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6.53 MB
- 文档页数:65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常规用于ICU中各种监测、治疗,在ICU的救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有创操作,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且留置时间较长,必然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也逐年增加。
因此,针对我科今年50例中心静脉导管预防感染的发生做出总结,综述如下。
1 危险因素分析1.1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1.1.1置管部位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主要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率和局部皮肤菌群的密度有关。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穿刺部位有关,其中以股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高,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居中[1]。
1.1.2导管留置时间理论上置管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多[2]。
1.2病人因素机体免疫力—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也与患者自身抵抗力密切相关,如果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抑制疾病或病人自身情况差如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使CVCRI明显增加。
1.3 医护人员相关因素1.3.1无菌操作不规范。
医护人员在穿刺操作或置管护理过程中无菌观念欠缺、操作欠规范,以及对手卫生重视不够,都可使病原菌通过接触传播而致感染。
1.3.2治疗操作过程中受到污染。
1.3.3忽视对导管的护理。
通过导管接口给药不按规范操作,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2 预防2.1 无菌技术操作操作前及每次更换敷料前应认真洗手;穿刺成功后,CVC的维持主要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目前认为病人皮肤和医务人员手是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对操作者手和病人皮肤广泛严格消毒。
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局部使用无菌巾,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插管部位用安尔碘严格清洗及消毒,消毒皮肤范围直径不少于20cm,每次消毒二遍,待消毒剂完全晾干后再进行穿刺。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感染。
V ol.26 No.S2 November .2020士再进入检查室将配置的消毒液(0.3%过氧化氢稀释液)按照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的原则进行全面喷洒,喷药量为100 mL/㎡~300 mL/㎡,注意要将CT 机器用一次性中单覆盖,防止机器潮解,待作用30分钟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CT 机器,分开摆放四台紫外线灯距离扫描床1米,调试60分钟,关闭门窗,使房间密闭4小时后开窗通风。
3小结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提高技护组人员对排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5]。
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严格到位的防护方法、科学合理的人力安排、细致有效的排班方法,可以为一线技护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6],实现“零打仗、零感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1]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感染性肺炎防控与诊疗工作手册[2] 周丽娜,吴昊,宋彩萍,等,中国埃博拉诊疗中心布局流程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5(35).7-9[3] 吴建中,黄顺,王婉雪,等,援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医疗队护理排班的经验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17-18[4] 刘丽英,王建荣,吴丹,等,同伴教育在塞拉利昂护士埃博拉出血热防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8-10[5] 刘娟,李春红,醋爱英,分组式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的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4,7[6] 王丽慧,李宁,邹德莉,等,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留观病区护理排班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V ol.32.No.4[收稿日期:2020-11-02]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梁涛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邯郸 056038[摘要]目的 阐述ICU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后的相关性感染疾病发生因素及其护理措施研究。
导管相关⾎流感染(CRBSI)的诊断、预防与处理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是在ICU中进⾏长期治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作为医源性感染的⼀种,如何诊治和预防对患者的预后⼗分重要。
来源:呼吸重症(⼀)定义导管相关⾎⾏感染:留置⾎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症,经外周静脉抽取⾎液培养⾄少⼀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其他明确的⾎⾏感染源(⼆)诊断标准1、确诊:具备下述任⼀项,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1)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CFU)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CFU),同时外周静脉⾎培养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微⽣物;(2)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做定量⾎培养,两者菌落计数⽐(导管⾎:外周⾎)≥3:1;(3)从中⼼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做定性⾎培养,中⼼静脉导管⾎培养阳性出现时间⽐外周⾎培养阳性⾄少早2⼩时;(4)外周⾎和导管出⼝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株微⽣物。
2、临床诊断:具备下述任⼀项,提⽰导管极有可能为感染的来源:(1)具有严重感染的临床表现,且导管头或导管节段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但⾎培养阴性,除了导管⽆其他感染来源可寻,并在拔除导管48⼩时内未⽤新的抗⽣素治疗,症状好转;(2)菌⾎症或真菌⾎症患者,有发热、寒战和/或低⾎压等临床表现且⾄少2个⾎培养阳性(其中⼀个来源于外周⾎)其结果为同⼀株⽪肤共⽣菌(例如类⽩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感染的来源可寻。
3、拟诊:具备下述任⼀项,不能除外导管为感染的来源:(1)具有导管相关的严重感染表现,在拔除导管和适当抗⽣素治疗后症状消退;(2)菌⾎症或真菌⾎症患者,有发热、寒战和/或低⾎压等临床表现且⾄少有1各⾎培养阳性(导管⾎或外周⾎均可),其结果为⽪肤共⽣菌(例如类⽩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感染的来源可寻。
cvc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措施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CVC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背景和重要性。
中心静脉导管(CVC)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长期静脉通路的建立和维持。
它通常插入在静脉血管中,用于输液、输血、给药和监测生理参数等目的。
CVC的使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不同的医疗环境。
然而,由于CVC插管直接进入血管内部,其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性,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和导管脱位等。
因此,正确的CVC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CVC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CVC的使用和护理工作。
通过了解CVC的护理要点和技巧,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从整体上介绍了文章的组织结构,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阅读路线。
具体来说,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介绍CVC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和本文的目的。
2. 正文部分:2.1 CVC中心静脉导管的介绍:对CVC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定义、应用领域、构成部分等内容。
2.2 CVC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措施:重点讲述CVC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穿刺操作、导管固定和定位、抗感染措施等内容。
3. 结论部分:3.1 总结: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CVC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3.2 对CVC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建议:提出对CVC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一些建议,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通过以上文章结构的设计,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文的主旨、内容和结论,并能够按照目录中的顺序有条理地阅读和理解全文。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在本文中,我们的目的是探讨CVC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措施。
CVC 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情况下的医疗护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