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与城管之战博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8
“城管”与流动摊贩的矛盾冲突及解决研究城管与流动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难题,城管作为城市管理者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主体,对流动摊贩的经营行为进行管理和整治是其职责所在。
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和流动摊贩的生存压力,城管与流动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愈发凸显。
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实现城市管理与流动摊贩合理经营的平衡,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城管与流动摊贩的矛盾冲突症结分析1. 城市管理规划不健全:由于城市管理规划的滞后和不完善,导致了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流动摊贩,给城市管理与秩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流动摊贩生存压力大:由于城市发展不平衡,部分流动摊贩无法融入正规的就业或者创业群体,只能通过占道经营维持生计,而一些城管部门的严厉处罚又使得他们的生存环境更加困难。
3. 城管执法不规范:一些城管执法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甚至有的城管存在滥用职权、暴力执法等问题,导致与流动摊贩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4. 缺乏有效管理办法:目前,对于城管与流动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相关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导致了冲突难以有效化解。
以上这些状况使得城管与流动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对于城市管理和社会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城管与流动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目标与措施,努力化解这一问题。
主要包括:1. 建立健全的城市管理规划:通过健全的城市管理规划,合理划定流动摊贩的经营范围,减少乱摆摊现象,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具操作性和依据的规范。
2. 保障流动摊贩的生存权:对于一些在城市发展中无法融入正规就业的流动摊贩,应该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融入就业与创业,减少他们的生存压力。
3. 规范城管执法行为:对城管的执法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杜绝滥用职权、暴力执法等不正当行为,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2. 开展城市管理与流动摊贩的协商磋商: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与流动摊贩代表进行协商磋商,了解到流动摊贩的困难和需求,共同寻求解决之道。
城管执法与小贩的冲突对我国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的启示-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城管与小贩的街头冲突,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生活中极不和谐的典型场景之一,它所引发的社会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指责城管部门的“野蛮执法”。
虽然这样的指责是否公平值得商榷,但导致冲突的原因之一——城管部门由于权力过于集中,执法上存在一定的主管随意性,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城管与小贩的冲突中,小贩的暴力抗法也是常见的现象之一。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如何才能妥善的解决城管和小贩的冲突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热切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的角度对城管暴力执法和小贩暴力抗法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提出相应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暴力执法暴力抗法立法行政程序公开弱势群体作者简介:赵羚男,武汉大学法学院。
D631A1009-0592(2013)04-158-02一、近年来城管与小贩冲突的典型事例近年来。
城管与小贩的街头冲突,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生活中极不和谐的典型场景之一,它所引发的社会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指责城管部门的“野蛮执法”。
典型事件之一是2010年昆明城管小贩冲突事件,当时昆明市五华区城管部门在执法中与违法占道经营者发生纠纷,引发群众围观并发生冲突,导致10多人受伤,多辆汽车损坏。
现场部分围观人员不听从民警劝解,并袭击围攻城管队员、派出所民警及车辆,掀翻城管部门9辆汽车,其中3辆汽车被人点燃,因扑救及时,未酿成重大损失;4辆先期增援警车车窗被砸坏,1辆警车被掀翻。
期间,有9名城管工作人员受伤,4名公安民警被砸伤。
典型事件之二是兰州城管暴力执法,被群众殴打至当众下跪求饶!2009年06月7日下午三点左右,兰州市小西湖义务商场附近,兰州城管数十人统一着装统一行动,对附近摆卖水果小吃的小摊贩进行粗暴地驱赶抢砸,一些逃避不及的小贩为保护三轮车和水果不被抢走被城管粗暴殴打。
“城管”与流动摊贩的矛盾冲突及解决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流动摊贩问题越来越突出。
而这一问题的存在往往会与城管部门形成矛盾冲突。
本文将探讨“城管”与流动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提出一些解决研究。
城管与流动摊贩之间的矛盾主要源于流动摊贩的出现对城市管理秩序的影响。
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往往只关注城市的公共秩序和建设,而忽略了民生问题。
流动摊贩的出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管理的难题。
城管部门为了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往往会对流动摊贩进行清理和整顿,导致双方矛盾冲突的产生。
城管在执行管理任务时的执法方式和手段也是导致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城管人员可能会使用过激的手段和语言对待流动摊贩,甚至使用暴力手段进行驱赶。
这样的行为不仅使矛盾升级,还会引起公众的不满和抵制,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解决的研究。
政府应该加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为流动摊贩提供合理的经营空间和管理要求。
政府可以通过设置和保护流动摊贩集中经营区域,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来满足市民的需求。
政府也应该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加强执法力度,确保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城管部门应当提高执法水平和素质,切实遵守法律法规,在执行管理任务时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
城管人员应该注重与流动摊贩的沟通和协商,妥善处理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流动摊贩的扶持和理解。
流动摊贩作为城市中的一部分,他们的存在和发展是城市多元化和活力的体现。
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引导和支持,帮助流动摊贩规范经营、改善服务,实现与城市管理的良性互动和共生。
解决“城管”与流动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政府、城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法规制定、更好的管理和执法方式,以及社会对流动摊贩的支持和理解,才能实现城市管理和流动摊贩的和谐共存。
我们也应该正视流动摊贩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逐步推进解决研究的深入,为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经验和思路。
城管与流动商贩矛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城管与流动商贩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管理中的难题。
城市中的流动商贩以其灵活的销售方式和便捷的服务受到许多市民的欢迎,但与之相对立的是城管部门的管理与规范。
在一些城市中,城管与流动商贩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从矛盾的原因和对策两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城管与流动商贩之间的矛盾,并寻求化解之道。
一、矛盾的原因1.法律法规不健全城市管理涉及多个方面,而对于流动商贩的管理往往是模糊不清的。
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具体的规定,导致城市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缺乏依据,而流动商贩也往往可以利用这一漏洞避开管理。
2.城管执法不严格一些城市的城管部门执法不严格,对于违规行为处理不力。
这使得一些流动商贩可以逍遥法外,大肆经营,对城市管理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流动商贩管理困难流动商贩的数量众多,分散经营,管理难度大。
城市管理部门往往难以有效监管,导致一些流动商贩存在乱摆摊、占道经营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秩序。
4.流动商贩生存压力由于城市管理部门的管理,使得一些流动商贩难以找到适合的经营场所,唯有在街头巷尾摆摊,才能谋求一点生计。
这也是一些流动商贩不愿意接受城管管理的原因之一。
5.市民需求与便利性一些市民对于流动商贩的服务有着较高的需求,他们希望在自己的居住区附近能够方便地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而传统的市场和商超往往距离较远,这就导致了流动商贩的存在是为了服务市民的便利性。
二、对策研究1.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为了解决城管与流动商贩之间的矛盾,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明确流动商贩的经营范围和管理要求。
也要规范城市管理部门的执法行为,使其有法可依,严格执法,做到公平公正。
2.发展城市内部市场通过发展城市内部市场,提供适合的经营场所,为流动商贩提供合法的经营空间。
这样可以减少流动商贩在街头乱摆摊的现象,提高城市整体形象。
3.加强管理力度对于乱摆摊、占道经营等现象,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治,如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流动商贩的日常管理,做到有条不紊地管理。
一、案例背景“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而同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又极不平衡,因而,大量的各类人员涌入城市,并造成城市的扩张,是不可避免的。
” 清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一再提到“淘金梦”在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带有暴发欲望的“淘金行为”是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
中国的城管队伍,正是在这种城市化的背景下诞生的,自其产生之日起就肩负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和市容环境的职责。
流动商贩,一个古老的职业,曾经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现在却成为城市驱赶的对象。
城管队员与流动商贩为了各自的“饭碗”而博弈,现代都市版的“猫鼠游戏”由此上演。
一方为了生存需要在城市人流量大的繁华路段、居民社区等公共空间摆设临时摊点做生意,出售一些季节性商品、低层次日常消费品等;另一方为了维护市容市貌和公共交通秩序等公共利益,需要严格道具特定区域内的流动商贩。
在城市生活中,这些为了“活路”而流动的小商小贩大多是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这种社会身份使其获得了公众的心理同情。
城管制度自身存在着一定局限性,而城管队伍本身也鱼龙混杂,使得公众对城管和摊贩褒贬不一。
近年来,随着媒体对一系列城管“暴力执法”、摊贩“暴力抗法”事件的曝光后,公众舆论呈现一边倒得同情支持流动商贩、职责谩骂城管执法队员的倾向。
城市管理这项工作在公众眼中,似乎就是几个带大圆帽、穿制服的人,整天开着车在大街小巷乱砸乱收乱罚,而不是所谓的依法管理城市各项事务,保障城市正常良性发展,这样就背离了城市管理的初衷,也与建设和谐社会相悖。
二、案例内容案例一魏文华事件湖北天门市城管因填埋垃圾与村民发生冲突,恰巧路过的魏文华见状掏出手机拍摄,竟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50多名城管队员蜂拥而上,围殴五分钟致死魏文华。
事件后续延绵至今:先是魏家将灵堂设在市政府祭奠,要求严厉处理凶手。
当局迅速控制24名打人者,其中4人刑拘。
前日,天门城管局局长被免职,接受进一步调查。
矛盾与冲突作文商贩与城管篇段落一:
一大早,商贩们就在街边摆开阵势,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断。
可城管一来,气氛瞬间就变了。
商贩们心里咯噔一下,这生意还怎
么做啊?
段落二:
老张看着那些货物,心里那个愁啊。
城管一来,他就得忙着收摊,一天的生意可能就这么黄了。
他试着跟城管好好说,可人家根
本就不听,那脸一板,跟铁面无私似的。
段落三:
城管小李啊,心里也挺不是滋味。
他知道商贩们不容易,但为
了城市的秩序,他也不能手软。
他试着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可怎
么都不行,真是头疼。
段落四:
突然,小王和城管小王吵起来了,那声音大得,整条街都听得见。
周围的人纷纷围过来看热闹,有的支持商贩,有的觉得城管没错。
整个街头乱成了一锅粥。
段落五:
吵完了,大家各自散去。
但商贩和城管之间的那道坎儿,似乎更难跨越了。
商贩们还是每天摆摊,但心里多了个防备;城管们还是巡逻,但脚步里多了些沉重。
这日子,啥时候才能好起来啊?。
从“城管与小商贩”冲突浅析城管执法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演进,城市人口剧增的今天,城管执法机构在城市美化方面做出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城管人员这个被人们熟知的执法者在其中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流动小商贩这种经营模式严重影响着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形象,城市执法者与小商贩之间的矛盾冲突常常导致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
通过“城管与小商贩”冲突映射城管执法部门与执法相对人的矛盾,进而探讨城管执法的现实困境与其根源,并从中寻求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管执法、矛盾冲突、现实困境、对策一:城管与小商贩:《印度媒体》认为城管的主要任务就是驱赶街头无照商贩,以及检查各类许可证①。
如今常见的城管,是指综合执法权改革下产生的城市管理领域的综合执法部门,其名称以及组织也因地而异。
有的地方叫综合执法局,有的地方称为城管监察支队。
小商贩指的是: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欠缺一定的职业技能,又无支付高昂固定商铺的能力,故只能从事诸如摆地摊、卖杂货、擦皮鞋、用小推车买早点等技术含量很低的职业,也没有工商营业执照的人。
2009年5月16日,沈阳小贩夏俊峰刺死城管两名,重伤一人;2012年1月9日,广州城管殴打刘武秀夫妇,致受害人左手无名指骨折;2013年7月17日,湖南莲塘村瓜农两口子卖西瓜,丈夫被临武城管暴力执法打死。
等等一系列事件都活生生地证明了“城管与小商贩”冲突的不断升温。
与小商贩“打交道”成为城管的“家常便饭”,躲避城管的追赶似乎也变成小商贩的本能反应。
应当注意的是。
城管与小商贩的问题仅是城管执法部门与执法相对人问题的冰山一角,但它也反应出城管执法的现实困境。
二:城管执法的困境及其原因:城管执法,起源于1996年10月1日生效的《行政处罚法》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
它把原来分属于环保、环卫、规划、工商等职能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分割出来,以履行城市管理中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职责,完全对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维护城市管理秩序的任务②。
城管与小贩的作文《城管与小贩的那些事儿》在咱这大街小巷啊,经常能看到城管和小贩之间的故事。
就说有一次吧,我亲眼目睹了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追逐战”。
那天,我正在路边闲逛呢,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嘈杂声。
扭头一看,嘿,原来是城管来了,那些小贩们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赶紧收拾起自己的摊子准备开溜。
其中有个卖水果的大叔,动作稍微慢了点,城管的车子已经到他跟前了。
只见那城管大哥从车上下来,一脸严肃地对大叔说:“赶紧收了啊,这儿不能摆摊。
”大叔呢,陪着笑脸说:“马上就走,马上就走。
”可这城管大哥也是个较真的主儿,就站在那儿看着大叔收摊。
大叔手忙脚乱地把水果往车上搬,可能是太着急了,一个不小心,几个苹果咕噜噜地滚到了地上。
大叔赶紧弯腰去捡,结果起身的时候太猛了,脑袋一下子撞到了城管大哥的下巴。
这一下可把城管大哥给撞懵了,捂着下巴直咧嘴。
大叔也傻眼了,结结巴巴地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
”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城管大哥缓了缓,无奈地说:“你这大叔,咋这么不小心呢。
”大叔一边点头哈腰地道歉,一边加快了收摊的速度。
等大叔终于收好摊子,骑上三轮车准备走的时候,城管大哥还不忘叮嘱一句:“下次可别在这儿摆了啊。
”大叔连连点头,然后就蹬着车子飞快地跑了。
这场小小的“闹剧”结束后,我不禁感慨,城管和小贩之间的关系还真是微妙啊。
他们一个要维护城市的秩序,一个要为了生计奔波,有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但其实大家也都不容易,要是能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也许这样的场景就会少很多呢。
就像这次的大叔和城管大哥,虽然一开始有点不愉快,但最后也算是和平解决了。
希望以后咱这街头巷尾,能多一些和谐,少一些纷争吧。
哎呀,这就是我看到的城管与小贩的故事啦!。
“小贩与城管之战”博弈李彩凤摘要随着路边小摊小贩与城管之间的矛盾升级,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热议,解决这一难题也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的努力。
而博弈论是主要研究对策行为的最有力武器和有效工具。
本文采用博弈论的方法是对小贩与城管之间的问题进行博弈分析。
关键词小贩城管博弈论分析一、引言近几年,城管与路边小贩的矛盾日益加大,而且不断升级,夏俊峰案是近年来城管与小贩大战中一个非常极端的案例。
这主要是很多城市实行了无摊贩的城市政策,来保证市容市貌,而这又与中国长久以来形成的小商品流动贩卖模式冲突,形成了两股水火不容的交接。
中国的城管队伍,正是在中国现代城市化的背景下诞生的,自其产生之日起就肩负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和市容环境的职责。
流动商贩,一个古老的职业,曾经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现在却成为城市驱赶的对象。
城管队员与流动商贩为了各自的“饭碗”而博弈,现代都市版的“猫鼠游戏”由此上演。
其实这就涉及到博弈论,在这里称为“小贩与城管之战”博弈。
二、博弈论概述1.博弈论定义及博弈的基本要素博弈论(Game Theory)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在经济管理学上博奕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
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包含四项要素:博弈的参加者;策略空间;进行博弈的次序;博弈方的得益。
一旦确定了以上四要素,一个博弈也就随之确定了。
2.博弈论的发展及应用1944年V on Neumann和Morgensterm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系统的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20世纪50年代是博弈论研究、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一些重要的博弈论的概念就是在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如“纳什均衡”等。
近几十年来,博弈论的应用研究迅速发展,有人将这种发展趋势与100多年前的“边际革命”相比拟,惊呼“博弈论革命”己经来临。
1994年Nash、Selten、Harsanyi 三位“博弈论”巨匠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更使博弈论作为重要的经济学科分支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最具权威的肯定。
现在博弈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经济学科的接受和运用,几乎贯穿了整个微观经济学,并且己扩展到宏观经济学及产业组织理论,在环境、劳动、福利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大有“吞噬”整个西方现代经济理论的趋势。
博弈论的应用范围不仅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外交、国际关系、公共选择,还有犯罪学等等[1]。
三、小贩与城管之战博弈分析在小贩与城管的博弈中,两个发生纠纷的群体都有两个选择,分别是小贩(继续摆摊,停止摆摊),城管(执法不力,效果显著)。
如果小贩为了自身利益选择继续摆摊,可以赚取生活的经费维持自身的生活,另外还有对周边居民生活的便利。
但同时带来的是城管部门执法不力,损害了市容市貌,影响招商环境,并且使得道路拥挤不堪,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影响。
如果城管执法效果显著,清除了小商小贩占道问题,小贩的生活没有了保证,社会的底线没有兜住,极易引发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
根据以上分析,各种策略组合利益矩阵如图:摆摊不摆摊A(小贩)\B(城管)执法-2,-2 -1,0不执法0,-1 0,0如上图所示,对于结果(A,A)来说,小贩不管政策继续占道摆摊,而城管又蛮力执法,就只能是与斗鸡博弈一样,两只公鸡面对面争斗,继续斗下去,两败俱伤。
这与现在一系列城管“暴力执法”、摊贩“暴力抗法”事件是不谋而合的。
对于(B,B)来说,既然矛盾已经产生,因果关系成立,所以小贩不摆摊,城管不执法是不成立的。
如果小贩与城管为了自己的“饭碗”单方面摆摊或执法,采取不顾其他的政策,单方面利益最大化,这就进入了“纳什均衡”状态,这个博弈中有两个纳什均衡:(不摆摊,执法)和(摆摊,不执法)。
就是说,一方的利益得到保证,而另一方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这都会使社会失衡,所以两者之间的博弈不断再继续。
一旦博弈陷入到重复的境地,合作也就到来。
在合作的过程中,博弈个双方达成的协议虽然未必是均等的,但应该是各方面都能接受的。
建立和谐的社会,需要从根本上制度上解决问题,而制度的完善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在各方都能接受的共赢基础上,图过不能保证双方共赢,必然得不到其他方面的支持,那必然是不稳定的。
不和谐的,甚至导致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所以问题的解决就是合作博弈。
非合作博弈则强调个人理性和个人最优决策,合作博弈强调集体理性、效率、公正和公平[2]。
古语有云,世事如棋。
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
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出棋”招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
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合作博弈就是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达到合作的利益。
市民要行路,需要取缔占道小贩,市民要购物,希望保留小贩;小贩要生存,需要经营场地,城管为了满足多数人的行路需求,需要限制小贩占道经营,谁也不能简单地说生存权大于行路权,因为行路权也是一种生存的需要。
各种需求交织在一起,并非一个简单的取缔或放开就能解决的,需要运用服务和限制的综合手段,满足各方基本需求,限制各方非份需求,方可解开这个死疙瘩。
针对小贩与城管之间的矛盾,要将决策主体小贩与城管之间的利益进行均衡考虑,让两者都能够接受,寻找双方的平衡点,把管理和服务置于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在城市管理、规划、建设、服务各环节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政府应完善商业网点。
有需求才有市场,小贩的流动摊位的诞生源于市民的生活需求。
按照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居住区500米内应有一处商业网点供居民日常采购,这实际是让市民步行10来分钟就可以采购到日常生活用品,形成10分钟生活圈。
除了一批标准化、永久性大中型农副产品综合市场,达到满足市民生活的各类需要。
在城区主次干道两侧门店内,应建设一批瓜果蔬菜小超市,主要用于小贩和进城农民销售产品使用,像连锁店一样,统一门头标识,统一内部设施,统一纳入工商、卫生监管,满足市民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
为了减轻小贩和进城农民房租负担,可由城市政府对房租进行补贴,吸引小贩和进城农民让开道路,进入门店经营。
或者是在城市的一些次干道、支路、街巷适当位置,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不污染环境、不损坏城市设施的情况下,设置一批规范的便民点,由城管监督管理,不收取道路占用费和摊位费,方便小贩经营,方便市民顺路采购。
有了完善的商业网点,让小贩和进城农民能够保障生活,维护他们的切实利益,让市民方方便便地就近采购,这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小贩要改进经营方式。
这些年,城管与小贩屡屡冲突,除了城管自身存在问题外,小贩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往往不顾公共利益,不讲究环境卫生,有小贩的地方往往伴随着脏乱现象,影响他人正常生活。
有的进城农民在销售产品时,不带卫生保洁用品,车辆随停随卖,随地乱扔垃圾,有的虽将垃圾装袋上车,出城时又扔在路边等等,这些行为容易造成脏乱现象,不利于公众健康,也不利于小贩自身长期经营。
小贩应从中吸取教训,从长计议做好自己的生意。
要学会文明经营,遵守城市的管理规定,自我约束,到指定地点,按照有关规范进行经营。
只要小贩改进经营方式,能到指定位置经营,经营场地周围干净整洁。
三、城管要文明规范执法。
这些年,城管在执法中容易惹事,主要原因在于执法不规范,要么粗暴执法,要么不作为,正是这两种偏面执法行为,才使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公共决策的主要目标有“货币财富、权力、地位、荣誉、公正、稳定以及秩序等”[3]。
公正、效率、稳以及秩序都是政府追求的目标。
但是它们并不是处于同一位置,而是具有一定的序列,公正优先于其他目标,是公共决策的首要目标。
城管既要有作为,又不能乱作为,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素质,实行文明规范执法。
一旦进入强制执行阶段,一定要重证据、重程序,处处体现规范执法,只要规范了,“堵”的有力,执法严格,不当无用城管,群众一定支持。
文明规范执法是最有力的执法,也是最有利的执法,是城管走出两难境地,化解与小贩冲突的有效方法。
四、市民要增强城市意识。
市民也参与了小贩与城管的这场博弈中,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一方面他们享受着小贩带来的物质便利与了低廉的价格,指责城管太不人性化;另一方面又受到小贩占道带来的交通不便和喧嚣,指责城管不作为。
实际上,城市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便,这就是城市生活的特点。
要想让不便最小化,我们的市民要有城市意识,仅仅从个人需要出发考虑问题,事事都会不满意,最终导致城市道脏、乱、差比比皆是,人居环境不堪入目,市民自己的健康得不到保障,最终受害的还是市民自己。
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均衡问题,在这场小贩与城管之战的博弈中,只要能够对照上述措施加以实行,均衡双方利益,为这场战争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1]罗杰A.麦凯恩.博弈论—战略分析入门[M].原毅军,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张维迎.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6.[3] [英]肯·宾默尔.博弈论与社会契约—公平博弈[M].王小卫、钱勇,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