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稳定的工程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04.07 KB
- 文档页数:3
多年冻土路基处治措施:
少冰、多冰冻土地段路基按一般路基设计;富冰、饱冰地段、含土冰层地段按特殊路基设计。
冻土路基的设计应根据冻土类型、年平均地温,采用保护冻土、控制融化速率、允许融化的设计原则。
富冰、饱冰、含土冰层的冻土层不厚时,全部挖除换填处理,同时做好隔水、排水工作。
富冰、饱冰、含土冰层的冻土层较厚时,除基岩路段外,路堤最小高度不宜低于1.5m,非纵坡或构造物控制段路堤高度不宜超过3.5m,基底设置保温层、坡脚设置保温护道,保护冻土上限高度不变。
路堤高度不能满足保护冻土上限高度时,可采用工业保温材料隔温层、导热棒、通风管及换填片块石等调控温度的工程措施。
具体针对场地分布的不同冻土类型采取如下保温措施:少冰多冰一般用填土路基和隔热板(路基高度超过3.5m),富冰饱冰一般用片块石和通风管,含土冰层一般用热棒.。
冻土路段路基施工方案专项方案一、项目概况该项目是在冻土路段建设的道路路基,路基长度为XXX米,路宽为X 米。
该段路段为冻土土质,冻土厚度为X米。
二、冻土路段特点1.冻土土质特点:冻土是指土壤在长时间低温环境中冻结的状态。
冻土的性质与一般的土壤有所不同,它的抗剪强度较低、水分含量较高、变形能力较小。
2.冻融循环特点:冻土路段在冬季受到低温冻结,春季受到高温融化,这种冻融循环会引起路基的变形和不稳定。
3.冻土路基施工困难:由于冻土土质的特殊性,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壤的冻结和融化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法和材料。
三、冻土路基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工作(1)勘察设计: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设计,了解冻土层的厚度、温度和含水量,以及地下水位等相关信息。
根据勘察结果制定施工方案。
(2)材料准备:采购适用于冻土路基施工的材料,如抗冻土、排水材料等。
2.施工方法(1)地表冻结法:适用于冻土层较薄的情况。
先在地表开挖路基坑,然后在路基坑中安装冻结管,通过冷却管道的冷却循环,使路基土壤冻结成冰体,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2)碎石填筑法:适用于冻土层较厚的情况。
在路基坑中填充碎石或骨料,形成稳定的路基。
(3)冻土加固法:适用于路基土壤较为松散的情况。
通过在路基土壤中注入冻结剂,使土壤冻结成冰体,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3.施工步骤(1)清理路基坑:清理路基坑中的杂物和积水,确保施工区域干燥洁净。
(2)施工方法选择:根据冻土层厚度和土性,选择适用的施工方法。
(3)施工材料铺设:根据设计要求,将抗冻土和排水材料铺设在路基坑中。
(4)施工工艺控制:根据施工方法,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冻土层融化和变形。
(5)质量检验:对施工完成的路基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施工质量。
四、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安全。
2.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安全。
3.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冻土路段路基施工方案专项方案
在冻土地区进行公路路基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冻土路段特点、施工前准备、路基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详细介绍冻土路段路基施工的专项方案。
冻土路段特点
冻土指在寒冷地区下层土壤因低温而冰结为固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不透水性。
在冻土路段进行路基施工时,由于冻土的特性,施工方式需要进行专项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施工前准备
在进入冻土路段路基施工前,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对施工区域
的勘察预测、环境评估、施工工艺选择、材料准备等工作。
在准备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流程图,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路基施工工艺
在冻土路段路基施工中,应根据路段冻土层厚度、冰冻深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
施工工艺。
一般采用预埋管道输送热源,通过加热提高路基土壤温度,使其变软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然后进行路基填筑和夯实工作。
在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路基填筑的厚度和夯实的密实度,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施工质量控制
冻土路段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是保证道路安全运营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应
对路基填筑、夯实、平整等工艺进行全面监控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处理施工中的问题和风险。
结束语
冻土路段路基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道路的安全与稳定。
本文所介绍的专项方案旨在为冻土路段路基施工提供一些参考,希望能对相关工程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有所帮助。
冻土地区路基施工要点摘要:在我国一些省份的地区常年处于寒冷季节,冻土区域广泛,独特的气候特征,对公路交通的建立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在冻土区域公路建设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处理区域冻土的影响,保证高效、高质量的建设。
本文就冻土区域路基施工要点作简要分析。
引言:本文从冻土自身特点及对路基的危害,并以路基施工的角度出发,对冻土地区路基施工处理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冻土危害、路基施工要点一、何为冻土以及冻土对路基危害冻土,顾名思义即含有冰晶的土壤或岩石,温度常为负温。
冻土受季节条件的影响,冻土又可分为:冬季冻土表层冻结,夏季气温回升冻土表层融化的冻土为季节性冻土;我国边远地区,常年气温处于零下,自然该区域的土壤呈现多年(永久)性冻土。
冻土对路基的危害;无论是季节性冻土还是多年冻土,其对路基的危害大致分为冻胀和融沉两类。
冻土冻胀指土壤中所含的自由水和结合水凝结成冰所导致体积膨胀,对路基产生膨胀性破坏。
冻土膨胀程度受土壤条件、含水率、冰层厚度、温度等条件影响,其中土壤含水率和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冻土融沉全称为冻土融化沉降,冻土融沉的诱发因素以自然诱发因素和人为因素为主。
冻土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导致土壤的冰层融化,在土层表面的荷载作用和土体自重的影响下,路基发生沉降,甚至塌陷。
冻土冰害是指路堑开挖后其边坡中的冰层融化或者地下水从中流出,在寒冬低温季节形成随流随冻,边坡挂冰、路堑内积水淹没路基等危害路基的现象。
上诉现象是常见冻土地区路基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严重危害,在路基工程建设中任何危害不仅难以保证路基工程高效、高质量的建设,而且可能诱发严重安全事故,故在冻土地区路基工程建设中杜绝冻土所带来的危害,是工程建设首要问题。
下文将冻土地区路基工程建设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作简要分析。
二、冻土地区路基工程建设要点和注意事项1.冻土地区路基工程施工原则1)、保护多年冻土施工原则:冻土地区冻土呈现如下特征时:冻土常年湿度较低、土壤中的冰体稳定;冻土路基施工地段中冻土在厚层地下冰段时;冻土地区中土壤含冰量充足(富冰区域);公路建设等级较高等特定情况下,我们在路基施工时为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宜采用保护施工路段的冻土原则施工。
青藏铁路解决冻土的措施
青藏铁路沿线存在大量的永久冻土地区,为了确保铁路的安全和稳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路基设计时采用特殊的隔热层和防渗层来保护冻土层。
隔热层能够减少路基与谷底地表温度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减少冰川融化和冻土融化。
防渗层则能够防止地下水对冻土的融化作用。
2. 铁路桥梁设计时,采用特殊技术加强冰洲、水洲等冻土地区的基础。
钢管桩、钢板桩等方法可以增加桥梁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3. 维护路基、桥梁、隧道等设施,及早检测并处理融化和冻融作用带来的影响。
及时清理桥梁冰挂、隧道冰柱等问题。
4. 加强手段,防止路基断层滑坡、山体滑坡等问题。
采用防护网、防护墙等措施,确保铁路线路的稳定。
省道201线室韦至阿木古郞公路室韦至拉布大林一级公路第04合同段多年冻土路基施工专项方案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省道201线室韦至拉布大林公路项目土建工程第0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3年5月25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1.1工程概况 (3)1.2施工组织机构 (3)1.3计划工期: (4)1.4计划投入机械设备: (4)第二章多年冻土路基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4)2.1冻土施工具体处理方法 (4)2.2冻土施工 (5)2.3工艺特点 (7)2.4施工工艺 (7)2.5施工流程 (8)2.6操作要点 (8)2.7质量要求及控制要点 (9)第三章施工安全及环保注意事项 (10)3.1施工安全措施 (10)3.2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14)3.3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14)多年冻土路基施工专项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本项目沿线岛状多年冻土发育于低洼地、地表积水、塔头草生长茂盛、草炭和泥炭发育的沼泽化湿地当中。
冻土的天然上限浅,一般在0.8-2.3米,天然上限最大为2.5米,冻土厚度较小,一般为1.5-3.0米,最大厚度约为5.9米。
冻土总含水量高,一般为35-65%。
多年冻土的构造多为层状或整体构造的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多冰冻土。
本路段多年冻土的地温较高,处于退化阶段,极不稳定。
多年冻土的处理原则:根据区内多年冻土的构造特征、平面分布状况及所处的环境条件,为保证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稳定和可靠性,针对不同的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已有的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工程经验和研究成果,处理时尽可能优先采用挖除换填处理方法,对于多年冻土埋藏较深、厚度较大的路段采取“保护冻土、控制融化速率”的设计原则。
结合本项目多年冻土的特征,对于多年冻土埋藏较深、厚度较大的路段通过计算确定各多年冻土路段的下临界高度hL及上临界高度hu,采用相应的特殊设计措施。
1.2施工组织机构本段落由路基施工一队负责施工,测量组负责施工放样。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1 施工前应核查沿线冻土分布、类型、冻土上下限、冰层上限、地面水、地下水以及有无其它如热融(湖、塘)、冰丘、冰椎等不良地质路基地段情况。
2 施工必须严格遵循保护冻土的原则,使路基施工后仍处于热学稳定状态。
路基原则上均应采取路堤型式,尤其在厚冰发育地段,并尽可能避免零填或浅挖断面,以免造成严重热融沉陷等病害,弱融沉或不融沉的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可按融化原则进行。
3 路基排水与加固除满足水力和土力条件外,还应考虑由于施工因素如排水系统修筑等引起的热力变化,不导致多年冻层上限的下降。
4 填方路基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9.1 排水:当路基位于永久冻土的富冰冻土、饱冰冻土或含土冰层地段时,必须保持路基及周围的冻土处于冻结状态,排水系统与路基坡脚应保持足够距离;高含冰量冻土集中路段,严禁坡脚滞水、路侧积水,边坡应及时铺填草皮。
在少冰与多冰冻土地段,也应避免施工时破坏土基热流平衡。
排水沟与坡脚距离不应小于2m;沼泽湿地地段不应小于8m;饱冰冻土及含土冰层地段,应避免修建排水沟和截水沟,宜修建档水炼(堰),距坡脚不应小于6m,若修建排水沟则不应小于10m。
9.2 基底处理:填方基底为含冰过多的细粒土,且地下冰层不厚,可挖除并用渗水性土回填压实,再填路基。
当基底为排水困难的低洼沼泽地段时,其底部应设置毛细水隔离层,其厚度宜在路堤沉落后至少高出水面0.5m,并在其上铺设反滤层;泥沼地段路堤基底生长塔头草时,可利用其做隔温层。
上述地段路堤应预加沉落度,并在修筑路面结构之前,路基沉降基本趋于稳定。
9.3 路基高度:应达到防止翻浆与不超过路基冻胀值要求的最小填土高度;按保持冻结原则施工的路段,应同时满足冻土上限不下降的要求。
9.4 取土:宜设置集中取土场,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及含土冰层路段,确需就近解决部分土源时,应在路基坡脚10m以外取土;斜坡地表路堤,取土坑应设在上坡一侧。
取土坑深度均不得超过当地多年冻土上限以上土层厚度的80%,坑底应有坡度,积水应有出口,水能及时排出,同时取土坑的外露面,亦宜用草皮铺填。
冻土地区路基处理方法冻土地区是指处于低温条件下土壤水分大部分或全部以冰态存在的地区。
由于冻土的特殊性质,对于路基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冻土地区路基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路基选线、路基设计、路基施工和路基维护等方面。
一、路基选线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基选线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路基应避免穿越活跃冻土带:活跃冻土带是指在冻土地区,每年温度在0℃以下的时间段内,土壤中的水分凝结成冰,并导致土壤体积发生变化的区域。
穿越活跃冻土带的路基容易产生沉陷和变形,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2.路基应选择冻土层较薄的区域:冻土层的厚度是影响路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选择冻土层较薄的区域可以减小路基的变形和沉陷。
3.路基应避免穿越高温季节积蓄土壤水分较多的区域:在冻土地区,高温季节土壤中的冰会融化成水,使土壤变得湿润。
如果路基穿越这样的区域,土壤的湿润度会增加,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二、路基设计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基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路基高度的确定:路基高度的确定应根据冻土层的厚度和路基所处地区的气温条件来进行。
冻土层薄的地区,可以适当降低路基的高度,减小路基的变形和沉陷。
2.路面结构的设计:路面结构应考虑到冻融循环对材料的破坏和变形的影响。
可以采用冻结碴石或混凝土路面,以增加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
3.排水系统的设计:在冻土地区,排水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
由于冻土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土壤中的冰融化后会以液态水的形式存在,容易造成路基沉陷和变形。
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路基能够及时排水,防止水分对路基的破坏。
三、路基施工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基施工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压实措施:由于冻土地区的土壤含水量较高,施工中容易出现土壤的液化和土壤颗粒的分离。
为了增加路基的密实度,可以采用振动压实等措施。
2.路基加固:在冻土地区,为了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加设排水管或加厚路基等。
3.施工时间的选择: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基施工时,需要尽量选择较暖的季节进行施工,以减少冻土的影响。
冻土地区路基处理方法在冻土地区,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冰冻水分,土壤的物理性质会发生明显变化,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基处理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冻土地区的路基处理需要考虑土壤的排水问题。
由于冻土区域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冰冻水分,如果不进行排水处理,水分在路基中会形成冰,导致路基的破坏和变形。
因此,在路基设计中应该设置排水系统,确保冻土水分能够及时排除。
冻土地区的路基处理需要考虑土壤的热胀冷缩问题。
冻土地区的温度变化较大,土壤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路基中设置隔热层,减少土壤的温度变化,从而减小土壤的热胀冷缩程度。
冻土地区的路基处理还需要考虑土壤的冻融循环问题。
在冻土地区,土壤会经历冻融循环,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这种冻融循环会对路基产生剧烈的影响。
为了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可以在路基中加入增强材料,如碎石、砂土等,增加路基的抗冻融循环能力。
冻土地区的路基处理还需要考虑路基的压实问题。
在冻土地区,土壤的压实性能较差,容易产生松散和变形现象。
为了提高路基的压实性能,可以采用机械压实方法,如碾压、振动等,使土壤达到一定的密实度,增加路基的稳定性。
冻土地区的路基处理还需要考虑路基的防冻保温问题。
在冻土地区,为了防止土壤的冻结,可以在路基中设置防冻保温层,如保温材料、地埋管道等,减少土壤的冻结深度,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冻土地区的路基处理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排水、热胀冷缩、冻融循环、压实和防冻保温等问题。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可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道路在冻土地区的安全和可持续使用。
多年地区的冻土路基养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极寒地区。
由于极端的气候条件和冻土的特殊性质,路基养护的工作可能需要采取一
系列的措施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稳定。
首先,多年地区冻土路基养护的关键是确保冻土的稳定性。
冻土属于
一种具有特殊物理性质的土壤,它在冬季会冻结成硬的冰状物质,并具有
较高的稳定性。
因此,在养护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冻土的温度低于0℃,以防止冻土的融化和变软。
其次,多年地区冻土路基养护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技术措施来增加道
路的强度和稳定性。
例如,可以在路基表面覆盖一层冻土保护层,用于保
持冻土的温度和防止外界热量的渗透。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路基的厚度
和加强路基的设计来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以应对冻土的变化和影响。
另外,多年地区冻土路基养护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道路的
正常使用和保持。
在冬季,冻土可能会发生变形、裂缝和坍塌等问题,因
此需要及时进行修补和加固。
此外,还需要定期清理和排除冻土路基中的
积水和冰块,以确保道路的排水和通畅。
此外,在多年地区冻土路基养护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
因素。
例如,可能需要进行冻土的监测和调查,以了解冻土的特征和变化。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道路周围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以避免对生态系统的不
良影响。
总之,多年地区冻土路基养护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
虑冻土的物理性质、道路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周围环境的因素。
通过采取
一系列的措施,可以确保道路在极寒地区的安全和可靠运行,为人们提供
更好的交通条件。
——(全文8页)——欢迎下载一、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概况:青藏铁路自昆仑山北坡西大滩至唐古拉山南麓的安多河谷,约550Km范围通过多年冻土区。
该冻土区分布面积约:2.45×104Km2,海拔高程大部分在4400m以上,属中纬度多年冻土。
该多年冻土区海拔高,气压低,气候严寒,冻结期长,多年冻土平均地温低,但积雪较薄,且保存时间不太长。
在高原冻土区进行路基施工中,能否很好控制路基基底的融沉,是决定路基施工成败的关键。
二、冻土的描述定名和融沉性等级分类土类含冰特征融沉性等级及类别冻土定名冻土一、肉眼看不见凝冰的冻土1、胶结性差,易碎冻土。
I级不融沉少冰冻土2、无过剩冰的冻土3、胶结性良好的冻土4、有过剩冰的冻土二、肉眼可见分凝冰,但冰层厚度小于1、有单个冰晶体,冰包原体的冻土2、在颗粒周围有冰膜的冻土Ⅱ级弱融沉多冰冻土或等于2.5cm的冻土3、不规则走向的冰条带冻土Ⅲ级融沉富冰冻土4、层状或明显定向的冰条带冻土Ⅳ级强融沉饱冰冻土厚层冰冰层厚度大于 2.5cm的含土冰层或纯冰层1、含土冰层V级融陷含土冰层2、纯冰层ICE三、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的主要特点: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由古代和近代地质地貌过程和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特点一:在不破坏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前题下,多年冻土是稳定的,但如果多年冻土被破坏,地基多年冻土将产生衰退,甚至融化,路基地基将受到严重影响。
特点二:多年冻土区路基受施工季节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季节对多年冻土的热干扰。
特点三:水对路基地基影响较普通地区大。
水携带的热量较空气要大得多,水在路基工程附近的聚集,对路基地基多年冻土的热干扰很大,甚至引起多年冻土大量融化。
特点四: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不大的范围内,各种工程类型的多年冻土可能均有分布。
特点五: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冻结期较长,最长达七个月。
特点六: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受不均匀冻胀和热融下沉影响较大。
冻土地区路基处理方法冻土地区是指土壤中存在永久冻结层的地区。
由于寒冷气候和冻结土壤的特殊性质,这种地区的路基处理需要特别的考虑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基处理的常见方法。
1.路基设计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基设计时,需要考虑冻土地区特有的问题,如土壤冻结融化引起的沉降和不均匀变形,以及路基的热胀冷缩问题。
因此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确认冻结层的深度和土壤类型,以便制定适当的处理方案。
2.土壤改良为了加强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常常需要对冻土地区的土壤进行改良。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路基底部铺设厚度适当的砾石层,以增加路基的抗冻和承载能力。
此外,还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或冻土专用材料来改良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以增加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3.排水系统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基处理时,排水系统尤为重要。
由于冻结土壤的渗透性较低,路基上的水分常常无法迅速排出,从而导致冻胀和路基沉降。
因此,需要在路基中设置排水系统,确保在降雨或融雪时能够迅速排水。
这可以包括设置排水管道、挖掘排水沟和设立渗水孔等措施。
4.热胀冷缩控制冻土地区的路基在冬季由于寒冷气候导致土壤收缩,而在夏季由于气温升高而膨胀。
这种热胀冷缩会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路基中设置适当的热胀冷缩控制层或安装热胀冷缩控制设备。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路基的变形和损坏。
5.路面材料选择在冻土地区进行路基处理时,路面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寒冷气候和冻结土壤的影响会使路面材料更易受损和开裂。
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抗冻性和耐久性的路面材料,如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
总结起来,冻土地区路基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特性、排水系统、热胀冷缩和路面材料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确保路基在冻土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首先,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稳定性主要受到土壤冻融循环的影响。
当气温升高时,冻土会融化成水,并且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的水分含量增加。
而当气温下降时,水分会重新冻结,形成冻胀现象。
这种冻胀现象会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引起路面沉降和破裂。
因此,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稳定性研究需要考虑土壤冻融循环对路基的影响。
其次,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稳定性还受到冻结层面积的影响。
冻结层是指在冬季气温低于零度时,土壤冻结成冻土的深度。
冻结层的深度决定了土壤的排水能力和抗冻性能,从而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因此,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稳定性研究需要考虑冻结层的深度对路基性能的影响。
此外,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稳定性还受到土壤类型的影响。
在多年冻土地区,土壤类型多样,包括黏土、砂土、冻土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对路基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稳定性研究需要考虑土壤类型对路基性能的影响。
在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稳定性技术研究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改善路基稳定性。
首先,可以采用排水系统来提高路基的排水性能。
由于水分是引起冻胀现象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减轻冻胀现象的影响。
其次,可以采用加热系统来提高路基的温度。
由于冻土的稳定性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通过加热系统可以提高路基的温度,减轻冻胀现象的影响,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土壤改良方法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土壤改良方法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提高土壤的抗冻性能和排水能力,从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稳定性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土壤冻融循环、冻结层面积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研究,可以采取排水系统、加热系统和土壤改良方法等措施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多年冻土地区的道路建设和维护提供实用的技术支持。
我国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措施一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主要病害特征通过对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路基病害进行实地调查、勘测、资料收集。
研究发现,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路基病害出现最大的沉降变形,这是由于多年冻土的融化使路基产生不均匀下沉引起的。
另外,主要的路基病害还有横向倾斜变形、纵向裂缝与路基开裂、纵向凹陷与波浪沉陷等,在高含冰量冻土路段尤为严重。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基变形的产生原因与当地地质构造及地温高低、含冰条件等方面是息息相关的。
通过对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病害与路基的高度设计存在很大的关系。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公路改造时,路基的平均高度比较低,还不到1米,路基病害主要以不均匀变形为主。
然而,在九十年代进行重新治理时,将路基的平均高度提高到两米以上,使得沉降变形病害大大减少。
但是由此引发了表现为纵向裂缝形式的高路基病害。
在近年进行现场调查时发现公路的路基病害形式主要以高路基病害为主,主要表现为纵向裂缝与路肩开裂等特征。
二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原则由于多年冻土地区地质构造、气候环境较差,给公路的路基设计带来很大的难度。
在对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路基進行合理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的设计原则,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合理的多年冻土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方法。
对于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的原则.可主要概括为保护冻土和允许融化两种,在确定设计原则时,要根据路基下多年冻土的水热条件、生存状态和地质特征进行设计。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1)保护冻土的原则,就是控制多年冻土上限不下降或略有上升(2)控制冻土融化速率的原则,就是保持多年冻土融化引起的路基沉陷不影响路面使用寿命和公路的服务质量:(3)预融的原则,即让多年冻土预先融化,一直达到某一允许深度,然后根据一般路基设计原则进行设计;(4)分季节处理冻土区的原则。
在公路沿线,其多年冻土区的分布地温较高,其中地温高于-1.5℃的面积超过总公路长度的一半,并且有很多地区的路基地温温度甚至超过-1℃,对于这些地区,由于持续的高温使得冻土正在逐渐融化,冻土特征较差。
浅析多年冻土路段路基施工的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山雪兰(青海省海南天和路桥公司海南州813000)本文依托青海省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GYII-SGD5合同段为背景,该项目沿线气候严寒、地势高耸,属高寒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气候多变,年平均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48.1℃。
因此沿线季节性冻土分布比较广泛。
针对该项目中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简要阐述多年冻土路段路基施工应注意的一些事项及本项目中采取的几种处理方法。
1 冻土路段路基施工的注意事项1.1施工前根据设计文件进行冻土地段的工程地质的现场检查和实地核对,检查沿线冻土分布、类型、冻土上下限、冰层上限、地面水、地下水以及有无其他如热融(湖、塘)、冰丘、冰堆等不良地质地段。
1.2核对土石工程类别及其分布,了解集中取土地点的位置及分散取土坑的分布情况,进行填料复查和试验;调查冻土路堑、路堤和站场的施工环境、弃土位置、填料来源和运土条件。
1.3对冻土路堑在开挖前核对查明冻土的类型、分布以及冻土的岩性成份和温度特征。
地质条件不符的,会同设计单位修改完善设计文件。
1.4路堑开挖前要正确标出边界线,按设计要求做好堑顶及路堑土石方施工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和冻结层上水流入路堑。
1.5高含冰量冻土路堑应在9、10、11月和3、4、5月进行开挖,在6月底前完成基底和边坡的换填和保温层施工;低含冰量冻土路堑及石质冻土路堑在寒、暖季均可施工。
但表层严重风化的高含冰量石质冻土路堑宜在寒季进行开挖,暖季早期完成边坡的换填处理。
2多年冻土路段的几种处理方法本项目多年冻土路段主要采取填方路基、片块石通风路基、XPS板路基,热棒- XPS 板复合式路基等工程措施。
2.1填方路基对于少冰、多冰多年冻土区,路基填高以不小于1.8m控制,在未通过水草沼泽时,填筑30cm砂砾(或石渣)或换填80cm砂砾(或石渣),通过水草沼泽时,填筑50cm砂砾(或石渣),采用重型碾压,并冲击碾压25遍补强,然后填筑30cm 砂砾及路基填土,其上布设塑钢土工格栅。
高三地理热点之青藏铁路:三大措施保持路基冻土青藏铁路要穿越“千年冻土”区,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是:只有设法保持该区域的冻土不受夏季高温影响,确保路基坚固、稳定.大家都知道:严寒的冬季,冻土是坚硬的,而外界气温升高时冻土会熔化,使路基硬度减弱,甚至变软,火车的重压会使路基及铁轨严重变形.因此,如何确保冻土的状态在夏季与冬季一样,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难题.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且,其中的三个关键措施都只运用了简单的物理知识.一是“热棒”:被称为不用电的“冰箱”.在冻土区,路基两旁插有一排碗口粗细、看上去像护栏的金属棒,这就是“热棒”.它们的间隔为2m,高出路面2m,插入路基下5m.棒体是封闭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态的氨,外表顶端有散热片.我们知道,酒精比水更容易变成气体,而液态氨变成气体比酒精还要容易.正是液态氨在“热棒”中默默无闻地工作,使它成了在夏季保持路基冻土的“冰箱”.二是“抛石路基”,被称为天然的“空调”.在冻土区修筑路基时,其土层路基的中间,抛填了一定厚度的碎石块,碎石之间的空隙不填实,并且与外界空气相通.这样的结构具有“空调”的功能,使得冻土层的温度基本不随外界气温变化,能有效地保持冻土的稳定性.三是“遮阳板路基”,又称旱桥:被称为隔热“外衣”.遮阳板路基,是在路基的边坡上架设一层遮挡太阳的板材,能有效地减弱太阳热对路基温度的影响.热棒工作原理在可可西里地区,在铁路和公路两旁可以看到很多竖立的“铁棒”,有关技术人员说,这其实是一种高效热导装置,叫做“热棒”。
车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热棒是青藏铁路在运营过程中处理冻土病害、保护冻土的有效措施。
据了解,热棒是一种由碳素无缝钢管制成的高效热导装置,5米埋入地下,地面露出2米。
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从地面下端向地面上端传输,反向不能传热。
在冬季,热管内工作介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带走管内热量;在暖季,热棒则停止工作。
独特的冷却地温的作用使热棒堪称“魔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