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213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2.72 KB
- 文档页数:1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二练题第一章:古代中外史前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发展1. 什么是史前文明?列举两个史前文明的代表性文化。
2. 古代文明发展的五个阶段是什么?3. 描述黄河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发展阶段。
4. 简述古代埃及文明的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了其发展。
5. 请列举一些古代文明遗址或遗物的发现,说明其对于了解人类历史的重要性。
第二章:我国古代的历史前文明与古代历史的发展1. 请简述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主要特征。
2. 简述夏朝和商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3. 描述周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4. 详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多元化的特点。
5. 请列举一些古代中国的经典著作,以及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与近代欧洲文化和世界历史的发展1. 描述古希腊罗马的地理环境对其文明发展的影响。
2. 请简述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3. 详细说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对现代欧洲文化的影响。
4. 描述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5. 请列举一些古代希腊罗马的科学家、哲学家或作家,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第四章:封建社会历史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1. 描述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发展阶段。
2. 详细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成就和特点。
3. 简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发明。
4. 描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5. 请列举一些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家或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第五章:世界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与现代社会文化1. 请列举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源地和代表性城市。
2. 简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制度。
3. 描述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4. 详细说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5. 请列举一些现代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发明家或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第六章: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现代社会文化1. 简述清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
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科举制C. 建立行省制D. 创立科举制答案:A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 没有影响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找建文帝C. 贸易往来D. 建立殖民地答案:A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哪些重要的改革?A. 实行新政B. 推行新法C. 废除科举D. 推行新政答案:D5.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A. 封建制度的废除B. 资本主义的兴起C. 社会主义的建立D. 封建制度的加强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新中国的成立答案:B D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些?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 B C D3. 以下哪些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 B C D4. 以下哪些事件属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A. 甲午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C. 抗日战争D. 抗美援朝答案:A B C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文学作品?A. 《诗经》B. 《史记》C. 《红楼梦》D. 《水浒传》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背景及其影响。
答案: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背景是西汉中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其影响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对后世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2第1——3单元检测(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B.唐朝C.曹魏D.清朝4、唐朝一位诗人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这句诗赞赏的是哪一瓷器品种()A 青瓷B 白瓷C 青花瓷D 珐琅彩5、明朝时,浙江一带“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种生产方式的新特点在于()A.商品经济渗透到社会下层B.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C.物物交换成为市场交换的主要形式D.小生产者开始丧失生产独立性6、如果你是唐朝中期的人你可以()①在长安的夜市里购买帽子②到广州进行对外贸易③不用携带钱币进行长途贩运④将金银财物存入柜坊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7、明清时期我国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A.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市”里B.有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出现C.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D.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8、从唐朝至明清时期,一直是我国重要港口城市的是()A 广州B 泉州C 扬州D 杭州9、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大道即隐,天下为家”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10、下面对面两幅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
历史必修2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辛亥革命推翻了哪个封建王朝?A. 明朝B. 清朝C. 元朝D. 唐朝3. 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是什么?A. 打倒帝国主义B. 反对封建主义C. 民主与科学D.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4. 以下哪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望厦条约5.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A. 鲁迅B. 陈独秀C. 胡适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1. A 2. B 3. D 4. A 5. D二、填空题6.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的______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主义运动。
7.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______的成立。
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______战争的胜利结束。
答案:6. 五四运动 7. 中国共产党 8. 抗日战争三、简答题9. 请简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案: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主要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驱除外侮,恢复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实现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权利;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四、论述题10. 论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答案: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革新,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从而增强历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汲取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B. 秦朝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C.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分封制D. 秦朝统一六国后,修建了长城答案:C2. 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频繁,其中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主要经过以下哪个地区?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D. 辽河流域答案:C3. 下列关于宋朝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B.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科举制的王朝C.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分封制的王朝D.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行省制的王朝答案:B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 印度洋B. 大西洋C. 太平洋D. 北冰洋答案:A5. 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康乾盛世”是指康熙和哪位皇帝的时期?A. 乾隆B. 雍正C. 嘉庆D. 道光答案:A6.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制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D.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答案:D7.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的不平等条约D.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打倒帝国主义”答案:D8.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在1937年C. 抗日战争的结束是在1945年D. 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答案:D9.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 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C.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D.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答案:D10.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政治运动B. 文化大革命的发起者是毛泽东C.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反对资本主义复辟D. 文化大革命的结果是经济和社会的严重倒退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事件是明朝时期发生的?A. 郑和下西洋B. 戚继光抗倭C. 张居正改革D. 王阳明心学答案:ABCD2. 下列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B3. 下列哪些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儒家思想C. 提倡科学和民主D. 反对封建礼教答案:ACD4. 下列哪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主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重要政策?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建立经济特区C. 国有企业改革D. 农村土地改革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
请问,秦朝统一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武帝D. 唐太宗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中“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 明朝时期,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与哪位皇帝有关?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英宗D. 明武宗4. 下列哪项不是清朝乾隆皇帝的政绩?A. 编纂《四库全书》B. 统一新疆C. 推行科举制度D. 建立圆明园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运动,它发生于哪一年?A. 1911年B. 1919年C. 1921年D. 1931年6.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战争,请问,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标志是什么?A. 七七事变B. 九一八事变C. 一二八事变D. 八一三事变7. 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A. 提倡民主B. 提倡科学C. 提倡白话文D. 提倡封建礼教8.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推翻了哪个朝代的统治?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元朝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10. 我国历史上的“一国两制”构想,首次提出是在哪个时期?A. 改革开放时期B. 建国初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_________时期。
12.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时期文帝和_________的统治时期。
13.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_朝代。
14.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发生在_________朝代。
15. 我国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发生在_________年。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直接导火索是:A. 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B. 中国禁止鸦片贸易C.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市场的需求D. 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2.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不包括:A. 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B.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 标志着中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二、填空题4. 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______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三、简答题6. 简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民主义”是什么?四、材料分析题7. 阅读以下材料:“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民族危机深重。
”根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五、论述题8.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1. B2. C3. C4. 19195. 新民主主义6.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政治思想,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驱除外敌,恢复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实现人民的主权;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7.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丧失了许多主权,如关税自主权、司法权等,外国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享有治外法权,导致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剧。
8. 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方面,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政治方面,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文化方面,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长城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 强化了士族地位C. 阻碍了文化发展D. 限制了地方势力3. 元朝时期,对民族关系有哪些重要政策?A. 实行严格的民族等级制度B. 鼓励民族融合C. 禁止民族通婚D. 推行民族平等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展示国威B. 贸易往来C. 寻找宝物D. 传教布道5. 清朝末期,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改革措施过于激进B. 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C. 缺乏足够的政治支持D. 外部势力的干预二、填空题6.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制度,以削弱诸侯的权力。
7. 唐朝的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
8. 元朝时期,忽必烈在位期间,推行了______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9. 明朝时期,______是著名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10. 清朝末年,______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
三、简答题11. 简述宋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12. 描述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
1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意义。
四、论述题14. 论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5. 以“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近代化进程”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以及近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五、材料分析题16. 阅读以下材料:“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等。
”根据材料,分析朱元璋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及其对明朝统治的影响。
历史必修2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一项不是唐朝的盛世?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永嘉之乱D. 贞元之治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求宝藏D. 寻找失踪的皇帝3.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些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科举制度B. 实行闭关锁国C. 强化八旗制度D. 推行“摊丁入亩”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甲午战争5.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A. 洪秀全B. 杨秀清C. 石达开D. 李秀成6.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保守派的强烈反对B. 光绪皇帝的软弱C. 康有为的策略失误D. 外国列强的干预7. 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谁?A. 孙中山B. 黄兴C. 陈独秀D. 李大钊8.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A. 巴黎和会的不公B. 学生罢课C. 工人罢工D. 农民起义9. 以下哪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 辛丑条约B. 马关条约C. 南京条约D. 望厦条约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8年10月1日C. 1950年10月1日D. 1949年1月1日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清朝的著名皇帝?A. 顺治B. 康熙C. 乾隆D. 嘉庆2. 以下哪些事件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科学民主D. 反对帝国主义3. 以下哪些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4. 以下哪些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主要领导人?A. 毛泽东B. 周恩来C. 刘少奇D. 邓小平5. 以下哪些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成就?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C. 一五计划D. 三大改造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清朝康熙皇帝的主要政绩。
高一历史练习册必修二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世袭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度D. 分封制答案:B2.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文化政策?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推行科举制度C. 实行郡县制D. 推行均田制答案:A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A. 考试内容的丰富B. 考试制度的规范化C. 考试范围的扩大D. 考试形式的多样化答案:B4.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对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A. 经济发展B. 文化交流C. 军事实力D. 所有上述方面答案:D5.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些重要的政策?A. 推行科举制度B. 实行海禁政策C. 推行“摊丁入亩”政策D.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二、填空题1. 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杨坚推行了________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均田制2.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段________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答案:鼎盛3.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实行了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中央集权4. 清朝乾隆年间,实行了“________”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答案:改土归流5. 清朝末期,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发动了________政变,结束了短暂的变法尝试。
答案:戊戌政变三、简答题1. 请简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其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展,以及对外关系的发展,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黄金时期。
2. 请简述清朝康乾盛世的主要成就。
答案: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的繁荣局面,主要成就包括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繁荣、科技和教育的进步,以及对外关系的拓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高峰。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高一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4.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5.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插图,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
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26.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分析图表,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北宋“不抑兼并”,农业渐趋衰退B.北宋“抑商”力度逐渐加大C.王安石变法“理财”,收效显著D.北宋时期封建经济持续繁荣27.支持“欧洲中心论”的学者雷诺说,“自14 世纪以来,人类历史的话题就已经是“欧洲的出现,欧洲成为所有民族经济和社会的领航,驾驶员、劝服者、整形者、营造者。
”从这个角度看,欧洲领航世界的第一步是A.罗马法的最终完善B.新航路的开辟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工业革命28.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如1843年的《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47年的《都市改善法》,1855年的《有害物质去除法》,l876年的《河流污染防治法》。
这些立法的主要背景是A.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B.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C.责任内阁制确立D.议会取得立法权29.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④飞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3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
高中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2. 清朝末年,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被称为什么?A. 闭关自守B. 闭关锁国C. 闭关自固D. 闭关自封3. 辛亥革命推翻了哪个封建王朝?A. 明朝B. 清朝C. 元朝D. 唐朝4.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国内政治腐败D. 经济危机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A. 1945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6.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A. 土地改革B. 手工业改造C.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 农业合作化7. “文化大革命”期间,哪一项运动被错误地发动?A. 大跃进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文化大革命D. 反右斗争8. 下列哪个条约不是清朝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凡尔赛条约9. 下列哪个历史人物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A. 孙中山B. 毛泽东C. 蒋介石D. 马克思1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哪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A. 核武器研制B. 太空探索C. 计算机技术D. 生物技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______,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______”。
13.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社会。
14.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了______。
15.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______新时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7. 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必修二历史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功绩。
A. 建立唐朝B. 统一中国C. 推行科举制度D. 推行均田制答案:D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A. 郑和下西洋B. 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辛亥革命答案:B3. 明朝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海禁”政策?A. 朱元璋B. 朱棣C. 朱高炽D. 朱瞻基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哪位大臣负责编纂了《康熙字典》?A. 张廷玉B. 纪晓岚C. 刘墉D. 魏征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清朝的皇帝?A. 顺治B. 康熙C. 乾隆D. 多尔衮答案:D6. 以下哪部著作不是由司马迁所著?A. 《史记》B. 《资治通鉴》C. 《汉书》D. 《后汉书》答案:B7.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四大发明”的。
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B8. 唐朝时期,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9.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哪位大臣负责编纂了《四库全书》?B. 刘墉C. 张廷玉D. 魏征答案:A10. 以下哪个朝代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五代十国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的政策,其中统一文字为______。
答案:小篆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李渊3.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是______。
答案:洪武4.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__。
答案:溥仪5.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是______。
答案:武则天6.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7.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______的叛乱。
答案:三藩8.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______。
答案:开元盛世9. 明朝的永乐大典是______皇帝下令编纂的。
初中历史必修2全册课时同步练习题及答
案
第一课时
练题
1. 请简要描述古代人类社会的特点。
2. 列举古代四大文明古国。
3. 什么是农业文明?
4. 请解释天文现象与农事生活的关系。
答案
1. 古代人类社会的特点包括:采集经济、流动性住居、原始技术、简单的社会组织等。
2.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是: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3. 农业文明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文明发展阶段。
4. 天文现象与农事生活有密切关系,通过观察天象可以确定农事的时间和季节,为农民提供种植和收获的指导。
第二课时
练题
1. 解释文字的起源和作用。
2. 请列举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3. 什么是青铜文明?
4. 描述青铜器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
答案
1. 文字起源于古代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和交流需求,它是一种通
过符号来记录、表达和传达信息的工具。
2.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3. 青铜文明是指以青铜器的制造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文明。
4. 青铜器在古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礼仪、贸易和军事用途,代表
着权力和社会地位,是贵族文化的象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2. 清朝末年,哪一位皇帝实行了“戊戌变法”?A. 光绪帝B. 道光帝C. 咸丰帝D. 同治帝3.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A. 孙中山B. 袁世凯C. 蒋介石D. 张学良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华东地区D. 西南地区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都设在?A. 南京B. 北京C. 上海D. 广州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清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政治协商会议是________。
7.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在________上的失败。
8.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________。
9.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1945年签订的和平协议是________。
10. 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提出的建国方针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2. 描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3. 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5. 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内容]“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请注意:以上测试题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测试题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进行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