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家庭经营.ppt
- 格式:ppt
- 大小:156.00 KB
- 文档页数:23
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是指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
经营对象是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民家庭,实行的是家长制或户主制管理,强调家庭劳动力为主,而不是雇工劳动。
农业家庭经营是一种弹性很大的经营方式,可与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相适应,可以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家庭经营作为农业主要经营形式的理论分析1. 农业的产业特点与农业家庭经营:第一,农产品是不可间断的生命连续生长过程的结果,各个生产环节只有继期性,不可能像工业那样具有并列性。
第二,农业生产活动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发杂交错,因此农业劳动支出具有不均衡性。
第三,在光照条件下,农业生产一般不可叠加,具有广阔的地域性。
这些特点使得农业生产区别于工业生产,因为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能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第四,由于劳动的特殊性,劳动者的工作成效只能在最终产品的质量上表现出来,所以其对最终产品的有效作用程度是难以计量的,即计量和监督劳动是一个根本难题。
只有把劳动者的各项劳动与最终的劳动成果及其分配直接挂钩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这只有在家庭经营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做到。
第五,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农业经营管理要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具体性,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将农业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分散到直接生产者,即将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收益。
从这些农业生产的特征上来说,家庭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一种较为合理的组织形式。
2. 分工协作与农业家庭经营:第一,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季节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农作物要按照时间以此进行各种作业,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协作的简单性和稀少性,同一时期的作业比较单一,不同时期的作业多数又往往可以由同一个人连续完成。
若把具有相同专长的劳动者集中在一起进行生产,生产相同的产品,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率的,而超出了一定的需求量,就会造成成本过高,或者产生偷懒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