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生期末考试试题A (闭卷考试)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20**—20**学年第一学期《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专业班级 资源2003级姓 名学 号开课系室 油气资源系考试日期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 分阅卷人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1.5分,共15分)1.油层对比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造范围内稳定分布(>90%),(用它基本可以确定油层组界线)。
2.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喉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其孔喉配置关系 3.测井相--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4.储集单元--具有独立的水动力系统,由储层、产层、盖层、底层组成的能封闭油气的基本岩性单元。
5.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所需要的时间。
6.裂缝性储集层--指天然存在的裂缝对储集层内流体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或据预测具有重要影响)的储集层。
7.可采储量--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气量。
8.油层有效厚度--(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能产出工业油气流的油层厚度。
9.地温梯度--(在恒温带以下,)埋藏深度每增加100米时,地温增高的度数。
10.井位校正--(为了提高剖面的精度,充分利用剖面线附近的井资料,)把剖面附近的井移到剖面线上的工作。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 常规地质录井方法主要有岩心录井、_钻时录井_、_岩屑录井_、_钻井液录井_、_气测录井_和荧光录井等六种。
2. 断层破碎带在地层倾角测井的矢量图上可以显示_杂乱_或_空白_模式。
3. 碎屑岩油层对比单元由小到大可分为_单油层_、_砂层(岩)组_、_油层组_、_含油层系_四个级别。
4. 压力降落法利用由__累积产气量__和__气藏压力__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
因此,该储量又称为__压降储量_。
5. 地下的自然电位主要受粒度、分选和泥质含量的控制,而它们又受沉积时的_水动力条件_和__物源供应条件_的影响。
《油气资源评价》复习思考题1、地质储量的概念;是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在已发现的油气储层有效孔隙中储藏的油气总体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下的油气总量。
2、油气资源量的概念;是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地层中已发现(包括已采出)和待发现油气聚集的总量,一般也称为总资源量,表示最终可以获得的油气资源总量;3、油气资源分类的原则;1、发现与未发现;2、落实程度;3、技术上可采与不可采;4、有无经济开采价值。
4、在中国油气资源分类方案中,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远景资源量、潜在资源量和推测资源量的概念;探明储量:在油气田评价钻探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是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它是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与管理的依据。
按开发状态划分,探明储量又分为已开发探明储量、未开发探明储量和基本探明储量三类。
控制储量:在某一圈闭内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过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储量。
它可以作为进一步评价勘探、编制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预测储量:在地震详查以及其它方法提供的圈闭范围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预测存在油气藏,按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它是制定评价勘探方案的依据。
远景资源量:尚未发现的资源量。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采用统计或类比方法估算或根据盆地模拟方法估算的、可能存在的油气总资源量减去已发现储量,所得值即为远景资源量。
潜在资源量:对已发现的圈闭采用容积法或类比法预测的资源量,它可以作为预探部署的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潜在资源量计算不太严格而且未考虑风险概率,若出现潜在资源量大于远景资源量,那么计算结果是不合理的。
推测资源量:是在总资源量中扣除已发现储量和潜在资源量后所得出的资源量数值,可理解为已发现圈闭以外的远景资源量。
它是编制区域勘探部署或长远勘探规划的依据。
2005 ─ 2006 学年 第 2 学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考试试卷(B 卷) 注意:1、本试卷共 2 页;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
任课教师: 林小云 陈恭洋 授课班级:资工1031~1035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凝析气: 2.门限深度: 3.相对渗透率: 4.构造油气藏: 5.油气二次运移: 6.成烃坳陷: 7.二级构造单元: 8.TTI 值: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以 、 为主,同时还有多种微量元素,它构成了石油中的 。
2.天然气按成因可分为 、 、 、。
3.生成油气的物质主要来源于生物的四大原始生物化学组成,它们是、、和。
4.评价烃源岩的地化指标包括:、、。
5.盖层能封闭油气的机理是:、、。
6.含油气盆地中一级构造单元主要有、、。
三、问答题(共40分)
1.油气生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说明有利生油的岩相古地理环境。
(10分)
2.画图表示如何用压汞曲线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10分)
3.背斜圈闭按成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说明各类型特征。
(10分)4.试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哪些?(10分)
四、论述题(共26分)
1.试从源岩条件、储盖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发育特征等方面论述三角洲沉积体系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13分)
2.论述油气生成理论的中心内容和在勘探中的指导意义。
(13分)。
长江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油气地球化学》考试试卷课程号考试时间120分钟适用专业年级(方向):考试方式及要求:闭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阅卷人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20分)1、沉积有机质2、稳定同位素分馏3、有机圈4、有效烃源岩5、门限温度6、氯仿沥青“A”7、生物标志化合物8、干酪根9、大型气田10、油气源对比二、填空题(每题1分,10分)1、原油中很难检测到糖类化合物是因为。
a、被细菌分解;b、进入干酪根无法查其原始面貌;c、原油中含氧化合物很少;d、连结糖类的醚键容易断裂。
2、下列过程属于油藏中原油次生变化的有。
a、聚合作用;b、生物降解;c、蒸馏作用;d、注气开发。
3、奥利烷的主要生源是。
a、高等植物;b、海洋植物;c、被子植物;d、原生动物。
4、正常情况下有机成因天然气中甲烷及其同系物的碳同位素表现为。
a、δ13C1<δ13C2<δ13C3<δ13C4;b、δ13C1>δ13C2<δ13C3>δ13C4c、δ13C1>δ13C2>δ13C3>δ13C4;d、δ13C1<δ13C2>δ13C3>δ13C4。
5、鉴别生物成因天然气的主要标志是。
a、在天然气组成上主要是CH4,δ13C1重;b、在天然气组成上主要是CH4,δ13C1轻;c、在天然气组成上主要是CO2,δ13C1轻;d、在天然气组成上主要是CH4和CO2,δ13C1重。
6、Pr/Ph是反映。
a、烃源岩沉积环境的指标;b、原油成熟度指标;c、原油次生改造程度的指标;d、母质类型参数。
7、卟啉作为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证据之一,它是从原油中分离鉴定出第一个具有生物成因的化合物。
a、Treibs(1934);b、Serfert(1978);c、Tissot(1974);d、Smith(1954)。
8、年青沉积物中甾类化合物的主要构型是。
a、5α(H)14α(H)17α(H)20R;b、5α(H)14α(H)17α(H)20S;c、5α(H)14β(H)17β(H)20R;d、5α(H)14β(H)17β(H)20S。
油气资源评价计算题1.某探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一个独立的地质凹陷,面积较小。
从1979年开始钻探第1口井,至2004年底累积钻探20口井,累积钻井进尺61262.88m ,共发现8个小油田,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分别是120.10,82,80.41,75.13,72,60,45,30(×104t ),具体勘探历程见表1。
试采用适合的资源评价方法计算该区的石油资源量。
分别使用四种方法,计算资源量进行对比,最恰当的应为油田规模序列法。
方法一:进尺发现率法公式:)exp(dQbh a += 从1994年开始有连续的储量申报,因此从1994年开始拟合a 、b 值,除去1995年。
建立Ln (今年储量/当年进尺)——累计进尺之间的线性关系,即可求出a 、b 。
拟合a 、b 值公式:bh a dh dQ +=)/(ln70.0033361262.88求得:a=-3.2316 b=-2E -5 再次利用公式)exp(dQbh a +=,预测储量 因此:探明储量546.64(万t )预测储量366.55(万t ) 合计913.19(万t ) 方法二:井数发现率法公式:)exp(dQbn a +=利用公式:n )/(ln b a dn dQ +=拟合a 、b 值:求得:a=5.0629b=-0.0995 再次利用公式:)exp(dndQbn a +=,预测储量将累计储量与累计探井数汇成散点图,可得:因此:探明储量564.64(万t ) 预测储量177.7(万t ) 合计742.34(万t )方法三:年发现率法 双曲线下降模型公式:λt a Q ln ln ln -=∆求得:a=202602.25 b=2.6585 利用公式bt aQ )(λ=∆,预测储量因此:探明储量564.64(万t ) 预测储量239.67(万t ) 合计804.31(万t )方法四:油田规模序列法 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评价单元中,一定要有油气田的发现,并且发现的油气田的个数在3个以上。
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力学基础(二)考试大纲命题单位:石油工程学院考试科目代码:802考试科目名称:力学基础(二)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四、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结构为:写方程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分析证明5大题,共95分;计算题1题,20分;简述题,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五、考试内容知识点说明考试内容:单相液体稳定渗流;单相液体不稳定渗流;油水两相渗流;油气两相稳定渗流;. 单相气体不稳定渗流;双重介质油藏单相液体不稳定渗流;非牛顿流体的分类。
考试要求:1、理解单相液体稳定渗流;达西定律;镜像反映法。
2、了解单相液体不稳定渗流。
3、理解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等饱和度移动方程。
4、了解油气两相稳定渗流;生产气油比的概念、表达式的推导。
5、单相气体不稳定渗流;6、双重介质油藏单相液体不稳定渗流7非牛顿流体的分类。
六、参考资料(参考书目或文献)1、翟云芳主编《渗流力学》,石油工业出版社注:大标题为宋体三号字加粗,正文为宋体四号字,正文行间距为单倍行距。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2017年研究生复试参考范围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2017年研究生复试参考范围一、应掌握的基本概念采收率;递减率;基础井网;采液指数;水驱规律曲线;残余油;采出程度;可采储量;压力系数;含水上升率;水驱控制程度;开发方式;主力油层;注水方式;采油速度;油井流入动态;滑脱;酸化;初变形期;裂缝导流能力;流动型态;充满系数;扩散边界层;流动效率;动液面;井底流动压力;导流能力;采油方法;气锁;注水指示曲线;示功图;泵效;吸水指数;酸压;冲程损失;气举;高能气体压裂;滤失速度;等值扭矩;缓蚀剂;土酸;沉没压力;沉没度;冲程;采油指数二、重点复习内容油田产量递减规律;水驱规律曲线;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方法;组合式()油井流入动态方程中的表达式;简化为简谐运动时抽油机悬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公式;受压裂液粘度控制的滤失系数C1,并掌握各符号的含义;有液体渗滤条件下形成垂直裂缝时破裂压力的表达式,并掌握各符号含义;游梁平衡抽油机平衡条件下所需的平衡重块重量;选择注水方式的原则;研究剩余油的主要方法;油田合理开发程序;断块油田的地质特点;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原则;物质平衡方法的原理及主要用途;油藏驱动方式类型;油田开发调整内容;节点系统分析的基本思路;按施工顺序压裂液分类和各自的作用;注水开发油田影响泵效的因素,提高泵效的主要措施;影响酸岩反应速度的因素;土酸处理地层采用盐酸预处理;抽油泵工作原理;油田常用的水处理措施及用途;土酸,砂岩地层酸处理时,不单独使用HF而采用土酸处理的基本原理;抽油机调平衡原理和方法;油气井流入动态(油气两相渗流时的流入动态)的计算;有杆泵采油系统选择设计(抽油杆的选择-杆柱强度校核)。
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学科、专业名称:临床药学研究方向:3. 醇与醛发生反应时,常用的催化剂是 ( )A. 浓碱B. 稀碱C. 干燥HClD. 稀H 2SO 4 4. 鉴别环丙烷和丙烯, 可采用的试剂是 ( )A. 溴水B. KMnO 4溶液C. 硝酸银溶液D. H 2/Ni 5. 鉴别乙醛与丙酮可采用 ( )A. 银镜反应B. 碘仿反应C. 与费林试剂反应D. 与金属钠反应 6. 下列反应为自由基反应历程的是 ( )A. 2-溴甲苯与Na/液氨反应B. 环己烯与NBS 的反应C. Gabriel 伯胺合成法D. 电环化反应 7. 用下列哪一种试剂能将酮羰基还原为亚甲基?( )(A) Fe, HCl (B) NH 2NH 2, NaOH (C) NaBH 4 (D) Zn, NaOH8. 就碱性而言,下列化合物那个最弱?( )NN HN HNH 2A.B.C.D.9. 淀粉水解后产生的双糖是( )A. 蔗糖B. 麦芽糖C. 乳糖D. 纤维二糖 10. 下列化合物中,为非手性分子的是 ( )COOH NO 2HOOCO 2N(A)OHOH(B)COOHCOOHOH OH H H (D)C C C CH 3CH 2CH 3H 3C H (C)11. 丁二酸的1H NMR 谱图上,下列哪一种可能性比较大 ( )A. 两组单峰,面积1 :2B. 一个单峰,一个三重峰,面积1 :2C. 两组三重峰,面积1 :2D. 一个单峰,一个多重峰,面积1 :2 12. 在稀碱溶液中最稳定的化合物是 ( )A. 丙醛B. 苄氯C. 丙酸苄酯D. -D-苄基葡萄酸酯13. 以下化合物哪一个由于在紫外光区有明显的吸收而不宜作为溶剂用于紫外检测 ( ) A. 水 B. 甲苯 C. 乙睛 D. 甲醇 14. 具有手性碳原子而可能没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是 ( ) A. 酒石酸 B. 苹果酸 C. 乳酸 D. 异柠檬酸 15. 实验室常用有机溶剂中,能与水互溶的是 ( )A. 丙酮B. 乙醚C. 氯仿D. 石油醚 16. 下列化合物中无顺反异构体的是 ( )A. 环丙烷二甲酸B. 丁烯二酸C. 1-丁烯D. 2-丁烯 17. 油脂的酸值越高, 表明油脂 ( )A. 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越高B. 不饱和度越大C. 越易水解D. 分子量越大 18. 就酸性而言,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COOHCOOHNO 2COOHCl COOHCHO (A)(B)(C)(D)19. 在室温条件下加入AgNO 3的醇溶液,生成沉淀的是 ( )A. 溴苯B. 1-溴环己烷C. 溴化苄D. 对溴甲苯 20. 萘进行磺化反应时可生成-萘磺酸和-萘磺酸,则 ( )A. -萘磺酸为动力学控制产物B. 升高温度有利于-萘磺酸产率提高C. 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萘磺酸产率提高D. -萘磺酸为动力学控制产物三、完成如下反应,写出主要产物(12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CH 2CH 3NBS, (PhCOO)2 CCl 4,1.2.NH 2OBr 2/NaOH3.O H 3C H1. C 6H 5MgBr2. H 3O +4.HPhH 2CHCH 3+CH 2Cl 2Zn (Cu)乙醚H 3COOCH 3OCH 3OO5.+PH 3P-CH 26.NO 2KMnO 4H +,CHOCHONaOH HH -H 2O7.8.+N 2ClOHNaOH9.OO +2CH 2=CHMgBrdried Et 2O+10.NOH11.OHCH 2NH 2NaNO 2/HCl12.CH3HCHOZnCl2/HClAlCl3PhCH3四、综合问答题(4小题,共38分)1.(8分)乙酰水杨酸一般通过如下反应制备:OHCOOH +Ac2OH+OAcCOOH+ AcOH请回答如下问题:(1)请简单叙述实验的过程。
成都理工大学2006—2007学年 第二学期《矿产资源勘查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 普查 、 详查、 勘探 4个阶段。
划分勘查阶段是为了避免在地质依据不足或任务不明的情况下进行盲目开发所造成的重大损失,是遵循“循序渐进、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到深部”的技术原则。
2、矿产勘查的特点就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各种决策,其基本理论基础包括地质基础、 数学基础、 经济基础及 技术基础四个基本方面。
3、根据1999年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矿产勘查可行性评价据其目的、任务可分为概略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 和 可行性研究 三个阶段。
4、找矿标志按照其成因分类可分为 地质标志、 地球化学标志、 地球物理标志、 生物标志 和人工标志五类;按其与矿化的联系可分为直接找矿标志和间接找矿标志两类。
5、矿产勘查中常用的采样方法主要有打块法、刻槽法、岩心采样、岩屑采样、 剥层法采样和全巷法。
二、名词解释(20分,5×4) 1、成矿规律:矿床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与各种地质特征的关系。
2、成矿模式:成矿模式是对矿床赋存的地质环境、矿化作用、随时间变化显示的各类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迁移富集机理等矿床成因要素进行的概括、描述和解释,是某类矿床共性的表达方式。
3、地质编录:在找矿工作中,通过对工程揭露的各种地质现象,采样分析鉴定的成果及综合研究成果,直观地,正确地,系统地用文字、图片表示、秒回下来,这些工作就叫地质编录。
4、矿产工业指标:是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产质量的开采条件所提出的标准要求,也就是评定矿床工业价值、圈定工业矿体和估算工业矿产资源储量所遵循的标准。
5、地质调查:指一切以地质现象(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质、地貌等)为对象,以地质学及其相关科学为指导,以观察研究为基础的调查工作。
三、简答题(30分,3×10)1、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将查明矿产资源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
计算题
1.某探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一个独立的地质凹陷,面积较小。
从1979年开始钻探第1口井,至2004年底累积钻探20口井,累积钻井进尺61262.88m,共发现8个小油田,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分别是120.10,82,80.41,75.13,72,60,45,30(×104t),具体勘探历程见表1。
试采用适合的资源评价方法计算该区的石油资源量。
2.某盆地划分为4个区带,各区带的基本概况与成藏条件见表2。
根据已建立的天然气区带地质评价参数取值标准(表3),结合刻度区的参数特征和资源量评价结果(表4),选择面积丰度类比法计算该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B课程名称:石油地质概论PART I 闭卷考试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1. 氯仿沥青“A ”2. 生油窗3. 相渗透率4.隐蔽圈闭5. 油气田6.含油气系统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2分)1、按照油气藏分类,古潜山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 。
2、烃源岩异常压力微裂缝排烃模式适合于烃源岩演化程度的 阶段,其异常压力产生的可能原因包括 、 、 、等。
3、烃源岩在岩性上可分为粘土岩类、碳酸盐岩类和煤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
陆相烃源岩有利的形成环境是和 环境。
4、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类型有 、 和 等;二次运移的主要阻力为 ;主要运移动力为 和 等。
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 区向流体势的 区运移。
从盆地结构和构造背景考虑, 和 等位置是油气运移有利的指向区。
5、伴随有机质四个演化阶段,有机质可形成四种类型的天然气,它们是、、 和 。
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δ13C 1比油型气的δ13C 1 。
6、根据右图给定的烃类混合物的相图,判断地层分别处于A、B、C、D点情况下形成的油气藏的相态类型?。
A:;B:;C:;D:。
7、现有两种天然气A和B,经组分分析测得A和B的CH4含量分别为98%和85%;两者的δ13C1分别为-65‰和-45‰,试判断两者天然气的成因类型:A为;B为。
8、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产层是系。
大庆油田位于盆地;其主要产油层系是系。
9、根据下图,判断油气藏类型,a为类型、d为类型、e为类型;试判断圈闭b和c形成时间的相对早晚。
10、指出下列各图所示的油气田类型。
A为;B为;C为;D为。
A BC D三、简答题(共37分)1、如何进行圈闭有效性评价?(8分)2、简述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四个阶段的特点(包括演化阶段划分的指标,形成油气的特点)。
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期期末试题科目:《石油地质学》(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促进沉积有机质演化成烃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
2、石油中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具有荧光性,荧光色随分子量增加而加深, 芳烃呈_____________胶质呈_____________沥青质____________。
3、孔隙直径位于_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_区间,称为毛细管孔隙。
4、油气运移分为_____________运移和_____________运移。
5、圈闭可分为四大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 按照孔隙的大小,将其分为三类,其中,超毛细管孔隙是指孔隙直径为_____________ 的孔隙二、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石油:2、圈闭3、溢出点:4、 孔隙结构:5、石油的旋光性:三 、选择题(每空2分,共24分)1、油气藏“背斜说”诞生于近代近代石油工业发展哪个阶段( ) ? A. 1859—1900年 B. 1901年-1925年 C. 1926年—1960年 D. 1961年—现今2、石油中碳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 )?A. 75%—80%B. 82%—83%C. 85%—90%D. 83%—87% 3、石油中氢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A. 9%—11%B. 11%—20%C. 11%—14%D. 21%—24% 5、石油中芳烃和 氮硫氧化合物含量为38%,环烷烃含量为25%,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A. 石蜡型B. 环烷型C. 芳香—中间型D. 石蜡—环烷型。
6、溶解作用通常使石灰岩物性发生何种变化( )?A. 孔隙度增加B. 孔隙度减小C. 没有变化D.渗透率变小 7、下面有关盖层的叙述哪个最有道理( )?A. 泥质岩总是盖层装 订 线 内 勿 答 题…………………………………装………………订………………线……………………………B. 碳酸盐岩不可能成为盖层C. 碎屑岩不可能成为盖层D. 足够厚度泥质岩层多数情形下是盖层,但有些情况下不能成为盖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一、概念题(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2.圈闭3.溢出点4.TTI5.CPI6.初次运移7.流体势8.系列圈闭9.含油气盆地10.石油二、论述题: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二)一、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天然气2.绝对渗透率3.孔隙结构4.饱和度5.盖层闭合度6.油气藏7.油田水8.沉积有机质9.力场强度10二次运移11.流体势二、选择题(20分)1.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____A 伊利石型B 高岭石型C 蒙-伊混成石型D 蒙脱石型2.石油中C、H两元素比值约为____A 0.56B 3.5C 6.5D 12.53.有机质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为____A <0.5B 0.5—1.3C 1.3—2.0D ≥2.04.某石油中环烷烃含量为30%,正+异构烷烃含量为25%,则该石油类型为____A 石蜡-环烷型B 石蜡型C 环烷型D 芳香-中间型三、填空题(20分)1.识别和评价烃源岩主要是通过___ 、和__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加以确定。
2.若石油中环烷烃含量和正+异构烷烃含量各占30%,则该石油属于_ ___。
3.Sulin将天然水分为氯化镁型、__ __、__ __和___ _。
4.油气二次运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_ ___;二是_ ___。
四、论述题(30分)1. 油气发生初次运移的机理。
2. 储集层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3. 圈闭的分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三)一、解释下列概念(共15分,每题3分)。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油藏工程》试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开课系室石油工程学院油藏工程系考试日期 2014年5月 30 日一、概念题(每个3分,共18分)1、单储系数2、注采单元3、断块油藏4、毛细管数5、表皮效应6.指数递减率二、简答题(共30分)1 、简要说明定态水侵的水侵量计算方法。
(6分)2、写出常规试井分析可以取得哪些地层参数。
(6分)3、绘制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中,见水前阻力分区的示意图。
(6分)4、请从油藏工程学习内容出发,列举至少3种计算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并简要介绍其原理。
(6分)5、指出比海上与陆地油田开发策略的差别。
(6分)6、绘制典型的反七点、行列井网的井网示意图,标明油水井符号,并说明该井网的油水井数比。
(6分)三、分析、概述题(共52分)1 、简述底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措施和方法。
(10分)2、某油藏无气顶,无边底水,初始地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以天然能量进行开发。
请写出该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并解释各个符号的含义。
(10分)3、已知某水驱油藏的乙型水驱曲线为lg W p=a1+b1N p,a1和b1的数值已经由曲线得到,请预测当油藏综合含水率f w为99%时油藏的水驱可采储量表达式。
符号注释:W p,油藏累积产水量;N p,油藏累积产油量;a1,水驱曲线的截距;b1,水驱曲线的斜率。
(10分)4、某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为24.61MPa,一口探井以238.5m3/d的稳定流量进行压力降落试井,测试得到半对数压力降落曲线的早期直线段可表示为p wf=20.51-0.447lg t,式中的压力单位为MPa,时间单位为小时。
如果已知h=6.0m,r w=0.1m,Ф=0.2,μ=5.0mPa·s,C t=3.0×10-3MPa-1,B=1.2m3/m3,试确定有效渗透率和表皮系数。
(12分)5、已知某一维油藏长度为L,地层宽度为w,地层厚度为h,孔隙度φ,渗透率为k。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研究生期末考试试题A (闭卷考试)
课程名称: 油气资源评价
课程编号:011066
1.什么是油气资源?简述油气资源的性质。
(10分)
2.什么是油气资源量?简述油气资源量的性质。
(10分)
3.简述SPE三级储量(3P储量)与我国三级储量(探明、控制、预测)在内涵上的异同。
(20分)
4. 简述区带地质评价(地质风险分析)的内容与评价方法。
(20分)
5. 简述类比法计算资源量的实施过程。
(20分)
6. 如何根据评价区的勘探程度、资料程度、成藏特点选择适当的油气资源评价(资源量计
算)方法?(20分)
研究生期末考试试题A (闭卷考试)
1.什么是油气资源?简述油气资源的性质。
(10分)
(1)油气资源 7分
油气资源为在自然条件下生成并赋存于天然地层中,最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被人类开采利用的石油与天然气的总体。
或油气资源为已经发现及尚未发现,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提供商业开采及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的各类各级油气的总称。
(2)油气资源的性质 3分
可探明性
可采性
经济性
2.什么是油气资源量?简述油气资源量的性质。
(10分)
(1)油气资源量 6分
答以下三者之一即可:
①地质资源量是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在勘探工作量和勘探技术充分投入的条
件下最终可探明的地层中的油气总量。
包括已发现(包括已采出的)储量和未
发现的远景资源量
②可采资源量是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预期能从储集体中
最终采出的油气数量,也称为技术可采资源量。
③经济可采资源量是通过经济可行性评价,依据当时的市场条件开采,技术上可
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它条件允许,即储量收益能满足投资回报要求的那
一部分可采资源量
(2)油气资源量的性质 4分
资源量的可变性
资源量的概率性(不确定性)
3.简述SPE三级储量(3P储量)与我国三级储量(探明、控制、预测)在内涵上的异同。
(20分)
第一,我国资源分类体系中的储量级别的确定是与勘探阶段密切相关的,而西方国家,特别是SPE/WPC分类体系中,在发现工业油气流以后的任何勘探阶段都可以提交“3P储量”;
第二,在我国储量资源分类体系中的控制储量包含了SPE/WPC分类体系的一部分已证实(proved)的储量,而在我国的预测储量中也包含了SPE/WPC分类体系的一部分概算储量,甚至一部分已证实(proved)的储量。
第三,西方国家的储量一般采用“概率性”管理模式并具有时间性,而我国的储量一般采用“确定性”管理模式,探明储量上交后一般不再变化。
4.简述区带地质评价(地质风险分析)的内容与评价方法。
(20分)
区带地质评价的内容包括5个方面,即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圈闭条件、保存条件和配套史条件,这五的方面称为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而每一个地质条件又可以用多个
地质因素进行描述。
油气源条件的优劣可以用烃源岩厚度、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成熟度、供烃面积系数、供烃方式、生烃强度、运移距离、疏导条件等地质因素进行描述;储层条件的优劣可以用储层的沉积相类型、储层平均厚度、储集层系砂岩百分比、储层孔隙度、储层渗透率、储层埋深等地质因素进行描述;圈闭条件的优劣可以用圈闭类型、圈闭幅度、圈闭面积系数的地质因素进行描述;保存条件的优劣可以用盖层厚度、盖层岩性、盖层面积系数、断裂破坏程度及盖层以上不整合数等地质因素进行描述;配套条件包括区带形成时间与生烃高峰时间的匹配、油气运移方式、生储盖的配置等地质因素。
地质风险分析法:影响区带油气成藏的五项地质条件,即烃源条件、圈闭条件、储层条件、保存条件、配套史条件是油气成藏的基本因素,各自是独立的地质事件,但对于区带油气成藏缺一不可,如果某个区带缺少了某一条件,则该区带成藏的概率就是0。
因此,可以用概率统计方法确定区带油气成藏的概率,区带油气成藏的概率是这五个事件同时发生概率,即各自独立发生概率的乘积,即:
5
1∏==i i P P (3-1)
式中,P —区带含油气概率(0≤P ≤1),也叫区带的地质评价系数;
i P —单项成藏地质条件存在(发生)的概率(0≤P ≤1)。
而这五个单项成藏地质条件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多项地质因素,则其存在发生的概率,取决于其子项地质因素的好坏。
通常的方法是根据区带评价参数的取值标准,赋予单项地质因素(0-1)区间的定量评价系数。
则各相地质条件的发生的概率即用其包含的单项地质因素的加权平均值表示,即:
∑∑======n j ij n
j ij ij i q
j i P q P 11
1
)3,2,1 3,2,1( ΛΛΛΛ (3-2) 式中,ij P —各子项因素评价系数(0≤P ij ≤1);
ij q —各子项因素的权值,根据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
根据概率论原则有:
][11∑∏===n
j ij ij n i P q P (3-3)
5.简述类比法计算资源量的实施过程。
(1)根据评价区的类型和成藏条件选择刻度区;
(2)对刻度区进行解剖,获得类比参数和资源参数(已有刻度区时,这一步可以直接使用刻度区的结果)
(3)对评价区进行成藏条件的研究,提取成藏条件参数
(4)根据类比参数体系对评价区和刻度区进行类比,得到评价区与刻度区之间的相似系数;
(5)使用面积丰度类比法或体积丰度类比法计算评价区的资源量。
如如面积丰度类比法时,评价区的资源量等于评价区的面积乘以刻度区的面积资源丰度,再乘
以评价区与刻度区的相似系数。
6.如何根据评价区的勘探程度、资料程度、成藏特点选择适当的油气资源评价(资源量计
算)方法?(20分)
对于不同勘探程度的盆地可以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高勘探程度和资料丰富的盆地(评价区)可以优先选择统计法,也可以选择成因法或类比法。
对于低勘探程度和资料较少的的盆地一般不选用统计法,应优先选择类比法,在哪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选择成因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也应适当考虑成藏特点。
如对于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区可以选择有效储层预测法;对于以构造圈闭为主的盆地可以选择圈闭加和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