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歌谣(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中考历史: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记忆歌诀1500字中考历史: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记忆歌诀
古代中国历史
殷商、西周、东周、
春秋、战国,秦朝兴起高,
秦统一全国,一部法家法,
公子胥、孔子,名垂史纪著。
秦始皇灭六国,构建大一统,
焚书坑儒杀声闻,统治水平著。
汉朝建立后,书记待新政,
刘邦、刘备,称帝继出身。
西汉应对战争乱,晋文化盛,北国游,
三国鼎立恩怨深,历史名人无数珍。
南北朝分裂乾坤动,请谁统一?礼教、魏晋、北魏南朝五,
隋朝一夕统中原,李世民治天下,唐宋元明补历史,积累文化新。
唐发展五代间,宋儿女万千,
元寇入侵怎抵挡,明朱棣入京城。
至清朝国运衰,科举文化禁,
十八世纪乾隆盛,内外开放新。
中考历史七年级上册
出现类天地大同观;
半边天、乱古神奇;
弗洛伊德与精神疾病;
听闻雅典瘟疫;
劝君多采菊;
五胡乱华即对立;
百花齐放春满园;
创造无神论;
中考历史七年级下册
封建经济消失无踪,
因为波尔战心如烈炎。
房子谁来盖,谁是十年;
相亲很认真,形婚换便宜;
党派争夺权,人民该站谁。
大跃进的魂,还查查百度知道;渐行渐远路,东星西星迷路了;软交地球,流氓太岁。
这将是大红日,中国梦圆满。
以上就是一个记忆歌诀,以帮助你记忆中考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内容。
每个词句都涵盖了该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歌诀写在前面:学习历史自然要记忆,而如何省时省力记忆,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
现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编为歌诀,概括、押韵,相信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一)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老祖先。
北京人在周口店,七十二十万年间。
(二)山顶洞现人工火,距今大约三万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水稻干栏式房屋。
西安种粟有半坡,房屋样式半地穴;制作彩陶工艺精,中华文字现雏形。
(三)黄帝炎帝战蚩尤,人文初祖美名留。
尧舜禹后启继位,禅让制度到此休。
(四)奴隶社会始于夏,桀暴被汤拉下马。
汤建商朝屡迁都,迁到殷地才安住。
(六)纣王炮烙虐百姓,武王建周居镐京。
分封诸侯治天下,卿大夫士保太平;平民只有自由身,奴隶命运更不行。
(七)厉王止谤昏了头,国人暴动被赶走。
幽王烽火戏诸侯,戎族入侵灭西周。
(八)原始末期有青铜,奴隶社会大繁荣:司母戊鼎是最大,四羊方尊奇造型;成都平原有三星,青铜立人也产生。
商周青铜大文明,实是奴隶血染成!(九)平王迁洛建东周,分成两段被秦收。
七七零至四七六,春秋争霸乱难休。
(十)春秋首霸齐桓公,国事托付与管仲。
齐国近海鱼盐富,政治改革军队精。
尊王攘夷为号召,天下谁人敢不从!(十一)城濮之战晋楚忙,晋文称霸楚王伤。
后来楚国战胜晋,庄王来把霸主当。
(十二)田氏代齐晋分三,战国七雄闹中原。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桂陵马陵齐与魏,孙膑两次胜庞涓。
长平坑赵四十万,东方六国胆俱寒。
(十三)春秋用铁和牛耕,粮食产量大幅增。
李冰修筑都江堰,天府之国获美名。
(十四)商鞅变法孝公代,土地私有可买卖,奖励耕战建县制,秦国富强没人赛。
(十五)文字可考始于商,甲骨清朝现安阳。
金文刻在青铜器,西周大篆渊源长。
秦皇统一用小篆,日后隶书传四方。
(十六)商朝历法有闰年,战国24节气全;望闻问切有扁鹊,创作离骚楚屈原,文化名人誉世界;钟鼓之乐天下传。
(十七)孔子儒家创始人,他的学说叫作仁。
反对苛政和刑杀,为政以德要爱人。
七年级上册历史1-6课复习歌谣
元谋北京山顶洞,祖国境内遗址多。
北京人,打石器,学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会钻孔,人工取火便利多,
血缘相连立氏族,集体共建美家园。
历史脚步进农耕,母系繁荣显眼前。
长江边,河姆渡,磨制石器用耒耜,
种植水稻养家畜,制陶制玉住杆栏。
黄河畔,半坡人,磨制石器会种粟,
住地穴,养猪狗,制陶纺线样样行。
大汶口,更先进,制陶制玉水平高。
中晚期,有变化,贫富分化出阶级。
炎帝黄帝功劳多,构建文明华夏族。
尧舜禹,品德高,民主禅让三代传。
禹传启,家天下,建成奴隶夏王朝。
夏商西周奴隶制,三朝更替有规律。
开国禹汤武王也,亡国桀纣幽王也,
青铜时代至此完。
春秋战国起纷争,
五霸继起灾难多,加速统一促融合,
新旧制度更替快。
战国七雄新崛起,
兼并战争颇频繁,桂陵马陵长平战,
秦国拆散六国合,奠定封建大统一。
第三单元学习歌谣
秦王兼并灭六国,统一大业完成中;
定都咸阳建秦朝,文字货币度量衡。
焚书坑儒筑长城,秦朝暴政引战争;破釜沉舟观项羽,刘邦灭秦西汉兴。
雄才大略汉武帝,巧妙解决诸侯争;重视教育兴太学,独尊儒术思想统;大败匈奴边疆定,丝绸之路中外通。
中国历史朝代歌(歌谣)1、人教版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简单版夏商周,春秋战,秦朝以后是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夏辽金元明清二十朝。
朝代更迭:炎黄→唐→虞→夏→有穷→寒→夏→商(殷)→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楚→汉【西汉】→新→汉【玄汉、东汉、蜀汉(曹魏、孙吴)】→三国【魏(蜀汉、东吴)、蜀汉(魏朝、东吴)、东吴(蜀汉、魏朝)】→晋【西晋(东吴)、东晋(北魏)】→南北朝【南朝【刘宋(北魏)、南齐(北魏)、梁(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陈(北齐、北周、隋)】北朝【北魏(刘宋、南齐、梁)、东魏(西魏、梁)、西魏(东魏、梁、北齐)、北齐(西魏、梁、北周)、北周(北齐、陈)】】→隋(陈)→唐→武周→唐→五代【后梁(辽)、后唐(辽)、后晋(辽)、后汉(辽)、后周(辽)】→宋【北宋、(辽、西夏、金)、南宋(西夏、金、大蒙古国、元)】→元(南宋)→明(后金、清)→清(明、大顺)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
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扩展资料:朝代歌形式多为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
历史朝代歌多是配合着“历史朝代年表”一同使用。
编入小学课本。
模仿周杰伦《菊花台》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开来继往。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七年级历史歌谣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悠久真可夸,遗址最丰数中华。
制造工具是标志,人和动物始分家。
人工取火意义大,防寒驱兽促发达。
山顶洞人会钻孔,距今已有一万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氏族发展缺少粮,采集不足农业强。
河姆渡人种水稻,世界最早美名扬。
半坡居民技艺长,精心培育粟米香。
贫富分化大汶口,生产发展氏族亡。
第3课华夏之祖重回历史五千年,中原大地起烽烟。
炎黄联手蚩尤败,华夏民族迈向前。
人文初祖是黄帝,造字掘井留世间。
大禹治水始建夏,尧舜禅让美名传。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启废禅让变世袭,有汤灭夏商兴起。
君王大兴炮烙刑,武王伐纣为正义。
分封天下西周稳,国人暴动八四一。
开国艰辛终无道,历史教训永牢记。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技术商周奇,司母戊鼎称第一。
四羊方尊造型巧,唯有三星堪匹敌。
制瓷技术中国早,始于商朝造青瓷。
五谷商周已齐备,奴隶辛苦命如纸。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平王东迁洛邑城,春秋战国东周分。
天子势衰诸侯反,齐桓称霸改内政。
文公强军促发展,城濮大战霸业成。
七国纷争天下乱,秦为兼并战长平。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大变更,多因铁器和牛耕。
李冰兴修都江堰,化害为利田万顷。
封建地主谋执政,大力变法兴刀兵。
孝公图霸思改革,商鞅虽死法渐行。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中华文化大勃兴,音乐医学和天文。
屈原已去《离骚》在,扁鹊神医因四诊。
彗星记录中国早,节气变化二十四。
湖北随州编钟古,商朝即有甲骨文。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儒学大师出孔门,重视教育倡导仁。
老子思想重辩证,千古遗作《道德经》。
春秋战国变化快,学术繁荣起争鸣。
道儒有后庄和孟,韩非尚法孙武兵。
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中华一帝是嬴政,建秦定都咸阳城。
首创郡县集权制,统一文字度量衡。
统一南疆修灵渠,北抗匈奴筑长城。
焚书坑儒控思想,是非曲直后人定。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一统天下万世功,皇帝有始难善终。
严刑重税多劳役,二世继位祸无穷。
陈胜吴广顺民意,大泽乡里举义旗。
中国历史歌谣(七上)
1.1
开天辟地道古猿,劳动造成大转变。
人与动物有区别,制造工具战自然。
长江黄河母亲河,远古居民遗址多。
云南元谋开新篇,还有北京周口店。
1.2
七千年前河姆渡,农作水稻干栏居。
六千年前半坡人,半穴居住培育粟。
五千年前大汶口,产品剩余有贫富。
血缘氏族太原始,社会发展终进步。
1.3
炎黄联络战蚩尤,融合而成华夏族。
黄帝叫人造宫室,日常生活奠基础。
尧帝爱民舜宽厚,大禹治水家不入。
三帝禅让推首领,一世英名万古流。
2.4
禹建夏,而终桀,商汤起兵将夏灭。
有商一代为繁荣,盘庚迁殷奠基业。
武王伐纣于牧野,分封建起诸候国。
厉王贪财又残暴,幽王昏庸且好色。
国人无忍行暴动,狼烟再起西周灭。
美人一笑虽难求,国破家亡要记得!
2.5
三代青铜技术高,形态各异用范造。
司母戊鼎数第一,四羊方尊精奇妙。
还有西南三星堆,青铜立人是代表。
经济发展超原始,青铜文明世知晓。
2.6
平王迁都东周始,诸侯不服周天子。
春秋大国争霸业,齐晋楚前后吴越。
战国纷乱各称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争频仍民遭苦,分裂终是伤民心。
2.7
春秋战国分东周,前属奴隶后封建。
春秋铁器已出现,铁犁牛耕开私田。
战国经济再发展,李冰修建都江堰。
大国变法求生存,秦国商鞅在最前。
徙木立信要革新,土地私有设郡县。
2.8
中华文明探源流,文字记载见商周。
商代甲骨为可考,商周铭文又进步。
西周晚期成大篆,书写材料用简牍。
历法发展渐完备,自然天象有记录。
扁鹊治病四诊法,礼乐盛行用钟鼓。
浪漫文学《离骚》始,惜悼屈子赛龙舟。
2.9
东周时代大变革,诸子百家论品格。
老子自是道德人,孔子爱才兴私学。
孙子拜将著兵书,韩非主张法治国。
孔孟之道遗千年,墨子反战且薄奢。
3.10
欲知秦皇功几何,威震四海平六国。
志高意在称“皇帝”,要传帝位永无绝。
中央再添“三公”职,地方郡县各守则。
文字货币度量衡,天下一统各所得。
又修驰道与长城,北征匈奴南征越。
英雄亦有落泪事,“焚书坑儒”谁人悦?
3.11
一统中国二世亡,秦朝暴政祸自酿。
刑法苛严要“连坐”,徭赋繁重把民伤。
陈胜吴广一声吼,揭竿为旗大泽乡。
刘邦项羽继为后,亡秦原来自称王。
霸王有勇而无谋,汉王约法有三章;
汉王争得帝位在,霸王别姬刎乌江。
3.12
立国兴邦物力艰,高祖恤民把税减。
文景两代轻徭赋,休养生息民自安。
武帝雄才兼大略,有为而治要集权:
推恩令下少侯国,独尊儒术上千年。
儒学教育崇《五经》,中央太学设长安。
从此汉家兴盛事,留与后人说与言。
3.13
两汉经济大发展,治黄兴利非一般。
武帝堵决防洪灾,明帝疏浚灌良田。
耧车播种牛耕地,提花丝织薄如蝉。
鼓风冶铁有水排,炒钢技术世领先。
盐铁经营归中央,统一铸币五铢钱。
商业繁荣城市兴,长安洛阳是典范。
3.14
北方匈奴秦汉兴,南下侵扰出精兵。
汉初国弱多用忍,武帝强时遣大军。
入漠千里有卫青,追敌取胜霍去病。
元帝昭君出塞外,汉匈和睦赖和亲。
3.15
踏平流沙历万难,出使西域苦张骞。
汉设都护督西域,新疆物产入中原。
丝绸之路通欧陆,东方文化得西传。
班超立志学前辈,经营西域有卅年。
匈奴南归北西迁,从此西北望长安。
3.16
秦汉科技多繁荣,西汉造纸播文明,
蔡伦改进造纸术,书写材料世先进。
数学成就有《九章》,地震科学赖张衡。
华佗治病“麻沸散”,五禽戏中能强身。
为官治病张仲景,医德高尚尊“医圣”。
3.17
西传佛教东成道,王充《论衡》鬼神少。
迁著《史记》树为范,史家绝唱比离骚。
两汉文学乐府诗,秦陵兵俑是瑰宝。
4.18
东汉末年群雄起,曹操许昌挟天子。
官渡之战胜袁绍,欲平孙刘败赤壁。
从此三家各称帝,天下遂成鼎足势。
4.19
西晋一统司马炎,皇族纷争八王乱。
朝中官僚尚奢糜,北方五胡多内迁。
东晋重建司马睿,会聚建康要偏安。
淝水之战前秦败,南北分裂近百年。
北方战乱避江南,南方经济得发展。
北方小麦推南方,南方灌钢世界先。
4.20
南北朝时南北分,南朝建康作都城。
宋齐梁陈分先后,经济发展有创新。
北朝北魏搞改革,迁都惩贪均田令。
东魏西魏无南魏,北齐北周归于隋。
4.21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承前创新高。
祖冲之,圆周率,《缀术》用于唐学校。
贾思勰,精农学,《齐民要术》作指导。
郦道元,历山川,《水经注》里风物好。
4.22
原因苦难寻寄托,佛教盛行石窟多。
范缜撰写《神灭论》,不信神灵与因果。
绘画大师顾恺之,《洛神赋图》点晴作。
书法大家王羲之,《兰亭序》后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