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剩余法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65.00 KB
- 文档页数:26
剩余法㈠定义与公式剩余法,是在测算完成开发后不动产正常交易价格的基础上,扣除预计的正常开发成本及有关专业费用、利息、利润和税费等,以价格余额来估算待估宗地价格的方法。
以剩余法评估待开发土地价格公式为:P=A-B-C式中:P--待估宗地价格A--不动产总价B--开发项目整体的开发成本C--客观开发利润㈡估价过程1.不动产总价⑴选择比较实例根据估价规程的规定,按照市场比较法选择市场交易案例的原则、方法和程序,选择以下三个可比实例。
①金隅嘉华大厦底商:金隅嘉华大厦写字楼底商,用途为商业,距商服中心距离较近,商业繁华度较高,位于马连洼北路与信息路交叉路口东北角,交通便捷,公共配套设施较完善,自然和人文环境较优,钢混结构建筑,装修状况为精装,建筑物内部格局合理,适合商业服务业使用。
2015年4月10日成交,总价600万元,建筑面积110平方米,合54545元/平方米。
②富力桃园底商:富力桃园底商,用途为商业,距商服中心距离较近,商业繁华度较高,位于建材城东路富力桃园11号楼底商,交通便捷,公共配套设施较完善,自然和人文环境较优,钢混结构建筑,装修状况为精装,建筑物内部格局合理,适合商业服务业使用。
2015年1月19日成交,总价460万元,建筑面积103平方米,合44660元/平方米。
③:交大嘉园底商交大嘉园底商,用途为商业,距商服中心距离近,商业繁华度高,位于交通大学路3号楼底商,交通便捷,公共配套设施完善,自然和人文环境优,钢混结构建筑,装修状况为精装,底商单间店面,适合商业服务业使用。
2016年3月17日成交,总价2100万元,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合70000元/平方米。
⑵编制比较因素条件说明表根据影响商业用地地价的一般因素、区域因素和个别因素,选择适合的比较因素因子,编制比较因素条件说明表。
表3-1-1 比较因素条件说明表⑶编制比较因素条件指数表根据商业用地地价影响因素对地价影响的大小,对所选比较因素因子进行量化,编制比较因素条件指数表。
土地估价方法之剩余法1、剩余法的定义、特点及适用范围2、剩余法的估价的程序与方法第七章土地估价方法之三——剩余法一、剩余法概述1、剩余法的定义与原理又称假设开发法、倒算法、残余法或余值法等。
是指在估算开发完成后不动产正常交易价格的基础上,扣除建筑物建造费用和与建筑物建造、买卖有关费用后,以价格余额来确定估价对象土地价格的一种方法。
剩余法更深层的理论依据完全类似于地租原理,只不过地租是每年的租金剩余,剩余法是一次性的价格剩余,但计算原理是一致的。
剩余法还可以通过求取残余的纯收益后,再进行资本还原,求得房地价格。
除适用于土地估价外,剩余法还大量应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评价和投资决策,具体可应用于三个方面:(1)确定投资者获取待开发场地所能支付的最高价格(2)确定具体开发项目的预期利润(3)确定开发项目中的最高控制成本费用2、剩余法的计算公式基本公式:V = A –( B + C ) V—购置开发场地的价格A —总开发价值或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价值B—开发成本C—开发商合理利润实际估价中常用的具体计算公式:土地价格= 房屋的预期售价- 建筑总成本- 利润- 税收- 利息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各项费用的时间价值3、剩余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1)剩余法估价的可靠性取决于三个正确确定:正确确定土地最佳利用方式,正确确定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售价,正确确定土地开发费用和正常利润等。
(2)剩余法估价的三个假设和限制条件:关键变量稳定、价格稳定、投入均匀(3)剩余法的适用范围A.待开发土地的估价B.待拆迁改造的再开发房地产的估价C.仅将土地或房产整理成可供直接利用的土地或房地产的估价D.现有新旧房地产中地价的单独评估二、剩余法估价的程序与方法1、剩余法估价的基本程序(1)查清待估宗地的基本情况;(2)确定土地的最佳开发利用方式;(3)估计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总价;(4)估计建筑费、专业费、利息、税费、租售费用和开发商应得利润等;(5)测算土地价格。
逻辑学剩余法简单举例1. 概述逻辑学中的剩余法(Reductio ad Absurdum)是一种推理方法,通过假设逆否命题为真然后推导出矛盾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为真或假。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来介绍剩余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剩余法的基本原理剩余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假设一个逆否命题为真,然后利用推理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推翻了逆否命题的真实性。
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反证法来证明某个命题的正确性或错误性。
3. 剩余法的举例说明3.1 例子1: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我们假设根号2是有理数,即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
假设根号2可以表示为a/b,其中a和b互质。
然后我们将根号2的平方等于2,即(根号2)^2=2。
根据我们的假设,(a/b)2=2,两边同时乘以b2,得到a2=2b2。
这意味着a^2是2的倍数,即a是2的倍数。
那么我们可以将a表示为2k,其中k是一个整数。
代入得到(2k)2=2b2,即4k2=2b2。
这可以简化为2k2=b2,这说明b^2是2的倍数,即b也是2的倍数。
由于a和b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公共因子2,这与我们最初的假设矛盾。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根号2是无理数。
3.2 例子2: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大于等于任意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我们假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小于直角边的长度。
假设斜边长为c,直角边分别为a和b。
根据我们的假设,c<a和c<b。
由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可得c2=a2+b^2。
由于c<a和c<b,我们可以得到c2<a2和c2<b2。
将这两个不等式相加得到c2<a2+b^2,这与勾股定理的结果矛盾。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大于等于任意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4. 剩余法的应用剩余法在逻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来证明各种命题的真实性或错误性。
通过假设逆否命题为真,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剩余法的应用不仅局限于逻辑学领域,它在数学、哲学、科学等其他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土地估价方法之剩余法土地估价方法之剩余法1、剩余法的定义、特点及适用范围2、剩余法的估价的程序与方法第七章土地估价方法之三——剩余法一、剩余法概述1、剩余法的定义与原理又称假设开发法、倒算法、残余法或余值法等。
就是指在估算开发完成后不动产正常交易价格的基础上,扣除建筑物建造费用与与建筑物建造、买卖有关费用后,以价格余额来确定估价对象土地价格的一种方法。
剩余法更深层的理论依据完全类似于地租原理,只不过地租就是每年的租金剩余,剩余法就是一次性的价格剩余,但计算原理就是一致的。
剩余法还可以通过求取残余的纯收益后,再进行资本还原,求得房地价格。
除适用于土地估价外,剩余法还大量应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评价与投资决策,具体可应用于三个方面:(1) 确定投资者获取待开发场地所能支付的最高价格(2) 确定具体开发项目的预期利润(3) 确定开发项目中的最高控制成本费用2、剩余法的计算公式基本公式: V = A –( B + C ) V—购置开发场地的价格A—总开发价值或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价值B—开发成本C—开发商合理利润实际估价中常用的具体计算公式:土地价格= 房屋的预期售价- 建筑总成本- 利润- 税收- 利息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各项费用的时间价值3、剩余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1)剩余法估价的可靠性取决于三个正确确定:正确确定土地最佳利用方式,正确确定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售价,正确确定土地开发费用与正常利润等。
(2)剩余法估价的三个假设与限制条件:关键变量稳定、价格稳定、投入均匀(3)剩余法的适用范围A、待开发土地的估价B、待拆迁改造的再开发房地产的估价C、仅将土地或房产整理成可供直接利用的土地或房地产的估价D、现有新旧房地产中地价的单独评估二、剩余法估价的程序与方法1、剩余法估价的基本程序(1) 查清待估宗地的基本情况;(2) 确定土地的最佳开发利用方式;(3) 估计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总价;(4) 估计建筑费、专业费、利息、税费、租售费用与开发商应得利润等;(5) 测算土地价格。
土地估价方法之剩余法1、剩余法的定义、特点及适用范围2、剩余法的估价的程序与方法第七章土地估价方法之三——剩余法一、剩余法概述1、剩余法的定义与原理又称假设开发法、倒算法、残余法或余值法等。
就是指在估算开发完成后不动产正常交易价格的基础上,扣除建筑物建造费用与与建筑物建造、买卖有关费用后,以价格余额来确定估价对象土地价格的一种方法。
剩余法更深层的理论依据完全类似于地租原理,只不过地租就是每年的租金剩余,剩余法就是一次性的价格剩余,但计算原理就是一致的。
剩余法还可以通过求取残余的纯收益后,再进行资本还原,求得房地价格。
除适用于土地估价外,剩余法还大量应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评价与投资决策,具体可应用于三个方面:(1) 确定投资者获取待开发场地所能支付的最高价格(2) 确定具体开发项目的预期利润(3) 确定开发项目中的最高控制成本费用2、剩余法的计算公式基本公式: V = A –( B + C ) V—购置开发场地的价格A—总开发价值或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价值B—开发成本C—开发商合理利润实际估价中常用的具体计算公式:土地价格= 房屋的预期售价- 建筑总成本- 利润- 税收- 利息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各项费用的时间价值3、剩余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1)剩余法估价的可靠性取决于三个正确确定:正确确定土地最佳利用方式,正确确定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售价,正确确定土地开发费用与正常利润等。
(2)剩余法估价的三个假设与限制条件:关键变量稳定、价格稳定、投入均匀(3)剩余法的适用范围A、待开发土地的估价B、待拆迁改造的再开发房地产的估价C、仅将土地或房产整理成可供直接利用的土地或房地产的估价D、现有新旧房地产中地价的单独评估二、剩余法估价的程序与方法1、剩余法估价的基本程序(1) 查清待估宗地的基本情况;(2) 确定土地的最佳开发利用方式;(3) 估计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总价;(4) 估计建筑费、专业费、利息、税费、租售费用与开发商应得利润等;(5) 测算土地价格。
剩余问题解法一、剩余问题在整数除法里,一个数同时除以几个数,整数商后,均有剩余;已知各除数及其对应的余数,从而要求出适合条件的这个被除数的问题,叫做剩余问题。
二、两个定理定理1:一个数被a除的余数为r,这个数加上a的倍数以后,被a 除的余数不变。
定理2:一个数被a除的余数为r,这个数乘k后,被a 除的余数为rk(若大于a则减去a)。
三、读解《中国剩余定理》中国数学史书上记载:在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古代算书《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及其解法: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
问物几何?答曰:23。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
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
”在明朝程大位著《算术统宗》一书中,把上述问题的基本解法,用诗句概括为: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令五便得知。
解法1:依定理译成算式解为:70×2+21×3+15×2=233233-105×2=23这就是享誉中外的《中国剩余定理》。
对此古代剩余问题,时至今日另有解法。
解法2:用各除数除数的“基础数”法解。
基础数的条件:(1)此数必须符合除数自身的余数条件;(2)此数必须是其他所有各除数的公倍数。
(一)求各除数的最小公倍数[3,5,7]=105(二)求各除数的基础数(1)[3]105÷3=35[35]÷3=11 (2)(2)[5]105 ÷5=2121÷5=4……1(当余3)∵1×3=321×3=[63](3)[7] 105 ÷7=1515 ÷7=2……1(当余3)∵1×2=2∴15×2=[30](三)求各基础数的和35+63+30=128(四)求基准数(最小的,只有一个)128-105=23(五)求适合条件的数XX=23+105K(K是整数)(注:此法易行,且具有一般性)解法3:用枚举筛选法解按除数3,7同余2,依次逐一枚举;随后用除以5余3,进行筛选,便可获解。
2018考研冲刺篇—MPAcc管综逻辑之剩余法的应用穆勒五法包括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以及剩余法。
虽然在考试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是求同法、求异法和共变法,但是剩余法也可能会出在选项中,所以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剩余法的应用。
一、什么是剩余法?剩余法就是根据已知某一复合原因与被研究的复合现象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并且已知复合原因中某部分与研究对象中的某部分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确定复合原因中剩余部分与被研究对象中剩余部分存在因果联系。
它的结构形式表示为: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小华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的成绩提高是因为刘老师、王老师、李老师三个老师的辅导,现在已知刘老师的辅导只能让小华的语文成绩提高,王老师的辅导只能让小华的数学成绩提高,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小华英语成绩的提高是因为李老师的辅导。
二、运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首先,由于剩余法涉及复合原因和复合现象,所以在运用剩余法时已知的原因与现象的对应关系一定要确保正确,否则得出的结论就不可靠;另外,复合原因导致复合现象,可能存在其中一个原因对应复合现象的某一部分,也可能是某几个原因的综合对应复合现象的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所以在运用剩余法是不可直接一对一找对应联系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剩余法历年来考得特别少,即使考一般也只出在选项中,比如出在相似比较这类题目的选项中。
三、例题分析【例1】化学课上,张老师演示了两个同时进行的教学实验:一个实验是KClO3加热后有O2缓慢产生,另一个实验是KClO3加热后迅速撒入少量MnO2,这时立即有大量的O2产生。
张老师由此指出:MnO2是O2快速产生的原因。
以下哪项与张老师得出结论的方法类似( )A. 同一品牌的化妆品价格越高卖的越火。
由此可见,消费者喜欢价格高的化妆品。
B.居里夫人在沥青矿物中提取放射性元素时发现,从一定量的沥青矿物中提取的全部纯铀的放射性强度比同等数量的沥青矿物中放射线强度低数倍。
她据此推断,沥青矿物中还存在其它放射线更强的元素。
剩余定理简单公式(最新版)目录一、剩余定理的概述二、剩余定理的简单公式三、剩余定理的应用实例四、剩余定理的结论和意义正文一、剩余定理的概述剩余定理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揭示了模运算与同余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剩余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在求解模运算问题时,通过构造同余方程组来简化问题。
在数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剩余定理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剩余定理的简单公式剩余定理的简单公式可以表述为:设 a1,a2,...,an 为整数,m1,m2,...,mn 为正整数,且满足 m1*a1 + m2*a2 +...+ mn*an ≡ 0 (mod n),则存在整数 x1,x2,...,xn,使得 x1*m1 + x2*m2 +...+ xn*mn ≡ 0 (mod n),其中 x1,x2,...,xn 称为同余方程组的解。
三、剩余定理的应用实例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理解剩余定理的应用。
假设我们有一个同余方程组:{a1*m1 + a2*m2 + a3*m3 ≡ 0 (mod n)}其中,a1,a2,a3 为整数,m1,m2,m3 为正整数,n 为正整数。
我们可以通过构造一个新的同余方程组:{b1*m1 + b2*m2 + b3*m3 ≡ 0 (mod n)}其中,b1,b2,b3 分别为 a1,a2,a3 的解。
这样,原同余方程组就可以转化为新的同余方程组,从而简化了问题。
四、剩余定理的结论和意义剩余定理告诉我们,对于任意的整数 a1,a2,...,an 和正整数m1,m2,...,mn,只要满足 m1*a1 + m2*a2 +...+ mn*an ≡ 0 (mod n),就一定存在整数 x1,x2,...,xn,使得 x1*m1 + x2*m2 +...+ xn*mn ≡ 0 (mod n)。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构造同余方程组来解决模运算问题,从而为数论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综上所述,剩余定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模运算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构造同余方程组,可以简化问题,提高求解效率。
剩余原理的应用1. 什么是剩余原理?剩余原理,又称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简而言之,剩余原理是指在商品交换中,劳动力的价值和商品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劳动力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2. 剩余原理的应用领域剩余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剩余原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1 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中,剩余原理被用来解释劳动力的定价和分配机制。
根据剩余原理,劳动力的价值与其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有关。
因此,雇主通常倾向于支付较低的工资,以获得更大的剩余价值。
而劳动者则试图通过不断提高技能和能力,以提高自己的劳动力价值,从而争取更高的工资水平。
2.2 市场定价剩余原理在市场定价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根据剩余原理,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和生产成本。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的价格往往会下降,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而当供不足以满足需求时,商品的价格则会上涨。
企业通常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并希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2.3 政府财政与税收剩余原理对于解释政府财政和税收政策也很有帮助。
政府通过税收收取来自企业和个人的剩余价值,用于社会福利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通过财政调控来影响经济的运行和分配机制,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2.4 经济发展和不平等问题剩余原理也被用来研究经济发展和不平等问题。
在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分配不均的现象。
剩余价值的合理分配和平等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努力解决的焦点。
3. 总结剩余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
它不仅用于解释劳动力市场、市场定价和政府财政等领域,还有助于理解经济发展和不平等问题。
了解剩余原理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和社会运行的规律,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