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第八章甾体及其苷类
- 格式:ppt
- 大小:476.50 KB
- 文档页数:15
天然药物化学--第8章---甾体及其苷类第8章甾体及其苷类⼀、选择题1.甾体皂苷不具有的性质是()A.可溶于⽔、正丁醇B.与醋酸铅产⽣沉淀C.与碱性醋酸铅沉淀D.表⾯活性与溶⾎作⽤E.皂苷的苷键可以被酶、酸或碱⽔解2.溶剂沉淀法分离皂苷是利⽤总皂苷中各皂苷()A.酸性强弱不同B.在⼄醇中溶解度不同C.极性不同D.难溶于⽯油醚的性质E.分⼦量⼤⼩的差异3.可⽤于分离中性皂苷与酸性皂苷的⽅法是()A.中性醋酸铅沉淀B.碱性醋酸铅沉淀C.分段沉淀法D.胆甾醇沉淀法E.酸提取碱沉淀法4.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所使⽤的试剂是()A.氯仿-浓硫酸B.三氯醋酸C.⾹草醛-浓硫酸D.醋酐-浓硫酸E.盐酸-对⼆甲氨基苯甲醛5.从⽔溶液中萃取皂苷类最好⽤()A.氯仿B.丙酮C.正丁醇D.⼄醚E.⼄醇6.下列化合物属于()C.螺甾烷醇型皂苷D.四环三萜皂苷E.甲型强⼼苷7.区别三萜皂苷与甾体皂苷的反应()A.3,5-⼆硝基苯甲酸B.三氯化铁-冰醋酸D.20%三氯醋酸反应E.盐酸-镁粉反应8.可⽤于分离螺甾烷甾体皂苷和呋甾烷皂苷的⽅法是()A.⼄醇沉淀法B.pH梯度萃取法C.醋酸铅沉淀法D.明胶沉淀法E.胆甾醇沉淀法9.有关薯蓣皂苷叙述错误的是()A.双糖链苷B.中性皂苷C.可溶于甲醇、⼄醇D.其苷元是合成甾体激素的重要原料10.含甾体皂苷⽔溶液中,分别加⼊酸管(加盐酸)碱管(加氢氧化钠)后振摇,结果是()A.两管泡沫⾼度相同B.酸管泡沫⾼于碱管⼏倍C.碱管泡沫⾼于酸管⼏倍D.两管均⽆泡沫E.酸管有泡沫,碱管⽆碱管11.有关螺甾醇型甾体皂苷元的错误论述是()A.27个碳原⼦B.C22为螺原⼦C.E环是呋喃环,F环是吡喃环D.六个环组成E.D、E环为螺缩酮形式连接12.不符合甾体皂苷元结构特点的是()A.含A、B、C、D、E和F六个环B.E环和F环以螺缩酮形式连接C.E环是呋喃环,F环是吡喃环D.C10、C13、C17位侧链均为β-构型E.分⼦中常含羧基,⼜称酸性皂苷13.⽔解强⼼苷不使苷元发⽣变化⽤()A.0.02~0.05mol/L盐酸B.氢氧化钠/⽔C.3~5%盐酸D.碳酸氢钠/⽔E.氢氧化钠/⼄醇14.Ⅱ型强⼼苷⽔解时,常⽤酸的浓度为()A. 3~5%B. 6~10%C. 20%D. 30~50%E.80%以上15.甲型和⼄型强⼼苷结构的主要区别点是()A.A/B环稠和⽅式不同B.C/D环稠和⽅式不同C.糖链连接位置不同D.内酯环连接位置不同E.C17不饱和内酯环不同16.只对游离2-去氧糖呈阳性反应的是()A.⾹草醛-浓硫酸反应B.三氯醋酸反应C.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D.3,5-⼆硝基苯甲酸反应E.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17.从种⼦药材中提取强⼼苷时,为除去油脂,可先采⽤()A.⼄醇回流法B.酸提取碱沉淀法C.⼤孔吸附树脂法D.⽯油醚连续提取法E.⽔蒸⽓蒸馏法18.在甲-Ⅰ型强⼼苷的⽔解中,不使苷元发⽣变化⽤()⽔解A.0.02~0.05mol/L HCl B.2%NaOH⽔溶液C.3%~5%HCl D.NaHCO3⽔溶液E.Ca(OH)2溶液19.⽔解强⼼苷时,为了定量的得到糖,⽔解试剂是选择()A.NaHCO3⽔溶液B.Ca(OH)2溶液C.0.02~0.05mol/L HClD.3%~5%HCl E.2%NaOH⽔溶液20.⽤于区别甲型和⼄型强⼼苷的反应是()A.醋酐-浓硫酸反应B.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C.⾹草醛-浓硫酸反应D.三氯醋酸反应E.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21.Ⅰ-型强⼼苷分⼦结合形式为()A.苷元-O-(α-羟基糖)xB.苷元-O-(α-羟基糖)x-O-(2,6-⼆去氧糖)yC.苷元-O-(2,6-⼆去氧糖)x-O-(α-羟基糖)yD.苷元-O-(6-去氧糖)x-O-(α-羟基糖)yE.苷元-O-(α-羟基糖)x-O-(6-去氧糖)y22.使强⼼苷中糖上的⼄酰基脱掉应采取()⽔解A.0.05mol/L HCl B.5%HCl C.5%Ca (OH)2 D.盐酸—丙酮E.5%H2SO423.2-去氧糖常见于()中A.黄酮苷B. 蒽醌苷C.三萜皂苷D.强⼼苷E.甾体皂苷24.强⼼苷甾体母核的反应不包括()A.三氯醋酸(Rosenheim)反应B.Salkowski反应C.3,5-⼆硝基苯甲酸(Kedde)反应D.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E.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25.⽤于区别甲型和⼄型强⼼苷元的反应是()A.醋酐-浓硫酸反应B.⾹草醛-浓硫酸反应C.3,5-⼆硝基苯甲酸反应D.三氯醋酸反应E.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26. 强⼼苷不饱和五元内酯环的呈⾊反应不包括()A .亚硝酰铁氰化钠(Legal )反应B .3,5-⼆硝基苯甲酸(Kedde )反应C .碱性苦味酸(Baljet )反应D .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E .间⼆硝基苯(Raymond )反应27. 下列化合物属于()HA .螺甾烷醇型皂苷元B .异螺甾烷醇型皂苷元C .呋甾烷醇型皂苷元D .甲型强⼼苷元E .⼄型强⼼苷元28. 下列化合物属于()HA .甲型强⼼苷元B .异螺甾烷醇型皂苷元C .呋甾烷醇型皂苷元D .螺甾烷醇型皂苷元E .⼄型强⼼苷元 29. 下列化合物属于()A .异螺甾烷醇型皂苷B .⼄型强⼼苷C .螺甾烷醇型皂苷D .甲型强⼼苷E .呋甾烷醇型皂苷 30. 下列化合物属于()A.甲型强⼼苷B.螺甾烷醇型皂苷C.异螺甾烷醇型皂苷D.⼄型强⼼苷E.呋甾烷醇型皂苷31.从植物的叶⼦中提取强⼼苷时,为除去叶绿素,不选⽤的⽅法是()A.⼄醇提取液经活性炭吸附法B.⼄醇提取液经氧化铝吸附法C.植物叶⼦经⽯油醚连续回流提取法D.稀碱液皂化法E.⼄醇提取液浓缩后静置析胶法32.不属于2-去氧糖的是()A.β-D-加拿⼤⿇糖B.α-L-夹⽵桃糖C.α-L-⿏李糖D.β-D-洋地黄毒糖E.β-D-夹⽵桃糖33.甲型强⼼苷甾体母核C-17位连接的基团是()A.甲氧基B.五元不饱和内酯环C.六元不饱和内酯环D.五元饱和内酯环E.六元饱和内酯环34.甲型强⼼苷甾体母核连有糖的位置是()A.16位B.14位C.12位D.3位E.4位35.Ⅱ型强⼼苷⽔解时,常⽤的⽔解试剂是()A.0.02~0.05mol/L HCl B.5%NaOH⽔溶液C.3%~5%HCl D.5%NaHCO3⽔溶液E.饱和Ca(OH)2溶液36.强⼼苷α、β不饱和内酯环与活性次甲基试剂的反应溶液是()A.酸⽔B.碱⽔C.⽔D.酸性醇E.碱性醇37.不能区别甲型和⼄型强⼼苷的反应有()A.碱性苦味酸(Baljet)反应B.3,5-⼆硝基苯甲酸(Kedde)反应C.亚硝酰铁氰化钠(Legal)反应D.间⼆硝基苯(Raymond)反应E.三氯化铁—冰醋酸(Keller-Kiliani)反应38.在含有强⼼苷的植物中⼤多存在⽔解()的酶A.D-洋地黄糖B.D-洋地黄毒糖C.D-葡萄糖D.L-⿏李糖E.L-黄花夹⽵桃糖39.⽔解I型强⼼苷多采⽤()A. 强烈酸⽔解B. 温和酸⽔解C. 酶⽔解D. 盐酸丙酮法E. 碱⽔解40.具有溶⾎作⽤的苷类化合物为:A.蒽醌苷B.黄酮苷C.三萜皂苷D.强⼼苷41.利⽤铅盐法分离皂苷,中性醋酸铅可沉淀()A、中性皂苷B、酸性皂苷C、甾体皂苷D、中性和酸性皂苷42.下列⽔解⽅法中,最易得到1型强⼼苷苷元的是()A、酶⽔解B、强烈酸⽔解C、缓和酸⽔解D、碱⽔解43.皂苷在下列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最⼤的溶剂是()A、⼄醚B、丙酮C、氯仿D、丁醇44.强⼼苷⽤强烈酸⽔解后,其产物是()A、原形苷元+ 单糖B、原形苷元+ 双糖C、脱⽔苷元+ 单糖D、脱⽔苷元+ 双糖45.提取分离强⼼苷过程中,应注意控制()A、提取剂的⽤量,碱的⽤量B、提取时的温度,酸碱的⽤量C、提取时间,酸的⽤量D、适宜的温度,酸碱性和抑制酶的活性46.皂苷具溶⾎作⽤的原因为()A.具表⾯活性B.与细胞壁上胆甾醇⽣成沉淀C.具甾体母核D.多为寡糖苷,亲⽔性强E.有酸性基团存在47.不符合皂苷通性的是()A.分⼦较⼤,多为⽆定形粉末B.有显著⽽强烈的甜味C.对粘膜有刺激D.振摇后能产⽣泡沫E.⼤多数有溶⾎作⽤48.区别原薯蓣皂苷与薯蓣皂苷的⽅法是()A.1%⾹草醛-浓硫酸B.三氯化铁-冰醋酸C.醋酐-浓硫酸D.α-萘酚-浓硫酸E.盐酸-对⼆甲氨基苯甲醛49.区别三萜皂苷与甾体皂苷的反应()A.3,5-⼆硝基苯甲酸B.三氯化铁-冰醋酸C.α-萘酚-浓硫酸反应D.20%三氯醋酸反应E.盐酸-镁粉反应50.可⽤于分离螺甾烷甾体皂苷和呋甾烷皂苷的⽅法是()A.⼄醇沉淀法B.pH梯度萃取法C.醋酸铅沉淀法D.明胶沉淀法E.胆甾醇沉淀法⼆、填空1.按皂苷元的化学结构可以将皂苷分成和两⼤类,它们的苷元含碳原⼦数分别是_个和_ _个。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总论一、选择题(选择一个确切的答案)1、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A):A、压力高B、吸附剂的颗粒小C、流速快D、有自动记录2、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形成(B):A、真溶液B、胶体溶液C、悬浊液D、乳状液3、纸上分配色谱,固定相是(B)A、纤维素B、滤纸所含的水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D、醇羟基4、利用较少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提取的较为完全的方法是(A)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透析法D、浸渍法5、某化合物用氧仿在缓冲纸色谱上展开,其R f值随pH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它可能是(A)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C、中性化合物D、酸碱两性化合物6、离子交换色谱法,适用于下列(B)类化合物的分离A、萜类B、生物碱C、淀粉D、甾体类7、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B)的分离,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B)A2B3B4A5A6B7BB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二、判断题Y1.两个化合物的混合熔点一定低于这两个化合物本身各自的熔点。
Y2.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
Y3.利用13C-NMR的门控去偶谱,可以测定13C-1H的偶合数。
极性4.凝胶色谱的原理是根据被分离分子含有羟基数目的不同.达到分离,而不是根据分子量的差别。
√2√3√4х三、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1.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述化合物,以不同浓度的甲醇进行洗脱,其出柱先后顺序为()→()→()→()C ABD四、回答问题1、将下列溶剂按亲水性的强弱顺序排列:1乙醇、6环己烷、2丙酮、4氯仿、5乙醚、3乙酸乙酯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环己烷2、将下列溶剂以沸点高低顺序排列: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醇、甲苯、苯、吡啶、氯仿、乙醚、二氯甲烷、正戊醇3、请将下列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到强进行排序A B CDA、水B、甲醇C、氢氧化钠水溶液D、甲酸铵4、分离天然产物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五、解释下列名词二次代谢产物、HPLC、DCCC、F AB-MS、HR-MS六、填空某植物水提液含中性、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若干。
一、生物碱⚫生物碱是指含负氧化态氮原子,存在于生物有机体中的环状化合物。
负氧化态包括胺、氮氧化物、酰胺、季铵化合物,排除了含硝基和亚硝基的化合物⚫生物碱在动物中分布较少,一般分布在植物中。
在系统发育较低级的类群中,生物碱的分布较少或无;生物碱集中地分布在系统发育较高级的植物类群中;极少与萜类和挥发油共存于同一植物类群中;越是特殊类型的生物碱,其分布的植物类群越窄。
⚫生物碱的存在形式:游离碱:那碎因、那可丁;盐类:绝大多数,以草酸、柠檬酸、硫酸、盐酸、硝酸盐形式存在。
小檗碱盐酸盐,吗啡硫酸盐;酰胺类:秋水仙碱、喜树碱;N-氧化物:氧化苦参碱、野百合碱;氮杂缩醛类:阿马林;其他(亚胺,烯胺,苷,季铵碱,酯):新士的宁烯胺、小檗碱季铵碱、可卡因酯。
⚫生物碱的合成的基本原理:环合反应、C-C键和C-N键的裂解。
⚫环合反应:包括一级环合和次级环合;一级环合为内酰胺与席夫碱的形成、曼尼希氨甲基化反应,次级环合为具备N-杂环生物碱的合成,如酚氧化偶联反应,亚胺盐次级环合。
⚫酚氧化偶联反应:酚自由基的形成;自由基偶联形成碳碳、碳氧、碳氮键;再芳香化(烯醇化,碳碳键迁移和碳碳键裂解)⚫C-N键裂解:内酰胺开环、Hofmann降解和von Braun降解⚫分类:⚫性状:绝大多数由C、H、O、N元素组成,极少数分子含Cl、S元素。
多数生物碱呈结晶形固体,有些为非晶形粉末,少数是液体,如烟碱、毒芹碱。
多数具有苦味,如盐酸小檗碱;甜菜碱具甜味;有些有刺激唇舌的焦灼感。
多具有确定的熔点,防己诺林具双熔点;少数有升华性,如咖啡因。
多数为无色状态,少数具有高度共轭体系结构的生物碱显色,如小檗碱黄色,蛇根碱黄色,小檗红碱红色等。
利血平紫外下显荧光。
⚫旋光性:凡是具有手性碳原子或本身为手性分子的生物碱则有旋光物质,小檗碱,罂粟碱无。
旋光性还受测定时所用的溶剂、pH、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中性条件下,烟碱、北美黄连碱左旋光性→酸性条件下右旋光性。
第八章甾体及其苷类一、名词解释1.强心苷2.甾体皂苷3.Keller-Kiliani 反应二、单选题1.区别三萜皂苷与甾体皂苷的反应()A.3,5-二硝基苯甲酸 B.三氯化铁-冰醋酸C.α-萘酚-浓硫酸反应 D.20%三氯醋酸反应2.分步结晶放分离甾体皂苷元利用()A.皂苷元的分子量差异 B.皂苷元的极性差异 C.皂苷元的结构类型差异 D.皂苷元的酸碱性差异3.OHO OHO按结构应属于()A.四环三萜皂苷元 B.异螺甾烷醇类皂苷元C.呋螺甾烷醇类皂苷元 D.螺甾烷醇类皂苷元4.吉拉尔腙法可用分离()A.极性不同的皂苷元 B. 含有羰基的皂苷元C.酸性皂苷 D.含有羰基的皂苷5.OOHO按结构应属于()A.螺甾烷醇类 B.异螺甾烷醇类C.呋螺甾烷醇类 D.四环三萜6.在甲-Ⅰ型强心苷的水解中,为了得到完整的苷元,应采用()A.3%硫酸水解 B.0.05mol/L硫酸水解 C.Ca(OH)2催化水解 D.酶催化水解7.水解强心苷时,为了定量的得到糖,水解试剂是()A.0.02—0.05mol/L HCI B. 3%-5%HCI C.NH4OHD.NaHCO3水溶液E.Ca(OH)2溶液8.用于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的反应是()A.醋酐-浓硫酸反应 B. 香草醛-浓硫酸反应C.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D.三氯醋酸反应E.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9.只对游离2-去氧糖呈阳性反应的是()A.醋酐-浓硫酸反应 B. 香草醛-浓硫酸反应C.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D.三氯醋酸反应E.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10.Ⅰ-型强心苷分子结合形式为()A.苷元-O-(2,6-二去氧糖)x-O-(α-羟基糖)yB.苷元-O-(α-羟基糖)x-O-(2,6-二去氧糖)yC.苷元-O-(α-羟基糖)xD.苷元-O-(6-去氧糖)x-O-(α-羟基糖)yE.苷元-O-(α-羟基糖)x-O-(6-去氧糖)y11.使强心苷中糖上的乙酰基脱掉应采取()水解A.0.05mol/L HCl B. 5%HCl C.5%Ca(OH)2D.盐酸—丙酮 E.药材加硫酸铵水润湿,再水提12.区别原菝葜皂苷与菝葜皂苷的方法是()A.1%香草醛-浓硫酸 B.盐酸-对二甲氨基苯甲醛C.醋酐-浓硫酸 D.α-萘酚-浓硫酸13.可用于分离螺甾烷甾体皂苷和呋甾烷皂苷的方法是()A.乙醇沉淀法 B. 分段沉淀法C.胆甾醇沉淀法D.醋酸铅沉淀法E.明胶沉淀法14.有关薯蓣皂苷叙述错误的是()A.单糖链苷,三糖链苷B.中性皂苷C.可溶于甲醇、乙醇D.其苷元是合成甾体激素的重要原料E.与三氯醋酸试剂显红色,此反应不能用于纸色谱显色15.α-去氧糖常见于()A.黄酮苷 B. 蒽醌苷C.香豆素苷D.强心苷E.皂苷16. 下列化合物属于()OOHOA.螺甾烷醇型皂苷元B.异螺甾烷醇型皂苷元C.呋甾烷醇型皂苷元D.变形螺甾烷醇型皂苷元17.下列提取方法中,溶剂用量最省的是( )A.连续提取法B.回流提取法C.渗漉法D.煎煮法18. 下列化合物属于()O GlcXylA.五环三萜皂苷B.呋甾烷醇型皂苷C.变形螺甾烷醇型皂苷D.四环三萜皂苷19.强心苷苷元与糖连接的方式有三种类型,其共同点是()A.葡萄糖在末端B.鼠李糖在末端C.去氧糖在末端D.氨基糖在末端20.K-毒毛旋花子苷的组成为毒毛旋花子苷元-D-加拿大麻糖-β- D-葡萄糖-β-D葡萄糖,该苷经水解后,得到保持原结构的苷元及一个三糖,该水解条件为()A.β-葡萄糖苷酶解B.3%HClC.0.02mol/L HCl含水醇中回流D.HAc∶水∶浓盐酸(35∶55∶10)21.在强心苷的稀醇提取液中,加入碱式醋酸铅产生沉淀的成分应是()A.强心苷B.单糖、低聚糖C.单宁、皂苷等D.叶绿素、油脂等22.在研究强心苷构效关系时,人们发现强心苷必备的活性基团为()A.环戊烷骈多氢菲B.C3-OHC.C14-OH D.C17-OH23.强心苷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A.较大B.很大C.极小D.无差异24.化合物具有亲脂性,能溶于乙醚中,李伯曼反应和Kedde反应均显阳性,但Molish反应和keller-killani反应为阴性,其紫外光谱在220nm(logε约4.34)处呈现最大吸收,该化合物为()A.甲型强心苷B.乙型强心苷元C.甾体皂苷元D.甲型强心苷元25.某中草药水提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后,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该提取液中可能含有()A.皂苷B.蛋白质C.单宁D.多糖26.某天然药物的乙醇提取物以水溶解后,用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液经处理得一固体成分,该成分能产生泡沫反应,并有溶血作用,此成分对()呈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