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雪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5.02 KB
- 文档页数:1
1、沁园春雪_导学案第一篇:1、沁园春雪_导学案1沁园春雪毛泽东一预习准备1、背景了解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娆.()稍逊.()今朝.()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借此读懂全诗惟余:莽莽:大河:顿:须:妖娆:折腰:惜:输、逊:文采、风骚:一代天骄:俱往矣:风流人物:二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4、上阕以,饱含着作者5、下阕以的表达方式为主,纵论了了。
(二)理解分析6、总写北方雪景的句子是:它描写出、的景象。
7、“望”字统领的内容有:8、“惟余”强调“顿失”表明。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描绘出子,化静为动,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10、文中虚写的景象是这句话的效果是。
1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12、“惜”字统领的内容是13、作者用“惜”字的目的是14、本文的主旨句是三课堂检测15、本词上阕写景,融入了颂扬之情。
16、对北方雪景的描写逼真传神,其中既有静景描写,如”,又有动景描写,如“”,还有化静为动的,如“”。
这样动静结合的作用是17、“莽莽”“滔滔”都用叠词,作用是18、作者评价五位帝王时的语气有何不同?四延伸拓展阅读下面两首小诗,回答问题。
(一)(二)墙角的花,空中的鸟,你孤芳自赏时,何必和笼中的同伴争噪呢?天地便小了。
你自有你的天地。
19、这两首诗的作者是 20、选择其中一首,作简要评析。
21、选择其中一首诗进行仿写。
第二篇:1《沁园春雪》学案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学案班级:姓名:编制人:审核人: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沁园春·雪》导学案(通用16篇)《沁园春·雪》导学案篇1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素质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题解与背景: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三、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哪几句是虚景?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惋惜、委婉批评不足)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五、作业:1、查找资料。
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2、背诵抄录《沁园春雪》第二课时一、复习上内容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泽东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3、学生评价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7篇)《沁园春雪》篇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2、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
教学难点: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2、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
教学重点: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准备:挂图、课文朗读及朗诵录音。
教学过程:一、亲诗人,导新课:1、谈话:(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出示毛泽东巨幅挂像,地球人都知道。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大气十足的诗人。
著名的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诗言志,毛泽东的诗词正是表现了他一生的雄才大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绝唱词《沁园春雪》。
2、板书课题并解题。
3、明确目标:读——思——悟——诵。
二、忆历史,知背景。
同学们想知道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吗?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了原来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
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三、读导语:三分文章七分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学生试读。
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两遍。
要求:①用笔画出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
②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③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2、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标出节奏。
(用“/”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3、学生揣摩读,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采用分组读或男女生比赛读的方式。
)4、全班练习配乐朗读。
四、思导语: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设置问题:1、词中联结上、下阕的过渡句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么?2、“江山如此多娇”,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还是贬?(是褒义)那祖国有哪些可赞之景?(引导分析写法。
第1页 第2页清平乐 六盘山 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 第1课 《沁园春 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1、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课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3、通过诵读把握词的意象以及小组合作来理解词内容,感受词的意境,并深刻理解情与景的关系。
【 学习重难点】1、 吟诵、品读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2、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
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熟练背诵。
勾画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并查字典,明确其音,形,以便准确默写。
2、用红笔勾画出“教材助读”部分的重点并重复记忆。
3、在充分预习自学的前提下,认真完成预习自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严禁照抄参考书或他人学案,组长监督组员完成。
4、将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完成 【教材助读】 一、了解背景1936年2月,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
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二、文体知识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做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
《沁园春·雪》学案(通用13篇)《沁园春·雪》学案篇1学习步骤与要点一、了解词及词牌的知识二、熟悉写作背景三、掌握字形词义(先自己做,再对照答案订正)1.准确读出字音。
稍逊风骚莽莽滔滔分外妖娆沁园春成吉思汗今朝多娇原驰蜡象素裹略输数风流人物(答案:xùn sāo mǎng tāo fèn ráo qìn hán zhāo jiāo chílàguǒluèshǔ)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②惟余莽莽③顿失滔滔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⑤红装素裹⑥折腰⑦略输文采⑧风骚⑨风流人物(答案见课文注解)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这首词,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四、词句的理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风光”是上阕内容的总领句。
这三句是上阕第一层,总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玉砌银裹、广袤无垠的冰雪世界。
“千里”、“万里”两句采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
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是上阕第二层,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加入想象成分。
它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和豪迈的意兴。
“长城内外”,指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指自西向东,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顿失”二字,则写出黄河变化之快,寒威之烈,使人联想到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舞”和“驰”两字,化静为动,写出“山”、“原”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须晴日”这三句是上阕第三层,是虚写,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看”字与“望”字照应。
《沁园春雪》导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沁园春雪》导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1《沁园春雪》导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是朱自清先生所作的一篇散文,是一篇对故乡的赞美,同时也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追求。
这篇文章中,朱自清先生用泼墨的笔法,生动地描述了故乡满是春雪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情厚爱。
本导学案适用于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
通过阅读《沁园春雪》,我们将能够理解并分析文中的文学特点,领会朱自清先生的情感和意境,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创作。
一、导入新课1. 观看相应视频材料,在班内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了解“江南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流派。
3. 引入本文,介绍朱自清先生的写作特点及其代表作。
二、阅读过程1. 预测文章内容:根据标题和题目的语境,学生们需要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
2. 阅读文章:尽可能多的细节,如场景、人物、语言、情感、逻辑等。
3. 分析文章:学生可以双人或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如篇章结构、笔法、主题等。
4. 感受文章:了解和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体会故事中的人物感受和情感冲动。
三、延伸阅读1. 比较: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篇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比较其文学特点与《沁园春雪》的异同之处。
2. 仿写:以《沁园春雪》为样例,让学生们自己撰写类似的散文作品,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与情感。
3. 探究:引导学生更深入了解年代背景、文学流派、社会背景等知识,将《沁园春雪》放到更深层次的文学背景中进行探究。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朱自清先生的写作特点、文学分析和创作扩展。
2. 反思:让学生进行反思,包括课堂表现、学习感受和问题汇总,以便老师对教学作出改进和调整。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和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沁园春雪》这篇散文的文学特点和朱自清先生的写作风格。
同时,通过阅读和创作扩展,我们将能够更加深入体验和领悟故乡的情感和意境,认识到家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促进其健康成长通过本次针对《沁园春雪》这篇散文的导学,我们深入了解了朱自清先生的文学特点、写作风格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1 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有感情、节律地朗读这首词,掌握本文生字词。
2.借助各种手法,欣赏词所描绘出的画面,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3.进一步体会这首词所表现出的一代伟人的革命气概和博大胸怀。
【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作者作品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2.写作背景《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
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3.知识链接词:又叫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
句式长短不一,用来配乐歌唱。
用来演唱词的调子,叫做词牌,规定词的格式。
包括词的段数、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
这首词,《沁园春》就是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沁园春》词牌因此而得名,它规定了词有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
雪,是题目,表明词的内容是“咏雪”,与词牌没有关系。
【掌握基础知识】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规范书写。
惟余莽莽..( tāo )..( mǎng )顿失滔滔稍逊.风骚.( xùn sāo )成吉思汗.( hán )数.风流人物( shǔ)今朝.( zhāo )2.词语解释。
北国:指我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滔滔: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须:等到。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指倾倒的意思。
天骄:天之骄子。
3.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沁园春雪》这首词写于年月,其中沁园春是,雪是。
《沁园春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习重点】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法指导】《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歌。
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一、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见基训)二、了解文体常识。
(见基训)三、自读文章,积累语言。
(见基训第二大题)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见基训第四大题)。
五、赏读诗歌、探讨品味。
(一)赏读词的上阙。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情怀和广阔的胸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颂,对祖国未来更加美好的坚定信念。
2、上阕分别描写了三幅画面,一是概括描写的画面,二是具体描写的画面,三是想象晴日下的雪景画面。
请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3、你最喜欢读哪句词?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请结合词句所展现的画面和表达的感情,说说这样读的原因。
(此题旨在揣摩富有表现里的、凝练的语言。
试从该句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和内容上作用、核心词汇的作用等角度去思考。
至少找三句)(二)赏读词的下阙。
朗读下阙并思考:(1)如何理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2)词的下阙由哪一个字总领?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紧扣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分析)(3)作者评价的五位帝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4)你认为下阙中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一句?如何理解?(5)这首词的写景、抒情和议论是怎样结合的?六、拓展阅读。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
3、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教学重点、难点】1、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2、这首词的意境博大深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秀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
3000多年来,有过不少的英雄好汉、帝王将相,试问: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更证明了这一点。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宣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黄河东征。
视察地形时,他看到雪后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满怀战胜敌人的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形象地指出:中国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里才能走上“光明的路”。
未来是属于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
二、指导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分外( ) 娆( ) 思汗( )今朝( ) 数风流人物(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惟须上下俱文采、风骚顿素妖娆输、逊风流人物蜡竞折腰数今朝3、思考下列问题:⑴ 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⑵ 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1 沁园春·雪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
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的答题思路应为: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点拨]
1.分析标题。
分析标题,能够从中得到有效信息。
2.研讨背景、注释。
背景、注释中的一些内容具有提示主旨的作用。
3.抓住意象。
这是分析写景诗歌思想感情的常用方法。
4.寻找诗(词)眼。
诗(词)眼就是词作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
素材积累:
少年毛泽东的故事
少年毛泽东不仅关心、同情贫苦农民,还非常富于正义感,敢于打抱不平。
有一年,村里有一个叫毛承文的贫苦农民,几次带领穷人“吃大户”“闹平粜”,并揭发了封建族长在修祠堂时贪污公款的丑行。
族长恼羞成怒,勾结地主,给他扣上了破坏族规的罪名,押进祠堂,准备毒打。
村里顿时轰动起来。
毛泽东跟着乡亲们涌进了祠堂,挤在前面站着,心中愤愤不平。
那位老朽的族长宣布毛承文的“罪状”后,把惊堂木一拍,便喊:“打!”许多小孩吓跑了,而毛泽东却毫不惧怕,大喊一声:“不能打!”乡亲们也跟着吼了起来。
族长害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拾,不得不释放了毛承文。
《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5篇)《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义。
教学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
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
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等等,决不胜举。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二、初读课文1、了解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学习字词莽(mang)素(su)成吉思汗(han)单于(chanyu)妖娆:妖艳美好。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3、齐读。
三、再读课文(一)学习上阕1、从词的哪些句子可知描写的是北方冬季的景色?(第1—3句。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来描写景色的?(夸张、拟人、比喻等。
)3、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沁园春·雪篇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2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3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4、组织评价学生评价5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7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2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3、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播放歌曲《沁园春雪》听歌曲学唱课后学习: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二云南省泸县第四中学张开芳一、导入: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注: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1、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雪》教案篇1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依据以上理论,再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理解关键词语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的,这是作者的立意所在,这点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与学法第一、诵读法,诗歌的理解在于朗读,常说“三分诗,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将诵读作为主线贯穿全过程采用初读、听读、分组朗诵、全班朗诵、个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的内涵,感受意境之美,体会作者的感情。
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第二、提问法,提问是教学中永远不会过时的教学方法。
按照“切入- 顺承-深化-引伸”的顺序,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受到启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练习法。
设计两道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的。
第四、分组讨论法。
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参与活动。
《沁园春雪》导学案(优秀4篇)《沁园春·雪》导学案篇一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2)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1.沁园春·雪1、掌握作者、字词等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诵读诗词,会赏析词中优美句子。
3、走进诗词意境,说说诗词的思想感情,概括词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4、学会比较阅读。
【学习重点】1、学会欣赏诗词,体会词的意境,说说作者表达的感情。
2、概括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学会比较阅读。
【知识链接】1.词的知识文体常识积累: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2.创作背景与发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后,毛泽东率长征队伍胜利到达陕北,在陕北清涧县,毛于一场大学之后攀到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于是诞生了这首《沁园春雪》。
3.文学常识:(1)走进作者:毛泽东,字,笔名,1893年12月26日生,1976年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伟大的、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自主学习】1、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今朝()2、解释下列词语 , 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惟余莽莽:风流人物:折腰:风骚:红装素裹:3、课文解读(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合作探究】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6、在雪景中,作者既有静态的描写,也有动态的描写,找出来加以分析。
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前句是静态描写,后句是动态描写,“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XX民校语文课堂创新型导学案
组名:姓名:日期:2016-9- 编制:九年级语文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七律)【自研课导学】预习课
自读自悟《沁园春雪》,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
资料准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其抒发的革命豪情。
自主积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
自我感悟:
《沁园春雪》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主题: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