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外用方剂
- 格式:doc
- 大小:119.50 KB
- 文档页数:7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在骨伤科的治疗中,中药方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独特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骨伤科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活血化瘀类1、桃红四物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常用于跌打损伤初期,瘀血肿痛。
方解: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和血,共为臣佐药。
2、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柴胡、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适用于损伤后瘀血内阻,胸痛头痛等症。
方解: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行气宽胸;柴胡疏肝解郁;生地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
3、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多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痛不已。
方解: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红花、桃仁活血化瘀;瓜蒌根润燥消瘀;穿山甲破瘀通络;大黄荡涤凝瘀败血;甘草调和诸药。
二、接骨续筋类1、续骨活血汤组成: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乳香、没药。
功效:祛瘀止血,活血续骨。
用于骨折中期,瘀肿渐消而未尽,疼痛减轻。
方解: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活血养血;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接骨续筋;乳香、没药消肿止痛。
2、新伤续断汤组成:当归尾、地鳖虫、丹参、乳香、没药、骨碎补、泽兰叶、延胡索、苏木、续断、桃仁、桑枝。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接骨。
适用于新伤骨折,筋脉损伤。
方解:当归尾、桃仁、丹参、地鳖虫、苏木活血化瘀;乳香、没药、延胡索活血止痛;骨碎补、续断接骨续筋;泽兰叶活血利水;桑枝通经络。
3、接骨紫金丹组成: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当归。
功效:接骨续筋,活血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
方解:土鳖虫、自然铜接骨续筋;乳香、没药、血竭、当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大黄逐瘀通经;硼砂清热解毒。
骨一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桃红归赤木,灵牛独仲田。
骨二方:活血止血、行气止痛:灵蒲金丹延、苏泽香附田。
骨三方:活血祛瘀、宽胸行气:桃红归赤木、玄壳梗柴田。
骨四方:祛风散寒、温经止痛:麻芥当羌草、秦瓜防地龙。
骨五方:行气活血、宣肺止咳:紫苏萎灵蒲、赤壳梗柴胡。
骨六方:益气补血、强筋壮骨:参芪当地乌精桂、寄生川断骨碎补。
骨七方:养阴清热、通络止痛:地骨决明丝瓜斛、白皮茅根麦旱鹿。
骨八方:清热凉血、祛瘀消肿:荆防丹玄栀子通、赤芍田七生桃红。
骨九方:补肝肾、强筋骨:牛狗仲独当首乌、骨脂川断骨碎补。
骨十方:清热祛湿、疏风通络:灵仙防枝葛莶草、忍冬川加海桐皮。
骨十一方:镇肝熄风、祛瘀通络:龙齿珍珠石决明、川芎白芍僵蚕衣、钩藤菖田茯蒺藜。
骨一方:桃仁、红花、归尾、赤芍、木香、灵脂、牛七、独活、杜仲、田七。
骨二方:灵脂、蒲黄、金铃子、丹参、延胡、苏木、泽兰、香附、田七。
骨三方:桃仁、红花、归尾、赤芍、木香、玄胡、枳壳、桔梗、柴胡、田七。
骨四方:麻黄、白芥子、当归、羌活、甘草、秦艽、木瓜、防风、地龙。
骨五方:紫苏、萎仁、灵脂、蒲黄、赤芍、桔梗、枳壳、柴胡。
骨六方: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首乌、黄精、桂枝、桑寄生、川断、骨碎补。
骨七方:石斛、桑白皮、旱莲草、鹿衔草、麦冬、茅根、石决明、丝瓜络、地骨皮。
骨八方:荆芥、防风、田七、栀子、木通、赤芍、生地、玄参、丹参、桃仁、红花。
骨九方:牛七、狗脊、杜仲、独活、当归、首乌、川断、补骨脂、碎骨补。
骨十方:灵仙、防已、桑枝、葛根、稀莶草、忍冬藤、川加皮、海桐皮。
骨十一方:龙齿、珍珠壳、石决明、川芎、白芍、僵蚕、蝉衣、钩藤、菖蒲、田七、茯苓、蒺藜。
创伤性关节炎外治方一
红花20 碎补50 灵仙30 丹参30
土元20 儿茶30乳没各15泽兰25
牛膝20白芷10当归20芒硝30克
以水煎取前十二味约1000毫升,内芒硝30克,食醋一瓶,毛巾浸蘸乘热缠敷于患处,冷则再浸,每次30分钟,一日两次。
主:关节创伤后积液,肿痛不消,或痛止而肿不已者。
病例:女,51,右膝关节因行走不甚扭伤,20余日,在当地曾治,已不甚痛,唯肿势不消,积液明显,皮色如常。
刺血海,梁丘,阴陵,留针20分钟,出针后拔缶,令出血少许。
予上方两剂如法使用。
嘱第三日再来针灸。
复
诊时肿已消退大半。
再处原方。
五日带其亲戚来治非特性水肿时,肿已全愈。
常用的中医骨伤敷药中医骨伤科是源自祖国医学的骨科治疗手段,以外治为主,骨伤敷药就是中草药调制成的药膏,并敷在患处,达到外治的目的。
常用的骨伤敷药可分消肿止痛类、清热解毒类、温经通络类,以下就为大家科普这些类型中的常用骨伤敷药。
消肿止痛类①消瘀止痛膏该方出自岑泽波的《中医伤科学》,方中包括生木瓜、地鳖虫、没药、生栀子以及乳香各取30g,蒲公英60g和大黄(生)15g。
将这些中药研成细末,并以凡士林进行调和敷于患处。
这一敷药主要适合损伤初期,肿痛较为严重的伤者。
②乳香膏该方出自明代王肯堂所整理的《证治准绳》,具有消肿止痛的效果,适合跌打损伤者。
方中包括乳香、枫香、五倍子、狗骨(煅制)以及松香各取30g。
以及锅底墨和小麦面各取150g。
研磨成墨,配以好酒调成糊状,热敷于疼痛部位。
③紫荆皮散该方出自王肯堂所整理的《疡科证治准绳》,包括紫荆皮20g、半夏20g、草乌20g、当归20g、乌药20g、黄柏20g、天南星20g、补骨脂20g、白芷20g、刘寄奴20g、牛膝20g、桑白皮20g等。
具有祛风、止痛以及消肿等功效,适合祛跌打伤但未破的伤者。
④消肿散该方出自《林如高正骨经验》,方中包括黄柏60g、川黄连60g、侧伯叶150g、透骨草90g、穿山龙90g、骨碎补90g、天花粉90g、芙蓉叶90g、紫荆皮90g、菊花叶90g、煅石膏240g、木南星180g。
一同研磨成粉末。
以蜜水调和成糊状,每天敷贴于患处1次,尽可能长时间敷贴,但不超过8小时。
该敷药主要用于损伤的初期,对于消肿定痛有一定效果。
⑤活血散本方出自《林如高正骨经验》,方中包括乳香30g、没药30g、三七30g、沉香30g、无名异60g、赤芍60g、血竭60g、桂枝60g、白芷60g、羌活60g、紫荆皮60g、续断60g、栀子60g、骨碎补60g、楠香150g、五加皮90g。
研磨成粉末加酒和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长时间敷药,但不超过5小时,适合损伤初期及中期,能够起到疏风散结、消肿止痛以及活血化瘀的效果。
祛毒洗剂(外用)黄柏# 10 金银花# 10 泽兰# 10 炙乳香# 10 紫花地丁# 10 炙没药# 10 大黄# 10 风湿骨痛方紫草# 10 制草乌# 10 制川乌# 10 白芷# 10 土鳖虫# 10 生杜仲# 10 木瓜# 10 牛膝# 10 川芎# 20 鸡血藤# 20 羌活# 20 续断# 20 独活# 20 秦艽# 20 麻黄# 30 防风# 30 当归# 30 骨科伸筋外洗方当归# 30 独活# 30 海风藤# 30 海桐皮# 30 红花# 30 牛膝# 30 羌活# 30 秦艽# 30 伸筋草# 30 苏木# 30 透骨草# 30 威灵仙# 30 延胡索# 30 炙乳香# 30 生艾叶# 30 白芷# 30 骨伤二号白芍# 10 红花# 10 炙乳香# 10 炙没药# 10 续断# 10 赤芍# 10 生地黄# 10 当归# 10 骨伤三号红花# 10 生杜仲# 10 续断# 10 牛膝# 10 白芷# 10 生地黄# 10 川芎# 10 当归# 10 骨伤一号生甘草# 10 海风藤# 10 醋山甲# 10 桃仁# 10 天花粉# 10 大黄# 10 当归# 10 关节炎痰阻络汤蒺藜# 9 丹参# 12 清半夏# 9 白芷# 4.5 独活# 6 炒僵蚕# 9 土鳖虫# 9 炒牛蒡子# 9 腰舒汤全蝎# 3 熟地黄# 10 桑寄生# 10 制川乌# 6 川牛膝# 10 丹参# 10 烫狗脊# 20 当归# 10 党参# 10益气活络汤炙甘草# 6 桑枝# 30 白芍# 12 当归# 12 防己# 12 独活# 12 羌活# 12 桂枝# 12 麸炒白术# 12 党参# 15 黄芪# 30 接骨续断汤炙没药# 6 炙乳香# 6 延胡索# 6 鸡血藤# 20 红花# 5 桃仁# 9 赤芍# 9 当归# 9 炙甘草# 6 炒杜仲# 9 五加皮# 9 川牛膝# 9 独活# 9 荆芥# 6 防风# 9 羌活# 6 桑枝# 12 续断# 10 苏木# 10 泽兰# 6 烫骨碎补# 12 丹参# 6 身痛逐淤汤香附# 6 炙没药# 6 醋五灵脂# 30 当归# 20 川芎# 15 防己# 10 川牛膝# 10 炙甘草# 10地龙# 10 红花# 10 桃仁# 10 秦艽# 10 独活# 10 羌活# 10 通经除痹汤连翘# 30 制川乌# 10 地龙# 10 威灵仙# 10 海风藤# 15 鸡血藤# 15 姜黄# 10 炙没药# 10 炙乳香# 10 当归# 15 丹参# 15 肾石方金钱草# 30 海金沙# 10 醋鸡内金# 10 郁金# 12 川木通# 10 滑石# 10 延胡索# 12 车前草# 30 萹蓄# 10 瞿麦# 10 白花蛇舌草# 30 石韦# 15 炒王不留行# 10。
一、消瘀止痛类【一】消瘀止痛膏【药方组成】生木瓜、生栀子、地鳖虫、乳香、没药各30克,生大黄15克,蒲公英60克。
【功效】消瘀退肿,凉血止痛。
【主治病证】损伤初期肿痛剧烈者。
【用法】共为细末,用饴糖或凡士林调敷。
【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
【二】定痛膏【药方组成】芙蓉叶4份,紫荆皮1份,独活l份,生南星l份,白芷1份。
【功效】祛风,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肿痛。
【用法】共研细末,用姜汁、水、酒调煮热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软膏外敷。
【说明】处方源于《疡医准绳》。
【三】兰色敷药【药方组成】黄荆子(去皮,炒黑)8份,紫荆皮(炒黑)8份,全当归2份,木瓜、丹参、羌活、赤芍、白芷、片姜黄、独活、天花粉、怀牛膝、威灵仙、木防己、防风、马钱子各2份,甘草半份,秦艽、川芎、连翘各l份。
【功效】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主治病证】寒湿痹痛。
【用法】共研细末,用蜜糖或饴糖调拌如厚糊状,敷于患处。
【说明】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
【四】乳香膏【药方组成】乳香、松香、枫香、五倍子、狗骨(煅)各30克,锅底墨、小麦面各150克。
【功效】消瘀止痛。
【主治病证】跌打损伤等。
【用法】研为末,好酒调糊,热敷痛处。
【说明】处方源于《证治准绳》。
【五】紫荆皮散【药方组成】紫荆皮、天南星、半夏、黄柏、草乌、川乌、当归、川芎、乌药、补骨脂、白芷、刘寄奴、牛膝、桑白皮各20克。
【功效】祛风,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跌打仆伤肿痛未破者。
【用法】共研细末,用饴糖调敷。
【说明】处方源于《疡医准绳》。
【六】消肿散【药方组成】黄柏、川黄连各60克,侧柏叶150克,透骨草、穿山龙、骨碎补、芙蓉叶、天花粉、紫荆皮、菊花叶各90克,煅石膏240克,木南星180克。
【功效】消肿定痛。
【主治病证】损伤初期。
【用法】共研成细末,用蜜水各半,调成糊状,每日敷贴1次,每次8小时。
【说明】处方源于《林如高正骨经验》。
【七】活血散【药方组成】乳香、没药、三七、沉香各30克,无名异、赤芍、血竭、桂枝、白芷、羌活、紫荆皮、续断、栀子、骨碎补各60克,楠香150克,五加皮90克。
〖绝密配方〗中医内科骨科临床“膏药”集锦【绝密配方】中医内科骨科临床“膏药”集锦中医内科骨科临床“膏药”绝密配方,分享出来多有不舍!1,蠲痹风湿膏功效: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引起的腰腿疼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
处方A:樟脑、轻粉、儿茶、丁香、乳香、没药、血竭、樟脑各5g,木香、肉桂、生川乌、生草乌、小茴香、细辛、洋金花各10g,月桂氮酮10ml。
B:青皮、大风子、芍药、乌药、牛夕、羌活各15g,骨碎补、灵仙、川断、桃仁各12g,附片、川芎、僵蚕、蛇床子、当归、青风藤、辣椒各10g。
C:香油2400ml,黄丹(铅丹)1200g。
2,止痛膏功效:驱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寒湿痿痹,筋骨拘挛,关节疼痛。
处方:生川乌150g,生草乌150g,生南星150g,洋金花(或果实)150g ,细辛50g,松节油150g,麻油2000g,黄丹1000g。
3,回春益寿膏功效:益气养血,温肾生精。
处方:制附片30g,小茴香3 0g,马钱子30g,菟丝子30g,蛇床子30g;川芎30g,川椒30g,广木香30g,火麻仁30g,吴茱萸15g,生川乌15g,生草乌5g白及30g,公丁香30g,干姜30g,基质1300g。
4,健牌和胃膏功效:温阳健脾主治: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肠炎。
处方:当归125g,乳香31g,白芷125g,没药31g,乌药125g,肉桂31g,小茴香125g,母丁香31g,木香125g,大茴香125g,香附子125g,基质3000g。
5,头痛膏功效:散寒祛风,温阳止痛。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
处方:细辛、白芷、川芎、生南星、蒿本、牙皂、生乳香、生没药、防风、羌活、蔓荆子、当归、甘草、冰片各30g,基质1600g。
6,益肝膏功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主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早期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肝区痛。
处方:桃仁100g,红花60g,三棱100g,莪术100g,枳实100g,夏枯草100g,阿魏60g,姜黄100g,丁香60g,细辛50g,青黛100g,甲珠60g,当归100g,蜈蚣10g,冰片20g,基质30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