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中西医结合产后缺乳
- 格式:ppt
- 大小:587.50 KB
- 文档页数:27
产后缺乳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标签:产后缺乳;中医;西医;治疗现代进展综述母乳哺育是医学上公认的最健康的育儿方式,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很多产妇生产之后不能正常产生母乳,影响了婴儿的生长发育,成为医学乃至社会上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
医学角度上的产后缺乳指的就是女性产后没有乳汁或者仅有少量乳汁,满足不了婴儿的需求,轻者发生于产后几日至半月,重者发生于整个哺乳期,又称为“产后乳汁不行”或“产后乳汁不足”[1]。
对产后缺乳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对产后缺乳的现代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 发病机理1.1 中医病机周燕蓉[2]指出,从中医角度故气血亏虚,肝郁气滞,乳络闭塞为缺乳的主要病机。
并辩证的将产后缺乳归纳为“气血虚弱”型和“肝郁气滞”型两种类型。
临床治疗重在疏肝理气,补益气血,兼顾活血祛瘀,通络下乳等。
张宇[3]通过分析古代医学典籍中对产后缺乳的记载,总结出了该病病机:气血虚弱使乳汁形成出现了障碍;分娩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亏损影响乳汁产生;生产后心情不舒畅致导致肝郁气滞产乳通道受阻。
1.2 西医病理江彬彬[4]总结了影响乳汁分泌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分娩因素、乳房及乳头因素、母婴身体因素、食物因素和药物因素等,并提出了针对产后缺乳的护理对策包括宣传教育、母婴同房和指导产妇正确哺乳,以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汪玲珠[5]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哺乳期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对新生儿的哺育方式和乳汁分泌量三者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出现了变化就会影响到其他两者。
周燕蓉[6]在对该病中医病机作出分析后又对西医病机做出了判断: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的催乳素抑制激素(PIH)是决定乳汁产量的直接因素。
一些如左旋多巴等药物会抑制该激素的产生和分泌,所有的消极性精神心理因素也均可对该激素产生影响。
2 临床治疗研究2.1中医临床研究从古代开始,众医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产后缺乳进行了临床研究,并研究出很多中医药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方法。
中西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途径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多年来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门诊病人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E和维生素B1调理的方法,治疗组在采用口服维生素E和维生素B1调理方法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人数54例(占93.1%),对照组总有效人数40例(占6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中医药能疏通经络,补气养血,使乳汁自生,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标签:产后缺乳或不足;中医药;治疗哺乳是生殖循环中的一个生理过程,在孕期母体的乳房和精神上以为授乳做好准备,但由于某些原因,容易造成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
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是产后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均有益,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中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患者116例,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对本组的116例患者均为产后乳汁甚少、全无或乳汁不足,伴有乳胀痛或柔软不胀,病程为产后十天到五个月,年龄在23岁到35岁之间,在保证产妇的休息,足够的睡眠时间,营养丰富的饭食,避免精神刺激的前提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情、各项症状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对照组:维生素B120mg到40mg,日两次,口服。
维生素E200mg,日两次,连服五天。
孕妇产后以流质饮食,配合猪蹄汤或鲫鱼汤,日服两次。
所有患者一要加强营养,在饮食、生活习惯上应注意饮食,多喝汤水,保持好心情,定时哺乳,不穿紧身衣服或胸罩,避免挤压,以利乳汁的分泌,注意产后恶露的持续时间。
注意与急性乳腺炎鉴别。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方药: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麦冬、白术、通草、桔梗、柴胡、远志、甘草。
中西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观察目的:通过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效果,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产妇80例,根据情况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维生素E和维生素B1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参芪增乳汤进行联合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療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可比性。
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好。
结论:中西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效果好,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中西结合;治疗;产后乳汁不足;缺乳;临床观察孕妇在生产后在哺乳时发生乳汁很少或者基本没有乳汁的情况,并且,乳汁不能满足喂养婴儿的需求,在临床上被称为产后缺乳。
根据研究发现,临床上缺乳的情况有很多种。
有的开始哺乳时缺乏,有的全无乳汁。
现代医学经过研究发现,乳汁的分泌与腺垂体功能的程度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当腺垂体分泌泌乳素出现不足的时候就会发生乳汁不足的情况。
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效果,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产妇80例,根据情况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27.9岁。
观察组80例患者,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29.1岁。
1.2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产妇80例,根据情况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维生素E和维生素B1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维生素B130mg,两次/日,口服。
维生素E200mg,两次/日)。
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缺乏者,一般单用中药、针灸或西药治疗即可获效,疗效不佳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笔者自2000年以来,共治疗28例产后乳汁缺乏症患者。
其中,初产妇18例,经产妇10例,行剖宫产19例,顺产9例;乳汁不足18例,乳汁全无10例,经中西医药联合治疗1个疗程(7天)乳汁分泌正常20例,乳汁分泌增多6例,无效2例。
1.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2.1 气血两虚型对产后失血过多、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苔白、脉细弱无力的气血两虚者,应以补气活血、健脾通络的通乳丹加减:黄芪30g,党参15g,当归20g,麦冬10g,白术10g,茯苓15g,通草6g,桔梗10g,甘草6g。
对食少、胃纳不佳者去麦冬加砂仁6g,谷芽15g;睡眠欠佳、心悸多梦者去黄芪加牡蛎30g,夜交藤15g,合欢花10g;产后恶露未尽,间有小腹疼痛加穿山甲10g(先煎)、王不留行12g、川芎9g。
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连服7天。
1.2.2 肝郁气滞型产后抑郁寡欢、口苦咽干、胸胁胀满、两乳胀痛、乳汁稀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的肝郁气滞者,施以疏肝理气、通络下乳的下乳通泉汤加减:柴胡9g,青皮6g,白芍12g,当归10g,川芎6g,熟地12g,桔梗6g,通草6g,穿山甲10g(先煎),王不留行10g,甘草6g。
对胸胁闷窜痛、腹胀纳差者加桔叶6g,蒺藜9g;烦躁易怒、口苦目赤、小便黄者加夏枯草12g,丝瓜络10g,路路通10g。
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连服7天。
1.3 西药治疗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有阻滞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拮抗多巴胺受体,促进脑垂体催乳素分泌的作用,每日3次,每次20mg,连服7天,可使血中催乳素值升高3~8倍,乳量增多。
1.4 针灸疗法平补平泻针刺膻中、乳根,配以少泽、天宗、合谷穴。
气血两虚者配脾俞、胃俞,用灸法;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针刺。
每日针灸1次,连续7天。
2 讨论产后乳汁缺乏症是产妇常见病症,临床上中医常见分型有气血虚弱和肝气郁滞两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作者:何水晶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15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何水晶(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畜牧总站,通化 134100)摘要:在母猪养殖中,饲料单一,母猪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子宫内膜炎、乳房护理不当等症状,导致出现乳房炎,使猪体内新陈代谢紊乱,造成乳腺闭塞而不能正常泌乳,导致猪患有产后缺乳症。
该文主要结合一起实际案例,从母猪产后缺乳症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及实验室诊断3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中西结合;母猪产后缺乳症;诊治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15.0500引言母猪产后缺乳症主要是指母猪在分娩后乳汁较少或无乳汁、机体代谢出现紊乱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母猪出现产后缺乳症后,会严重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仔猪吃乳量不足,使仔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大量仔猪死亡[1]。
导致该种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价值差以及某些致病菌感染均可能导致母猪出现产后缺乳症,因此,在诊断该种疾病时,一定要明确致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
常规母猪产后缺乳症主要采用西药治疗,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效果较差,而将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应用到母猪产后缺乳症的治疗中,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中西合璧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1发病经过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于2017年3月13日,在养殖中发现3头哺乳母猪陆续出现泌乳量下降的情况,刚出现发病情况时并没有引起养殖户重视,认为只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较短时间内泌乳的减少。
但随后3头哺乳母猪的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停止泌乳,乳房开始出现异样,母猪拒绝哺乳。
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立即将3头哺乳母猪单独隔离饲养,将哺乳仔猪寄养在其他哺乳母猪群中。
养殖户尝试使用抗生素对患病猪进行治疗,没有取得明显治疗效果,随后养殖户将病情上报当地动物单位,兽医到达养殖场后,发现3头患病猪已经发病较为严重,通过进一步询问得知,3头母猪在分娩中普遍出现难产现象,同时,哺乳舍的卫生条件较差,存在大量粪便堆积现象,检查母猪乳房时发现乳头存在损伤。
福建中医药2023 年10 月第54 卷第10 期Fujian Journal of TCM October 2023,54(10)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对40例产后缺乳的影响黄惠芳*(柘荣县双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柘荣 355300)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对产后缺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福建省柘荣县双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剖宫产产后缺乳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联合缩宫素肌注加维生素E口服,干预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联合中医推拿和耳穴贴压治疗,2组干预时间均为2周,比较2组疗效和干预前后泌乳量和乳房充盈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组泌乳量、乳房充盈评分均升高(P<0.05);干预后2组比较,干预组上述2个指标均升高更为明显(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改善产后缺乳,疗效较佳。
关键词:产后缺乳;缩宫素;推拿法;耳穴贴压近几十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始终处于持续增高趋势,这与产妇的社会心理、知识水平、自我意识的变化有密切关系[1]。
产后缺乳主要表现为乳汁分泌不足、泌乳时间延迟等。
相关研究提示产后缺乳的产生主要与剖宫产手术刺激、产妇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关,产后缺乳不利于新生儿免疫防线的建立和营养的摄取,还会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2]。
由于西药毒副作用大,很多西药均为哺乳期禁用和慎用药物,所以西医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有限,临床上多采用常规产科护理联合缩宫素加维生素E 治疗[3-4],但经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
中医推拿法和耳穴贴压法技术是一种中医适宜技术,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疏肝行气、调节情志的功效。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产后缺乳产妇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产后缺乳诊断和分级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制定,分级标准:轻度,每日乳量>200 mL,满足婴儿需要量的2/3;中度,每日乳量100~200 mL,满足婴儿需要量的1/3;重度,每日乳量<100 mL,几乎没有乳汁,不能喂养婴儿。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尚亚丹河南省平顶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平顶山 467000产后缺乳症是指母猪分娩当天或2~3 d后出现乳汁减少或无乳的现象,也是养猪生产中母猪产后常见疾病之一。
由于母猪缺乳往往导致哺乳仔猪发育不良形成僵猪,甚至大批死亡。
因此,在生产中养殖户应予以高度重视,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1.1 母猪营养不良母猪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内所采食的饲料营养价值不全面,缺乏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造成母猪机体虚弱、消瘦、乳房膨胀程度差而引起产后缺乳。
1.2 母猪过胖、内分泌失调由于母猪妊娠期未能合理限饲,摄入能量物质过多,母猪体况过肥,造成内分泌失调及乳房周围堆积过多的脂肪,同样会导致产后缺乳。
1.3 母猪配种过早或早产如果后备母猪未达到适配年龄而配种或未到预产期而早产,都会导致母猪乳房发育不良而出现产后少乳或无乳。
1.4 应激因素刺激如果母猪分娩时温度变化过大、突然变换饲料或遭受抽打、惊吓等刺激也会造成母猪泌乳减少或无乳。
1.5 形成乳房炎由于仔猪哺乳时会咬破乳头或乳房与粗糙的地面摩擦而损伤,再加上产房消毒不严格,导致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菌侵入机体引起乳房炎,从而造成母猪产后缺乳。
1.6 全身性传染病所致如果母猪患有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感冒等全身性传染病,往往导致母猪出现急性乳房炎,表现为乳汁量少甚至无乳。
1.7 年龄因素如果母猪年老体弱、胎次过高、乳腺退化,同样会导致产后缺乳。
2 临床症状患病母猪表现为乳房松弛或干瘪,挤不出乳汁或乳汁稀薄如水样。
仔猪哺乳后因吃不饱围着母猪乱跑,或追赶母猪吮乳、抢乳头、焦躁不安、不停尖叫。
母猪由于缺乳常怕仔猪咬伤乳头而伏卧于地拒绝哺乳。
仔猪因缺乳逐渐消瘦、贫血、不能站立,甚至衰竭死亡。
3 药物治疗3.1 西药治疗对于因患乳房炎而缺乳的母猪应采取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措施。
用青霉素400~600万IU/头、链霉素200~300万IU/头,混合肌注,或2.5%头孢喹诺10~15 mL/头,肌肉注射,1天1次,连用3~5 d。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78 ·2018.150 引言母猪产后缺乳症主要是指母猪在分娩后乳汁较少或无乳汁、机体代谢出现紊乱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母猪出现产后缺乳症后,会严重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仔猪吃乳量不足,使仔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大量仔猪死亡[1]。
导致该种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价值差以及某些致病菌感染均可能导致母猪出现产后缺乳症,因此,在诊断该种疾病时,一定要明确致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
常规母猪产后缺乳症主要采用西药治疗,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效果较差,而将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应用到母猪产后缺乳症的治疗中,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中西合璧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1 发病经过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于2017年3月13日,在养殖中发现3头哺乳母猪陆续出现泌乳量下降的情况,刚出现发病情况时并没有引起养殖户重视,认为只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较短时间内泌乳的减少。
但随后3头哺乳母猪的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停止泌乳,乳房开始出现异样,母猪拒绝哺乳。
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立即将3头哺乳母猪单独隔离饲养,将哺乳仔猪寄养在其他哺乳母猪群中。
养殖户尝试使用抗生素对患病猪进行治疗,没有取得明显治疗效果,随后养殖户将病情上报当地动物单位,兽医到达养殖场后,发现3头患病猪已经发病较为严重,通过进一步询问得知,3头母猪在分娩中普遍出现难产现象,同时,哺乳舍的卫生条件较差,存在大量粪便堆积现象,检查母猪乳房时发现乳头存在损伤。
2 临床症状养殖户反映,由于发病初期并没有引起养殖户重视,使病情加重,3头哺乳母猪主要表现为乳房肿胀,不能正常泌乳,人工挤乳困难,乳汁稀薄且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层。
挤乳时患病的哺乳母猪表现出明显的疼痛感,由于患病哺乳母猪停止泌乳,哺乳仔猪由于饥饿,围绕母猪乱跑,追赶母猪吮吸乳头,焦躁不安,在猪舍中不断鸣叫。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妇母乳缺乏60 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妇母乳缺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120例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产妇并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及时有效地进行按需哺乳,随时哺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益气补血冲剂。
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产后缺乳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母乳缺乏益气补血冲剂引言: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也称作“缺乳”或“乳汁不行”,是临床常见病症,它是指产后孕产妇乳汁分泌偏少或全无,达不到母乳喂养新生儿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剖宫产率的持续提高,产后泌乳不足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由于产妇年龄过大、贫血、精神过度紧张及焦虑等诸多因素可引起泌乳过少或无乳汁分泌,中医学称之为“缺乳”。
本文对60例母乳缺乏产妇采用益气补血冲剂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本研究选取均来自本院住院的产后孕妇共120例,年龄24~35岁,平均26.8岁。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乳汁分泌不足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患者排除标准为:乳痛初起,乳汁排出不畅产妇;年龄在20岁以下或40岁以上;哺乳期再次妊娠者;乳腺解剖学上的缺陷和功能上的异常。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
选取的两组产妇饮食、睡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及时有效地进行按需哺乳,随时哺喂,观察组同时服用益气补血冲剂剂,对照组不服用任何促乳汁分泌的药物。
两组治疗两个疗程后,随访判断疗效。
药物及用法:全部病人均采用注意饮食,增加营养等一般疗法,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多进高蛋白流汁饮食,如鸡汤、鱼汤,保持充足睡眠,精神愉快,避免一切精神上的不良刺激。
同时,观察组采用我院制剂室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益气补血冲剂,每次2袋,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黄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两组疗程10~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