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然药物化学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55
天然药物化学第⼀章总论1主要的⽣物合成途径P8(⼀)醋酸-丙⼆酸途径(AA-MA途径):脂肪酸类、酚类、蒽醌类等(⼆)甲戊⼆羟酸途径(MV A途径):萜类、甾体化合物(三)桂⽪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C6-C3⾻架的苯丙素类、⾹⾖素类、⽊质素类、⽊脂体类以及具有C6-C3-C6⾻架的黄酮类化合物(四)氨基酸途径:⽣物碱类(五)复合途径:复杂的天然产物①醋酸-丙⼆酸-莽草酸途径;②醋酸-丙⼆酸-甲戊⼆羟酸途径:③氨基酸-甲戊⼆羟酸途径;④氨基酸-醋酸-丙⼆酸途径;⑤氨基酸-醋酸-莽草酸途径。
2⼆次代谢(名词解释):以⼀次代谢产⽣的代谢产物为原料(或前体),⼜进⼀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成其他化合物的过程。
(其他化合物:⽣物碱、萜类等)P63天然产物提取常⽤的溶剂极性⼤⼩的⽐较:常见溶剂极性强弱如下:P18(⽐较)⼄酸>吡啶>⽔>⼄腈>甲醇>⼄醇>丙酮>醋酸⼄酯>⼄醚>氯仿>⼆氯甲烷>苯>三氯⼄烯>四氯化碳>⼆硫化碳>⽯油醚(低沸点→⾼沸点)4天然药物提取⽅法,P18渗漉法:是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浸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流出浸出液的⼀种⽅法。
煎煮法:是在中药材中加⼊⽔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法。
5正相⾊谱:分离⽔溶性或极性较⼤的成分,固定相多采⽤强极性溶剂,流动相则⽤氯仿、⼄酸⼄酯、丁醇等弱极性有机溶剂。
反相⾊谱: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固定相可⽤液体⽯蜡,流动相则⽤⽔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
第⼆章糖和苷1糖的绝对构型,在哈沃斯(Haworth)式中,只要看六碳吡喃糖的C5(五碳呋喃糖的C4)上取代基的取向,向上的为( D )型,向下的为( L )型。
2 苷类的溶解性与苷元和糖的结构均有关系。
⼀般⽽⾔,苷元是(亲脂性)物质⽽糖是(亲⽔性)物质,所以,苷类分⼦的极性、亲⽔性随糖基数⽬的增加⽽(增加)。
3 苷类是(糖类)与另⼀⾮糖物质通过(糖苷键)连接⽽成的⼀类化合物,苷中的⾮糖部分称为(苷元)。
第一章绪论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有效成分:代表临床疗效的成分无效成分:不代表其治疗作用的成分有效部位:有活性的部位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第二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石油醚<苯<无水乙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时行分离分配系数(K):K=C u/C L分离因子(β):β=K A/K Bβ与分离难易程度:β≥100一次简单萃取即可分离,100≥β≥10萃取10~12,β≌1基本无法分离吸附原理:化学吸附:有选择性牢固不可逆酸碱吸附半化学吸附:一定选择性结合力较弱可逆聚酰胺氢键物理吸附:无选择性相似易吸附可逆硅胶活化: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加热除去吸附剂中的水分,使吸附剂能力增强,活性升高的过程去活化:是指在吸附剂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使吸附剂吸附能力降低,活性减低的过程聚酰胺对化合物吸附力的强弱取决于形成氢键的能力,其影响因素为:形成氢键集团数目多,吸附力强。
易形成分子氢键者,吸附力减弱。
芳香化程度高,吸附性增强。
正相分配色谱:以极性大的溶剂为固定相,极性小的溶剂为移动相的分配色谱反向分配色谱:以极性小的溶剂为固定相,极性大的溶剂为移动相的分配色谱凝胶滤过柱色谱法:基本原理是分子筛大分子的先出,小分子的后出薄层色谱法:薄层板的活化:硅胶板一般在100~110℃活化30分钟第三章糖和苷类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绝对构型(D、L ):C5上的取代基在环上-D,下-L。
相对构型(α、β):C1和C5的取代基同侧β,异侧α。
苷:是指糖或糖的衍生物端基碳原子上的羟基与非糖物质脱水缩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根据苷键原子分为O-苷,S-苷,N-苷,C-苷糖的检识:1.Molish试验(鉴别糖或苷类):取供试液,加3%α-萘醌乙醇溶液摇匀,沿管壁滴加浓硫酸,出现两液层,交界处呈紫红色环2.菲林反应(鉴别还原性糖):砖红色沉淀3.托伦反应(鉴别还原性糖):银镜或黑褐色银沉淀苷键的裂解:一、酸催化水解:1.苷键原子不同水解难易顺序:N 苷> O苷> S 苷> C苷2.糖的种类不同:①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易水解②酮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③吡喃糖苷中C5上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水解速度为: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C5上有-COOH取代时,最难水解④去氧糖最易水解,水解的易难顺序:2,6-二去氧糖苷>2-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二、碱催化水解:一般苷键对稀碱是稳定的,但某些特殊的苷如酯苷、酚苷、烯醇苷和β位有吸电子基团的苷类易为碱水解三、酶催化水解:利用酶水解苷键可以获知苷键的构型,可以获得次生苷四、氧化开裂法(Smith降解法):适合于苷元不稳定的苷及C-苷的水解,获得原生苷元第四章香豆素与木脂素香豆素:是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
天然药物化学第一章总论1、有效成分是指A.需要提纯的成分B.含量高的成分C.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成分D.无副作用的成分E.一种复合物2、下列属于一次代谢产物的是A.蛋白质B.淀粉C.油脂D.鞣质E.腊3、下列属于二次代谢产物的是A.蛋白质B.淀粉C.油脂D.生物碱E.腊4、溶剂极性从小到大的是A.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B.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酯C.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D.氯仿、醋酸乙酯、乙醚E.乙醚、醋酸乙酯、氯仿5、下列溶剂亲脂性最强的是A.乙醚B.氯仿C.石油醚D.乙酸乙酯E.乙醇6、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A.乙醚B.乙酸乙酯C.氯仿D.乙醇E.正丁醇7、下述哪项,全部为亲水性溶剂A.甲醇、丙酮、乙醇B.正丁醇、乙醚、乙醇C.正丁醇、甲醇、丙酮、乙醚D.乙酸乙酯、乙醇、乙醚E.氯仿、乙醚、乙酸乙酯8、提取挥发油时宜用A.煎煮法B.分馏法C.水蒸气蒸馏法D.盐析法E.冷冻法9、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中的A.比重不同B.分配系数不同C.分离系数不同D.萃取常数不同E.介电常数不同A.动物B.矿物C.植物D.微生物11、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12、对聚酰胺叙述不正确的是A.固定相为聚酰胺B.适宜分离酚性,黄酮类,醌类成分C.在水中吸附力最大D.醇的洗脱力大于水E.甲酰胺溶液洗脱力最小13、化合物进行正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14、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固定相为A.氯仿B.甲醇C.水D.正丁醇E.乙醇15、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流动相为A.水B.酸水C.碱水D.亲脂性有机溶剂16、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17、葡聚糖凝胶色谱属于排阻色谱,在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A.杂质B.小分子化合物C.大分子化合物D.两者同时洗下来18、与判断化合物的纯度无关的是A.熔点的测定B.选两种以上色谱条件检测C.观察结晶的类型D.闻气味E.测定旋光度19、确定化合物分子量和分子式可用A.紫外光谱B.红外光谱C.核磁共振氢谱D.核磁共振碳谱E.质谱20、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A.UVB.IRC.MSD.NMRE.HI-MS21、核磁共振谱缩写符号是A.UVB.IRC.MSD.NMRE.HI-MS22、下列()由醋酸-丙二酸途径生成。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总论(1)单体具有一定分子量的分子式、理化常数与结构式确定的化合物。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或其代谢与转化产物。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与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中药提取或分离部分。
(6)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
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这些物质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就是必不可少的。
(7)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
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就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就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这些物质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并不就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章糖与苷(1)苷苷就是由糖及其衍生物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非糖物质(苷元或配基)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新生成的化学键即为苷键。
(2)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α-C、β-C与糖的端基C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改变,称为苷化位移。
(3)原生苷在植物体内原存在的苷;(4)次生苷原生苷水解掉一个以上单糖的苷。
(5)单糖糖的基本单位,为多羟基的醛(polyhydroxylaldehyde)或多羟基酮(polyhydroxyketone)化合物。
第三章苯丙素类(1)苯丙素类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位的天然成分。
(2)香豆素香豆素(香豆精)就是具有苯骈-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3)木脂素木脂素(Lignans)就是一类由苯丙素双分子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成分,即由二分子C6-C3单位氧化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少数为三聚物与四聚物。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1)醌指分子中含有六元环状共轭不饱与二酮结构的化合物。
(2)醌类化合物就是指分子内具有醌式结构(对醌型、邻醌型)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