是关键,往往起了一个好头,即能对之后的段落有引导作用,也能给老师一个深刻的印象。
新东方整理高考作文开头六种方法,和同学们分享。
作文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1、开门见山法所谓“开门见山”,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
可以开头直接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兜圈子,不枝不蔓,入题快捷,干脆利落,避免了不知所云,离题万里的弊端。
如(1)我与父亲不相见己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2)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朱自清《绿》)(3)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2005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这样的开头入题快捷,或者直接点题“背影”、"绿”,或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旗帜鲜明,不绕弯子,作者易构思,读者喜阅读。
这种写法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之法。
2、故事导入法就是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但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故事一定要和文章的主题相一致,而且要字数恰当,简明扼要。
如:汪曾祺在他的《翠湖心影》中引用下面这一则故事:有一个姑娘,牙长得好。
有人问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
”“住在哪里?”“翠湖西。
” “爱吃什么?”“辣子鸡。
”过了两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门牙。
有人问她:“姑娘多大了?”“十五。
”“住在哪里?”“翠湖。
”“爱吃什么?” “麻婆豆腐。
”作者通过这一则故事,引起读者的兴趣,把读者带到他所描写的翠湖中,达到了引出正文的目的。
又如一学生写作文《宽容》时,这样开头:“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己,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
第四次作文指导(凡睿)————游记游记: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的一种文体。
写游记的3个秘诀秘诀一交代清楚游览的时间、地点。
秘诀二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秘诀三按游览顺序写。
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步骤:①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景物②确定观景方法:a.定点观景b.移步换景③抓重点景物进行详写从景物的大小、颜色、形态等外表特征及周边景物进行描写。
④引用神话传说、历史名俗等(如能使用最好)。
写法:a.多种修辞b.视听结合c.动静结合d.烘托渲染全篇布局:开头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心情、游览地以及对此地的初步印象。
中间详写景物特征。
笔法细腻,景物鲜明,情景交融,给人美的感受。
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有头有尾,给人完整印象。
词句积累:花圃:争奇斗艳含苞欲放鲜艳万紫千红芬芳人工湖:清澈游来游去波光粼粼垂柳依依游乐园:欢声笑语心惊肉跳提心吊胆兴奋盆景园:姿态各异怪石嶙峋碧绿巧夺天工鸽子广场:雪白的羽毛嵌着黑珍珠机警尖尖的1、丁香的茎是棕色的,绿绿的叶子犹如块块透明的碧玉雕琢而成,花香阵阵,沁人心脾,可爱极了!2、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红色的郁金香,亭亭玉立,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如同一只只鲜活的蝴蝶。
一位老人情不自禁地感叹道:“郁金香真美啊!”例文:杭州游记我看过溶洞的奇异景观,感受过泰山的气势磅礴,目睹过大海的波涛汹涌,但我却对秀美典雅的西湖情有独钟。
国庆节期间,爸爸妈妈带我来到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
首先,我们来到了西湖,站在西湖边上,我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各种美景使我目不暇接,看着,看着,我不禁吟诵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会儿,我们跟随导游坐上游船,在船上,听着导游阿姨给我们的介绍,不知不觉,我们已路过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楼外楼;经过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曲院风荷。
下了船,我们来到了三潭印月,只见三个潭子像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据说,中秋节的晚上会看见三十三个月亮呢!我左顾右盼地找着心中英雄岳飞的墓地,导游告诉我:“穿过地道就是岳王庙。
五年级语文第四次作文的教案题目:画里有话(自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漫画,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漫画的内容。
2、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对漫画的看法,体会作者的用意,明确漫画所要表达的观点、3。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了解溺爱带来的坏处。
4、能够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写作。
教学准备:课文画教学过程 :一、欣赏漫画,引入主题师:这节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作文课,老师呢,先给大伙儿带来一个问题。
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 8 点整,爸爸、妈妈和小明一起在沙发上准备看电视了,爸爸想看体育频道,妈妈要看电视剧,小明喜爱动画片,三个人为此争执起来。
同学们预测一下,通常这种情况下,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师:同意小明胜出的同学请举手。
假如小明胜出了,您猜会是因为什么呢?师:的确,父母的爱有时会在不经意间,使小孩享有特别待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一组漫画看看这个特别的小孩。
出示(教材中的漫画)、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笑了。
那么您看明白了什么,谁来给大伙儿说一说?(板书:看) 1。
小孩把爸爸当马骑。
2。
为了小孩多吃饭,爸爸在临时戏台上手舞足蹈,卖力地表演着。
3。
玩具商店门口,儿子闹着要买玩具。
4、儿子用一个长杆来给爸爸看成绩单。
教师随机评价(爸爸尽管情愿躬身为马,但明显教育不得法呀;这次即兴演出看来不成功, 儿子依然特别不快乐地踢翻了饭菜;儿子的力量确实有那么大不?是宠爱小孩的心让爸爸的重心倾斜了,看,路灯杆都为之折腰;我们常用到预防这个词,那么我们平常都预防什么呢?儿子要预防的是什么?)师:因为过度的溺爱,导致小孩养成了特别多不行的习惯,情急之下,家长估计采取了过激的方法,使小孩在犯错之后总是习惯于如此和家长拉开距离,后果真是特别严重啊!师:以上几幅漫画同学们都看得特别明白了。
老师明白大伙儿平常也特别喜爱看漫画,那谁来说一下,您感受漫画有什么特点呢师:对了,漫画就是如此,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主题或讽刺一些社会现象,那么大伙儿品一品, (板书:品)以上我们看的这些漫画,于简单的勾勒中在向表达一个什么观点呢?(溺爱)二、联系生活,阐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