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篮球《持球、侧身跑、变向跑、滑步》教案

篮球《持球、侧身跑、变向跑、滑步》教案

篮球《持球、侧身跑、变向跑、滑步》教案
篮球《持球、侧身跑、变向跑、滑步》教案

《持球、侧身跑、变向跑、滑步》教案

教师:班级:人数:人课次:时间:第周

图3

要求:充分活关节。

完整版篮球校本课程教材

二0一二年八月 目录 前言 (3) 第章篮球运动概述 (4) 第二章中学篮球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6) 第一节传接球 (6) 第二节运球 (8) 第三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11) 第四节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13) 第五节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 (15) 第三章篮球战术 (16) 第四章篮球主要规则 (21) 篮球动作评价标准 (22) 学生自我评价表 (23)

前言 一、说明 本教材是结合我校“开发拓展型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我校学生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和遵照有关规定,充分考虑本课程的特点而制定的。 (一)本教材适用对象为本校中学各年级学生。本课程为拓展型课,属考查课程,总学时18学时,共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 (二)本教材为试行,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加以补充、修订、完善。 二、教学任务 (一)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我校教学计划的规定,认真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篮球游戏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猛顽强的优良品质和思想作风。 (二)掌握篮球游戏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发展学生身体及智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游戏方法。 (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创编篮球游戏和组织进行教学的能力;具有指导进行身体缎练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 (一)教学时数 本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18学时。 (二)各类教学内容的时数与比重 时数与比重容教学内时数比重 篮球裁判知识游戏化:理论11.11%2(1) 把裁判手势编成操部分裁判知识编成诗歌或顺口溜(2) 双手胸前传接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能33.33%6原地或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部分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传接球接行进间低手投篮─全场三对三教学比赛传接配合——半场控制球实践44.44%8二攻一配合──全场二打一部分半场人盯人防守──半场五对五比赛11.11%2考核其它.合计18100% 篮球运动概述第一章 一、篮球运动的概念 篮球是中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篮球运动作为一个竞技运动项目,是以投篮为中心,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球类项目。 篮球运动是一项趣味性较高的运动,教师要保护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教学中

小学小篮球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小学小篮球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一、课程名称:小篮球 二、授课时间:一学年 三、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 四、课程目标: 1、1—2年级主要通过游戏活动,在动中玩,在玩中学,发现与认识成功的学习方法,从中得到乐趣。 2、3—4年级以球性学习为兴趣,原地运球为基础,行进间运球为掌握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来提高学生对控球能力。 3、5—6年级学生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中学习,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单、双手投篮,多点三步上篮以及教学比赛,攻防战术学习等。 五、课程内容: 一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直线运球、篮球游戏。 二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往返运球、八字运球、篮球游戏 三年级:后撤步运球、运球接力、投篮比赛、直线运急停跳起、胸前传接球。 四年级:变方向运球、跑动传接球、双手胸前投篮。 五年级:跑步传接球上篮、攻防练习、三步上篮。 六年级:多点上篮与投篮、区域攻防练习。 六、课程理念 小篮球是一项集体竞技、健身、娱乐和益智为一体的集体性运动项目,集体运动的对抗性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活动游戏性和观赏的娱乐性以及各种传媒的效应,都是吸引小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重要因素,使得篮球成为小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也使得小篮球成为小学生最热门的教学内容。 “小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开展,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小篮球是我市“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点项目;篮球也是我市传统项目,为此我们为了继承我市

的优良传统,将篮球项目推广普及到全市中小学生,其次体育课程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体育学科纳入中考),深受家长和学生喜欢。因此小篮球为校本教材,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健康锻炼和身心健康服务。 七、课程实施: (一)实施形式: 1、课时安排:每周1—2课时,可以得用课外时间为课时。 2、组织形式:采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合班活动或跨班级活动。 3、活动地点:校内外相结合。 4、活动准备: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宣传开发小篮球课本课程的重大意义。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计划及有关措施。 5、成果展示:在校内开展各种比赛及展示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的方法开展篮球友谊赛。 (二)实施办法: 1、坚持以发展学生兴趣入手、坚持从提高学生技术技能为本。 2、坚持每节课安排球性练习,各种运球练习。 3、教师对技术教学、动作要规范。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及提高学生篮球技术教学相结合。 5、明确考查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促进学习。 6、实行1人一球或2人一球,提高练习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7、坚持每周一次全校性篮球练习活动。 8、实行每年一次阳光体育展示活动,为创造校园篮球文化增添色彩。 八、课程评价: 期末测试及评价标准: 1、低年级考核项目:一分钟原地拍球,一分钟双方交替拍球或20米行进间运球往返。 2、中年级考核项目:行进间运球、运球上篮。

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由于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的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9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由于每次投篮命中后都需要将球从篮筐内捞出太麻烦,于是人们将篮网底部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共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得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天的伊朗),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3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的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的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但那时的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秒(后改为24秒)和干扰球规则。 20世纪60年代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动了世界篮坛。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

小学校本《篮球》课程教材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校本《篮球》课程教材 1小学校本教材篮球 2 前言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吐火如荼,大家对课程的整合各有自己的思路。 课程资源校本化是目前的一个趋势,但小学体育学科校本课程资源太少。 篮球作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在经开区普及越来越广,但学校教学、训练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适合小学生的篮球教材。 随着教材校本化的趋势,我们着力打造自己的学校体育特色。 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目光确定适合我校发展的运动项目,吸引学生的参与。 我们力图把学生从网吧吸引出来,用运动代替网络游戏。 让学生重新走向操场,走向自然。 在此应该特别感谢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支持,感谢共同努力的同事们,还要感谢那些为这项运动付出的可爱的学生。 3 目录一、前言二、正文(一)篮球运动的发展史 1、篮球的发明者。 2、场地和简单的比赛规则。 3、目前经开区篮球赛事。 (二)运球 1、基本持球姿势。 2、原地低运球。 3、原地高运球。 1 / 18

(三)传接球 1、原地胸前传接球。 2、各种方式的传接球(四)行进间运球 1、行进间高运球。 2、运球体前变向。 3、运球转身。 4、背后运球。 5、胯下运球。 (五)投篮 41、原地投篮。 2、行进间低手上篮。 3、行进间高手上篮。 4、急停跳投。 (六)联防和人盯人防守。 (七)篮球进攻战术。 后记 5 第一课篮球运动的发展史知识窗篮球是 1891 年由美国体育教师 J. 奈史密斯博士创造的。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 13 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 3 次犯规判负 1 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 15 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 1893 年定为每队上场 5 人。 1904 年在第 3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 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

篮球校本课程总结

篮球校本课程总结 一、目的及意义 篮球是极具竞争性、对抗性,也具有极高的锻炼和健身价值,以及欣赏和审美价值的运动项目。中小学生学习篮球与参加篮球活动,是为了掌握一定的基本技术技能、基本战术、简单配合与比赛方法;更是为了通过身体练习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体能和智能等多方面的能力,以达到健身健康的目的。参加篮球活动,能在奔跑、跳跃的过程中,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等素质;能在复杂多变的赛场上,提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在激烈对抗的环境里,磨炼意志,发展个性和智能;能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品质;能在观赏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标准》并未对教学内容作具体的规定,因而篮球教学的组织、选编与开发,就成为篮球课程开发与教学前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适应对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与开发的新要求,更是为了满足小学生对参与篮球运动的期盼和学练的需求,力图从竞技篮球运动项目作为小学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选编,以及教材化开发入手,着重探索与研究适合小学不同水平段学生学练水平和学生学习需求 的篮球教学内容结构,开发和创编适宜小学生活动与篮球技能运用的篮球球内容、篮球游戏,探讨不同水平段适切的篮球教与学的方法。这些研究将对于新课程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落实与重构,对于拓展与丰富新时期小学篮球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内容的形式 在实施的过程中,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思路和方向,落实目标,形成操作方案;进行网络互动和统一学习培训,做好校本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其次是通过分析各类课标教材,筛选篮球各水平段的教学内容;收集整理、选编班级校本课内容,最后是设计教学计划,设计课时。高年级基本上掌握运球、传球的技能,进行一些稍微复杂的运动技术,小测试、评比等形式锻炼学生意志和体能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苦和累的精神。 每个周上一节校本课程,针对不同的学生,分提出不同要求和方法,进行分别的练习,同时也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有没有进步,并谈一谈你的体会,和同伴交流经验。在不同组内进行比赛,通过比赛,可以看到自己动作还需要哪个地方改进,再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再比一比,有没有提高。在提高这个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快乐。由不懂到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练习,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所不同的进步,也体验到不同的感受,也掌握到动作的方法和规律。虽然有所提高了,还需要加强努力学习,那么教师在今后教学的方法上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

篮球起源与发展教案

篮球起源与发展教案 教学设计表 学科:体育授课年级:初一学校:前郭县重新中学教师姓名:徐志波 章节名称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计划学时 1 本课是一节具有欣赏性学习意义的体育与健康结合的篮球基础知识 学习内容分析课,主要讲述篮球的起源、特点与价值,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篮球的发展 趋势。本节课的幻灯片背景多数用书上的插图,便于学生接受。 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非常喜爱篮球运动,可以说对于篮球活动有所熟 悉,但是真正涉及到篮球基础知识和技术战术等具体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知学习者分析识,那就是一片空白,简单的说他们就是为了玩而玩,并没有过多的去深入探究。 知识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以及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2.欣赏篮球及体育运动美的神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篮 球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应用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篮球这项运动的热 教学目标情。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德育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篮球运动的起源,特点与价值,发展趋势的学习,从深 层次上认识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并深刻认识体育运动中其它项目的内在 联系,学会和增强欣赏美的能力,增强对体育以及篮球运动深入学习能

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爱国主义 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篮球基础知识发展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教学重点 解决措施:通过师生有效互动和借助媒体资源动画演示完成教学目标的达及解决措施成。 教学重点:对篮球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教学难点 及解决措施:通过师生有效互动和借助媒体资源动画演示来促成问题解决. 解决措施 本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分为六部分: 1、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观赏来 进行。 2、篮球运动的特点与价值。以生活中实例:通过篮球运动对集体生 活和个人身体健康,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来阐述,点燃学生的运动兴教学设计思路 趣,引起思考,激发实践。 3、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将问题逐步深化,引领学生进 一步走进篮球运动。 4、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通过大家耳熟能详的姚明做铺垫来引 领广大同学将目光投聚在我国的篮球运动上。 5、三分球、篮球技术动作分类、篮球图例基础知识简介,拓展知识 领域。 6、运动中精美图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体育运动 的热爱,激发积极投入体育锻炼的热情。 7、课堂小结,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动精美图片的欣赏,让学生

《篮球运动简介》教案设计

《篮球运动简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和简单的发展史。 2、通过对篮球运动的场地设施以及规则的讲解,使学生对篮球运动更进一步的理解。 德育目标: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与篮球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篮球运动的起源和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对篮球运动主要规则的理解及其运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利用NBA一段精彩图片导入课题) 二、篮球的起源与发展 1、讲述篮球的起源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普林菲尔德(旧译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发明的。 2、篮球运动的发展史 (1)世界篮球史 A、1981年12月篮球起源与美国,由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

B、1904年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 C、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D、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女子篮球项目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2)篮球在中国的发展 A、1895年篮球运动传入我国天津。在我国篮球的发展史上,董守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远涉重洋到篮球运动的发源地——美国马萨诸塞州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深造。 B、1936年,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运会。 C、中国男篮多次称雄亚洲,曾进入奥运8强,女篮曾进入奥运4强。 3、篮球的发展趋势:高、快、全、准 三、场地与设备(教师结合课件进行讲解) 1、标准篮球场地及尺寸 2、基本篮球设备 (1)介绍篮板:横宽1.8M,竖高1.05M (2)介绍篮圈及篮网:篮圈内径45CM,篮网长40CM (3)介绍篮架:篮球架包括:篮板、篮圈、篮网、支撑构架及包扎物组成。

最新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地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地。当时,由于在寒冷地冬季,人们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地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地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地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地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9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地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由于每次投篮命中后都需要将球从篮筐内捞出太麻烦,于是人们将篮网底部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地篮板和球篮。 最初地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地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地原始规则,目地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地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地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地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地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地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地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地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共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得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天地伊朗),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3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地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地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地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地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地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地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米以上地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地优势,掌握了比赛地主动权。但那时地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秒(后改为24秒)和干扰球规则。 20世纪60年代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地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地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

小学篮球课优秀教案

小学篮球整体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知道一些简单的篮球规则。 2、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发展跑、运、传、接、投等基本动作技能。 3、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要点: 熟悉篮球的基本动作技能,弘扬个性。 教法学法: 一了解起源,知道一些简单规则。学习基本站立、移动的方法。体育常识:篮球重点:知道篮球运动的起源,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难点: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现代教学技 术法;情景教学法;裁判法;直观法。思考法;动作模仿法;观察法;分析、讨论、提高。 二移动、持球的方法,发展协调性和控制球的能力。原地行进间运球。游戏:活动篮 筐重点:臂带手腕、指按。难点:手和脚的协作配合。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比较、分析、练习、提点。 三初步掌握原地传、接球的方法。单手肩上投篮基本动作技能。单手肩上投篮游戏: 活动篮筐重点:手腕前屈,手法正确。难点:脚蹬、臂伸腕外翻,上、下肢协调。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投篮练习,体会投篮要领。徒手练习,以一球模仿投篮,体 会用力顺序。 四进一步掌握综合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快乐篮球—争当小姚明重点:熟悉篮球的 基本技能,弘扬个性。难点:各种活动的科学创想。教师引领、师生互动、引导体验、 创想练习。发表看法,互观、互帮、互学、评价。

阶段教学内容: 水平一:( 1-2 年级) 学习领域一:运动技能 学习领域二:身体健康 1、柔韧性学习 2、灵敏性学习 3、速度学习 学习领域三:心理健康 学习领域四:理论知识学习 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能力 水平二:( 3-4 年级) 学习领域一:运动技能 (一)技术基础学习 (二)基本技术训练 学习领域二:身体健康 学习领域三:心理健康 学习领域四:理论知识学习 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能力 水平三:( 5-6 年级) 学习领域一:运动技能 (一)技术基础学习 (二)基本技术训练 学习领域二:身体健康 学习领域三:心理健康 学习领域四:理论知识学习 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能力

篮球校本课程教案

篮球校本课程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发展学生的主题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落实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实处。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本课的教学内容《篮球:行进间运球接单手低手投篮游戏:障碍跑》选自高中第一册。由于篮球是中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而且中考体育加试也有行进间运球上篮项目,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学生的参与程度比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鼓本课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让水平较好的学生多进行教学比赛,而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有步骤地学习;最后安排障碍跑游戏,利用几个简单的道具让学生自编游戏方法,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在游戏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平阳三中一年级的男生。据了解该年纪的学生学习热情高、组织纪律较好,认知能力也较强,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能力、敢于挑战困难、参与竞争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行进间运球接单手低手投篮 重点:跨第一步的同时拿球、速度快慢与手举球高低和投篮力量之间的调整 难点:空中动作舒展、命中率高 2、障碍跑游戏 重点: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 难点:快速地完成全程 五、教法、学法指导 1、教法:遵循篮球教学规律、运动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球性练习、运球报数游戏入手,然后进行基本技 术动作的练习,再开始分层次教学,让水平好的学生自主练习,并在教学比赛中合理运用技术动作,基础薄弱的同学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练习;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插入了讲解示范、启发提示等教学方法。 2、学练法:自主学习法、分层次练习法、教学比赛法,合作探究法等。 3、 体育实践课教案教师:赵辉亮 教学1、篮球:行进间运球接单手低手投篮2、游戏:障碍跑

篮球的起源与发展讲稿

一 篮球运动的诞生远比田径、足球、体操、橄榄球等项目要晚,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然而,由于它具有对抗激烈、复杂多变、极强的观赏性和参与价值吸引成千上万的爱好者,如今已成为世界体坛最重要的竞赛项目之一。 二 男篮第8,女篮第四 小组赛 西班牙67-64 胜 美国63-108 负 新西兰80-63 胜 马里69-48 胜 捷克79-63 胜 半决赛 澳大利亚70-86 负 铜牌争夺战 俄罗斯81-94 负 三 78岁 奈史密斯是加拿大人,先在大学攻读牧师学准备作牧师,但读了三年却发现根本不适合,他的兴趣是体育,但是麦克吉尔大学并没有这一科系,因此忍耐到毕业,然后到了美国麻省马萨诸塞州春田(又译斯普林菲尔德)的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谋得一个体育指导员的职位。詹姆斯·奈史密斯在春田学院)担任该校的体育教师,同时也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美式橄榄球教练。 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也直译作春田市),在州中部桑加蒙河畔。人口10.2万(1984),大市区18.7万(1980)。1818年始建居民点,1837年成州首府。 四 1、为改变足球、棒球受季节气候影响的局限,需要一种不受环境气候影响而能在室内随时进行的体育活动。 2、可以消除人们对当时体育活动因粗野行为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新的竞技运动必须是文明的,严禁粗野的。而且不同年龄性别的人都能参加的运动,尤其是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参加的运动。 3、该校所在地是一个盛产蜜桃的地方。当地的小孩子投桃子投的特别准。经常几个小孩比谁桃子投的更准。麻省的冬天在十一月就开始下雪,室外运动不得不停止,但当时的室内运动只有体操与器械操,学员们觉的无聊而无精打采。 有一天奈史密斯在散步看见工人在搬运桃子,这是引起奈史密斯创编篮球的启发意

篮球起源与发展

篮球起源与发展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由于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的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9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由于每次投篮命中后都需要将球从篮筐内捞出太麻烦,于是人们将篮网底部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共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得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天的伊朗),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3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的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的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但那时的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秒(后改为24秒)和干扰球规则。 20世纪60年代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动了世界篮坛。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人为主”、“以区域为主”的观念,而是“以球为主”,使防守具有集体性、积极性、攻击性和破坏性。 20世纪70年代世界强队的身高增长到惊人的程度,参加第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队员,身高2米以上的多达48人。前苏联队平均身高2.02米,前南斯拉夫队平均身高1.99米,美国队平均身高1.98米。这些高大队员既有高度,又有速度,能里能外,技术全面,充分体现了“大个队员小个化”的特点。快攻成为各队进攻中首先采用的锐利武器。高空优势体现在篮下的争夺,篮板球的争抢在篮圈水平面之上,投篮技术中出现了空中换手投篮,各种单、双手扣篮。高超的技巧表现在传球、运球动作熟练,运用自如。投篮命中率高达50%以上,比分迅速提高,在第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全部59场比赛中,有30场比赛获胜的一方得分超过100分。

篮球理论课备课备课教案

篮球理论课教案 (篮球运动概述与技战术简述) 一.篮球运动概述: 第一节: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篮球运动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干部训练学校,在加拿大出生的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1891年发明的。他受启发于当地青年摘桃仍入桃筐的活动性游戏,即在一块场地的两端设置两个竹制桃筐,展开投篮比赛,这是篮球运动的雏形。 现代篮球运动的演进: 包括有5个阶段: 1.初创试行阶段:1892年,奈.史密斯将比赛场地按照进攻方向分为后场、前场、中场。同时明确了比赛的要求,不久又提出了13条简明而必须严格执行的比赛规则。 2.完善、推广时期: 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的日内瓦由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士、意大利、希腊、拉托维亚、捷克斯洛伐克、阿根廷等欧美8国的代表酝酿组织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会上以美国大学生篮球竞赛规则为基础,初步制定了国际统一的竞赛规则13条。规定比赛人数为5人;场地上增加了进攻限制区,进攻投篮时,若对手犯规,则投中加罚一次,未中加罚2次;竞赛时间该为20分钟一节共赛两节等。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篮球运动被列为男子正式比赛项目,现代篮球从此登上国际竞技舞台。 3.普及、发展时期: 20世纪50—60年代篮球运动员的高度开始成为现代篮球竞赛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进攻、防守技术和战术有了明显提高。 4.全面提高时期: 1976年第21届奥运会篮球赛中,女子篮球正式列为奥运会竞赛项目。80年代中期,篮球竞赛规则对进攻时间、犯规罚则做了修正,并规定了远投区,增加了3分球的规定。 5.创新、攀登时期: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纳举行的第25届奥运会上,以美国“梦之队”中的乔丹、约翰逊等为代表的现代篮球技巧表演,把这项运动技艺表现的更加充实完善,战术打法更为简练实用。 第二节: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

初级中学篮球校本课程

初级中学篮球校本课程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篮球运动概述 (4) 第二章中学篮球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6) 第一节传接球 (6) 第二节运球 (8) 第三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11) 第四节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13) 第五节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 (15)

第三章篮球战术 (16) 第四章篮球主要规则 (21) 篮球动作评价标准 (22) 学生自我评价表 (23) 前言 一、说明 本教材是结合我校“开发拓展型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我校学生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和遵照有关规定,充分考虑本课程的特点而制定的。 (一)本教材适用对象为本校各年级学生。本课程为拓展型课,属考查课程,总学时36学时,共进行一个学年的教学。 (二)本教材为试行,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加以补充、修订、完善。

二、教学任务 (一)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我校教学计划的规定,认真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篮球游戏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猛顽强的优良品质和思想作风。 (二)掌握篮球游戏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发展学生身体及智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游戏方法。 (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创编篮球游戏和组织进行教学的能力;具有指导进行身体缎练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 (一)教学时数 本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36学时。 (二)各类教学内容的时数与比重:

第一章篮球运动概述

学校篮球校本课程教材

初高中篮球校本课程教材 课程类型 资料来源文献参考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1课时/周36课时 目录校本教材 一、初高中篮球教材概述 (一) 篮球运动的概念 (二) 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三) 篮球运动的教学功能 二、初中篮球教学的目标、内容与要求 (一) 教学目标 (二) 教学内容 (三) 教学要求 三、初中高中篮球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一) 双手胸前传接球──传球抢球游戏 1.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游戏 2.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要点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4.教法建议 (二)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三传二抢投篮游戏 1.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游戏 2.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要点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4.教法建议 (三) 传切配合──半场控制球游戏 1.传切配合的游戏 2.传切配合要点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4.教法建议 (四)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运球抢球游戏 1.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游戏 2.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要点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4.教学建议 (五) 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运球投篮比赛 1.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游戏 2.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要点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4.教学建议 (六) 二攻一配合──全场二打一游戏 1.二攻一配合的游戏

2.二攻一配合要点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4.教学建议 (七) 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五点跳投比赛 1.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的游戏 2.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要点 3.游戏要点 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5.教学建议 (八) 传接球接行进间低手投篮──全场三对三教学比赛 1.传接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游戏 2.传接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动作要点 3.游戏要点 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5.教学建议 (九) 半场人盯人防守──半场五对五比赛 1.半场人盯人防守方法 (略) 2.半场人盯人防守配合要点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4.教学建议 四: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五、篮球教与学的评价 (一) 篮球动作评价标准 (二) 学生自我评价表 (三) 教师评价的注意事项

篮球校本课程

篮球校本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主讲教师: 何宇坚 2、教学材料: 篮球技能及篮球裁判 3、课程类型: 运动实践 4、授课时间: 第一学期 5、授课对象: 七年级段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学习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篮球裁判 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对篮球运动的认识; 2、技能目标: 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篮球技能水平;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参与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 生勇敢拼搏、顽强竞争、团结协作、公平认真的优良品质;三课程内容 1、理论基础知识 (1)、篮球比赛的技战术 (2)、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 2、身体素质部分 主要从“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协调”五大方面进行采取不同方法结合到篮球学习中练习; 3、技术技能部分

(1)、球性、球感练习 (2)、步法练习 (3)、运球:体前变向、转身运球、胯下运球等; (4)、传球:行进间传接球、击地传球、高吊球、长传球等; (5)、投篮:原地跳投、行进间急停跳投、接球转身跳投、篮下 勾手投篮、篮下反手上篮等; (6)、进攻与防守:快攻、阵地进攻、人盯人、联防; (7)、简单的战术配合:挡拆、掩护、传切、突分等; (8)、简单的篮球比赛规则 4、心理练习 (1)、动机训练 (2)、认知训练 (3)、感知训练 (4)、表象训练 (5)、意志训练 四实施形式 1、组织形式:集中训练 2、时间安排:每周一节课(共18课时) 五课程评价 1、考核内容:包括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达标测试,基本技术评定和技术运用,篮球裁判基本知识测评和临场裁判的评定;

2、技术动作评比方法: 优:完成动作质量好,姿势正确,动作轻松,自然协调,优美; 良:完成动作质量较好,姿势比较正确,动作较轻松,自然协调; 合格:能完成动作,姿势基本正确,动作不够轻松,自然协调; 不合格:不能完成动作,动作紧张,不协调; 3、篮球裁判临场评定 优:判罚快速准确,跑位熟练,手势标准,体能充沛,比赛节奏控制好,整体表现佳; 良:判罚准确,手势标准,体能充沛; 合格:判罚准确,手势正确; 不合格:判罚不准,手势不正确; 4、身体素质测评(50米、摸高、蛇形跑、立位体前屈、1000米);

篮球的起源与发展

周六---第三四单元ACCA1202 董玉茜 篮球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为了解决冬季室外寒冷,橄榄球、棒球无法正常开展而发明了篮球,他借鉴了篮网球(netball)的规则,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逝世,终年78岁。 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已经发展为美国国内的第三运动以及世界第十大球类运动,参与人数甚至略微超过了冰球。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1891年,奈史密斯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他从当地儿童喜欢用球投向桃子筐(当地盛产桃子,各家各户都备有桃筐)的游戏中得到了启发,创编了篮球游戏。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篮筐别钉在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篮筐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约10码),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经过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才定

名为“篮球”。 奈史密斯30岁时便发明了篮球,但篮球诞生后近半个世纪始终被人们所忽视,直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才受到应有的尊重。75岁高龄的奈史密斯随美国篮球队抵达柏林,但美国篮球队教练只负责他从美国到柏林的机票费,不承担其在柏林的旅馆费和入场券费用。而美国奥委会对此置之不理,使得这位篮球之父心情十分沉重。 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首任秘书长威廉·琼斯则很尊重和敬佩他,不仅解决了他的旅馆费用,并邀请他为奥运会首场篮球比赛开球。开球前,琼斯向全体参赛运动员介绍了这位篮球发明者,奈史密斯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全部比赛结束后,琼斯又安排奈史密斯主持发奖仪式,并授予他一枚奥林匹克特别勋章表彰他发明篮球的功绩。当一位德国小姑娘向他敬献月桂冠时,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动得把帽子抛向天空。 奈史密斯于1939年逝世。为了永远怀念这位篮球运动先驱,国际篮联在1950年第1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期间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局,决定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金杯命名为“奈史密斯杯”。 发展历史 到1893年,才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球、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

篮球运动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篮球运动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是由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或译春田市)的基督教青年会训练体育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于1891年设计发明的。 奈史密斯博士从当时儿童用球向桃子筐内做投准的游戏而受到启发,综合了其他一些项目的活动特点,设计了按投掷的准确性来计算得分和胜负的一种游戏。因最初使用的是盛桃子的篮子和球,故取名为“篮球游戏”。1891年12月21日,奈史密斯在馆内体育课做了第一次这种游戏比赛的试验。试验进行得非常成功,此后,这种游戏活动在国内得到广泛普及,并以惊人的速度向国外发展。至今,全世界拥有约1亿篮球运动员,平均每天在现场观看篮球比赛的观众达1.6千万。 最初的篮球比赛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则,经常出现推、拉、撞人等粗暴动作,影响比赛的顺利进行。鉴于这种情况,1892年,奈史密斯博士制定了简单的13条比赛规则。 进入3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舞台,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项目。1936年6月18日,由美国等8个国家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1950年,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 篮球运动的发展总是与技、战术的改进、身体素质的提高、攻与守的对抗和竞赛规则的变化密切联系着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着篮球运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综观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现状,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仍是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主要趋势。 1、高速度 世界强队比赛给人深刻印象的是运动员体力充沛,动作速率、移动速度、重心调整、攻守衔接、战术意识和技术动作的变化,都在瞬间完成。 快攻仍然是各队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争夺篮板球,还是抢断球,或是后场边线、底线球,都竭力发动快攻,或是以最快速度将球推进至前场。

小学小篮球校本课程纲要设计.教学文案

小学小篮球校本课程 纲要设计.

小学小篮球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儋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邢德政(体育学科 一、课程名称:小篮球 二、授课时间:一学年 三、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 四、课程目标: 1、1—2年级主要通过游戏活动,在动中玩,在玩中学,发现与认识成功的学习方法,从中得到乐趣。 2、3—4年级以球性学习为兴趣,原地运球为基础,行进间运球为掌握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来提高学生对控球能力。 3、5—6年级学生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中学习,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单、双手投篮,多点三步上篮以及教学比赛,攻防战术学习等。 五、课程内容: 一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直线运球、篮球游戏。 二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往返运球、八字运球、篮球游戏 三年级:后撤步运球、运球接力、投篮比赛、直线运急停跳起、胸前传接球。 四年级:变方向运球、跑动传接球、双手胸前投篮。 五年级:跑步传接球上篮、攻防练习、三步上篮。 六年级:多点上篮与投篮、区域攻防练习。 六、课程理念

小篮球是一项集体竞技、健身、娱乐和益智为一体的集体性运动项目,集体运动的对抗性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活动游戏性和观赏的娱乐性以及各种传媒的效应,都是吸引小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重要因素,使得篮球成为小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也使得小篮球成为小学生最热门的教学内容。 “小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开展,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小篮球是我市“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点项目;篮球也是我市传统项目,为此我们为了继承我市的优良传统,将篮球项目推广普及到全市中小学生,其次体育课程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体育学科纳入中考,深受家长和学生喜欢。因此小篮球为校本教材,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健康锻炼和身心健康服务。 七、课程实施: (一实施形式: 1、课时安排:每周1—2课时,可以得用课外时间为课时。 2、组织形式:采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合班活动或跨班级活动。 3、活动地点:校内外相结合。 4、活动准备: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宣传开发小篮球课本课程的重大意义。制定 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计划及有关措施。 5、成果展示:在校内开展各种比赛及展示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的方法 开展篮球友谊赛。 (二实施办法: 1、坚持以发展学生兴趣入手、坚持从提高学生技术技能为本。 2、坚持每节课安排球性练习,各种运球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