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平仄的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8
[七言律诗的押韵要求]律诗押韵律诗押韵篇1:浅谈诗词押韵诗、词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分别成熟、兴盛于唐、宋时期,我国素有唐诗、宋词之称。
或许他们在文体以及起源、成熟的时期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诗人或词人内心世界的载体,承载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诗人多赏风花雪月、观人生百态,看尽了身边之人的生老病死,他们看透了一切,只是一些事情或者一些感情羁绊着他们,让他们无法离开尘世,于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便将心寄托在了世间万物之中或以他人之遭遇体现自己的一切,这些羁绊着他们的事情可能是一个对别人的承诺或者是一种感情等。
但是无论羁绊着他们的是什么,唯一的结果便是他们始终在混迹于尘世之中,又看潮起潮落、又观日落星沉,承受着世界带给他们的一切,包括忧愁、欢乐,可是对于诗人这一类多愁善感的人而言尘世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呢?就像杜甫和辛弃疾一样,他们是很好的呃诗人,但是他们被爱国之情牵绊,国家的一切带动着他们的感情、牵动着他们的心跳。
而正是这种感情带给了他们欢乐,但跟多的是…忧愁。
他们既然被感情牵绊着混迹在尘世,那么他们也需要如正常人一样生活、生存、养家糊口啊!那么那些只知道吟诗作赋而无一点生存技艺傍身的人怎么办呢?特别是他们中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所谓“诗人”。
高,他们不能处理国家政务;低,让他们自给自足的耕种,他们又认为自己是读书人,弯腰劳作“有辱斯文”。
他们能做什么呢?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无奈之下开始哗众取宠、极尽华丽之词仅仅只是为了讨某些达官显贵的欢心而溜须拍马、夸张的歌颂别人的功德,当然了,像那样歌功颂德的诗词自古皆有,但是人家的歌功颂德却是一点儿也不夸大或者缩减,而这些所谓的“宫廷诗”呢?不得不让人感慨一句“人心不古”啊!渐渐地,除了这些人以外,有些人开始受那些纨绔子弟的器重,为他们写诗作词以用作“故作风雅”,但是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能够背诵那些诗词嘛?很明显,的确有些人不会,于是那些人便特地作一些朗朗上口的诗词,这样不就好背了嘛?我想这或许就是那些押韵的诗词的诞生吧,谁知道呢?这些人在写出了这种朗朗上口的诗词之后恨不得让所有的人都可以知道这些好记的诗词是他写的,以衬托出他“有才”,于是开始制作自己的诗歌集,这或许就是最早的自编诗歌集吧。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1、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七言律诗的四种格式七言律绝的句式经过一定规则得到了四种七言律绝的句式。
分别如下:1.平起仄收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起仄收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3.仄起平收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4.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并用这四个基本句式,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口诀,排出了七言律绝的四种基本格式,如下: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仄收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平收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天,我们要说说七言律诗的四种格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概念是,七言律诗有四行八句,共56个字。
在格式的排列上,我们同样可以使用七言律绝的四个基本句式,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口诀,排出四种七言律诗的格式。
但是,还有一种更加简便的方法是,使用我们之前排出的四种七言律绝的基本格式,再续上四句,就可以得到七言律诗的格式了。
下面,我们分别使用四种七言律绝的基本格式,续编成律诗格式: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个格式的第四句是平起平收句,那么基于“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五句要和第四句一样,都是平起,且尾字需仄收。
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续上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依此排列出第一个七言律诗句式如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此格式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的尾字需押韵。
例诗:(红色字为入声字)题陈将军别墅(唐·李咸用)七言律诗押灰韵明王猎士犹疏在,岩谷安居最有才。
七字对联的平仄规则
七字对联平仄规则如下: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扩展资料: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
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
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
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
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
这个影响很大。
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七言绝句律诗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
下面是七言绝句的格律要求:
1.平仄格律: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包括四种形式,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其中,第一句的平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二句和第四句必须遵循固定格式。
2.对仗要求:七言绝句的对仗要求通常是在颔联和颈联中运用对仗手法,即
每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仗工整的诗句。
3.韵脚要求:七言绝句的韵脚要求一般是在句尾押韵,必须遵循韵律规则,
如江韵、阳韵等。
下面是一个示例七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七言律诗是唐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一般而言,每句诗应当有七个字,共四句,总共二十八字。
其格律要求主要包括平仄和押韵。
首先,平仄是指诗句中字的声调。
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都是平仄的范畴。
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平仄相间,即平声和仄声交替出现。
第一、第二、第四句为仄声,第三句为平声。
其次,押韵是指诗句中的韵脚。
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押韵严谨,一般是AABB、ABAB或者ABBA等形式。
其中,A代表同韵母,B代表不同韵母。
总体来说,七言律诗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需要诗人在表达意境的同时,严格遵守平仄和押韵的要求,以达到诗歌的完美之境。
- 1 -。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1、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阁夜》唐·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
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是:
首句平起: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仄起: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颔联、颈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尾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
平仄:平仄是汉语声调的基本规律,指的是字的阴平和阳平。
格律:格律是指诗歌的格调和形式,指的是诗歌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的规定。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律要求:
首句必须是平起或仄起,不能是平仄交错。
颔联、颈联必须与首句同格。
尾联必须与首句同平仄。
整个律诗的平仄要错落有致,不能出现连续三个字同平仄的现象。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律的作用:
使诗歌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规范诗歌的创作,使诗歌具有统一的格式和风格。
以下是一些七言律诗的例子:
平起式: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仄起式: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律是需要记忆和掌握的,可以通过多读多写来提高对平仄格律的敏感度。
七⾔律诗的平仄规则(诗词格律解说⑧)七律就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前⾯加⼀个两字的头。
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基本句式,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三)仄仄平平平仄仄;(四)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句,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第⼀种是以“平平仄仄平平仄”为⾸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楚⽔凄凉地,⼆⼗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第⼆种以“仄仄平平仄仄平”为⾸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 瑟唐李商隐锦瑟⽆端五⼗弦,⼀弦⼀柱思(sì)华年。
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
沧海⽉明珠有泪,蓝⽥⽇暖⽟⽣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三种以“仄仄平平平仄仄”为⾸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裳。
却看妻⼦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四种以“平平仄仄仄平平”为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写七言律诗的要求
写七言律诗的要求如下:
韵脚:七言律诗必须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
对仗:在颔联和颈联中必须对仗,首联可对可不对。
字数:七言律诗每句字数必须是七个字。
声律:七言律诗的声律必须符合平仄规律,即“平对仄,仄对平”。
内容:七言律诗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完整的思想和情感。
意境:七言律诗要求有意境,即通过形象、语言、情感等手段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感受。
总之,七言律诗在形式上要求严格,但在内容上则要求深刻、含蓄、有韵味。
必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韵脚必须是平声,即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
韵脚必须是押双韵,即每句韵脚的韵母必须相同。
韵脚必须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七言律诗的韵脚必须是严格押韵,即不能随意换韵。
以上是七言律诗韵脚的基本要求,但具体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七言律诗韵律口诀大全一、平仄相对要记牢平仄就像那跷跷板,一头高来一头低。
在七言律诗里,这平仄啊,是有讲究的。
比如说“朝辞白帝彩云间”,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一句就得“仄仄平平仄仄平”,就像李白写的“千里江陵一日还”。
要是平仄搞乱了,读起来就像走路一高一低,磕磕绊绊的,多难受啊!二、一三五字可通融这七言律诗啊,一、三、五字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偶尔可以不那么守规矩。
你看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这第一字“风”是平声,要是按照严格的平仄要求,这里本可以是仄声的。
但是啊,就像给规则开了个小口子,让诗人们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好比你画画,大部分线条要按照轮廓来,可偶尔一两笔有点小偏差,反而能添彩呢。
三、二四六字须分明二、四、六字可不能马虎啊,那是七言律诗的骨架子。
这就好比盖房子,这几个关键的地方要是歪了,房子可就不稳喽。
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漠”是仄声,“孤”是平声,“烟”是平声,这平仄交替得多整齐。
要是写成“大漠孤烟弯”,平仄乱了,就好像好好的一座房子,大梁歪了,看着就别扭,你说是不是?四、押韵规则不能忘押韵就像给诗穿上了漂亮的鞋子,走起路来才有韵味。
七言律诗一般是偶数句押韵,而且要押平声韵呢。
拿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来说,最后一个“难”字押的是平声韵。
这就像唱歌,最后一个音落在和谐的音符上,余音袅袅。
要是不押韵,就像唱歌跑调,哎呀,那可真让人受不了!五、颔联颈联需对仗颔联和颈联啊,就像两个双胞胎,要长得很像才行。
这对仗啊,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你看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对“病树”,“侧畔”对“前言”,“千帆”对“万木”,“过”对“春”,多工整啊。
就像两个人并排站着,从衣服到姿势都一模一样,看着就舒服。
要是对得不工整,就像两个人一个穿西装,一个穿运动服,站在一起多奇怪呀。
六、起承转合有章法七言律诗的结构就像一场旅行,起是出发,承是途中,转是拐弯,合是到达目的地。
七言古诗的格律与韵
一、格律。
1. 句数与字数。
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句数多少没有严格限制,可长可短。
这就像是盖房子,每块“砖头”(字)都是七个字的规格,但盖多少层(句数)全看诗人的心情和想要表达的内容。
它不像律诗那样必须是八句,七言古诗可以自由伸展,少则几句表达简洁的情感或描述一个小场景,多则几十句讲述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或者细致地抒发复杂的情感。
2. 平仄规则。
虽然不像律诗那样平仄格律森严,但七言古诗也有一定的平仄规律。
一般来说,平仄交替使用,这样读起来会有抑扬顿挫之感。
它允许有更多的灵活性。
比如说,在律诗里可能某些位置的平仄是固定死的,就像上班打卡必须按时,但是七言古诗就像是自由职业者,虽然也大致遵循工作时间(平仄规律),但偶尔也能偷个懒或者加个班(平仄的灵活变化)。
3. 对仗要求。
七言古诗对对仗没有严格要求。
律诗中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一般要求对仗工整,就像对联一样,上下句在词性、结构等方面相互对应。
但七言古诗就比较洒脱,它可以有对仗的句子,也可以完全没有。
这就好比参加一场聚会,律诗必须穿得整整齐齐,还得配上领带(对仗),而七言古诗可以穿得休闲随意,想打领带就打,不想打也没人管。
二、韵。
1. 押韵规则。
2. 韵部选择。
七律平仄格律表
摘要:
一、七律诗的基本知识
二、七律诗的平仄规律
三、七律诗的格律表
四、七律诗的实际运用
正文:
一、七律诗的基本知识
七律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它的全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七律诗是一种有严格音律和格律要求的诗歌形式,主要特点是每句诗都有七个字,每句中的每个字都有平仄音韵规律。
在古代文学中,七律诗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被广大文人墨客所喜爱。
二、七律诗的平仄规律
七律诗的平仄规律是指在七个字的诗句中,每个字的发音都有平仄之分,平仄交替出现,形成一种音韵的美感。
按照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则,平音包括阴平和阳平,仄音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在七律诗中,第一、二、四、五个字的平仄为平仄平仄仄,第三、六、七个字的平仄为仄平仄平平。
三、七律诗的格律表
七律诗的格律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每句诗的字数:七律诗每句诗都有七个字。
2.句与句之间的对应关系:七律诗中每两句诗为一个意群,上下句之间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包括意义、形式和音韵等方面。
3.词与词之间的平仄关系:七律诗中每个字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平仄交替出现,形成优美的音韵效果。
4.押韵:七律诗要求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押韵,即要求这两个字的韵脚相同。
四、七律诗的实际运用
在实际创作中,七律诗的格律要求会给诗人带来一定的束缚,但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都擅长创作七律诗,他们的作品在音韵、形式和意义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及押韵七言律诗押韵基本要求:押韵严格。
全篇四韵或五韵,逢偶数句押韵,第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要同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
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
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拓展资料:诗词格律是指诗、词、曲、赋等关于字数、句数、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
格律利用平仄在诗中交替运用形成抑扬顿挫、节奏,利用押韵形成韵律美。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
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
近体诗中的绝句以及词、散曲一般不需要对仗。
古体诗相对最为宽松,一般只有不严格的用韵的概念。
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诗文四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fēng jí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zhǔqīng shābái niǎo fēi huí。
首联wúbiān luòmùxiāo xiāo xià,bújìn zhǎ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
七律平仄基本格式七律平仄基本格式可可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八句,四韵或五韵。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
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
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基本句式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1、平起首句起韵型2、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3、仄起首句起韵型4、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
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1)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秋兴其六杜甫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2)平起仄收式。
和平起平收式相比,仅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成,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3)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曲江对雨杜甫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
(4)仄起仄收式。
和仄起平收式相比,仅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家。
第一种是: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第二种:七绝仄起首句押韵是把第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并且使首句仍然收平调,第三句仍然收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第三种: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是第一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少见。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第四种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是第二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七言绝句每句第一个字是不拘平仄的,第三字在许多情况下也不拘平仄。
一、七言律诗1、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其基本句式有四个: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四种句式依其后两字分别称为“平仄脚”、“仄平脚”、“仄仄脚”、“平平脚”。
2、七律的四格(去掉有下划线的两字,则剩下的为五律的四格)第一格举例备注1、平平仄仄仄平平2、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5、平平仄仄平平仄6、仄仄平平仄仄平7、仄仄平平平仄仄8、平平仄仄仄平平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韵脚为“时、丝、旗、诗、衣”,压i韵。
第五句中“看”有两种读音,二声和一声,这里读一声(平声)第一格(首句入韵,即首句最后一字压韵)注:去掉有下划线的两字,则剩下的为五律第一格(以下略)颜色解释见诗词基础鲁迅-<无题>第二格举例备注1、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5、平平仄仄平平仄6、仄仄平平仄仄平7、仄仄平平平仄仄8、平平仄仄仄平平颜色解释见诗词基础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韵脚为“身(shen)、人(ren)、春(chuen)、神(shen)”,压en韵。
第二格(首句不入韵)第三格举例备注1、仄仄平平仄仄平2、平平仄仄仄平平3、平平仄仄平平仄4、仄仄平平仄仄平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韵脚为“图、铺、珠、蒲、湖”,压hu韵。
第三格(首句入韵)5、仄仄平平平仄仄6、平平仄仄仄平平7、平平仄仄平平仄8、仄仄平平仄仄平颜色解释见诗词基础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第四格举例备注1、仄仄平平平仄仄2、平平仄仄仄平平3、平平仄仄平平仄4、仄仄平平仄仄平5、仄仄平平平仄仄6、平平仄仄仄平平7、平平仄仄平平仄8、仄仄平平仄仄平颜色解释见诗词基础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悉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韵脚为“裳、狂、乡、阳”,压 ang 韵。
第四格(首句不入韵)二、七言绝句1、七言绝句也叫“七绝”。
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从句数、字数来说刚好是七言律诗的一半;就其平仄来说,七言绝句的格式,恰好是七言律诗第一种格式的前半首和后半首。
2、七绝的四格(去掉有下划线的两字,则剩下的为五绝的四格)第一格举例备注1、平平仄仄仄平平2、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颜色解释见诗词基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诗的韵脚为“莱(lai)、哀(ai)、雷(lei)”,普通话不压韵,但绍兴方言可以压韵。
第二格举例备注1、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颜色解释见诗词基础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诗的韵脚为“升、层”,压eng韵。
第三格举例备注1、仄仄平平仄仄平肠断春江欲尽头诗的韵脚为“头、洲、流(liou)”,压ou韵。
2、平平仄仄仄平平3、平平仄仄平平仄4、仄仄平平仄仄平颜色解释见诗词基础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漫兴》第四格举例备注1、仄仄平平平仄仄2、平平仄仄仄平平3、平平仄仄平平仄4、仄仄平平仄仄平颜色解释见诗词基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诗的韵脚为“天、船”,压an韵。
三、五言律诗1、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
2、五言律诗的格见七言律诗的格。
(不再举例)四、五言绝句1、五言绝诗简称“五绝”。
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2、五言律诗的格见七言绝句的格。
(不再举例)五、平仄的变格上面说的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的四种基本格式,我们称其为正格。
但是,在写诗时,由于内容的需要,这些基本格式有些句的平仄,在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可以用仄声,在本该用仄声的地方可以用平声,这是律诗和绝句允许的,我们称这类格式为变格。
下面举常见的三种变格:1、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七言的变格,第三字由原来的平仄不拘变为必须为平声)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五言的变格,第一字由原来的平仄不拘变为必须为平声)例: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此句为平平仄平仄,第一字必须为平声),孤客最先闻。
2、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七言的变格,第五字由原来的必须平声变为平仄不拘)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五言的变格,第一字由原来的平仄不拘变为必须为平声)但注意的是,这种变格中七言的第五字,五言对句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
例: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变格),春风吹又生(对句中的第三字为吹,必须为平声)。
3、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七言的变格)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五言的变格)例: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变格)。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变格)。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六、粘对和一三五不论1、粘、对: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
律诗共八句,可分为四联。
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han 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的第一句称出句,第二句称对句。
出句与对句的平仄是对立的,这就称为“对”。
假如出句是平头(以平平开头),对句就是仄头(以仄仄开头)。
因此构成了如下的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粘”是连的意思,从平仄来说,就是平粘平、仄粘仄。
粘是指下联出句头两字要与上联对句头两字的平仄相同。
因为第一字可以不拘平仄,因此,粘的重点主要是第二字。
明白粘对的规则后,四种正格都可以具此推出来。
2、一三五不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说,一三五句的平仄可以不拘,二四六句的平仄必须讲究,不能不拘。
但是此规则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句子。
如仄仄脚的句了(后两字为仄仄),七言的第三字、第五字,五言的第一字、第三字,一般不能同时不论。
七言的第三字用仄,第五字一般用平。
反之,第三字用平,五字应用仄。
(五言仿此)。
再如“仄平脚”的句了(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不能不论。
若不论,则除了韵脚外,全句就只有一个平声字。
这叫做“犯孤平”。
律诗一般回避此种句式。
至于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按常规也是要论的,但在这些地方可以不拘平仄。
“二四六分明”对于变格的第六字也不适用。
七、律诗的对仗(对仗的概念见诗词基础)绝句用不用对仗是自由的,律诗必须用对仗。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