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核反应堆物理2012回忆版
- 格式:pdf
- 大小:129.88 KB
- 文档页数:1
核反应堆物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核反应堆中,中子的平均自由程是指()。
A. 中子在反应堆中自由运动的平均距离B. 中子在反应堆中被吸收或散射的平均距离C. 中子在反应堆中被裂变的平均距离D. 中子在反应堆中被慢化的平均距离答案:B2. 核反应堆的临界状态是指()。
A. 反应堆功率为零B. 反应堆功率为最大C. 反应堆中中子的产生率等于中子的消失率D. 反应堆中中子的产生率大于中子的消失率答案:C3. 核反应堆中,快中子是指()。
A. 能量高于1MeV的中子B. 能量低于1eV的中子C. 能量在1eV到1keV之间的中子D. 能量低于1MeV的中子答案:A4. 核反应堆中,慢化剂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加中子的产生B. 减少中子的消失C. 降低中子的能量D. 提高中子的穿透力答案:C5. 核反应堆中,冷却剂的主要作用是()。
A. 传递热量B. 产生中子C. 慢化中子D. 吸收中子答案:A6. 核反应堆中,控制棒的主要作用是()。
A. 传递热量B. 产生中子C. 慢化中子D. 吸收中子答案:D7. 核反应堆中,燃料棒的主要作用是()。
A. 传递热量B. 产生中子C. 慢化中子D. 吸收中子答案:B8. 核反应堆中,反射层的主要作用是()。
A. 传递热量B. 产生中子C. 慢化中子D. 反射中子答案:D9. 核反应堆中,中子通量密度是指()。
A.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中子数B.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体积的中子数C. 单位面积上的中子数D. 单位体积上的中子数答案:B10. 核反应堆中,中子注量率是指()。
A.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中子数B.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体积的中子数C. 单位面积上的中子数D. 单位体积上的中子数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核反应堆中,中子的慢化过程是通过与______相互作用实现的。
答案:慢化剂2. 核反应堆中,中子的倍增过程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核反应堆物理-复习重点--答案汇总-图文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6学时)1. 什么是核能?包括哪两种类型?核能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核能: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释放出的能量,主要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
优点:1)污染小:2)需要燃料少;3)重量轻、体积小、不需要空气,装一炉料可运行很长时间。
缺点:1)次锕系核素具有几百万年的半衰期,且具有毒性,需要妥善保存;2)裂变产物带有强的放射性,但在300年之内可以衰变到和天然易裂变核素处于同一放射性水平上;3)需要考虑排除剩余发热。
2. 核反应堆的定义。
核反应堆可按哪些进行分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属于哪种类型的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一种能以可控方式产生自持链式裂变反应的装置。
核反应堆分类:分类的着眼点 A.用途名称和特征 A1 动力堆:发电,供热,作为推进动力 A2 生产堆:生产钚-239或氚A3 研究试验堆 A4 特殊用途堆 3. 原子核基本性质。
核素:具有确定质子数Z和核子数A的原子核。
同位素:质子数Z相同而中子数N不同的核素。
同量素:质量数A相同,而质子数Z和中子数N各不相同的核素。
同中子数:只有中子数N相同的核素。
原子核能级:最低能量状态叫做基态,比基态高的能量状态称激发态。
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自发跃迁到基态,并以放出射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核力的基本特点: 1)核力的短程性 2)核力的饱和性 3)核力与电荷无关 4. 原子核的衰变。
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核衰变、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的定义;理解衰变常数的物理意义;核衰变的主要类型、反应式、衰变过程,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
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会自发进行衰变,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核衰变:有些元素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能自发而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也称放射性衰变。
衰变常数:它是单位时间内衰变几率的一种量度;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的衰变几率,标志着衰变的快慢。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一.选择题1.1mol理想气体从P1,V1,T1分别经(1)绝热可逆膨胀到P2,V2,T2;(2)绝热对抗恒外压膨胀到,,;若P2=,则()A:=T2 ,=V2,=S2 B:>T2 ,<V2,<S2C:>T2 ,>V2,>S2 D:<T2 ,<V2,=S22.今有一球形肥皂泡,半径为r,肥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则肥皂泡内附加压力是()A/r B. p =/2r p =4/r D. p=3.若某液体在毛细管内呈凹液面,则该液体在该毛细管中将()A.沿毛细管上升 B.沿毛细管下降C.不上升也不下降 D.不能确定4.在相同温度及浓度下,同一高聚物在良性溶剂中与在不良性溶剂中其散射光强度是()A.在良性溶剂中的散射光强度大于在不良溶剂中的散射光强度B.在良性溶剂中的散射光强度小于在不良溶剂中的散射光强度C.二者散射光强度相等D.不能确定5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理想气体经历绝热自由膨胀后,其热力学能变化为零B.实际气体经历绝热自由膨胀后,其热力学能变化不一定为零C.实际气体经历绝热自由膨胀后,其温度不一定降低D.实际气体经历绝热恒外压膨胀时,温度一定降低6. 一定量的某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1,V1,T1)出发,分别经绝热可逆膨胀到终态(P2,V2,T2)和反抗恒外压p2绝热膨胀到终态,则()A.T2(可)>T2(不),W2(可)>W2(不)B.T2(可)>T2(不),W2(可)<W2(不)C.T2(可)<T2(不),W2(可)>W2(不)D.T2(可)<T2(不),W2(可)<W2T1加热到T2S1,相同量的气体在恒压下由T1加热到T2,则S1S2的关系为()A S2 B. S2 S2 D. S2=08.某化学反应在等温等压(298.2K、101.3kPa)下进行时,放热40000J,若使反应通过可逆电池完成时,吸收4000J,则系统可能做的最大电功为()A.40000J B. 4000J C. 44000J D. 36000J9. 关于Henry定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所溶解的气体分子必须同液面上的该气体分子状态相同时,才能应用Henry定律B.是一个实验常数,与溶剂,溶液和外界条件有关C.P是液面上的平衡压力D.由可证明,定温下溶解于某一液体中的某气体的溶解体积与它的平衡分压无关10.若使二氧化碳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应选择的条件是()A.高温高压 B. 低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低压11. 已知水的三相点T0=273.16K,p0=610.62Pa。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各章节重要知识点整理汇总资料第一章1、在反应堆内中子与原子的相互作用方式主要有:势散射、直接相互作用和复合核的形成。
其中复合核的形成是中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最重要方式。
2、复合核的衰变分解的方式有:共振弹性散射、共振非弹性散射、辐射俘获和核裂变,可以概括为散射和吸收。
3、共振现象:但入射中子的能量具有某些特定值,恰好使形成的复合核激发态接近于某个量子能级时,中子被靶核吸收而形成复合核的概率就显著增加,这种现象就叫作共振现象。
4、非弹性散射特点:只有当入射中子的动能高于靶核的第一激发态的能量时才能使靶核激发,也就是说,只有入射中子的能量高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发生非弹性散射,由此可知,非弹性散射具有阈能的特点。
5、弹性散射特点:它可以分为共振弹性散射和势散射两种,区别在于前者经过复合核的形成过程,后者则没有。
在热中子反应堆内,对中子从高能慢化到低能的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是弹性散射。
6、易裂变同位素:一些核素,如233U 、235U 、239Pu 和241Pu 等核素在各种能量的中子作用下均能发生裂变,并且在低能中子作用下发生裂变的可能性较大,通常把它们称为易裂变同位素。
7、可裂变同位素:同位素232Th 、238U 和240Pu 等只有在能量高于某一阈值的中子作用下才发生裂变,通常把它们称为可裂变同位素。
8、中子束强度I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中子飞行方向的单位面积的中子数量,记为I 。
9、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核数N :计算公式为AN N ρ0=0N :阿伏加德罗常数,取值为6.0221367*1023/molρ:材料密度A :该元素的原子量10、微观截面σ:微观截面是表示平均一个给定能量的入射中子与一个靶核发生作用的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通常用“巴恩”(b )作为单位,1b=10-28m 2。
11、核反应下标:s--散射;a--吸收;γ--辐射俘获;f--裂变;t--总核反应 12、靶内平行中子束强度:Nx e I x I σ-=0)(13、宏观截面∑:宏观截面是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所有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平均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单位为m -1,公式为:σN =∑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均匀混合物质的宏观截面x ∑:∑=∑ixi i x N σ14、富集度:某种元素在其同位素中的(原子)重量百分比。
核反应堆安全复习大纲第一章 核安全基本概念1.核电厂的安全问题,轻水反应堆核电站安全性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1,强的放射性 2,有可能发生比设计功率高的多的超功率事故,裂变能量有可能瞬时大量释放。
(核裂变,书上如是简单的说) 3,高温高压水 4,衰变热 5,核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气态,液体及固态放射性废物,有处理和贮存问题。
2. 停堆时衰变热大小以及随时间的变化。
衰变热能够魏格纳•韦(Wigner-Way)公式估算:0.20.2d 00P t =0.0622P [()]t t t ---+()式中Pd 为β和γ射线衰变产生的功率, P0为停堆前的反应堆功率, t0为停堆前反应堆运行的时间(单位为秒),s ,t 为停堆后的时间(单位为秒)。
衰变热随停堆后时间的变化可利用最新的经验公式或由精确程序计算,并可以绘成曲线供使用。
计算中,假定停堆前反应堆已运行了很长时间。
即使在停堆后几小时,衰变热产生率仍有额定功率的1%。
如不提供适当的冷却,衰变热将引起堆内燃料元件的过热和燃料元件包壳破损,导致裂变产物的释放。
停堆后衰变热的变化:3.核安全的三要素或说三项基本功能是什么?在各种运行状态下、在发生设计基准事故期间和之后,以及尽实际可能在发生所选定的超设计基准事故的事故工况下,都必须执行三个基本安全功能:控制反应性;排出堆芯热量;包容放射性物质,控制排放,限制事故释放。
在HAF102中,针对水堆和压力管式反应堆对三个基本安全功能作出了进一步的划分。
(1)反应性控制,它决定了反应堆的功率。
核电厂设计必须保障在任何情况下,反应性是可控制的。
(2)余热载出,堆运行后产生的大量裂变产物在停堆后继续衰变,发出衰变热,堆在长时间内向外输出热量,必须要有冷却手段,否则堆会烧干失水融化,造成放射性释放。
(3) 放射性包容,为此设计了多道屏障:a 燃料包壳,b 一回路压力边界,c 安全壳完整性。
4. 基本安全目标是什么?核电厂安全性的含义?我国HAF102法规对核安全目标的陈述,安全的总目标,以及辐射防护目标和技术安全目标的含义。
2012年中科院806普通物理(乙)试卷回忆版写在前面:今年考试之前就苦于没有比较好用的806往年考,题,就给自己说过,考后一定要留下一份有参考价值的2012年的806考题,继承前辈们的衣钵。
今年的题目总体比较简单,考察的知识和2011年的震动,刚体最难不同,力,电,电磁感应均有涉及。
分数构成,选择题8*5,简答题7*3,大题20*4+9。
一、选择题1 关于万有引力中重心的理解,考察重心和质心在概念上的不同;2 关于天宫一号在近地轨道上受空气阻力,机械能,动能的变化情况;3 关于一个斜肩上面两肩静物体质量及两肩倾角对于处于光滑平面上面的斜肩的动力学影响;4 在库仑力的作用下,受力物体转动周期的2/3次方和两物体相距距离之间的关系;5 通有电流I的环形线圈中中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6用电感的时间常数推出电流公式,求导得出初始电流变化率;7热力学中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8是大家最为纠结的原子物理部分,只有这道选择题,非常简单,盖拉赫实验推导出电子自旋磁矩的纯在,纯酱油题,大家受惊了。
二、简答题1一个正方形物体推动一个边长的距离和通过转动达到相同位置,那个做工多,给出了边长和动摩擦系数两个条件;2 简述基尔霍夫定律(个人觉得这个题有歧义,有损这张本来出的蛮严谨的卷子的感觉,在热力学中和电学中都有这个定律,基于大纲在热力学部分没有提及,而又有熟练掌握复杂交直流电路的要求,顾故大胆假设为电学中的KCL和KVL,欢迎大家拍砖);3 简述等倾条纹的特点;三、我没法上传图1,球壳最高点滚下,无摩擦,求最后速度,已知高度H,球壳内外半径(内径R/2),密度p。
2,若在和轨道无相对滑动的情况下求最后速度。
四、本次考试最难得题目吧,个人觉得1一节火箭,重量2m,装上燃料后2M,燃料以相对火箭V的速度喷出,从静止开始发射,忽略一切重力和空气阻力,问最后速度;2两节火箭,其余条件和1一样,分别空重m,带燃料重M,烧完第一节之后两节火箭分离,问最后速度。
2014年哈工程核反应堆物理回忆版一,简答题
1,利用热中子反应堆中子循环过程解释反应堆临界条件
2,什么是缓发中子,其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热中子反应堆需要使用慢化剂,慢化剂选择原则是什么4,大型压水堆通常使用哪些控制方式,为什么?
5,
6,为什么要保证反应堆慢化剂的温度反应系数必须为负?如何保证慢化剂温度反应系数为负?
7,当向反应堆引入一个较大正反应性和一个很大负反应性时中子密度和反应堆周期的响应特性
二,输运方程:各项的含义及分群处理
三,给出球堆扩散方程,计算(1)()0
φ
(2)J(r)
(3)计算反应堆的中子泄漏率
四,给出铀装载量,初始剩余反应性,反应堆停堆深度,额定功率和反应堆运行功率随运行时间的变化图(梯形图)计算总的控制反应性和核燃料燃耗深度
五,铀235和石墨均匀混合的立方体堆,给出铀碳原子数比,铀和碳的微观截面,核燃料裂变因子,碳的扩散系数,扩散长度,中子年龄等,计算(1)临界尺寸(2)临界质量
六,两块不同厚度T1,T2,相同材料的无限平板,平行放置,相距
为a,平板相距空间为真空的反应堆,求反应堆临界条件。
七,给出一段关于反应堆B生产环239的材料
(1)反应堆B生产环239的原理
(2)为什么Xe135会使反应堆“死机”,反应堆又会“复活”?
(3)为什么增加铀装载量能解决反应堆“死机”和“复活”。
1,堆内热源的由来和分布特点。
裂变(1)瞬发裂变碎片的动能(在燃料元件内);裂变中子的动能(大部分在慢化剂中);瞬发γ射线的能量(堆内各处)。
(2)缓发裂变产物衰变的β射线能(大部分在燃料元件内);裂变产物衰变的γ射线(堆内各处)过剩中子引起的(n,γ)反应瞬发和缓发来源是过剩中子引起的裂变反应加(n,γ)反应产物的β衰变和γ衰变能(堆内各处)。
2,影响堆芯功率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燃料布置,目前核电厂压水堆通常采用分压装载的方案。
优点,功率分布得到了展平;燃料的平均燃耗提高了。
(2)控制棒,均匀布置有利于径向中子通量的展平,但给轴向功率分布带来了不利影响。
(3)水隙及空泡,水隙引起的附加慢化作用使该处的中子通量上升因而使水隙周围远见的功率升高,从而增大了功率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克服方法,采用棒束控制棒组件。
空泡将会导致堆芯反应性下降,空泡的存在能减轻某些事故的严重性。
沸水堆,下部插入。
4,燃料的自屏效应。
5,堆内结构材料3,控制棒中的热源来源是什么?(1)吸收堆芯的r辐射。
(2)控制棒本身吸收的中子的(n,α)或者(n,γ)反应。
4,热中子反应堆中慢化剂中的热源来源是什么?(1)裂变中子的慢化。
(2)吸收裂变产物放出的β粒子的一部分能量。
(3)吸收各种γ射线的能量。
5,反应堆停堆后的功率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特点。
(1)燃料棒内储存的显热。
(2)剩余中子引起的裂变。
(3)裂变产物的衰变以及中子俘获产物的衰变。
特点,在反应堆停堆后,其功率并不是立刻降为零,而是按照一个负的周期迅速的衰减,周期的长短最终取决于寿命最长的放射缓发中子的裂变核群的半衰期。
6,铀-235作为燃料的压水堆,每次裂变释放出来的总能量约为多少?在大型压水堆的设计中,往往取燃料元件的释热量占堆总释热量的百分之几?200Mev97.4%7,与早期压水堆中采用的均匀装载方案相比,现代大型压水堆采用分区装载方案的优点是什么?(1)功率的分布得到了展平,这对提高整个反应堆的热功率都是有利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反应堆物理2012回忆版
(简答题第8题后半个小问题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其它七个小问基本全部全面,其中序号
可能有部分出入。解答题语序可能不能完全对上号,但题意表达齐全,第四题滴字不漏,
数据分毫不漏,此题是曹欣荣赵强版课后习题第21题和第23题的改版,数据都没换;第
五题的两个小问的问题有点乱,实在是记不清楚了,只写了个大概,部分字母表示不是很
准确)
一、简答题:(每道10分,共80分)
1.热中子反应堆中为什么要使用慢化计?慢化计的选择原则?
2.缓发中子是如何产生的?缓发中子在反应堆中的作用?
3.什么是多普勒效应?为什么燃料的温度系数是负值?
4.简述热中子反应堆的中子循环过程,并写出四因子公式。
5.简述新堆启动、功率平衡、升功率、降功率、停堆和在重新启动过程中钐数目的变
化?
6.什么是反应堆堆芯寿期?比较在平衡氙堆芯寿期情况和最大氙堆芯寿期情况对反应
堆运行有什么影响?
7.什么是微分价值和积分价值?造成控制棒间的相互干涉效应的原因?
8.简述热中子反应堆内热中子能谱分布,分析共振吸收的变化对反应堆微观截面的影
响?
二、(10分)一无限大平板,k00=1,(两边加反射层,将所有的中子都放射会堆
芯所有中子都反射回堆芯,没有泄露),问中子通量密度能否在一稳定功率下运行?不可以,
说明理由;可以,请推导出。
三、(20分)一无限高宽a长b的方形热中子反应堆,单位高度上所产生的功率为
P,每次核裂变释放的能量为Er,宏观裂变截面为(佘格马f),求出其中子通量密度分布。
四、(20分)有一个由和石墨均匀混合而成的半径为100cm的临界的球形裸堆,
利用修正的一群理论计算:临界质量。已知的热裂变因数n=2.065,热吸收截面590靶,
石墨的热扩散面积3500cm2,中子年龄368,热吸收截成0.003靶,密度1.6g/cm3。
五、(20分)考虑缓发中子和外在中子源存在,运用点堆模型
(1)分析有效增殖因子小于1时,能否使中子通量密度在一稳定水平运行,若不能说明
原因,若能请求出?
(2)若反应堆周期小于80秒,紧急停堆需要多长时间中子通量密度与原中子通量密度
之为,以及后续中子通量变化情况?