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经济适用房供求现状分析 徐玲玲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经济适用房供求现状分析[经济/产业]

口文/徐玲玲1谭红杨2

提要:本文在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需求和供给两大方面分析北京市经济适用房现状,并指出目前北京市经济适用房供求矛盾凸显,最后阐述供求矛盾的具体表现,对完善北京市经济适用房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需求:供给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一、北京市经济适用房供求现状

(一)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现状。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包括两限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以及廉租房。根据北京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资料(2007年)可知,2006年定向供应给五类人的经济适用房为1万多套,但符合五类人条件的有5万多户,其余还有8万多户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的正在轮候,所以需要经济适用房的还有13万户以上,加上以后新增加的,至少还需要建设15万套以上经济适用房,按每套90平方米计算,至少还需要建设1,350~1,800万平方米以上,所以经济适用房建设应该加快。

市建委主任隋振江称(2008),2008年北京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面积已经确定为800万平方米,其中两限房45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300万平方米,廉租房50万平方米。相比2007年530万平方米的供应量,大幅增加了51%。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2010),介绍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大体为:过去三年来,北京市累计开工建设政策性住房2,333万平方米、24.8万套。2010年北京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性住房建设力度,实现自住型、改善型等各类政策性住房用地要占到住宅供应总量的50%以上:新开工建设和收购政策性住房13.4万套,占全市住宅开工套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的目标。

从近几年的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现状可以看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已逐步得到市政府的重视。保障性住房比例大幅度增加,在房价飞涨的今天,这让中低收入者看到了改善居住条件的希望。而其中经济适用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投资的重点,更受中低收入家庭关注。

(二)北京市经济适用房需求现状.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市80%左右的家庭年收入低于6万元,其中10%左右的家庭为最大收入家庭,有70%左右的家庭为中低收入家庭,可购买经济适用房。由此可见,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而影响经济适用房的需求有多重因素,比如城市人口数量、居民收入水平、住房消费水平和支付能力、住房的价格、恩格尔系数等,其中恩格尔系数和住房消费比重主要反映住房需求的变化趋势。从恩格尔系数来看从2000年的36.3%一直持续下降到2006年的30.8%,2007年上升为32.2%,2008年继续上升为33.8%,恩格尔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比重却呈逐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6.6%稳步增加到2004年的8.7%,2005年有所下降,降为7.9%;2006年出现回升,增加到8.2%;2007年和2008年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8.1%和7.8%。

从影响住房需求的两个主要因素恩格尔系数和住房消费比重看,在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和住房消费比重的上升这一双重影响作用下,今后一段时间,北京市经济适用房的需求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三)北京市经济适用房供给现状。自1998年开始,北京市开始建设经济适用房,到2008年底累计投资完成额为458.1亿元,竣工面积为2,268.6万平方米,竣工20.9万套:销售面积为1,934.9万平方米,销售17.9万套。

首先,从北京市统计年鉴数据中可知,1999~2008年,北京市住房投资总额一直维持增长的态势。但是,从北京市住房投资结构来看,商品房的投资逐年递增,其中高档住宅的投资一直占住宅总投资的15%'-'22%。而经济适用房的投资额在2004年以前一直保持着稳步的增长,其占住宅投资总额比例也维持在11%左右;2004~2008年,经济适用房投资额开始下降,所占住宅投资总额比例也由2000年的11.86%下降为2008年的3.82%。由此可以看出,2000~2003年,各类房投资维持相对稳定增长;2004~2008年,经济适用房投资比例锐减,取而代之的是高档住宅的投资比例逐年增加。

其次,由1999~2008年北京市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情况可知,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从1999年开始逐步递增,但是自2005年开始急剧下降,从2005年的325.6万平方米降到了2008年的101.1万平方米。可见,近几年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量明显减少。由于拆迁成本和建筑成本上升以及土地吃紧等问题,北京市减少了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同时,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住宅研究室王诚庆认为,北京将其主要面向拆迁户,事实上,北京的经济适用房本身也无法满足拆迂户。按照北京市城市新规划,到2020年,将只有10%的北京人住在旧城,所以仅二环路以内的旧城区就将外迁55万人。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目前约为24平方米计算,这就意味着北京市仅解决二环内的拆迁户,就需要1,300万平方米左右的住房。而到2008年,北京计划才有800万立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北京市经济适用房在不能够完全满足拆迁户的情况下,每年还有许多新增的中低收入者。由此可知,北京市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不足且需要加大。

再次,从2008年来看,北京市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为544.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101.1万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为3,813元,平方米,商品房住宅施工面积为5,53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1,399.3万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为12,418元,平方米,二者施工面积比为1:10.2,竣工面积比为l:13.8,价格比为1:3.3。北京市中低收入家庭占北京市家庭总数的70%左右,由此可知,只占住房竣工面积6.8%的经济适用房需要提供给70%左右需要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供给难应需求。

由此可见,随着住房市场的不断发展,北京市住房供给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住房供给已经由非市场化的福利性住房为主体向市场化的商品房为主体转化。而北京市经济适用房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现实需求,供求矛盾日益凸显

二、北京市经济适用房供求矛盾主要表现。

(一)排号难。“有资格也难买到房”,由此可见一斑。排号难是众多期盼着买上经济适用房的人们发出的共同声音。曾经出现i堂‘高校教师搭帐篷苦等50天”、“北五环之外的‘XX 苑’经济适用房小区放号5,000个,引得数万人通宵达旦地守候”等现象:而后期也出现过网络排号,经济适用房购买中的“黄牛”却从未消失。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上网人员相对较多,网络排号相对比较公正,但对于一些不熟悉或不经常上网的人却是劣势凸显。但即使是看起来相对公正的网络排号,也有三大软肋:一是开发商通过个人信息的登记,给申请者安排了各自的号码,但却没有公示,造成作弊的可能;二是网络技术完全可以在非常隐蔽的情况下改变申请者的次序:三是开发商和网络公司淘汰掉一部分填写信息错误的申请者,同时通过网络的购房者也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机会,这些都会成为开发商可控的资源。无论是现场认购还是网络排号,都表明了一个事实:排号难。

(二)富人化。有房的富人和无房的穷人“抢房”,是近些年经济适用房排队大军越发‘壮观”的场面之一。开着宝马、别克去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已不足为奇,而辛苦排队拿号购房的中低收入者最终只能望房兴叹。另外,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并非只是缺房户,有人拥有好几套房子的情况并不少见。可见,“富人化”使得中低收入者的房源被部分高收入者挤占,有效供给减少。

(三)量不足.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连年下降,从最初的11%左右下降到如今的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