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认知及转化
- 格式:pptx
- 大小:9.62 MB
- 文档页数:47
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俗话说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话糙理不糙,说的就是管理者对团队的重要作用。
管理者必须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才有可能感染和激发团队战斗力。
一、管理者需要身先士卒(1)人格魅力及影响力:管理者需要冲锋在前,带动团队一起冲。
(2)感染团队:用自己的热情和敬业影响、感染团队。
有一些管理者不能自己做好模范,工作消极,没有干劲,整个团队必然士气低落。
(3)角色转化:增加服务意识,必要时充当被领导角色,善于角色转化。
领导在工作的时候是领导,但是在生活中、在一些团建活动、比如团队拓展等活动中,就不必要随时指挥了,需要放下架子,主动把机会让给下面的基层员工,让他们担当小组长等临时领导者角色,一方面营造民主氛围,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观察有领导潜力的员工。
二、管理者需要心灵相通(1)既有理性又有感性。
如果太理性,随时板着个脸,就可能冷冰冰;如果加一点感性、加点糖,适时的真切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就显得更有温情。
(2)知己识彼,知人善用。
细心、敏锐的发现和了解员工的特质和优劣势,经常和员工做做绩效面谈,运用汉堡包法则,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了解员工的需求。
有针对性的根据员工的特质和优劣势去用人。
(3)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外还有一个金句说得是:你想别人对你怎样,你就先对别人怎样。
别人怎样对你,都是你教的。
三、管理者需要调适自己(1)人的性格和行为特质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调适的。
比如孙悟空,在西天取经之前大闹天宫、蟠桃会,有非常强的目标导向和强势的风格,但在西天取经路上,他在保持坚定目标的同时,又充分展示和发挥了自己技术专家大拿的特质,上刀山、下火海、打妖怪、搬救兵,总是能解救团队与水火之中,最终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2)只有善于调适自己的人,才能更游刃有余。
比如某公司有一位副总经理,性格脾气极其暴躁,对下属动不动就劈头盖脸的批,也不管场合,结果导致大树底下不长草,他的团队如走马灯似的换了一拨又一拨。
管理者角色定位与转变从管理者角色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管理者在组织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在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内,定位和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者需要对组织进行定位。
定位是指管理者需要对组织的定位、目标和使命进行明确的界定和描述。
管理者需要了解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并将其传达给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在定位过程中,管理者需要考虑组织的战略方向、市场竞争力和客户需求等因素,以便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组织的工作。
只有明确的定位,才能更好地指导组织的发展和成长。
管理者需要进行转变。
转变是指管理者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应对变化的环境和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组织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和目标。
管理者需要对组织进行适应性和变革性的管理,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和竞争的挑战。
在转变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充分调动组织中的资源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
只有不断进行转变,组织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定位和转变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管理者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只有不断创新和创业,组织才能不断发展和成长。
其次,管理者需要具备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具备良好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调动组织中的资源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最后,管理者需要具备战略思维和执行力。
只有具备良好的战略思维和执行力,才能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组织的工作,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和竞争的挑战。
从管理者角色出发,定位和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者需要对组织进行明确的定位和规划,并不断进行转变和调整,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和竞争的挑战。
在定位和转变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具备创新能力、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战略思维和执行力等能力和素质,以便更好地完成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管理者正确的角色定位管理者正确的角色定位是:.面对上级,你是一名执行者、责任者;.面对下属,你是一名管理者、指挥者和教练;.面对同级,你是一名合作者和支持者;.面对客户,你是一名服务者。
4.1 管理者角色——面对上级时(1)执行者:准确领会上级意图,服从上级指挥,就如何完成任务提出你的建议和需要的帮助,尽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及时向上级汇报任务完成情况(2)责任者:出现问题不推卸、指责和埋怨,从自身找问题。
遇到困难时,站在员工前面,妥善解决问题。
4.2 管理者角色——面对下属时(1)管理者:为本部门设立共同目标,让大家清楚努力的方向;了解每位员工的特点,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激励你的员工,让他们保持自信和工作积极性;保持与员工的良好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保持幽默和愉快的心情,遇事体现你的沉着和信心。
(2)指挥者:就工作任务拿出整体思路和工作方案;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做好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3)教练:善于发现员工的问题所在;利用合适的时机和方式进行培训;及时评价和跟进,不断提升员工素质管理者如何正确面对下属,我们讲个案例:老好人周姐。
质检班长周姐,对同事关心备至,热情有加;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快踏实;对领导言听计从,不折不扣。
谁都夸她是个大好人。
在工作中遇到员工有异议时,她通常都是说:“领导说了这样做的,总是没错的,如果你有问题,可以去问领导啊。
”员工也就没什么话好说了。
久而久之,员工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不再问她了,直接去找车间主任。
而且有些员工开始跟她顶牛,不服从她的指挥。
“无能”的名声慢慢传开,连以前听话的下属也开始不拿她当回事了。
为什么大家会辜负周姐的一片好心呢?值得每个管理者思考。
4.3 管理者角色——面对同级时任何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需要获得同级的合作和支持。
如果与同级关系搞得很僵甚至对立,管理工作就很难开展并达成目标。
一个“人”字就道尽了其中真谛。
“人字”只有两笔,一撇一捺,写好却难。
管理者的角色认知与定位一、管理者的地位界定作为优秀的管理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指的是管理者要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做职责之外的事情。
企业结构从纵向划分为经营层、管理层、督导层和执行层四个层级,分别对应中国企业内部的四大阶级:金领、白领、灰领、蓝领。
在企业中,金领的具体岗位是总经理或职业经理人,白领是部门经理,灰领是车间主任或者班组长,蓝领是员工。
1.经营层(金领)总经理和经理的工作时间界定应该是“三分做今天,七分做明天”。
在达到“三分做今天,七分做明天”之前,经营层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成为全才,懂得丰富、深刻的知识,为自己的决策提供保证,从而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第二,学会两个职能:大胆授权、不断激励。
做到这两点之后,总经理首先要拿出三分精力处理今天的事情,因为今天的事情已经授权了;还要留下七分精力做明天的事情,因为企业的发展和战略更加重要。
2.管理层(白领)部门经理的工作时间界定应该是“做好今天,考虑明天”。
部门经理应该成为专才或精才,也就是成为生产专家、质量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等,在其分管的职能中拥有绝对的权威,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的经营层与管理层合作,就是“有全有专,珠联璧合,无空白、无重叠”的完美设置。
3.督导层(灰领)车间主任或班组长的工作时间界定应该是“做好每小时,考虑当天”。
班组长被称为企业的小总经理,属于灰领阶级。
“灰领”一词来源于日本,原意是指懂管理、懂技术的人,后来在编制企业组织关系时,被用来界定车间主任或班组长。
21世纪,中国制造业极缺高素质的灰领。
研究发现,在中国企业管理中,灰领作为中阶力量,是企业管理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一问三不知,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与管理层脱节,没有执行力。
由此得知,班组建设、班组长管理实战很有必要。
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入,车间主任、班组长的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会创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时代——工厂承包,并将管理机制和模式推向世界。
管理者的角色认知与定位作为一个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管理者需要具备清晰的角色认知和准确定位,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实现组织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管理者的角色认知和定位。
首先,管理者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
作为管理者,他们需要具备领导能力并承担责任,以确保团队的协调运作,并最大限度地实现绩效目标。
管理者需要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并理解自己的职责和权力。
他们需要成为组织中的决策者和决策者之一,带领团队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者的角色认知也包括对团队成员的关注。
管理者需要了解每个成员的能力和潜力,并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管理者需要指导和培养团队成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管理者还需要处理团队内部的冲突,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问题。
管理者的角色认知还包括与上级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管理者需要与上级分享组织的目标和进展,并向他们汇报工作情况。
管理者需要与其他部门的同事合作,以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他们还需要与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确保组织能够顺利运行。
管理者的角色认知和定位还需要包括个人的发展和学习。
管理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他们需要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机会,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管理者还需要关注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认知。
在角色定位方面,管理者需要根据组织的需求和自身的优势来确定自己的角色。
有些管理者可能更擅长战略规划和决策制定,他们可以扮演组织的领导者和策略制定者的角色。
一些管理者可能更擅长人员管理和团队协作,他们可以扮演团队的领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还有一些管理者可能擅长项目管理和资源分配,他们可以扮演项目经理和资源调度者的角色。
在定位自己的角色时,管理者还需要考虑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
管理者应该尊重组织的价值观,并根据组织的需求来确定自己的角色。
他们应该成为组织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动者,与组织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并树立良好的榜样。
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及认知_管理者怎样定位角色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及认知_管理者怎样定位角色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如何去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呢?对于自己所在的位置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认知呢?下面就跟着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及认知法国著名寓言大师拉封丹曾讲过一则关于“胃和四肢”的故事:四肢已经懒得再为胃工作了,它们决心要过绅士般悠闲的生活。
大家都以四肢为榜样,什么也不干,并说:“没有我们的劳动,胃只能去喝西北风。
我们受苦流汗,像牲畜般劳作,就为了它一个,我们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只是它饱吃饱喝,罢工吧,只有这样,才能使胃明白,是我们供养了它。
”大家如是说,也就这般去做,手不拿,臂不挥,两腿也歇着,大伙齐心让胃自己想办法去找吃的喝的,然而,大伙犯了个后悔不迭的错误:四肢这些可怜的东西很快就感到衰弱了,心脏没有新的血液供给,四肢难受,逐渐没有了力气。
这个时候四肢终于明白了,它们认为悠闲不干事的胃,对集体的贡献实际上不比任何人少。
这则关于“胃和四肢”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两个重要的管理学原理:第一、在一个企业里面,每一个人的分工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的职责也是有所差异的。
就像是“胃”和“四肢”一样,各有各的任务,各有个人职责。
“四肢”不能苛求“胃”去做不在他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清楚自己的职责与他人职责的差异性,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使自己的角色发生错位的现象。
第二、只有每一个职位上的人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个整体才能有机的运作起来,而每一个人的利益才能够从整体的运作当中获得。
“四肢”最后之所以尝到了恶果,就是由于他们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这样一来,受害者不仅仅他们自己,更是连累了全部整体。
作为一名管理者,他上任后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弄清楚自己的身份与职责,对自己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定位。
在古希腊的阿波罗神庙当中,刻着一句影响人类几千年命运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他管理他人之前,所要做的就是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而准确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